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关羽歇后语与文化
关羽歇后语与文化
关羽是三国名将,又是身后备受推崇的神圣化人物,其歇后语所包含的内容比诸葛亮、张飞歇后语要更丰富一些,包括历史上的关羽、艺术形象关羽(特别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作为神灵和关帝的关羽以及民间传说的关羽。
历史上的关羽勇猛刚强,深为三国当时人所称赞。《三国演义》进而为关羽创造了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英雄壮举,这在歇后语中都有所反映。如:
关羽斩华雄——马到成功。
关公过五关——英雄当年。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关云长单刀赴会——谁敢动他一根毫毛。
上述歇后语都突出说明关羽的英雄气概,反映出人们对关羽的景仰。
历史上的关羽又是个讲义气的汉子,待人处事义重情长。《三国演义》为突出塑造关羽的这个性格特点,在生动描写史实的基础上,又虚构了华容道放曹、战长沙义释黄忠等情节,于是产生了与此相关的一些歇后语。如:
关公离曹营——不安心。
关羽放曹操——念旧情。()
关羽射黄忠——手下留情。
关羽早先被俘羁留曹营,曹操为留住关羽百般优待,但关羽表示决不背弃刘备,待等立功报答曹操便要离去,回到刘备身边。所以“离曹营”与“不安心”紧紧相关,正因为他不安心于曹营,才毅然离开曹营。这一举动集中表现了对刘备的义。
关羽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则是出于顾念曹操的旧情。《三国演义》描写曹操赤壁兵败,经华容道时狼狈不堪,恳求关羽顾念昔日之情放他一马。关羽于是不惜冒杀头之罪把曹操放走了。经这一描写,使关羽的义上升到舍生取义的高度。
2、有关关羽的歇后语
有关关羽的歇后语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有关关羽的歇后语
关公当木匠——大刀阔斧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卖豆腐——货软人硬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公走麦城——最后一招
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关羽卖肉——没人敢要
关羽放曹操——念旧情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云长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单刀赴会——声势压人
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无敌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羽放屁——不知脸红
关云长败走麦城——吃亏全在大意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云长不杀张文远——念起旧情
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帝庙求子——拜错了神
关公吃酒——看不出来
关公保刘备——赤胆忠心
3、关羽失荆州的歇后语
关羽失荆州的歇后语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梗概
三国时期,诸葛亮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出兵攻打曹操,而孙权又趁机袭击荆州,导致荆州沦陷,这不能不说是关羽的一大失误,是足以致命的失误。荆州十分重要,它北据汉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占据天时地利,对蜀吴两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关羽的一时大意,不仅使他失了这样一块宝地,也给他自己提前铺了一条走向死亡的道路。
故事起因
荆州,《三国志》说“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诸葛隆中之对已经明确说,占据荆州,联吴抗曹,兵分两路,进击中原,一统天下。其战略位置之重要可见一斑。赤壁鏖战曹操败北,刘备迂回百折,方达到“刘备借荆州有去无还”的目的。
刘备所以会言而无信(直把鲁肃做掌上观的态度后人当有评述)一而无信、再而无信,荆州已不仅是诸葛亮所说的联吴抗曹的重要地理依据,更逐渐成为三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交叉、汇聚点。点以带面,面关全局。刘备借荆州后,谁来镇守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赵云似乎是最早考虑的人选。其时赵云经过长坂坡的严峻考验(赵子龙单骑救主非小说家言):复杂多变的混乱局势中救刘备的独子,舍弃刘备的夫人,至少表明赵云的政治头脑十分清醒而坚定;千军万马、血染战袍、历尽艰苦磨难显示出赵云对主子的忠诚耿耿;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匹马纵横充分证明赵云的战斗能力——实万人敌也!赵云的最大缺陷是没有参加“桃园结拜”,如此重要的位置交给这个自己还算相信又不是最相信的,刘备不太放心。
诸葛亮也是刘备的思考轴心。诸葛亮是联吴的倡导者,昔司马德操言之曰“此间有俊杰。得卧龙即得天下”,雄才大略、惊天地泣鬼神!荆州的重要性诸葛亮既是发现者,也会是全力守护者。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恰是江东孙权的谋士,刘备私下以为诸葛亮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在荆州恐不大超脱(也就是不大自然,谁知道刘备怎么想的。不大超脱含义甚多),或者就是不大放心。我好不容易借来了,没准因为你哥哥你再还回去!那可不是刘备的本意。
张飞。让此公守荆州重镇,刘备糊涂尚不至于此也。
只有关羽了。刘备善于政治手腕,为不引起诸葛的怀疑(一说为当时刘备器重庞统甚于诸葛,故把庞统带于身边侍侯),决定由关羽协助诸葛共同管理荆州。但是很快,庞统命丧落凤坡,刘备悲痛之余,当即调诸葛至西川。至此,荆州的重任全部交给了关羽。
历史记载
陈寿同志着作《三国志》时,大抵关羽的名头还没到神的境界,故陈寿同志指出:“称万人敌,为世虎臣。然刚而自矜。”矢石交攻之际,千枪万刃之中,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这是关羽对儿子说的原话。他只是说了交战的能力。但是处理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这个河东解良人的素质明显先天不足。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关羽女,羽侮骂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孙权为联刘抗曹(也是政治目的),将自个的小妹妹嫁给刘备;娶关羽的女儿做儿媳妇,本是巧妙的政治联姻,关羽也应以大局为重全面权衡利弊,即使不同意,婉言回绝也可。可是关羽不仅侮骂其使,更说出“吾虎女岂配犬子!”的话。这个时候,关羽和盟友的关系已是箭在弦上。在下属面前,关羽也自有一副天下舍我其谁的骄气,“南郡太守靡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外不足连接,内尚难和谐。这样,关羽的失败已经注定。在荆洲貌似稳定的气氛中,已掺杂了某种凶兆。
后人评价
大意失荆州,悲哉关公!其实在这个重大的历史变故面前,关羽无疑是个失败者,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大意失荆州,未必都是他的错。他的上一级的领导刘备包括诸葛亮也应承担一定责任。当然,千年后的今天,说是谁是责任显得没有任何意义。
关羽镇荆州时,年龄大致在48岁左右,失荆州时,已经白发苍苍年纪60了。《演义》说其英雄不减当年明显带有艺术夸张。关羽对儿子说的“矢石交攻之际,千枪万刃之中,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恐怕也是含有回味当年的意味。实际上,关羽已经从年富力强逐渐变为力不从心。不难理解,古人的整体寿命相比今天要短一些,关羽的位置放今天恐怕也是60岁退休吧。即便说关羽独当一面,那么他也没从下属中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接班人”。更重要的是,刘备和诸葛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没有选派恰当的官员来协助或者说等候接替关羽。相反长期和关羽对峙的东吴,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整整经历了几代人!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年龄的不平衡客观上加剧了关羽的悲剧。尽管不是他一人的错。
“刚而自矜”是关羽性格的重大缺陷。晚年的关羽“攻拨襄阳郡”、“决战庞令明”、“放水淹七军”,似乎当年“千里走单骑”的感觉。吕蒙、陆逊都看透了关羽的毛病。设置了一系列的连环计,加速关羽的头脑膨胀虚无缥缈。按理说,刘备和诸葛亮应该以适当的方式予以提醒,可是刘备不然,尤其是诸葛亮,又来个“雪上加霜”!刘备封马超,关羽“刚而自矜”的毛病犯了,于是插手说“超之才可与谁比”并打算与马超一比。亮答之曰:“——超雄烈过人,当世英杰,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逸群也”。据说关羽阅读此信后,捋着自个的“美髯”硬是兴奋了半天,并撤消了与马超比武的念头。至此,可以说,关公必败无疑。
以后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关羽最终死在孙权手下。
无论如何评价关羽,关羽都是被捉并被敌人斩首的。
无论如何评价关羽,关羽的悲剧都不只是他自己造成的。()
大意失荆州是作为神的关羽的败笔。主席说过“关羽是愚蠢的,可悲的”。小平同志也说“诸葛亮用人是讲手段的,但对关羽就非常迁就甚至不讲原则,助长了关羽的骄傲情绪,故后来铸成大错”。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虽讲的是纪律,但对于藐视别人的人却起效。陆看透了关羽的性格,关羽却只看透了他的表面。至于刚才那句话,言外之意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隆中对》把荆州作为蜀国北伐中原的一个战略据点,忽视了“荆州在扬州上游,关系吴国的安顾,孙权对荆州是势所必争的,否则便不能有吴国”。刘备、诸葛亮在夷陵之战以前,对此始终无深刻认识,从而反复同吴国争夺荆州,把蜀军主力10余万消耗在荆州战场,刘备、关羽也为此丧命。故蜀国庞统、法正、赵云,皆主张放弃荆州,集中主力北上争夺雍、凉和关中,并有吴国为援,如此蜀国形势当会改观。既然刘备、诸葛亮未觉察其战略计划的错误,所以对吴国必全力争夺荆州,毫无思想准备。他们把蜀汉两大战略据点之一的荆州重任,只交给关羽一人担当,以一人之智力,如何能对付魏、吴两大敌对强国。而且,在关羽北伐紧要关头,又不给予一兵一卒支援。所有这一切,皆源于《隆中对》所包含的错误因素,未据政治形势发展而加以修改。明乎此,再看前述关羽败亡的五条原因中,最重要的是第五条。另外,第一、二、四、五条,皆属客观因素,而非关羽的主观力量所能克服。因此,荆州的失守,主要责任不在关羽,而是蜀国战略方针失误造成的[1] 。
4、关于关羽的歇后语集锦
关于关羽的歇后语集锦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于关羽的歇后语
关公当木匠——大刀阔斧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卖豆腐——货软人硬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公走麦城——最后一招
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关羽卖肉——没人敢要
关羽放曹操——念旧情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云长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单刀赴会——声势压人
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无敌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羽放屁——不知脸红
关云长败走麦城——吃亏全在大意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云长不杀张文远——念起旧情
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帝庙求子——拜错了神
关公吃酒——看不出来
关公保刘备——赤胆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