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归来_顾城的诗歌

1、顾城:归来

顾城:归来

许多暖褐色的鸟

消失在

大地尽头

一群强壮的白果树

正唤我同去

他们是我的旅伴

他们心中的木纹

想回声一样美丽

我不能面对它们的呼唤

我微笑着

我不能说:不

我知道他们要去找

那片金属的月亮

要用手

亲切地擦去

上面的湿土

我不能说:不

不能诚实地回答

那片月亮

是我丢的

是我故意丢的

因为喜欢它

不知为什么

还要丢在能够找到的地方

现在,他们走了

不要问,好吗

关上木窗

不要听河岸上的新闻

眼睛也不要问

让那面帆静静落下

我要看看

你的全部天空

不要问我的过去

那些陈旧的珊瑚树

那水底下

漂着泥絮的城市

船已经靠岸

道路已在泡沫中消失

我回来了

这就是全部故事

我要松开肩上的口袋

让它落在地板上

发出沉重的声响

思想一动不动

我累了

我要跳舞

要在透明的火焰里

变得象灰烬般轻松

别问,我累了

明天还在黑夜那边

还很遥远

北冰洋里的鱼

现在,不会梦见我们

我累了(),真累

我想在你的凝视中

休息片刻

1982年5月

2、顾城的诗歌

顾城的诗歌

1、《远和近》

你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2、《雨行》

云灰灰的

再也洗不干净

我们打开雨伞

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

有两对双星

似乎没有定轨

只是时远时近……

3、《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4、《微微的希望》

我和无数

不能孵化的卵石

垒在一起

蓝色的河溪爬来

把我们吞没

又悄悄吐出

没有别的

只希望草能够延长

它的影子

5、《泡影》

两个自由的水泡

从梦海深处升起……

朦朦胧胧的银雾

在微风中散去

我象孩子一样

紧拉住渐渐模糊的你

徒劳的要把泡影

带回现实的陆地

6、《感觉》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7、《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8、《弧线》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9、《规避》

穿过肃立的岩石

走向海岸

"你说吧

我懂全世界的语言"

海笑了

给我看

会游泳的鸟

会飞的鱼

会唱歌的沙滩

对那永恒的质疑

却不发一言

10、《在夕光里》

在夕光里,

你把嘴紧紧抿起:

“只有一刻钟了”

就是说现在上演悲剧。

“要相隔十年百年!”

“相距千里万里!”

忽然你顽皮地一笑,

暴露了真实的年纪。

“话忘了一句。”

“嗯肯定忘了一句。”

我们始终没有想出

太阳却已悄悄安息。

11、《生命幻想曲》

把我的幻影和梦

放在狭长的贝壳里

柳枝编成的船篷

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

拉紧桅绳

风吹起晨雾的帆

我开航了

没有目的

在蓝天中荡漾

让阳光的瀑布

洗黑我的皮肤

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

用强光的绳索

一步步

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我被风推着

向东向西

太阳消失在暮色里

黑夜来了

我驶进银河的港湾

几千个星星对我看着

我抛下了

新月——黄金的锚

天微明

海洋挤满阴云的冰山

碰击着

“轰隆隆”——雷鸣电闪

我到那里去呵

宇宙是这样的无边

用金黄的麦秸

织成摇篮

把我的灵感和心

放在里边

装好纽扣的车轮

让时间拖着

去问候世界

车轮滚过

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

蟋蟀欢迎我

抖动着琴弦

我把希望溶进花香

黑夜象山谷

白昼象峰巅

睡吧!合上双眼

世界就与我无关

时间的马

累倒了

黄尾的太平鸟

在我的车中做窝

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

沙漠、森林和偏僻的角落

太阳烘着地球

象烤一块面包

我行走着

赤着双脚

我把我的足迹

象图章印遍大地

世界也就溶进了

我的生命

我要唱

一支人类的歌曲

千百年后

在宇宙中共鸣

12、《初夏》

乌云渐渐稀疏

我跳出月亮的圆窗

跳过一片片

美丽而安静的积水

回到村里

在新鲜的泥土墙上

青草开始生长

每扇木门

都是新的

都像洋槐花那样洁净

窗纸一声不响

像空白的信封

不要相信我

也不要相信别人

把还没睡醒的

相思花

插在一对对门环里

让一切故事的开始

都充满芳馨和惊奇

早晨走近了

快爬到树上去

我脱去草帽

脱去习惯的外鞘

变成一个

淡绿色的知了

是的,我要叫了

公鸡老了

垂下失色的羽毛

所有早起的小女孩

都会到田野上去

去采春天留下的

红樱桃

并且微笑

13、《山影》

山影里

现出远古的武士

挽着骏马

路在周围消失

他变成了浮雕

变成纷纭的故事

今天像恶魔

明天又是天使

14、《结束》

一瞬间——

崩坍停止了

江边高垒着巨人的头颅

带孝的帆船

缓缓走过

展开了暗黄的尸布

多少秀美的绿树

被痛哭扭弯了身躯

在把勇士哭抚

残缺的月亮

被上帝藏进浓雾

一切已经结束

15、《雨后》

雨后

一片水的平原

一片沉寂

千百种虫翅不再振响

在马齿苋

肿痛的土地上

水虱追逐着颤动的波

花瓣、润红、淡蓝

苦苦地恋着断枝

浮沫在倒卖偷来的颜色……

远远的小柳树

被粘住了头发

它第一次看见自己

为什么不快乐

16、《别》

在春天

你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像水中的落花

就像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

还在心花中纷飞……

17、《我的独木船》

(一)

我的独木船,

没有桨,没有风帆,

飘在大海中间,

飘在大海中间,

没有桨,没有风帆。

风呵,命运的风呵,

感情的波澜,

请把我吞没,

或送回彼岸,

即使是梦幻,

即使是梦幻……

我在盼望那,

沉静的港湾;

我在盼望那,

黄金的海滩;

我在盼望那——

岸边的姑娘

和她相见,

和她相见,

和她相见!

(二)

我的独木船,

没有舵,没有绳缆,

飘在人世间,

飘在人世间,

没有舵,没有绳缆。

风呵,命运的风呵,

感情的波澜,

请把我埋葬,

或送回家园,

即使是碎片,

即使是碎片……

我在想念那,

美丽的栈桥;

我在想念那,

含泪的灯盏;

我在想念那——

灯下的母亲

祝她晚安,

祝她晚安,

祝她晚安!

18、《我是一座小城》

我的心,

是一座城,

一座最小的城。

没有杂乱的市场,

没有众多的居民,

冷冷清清,

冷冷清清。

只有一片落叶,

只有一簇花丛,

还偷偷掩藏着——

儿时的深情……

我的梦,

是一座城,

一座最小的城。

没有森严的殿堂,

没有神圣的坟陵,

安安静静,

安安静静。

只有一团薄雾,

只有一阵微风,

还悄悄依恋着——

童年的纯真……

啊,我是一座小城,

一座最小的城,

只能住一个人,

只能住一个人,

我的梦中人,

我的心上人,

我的爱人啊——

为什么不来临?

为什么不来临?

19、《雪人》

在你的门前

我堆起一个雪人

代表笨拙的我

把你久等

你拿出一颗棒糖

一颗甜甜的心

埋进雪里

说这样才会高兴

雪人没有笑

默默无声

直到春天的骄阳

把它融化干净

人在哪里

心在哪里呢

小小的泪潭边

只有蜜蜂

20、《绿地之舞》

绿地上、转动着,

恍惚的小风车,

白粉蝶像一片旋涡,

你在旋转中飘落,

你在旋转中飘落……

草尖上,抖动着

斜斜的细影子,

金花蕾把弦儿轻拨,

我在颤音中沉没,

我在颤音中沉没……

呵,那触心的微芳,

呵,那春海的余波,

请你笑吧,让我哭吧,

为到来的生活!

为到来的生活!

3、叶灵凤:归来

叶灵凤:归来

《白叶杂记》之七

造物者大约因为不甘于眼见两个不应享幸福的人儿自己创出了自己的幸福,于是便在暗中埋下了一丝祸根,播成无底的烦恼。在这无可避免的权威之下的喘息者,眼见得自己做了命运的牺牲,丧失了珍爱的同椿,然而又无法可想,于是只好在痛彻心髓的悲苦中,含了两眶热泪,听着朋友的规劝,暂且逃到外地去了。

子规总不肯停住她的悲啼,疑心的精卫在一息未绝之前也永不肯忘记她衔石的妄劳;我纵身到异地,我又怎会离去我的创痛呢?

在异乡的十几日中,我每日白昼昏昏地苟活,每夜一人在枕上掩泣深思,自忏自己的罪过。我不知春光怎样地老去,我也不知异乡景色怎样地可欣,我只知地老天荒,变尽了宇宙的一切,恐怕我的罪还是依然,依然不得解脱。

在红英褪尽枝头的悲抑的空气中,灰白也零星地染上了我的黑发,我是日日在抚心思罪,以求早死。

然而我终未得死。死实在不是简易的事。于是我又只好重拾余生,离去了那古静的扬州,重回到这流浪了多年的上海。

负罪逃去,负罪归来,这半月中,只老去了薄命的春光,一切都是依旧。可怖的已往依旧可怖,无望的将来依旧无望,只有在半月昏乱的流光中,将永不会再来的前尘镌刻了心扉更深一级。

在异乡已经是不能忘;此次归来,一下了征车,此心更立即颓然离了残败的心房,飞向那遥迢的一角;在一角小楼上的一隅中,暗淡的灯光下,静听那从一个本来是充满了幸福的深心中所发出的低微的幽叹,沉抑的咽鸣。——叹声断续,震动了一个少年的灵魂的深处的安宁。这也是罪人惟一的慰藉。

然而这仅是残败的灵魂所生出的幻象。当实现的周遭惊破了惨淡的梦境以后,我只有益发焦愁。

太没有刚毅的果决心,这怕是我椎一的弱点,也怕是我受苦的根源。事情发生至今已逾匝月,我心中虽是无时不在辗念之中,然而实际上仍是一筹莫展。我忍痛逃去,我含泪归来;半个月苟且偷度的生活中,只更白了我几根黑发,多受了几次残酷的回忆的蹂躏,其余一切都是依旧。啊,时日是这样无可挽留的过去,他人是在那里引领相期,我究竟要怎样做啊!

两条路已展开在我面前。一条是甘心在不赦的罪中沉沦,率性离去这烦恼的渊荧;一条是任随了环境的推移,也来勉强着演一次自己所痛恶的人生的丑剧。他人已将这两条路指示给我,我也自知除了这两条路外,别无他路可行。

我究竟要怎样做呢?我没有凿死我自己良心的勇气,但是走了后一条路,我又不忍眼见将两个纯洁的灵魂一同毁伤。啊啊!我究竟要怎样做呀!

归来已逾四日,在表面看去,我是似乎已能暂时放下这件不幸,来安心做事;其实我的深心对于以往的悔惜和将来的焦焚,只有更深更烈,不过我现在是忍着掩藏在心的深处,不使它泄出。

在午夜的回醒中,在晓色还朦胧着的黎明的枕上,我睁着眼睛想起了我这次所造出的罪过,真不知有几多次我用手指擦干了凝在我自己眼角上终不会流下的枯泪。我将头曲枕在腕上,一月间的回忆直使我凄苦欲绝。我咒诅着为什么没有一件意外的灾祸能使我遽()然可以将这负罪的残壳消亡!

事情是使我如此地忧伤,而我又不敢冒昧地死去;苟延残生,我现在只好暂且这样地过下去了。

我这样偷度下去,将生命的主权全交托于命运,以待一个适当的时期。我是永不会忘怀的。只要有一点时机能使我可以略赎我的罪过,我是愿意牺牲我的一切。

未出去时是如此,归来了仍是如此;我叱责我自己的无能,我也怜悯一个健康的少年竟因此也萎靡得消失了选择的才能。两条路中终没有一条可以不增加我的罪过,我只好暂时这样迁延下去了。

命运是决不允许我这样去的,我静等待着它最后的摆布。

本不必再写什么,只因近来只有执笔时才略可慰藉,我只好任它断续地写出了。

暮雨萧萧,我在静中想起了我的已往,想起了我的罪过,我叹息我为什么不在早岁夭亡!

一九二六年五月十二日雨的黄昏。

4、归来影评

归来影评(一)

和静欧尼今天去看了归来的点映会,张艺谋用归来这部电影证明了自己在电影界的存在感,不再是金陵十三钗那样的大场景,没有华丽的衣装,巩俐和陈道明黯淡的衣装预示着悲情的故事,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小故事,却阐述人间大爱,一种矢志不渝的感情,故事的开篇和结尾都有些欠缺火候,特别故事的结尾过于简单,没有陈郁的尾声,只是巩俐和陈道明老年的样子,站在那个等待归来的车站,人已老,是以非,空留遗忘记忆的遗憾,徒留一地悲叹。

文化大革命的年代,无论做什么激进的事情,在现在看来多么的荒谬,放在那个激荡的年代,就有着合理性,女儿背叛父亲,成为告密者,在如今看来有些大逆不道,放在那个年代,它就是合理的,每个人坚定的政治信仰,每个人慷慨的革命热忱,让你觉得这个世界就是红色的,那个时代就是奋进的,所有人不分对错,只要革命,就有前途。如今看来历史的车轮滚滚,铸就了很多悲情之歌,我们无法评判那个年代,只是知道历史前进的曲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可以改变,我们都希望世界是美好的,时代是进步的,没有恶人,只要大同的理想社会。但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阶级,就有斗争,这就是人类进化史无法避免的课题。我们都只是这轱辘压过的痕迹,代表着一段段历史的车印,诉说属于自己年代的人生之歌。

男主人公陆焉识由于继母的胁迫娶了他的妻子,他并不爱他,只有在那风沙滚滚的戈壁,寂寞的遥望从前的人生,才发现他是有爱的,他还是爱他的妻子,他的孩子,最终也原谅了孩子的背叛,还是怀念与妻子最初美好的时光。相逢何必曾相识,人生苦短,记得与忘记已经成了一种形式上的符号,只要心中有爱,才能让爱有所延续,才能继续为爱的人付出生命的余晖。即使妻子的忘记,他也义无反顾的爱着她,成为陪伴她最后时光的伴侣,有些爱不需要回答,渔光曲穿梭了这部电影,简单的音符,没有华丽的转调,只是简单的,仿佛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诉说他洗尽铅华的历练,和他心中永恒的爱。回去来兮胡不归,你何时归来,归来的并不是一个人,归来的还有几十年的情愫和一个女人期盼爱人的心愿。

那个革命的年代已经离去很久,我们青年一代终究无法懂得爱一个人的那份心酸,爱一个人的那份失落,爱一个人的那份苦难。爱情终究是一个年代的陪衬,我们无力抗争岁月,也无力抵挡年代的冲刷,在滚滚红尘中,如果能有一个值得等待,值得付出,值得爱的人,那么归来的就是一份爱。张艺谋的电影还是进步了很多,整部电影即使配角也十分出色,还原了那个久远的历史,让我们懂得这份爱情的艰难岁月,这份苦难中爱情的流产。如今我们的年代不再有斗争,不再有距离,人们不再写信诉说衷肠,然而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却抵不过当年的那张书信,留得住荏苒,留得住时光。人与人不爱了便放弃,甚至不爱的人也可以维持一段利益的婚姻,与那个年代与爱人分离无法相认相比,我们活得更可悲。归来的人,归来的故事,归来的岁月,归来的远方的你,归来,似曾相识的爱,只是简单的爱。

归来影评(二)

没有科幻,没有视觉效果,但张导演就在荧幕上讲了这样一段平淡无奇,但又震撼人心的故事。他也是个讲故事的人,从每个细致的角度给观众诠释了什么是爱。

故事的背景是文革后期,与家人音讯隔绝多年的劳改犯陆焉识,因思念心切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但那些组织上的人员却告知他的家人不要与他接触,还说是秘密。母亲冯婉瑜当然是时刻盼望着他的归来,收到他的信件后,执意地要去与他会面。但女儿却认为父亲的逃跑给她的舞蹈担任主角带来了压力,便把他俩见面的地点告诉了组织女儿想方设法阻止母亲冯婉瑜与父亲陆焉识相见,结果使夫妻俩近在咫尺,却只能再次相隔天涯。

三年后文革结束,陆焉识平反回家,来接她的却是女儿。这是他才知道,女儿已经不跳舞了。经过那次事情,女儿依旧没有当上主角。而且有一件让我感触的事,在表演结束时,每个人,无论观众演员,竟同时拿着“小红本”,这使我这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人也感受到文革的可怕。此时的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梦想,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工,甚至因为做过一些过分的事被母亲赶出家门。

但当他回到家时,我就感觉奇怪了,为什么母亲冯婉瑜没有哭?三年没见面了,离别的悲伤应该不会不表现在她的脸上。而且墙上为什么贴了“随手关门”,她难道会忘记。我被她的演技所折服,这失忆是如此的“自然”。是的,她失忆了。

妻子因为过度思念他,记忆力衰退,患了选择性遗忘症,但她记得的只是在外面的陆焉识,是一段无法打捞的记忆,但当他出现在他眼前时,却下意识地认为他是“方师傅”,将他赶出家门,他只能住在杂货间。但他对冯婉瑜的爱支撑着他没有放弃。无可奈何的陆焉识只能将自己在那二十年中写下却从未寄出的信寄给了二十年后的冯婉瑜。每天像个老朋友一样,陪伴在婉瑜身旁,为她念信。在婉瑜眼中,眼前的人只是一个“念信的同志”,而她的丈夫陆焉识,仍在远方。就这么陪伴着,把前半辈子从来没给过她的耐心和等待攒够了一样都给了她。即使她看上去再也记不起他是谁,他也没有显出半点急躁来。他为什么要着急呢?他早就打算好了,他余下的时间早就在那二十年里盘算好了,都是她的,他是把命给她了,如此一来,反而有了知足的淡然。他们可以就那么静静地像一对平淡无奇的老夫妻。虽然想方设法也没能唤回冯婉瑜的记忆,单能这样守护着她,就足够了。这“痴情”演的太过真实,让人无法自拔。

这部从一开始就知道并不轻松的电影,看到这里,却让我有种意外的感觉。这个一直让人觉得苦涩心酸唏嘘感慨的爱情进行到这一步,竟因为婉喻的失忆,陆焉识对失忆的婉喻的重新追求和陪伴,带来了一丝丝的甜蜜,美好的一如初见,淡淡的,带着最初的爱慕和温馨。

更让我感动的是冯婉瑜对陆焉识的爱,这不是失忆,是爱的太深。因为陆焉识“寄”的信,所以每个月5号,她都会去火车站等焉识。刮风下雨永不变,她在墙头贴上“5号接焉识”的字条,她在报纸上一遍遍临摹“陆焉识”这三个字,即使记忆坏到不记得怎样写字,她也照着被雨水打湿的字符重新写下自己爱人的名字,只为这一份忠贞,只为这一份坚守,只为这一份等待。甚至因为女儿剪了父亲所有的信而赶她出梦,是多大的悲伤才会让她对女儿说出:“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你给我出去。”这几个字。

但通过这里,我们也体会到父亲对女儿的爱,他通过念信让冯婉瑜回到母亲身边,对她以前打小报告,剪照片的事以最宽容的态度原谅了女儿。而女儿也用他的行动,为父亲创造接近母亲的机会表现了她的后悔以及对母亲的照料表现出了她的孝顺和爱。

纵观电影,穿插重叠了太多的爱,夫妻坚守的爱,女儿对父母的愧疚,母亲原谅女儿的爱。婉瑜因为愧疚当年没能见到爱人,即使失忆仍不忘“不能再把焉识锁在门外了”;年复一年地去接了一辈子火车,只为了爱人信里的一句“我5号就到”;写了二十年寄不出去的信,最后还得作为陌生人念给爱人听,只为了能够天天看到她即便带着陌生的眼神。

结尾更是点睛之笔,陆焉识骑着头发花白的冯婉瑜在漫天飞雪中守望着那个还未回来的“陆焉识”,在那铁门关闭的一刹那,很是悲凉,期待又落空了,但透过铁门,我热泪盈眶的注视着温暖的两颗心紧紧地系在一起,但嘴角却不禁上扬。这是最好的结局,只要他们都爱着对方,就足够了。

归来影评(三)

影片《归来》的色彩处理很有意思。张艺谋原本擅长运用浓重热烈的色彩,本片却偏淡偏冷。这样做的动机需要导演本人陈说,但就影片本身而言,这种色调是否有效地传达了主题则大可商榷。

当然,对于历史和悲剧题材,冷调是最常用的元素。但又不是必然的,更未必是有效的。纵向比较来看,张艺谋的《活着》就采用了只比《红高粱》稍微沉着踏实的彩暖色调。在横向上,《蓝风筝》选用了灰蓝,那是亲历者对自身伤痕的抚摸。《霸王别姬》选用了棕红,那是文化者对历史的打量回味。《阳光灿烂的日子》选用了金黄,那是少年人感受到的浪漫情怀。《辛德勒名单》选用了黑白,那是后来人对族群命运的考证。这几种色调,都是一种与理性内容相联系的叙述声音,指向某个清晰的主题。那么,《归来》的色调指向了什么呢?相对于剧情的时代内容,它不够沉潜,也不够冷峻,但在4k和巨幕技术的支持下,足够细。

这个答案可能从《归来》上映前媒体大量使用的一个词语中找到端倪:洗尽铅华。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张之前的一批影片留给公众的印象是“镂金错彩”,那种富丽堂皇的华丽更符合商业大片的定位。现在,张以“出水芙蓉”型的身段,向着艺术、美学、文化归来了。这不是一次自然而然的着色,更像是一次刻意为之的褪色。()然而,新画面时代的《千里走单骑》《山楂树之恋》不是已经在洗铅华了吗?其间差别到底何在?而且,那些镂错雕琢的匠气仍在,挥之不去。

张艺谋表示,那个年代里,文革时和父亲划清界限常见,是忠诚不是冷血。以此判断推论,《归来》也大可不必如此做清冷孤高貌。

《归来》的剪辑手法也令我不解。影片没有提供太多远景,原本已然不能呈现完整的年代景观了,而频频使用的跳接就更加把空间和运动变成碎片。当陆焉识小心翼翼地躲开监视者,绕上楼顶、下到楼道,镜头显然可以更亲近地观看那栋老建筑物和周边的环境,从而建构起完整和连续的心理时空。精心调度、太过流畅的长镜头或许会招来炫技的指摘,但简朴的长镜头却无不宜之处。当然,如果说主创从一开始就不准备让观众看到整体——无论是事件还是场景,那么这个目的倒是达成了。

整部影片的结构便在这样一种跳接的节奏里展开,凡是不去深究的,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人物心理,全都留白。留白太多,全局断裂。老一代观众或许能脑补,年轻人则不免一片茫然,历史教科书上的文字远不足以将他们带入影片虚构的情景。他们只是在看到郭涛张嘉译等熟悉的脸孔时,轻松地笑两声。

于是引出另一些问题:4k、巨幕,这些卖点对于一位旧日艺术片大腕、对于一部毕竟触碰了重大历史敏感问题的影片,有何意义?何必拍知识分子陆焉识的故事?刘慧芳的渴望不就够了?

在这次的等待中,无论等待的是什么,都没有归来。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