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给梦想:年轻时免不了一场颠沛流亡
写给梦想:年轻时免不了一场颠沛流亡
文/李维恩
在uic的生活很新鲜,总在不自觉地碰见形形色色的人,听他们说着深深浅浅的话。
但最开心的其实还是面对电脑的时候,因为我等的人在网上,能和我说话。疲倦和睡意都一扫而光,在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候,我们谈话。任何事都谈,没有任何界限。
这是我能体会到的最广大的宽容和自由。我们是恋人,是朋友,是最苛刻和最怜悯的人。在交谈中,情感和经历都联成一片。不是端端正正对着无声无息电脑,而感觉是促膝并肩地交谈。
有时候,交谈,是一种很大的慰藉和温暖。
如果真的有一个人,愿意认真听你说的话,肯与你分享那些幸运或不幸的遭遇。
这时才觉得,距离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有一天我很有感慨地告诉她,我觉得漂泊异地的人都挺不容易的。
她觉得这是一句玩笑话,没有当真。
其实仔细想想,为什么我们要不停地从一个地方辗转到另一个地方去,从一个国家奔波到另一个国家?
没有人强迫你去大城市,没有人强迫你一定要离开中国,没有人强迫你做逆流而上的大马哈鱼。
你之所以留在一个压力巨大、生存沉重、无比奋力也几乎泯然众生的地域里,只是因为你愿意。
因为你接受了这个地方的规则,那些严酷得近乎伦理的规则。
因为你青春正盛,觉得你很大,家乡已经容不下你,必须到一个大的世界里去硬碰硬。
因为你不要安稳,要兴奋。
因为你不要舒服,要剧烈。
因为你要一个像万花筒一样,永远神奇莫测,每一次都不一样的世界。
故乡,其实此时已经是一个永远也回不去的地方。
因为,你的心已经变了。
每次回到家里,初三天,紧绷的神经仍旧紧绷,要一周左右,才完全散淡下来,彻底放空自己。十天半个月,你觉得舒服无比。而半个月之后,你开始觉得无聊。
是的,不好意思,父母相伴,但是你仍旧觉得无聊。
你开始想念大城市的烟尘车声人际纷争,那起码是一个鲜活的世界。不要不承认,就像食肉动物,无法再食草一样。(励志歌曲 )每一个出走的人,都以为自己随时可以回家。而这正是人生的悲剧:其实,家,在你转身离开的那个瞬间,已经永远无法抵达。
而更大的悲剧,我想在于,我们的父母其实无法进入我们将来有能力构造的世界。
这座盛大的城市,对他们来说,未必比得上门口有条杨柳拂面的小河。
以及,我们将来的孩子们,那逆流而上的大马哈鱼的后代,他们更加无从想象,那么一个遥远的小城---哪怕在我们无比怀念的口吻里,仍旧是他们越来越美好却不真实的伊甸园。
我们遥望着下游日益孱弱的父母,我们奋力挽着同在上游的同辈。
是的,我们可以安慰自己,如果没有我们前赴后继的滋养,不会有这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但这也仅仅是一种得不到答案的安慰。
所以我感慨漂泊者大多可怜,却无以言说。
你看,那群大马哈鱼为什么而游?我想,是因为永远无法实现的渴望。
世界就是这样,年轻时免不了一场颠沛流亡。
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总会有被世界离弃的感觉。孤独、寂寞,或是其他莫名的情绪充斥着,无药可救般让人消极的感觉,懵懵懂懂的对未来、对生活甚至对世界感到模糊。
仔细看看你身边的人,有的人坚定着信念朝梦想前进,有的则不断试探着迷茫的前进。还有一部分人则一直停留在那里忘却生活也被生活忘却。
其实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一天一天的转动过去。秒针,分针,时针,拖着虚影转动成无数密密麻麻的日子,最终汇聚成时间的长河。变成我们所生活的庞大的时代。
而我,和我们,都是其中,最最渺小微茫的一部分。
我们永远在崇拜那些闪闪发亮的人,我们永远觉得他们像是神柢一样的存在。他们用强大而无可抗拒的魅力和力量,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永远不知道,他们曾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去换来了闪亮的人生。
尽管如此,年轻的我们为什么总能一次次找到令自己信仰的东西、令自己信仰的?为什么即便有再多的抱怨,也很难直接地放弃一个理想,放弃一个人?
伤害有时候也不见得是件天大坏事,问题是看你有没有勇气在承受过后依然坚强的走下去。生活就像一场战争,只有经历遍体鳞伤却依然活着的人才会成为真正的强者。有人品尝到了最后的喜怒哀乐,有人成为了冰冷的墓碑。
所有人,所有辛苦忍耐,想要的也不过只是,不再形单影只、不再奔走他乡、不再无所依傍、不再苦于思量。
或许有一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曾经的人生时,也无法得到什么整齐划一的答案。
每个人都不一样,你最深爱的人也必定和你不一样。
而我们所选择的人生也必定不同,它是关于一季青春,一场生死,一段宿命,一个时代,一个信仰。
我唯一幸运的是,在年轻时能有人在精神上陪自己一起颠沛流亡。
这就足够了。
有时候阳光很好,
有时候阳光很暗,
可这就是生活。
有的梦想很小,
有的梦想很大。
但它总能带你走到更远的地方。
有时梦想很近,
有时梦想很远,
可总有一天,梦想会成真。
2、你为什么实现不了梦想?
你为什么实现不了梦想?
年底的朋友聚会,大家总忍不住“抚今追昔”一番,话题往往集中在回顾2012年的个人梦想实现情况。我突然发现,“成功实现梦想的人总是相似的,而不成功的人则各有各的问题”。作为一个疗愈中的“梦想实践重度障碍者”,我深深地感到,尽管今天“梦想”这个词已经快被人谈滥了,我还是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实践梦想的几个常见障碍,以及可能有效的应对方式。
第一种:“寻梦”障碍
有些朋友说,我相信一定有什么事情是我特别想做的,是我一生的梦想和追求,只是我还不知道这件事到底是什么。我自己也有一些兴趣,但看上去都不像“一生的梦想”。于是,关于梦想的实践始终陷在第一步的寻找僵局中,不知何去何从。
我曾经就属于这样的一类人,一遍又一遍追问自己,究竟什么才是自己的梦想,却始终找不到一件事,可以让我激情澎湃到非做不可。于是,在这种苦苦的追问而不得的情况下,我对自己失望透顶—一个人居然连自己的梦想都不知道!
哈佛大学幸福课中有一句话:“幸福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存在一个节点,达到就是'幸福',幸福不是非此即彼的状态”。
我想,人生中有诸多问题皆是如此,比如梦想。
我们的确可以更清楚自己的梦想,但不存在一个节点,在此之前我不知道自己的梦想,一旦达到,我就瞬间领悟。对于梦想来说,我们都是逐渐清晰自己要做什么。对于所有在追求梦想的人来说,每一天都在路上。每一个当下都既是探索,又是答案;每一次行动都就既是过程,又是结果。
“梦想”不是个静止的名词,而是一个连续的状态,在动态中不断发展和变化。
因此,“梦想”需要重新定义。对每个人而言,不存在一个固定的东西悬在一个节点,专等你去发现。“梦想”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只能说“当下”的你认为xx是你的梦想,但时过境迁,梦想也会发生改变。
正如人的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累积而改变,“一生的梦想”是个伪命题,真正的说法是:现阶段,你最想做什么?不用去绞尽脑汁思考未来十年的长远目标,因为现在的你无法给出一个属于未来的答案,你给出的只是“预测”。你无法说:我十年后想当一个作家,你只能说,我现在想当作家。在时间轴上,向回看,可以给结论,但向前给,给出的都只是预测。
所以,当下的愿望,当下想做的事,无论大小,是我们最该满足的——无论它是否看上去像是将要持续一生的梦想。当你实现了当下的梦想,在下一个时刻到来时,未来的你自然会明白未来的答案。今天的你无法给出明天的答案。你问:十年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这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的我认为十年后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进一步反思,我们在问关于未来的问题时,常常省略了隐含的前提,于是总是觉得看不清未来,觉得自己关于未来的想法非常模糊。其实,当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回答自己“此刻我最想做什么”,你便已经得到了关于“人生”的答案。因为“人生”只存在于当下,此刻的你已经拥有此刻关于梦想的答案。
第二种:“梦想实践”障碍
年初的时候,找来一个崭新的笔记本,认真地在上面写下明年的梦想:“旅行,读书,学画画,游泳,学xx ……”啊,光想想这些事情就分外美好啊!一年过去了,本子还是崭新的,那一页纸上的梦想依旧停留在纸上,居然一个也没有完成!
我想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困境——明明有自己想实现的梦想,却总是没有付诸实践。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分情况讨论。
1.目标太高,难以实现。比如,你的梦想是明年读完100本书,可是你之前一年最多只能读20本书,而且读书速度也比较慢,那这样的目标就非常有挑战,实现的可能性便降低了很多。调整梦想,让它更容易实现,也许,把100本减为50本是一个更可实现的目标。
2.实现梦想的动力不足。也许,你每年都会把学弹钢琴放在自己的梦想清单里,但每年也没能付诸实践,这个时候,你可以问问自己:我真的想学弹钢琴吗?这真的是我明年一定要实现的梦想吗?我做这件事希望获得什么?也许,有的人只是希望培养自己在音乐中的自信,也许有的人只是希望在年会的时候露一手,——这样的目的对自己内心的触动够强吗?如果有非常强的触动,收获的价值非常重要,那么行动力自然会高一些;如果不够强,目标实践起来当然很困难。多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也许你会意外的增强实现梦想的愿望,也许会意外发现自己真实的愿望,调整梦想。
3.缺乏持续行动力。很多人都曾被“半途而废”这个词诅咒多年,许多梦想做做停停,年底一看,收获堪忧。我曾经觉得“坚持”是自己特别欠缺的一个品质,直到最近一个朋友提醒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实现梦想,因为当你试图“坚持”一件事的时候,那其中一定隐含了一些让你无法坚持的内容,如果我们可以变通的把对自己比较难以“坚持”的地方换成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实现梦想的行动力自然会增强许多。比如,我一直想练习瑜伽,但是很难做到每天晚上去瑜伽馆练习,其实,如果我把练习瑜伽的时间调整为其他时间,如果把学习瑜伽的方式从跟着瑜伽馆的老师学变通为看视频学习,这件事情就不那么难以坚持了。
此外,如果我们掌握一些提高行动力的方法,梦想实践之路走起来也会顺畅许多,比如:将梦想分解成小而明确的目标,给自己达成目标设置及其诱人的奖励和及其痛苦的惩罚,与朋友结成“梦想实践小组”,相互支持和鼓励。
第三种:“多梦症”
“多梦症”故名思议,就是拥有太多梦想,每一件事都去做,每一件事又都没有做好。非常惭愧,2012年,我就患上了“多梦症”。
2012年初,我决定去尝试一切喜欢的东西,不管结果和意义。然后,我开始学习佛学,花道,茶道,易经,瑜伽,绘画……然而,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疯狂尝试中,我偶尔会升起一种厌倦——关注的东西太多,每一样都是我喜欢的,可每一样又都浅尝辄止,没有深入研究。就如一个口渴的人去打井,每个井都只挖了浅浅的几锹,结果没有打出一个井,忙活了半天,还是口渴。
回看今年对所有兴趣的尝试,我深深地感觉到,对于梦想的实现来说,all is nothing. you want everything, you lose everything.
对梦想做减法,集中精力,专注地做好一两件事就非常不容易了。而做到对梦想做减法的前提是:了解自己,相信自己。
了解自己。有时,我们疯狂地投入所有的兴趣和爱好,看似在实现梦想,其实,只不过是不够了解自己,没有认真地思考自己究竟热爱什么罢了。《少年派的奇幻之旅》中说,你什么都信,其实你什么都没信。是的,那些什么都要的人,究竟想要什么呢?那些什么都想学的人,究竟想学什么呢?(励志文章 )在什么都想学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信念和价值观?你是因为兴趣还是因为恐惧?你是真的感兴趣,还是害怕自己不了解所有的事情,怕自己错过了什么?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
相信自己。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吗?对我来说,我学了那么多东西,只不过是我不敢真正选择一到两件最感兴趣的事去钻研罢了。因为,如果我投入在10件事情上,都没有学精,我可以说那是我的精力不够,可是,如果我今年只做了1件事,又没有做好,我不敢承认是自己太笨,没有天赋。——说到底,我真的敢去尝试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吗?我敢说,我明年,甚至未来3年,我就是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我所最最渴望的这一两件事情上,去付出,去学习,去精进,我敢吗?以前的我,真的不敢。
最近,一个朋友问,“如果你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失败,你最想做什么?”我又一次发现,近10年以来,每一次问自己梦想是什么,我从来没有改过答案——当作家和旅行。一晃都10年前就明确的梦想了,我又为此做了什么呢?我今年学了那么多东西,也认真写了那么几篇文字,也曾经立下明确目标说,我今年要完成15篇文章,但是,我内心里,从来没有相信过,我真的可以当一个作家。从内心深处,我认为自己既没有那样的才华去写出什么像样的作品,也没有那样的毅力去将写作作为一个长年累月从事的事情。是的,我在潜意识里都不相信自己可以当一个作家,虽然,我无数次告诉别人我擅长写作,我想当一个作家。所以,你真的相信自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吗?还是你用疯狂的追逐麻痹自己,不去做真正该做的事情?
尾声
写了很多关于梦想实践中的问题和反思,最后,我想说,梦想并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有梦想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没有梦想也没有什么可自惭形秽的。人生不过数十载光阴,只要能够如其所是地过自己的生活,做到身心合一,不必被“梦想”这个概念所限制,活得反而拧巴、纠结。如果你恰好有梦想,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