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国大业观后感范文
建国大业观后感范文(一)
刚刚看完,本来就是去凑个热闹的。不过总的来说吧,我觉得还是拍得不错的,虽然镜头切换的太频繁了,但如此厚重的历史要怎样还原,该怎样去演绎呢?这是个问题吧,反正我是觉得如果不了解一下中国那段历史是很难看懂的。呵呵,现在才发觉以前在家里跟着老爸看红色电视电影还是有点作用的。至少我知道里面的人物是谁。
首先故事背景从45年的重庆谈判开始,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看到当时的开国大典,对将要开演的60国庆庆典又多了些许期待。
这是一部大腕云集的大片,里面好多熟悉的面孔,当然不乏我喜欢的。我要提的是陈坤。说真的,我一直都不怎么喜欢他。不过呢,他这次在里面那个“太子”演得不错。一开始亮相了,起初的表现一般,但在后面的感觉越来越好。陈坤的戏份归结起来时四场——首先是作为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去稳定上海经济,陈坤在回答记者的话时说“我这次来,只打老虎,不打苍蝇。”转折到冯小刚“杜月笙”的出场,此场戏引发了两大人物的针锋相对,也使得蒋经国对孔家产业的整顿下了决心。接着他和孔家大少爷孔令侃的对手戏。(佟大为演)两人的感觉都还不错,但是感觉佟大为没有陈坤演得好。第三场戏就得说父子戏了,在白鸽中的父子对话,被渲染的很好,陈坤也只能尽力到这个地步。在最后一场戏,在剧情后边,有一部分,也是父子的戏,陈坤的一个坐的动作让我太钦佩了,有一点犹豫,又必须迅速,表现了对父亲的怕和敬。不知道真正的蒋经国先生是否真的有那么一双忧郁而深邃的眼睛。他是一腔热血,却被困于家事之中,哎!没办法,谁家国民党的国事非得与家事挂钩呢?腐败到了极致就不是个人所能左右的了,体制不变都是白搭。不过从他的眼神中,我忽然想起了历史上另一位值得敬仰的将军——张学良,在我的家乡郴州写的一句诗——“恨天底,大鹏有翅愁难展!”。当年张学良生前被囚在郴州苏仙岭,报国无门,常用手枪对着桂花树射击。在枯死的桂花树上,还能瞧见当年弹痕。当然蒋经国是不能和张将军相提并论的,至少是不能从同一个角度来比。
此外,范伟的出现则让人心头一喜,所讲述的一个小故事,就是范伟作为厨师长见毛泽东的感动,此时也见到了间谍,(张涵予饰演),之后毛泽东的行踪被报告到了蒋中正手里,于是上演了,中正轰炸毛泽东一段,此时毛泽东正在熟睡,而黄晓明作为他的警卫,连拉带托,拿着一副担架给他扛出去了,而想起还在锅里的菜的范伟同志,在回到厨房后遭到了轰炸,一个为了毛泽东早餐而牺牲的烈士诞生了。我发现悲剧是可以震撼心灵的,有一位诗人好像说过,上帝是喜欢悲剧的。所以炸弹炸开瞬间,厨师没了,观众席上都安静了。这是对那些千千万万为了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人的一种来自心灵的敬意。虽然,是小人物,小故事,但观众记住了这一幕。有人说,“这一部分,虽然是个比较短小的插曲,但是却意外的沉闷,无法引人入胜。本来应该掉泪的地方实在哭不出来,都不知道韩三平导演想表现什么……”,但我要说的是这样就够了,历史不相信眼泪。有一种历史只要从心里记住就是了,不要让悲剧重演才是本质。
有些戏我还是不懂,就是毛人凤(姜文饰演)了,这个角色塑造的让人十分有感觉,包括他与蒋介石的对话,和陈道明的对话。这都是无可挑剔的,而陈道明所饰演的国民党军官阎锦文的演技可以说让人震撼,但是由于整个影片的繁杂,使得关于他的介绍过于稀少,像我还有点熟悉历史的人在这里对于他突然反抗毛人凤的指令,帮助张澜脱身的这一段显得有些不明白。虽然无从考证中共有这么一个卧底,不过也太强了吧!
有一段很搞笑,就是北平城的事件中,葛优和王宝强,一个去把北京城当成大院,高墙了,另一个看愣之后才想起来报告,已经抵达北平了。历史真的有这么幽默么,不敢苟同,我只觉得用血肉换来的胜利一定是夹着很多沉重的。
此外,民主团体的代表人物中,重头戏的有四个,张澜,李济深,蔡廷锴,宋庆龄,对他们不算了解,这里的表演可圈可点。不提也罢。
当然最后肯定是举国欢庆了:蒋介石下台了。毛泽东几个人喝的烂醉,还很喜庆,不过我觉得真的有点夸张,至少在我印象中的周总理是不会这样的吧,可是历史谁知道呢。接着就是百万雄师过大江,好像一笔带过了,没有给我惊喜。总之就统一了中国。
然后就是政协会议,明星大出场,首先是选国旗,田汉(甄子丹饰演)算是比较活跃了。然后是冯巩,他那段算是个逗乐的部分,但是也很有表现力,本来嘛——解放了,就应该有些欢快的气氛,虽然冯巩就一句台词,算是在后面这帮明星脸里脱颖而出了。其余的像赵薇啊,章子怡啊,苗圃啊,之类的就那么一句台词,没什么的,真就是个跑龙套。至于郭德纲,梁家辉就更是了,纯粹是露个脸呗……
讨论完这些以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部分又再次出现了轰炸北平事件,刘德华所饰演的国民党军官终于出现了,的确很帅,呵呵。说到因为美国不给提供加油的地方,蒋介石只能作罢,这总理由多少有点牵强了。要说刘德华变现也确实不错,有着对下级指挥的霸气,也有对蒋介石的毕恭毕敬,最后回头给了自己一个正脸,然后转向下一个镜头,蒋介石的背影,算是对蒋介石一个交代了。
还有就是在毛泽东开始检阅部队时,刘烨此刻激情报告确实还是很爽的。但他是否够格呢,不敢深究。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我很激动的是在国庆大典那部分,真的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录像出来了。他们的身影是矫健的,他们的声音是洪亮的……那是真正的历史,是让人无法不心血澎湃的。原来真的历史是那样的遥远——远得要用60年来丈量,又是这么的近——近得似乎可以触摸。
坦白说:我看电影中途曾经检讨过自己,要让自己适应看这种影片,这不是偶像剧,应该更注重一下剧情,注重历史。但是显然无法达到这种目的。我不是一个有什么大志向的人,至少现在没有(不能把小时候的我包括在内,哎,不知道为什么,越大越没有出息了),看过之后呢,我会对自己说——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
建国大业观后感范文(二)
9月17日,在《建国大业》上映的第二天有幸观看了这部历史影片,精良的制作、演员阵容强大都是这部影片吸引观众眼球的诉求点,为新中国60华诞献礼也成为这部影片的宣传口号。前来观看影片的除了年轻人之外,一些父辈、祖父悲人们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影片讲述了自抗日战争后重庆谈判到开国大典的国共两党的纷争,影片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战上,而是通过对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深度刻画,从两个人的处境上反映内战的形式变化,二人的形象都非常饱满,尤其是蒋介石儿子蒋经国的细分较重,肩负父亲给于的重任为了稳定上海物价大义灭亲,对孔家的囤积物资行为进行打压,但是当宋美龄赴美求援被拒,副总统李宗仁分裂国民党,父子二人心知大势已去,南京的成群的白鸽围绕着父子的沉默盘旋,似乎寓意这战争的结束,和平来了,但是不属于他们。
从战略转移时的消瘦,毛泽东随着解放军的节节胜利逐渐精神饱满,当北平解放的消息传来,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喝着高度白酒高唱国际歌,在“英德纳雄纳尔——”的歌声中,毛泽东倚着墙壁,回忆起征战的岁月——抗战转内战,多少苦难终于结束了,表情里难掩兴奋。当最终1949年10月1日的阅兵式上,毛泽东站在检阅部队的汽车上,往事再次涌向心头,一代伟人也留下激动的泪水,为逝去的先烈,也为自身灵魂的解放。
影片除了叙述角度独特,人物刻画饱满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演员阵容了,172位知名演员在150分钟的影片里不到一分钟就有一位明星出现,除了唐国强、张国立等绝对主演外,其他明星的戏份少得可怜。刘烨、王宝强、葛优等演员只有一句台词,以影帝梁家辉为首的许多演员甚至一句台词也没有,影片看外之后才发现演员表上竟然有王学兵,问了问朋友才知道他的角色只是一个小兵,只有一个镜头,一闪即过,而我所错过的明星肯定不止他一个。
整个影片的场面宏大,张弛有度,也穿插着几许或感动或幽默的镜头。记忆最深的有这几个。第一就是,刘烨饰演的老兵在毛泽东检阅部队时向毛泽东敬礼的镜头,用最大的力量喊出“我代表活着的、死了的红军老战士向毛委员敬礼”,场面非常感人;第二是毛朱周刘四人酒后高唱国际歌的场面,让人感慨;第三是宋庆龄在上海一早醒来发现街上躺满了为了不惊扰市民而就地休息的解放军战士,宋庆龄神色庄重,深受感动。幽默的场面也不少,王宝强所在的团奉命解放北平,在北平城门脚下将城门当成地主大院,要求葛优饰演的团长出动炮兵予以摧毁;在议定国旗和国歌的时候,冯巩扮演的代表连续两次被人抢了发言权,最后用天津话说了句“我想说的他们已经替我说了”,让人忍俊不禁;另外范伟饰演的厨师和笑星郭德纲饰演的摄影师也为影片增添了几分幽默。
影片最后在开国大典的真实影像资料中结束,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伟大的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中华儿女历经苦难终于迎来里黎明!
建国大业观后感范文(三)
《建国大业》作为为祖国六十年献礼的影片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不是说明星的多少的问题,而是它的故事的整体布局,它节奏的整体把握和它整体气氛的烘托都是相当不错的。
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庆会谈到最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中间四年多时间中的共产党,国民党和各个民主党派之间的种种变化,纠葛都一一的展现。有人在看完后说,电影显得有些仓促,各个时期过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说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展现出全景的建国过程,不管对谁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韩三平的这种表现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再说说具体的表演,张国立的蒋委员长无疑是“惊艳”的,在形体有差距的情况下能够用神情,用内心把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庆龄,宋美龄两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当不错。国母淡定自若,荣辱不惊的形象深入我心,宋美龄为党国四处奔波,可谓呕心沥血。王学圻事业的大爆发真是谁都挡不住呀!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没有给自己丢脸。
再说唐国强自从开发出来演毛主席之后,我觉得就基本是那个样子了,《长征》首次见他确实感到惊叹,但是后来的所有影视剧包括《建国大业》,我感觉没有什么进步了,也许这就是极致了?也许毛主席真的就是这个样子了?也许是审美疲劳了?咱也不知道了。刘劲等特性演员的表演在剧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进。民主党派领导人的扮演者给人新奇,赞叹的印象,民盟,民革这些主要领导人个人性格魅力的展示无疑是这部影片的特点之一。甄子丹,赵薇,冯巩,章子怡,苗圃,郭德纲等人的客串都起到了自己的作用,可以说他们的角色,不用大腕也可以演,大腕的加入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最后,我觉得《建国大业》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2、建国大业的观后感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一)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萧山电影院观看《建国大业》,那里面的气势非常宏伟。
首先,开始的是毛主席和蒋介石在一起握手,蒋介石希望自己是皇帝,而毛主席则希望有多个党派。后来,敌机来轰炸指挥部,那时毛主席正在熟睡,许多人来叫毛主席,毛主席胡乱的说:“炸弹还没投下来呢。”“等炸弹投下来就晚了”众人说道。于是他们把毛主席抬上了架子,抬着毛主席跑了出去,幸亏跑得快,他们刚跑出,房子就被炸平了。过了许久毛主席和众人在商议反击老蒋,于是在几次大战中我们都取得了胜利,在解放上海的时候,我们伤亡有点大,但最后还是解放了。
后来毛主席要在三点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老蒋准备用飞机轰炸,但最后还是把任务取消了,因为他知道国民党已经输了,再打下去,他都自身难保,最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国民党输在自己手里啦!”我觉得毛主席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是最振奋人心的,要是我也在那个时代,此时此刻,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二)
一是影片主题牛。《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主题重大,集中、突出,类似反映建国题材的影片较之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二是主创阵容牛。《建国大业》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明星众多令导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为难“由于参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戏份会被删除,可我们真是下不了手。”众多大牌明星难导演为难的同时,多至8位执行导演也有时令众明星无所适从人。
三是剧情牛: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四是表现手法牛。《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整理,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三)
昨天晚上去电影院看《建国大业》,本来我的期望是挺大的,看完之后,很多地方我看不懂,有点上当的感觉,明星是很多个,还有很多人名字一时也叫不出来。
里面的内容转变的太快,好像是那个片花一样,不流畅,可能是时间长的问题,很多剧情都给剪掉了吧!看得我很麻木,东扯西扯的,大场面的战争呢完全是从以前电视上看到过的画面补来的。
里面我还是蛮欣赏陈坤的,刚出场的时候,站在窗户后面冷冷的看着那些国民党,不知道蒋经国本来就是这样还是陈坤演成这样的,严峻的侧面,冷毅的嘴角,笔直的身材,说的台词功力,不能不说是一个赞,完美的表演,不能不说是一种观影的视觉享受,陈坤表现出了厚重的责任感,为父亲为国的忧心,想大干一场却天不助我,中国大陆男演员开始魅力起来了。
有一点,我很奇怪,陈坤的戏是从头到脚的很完整,其它一些比较大牌的演员倒是全跟着来跑龙套了,有的甚至连句台词都没有,看来导演独爱陈坤去了。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某个战役结束后,毛、周、任、朱四个元首,听到我军大获全胜时,那一刻,几个改变中国命运的男人,一块喝酒,一块醉,一块歌唱,所有的人都发泄出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现在想想看完《建国大业》,还是觉得我这生活来之不易呀,比起爷爷的爷爷那辈,我算是命好的人了,如今这个新时代是老一辈的用鲜血换来了,我们要珍惜好这一切呀!
3、观看建国大业观后感
观看建国大业观后感(一)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建国大业》。看完之后我感觉我们这些90后的在幸福中成长的孩子带回到了六十年多年前,看到了建国前的重重困难,也再现英雄烈士们舍生忘死,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精神。深深的体会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不禁涌动起对建立共和国的无数先辈的敬仰情怀。
故事从1945年,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开始的,在内战爆发,共产党人重视各民主党派的力量,选择了民主建国,成立联合政府,并以分田地的方式关注了劳苦大众的利益。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人却置和平不顾,选择了一党治国,漠视共产党人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存在,漠视劳苦大众的利益。
在观看电影的两个小时中,虽然有点仓促各个时期过的有些太快了,但是,这至少让我们看到国家内战的起始与结束。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一起唱歌,一起喝酒的一番情景,让人十分感动。
当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万众沸腾。从此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然而就像片中对国歌讨论的那一段所说的我们永远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用我们的智慧组建成新的万里长城,永远前进。
观看建国大业观后感(二)
看过建国大业可以这样说这是一部明星众多的经典影片,可以这样说最初看这个影片是为了这些明星,但是看过之后让我知道了这部电影的真正意义。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的祖国。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的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今天,一部主旋律电影,而且是关于建国大业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可以公开放映,基本不违背历史事实,让政府通过,让百姓可看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我们应该对全体创造人员表示祝贺!
影片中我感触很深,特别是老蒋感叹:不反腐败亡党,反腐败,亡国。最后,老蒋选择了不反腐败。因为,在亡党亡国之间,他宁肯选亡国。党是权力的工具,如果没有掌握权力的工具,失去了权力,国家对当权者来说,还有什么意义?正是因为这样的自私自利,国民党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天下。这是我总结蒋介石的失败之处。
电影拍的平平淡淡,点了国民党为什么失去了政权,但没有强调共产党如何赢得天下。应了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能今天不好说。共产党赢得天下是因为反对一党专制,反对党天下,家天下,反对独裁,积极主张民主、自由,反对政府官员贪污腐败,为民生而战,分田地,重民生,重民权。一句话,共产党带表广大人民利益,用生命和鲜血推翻最腐朽、反动的政权。那是一种了不起的英雄主义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千百年来,中国人可以忍受最无耻的压迫,但一有好日子就瞎折腾。不让中国人说话,中国人能忍,()你让中国人说话,天堂的日子他也能说成地狱。而且,永远不知足。中国人不怕穷,不怕苦,但怕富裕,怕过好日子!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从上到下大家都紧张而不开心?为什么干事的人的总是挨骂,不干事发牢骚、骂街的人永远正确?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就是因为中国的这个大家庭富裕了,学会贪污受贿了,学会旁门左道了,学会自欺欺人了。
与其说是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不如说是时间逼问我们所有中国人:我们到底怎么了?我们到底面临什么问题?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何时可以讲真话?如果不能找到不稳定的根本原因,维稳只是美好的愿望。如果不能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只是死亡的硬道理。希望各方有这样的容忍讲真话的基本气度。这是我们文明、进步的第一步。我们实在无法想象这样一个伟大、富强而繁荣的国家,她的人民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人们不能讲真话。
可能建国大业的基础是讲真话。共产党人曾经为讲真话,为真理而战斗,而献身,她因此而赢得了人心!问题是等共产党掌了权,就只能自己讲真话,不许别人讲真话。这种自我否定动摇了国家的基础。一个国家的基础不是物质的,不是权力的,不是暴力的,而一定是精神、道德、信仰的。特别是一个现代国家,其基础一定是建立在自由和自愿的基础之上。
让我们代表中国的新生力量紧密的团结在以胡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为建立一个现代自由、民主国家而奋斗!
4、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所谓的历史片,一定是打了时代的标签,《建国大业》所讲的,其实是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10月前的国家编年史,并顺便道出人心向背定成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千古道理。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历史书上已经讲了无数遍,正义和邪恶也摆的明朗,《建国大业》所突破的一个思想关卡,就是把国军从牢笼中解放,用“国民党也是人”的全新观念替代了“国民党是吃人老虎”的陈腐思想。这当然是思想领域的一大进步,既顺应了“和谐社会”的理念,又弘扬了“和平解放”的思想,相信海峡那边的朋友听到这样的消息,也会觉得宽慰的吧。
看过《建国大业》,你应该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个历史反复的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黄建新的任务基本上是在还原历史,他抛弃了明暗对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民主党派的历史视点,主席说的好:“民族资产阶级有种两面性,我们要把他们争取过来”所以这部片子的重心,并不是耍枪杆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气场、无穷无尽国民军的沮丧、隔岸观火的民主党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这个江山并不是打来的,而根本是以民心换来的。
民心所向,意味着大多数人支持,《建国大业》在“数量”这个字眼上做的尤其漂亮,除了参与出演的人数创下了国产片记录,其他诸如布景、道具、服装也都刷新了历史,一百七十二位明星都是独挡一面的好手,摆在一起都能开春节联欢晚会了。如此全民皆兵的演出自然也离不开主旋律的号召力,它证明了我们党依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这绝然不是空话,譬如说《建国大业》省下了三四个亿的演员工资,大腕只拿饭盒分文不取,除了高尚的爱党爱国热情驱动,真想不出其他合理解释的理由了。当然有些猥琐舆论会批评这些演员摆姿态、唱高调、假热情、马屁精……我想说这话的人要不是心理阴暗,就是自由主义、资产阶级分子,如今社会开明世风日上,方才会放他们一马,要是换阶级斗争时代,估计早就拖出去枪毙掉了。
当然,“数量”是人心最有利的表达形式,蒋公能坐下来和伟大毛主席心平气和的谈判,就是因为咱有几十万条破枪,那时候还是“双十协定”,国共定下了互不侵犯的盟约,末了蒋公反悔开火,民主党派开始认清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并在情感上倒向了我党一方;国际友人也同样识趣,不管是杜鲁门、马歇尔、司徒雷登还是斯大林,都缓缓的开始对失落的蒋公说“不”。环境的颠覆更映衬了双方的多助寡助,毛主席身边团绕了无数赤胆忠肝的角色,有范伟扮演的厨子、黄晓明扮演的解放军,登高一呼开城牵马的傅作义,战功显赫无人能及的林副统帅……甚至在淮海战役之后,主席和周、刘、朱等几位统帅醉酒当歌,更是难能的洒脱和气魄。张国立扮演的蒋公虽然足够压场,能表现的却只是落寞惆怅,一个在风雨飘摇中守不住寸土的亡国之君,脱了军服坐在冰冷的石级上,胜败也早已一目了然,编剧不会忘了给蒋公的痛处撒把盐,于是又安排了冯玉祥的灯笼会、蒋经国与孔家大少的互掐、以及蒋公和李宗仁白崇禧的掰手腕,意在告诉我们国军内部早已不合,从而不动声色的反衬我方同志大团结的和谐局面。
片中战斗打响的篇幅不多,但是只要一出来就是人山人海,《大决战》曾经给的最宏大、最全面的视角,《建国大业》用一个全镜头就可以压倒这种气魄。西苑机场的阅兵式成就了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毛主席气镇全局,俨然揭开了历史新的篇章;闻一多慷慨激昂的演讲台下同样是人头攒动,这个中学课本上描述过的场面讲的还是“数量”的意义:杀了李公朴,还有闻一多,杀了闻一多,还有后来人……革命先烈是永远杀不完的,所谓的前仆后继就是这个道理,闻一多死在明亮的灯光下,等于竖起了一个大大的丰碑。黄建新当然不是百分百的歌功颂德,至少他在片中安排了一个向毛人凤出卖主席寓所位置的奸细,后来一出现就被枪毙掉了,历史上的争议人物也没有给与回避态度,譬如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就受到毛主席“肚子里吃下国军百万兵”的夸赞;对国民党高官的刻画,黄建新基本上是宽容化的,不过一旦转到毛人凤和特务分子,就总是阴险和奸诈,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至于蒋家父子被描写的有血有肉,可能是在照顾台湾同胞的情绪,不过就我目前看到的这个版本来说,去宝岛上映的概率应该是零。
比较揪心的是在两个多小时里讲完四年多的故事,实在是一件和抗战同样艰巨的任务,剧情赶得很紧,事件、会议、人物一个接一个,看着压根就不嫌烦,就是有点短了。如果能延长到十几个小时(指环王三部曲就这么干的)俺就更愿意看,而且乐的再多买两张票支持票房。片中会议贼多,压缩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戏份,就免不了走马观花的感觉,腕儿们在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本人都能当做标签,即使人物贼多,我们也压根没法认错。影片中对历史会议、历史人物,都用了字幕解释法,显得有点臃肿,不过为了普及中国人的历史知识,这些标注又有存在的必然性,我纳闷的是字幕还能讲历史,那些贴片广告是干啥用的呢?一部主旋律电影的片头贴上十几分钟的广告,实在是够我崩溃的,如果是宣传国产品牌我也认了,但是看来看去好些外国牌子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话说回来,《建国大业》的雄浑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在质量上,在电影里,那就是气场。()唐国强演毛主席、演帝王都好多年了,压住场自然不成问题,张国立也演过帝王,当然也不差,这二位爷摆在一起,估计谁都不敢再上镜头凑热闹。爱“飚戏”的孙红雷号称抢戏王,平日抢的人家主角惨白,这次跟二位爷打了个照面,就输的很惨,戏没抢到还换的贱相百出,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姜文这个戏精倒还是老辣,挺挺胸脯就抢了张国立不少风头,甚至是那位帝王专业户陈道明,在车里密谋的一场戏中也黯淡下来。冯小刚的气场是假的,陈凯歌却是真的,只可惜那版冯玉祥一脸贱相,狠狠的颠覆了人们对这位枭雄的崇高敬意,片中凯爷朝特务脚底开枪,命令他们不许搞暗的,耳边不自觉的又冒出当年那句话:“做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国军的军装还是比咱的漂亮,据说腕儿们今年抢着做国军,就是为了跟剧组要一套衣服,整部剧中的明星大体扫一眼,两伙阵营还是分得很明显:我党领导人还是那些特型演员,基本特征就是形神俱备,名气就基本上扔一边了;扮演国军的诸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明星,范儿要紧,像不像就不算问题了,王学圻、尤勇、胡军、李连杰、陈宝国、刘德华等人赫然在列,就是为了能压得住场。还是有些演员的戏份被剪掉了,比如侯勇版的陈赓,李幼斌版的报社记者、邓超版的徐悲鸿都没了,那些有笑点的演员却都还保留着,范伟、葛优、王宝强、郭德纲、冯巩等人出来就是让你乐,这也反映了咱们的“主旋律影片”向“主流电影”的跨越,《建国大业》告诉我们革命历史题材不必瞪着眼握着拳看,咱们完全可以靠着椅背伸懒腰,可以大笑,还可以吃爆米花,所谓的严肃,都可以丢垃圾桶了。
除了国共两党,民主党派的刻画同样很有力道,民革、民盟等党派屡屡受毛主席邀请北上,虽心有所属,采用的策略还都是打太极。张澜、李济深、宋庆龄等人还是很好的反射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以及他们的软弱(这是毛主席说的),他们作壁上观、静待时局,不轻易为动,更加重了他们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身处这个水深火热时局里的身不由己。这些民主党派在大局落定之际投诚,毛主席不计前嫌亲迎接纳,并许以国家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之席位,从而将共产党、毛主席的豁达胸怀铺展的淋漓尽致。影片最后以定国歌、国旗而结束,众代表在激烈讨论选定四星环绕的五星红旗,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国大业其实是人心所向的道理,在那个风口浪尖的年头,也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