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最笨的努力,就是没有效率的勤奋
最笨的努力,就是没有效率的勤奋
文/杨熹文
1
一直很喜欢作家刘瑜的一段话:每当我一天什么也没干的时候,我就开始焦虑。每当我两天什么都没干的时候,我就开始烦躁。每当我三天什么都没干的时候,我就开始抓狂。不行啊,不行了,我三天什么都没干啊,我寝食难安……
这正是我三个月前的真实写照。
多年来,我已经养成一种习惯,绝不让任何一分钟死有余辜:我在堵车的时候听日语,在等人的时候写文章,在上厕所的时候看书,在任意两件事的衔接点那里扒出细缝,用来回邮件、回短信……我以为这就是所谓的勤奋,也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同伴的钦佩。
但我很快就发现,我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我的休息时间越来越短,我的情绪越来越焦躁,只要有十分钟的无作为,我就会变得非常慌张!而我的社交时间也不得不尽量地缩短,我甚至不再有功夫交朋友。
更可怕的是,我的工作量明明没有变化,可看起来每一天它都在成倍地递增。我开始害怕夜幕降临的那一刻,因为那意味着这一天有更多的事情被贴上了“没完成”的标签。
我责备那是自己“无能”的表现,直到我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没有效率的勤奋,就是懒惰。”
2
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疑惑:“我每天不是上课就是自习室,为什么考试成绩还是没有那个每天下课就去玩的室友好呢?”
很多辛勤的白领在年终总结时诧异:“我加班、出差,把周末都贡献给公司,为什么感觉自己一点也没有进步?”
很多家庭主妇在一天结束后都会感慨:“明明一刻没闲,怎么一天下来屋子依旧这么乱,账单还是没有整理?”
作者蒂姆·费瑞斯曾在他的书中指出了忙碌和效率的重要区别: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可能是以牺牲有效性为代价而维持忙碌状态的。
我列出了当天自己的行为清单,发现如下几个未曾察觉到的细节:我时常在缺乏计划的无序状态下开始新的一天;我习惯在工作前打开新闻浏览半个小时;我很容易因为收到邮件、短信而分心;当我思维卡壳的时候,我总是迅速起身去泡一杯咖啡而不是顺着思路继续找寻答案……
就是这些不易察觉的小习惯,制约着我所拥有的时间发挥出最大功效。
再去问问曾与我有同样苦恼的学生、白领与主妇们,“自习室里刷微博看朋友圈”“毫无计划地加班”“看了几集肥皂剧”,这些是大多数人“有付出没收获”的最主要原因。
最笨的努力,就是没有效率的勤奋。
3
这场三个月前达到顶点的“时间危机”,使我开始专注于学习时间的高效使用方式,我开始做一些新的尝试。
比如,手写一天的工作计划。每一个小时的计划抵得上五个小时的执行,一笔一画写出来的计划更令自己有想征服的欲望。写下待办事件,按照重要和紧急的程度去完成清单。
比如,在自己最有精力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有效的时间管理不仅仅是寻找一天中的额外时间,还要将你的有效时间和你的有效精力匹配起来。了解自己的精力巅峰并进行合理利用,这是用更少的时间达到更好的效果的高效原则之一。
再如,远离容易令你分心的事。我们总是“做不完”一件事,也许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真心实意地“想做完它”。如果想真正达成目的,那去自习室就不要一直盯着手机,处理棘手问题时就不要回复不太紧急的邮件,熬夜加班时不要随手开了购物网站……“强行专注力”,这正是大多数高效率人士所拥有的能力。
还有,劳逸结合。很多人都觉得运动是浪费时间,但研究显示,运动可使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提升。跑步、骑车、瑜伽、游泳……每天只需要30~60分钟,就可以使人的管理能力、精神状态和承压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
4
曾有人做过一个项目,记录一些非常忙碌的女人在1001天中每一日的行程。
其中,一个女人在周三下班时发现家中的热水器坏掉,地下室全是水,所以当晚她忙着清理,第二天请修理工来帮忙,第三天请专业人士来清洁地毯……一周中,那名女士花了7个小时来处理这件事。
记录人感慨:“如果你在一周的开始时问这位一直非常忙碌的女士,‘你有7个小时的余闲吗?’她一定会说,‘没有,你难道看不到我有多忙吗?’”
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会给出的答案,因为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时间是可以被高度拉伸的。只要像对待“突然坏掉了的热水器”那样去对待工作,我们就能够在一周里得到那7个小时的富余。
这7个小时,也正是那一个个看起来很忙的“勤奋之人”,暗藏于生活中的“懒惰”的证据吧?
2、无效努力与假装勤奋,让你累并穷着
无效努力与假装勤奋,让你累并穷着
文/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1.你做事做了一个很累很辛苦的假象
现在的人,很爱拼时间和晒朋友圈。就拿我上健身房来说。如果没有教练在旁边盯着,你会发现自己跑步永远跑不够30分钟,跟着keep健身永远都做不完规定动作。因为都在玩手机,在看电视,在休息。只有教练在旁边盯着训练,自己才能在短时间内高效的做完一系列的动作,教练一走,蹬自行车的腿就停下来了。
心里还是着急自己并没有完成训练计划,汗都没有出一滴,于是继续在健身房泡着,一泡一下午,什么效率没有,还消耗了很大的时间。对着镜子拍个照片,表示自己来过了,让手机里的朋友都羡慕和嫉妒一下,表示自己好勤奋啊。
是真的勤奋,还是假装努力?你的努力真的有效了吗?除了健身,你做其他工作怎么样?加班都在勤奋打字冥思苦想,还是先吃两小时能报销的晚餐,再头昏脑涨的打开电脑?上课是聚精会神的听讲还是只是人到了就趴桌子上睡觉?你的时间用的不比别人少,身体也挺疲劳,你已经做出了一个很累很辛苦的假象,可得到的却比那些看起来没你下功夫的是还少。
2.别人都那么牛逼,你只有绝望的人生
每天熬夜学习工作,早晨上班晕头转向,长期的晚上不睡,白天缺觉,让你的身体越来越差。别说增加收入多赚钱了,身体都快垮台了,老板差点以你夜生活太丰富影响工作找你谈话,为什么别人每天都神采奕奕,为什么别人就不困还身体好,自己怎么就那么挫?他们都不是人么?
你只看到了表象,没看到精髓。除了极少数的天生精力达人(比如我),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我认识的著名作家李筱懿老师,每天晚上10点睡觉,早晨4点起床爱是写作,8点写完去上班,开始一天工作。你光看见4点起了,学了两天,自己说啥也起不来了,人生绝望了。
现在很流行什么早起党,每天五点起床群里打卡,太多人用五点能起床表示自己很勤奋,晒在朋友圈里,好像自己就足够努力了。但努力之后的一整天,你过的好么?如果自己八点才起来,就一定不够勤奋吗?
打卡只是一个行为,关键是背后的行为习惯。所有人都五点打卡,但不意味着你8点起就失败了。相反,如果你要参加这样的活动,那就找到让自己5点起床之后能开始有效努力一整天的睡觉时间,这样你的早起才是有效的,否则你只是人云亦云地模仿了一个行为。成年人的世界,不再是口号的人生了,有效,比什么都重要。
3.我的效率训练手册
以前我也是个熬夜党,白天晃来晃去,一到晚上就开始着急忙慌地干活儿,经常干到两三点,筋疲力尽,想睡前刷刷手机,都经常手机直接砸脸上晕过去。身体已经疲乏到极致,早晨起来也总是飘飘的,一整天都困乏的厉害,有时候写一个文章要一整天,总是磨磨蹭蹭地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吃东西。我开始有意识地控制和训练自己的效率,而不是工作时间。最大的效果就是终于有时间看书,有时间跟家人出去玩了。
简单地分享一下我的几个小方法吧:
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睡眠时间和质量管理,健身,合适的食物
对于我来讲,最合适的睡眠时间是0点到早晨8点,8点之后基本上起床开始工作了,所以我从来不会参加什么早起签到的活动。
健身和吃冰激凌是对我非常提神醒脑的方式,最近又迷上了喝茶。
吃肉会让我觉得很困乏很累,所以我基本上只吃牛肉和鱼类。吃饭不要太多,否则会很困很想睡觉。
管理自己生活的节奏,从而管理好自己的精力
看过很多精力管理的书,比如《精力管理》有兴趣你可以去网站搜,会有很多类似的书。精力管理不仅是管理自己的精神头儿,而是通过合理的全身以及对整个生活节奏的管理。比如一天的时间,早起健身,上午处理最难的工作,下午做需要仔细思考的工作,晚上可以做不用动脑的事情。如果这一切颠倒顺序,可能什么都做不好。
每天用五分钟,做好日程管理
今年让我脑子变得很轻松最重要的方法是做日程管理。小到出门买醋,大到出差写报告,都一一用日程管理的app来记录。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用脑子时刻记着,有事儿直接记录上去,脑子特别轻松,每天打开看看,做完的划掉,就知道自己今天完成得如何,再也不担心有事儿忘记,时刻警惕着,也不会被突如其来的事情打乱计划。
善用app软件等高科技工具
现在手机app很发达,很多人喜欢问别人用什么,自己就去下载。但其实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合适自己的app也不同,甚至于每个app并不需要用所有的功能。所以,我一般找一个app,就先想好希望要找的app有什么功能,比如搜“日程管理”可能出来很多,下载前三个,挨个打开用用看看,就能找到自己合适的。我用过好的app基本都是这样找到,简单好使。
白天不要躺下,脑子越用越灵
无论你在家,还是在外面工作,只要醒过来,最好不要再回到床上。除非你特别需要午觉,否则千万别停下来。只要一停止工作,哪怕是喝口水,吃个香蕉,你完了,再开始就太难了,很可能一个小时都无法进入状态。
另外,千万别担心用脑过度,你的努力程度离过度还远了去了。脑子从来都是越用越灵,越用越快,不用就立刻生锈了。
给自己规定时间完成工作,劳逸结合
写一篇文章,就一小时;做一个报告,用两小时。时间和日程跟人生目标一样,有目标才能有努力的动力,否则拖拖拉拉一两天做完绝不是梦。
凡事打个提前量
老板说明天要的东西,你能不能昨天就做完,留下一整天的时间修改,或者提前跟老板争取有个修改的时间?如果凡事提前三小时还是紧张地做,不是错误百出,就是思考不全面,最后返工的还是自己。
我个人写公众号,除非家里有急事,基本都会提前3-7天准备好所有的内容。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大事小情随时会有。如果遇到出差,基本上凡事提前两周全部完成,这样即使出差一天工作20个小时也不会担心断更。最重要的是,自己不着急,心情好了做什么都会效率高。
你要相信一点,别人没有那么牛,你也没有那么惨,不要给自己设定太多的目标和太丰满的内容,一点一点往前走。
3、只要努力工作,没有什么是你买不起的
只要努力工作,没有什么是你买不起的
文/罗玉凤
" 在美国只要你努力工作,没有什么是你买不起的。"
这是我才到美国不久在唐人街认识的第一批朋友里,一位卡车司机大哥这么告诉我的。他那句话对才到美国的我造成很大的冲击,一下子就让我浑身上下充满了斗志。
我现在还记得他说话时脸上的自豪。
后来熟了我才知道这位大哥其实并不在纽约住,他其实住在洛杉矶的;因为他跑东西海岸货运的,每个月会往返洛杉矶和纽约两次,每次运货到了纽约,都会在纽约等两天。
在和他的交谈里我也了解到原来货车司机在美国算得上是高收入了,每个月跑四五次长途,再跑两个短途,一个月能挣到 9000 美元左右,如果卡车是自己的,挣得更多。如果在圣诞假期期间跑长途一趟就能挣上万美金!当时我真的挺羡慕的,甚至想实在不行我也去当卡车司机好了。
后来慢慢的,这位大哥来纽约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一次见这大哥是他 2014 年最后一次跑长途到纽约,好几个朋友大家一块吃了个饭,大哥告诉我们,他这次会洛杉矶准备把卡车卖了,不准备做这一行了,准备改行去开旅游车。
我们都觉得挺奇怪,就问大哥为什么无缘无故转行,大哥也没有什么遮掩,直接就告诉我们原因:在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卡车司机确实是一个很挣钱的行业,但是金融危机后就不行了,而且 2008 年以后越来越多的新移民(主要是华裔)加入这个行业,2008 年以后来的新移民资金一个比一个雄厚,几乎没有给别人开两年车后再自己买卡车,而是上来直接就买卡车。
以前卡车行业为什么圣诞假期能挣上万,就是因为做卡车司机的移民少,大部分都是白人、黑人,圣诞节对于他们就是春节,所以圣诞假期的活儿他们宁可不接,市场上愿意跑活儿的司机少,价格自然就高了。而对于大哥来说,完全对美国本土各种节日无感,所以对于大哥来说,圣诞假期就是他挣钱的好时候。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新移民成为卡车司机,而且还是车主,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个行业慢慢从车挑活儿,变成活儿挑车。大哥说以前他们最讨厌的活儿就是运输垃圾,因为不但脏,而且车里还有味,拉一次就要给车做一次清洁,钱又少事情还多,基本上司机接这个活儿,都要运输公司经理哄半天。但是从 2010 年开始,随着正常货运需求减少,大哥这样的卡车司机在家空闲时间越来越长,大哥的车头是贷款买的,如果放在家里等于是亏钱,所以为了让车循环起来,不得不开始接短途的垃圾运输,开始还是两个长途间歇接一下垃圾运输的活儿,慢慢就发展到好几个垃圾运输的活儿才能接到一个长途。
而且随着新移民司机的增多,圣诞假期跑长途也挣不到上万美金的好事了,听大哥说,在 2013 年的时候圣诞档已经和普通长途没有什么区别了,而且长途货运的价钱也不怎么样了,到了 2013 年,一个月大哥也只能挣 4、5000 了,比正常上班多不了多少,但是辛苦程度又远远超过上班族。大哥越干越不想干,2014 年的时候就把卡车卖了,买了一台旅游车,和他哥们在洛杉矶做起了旅游司机,主要客户是中国游客。
我为什么要在川普当选美国总统的日子里花这么多篇幅来说这位大哥,是因为我觉得这位大哥的例子有很代表性,因为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梦不是读了清华读哈佛,然后在硅谷在华尔街功成名就走上人生巅峰,这个不叫美国梦。
因为不管这些名校生,这些社会精英在哪个国家,以他们的学历他们的智力都能获得很好的收入,过上美好的生活。不需要告诉他们努力工作,就能什么都买得起,他们本来就能什么都买得起。
真正的美国梦是指像这位大哥这样,哪怕没接受过很高等教育(大哥船员出身),也没有很高的能力,就因为在自己这个行业努力工作,然后能过上很好的生活,能 " 什么都买得起 "。
也就是理想的美国是一个即使是卡车司机、种地的农民、给人做美甲的技师、餐厅的服务员都能凭借自己的辛勤工作,能够买得起一般意义上的 " 好东西 ",比如宝马奔驰的车(宝马 3 系在美国最低售价刚才查了一下,才 20000 多美元,如果卡车司机月收入 9000,买宝马毫无压力啊。),比如一个带院子的大房子,每年可以去国外旅游等等等等。
说白了,美国梦就是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也能靠自己找到的工作过上其他国家白领阶层才能过上的生活。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现实是大哥因为新移民的冲击,聪明的改行了,如果大哥不是咱们头脑灵活的华人(再加上华人身份天然接中国旅游团有优势,也赶上中国经济大发展好时候),而是美国中南部州一个比较憨厚的白人司机,那么他可能就要面临努力工作,但是收入却缓慢但是稳定的下降的事实。
对于没有读过多少书的白人,你很难让他明白,产业升级,转型阵痛这些高大上的解释;他看到的就是自己没偷懒,自己努力工作,但是收入减少了;他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哪里有问题了,再想一想,恩,是政府出问题了。
不能说奥巴马这 8 年美国经济没有发展,事实上美国各种电视台各种媒体都说了,奥巴马这 8 年,美国新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问题就是新经济迅猛发展,普通人并没有得到好处啊:因为互联网准入门槛很高,你让一个 40 多岁当了 20 多年卡车司机的白人大叔跑到硅谷当 it 工程师?这完全不现实嘛。
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好处,被美国高学历人群以及世界范围内的高学历人群拿走了,而大部分普通美国人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而且更遭的是这些普通老美不但没享受到新经济带来的好处,反而是承担了大量的坏处:比如被新移民抢了工作,要供给吃福利的人(硅谷精英可能无所谓,但是确实像我这样的人就觉得把我 30% 的收入拿走去给那些人当福利,确实是觉得非常不公平的。)
按照共和党和川普的说法,一个努力工作的人,为了保存自己的体面,坚决不去领食品券,这样的自尊自爱的人不应该受惩罚(加税)
民主党这 8 年,虽然看上去同性恋平权什么的闹得很热闹,但是这些政策对于拯救 " 美国梦 " 一点帮助都没有,相反,在这 8 年里普通美国人心中的 " 美国梦 " 却不断的碎裂。
美国人对美国政客真的忍耐到极点,也许希拉里确实在国际政治上,在外交领域,在维护世界和平上都比川普强得多,但是普通美国人现在不 care 这些。
现在美国人 care 的是赶紧出来一个人,这个人来想办法拯救 " 美国梦 ",拯救 " 美国梦 " 高于一切!
为什么这个人是川普?
因为希拉里邮件门、希拉里夫妇利益输送让美国民众对政客完全失去信任,希拉里的履历一看就是精英政客,问题就在于美国人对政客 " 救国 " 已经完全丧失信心了,甚至认为政客只能祸国,没法救国;美国民众要的是改变,要的是有一个人打破套路。这个人肯定不是希拉里。老实说,民主党要是让桑德斯出来选,说不定还能更深层次原因就是普通民众对精英说教已经厌烦了,精英们是新经济的受益者,普通民众不是。也许精英是对的," 普通人通过努力也能过上中产阶级生活 " 的美国梦可能真的再也追不回来了,但是总得让民众选一个人出来试一试啊。
现在民众用选票决定派川普这个真正的新人来做总统,来拯救岌岌可危的 " 普通人的美国梦 "。
无论如何,我希望随着川普成为新总统美国跨入一个新的未来;而川普可以让 " 只要努力工作,没有什么是你买不起的 " 这句话再次在美国成为事实。
4、没有不努力的天才
没有不努力的天才
文/丁俊晖
我第一次接触台球,是因为我爸爸。当时我们家楼下有个小卖铺,店里面有两张北方的那种黑八球台,一开始看大人们玩,我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看不懂规则,我就知道把那球打进去,就挺好玩的。后来我也想上去试试,但是我肯定不会跟他们玩,我就到边上那张坏的台桌那里,用一半儿,拿一杆往那儿一捅。
后来有一次,我帮父亲打了一盘球,最后我竟赢了他的朋友。然后,父亲的朋友就说,这小孩对球的感觉特别好,希望我爸能够让我去学习一下,去练一下,看看怎么样。紧接着我爸就把我带到那种正规的俱乐部,我那时候就直接接触上了斯诺克。后来为什么去广东,因为国内所有打得最好的选手,基本上都会去广东那边参加比赛。在那边练球,氛围是最好的。
当时,我就到了东莞。我们一家人住在一张床上,三个人都是侧着身睡觉的,每天吃饭都是按每个人两块钱的标准来做的。那时,我并不觉得这是一种苦,每天能够给我一张桌子,给我一根杆、一副球,我就是很快乐的。
刚去广东的时候,我还读书,但是由于参加比赛,学校里落了很多课,我妈经常帮我去请假。当时那个老师经常跟我妈说:“你儿子整天不来上课,不如直接退学算了。”我就跟父亲说:“我不想上学了,我想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台球这个事业上来。”他也没说话,过了一会儿,他问我:“你确定要选择这条路走下去?”我说:“是的。”然后他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早上,父亲就把我拉起来,直接拉到球房里,开始了我的修行之旅。他对我更加严格了,盯着我打每一个球。他不允许我有任何一个错误。在那几年没日没夜地训练,一天至少训练12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训练。
我觉得童年的记忆完全就在台球上,没有过过正常小朋友的童年生活。不过我觉得,当你在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而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失去很多别的东西。()你不需要跟人家比较,我没有这个,我没有那个,因为你正在朝着自己的理想去努力。
在16岁之前是不能够打职业赛的,然后等了一年,在2003年转职业。那时候我好兴奋,我终于可以一个人跑出去了,我终于不用再受父亲的管教了。那时候就是很期待,一个人跑到国外去,无拘无束地,自己想干吗就干吗。当时给我的感觉,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来劲,我见到英国选手,我就想打败他们。然后确实也打得非常好,第一年就能够留在职业赛上,这对我有很大的鼓励,我也在那一年赚到了一些奖金。因为在那之前,家里都是把所有的东西投在我身上,几乎什么都不剩了。
那些年父亲天天陪着我,这种陪伴的滋味,多少我也懂一些,所以说在去了英国以后,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我可能因为两块钱的饭吃多了,对于生活上的要求不是很高,一年下来把所有的积蓄都寄到家里去。当然在这些年打职业赛,我也有不好的时候,就是2007到2009年,特别迷茫。因为平时训练的时候效果不是很好,训练没有效果的话,比赛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说那时候,我很害怕比赛。但现在这种心态就可能不会再发生了,因为我已经从那个时候走出来了,我也希望自己在以后能够做得更好吧。
人生就像一场比赛,不能赌只能搏。人们都叫我天才,但是我觉得我是一个努力的天才。一句话吧,终生勤奋,便成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