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往往读后感_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尽情去爱,别等,别遗憾

1、来来往往读后感

来来往往读后感(一)

上周末读了池莉的《来来往往》,一如她一贯的风格,简单的情节,普通的人际关系,淡然的文字叙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良好的事业,健康的体魄,也许是每个人都想同时拥有的,它们的组合就是幸福。男主人公康伟业从懵懵懂懂到真正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花了大半生的时间却一无所获。可能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像他一样,有着无法满足的缺憾,这种缺憾,让我们感到疲倦,不安,想过挣脱,却无从选择。

我无法用道德来评价一位成年人的心路历程,因为它的真实,就像大自然的一部分,显得与社会秩序无关。不管是偷情也好,闹离婚也好,找小姐也好,是不是都泄露了他内心的不满足和无所适从的秘密呢。我有了一点担心,女人的评价标准显然和男人是天差地别的,女人在等待的时候,男人比女人更具有改变现状的行动力,这让女人受伤的风险增大许多。所以对女人来说,()假如对对方还有爱,经营爱情和婚姻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其实是需要很多很多的。或者说得绝望一点,也许努力根本就不会有收获。

来来往往读后感(二)

今早看完了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第一次接触到她的文章,语言修辞的运用,让我联想到张爱玲,但说实话,论文笔,她还没法跟张的才气相比。

故事情节还是很实际的:优秀的革命女青年段莉娜中意于小职工康伟业的前途,通过自己家庭实力提升了他的社会地位。一切似乎平淡无奇,但感情的缺失使这家庭缺少了浑厚的根基。下海经商后的康,发家至富,但再豪华的衣服也遮掩不住段的落后素质和见识,再多的钱财也难以填埋两人之间的隔阂…怀着犹豫的心情,康与优雅地林珠相爱了。两人的确过不了琐碎的生活,林珠选择了优雅地离开。后来活泼可爱的时蓬雨进入了他的生活,年轻漂亮的女郎轻轻挽着成熟潇洒地康总,那场面,绝对会令人羡慕。但他们自己清楚,两人并非想象的那种关系。

故事的结局不尽完美,或许,作者也不舍得下一个伤害到谁的最后宣判。我同情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泼辣的段,是被康舍弃的糟糠之妻,本是受害者,但的确没看出来可怜样,是她自己一手将思想端正的康伟业逼出家门的,所以,她才一面享受着钱财的和荣誉,一面享受活寡的孤独。康和林珠的相爱,让他有罪恶感,但很快,他的内疚被林的优雅和段的泼辣覆盖,年轻时代丢失的东西重新回来。林珠和康都爱上了不该爱的人,柏拉图式的爱情,被柴米油盐击溃。他们的爱情,漂浮在空中,无法落下凡尘…

婉息…我无法理解糟糠之妻不下台故事,到底谁是谁非?

2、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尽情去爱,别等,别遗憾

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尽情去爱,别等,别遗憾

文/影子

1

九岁的外甥女有一个私藏“宝盒”,里面装满了她过往的各种小物件,有一两岁穿破的袜子,有三四岁幼儿园发的自动铅笔,有五六岁玩的橡皮泥等等。

好几次,姐姐都说:“把它们都扔了,留着也没用,占地方。”却都被外甥女拦了下来,她哭着说:“可它们是陪我一起长大的东西呀。”

孩子的一句撒娇话,背后却蕴藏着好几年的珍贵,是温柔和美好,是陪伴和倾诉。

大概,小孩子是比我们这些所谓的大人更懂“珍惜”的意义的。他们会把昔日的美好裱成框,藏进时间的方格里,试图以这种方式挽留过往的回忆。

而我们呢,只会嫌麻烦,撒手任由过往的种种消失,不愿腾挪出一丁点时间和空间去珍藏逝去的曾经。

大人是精明的,以为“来日方长,不必急于一时”。而小孩呢,只能浅薄地窥望过去和现在。至于来日,他们的眼界是够不着的。

一个对“以后”这个概念“模糊”的人,才更懂得珍视现在。

2

我是一个比较“懒”的人,喜欢宅在家里,不喜欢无关的聚会。好久不见的朋友微信说,“要不,聚一次吧?”

“下次吧。”我总喜欢用下次搪塞。可自己心知肚明,总爱说下次的人,多半是没有下次的。

那些“下次一定约”的诺言大多都只是停在口头,至于下次是多久……不了了之。

某次,在街上碰见高一的同桌,两个人异常兴奋地拉着彼此的双手,闲聊了半天。

我们从上课偷吃零食、偷看电影,聊到后来分科分班,再到最后毕业。分开时,我们都信誓旦旦地说“下次一定约”,也都不约而同地点头答应。可那次分别后,我们却再也没见过,一次都没有。想想快四年了吧。

那时候,我总以为都在同一个小县城,想见对方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可最后等来的却是杳无音信,再无交集。

直到现在,我时常会想起她一大清早从家里给我带来现磨豆浆、小心翼翼为我整理课桌上书籍的样子。只是这些也只停留在回忆里,我们彼此连道一声“再见,珍重”的机会都没有。

说过去的事总显得矫情,可也是那些错过的和遗憾的才能教会我们好好珍惜当下所拥有的。

我们命中注定要失去部分所爱之人,不然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在我们生命中很重要。

所以,总要经历些什么,尝到遗憾和懊悔的辛辣后,才知道什么叫珍贵,才会懂得世间并没有那么多来日。

3

在我收拾好行李,决定去北京实习时,我妈查出了癌症。

我大概永远也忘不了,我拿到结果那一刻的手足无措和心如死灰。

我以前总爱对我妈说:“等我变优秀了,你就可以到处炫耀了”“等我有钱了,我就带你环游世界”“等我有了大大的房子,我就接你和我一起生活……”

就连去检查的前一天,我都还在跟她说,“等我出去闯荡两年,就回来陪你。”

我们这一生总在等,在踟蹰中等,在匆忙中等,在失意中等……

等有钱了。

等有时间了。

等有能力了。

等买房买车了。

等结婚生子了。

等以后……

可最后,等到的却常常是不尽的遗憾和酸楚。我们都在肆意消耗着那些爱着我们的人的种种期许,可最后,在等待中,他们一点一点地主动把之前的期许蒙上了一层灰。

他们怕自己失望,也怕我们愧疚。

我妈对她的病毫不知情。而我们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你的病需要好好疗养,过程有些长。”

以前埋怨过我妈什么都不懂,而此刻我如此庆幸她什么都不懂。所以,放疗、化疗类似的字眼,才能被我们简而化之地说成激光、输液……

以前我总向往远方,现在也同样向往。只是现在我踮着脚瞭望别处的同时,学会了轻轻牵起那双搭在我肩上、结满了老茧的手,试着去靠近那些背后一直注视着我前行的人。

我不想再等以后了,也等不起了。我知道很少人能等到别人口中的“以后”,因为以后是一个不着边际的田埂,是不加任何围困的开放地带,是往后的无限期延期。

别等。一念既起,就拼尽心力去完成。

4

有本书里这样写道:“漂亮的衣服等等再穿,好玩的地方要准备好了再去,总把希望寄托在以后,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生活没有任何改变。原来是我疏忽了,哪有那么多未来啊,有的只是现在!”

未来固然重要,只是错失太多现在的人,想必未来也不会相遇太多美好了吧。握不住的。

那些支撑我们一路向前的人和事,如果你不精心看守,在漫漫无边的以后,只会变成幻影,愈加支离破碎。

我们总爱说,来日方长,但大多数时候是并没有来日的。

所以,如果你有想爱的人就趁早去爱,有想做的事情就及早去做,别等来日,好好珍惜当下。

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尽情去爱,拼命去抓住。别等,别遗憾。

来源:一只会飞的懒猪(id:lazypig1111)作者:影子,一个会一直陪你在路上的姑娘,新书《不怕输,才会赢得漂亮》热销中。

3、来来往往造句

来来往往造句

1、奥运的开始了,来来往往的人在买票想观看奥运会。

2、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东张西望地寻找她的背影,简直是大海捞针。

3、霸天虎巨大的身躯吓坏了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

4、在公园里,看着那来来往往的人群再加上公园的美景,真让人美不胜收。

5、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心中倍感伤心。

6、来来往往的飞船里的人们已经忘记了地球上的机器人瓦利。

7、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仿佛像一群蚂蚁一样多。

8、学校大扫除了,同学们来来往往,真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场面!

9、每天放学后,总能看见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有好多小学生,在路边买零食吃,这种行为让老师和家长们都十分忧心。

10、一家商场的商品大打折扣,吸引了来来往往路人的眼球,大家像潮水一样涌进商店,疯狂抢购。

11、中秋节来临了,大接上来来往往的在卖月饼和灯笼。

12、来来往往的人流会给深圳带来非常多的商机。

13、他是个大名鼎鼎的俗世奇人,他的表演虽然稀松平常,却有着特殊的魅力,总能使来来往往的行人驻足观看。

14、看着来来往往为生活奔跑的人们,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无奈。

15、我穿梭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感觉十分的压抑。

16、无聊的我坐在湖边,看着来来往往、步履匆匆的路人。

17、每逢周末,东门步行街来来往往的人群就好像蚂蚁一样的走着。

18、蜘蛛侠在来来往往的人群头顶上飞来飞去。

19、急忙赶回家的灰姑娘必须在十二点之前穿过来来往往的人群。

20、在市场里,总有来来往往的人群在穿梭走动。

21、大街上的人群熙熙攘攘,来来往往,好热闹啊!

4、《来来往往》读后感

《来来往往》读后感(一)

我在读池莉的《来来往往》,颇有感慨。

有评论说,这是一篇反映中年危机的小说,但我以为远远不止这些。这篇小说,题名《来来往往》,暗喻着时光是一条大道,每一个生命都是路上的行人,对康伟业来说,身边的人就是来来往往的过客。池莉通过康伟业与段丽娜的婚姻及康伟业与几个不同时代几个女性的感情纠葛,折射了中国社会特殊年代里人们婚姻观念的变革,直抵婚姻的本质,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生活现实的悲喜与无奈,还有作家特有的对人性的悲悯。

小说语言极其冷峻,非常贴近时代,非常有质感。比如毛主席逝世那晚康伟业与段丽娜感情的进展,她这样写道:“这一夜,他们并肩而坐,在蛇山幽暗的秋草清香的树丛里,听着一列火车在他们脚下哐哐、哐哐、哐哐地走过,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仿佛历史的进程,既漫长又匆匆,不知来自于哪里,又不知归结于哪里,一切都突然变得无头无序,无依无靠,使人感到茫然失措。”这样一段环境描写,不仅很好地突出了两位年轻人面对社会事件的真实感情,也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生活,有一种历史的穿透力。而在康伟业决定下海时关于自行车的描写,更是有一两拨千金的作用:“他那辆每日里骑到机关去上班的自行车多年来第一次限制在楼道的角落里,灰尘满面,不规则的光线将它分割变形,像一幅超现实主义的油画,被搁在了往市里。”这样的描写随处可见,不仅缓解了小说一泻千里的进程,也让读者在阅读的间隙里,轻轻一叹。

而对于小说中的人物,池莉也刻画细致,非常的典型和有代表性,并对人性有细致的深刻的刻画。康伟业段丽娜显然是五十年代磨六十年代初的人,林珠属于七十年代初的代表,时雨蓬显然是七十年代末的人,这些人,带着不同的时代痕迹登上舞台,不同的观念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碰撞,时人物的性格鲜明起来,文章也就别有韵味起来,仿佛一幅世俗的生活画卷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让人由不得地叹息。

紫陌红尘,谁是谁的谁?谁又不匆匆的过客?爱情这个东西求不得,说不得,也怨不得,遇到了就是前生的造化,前世的冤业,苦和痛,福与祸,只有自己揣着,品着,体会着……

《来来往往》读后感(二)

今早看完了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第一次接触到她的文章,语言修辞的运用,让我联想到张爱玲,但说实话,论文笔,她还没法跟张的才气相比。

故事情节还是很实际的:优秀的革命女青年段莉娜中意于小职工康伟业的前途,通过自己家庭实力提升了他的社会地位。一切似乎平淡无奇,但感情的缺失使这家庭缺少了浑厚的根基。下海经商后的康,发家至富,但再豪华的衣服也遮掩不住段的落后素质和见识,再多的钱财也难以填埋两人之间的隔阂怀着犹豫的心情,康与优雅地林珠相爱了。两人的确过不了琐碎的生活,林珠选择了优雅地离开。后来活泼可爱的时蓬雨进入了他的生活,年轻漂亮的女郎轻轻挽着成熟潇洒地康总,那场面,绝对会令人羡慕。但他们自己清楚,两人并非想象的那种关系。

故事的结局不尽完美,或许,作者也不舍得下一个伤害到谁的最后宣判。我同情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泼辣的段,是被康舍弃的糟糠之妻,本是受害者,但的确没看出来可怜样,是她自己一手将思想端正的康伟业逼出家门的,所以,她才一面享受着钱财的和荣誉,一面享受活寡的孤独。康和林珠的相爱,让他有罪恶感,但很快,他的内疚被林的优雅和段的泼辣覆盖,年轻时代丢失的东西重新回来。林珠和康都爱上了不该爱的人,柏拉图式的爱情,被柴米油盐击溃。他们的爱情,漂浮在空中,无法落下凡尘。

婉息我无法理解糟糠之妻不下台故事,到底谁是谁非?

《来来往往》读后感(三)

读了池莉的《来来往往》,一如她一贯的风格,简单的情节,普通的人际关系,淡然的文字叙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良好的事业,健康的体魄,也许是每个人都想同时拥有的,它们的组合就是幸福。男主人公康伟业从懵懵懂懂到真正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花了大半生的时间却一无所获。可能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像他一样,有着无法满足的缺憾,这种缺憾,让我们感到疲倦,不安,想过挣脱,却无从选择。

我无法用道德来评价一位成年人的心路历程,因为它的真实,就像大自然的一部分,显得与社会秩序无关。不管是他犯的所有错误,是不是都泄露了他内心的不满足和无所适从的秘密呢。我有了一点担心,女人的评价标准显然和男人是天差地别的,女人在等待的时候,男人比女人更具有改变现状的行动力,这让女人受伤的风险增大许多。所以对女人来说,假如对对方还有爱,经营爱情和婚姻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其实是需要很多很多的。或者说得绝望一点,也许努力根本就不会有收获。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