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生活的地方叫事作文1000字
伴随网络技术的普及,人们阐述事实、纪录事实、传播事实的方法也日益更新——传播速度变得更快、面积变的更广。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个目的——告诉人们一个个残酷却又真实的事实,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
古有司马迁忍辱负重,饱受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创下巨作《史记》。里面所记述的难道就没有统治者面具下鲜为人知的阴暗面吗?近有鲁迅先生为救当时麻木不仁的国民们,弃医从文。难道从他笔墨间溢出的事就不残忍吗?
不过是传播的方式“进化”了而已。只不过现在我们通过在电视上播出、微博、朋友圈、贴吧上更新来了解而已。其本质,还是不变的。或者退一步说,难道没有这些,不关注这些,人们就感觉不到了吗?
今日,全国各地都刮起了“共享风”。一系列共享单车的新现象随之而来。本应是为环保出行献一份力的好事,可依旧会有奇奇怪怪的人做一些有违常人、令人心痛的事。最后出现了“小黄车上树”、“小黄车下河游泳”、“小黄车中毒成为僵尸车”等现象。很多网友都纷纷吐槽道,现在解锁十辆车,有八九辆都是坏的,不是锁坏了,就是轮胎被扎;不是坐凳被缷,就是二维码和车牌被刮花。难道没有了电视新闻的单独报道,这些就成了幻觉,就没有人知道、意识到吗?而这就好像对我国的国民素质提出质疑一般,警示着我们,身为这个国家、名族、社会的一份子,既然我们无法置身事外,那就互作文相监督、多传递一些我们希望的正能量。若是希望正能量多一点,关键还要靠我们从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开始,先做好自己,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周围的人——由点及线,由线及面,最后再由面及体。
当然不是。这是和我们切身息息相关的事——叫做事实。通过新闻报道徐玉玉的事件,是为了让市民们提高警惕,以防类似情况的发生,并且告诉大家仍然都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报道女婴被奶奶终止生命的事,是为了告诉大家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现如今应是男女人人平等的社会;而发电厂倒塌的事件,更是为了让政府注意建筑的稳定性是否合格,保证百姓的人生安全。这一件件都是用心良苦的劝导,善意的提醒。怎么能说是传播负能量?
这些事实虽然残酷,却无法逃避,但若是将其一一改善解决,岂不是离我们理想社会生活又近了一步。好比一个人生病了,只有检查出病因,再慢慢服药治疗,才能痊愈。药可能会有些苦,打针可能会有些痛,但最后痊愈时,嘴角依旧会忍不住向上扬起。对其视而不见,只会如“雪球效应”一般,雪球俞滚愈大,病情愈拖愈重,想解决时便为时晚矣……
亲爱的人儿啊,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所处的时代。前人都敢于直视这些,活在当下的我们,就更应正面“迎敌”。从改变自己开始,要知道盐虽然在水中溶解了,但是当我们喝下这杯盐水时,我们还是尝到还是咸味。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那朵花 | 作者年龄 | 13岁零6个月 |
---|---|---|---|
在读学校 | 深圳育才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二1班 |
性格特点 | 羞涩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上网聊天 | 平均成绩 | 115分 |
指导老师 | 巴鱼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2、我们生活的地方作文600字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乌鲁木齐,这是一个多民族生活的地方,每天都发生着许多民族团结的小故事,而在我们身上也发生过这样的小故事。
麦尔维尔特,是我在一年级时所认识的好伙伴,她是一个哈萨克族的姑娘,她在班里可有点特殊,父母离异后,她跟着爸爸生活。父亲工作很忙,没时间管她,所以她衣服穿的很脏,学习成绩不好,只有我和她做朋友。
我们在一起是无话不谈,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学习上互相帮助,我会提醒他按时写作业,她有不懂的问题,我会耐心的讲解。在每学期末的时候老师总是让我们打印复习资料,我知道她没有家长管,没有办法打印这些资料所以我总是让爸爸都多打一份送给她,每当这时候他总是抱着我激动的说:“好朋友,有你真好!”
我们的友谊是相互依存的,我在学习上给她帮助,她在平时的生活中特别关心我。她经常会把家里的一些哈萨克族的食品带来给我品尝作文,什么骆驼奶呀、奶豆腐呀……只要是她爸爸留给她有营养的东西,她都会给我尝一尝。
还有,遇到调皮的男生欺负我时,她总是保护我,站在我的前面,像一个好斗的小老虎一样,头昂的高高的,警告他们不许欺负别人,她会把遇到的不愉快告诉我,我也会把我的小秘密告诉她,我们虽然是不同的民族,生活方式有许多不同,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成为好朋友。
虽然我现在转学了,但我依然没有忘记她,她也没有忘记我,有一次爸爸在路上遇到她,她还问爸爸我的情况呢!我想真正的朋友是没有民族之分的,只要心在一起,友谊就会在一直在,我们就会永远在一起。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杨俊苹 | 作者年龄 | 10岁零1个月 |
---|---|---|---|
在读学校 | 深圳行知实验小学 | 在读班级 | 五年级4班 |
性格特点 | 富有朝气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健身 | 平均成绩 | 104分 |
指导老师 | 王萌黎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3、我生活的地方作文600字
说起民族团结,生长在新疆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2016年11月份,我们十三小全体师生在校领导的号召下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一一结对认亲”这项活动。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结对认亲”就是把身边的每一位同学都当做自己的亲人,不分种族,不分性别,部分贫富。互相传递爱心,送温暖。我们的国家有56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需要我们“心连心,手拉手”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繁荣昌盛,人民才会和平安康。
在校领导的安排下,2016年11月18日早晨我们三(1)班的全体同学在班主任张老师的带领下带着提前准备好的贺卡和礼物兴高采烈地来到了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和那里的三(1)班进行结对认亲活动。下车作文后,同学们都怀着疑问边走边想自己会和哪位同学成为好朋友,到了目的地我们看到了一张张纯朴,活泼,可爱,善良的面孔。她们大多数都是维吾尔族小朋友,一双双大眼睛好像会说话,漂亮极了!
紧接着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活动大厅,介绍完学校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校领导阐述完本次活动的意义之后我们的结亲活动开始了,每一位同学都手拉手走上台,我们都互相赠送了礼物,亲切地拥抱。开心极了!随后,我们有一起观看了精彩有趣的节目,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活动结束了,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告别了五小的同学离开学校。
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们十三小和五小的同学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学们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今天想起来,我的心仍然久久不能平静,好期待下一次的见面。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甘婷婷 | 作者年龄 | 8岁零9个月 |
---|---|---|---|
在读学校 | 增城开发区小学 | 在读班级 | 三年级6班 |
性格特点 | 迟缓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滑板 | 平均成绩 | 95分 |
指导老师 | 安信爱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4、去过的地方作文1000字
小时候很喜欢大海,常常会幻想一个人赤足站在海边,望着海浪一层接着一层翻起,越来越强壮地朝我扑来,在即将被它吞没之时,它却在脚前轰然倒塌,很快就逃跑似的退了回去,不知道年幼的我到底是是受于哪部童话书的影响从而会幻想出这样的场景,只是,“要去看海”这种无理而笃定的念头从那时便埋下了。
后来长大了一些,和家人一起旅行,目的地是一个靠近新西兰的东南部小岛。得知消息后的我惊喜之余还带着愿望实现的彷徨,记得那时一个人踮起脚尖在地图前仔细地寻找着,希望能找到这素未谋面的小岛图标,满心怀揣着可以见到大海的兴奋和紧张。
那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虽然事隔已久,多多少少忘记了一些细节,但是到现在仍然记得第一次踏上沙滩时的情景。那时侯的内心不同于以前假想中的欢呼雀跃,而是平静的。海水也并没有一层层地叠加向我凶猛扑来,海浪平静而柔和。那时的我就是站在那里吗,眯起双眼,海水蓝的发亮,往更远的地方看去好像碎了的玻璃,闪闪发光,一直一直不断地往远处望着,它可真广阔,仿佛永远没有尽头一般。我在那里,注视着幻想了无数次的大海,注视了很久很久,从一开始的平静,到后来莫名的泫然欲泣。第一次发现原来景色能有那么震撼人心的力量,第一次明白旅行原来能有如此治愈的效果。
小学毕业后,和同伴一起去伦敦,正值炎夏。行程与行程之间安排得非常松散,于是便有了大把时间在阳光明媚的广场上晃悠。往街头艺人的帽子里放硬币,看着肥硕的鸽子肆无忌惮在人群中摇摆。街头到处都是咖啡店,店主通常都是上了年纪的英国老太太,涂着明艳的口红,花白的长发细心盘好,捧着厚厚的书。我进去挑明信片喝饮料,坐在后桌的外国女生埋头写着给别人的信,流畅而漂亮的英文圆体,嘴角扬起的弧度明媚而温暖。咖啡桌上摆着的几株绿植也被光线照得翠绿明朗。伦敦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会让人想要把手头的事情全部放下,就这样一直漫无目的的走着,作文或者浸泡在阳光下,躺在长椅上打个盹,那时的我是这样新奇地想着。
最近一次的旅行,是去年的冬天。和学校一起去比利时。凌晨四点在大巴上犯困,窗外寒冷而漆黑一团。比利时的天气比想象还要阴沉很多。参观烈士墓,惨白的墓碑下插着一支鲜红的玫瑰,这样鲜明的色差刺得双目有些发痛。满地的厚重枯叶,每走一步都要担心它的下面是否埋了一个深深的陷阱,一不留神就会一脚踩空。朋友给我在一棵金色的大树下拍了照,照片里的我,因为太冷而面容微微扭曲,树叶是枯黄色的,仿佛正在衰竭一般,几枝光秃的树枝刺向浅灰色的天空,用力得仿佛要在上面划出一道口子。记得那一次旅行,每个人都是疲倦而阴沉的,参观每一个地方时都敷衍而不耐,有时候会飘雨,没有人打伞,纷纷将头发塞进卫衣的帽子中,没有多余的话,大段大段的沉默。直到那一次我才真正明白,不一定所有的旅行都是愉快的,沮丧总是来得异常的快,而且往往这样的沮丧,很久都不能散去。
这样细细数去,我去过的地方其实不算多,却一直想要明白懂旅行的意义。会在每个书店习惯性翻阅关于各国文化的介绍书,会习惯性地在巨幅地图前停留。房间墙上有着我最想去的地方的清单,每一个都用不同的笔认真写好,哪怕有一些在现在看起来遥不可及,但我依旧像儿时那样带着无理的笃定,坚信总有一天会一个人背着大大的背包,平静地走遍清单里写的每个地方。当然在这之前还需要大量的学习。“不是旅行便是在阅读,人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是一直很中意的作家写过的一句话。
曾经被同伴问过为什么那么执着于想要旅行,我也一直在认真地思考问题的答案。现在渐渐明白,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很渺小,每个人都随时有可能离开,如果在离开之前,忽然发现自己短短的一生没有去过一直想去的地方,没有吃过一直想要品尝的美食,没有见一直想要见的人。就这样带着遗憾的闭上眼睛,未免也太不酷了。而减少这样的遗憾,就是旅行存在的意义吧。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高向鹏 | 作者年龄 | 15岁零5个月 |
---|---|---|---|
在读学校 | 赤水市文化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三1班 |
性格特点 | 拘谨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看杂志 | 平均成绩 | 105分 |
指导老师 | 凤皇网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5、有一个地方作文1000字
有一个地方,我再回不去了。
那里叫“湖里”,是我小时候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地方。“湖里”就在大堤之下,大河之畔。那里水土丰饶,鱼虾成群。那里是爷爷奶奶安度晚年的乐土,也是我挥洒天性的乐园。
天蒙蒙亮,公鸡的打鸣就把爷爷叫醒。他用低哑的声音把我叫醒。我睁开眼睛,看见他光溜溜的头,就忍不住要摸两下。他当然不会怪我,而是带着痰音笑着跟我说:“起来喽,下河去!”
我立马爬起来,跳到架在地上的木板上,再弹到地上,找鞋子。
我这么大动静,自然惊醒了奶奶。她故作惊讶地说:“谁呀,这么大动静。”“我啊。”我边穿鞋,边认真地回应她。“哦,俺猛子啊。你起得比奶奶还早。”“我要跟爷爷下河。”
爷爷在外面咳过几声了,又大声地擤了鼻涕。我知道,他准备出发了。匆匆出门,我走到他跟前,夺过他手里的绿色的尼龙鱼篓,便紧随着他下河了。
下坡,走过一段芦苇林,走几步平路,经过芦苇林,再下坡,就看到芦苇林后面的小船了。灰白的雾气,正升腾在河面上,缭绕在碧绿的苇杆间。
爷爷一脚跨到船上,不等他回过头来,我已经跳上去了。他麻利地解黑色的锁链,利索地抬篙,往岸上一点,褐色的小木船便激着水花,一促一促地前进了。等到了虾笼投放的地方,船就停了,爷爷便蹲在船头,顺“藤”提笼。透明的小虾欢快地跳出来,我就自由了。一会儿把手叉进河里搅水,一会儿坐下听芦作文苇林的鸟叫,一会儿挤到船头看鱼虾。
太阳透过密密的芦苇林把它金色的箭射进水里时,我们也回头了。爷爷直起身子,轻快地撑船。我则静静地享受小船冲击河水的节奏。我想,远望我们的船一定像一只贴河面欢快游动地大鱼。
安静的奶奶和两只不安分的小黄猫已经守在岸上了。
我大声喊奶奶,跟她说今天的收成。她就眯起眼来笑,一不小心就笑出声。船靠岸了,小猫先于奶奶上船。爷爷就挑几条小鱼,扔到岸上。小猫下去了,奶奶上来了。
挑虾的工作有些无趣,大的放一起卖钱,小的放一起,热水焯过晾干,炒韭菜吃。我就蹲在船舱,玩泥鳅。泥鳅很滑溜,很难让它安分下来。玩累了,我就挑几只好看的扁鱼放水瓢里,准备带上岸养着。
要上岸了!
我跑在前面,奶奶跟在后面,爷爷又在奶奶后面,猫呢就前一脚,后一脚地跟着爷爷。奶奶已经摆放好了吃早饭的小菜——咸鸭蛋,一碟凉拌的黄瓜和一盘油煎小鱼。
也许在他处,人家才起来。我跟爷爷已经“上工”回来,吃早饭了。阳光照在脸上,还没有威力。我眯着眼看东边的大堤。大堤那边最高的柳树上鸟窝该做好了吧?想着也就吃完一个馒头。
爷爷奶奶搁下碗筷,各忙各的了。爷爷缝补渔网,奶奶烧水焯虾。我就跑到大堤,看成串的船队……
就因为在湖里,我的童年时光比别的孩子都长。也因为在湖里,我的童年更快乐……
真好!又回到这个地方。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苏兆征 | 作者年龄 | 13岁零10个月 |
---|---|---|---|
在读学校 | 赣州最好的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二7班 |
性格特点 | 被动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单机游戏 | 平均成绩 | 114分 |
指导老师 | 周圆圆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