1、学会看自己而不是怪别人
学会看自己而不是怪别人
最近我收到一名实习生的来信。信中提到,她已经实习两个多月了,每天好像总有干不完的活儿。负责带她的前辈总是追着问这问那,好像对她特别不放心。即便如此,还总说她不够踏实、不够努力,这让她觉得很难过。
看到这封信,我想起自己第一次实习时的处境。那时候我经常会加班到夜里12点,整个办公室里数我最忙最焦躁了。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特别辛苦,也足够努力,可是前辈居然在我的实习评价表上写了“细节处理不够好,工作效率不高”。我向同学抱怨:“我到底要怎么做才算好?我加班到深夜,周末还去写报告,别的实习生根本没有这样过,他们也太苛刻了吧!”那次实习我坚持了6个月,之后草草地找到了一个新机会。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这件事依然耿耿于怀,那个时候我感受跟现在写来这封信的姑娘一样。
再后来,我在另一个公司顺利实习并转正,并且有了自己的实习生。我看到,他每天看上去真的很忙,忙着做表格,忙着发快递,忙着做各种ppt,但是似乎总是欠缺那么一点点东西。比如没有责任心,下班之后手机就关机,工作出了问题也联系不上;比如每次需要加班,他就找各种理由推托,就算留下了态度也很不好;比如,出了问题习惯性地赖给别人,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有一次我让他发一个快递到广州,两天后对方反馈说没有收到。我去问他,他说:“我两天前就快递走了。”我问:“你寄出之后,有没有告知广州的客户是哪家快递公司,单号多少,大概什么时间能到?”他说没有。我又问:“你这几天去追问过客户是否收到吗?”他还是说没有。
看着这个实习生,我不禁反思,当初的自己是否也如同现在的他一样,端坐在办公室里,却让同事感到各种不安?处理事情,是否需要别人跟在后面收尾?是不是让人觉得,凡事都无法完全放心地交付?(为人处世 )此时我才深深地理解,那个时候的我从没考虑过自己是否真正用心工作,是否担起了责任,是否学会真正的独立处理问题而不是事事都留个小尾巴。
这才是胜任工作的关键,并非谁回家最晚,谁加班最多。
我的实习生给了我这样的启示,让我有机会在此后的职场道路上,时时寻找自己的问题,学会了“看自己”,而不是“怪别人”。每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大家是否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和一个有经验的职场人相比,你欠缺了什么?你还有哪些做得不完美?是否也会不负责任地交了东西就跑?是否每次无法按时交ppt时,就怪it部门配的电脑太差?是否能勇敢承认并对自己犯的错误负责?
如果你看不到自己的问题,不妨找个时间和你的同事、老板聊聊,问问他们,你在他们心目当中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什么缺点,需要哪些提高。我想,他们一定很高兴你能反思自己。而且很可能前辈的一句话就能点醒迷途中的你。
2、我学会了关心别人
我学会了关心别人(一)
岁月的车印已过了十二轮,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慢慢懂得了关心别人。
从小我就被爱包围着,也不懂关心别人,只知道接受别人的关心,直到五年级时候的一件事情让我学会了关心别人。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位老爷爷柱着拐杖,艰难的走着,突然,老爷爷手里的拐杖掉了,他一下子坐在地上,他伸手想要拾拐杖,可是却够不着,我正想向前去帮忙,这时,一个小女孩跑了过来,看上去只有8岁多,用她那嫩嫩的小手使劲扶起老爷爷,仔细拍拍老爷爷身上的土,并关心地说:“爷爷,你没事吧。”老爷爷用低沉而沙哑的声音说道:“谢谢,我没事,你真是个好孩子。''小女孩高兴的挥挥手,便走了,走了一小段路回头看了看老爷爷,才放心的走了。看到这一幕,我心里很感动,觉得连这么一个小女孩都会关心别人,我呢?更应该如此。
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懂得了在成长的道路上,我需要父母,朋友的关心,同时,我也要学会关心别人,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充满爱,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我学会了关心别人(二)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这样才能结交更多的好朋友。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篇名叫《关心》的文章,看到这个题目,我很好奇,便一口气读了下去。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和一位教授在清晨前去上班的路上巧遇,便一同前去上班。在他们的前面走着一极其爱面子的女老师,当女老师不小心滑倒之时,作者想去扶她,而教授却拉着他躲了起来,待女老师走后才走出来。作者十分纳闷儿,教授告诉了他其中的蹊巧,让作者恍然大悟,“原来,有时视而不见也是一种关心。”
读完文章,我明白了:我们不能轻易去扶“摔跤者”,因为有时,视而不见也是一种关心。
是啊,我们经常会在“摔倒”的时候遇到不少好心人来帮忙,可他们的好心有时却使我们失去了掩盖难堪的机会,只能被动接受关怀和探究。
其实,不论是在路上“摔跤”还是在生活中“失败”,谁都不愿意把脆弱与沮丧摆在别人面前,让伤痛在“光天化日”之下无处藏身,更不想让别人看到想躲在无人处流淌的眼泪。
关心他人,我们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能盲目地去关心他人。否则,我们很可能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别人的自尊,要学会正确地关心他人。
我学会了关心别人(三)
在我们一生中,学会了许多许多,也懂得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就在我上一年级时,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是“关心”别人。
我刚上学时,经常和同学闹别扭,同学都说我做的不对,不愿和我做好朋友,我非常伤心,觉得自己受到极大的委屈,每天过得都不开心,回到家,我向爸爸说了心中的委屈,我原以为会得到爸爸的安慰,没想到爸爸却说:“如果你不会去关心别人,只顾自己开不开心,快不快乐,当然得不到同学的理解了。”我听了以后不是很明白。怎么才是关心别人呢?()
爸爸生病了,我非常担心,在床前我跑来跑去,帮助他倒水,喂药,做些让爸爸开心的事,希望爸爸的病能好的快些。事后,爸爸对我说我已经学会了关心别人。我很疑惑,我什么也没做呀?后来我明白,关心别人不一定要作出什么大事,只要是一句问候的话语,也是对别人的关心。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关心别人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呀!
从此以后,我学会了关心别人,我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因为,我学会了关心,同时也得到了同学们的关心和友爱,得到亲情的回报。如果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最大的爱心,去关心他人,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美丽,和谐,处处充满爱的阳光!
3、学会适当地赞美别人
学会适当地赞美别人
雅特·鲍奇华曾经写过这样一篇文章:
几天前,我和一位朋友在纽约搭计程车,下车时,朋友对司机说:“谢谢,搭你的车十分舒适。”这司机听了愣了一愣,然后说:“你是混黑道的吗?”
“不,司机先生,我不是在寻你开心,我很佩服你在交通混乱时还能沉住气。”
“是呀!”司机说完,便驾车离开了。
“你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不解地问。
“我想让纽约多点人情味,”他答道,“唯有这样,这城市才有救。”
“靠你一个人的力量怎能办得到?”
“我只是起带头作用。我相信一句小小的赞美能让那位司机整日心情愉快,如果他今天载了20位乘客,他就会对这20位乘客态度和善,而这些乘客受了司机的感染,也会对周遭的人和颜悦色。这样算来,我的好意可间接传达给1000多人,不错吧?”
“但你怎能希望计程车司机会照你的想法做吗?”
“我并没有希望他,”朋友回答:“我知道这种作法是可遇不可求,所以我尽量多对人和气,多赞美他人,即使一天的成功率只有30%,但仍可连带影响到300人之多。”
“我承认这套理论很中听,但能有几分实际效果呢?”
“就算没效果我也毫无损失呀!开口称赞那司机花不了我几秒钟,他也不会少收几块小费。如果那人无动于衷,那也无妨,明天我还可以去称赞另一个计程车司机呀!”
“我看你脑袋有点天真病了。”
“从这就可看出你越来越冷漠了。我曾调查过邮局的员工,他们最感沮丧的除了薪水微薄外,另外就是欠缺别人对他们工作的肯定。”
“但他们的服务真的很差劲呀!”
“那是因为他们觉得没人在意他们的服务质量。我们为何不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呢?”
我们边走边聊,途经一个建筑工地,有5个工人正在一旁吃午餐。我朋友停下了脚步,“这栋大楼盖很真好,你们的工作一定很危险辛苦吧?”那群工人带着狐疑的眼光望着我朋友。
“工程何时完工?”我朋友继续问道。
“6月。”一个工人低应了一声。
“这么出色的成绩,你们一定很引以为荣。”
离开工地后,我对他说:“你这种人也可以列入濒临绝种动物了。”
“这些人也许会因我这一句话而更起劲地工作,这对所有的人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但光靠你一个人有什么用呢?你不过是一个小民罢了。”
“我常告诉自己千万不能泄气,让这个社会更有情原本就不是简单的事,我能影响一个就一个,能两个就两个……”
“刚才走过的女子姿色平庸,你还对她微笑?”我插嘴问道。
“是呀!我知道,”他答道,“如果她是个老师,我想今天上她课的人一定如沐春风。”
学会赏识别人,学会与别人分享成功之喜悦,是一个人的魅力所在,宽容大度、包容谦让、兼容向善等美好品质,都来源于赏识别人。
戴伦是个很懂得运用赞美方式与人交往的人。有一回,在公司的会议上,有一个同事提了一个报告,他的报告寻常无奇,现场也没得到任何掌声,散会后,戴伦和这位同事相遇,他对那位同事说:“你刚才的报告很好,简单扼要,我很欣赏!”
这位同事本来就不指望自己的报告得到谁的注意,但戴伦的几句话,却让他心情愉快了一天。每个与戴伦相识的人,都会很快与他建立友谊。可以想像,戴伦与公司里每一个人都相处得很好,而这良好的人缘也给他带来了很多便利。
赞美赞美,因美而赞,因赞而美。不要让赞美之口难开,你应该大胆地说出来,你会因此获得更多的友谊和人缘。马克·吐温说过:一句赞美的话能当我十天的粮。生活中,人人需要赞美,需要一种来自别人的肯定。赞美实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剂融化剂。一句赞美的话使本来办不成的事办成了,使本来阻止不了的行为阻止了。赞美别人,并不会贬低自己,反而会抬高自己。你想一想,生活中有赞美别人换来别人瞧不起自己的事情吗?
当然,赞美要适当,不可过头,过头就变成了虚伪,不仅得不到别人的信任,还会让人感到此人阿谀奉承、不可靠。例如,有的同学为了取得同学的帮助,就说:“你的字写得真好。”而这位同学写字并不好,就厌恶别人议论自己的字体,一听同学这话反而恼了
因为她明白你是有求于她才这样说的,是虚情假意。
适当的赞美,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语言艺术,正像歌德说得那样,“赞美别人就是把自己放在同他人一样的水平上。”但是,过分赞美就显得虚伪。所以古人谓“誉人之言太滥不可”。
赞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适当的赞美之声,恰如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能使人与人的关系融洽和谐,心境美好:而肉麻的恭维话,却令人对你心生轻蔑。
在人和人的交往中,适当地赞美对方,总是能够创造出一种热情友好,积极恳切的交往气氛。这是因为,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赞许,是人类一种本能的需要,人们正是在别人的赞美声中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的。
其次,赞美能促使对方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有利于相互交往向积极肯定的方向发展。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你想要人家有这样的优点,那你就这么地赞美他!”
再有,适当地赞美对方,能够很自然地赢得对方同样友好的回报。热情友好的赞许,总能换取对方同样的态度,从而为相互沟通开亮绿灯。
在人际沟通中,要善于赞许,那么你将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理解力、有吸引力的人。
4、我们是不是真的不如别人
我们是不是真的不如别人
文/孙晴悦
1
小时候,我们最讨厌听大人们说,谁家孩子考了第一,谁家孩子钢琴十级,谁家孩子奥数拿了全国什么名次。对,我们甚至都没有听清楚,那不知道谁家的孩子,到底得了第几名。
那是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就好像,生长在一片向日葵花田,自己美美地朝着太阳,花瓣尽开,孩子们跑进这个花田,一起和向日葵们照相,正当向日葵很开心地享受着阳光和孩子们的笑声的时候,其中一个孩子突然说,隔壁有一朵玫瑰花,比你们长得好看。
这是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2
卸任回国以后,我常常有这种感觉,常常会觉得有莫名的失落。好像无形之中,那个不知道谁家的孩子又出现了,时刻提醒着我,你好像真的不如别人。
一次和一个93年的男生喝咖啡,他说着我不懂的互联网世界,说着他已经做过两个创业项目,带领团队获得了a轮融资,他告诉我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互联网的三个月就是现实世界里的一年。
那时候,我刚回国,刚从那个充满着自由和爱的拉丁美洲回来,落地北京的时候,都仿佛自己还带着拉丁美洲的气息,还长着翅膀会飞,而眼前这个小我五岁的男生,在讲着一个我完全陌生的行业,他的老练,能干,他眼睛里的光,照得我眩晕,随之而来的就是那种无来由的失落感,使我张开口却不知道如何继续那个谈话。
我拼命地在想互联网的三个月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年,那我已经被那个他口中的互联网的世界落下了多少年,并且我如何才能懂这个我已经快要跟不上的世界呢。
还有一次,和一个从美国念完mba的美女吃饭。美女妆容精致,眼神明亮,聊的是国内的创业机会,是硅谷的投资项目,是如何把硅谷的资源嫁接给国内的创业者。我完全不记得那顿饭吃了什么,只记得姑娘的壮志豪情,说到兴奋之处,银色的耳环碰撞出清脆的声音。
我拼命地在想,自己是不是浪费了三年的时间,太过于放纵自己,奢侈地花了三年的时间,浪迹在遥远的拉丁美洲,行了万里路,却忘了读万卷书,而后果便是对于什么硅谷资源,什么国内创业者现状,本来其实可以发表一些看法的,却因为那种莫名其妙的失落,又张口不知道该如何说。
3
所以,我们真的是那么不如别人吗?
回国的一段时间,这样的失落感伴随着我,觉得自己好像已经不属于这个现实社会,好像自己永远活在拉丁美洲那段没心没肺的日子里。觉得浪费的时间已经很多,好像一切都来不及再赶上,于是,写下了那篇《二十几岁,没有十年》。
反响却很惊人,出乎意料。
好像一瞬间,我竟变成了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好多好多人说羡慕我的二十几岁,羡慕我去了那么多的地方,羡慕我在遥远的拉丁美洲有过很多平常人无法拥有的经历,羡慕我的二十几岁是真的好好过了那么几年。
而回国后的我,其实一段时间都陷入深深的沉默中,我不懂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羡慕着93年互联网圈的男生,羡慕着读完mba准备大展拳脚的美女,我陷入小时候听说别人家孩子的那种莫名的失落中,忘记了自己其实已经在遥远的大洲,走过了一段特别美好的道路,那段时间无论怎么看,其实都闪着光芒。
4
14年底的时候,有一次去秘鲁拍摄,原本没有高原反应的我,由于过于自信劳累拍摄了一整天之后,晚上回到酒店,头痛欲裂。更可怕的是,从晚上十点,到第二天凌晨四点,一分钟都没有睡着,期间频频去厕所,拉肚子后来想来可能快二十次。
整个人瘫倒在床上,用手机百度高原反应拉肚子会不会死掉,打电话给前台,用并不怎么会说的西班牙语,问前台小哥要氧气,后来怕自己虚脱死掉,问酒店厨房要了一碟盐,自己吸着氧,在房间烧着热水,想要喝一点盐水。而第二天凌晨四点又要出发去机场,赶往下一个城市。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上了第二天的飞机,后来在朋友圈上po了一张围着红围巾的照片,写着“在的的咯咯湖,高原反应,喝了古柯茶”,轻描淡写。
最近才又想起这个故事,是因为自己成了那个被羡慕的别人家孩子,但是这个别人家孩子在《二十几岁,没有十年》里只字未提这个独自一人,在语言不通遥远的印加之国,遇到如此严重高原反应的故事。别人家的孩子把那些闪闪发亮的日子写给了大家看,却没有说出自己心酸。
后来我明白,其实大人们所说的谁家孩子,并不是一个人。因为,并不是有一个孩子,她成绩又考第一,钢琴又十级,跳舞全国第一名,画画被博物馆收藏,且还长得美。
而那个看上去什么都拥有的别人家的孩子,所拥有的不过也是一个方面,并且他所走过的路,他吃的苦,流过的眼泪,我们也全部没有看到。
我们真的并没有不如别人。
我们那种莫名的失落感,是因为在那一个瞬间,我们拿别人有的去和我们没有的去比。
谁也没有规定,一朵花必须又长成向日葵,又长成玫瑰,还得在同一个花季开得娇艳欲滴。
作者简介:孙晴悦,央视驻巴西记者,微信公众号/大大的世界和小小的人儿(dearqingyue),微博@孙晴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