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伟大母亲给孩子的一封信:敢于挑战_母亲给女儿的一封信

1、一个伟大母亲给孩子的一封信:敢于挑战

一个伟大母亲给孩子的一封信:敢于挑战

面对挑战和机遇,千万不要惧怕,也不要担心,要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取胜条件。否则,若因为消极和畏缩不前,只能使你不知如何是好,同时内心感到很是不安,而且恐怕此刻机遇已经永远错过了。我作为母亲,不能硬逼你走自己不愿走的路,而且我讨厌那些唯命是从的孩子。但是,我想告诉你一点,就是生命只有一次,你一定要珍惜它,不要枉费一生。

我认识的许多30几岁、40岁、甚至50几岁的人,都曾对我叹息道:“我的机遇不佳”。其中90%的人对自己为何没留下什么业绩,为何枉度了一生,有足够的借口令人理解;剩下的10%倒是能够承认年轻时,没有去迎接命运的挑战,在我看来,这些人很可怜,我认为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看到挑战书时,是具备取胜条件的,只是他们缺乏足够的勇气。

人们对用改变生产方式、生活环境、变更作息时间,来打开新局面很难立即接受。我本人一生中最难决定的一件事,就是需要离开那祖辈居住的小村庄,去一千公里以外、陌生的大城市谋生。对于我来说,奔向成功之路只有这一条。那是一条寂寞的人生之路,我饱尝了它的辛酸,但最终到达了目标。这一目标是我自己为自己制定的,当时我想,无论能否成功,我也要去拼搏,接受命运的挑战,改变自己的人生。

所以,不妨考虑一下如何接受挑战。下了决心,对自己又有多少损害?即使你不会成功,谁也不会砍下你的手臂,将你打入监狱或是没收你的东西。可如果你接受了挑战,就和我有了共同语言。我在生活中时常遇到挫折,但我失败后从不气馁,昨天还是幻想家,今天又成了冲锋陷阵的战士。

失败是滑稽的,也是悲伤的。多年的奔波劳累,使我得了颈椎疲劳、腰痛病等,每当困难给生活带来阴影的时候,我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痛苦不堪。为什么?因为我充分利用时间,拼命去工作,使自己的头脑没有思考那些悲剧的余地。

我要对你说,你同其他人一样,思考能力、智力和其它素质都属于中等的范畴,这并不是决定人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但是,你如果交上好朋友,你本身的学习方法、努力程度,会在你不知不觉中向前迈进一大步,这是因为你顺应了潮流,前进的潮流。这里我想解释一下“浸透作用”的含意。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事物浸入你生活的一方面,这方面就会将其吸收。所以,你如果身在优等生之间,你的成功系数就会提高。

请记住“与智者同行者亦必智者——旧约”。请距离愚蠢的人50米!你不是等闲视之的类型,你不会让岁月白白在你眼前流逝,你总是想打头阵。这是我对你的看法。

接受挑战时,人的态度各异。有的人惧怕人生,而过着如同牧场母牛一样的生活;有的人认为挑战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和价值,而在不断寻求新的挑战。在这两个极端之间,都以“常识”为基准,把挑战分为有意义的和无意义的。我想,将来你会了解挑战是人生的一部分,会去巧妙地处理。一般是能取胜的,有时也会失败。

但托马斯·h·哈格斯金曾经说过:“年轻时期失败数次,对将来十分有益。”所以失败多少次不算什么,关键是不能因此而气馁,意志消沉,迷失前进的方向,丢掉进取之心。不论如何,你应去尝试。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长大。

伟人毛泽东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卡布利埃尔·比尔1495年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斗争,就没有征服”。

我相信你,看你将怎样去迎接人生的挑战。

人生如同在大海里航船,

只有勇敢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不敢搏风击浪而去绕浅滩,

船儿就要颠覆搁浅。

推荐阅读:[感恩励志:给参加2010年高考女儿的一封信] [生命不是一场竞赛(全世界最令人感动的一封信)]

 

2、母亲给女儿的一封信

母亲给女儿的一封信

文/闾丘露薇

亲爱的梵梵:

很抱歉,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虽然我们聊天的机会很多,听你讲学校里面的事情,听你讲你喜欢的歌曲还有明星,有的时候给你提供一些建议,当然最多的事情,还是提醒你不要忘记做功课,能不能够读书更加努力一点点。

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和你讲一些,我想要让你花点时间多想想的事情,也许是因为那些事情太严肃,也因为不知道如何从何说起。当然,更主要的,还是我不是太着急,就好像知道你考试成绩不好,我也不是太着急的那样,我总觉得,道理,还是要靠你自己领悟出来的。

就好像最近你告诉我,你会翻墙了,因为你终于忍受不了,过了深圳河,就没有办法看你喜爱的视频,和朋友在网络上聊天的日子,虽然你只是觉得不方便,也没有去想太多的为什麽,但是至少,你去学和做了点事情,来改变这个现状,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去年夏天,我们去维多利亚公园,虽然你一直在那里低头玩手机,但是我知道,你其实一直在听我和朋友们的对话,你甚至很耐心的听我,简略讲述的一段历史,我想,看到周边那些和爸爸妈妈一起出现的你的同龄人们,你们都明白,为何每年,我们要让你们来到这里,你们是幸运的,因为你们至少拥有一段记忆和印象,不会对历史茫然不知。

你知道你有多幸运吗?当我写如何才能有安全的校车文章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你,因为作为一个在职的妈妈,我明白照顾孩子和兼顾工作的难处。这个时候,如果生活的社会,能够有很多便利提供,并且保障安全的话,生活质量会提高很多。但是你知道吗,就像校车这样在你看来,从来都不是问题的事情,在中国内地的太多地方,却还是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存在了太久,每年都有媒体在报道,每年都有学生因为校车安全问题而受伤或者死亡,但是直到今年,在甘肃校车事故,造成二十一人死亡之后,政府才开始意识到,应该用法律的方法,构建一个制度。这当然是一种进步,虽然有点点姗姗来迟,甚至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更多的问题,比如说,很多家长发现,校车不见了。

每次去内地,你总是会听到我和你的那些叔叔阿姨们,抱怨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总是会提醒你们,千万不要乱买内地的那些食品,担心你们的健康。你知道吗,你同样是多幸运,因为我们有能力去购买昂贵的食物,为了买一个放心,但是更多的人是没有选择的。(名人名言  )前些天我去杭州的一个城乡结合部采访,我和同事们肚子很饿,但是我们不敢买那些街边的早点,尽管热气腾腾,很香很吸引人。其实那个时候我突然有一种负疚感,当我们嫌弃这些便宜的食物的时候,这些东西却是大部分人每天在吃的东西,我们拥有这种特权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多想想,怎样让我们的特权,变成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

梵梵,你已经是一个少女了,也因为这样,每次看到新闻上报道,和你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子被强奸或者被内地的官员公务员性侵犯的时候,心里面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性侵犯未成年儿童就是要负上刑事责任,不要拿对方是否自愿来作为法律的挡箭牌,因为你们这样的年轻,是还没有独立判断能力的,监护的责任,在社会以及家庭。只是,很可惜,在我看来不存在讨论余地的问题,现实结果却不是这样。这让我觉得,这个社会的安全感,又缺乏了一层。就好像每次跨过了深圳河,如果是你一个人,我总是会担心,会不会遇到坏人,就好像每次到内地,周边的人总是要善意提醒,看管好自己的财物那样,有意无意让人产生很多担心和压力。我很多时候反问自己,为何会这样,其实不仅仅是对这个社会缺乏信任,更主要的,是我担心执法部门的不作为,不知道去哪里求助,求助是不是会得到回应。

所有的这些担心,我看得出来,因为你还小,所以也不会太放在心上,这当然是好事情,因为担心太多,防备太多,那会失去童真,和对人性美好的信任。也因为这样,我很多时候很矛盾,还记得我们那年去上海世博会,那末多人打尖,看着你和你的小朋友被别人一次次挤到后面,我不得不教你们,如何保护自己。同样,看到你的那些内地的同龄朋友,他们在各种技能和学业上是那样出色,是那样的进取,我甚至有点担心你的前途,因为如果未来的社会,讲求的是赤裸裸的竞争,没有多元的生活选择的话,你会被那样的社会看成是一个失败者,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承受?

不过,说到底,你还是幸运的,因为你还是比太多人有选择,我只是希望,你能够有一些兴趣,能够有自己谋生的技能,做一个善良的人,看到小悦悦躺在地上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报警,看到有不公平的事情,或者觉得自己遭到不公平对待的时候,你不会害怕站出来,说出来。那末,未来,在香港这个地方,维持一种简单而有尊严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我的要求不高,对你,甚至对这个社会。我只是希望,其他的那些没有你幸运的孩子,当他们长大的时候,这个社会能够让他们过上有幸福感的生活,就可以了。之所以用幸福感这个词,这是因为,外界只是为幸福创造必要的条件,感受幸福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如果这个社会没有破坏人们感知幸福的能力,那,还有希望。

我总是提醒自己,不要小看孩子,特别是最近,看了不少高中学生的文章,让我更肯定了这种想法,我们大人总是以为很多事情你们不懂,其实,我知道,你还有你的那些同龄人,心里面,其实,清楚的很。

希望这封信只是一个开始。

爱你的阿妈

3、写给外出打工母亲的一封信

写给外出打工母亲的一封信

 

      我也是个打工的母亲,但是我至少能尽到一个母亲和妻子的责任。可外出打工的母亲呢?有的只尽到妻子的责任,却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他们一出外打工就是好几年,过年也没有回家一趟。留守在家的孩子只能望眼欲穿。我看见过等待父母亲回家孩子的眼睛,那是一眨也不眨一下的等待呀。

     在弟弟处打工看的太多了,也特别留意他们,不是说他们的物质条件有多好,而是他们的心灵深处太孤单,父母的情感和爱得到的太少太少甚至为零。因为我见过的好多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这里流传着一个口头禅“爷爷外公是仇人,奶奶外婆是用人,儿媳妇是主人,孙子外孙是仙人。”

     我这里述说一个留守在乡下13岁女孩的感受。那是3月8好的下午她是外公外婆带来看病的,女孩看上去很苍白,脸上没有一点血色,瘦瘦的个子,外公外婆拿来了在医院检查的单子,化验的两对半和血常规检查都没有问题,听她的外婆述说:孩子大年十五从爷爷奶奶的乡下到城里的外公外婆家来玩,外公外婆就没有见她吃一口饭,感觉孩子病了,在别的医院打了两天的针,看没有好转就到好一点的医院检查。每次孩子生病都是在我弟弟这里看好的,于是到了弟弟的门诊看病,弟弟看了检查的结果没有问题,并问了病情以及家庭情况,孩子13岁了还没有发育的迹象,孩子主要是营养不良,加上思念母亲又内向不爱说话,而且还有一个致命的打击,妹妹在城里的外婆家,外婆家条件好点妹妹又在城里读书,妹妹原来也很内向,自从妹妹进城后,人变的爱说话了,性格开朗了。( https://)相比之下加上思念父母亲心切而积病在身。几天以来孩子都在输液,一天比一天好转,第二天能吃饭了。药只能医好孩子的病,而孩子心灵上的阴影只能由系铃人解决。我们跟她的外公外婆建议,要她的母亲多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关心孩子的成长,另一方面要增加孩子的营养,并且想办法让孩子进城读书,只有解决了主要的问题才能让孩子正常的成长。

    在这里希望打工的父母亲们看到这篇文章后,多关心关心留守在家里的孩子,他们最需要你们的关爱;不是物质上的给予,而是精神上的爱护,多打个电话,多问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多回家给予孩子的母爱和父爱,这是最珍贵的也是最伟大的爱。

一位孩子的母亲

2010年3月12日

推荐阅读:[好母亲胜过好老师] [让母亲微笑,让父亲骄傲]

4、致母亲的一封信

致母亲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在我的印象里,这是我第一次称呼你“妈妈”。也许是从小叫“娘”叫惯了的原因,突然改口喊你“妈妈”,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娘,首先,最起码我要感谢你的生养之恩。树有根,水有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深知,即使这一辈子我也偿还不了你作为母亲的大恩。我多么希望下辈子还能做你的儿子。

初中,我是在县城上的。那时我年龄小,常因想家落泪。每次离家返校时,我都强忍泪水。我怕你看见,怕你伤心,但我知道你比我还难受。那次返校时,我发现你哭了,尽管是偷偷的。由于住校,我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可只要有什么好吃的你舍不得吃,而是都留着直到我回家。有时,好吃的都放坏了你还不知道,我在心里埋怨你怎么这么“傻”啊,可眼泪却流了出来。后来读了朱自清的《背影》,我感受更深了。

父亲病了,你细心照顾,在我面前你从没流过泪。但从你的双眼我能看出,你不知流过多少泪。父亲去世了,你承担起了所有重担,在我面前你表现的还是那么的坚强。你变白的头发,增多的皱纹,手上的老茧,脸上的泪痕,还有瘦弱的身躯足以说明你的艰辛。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大二时的一天,我鬼使神差的起了个早。走在校园里,忽然,手机响了。我一看是你打来的,心跳就加速了,我心想这个时候打电话来家中一定出什么事了。电话通了,当听到我的声音时你似乎放心了许多。你说做了个梦,梦见我受伤了。我听了有种想哭的冲动,我强忍着笑道:“没事,我挺好的。”你还嘱咐我要格外的小心。挂了电话,泪水还是来了。就因为做了个梦,你就担心成这样,儿行千里母担忧啊!我想,如果天下的儿女都能像父母待孩子那样对待双亲,那该多好啊。

上了大学,虽然我很少落泪,但我依然想家,我理解了“想家”的概念。家是抽象的,亲人在,家就在,哪里有亲人,哪里就有家,想家不就是思念家中亲人么。

随着我的成长,我学会了向你报喜不报忧。在学校,有好的表现我都会告诉你,若是有不顺心的事我就埋藏在心里。(励志诗歌  )我知道一旦我把一些事告诉你,你就会操心。儿女牵着父母的心,儿女的喜与忧就是父母的乐与悲。

百善孝为先,我却做不好;明明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却不知把握现在;回到家能痛痛快快喊一声妈是多么幸福的事啊,我却生在福中不知福。有时我总是忍不住向你发脾气、使性子,而你呢,从不生气,还是和声和气的,满面微笑。对此,我怪自己怎么就不能忍忍呢。对于我的无知,我多希望你能骂我、打我,这样我心里也好受些。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封信是我考虑良久才落笔的,写这封信时,虽然我躺在床上,但我知道你还在忙活着。

2011年12月11日写于学生宿舍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