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找的是事业的方向,而不是一份工作

1、你要找的是事业的方向,而不是一份工作

你要找的是事业的方向,而不是一份工作

我有时候也在问自己:毕业后五年,我会在哪里?

毕业后,有人工作,有人继续上学……希望看了这篇文章能让给人启迪,所以我希望它能帮到正在迷茫中的你,如果你看完之后又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特别激动,希望你能好好珍惜这篇文章,想想多年以后,再来看这篇文章,一定有不同的感觉……

正如“打工皇帝”唐骏说:我觉得有两种人不要跟别人争利益和价值回报。第一种人就是刚刚进入企业的人,头5年千万不要说你能不能多给我一点儿工资,最重要的是能在企业里学到什么,对发展是不是有利……“

人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一个人在年轻时经历磨难,如能正确视之,冲出黑暗,那就是一个值得敬慕的人。最要紧的是先练好内功,毕业后这5年就是练内功的最佳时期,练好内功,才有可能在未来攀得更高。

其实,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社会关系,这些都不可怕。没有钱,可以通过辛勤劳动去赚;没有经验,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去总结;没有阅历,可以一步一步去积累;没有社会关系,可以一点一点去编织。但是,没有梦想、没有思路才是最可怕的,才让人感到恐惧,很想逃避!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毕业后这5年里的迷茫,会造成10年后的恐慌,20年后的挣扎,甚至一辈子的平庸。如果不能在毕业这5年尽快冲出困惑、走出迷雾,我们实在是无颜面对10年后、20年后的自己。毕业这5年里,我们既有很多的不确定,也有很多的可能性。

毕业这5年里,我们既有很多的待定,也有很多的决定。

迷茫与困惑谁都会经历,恐惧与逃避谁都曾经有过,但不要把迷茫与困惑当作可以自我放弃、甘于平庸的借口,更不要成为自怨自艾、祭奠失意的苦酒。生命需要自己去承担,命运更需要自己去把握。在毕业这5年里,越早找到方向,越早走出困惑,就越容易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就、创造精彩。无头苍蝇找不到方向,才会四处碰壁;一个人找不到出路,才会迷茫、恐惧。

生活中,面对困境,我们常常会有走投无路的感觉。不要气馁,坚持下去,要相信年轻的人生没有绝路,困境在前方,希望在拐角。只要我们有了正确的思路,就一定能少走弯路,找到出路!

我发现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专注去做一个行业;

第二:在某一个公司坚持做好几年;

毕业这几年,我们的生活、感情、职业等都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未来也充满了各种可能。这个时候,必须学会选择,懂得放弃,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使自己稳定下来。如果不主动定位,就会被别人和社会”定型“!

所以,还是回到今天谈的主题:刚毕业,一定要选择自己的事业方向,也就是说想做什么行业,想做什么职业,选准了再去有针对性地找工作找公司——事业平台!那么,如何选择事业方向?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兴趣是第一标准!只要你喜欢做的,只要你爱好的,只要你能在其中得到乐趣的,不管是否专业对口,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你就去做!(创业励志文章)我说的你如果不信,那我把孔子的话搬出来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者“我们可以理解为专业对口者,但是比如”好之者“、”乐之者“。

如果你在工作上有些不如意,要相信自己不会一直处于人生的低谷期,总有一天能冲破重重云层。现实情况远非他们所想的那样。于是,当优越感逐渐转为失落感甚至挫败感时,当由坚信自己是一块”金子“到怀疑自己是一粒”沙子“时,愤怒、迷茫、自卑就开始与日俱增。其实,应该仔细掂量一下自己,是否真是金子?是真金,手中要有绝活,才能上要有过人之处才行。一句话:真金是要靠实力来证明的,只有先把自己的本领修炼好了,才有资格考虑伯乐的事情。

任何人做工作的前提条件都是他的能力能够胜任这项工作。能干是合格员工最基本的标准,肯干则是一种态度。一个职位有很多人都能胜任,都有干好这份工作的基本能力,然而,能否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就要看是否具有踏实肯干、苦于钻研的工作态度了。我想,刚刚毕业几年,一样胸怀大志,一样想成为一匹被人赏识、驰骋沙场的千里马吧?那么,就好好沉淀下来。低就一层不等于低人一等,今日的俯低是为了明天的高就。所谓生命的价值,就是我们的存在对别人有价值。能被人利用是一件好事,无人问津才是真正的悲哀!

告诉自己:我并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只要在内心点亮一盏希望之灯,一定能驱散黑暗中的阴霾,迎来光明。

2、如果你缺少一份快乐的工作

如果你缺少一份快乐的工作

文/周国平

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份能够让你快乐的工作,不是说你找不到,而是你根本就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没有了快乐工作的能力,这才是最可悲的。

现在有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年轻人工作得不快乐,他们生活中也会有快乐,但快乐和工作是分开的。

那么工作和快乐是什么关系呢?工作本身不快乐,工作对于快乐的贡献是,通过工作可以挣到钱,然后用这个钱在工作之外、在业余时间去买快乐,去消费和娱乐,基本上是这样一个关系。我觉得这是不正常的,是违背人性的。

从人性来说,人是精神性的存在,精神能力的发展和实现应该是快乐的最重要源泉,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在生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实现,这是人生的莫大快乐。人不只是在娱乐的时候快乐,工作的快乐远胜于娱乐的快乐,人之为人的快乐很大一部分是在工作中感受到的。

艺术家就是这样,创作本身是最大的快乐。各行各业的优秀者也是这样,主要的快乐是在工作中获得的。在工作中获得快乐,这不是少数人的特权,人人都有老天赋予的精神能力,都应该享受这种快乐。当然,只有真正喜欢这个工作,工作才会成为快乐,仅仅为谋生而做的工作是不快乐的。

比如说我的工作是写作,但是如果我只把写作当作一个谋生手段,从写作本身中感受不到快乐,那我和别的打工仔就没有什么两样。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应该有这样一件事情,你真正喜欢它,做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享受,这是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有的青年人说,他是为生计所迫做现在这份工作的,所以不快乐。

我说这不可悲,可悲的是什么?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份能够让你快乐的工作,不是说你找不到,而是你根本就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没有了快乐工作的能力,这才是最可悲的。

你说你不喜欢现在这个职业,那好,我就假定你可以自由地选择,你选什么职业,你觉得做什么工作你是快乐的?(励志名言  )恐怕很多人会想不出来,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最后,选的往往是薪金高一点儿的工作,仍然是为了谋生谋得好一点而已。

前几年有一个机构做过调查,调查青年人的就业意向,有很多指标,绝大多数人放在首位的就是薪金,薪金高的职业最受追捧。

现在公务员成了热门,因为大形势是国进民退,民营企业凋敝,公务员又成了铁饭碗,从个人来说,考虑的还是谋生。只有待遇、薪金、利益的外在标准,没有兴趣、能力、理想的内在标准,这一点没有变。

为什么许多人没有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没有了快乐工作的能力?我认为问题就出在价值观。不求优秀,只求成功,而成功又只是用外在标准衡量,结果一定是不快乐,不成功当然非常不快乐,成功了也只是薪金、利益带来的肤浅的快乐,工作本身仍然是不快乐的。

3、珍惜你的每一份工作

珍惜你的每一份工作

文/乔蕾

很多学生问我,第一份工作该如何选择?现实很残酷,刚出校园的大学生们很多是没有选择的,因为面对社会,我们要和许多优秀的同龄人竞争。所以,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第一份工作选择的余地不多,而更多的是我们要生存下来。

而当我们找到工作之时,又会面对另一些悖论,选喜欢的工作还是选好的平台?其实,有时候这还真由不得你。即便是喜欢的,就真的是你以后愿意做的吗?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选择,而当你没有选择的时候,就做好你现在惟一的选择吧。我所认识的一位领导,他曾经的同事是某连锁卖场的高管,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一流大学毕业,平步青云,不到30岁就做到接近高层。而年轻气盛的他却在人事争斗中失败,于是,开始寻求另一份工作。他很长时间无法选择,最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已从超市的低端岗位做起——理货员。理货员的辛苦程度与工作强度是非常大的,本身超市的工作量就已高于其他行业,但他当时没有选择,只有坚持下去。8年后,他又成为500强中某企业的大区经理。

30岁的他,经历了另一个“第一次”,坚持下来,成功了。8年时间,几十个字讲述出来,似乎很简单,但恰恰是这8年的蛰伏让他成功。

在自己的职业规划的交谈中,会经常碰到这样的对话:“这个企业太糟了,我觉得不好,我不想做!”

“你尝试过其他的企业吗?”“这是我第三个企业了,天下乌鸦一般黑。”“你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我不知道,所以我想问你。”……然后是继续不断地抱怨。

很多人说80后这一代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很多人自己也这样认为。(创业  )但回顾历史,哪个年代的人不背负着那个时代的压力?至少我们有更多的选择,而正是太多的选择,让我们不珍惜每一次的选择。

“没事,不做了,先随便找个工作再说。”随便找工作对于老板没有什么,而你却浪费了自己宝贵的青春。记得我刚到新东方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给家长打电话。当时,很怕对于家长说错了什么话,以至于在打之前练习了不下30遍,而真正打的时候还是有所偏差。可能我天生比较慢性,觉得每一件事情做好真的不容易。就打电话来说,其语音语调、前期准备、沟通是否流畅等不亚于任何一位新东方老师上课所准备的内容,否则也不会出现电话营销公司。

我们忽视了太多,我们认为太多的工作不值得我们去做,所以没有珍惜。就像很多学生问我,老师,我在大学什么没有学到什么,因为学校太烂。其实,我想说,因为你认为上大学简单,可以混,所以不经意间就让大学上了你。没有责备,只是思考,因为大学后又是一个新的起点,迎接你的又是全新的工作,你还会觉得简单吗?

著名的建筑师米斯•凡德洛说过一句话“less is more”,简单?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

4、怎样看待一份工作

怎样看待一份工作

大概是因为新一届大学毕业来临,这些日子总有人来询问工作的事情。有位朋友想找工作,我问他原来的工作为什么辞掉,他给我的理由是:原来工作太乏味了,没有什么出人头地的机会。这两天又有朋友想找工作,说是希望找份没有他大压力,但收入还可以得的工作。可以理解,谁不希望有份自己如意的工作呢?可是,如果心态不好,会有哪份工作如此惬意呢?

看过一篇报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一位85岁高龄的离休老同志,叫洪德铭。他1937年参加革命,当新四军时负过伤,是革命伤残军人,离休前曾先后任湖北财经学院院长。自1986年离休以后一直是“离而不休”,在此期间他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委员会兼职委员和资料丛书副主编,先后到武汉市和省属14个地市州、10多个县了解情况,调查研究。这位老人还被国家教委聘请为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义务任职三年内,他率领专家组先后考察了十六所高校,并撰写了十三所学校的考察报告,参与评议了百余所学校;他还在校内外为大学生作了20场次专题报告;发表论文32篇,共约37万字;他担任着湖北省高校老年协会副会长,主持老协日常工作。不仅如此,老人还向武汉市红十字学会申请逝世后把遗体(包括眼角膜)无偿地捐献给祖国医学事业。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整日忙碌,兴高采烈,令人敬仰。从这位老人的身上就可以感悟到生活的真谛:工作的充实是一种幸福。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寻找快乐,培养自己的成就感。

古罗马的政治家80岁还学希腊文;希腊的历史学家布拉塔克,更是在衰老之年才开始研习拉丁文;意大利作曲家维尔第73岁创作了《奥塞罗》这部不朽的歌剧。有一句话说:“生活的较高境界之一就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这大概就是生活的一种境界。能在自己的工作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在你自己挑选的位置上享受努力的价值,保持一种健旺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就会不断升华。正像劳作一天带来愉快的睡眠一样,勤劳的生命带来幸福的人生。一个人为事业而思考、行动,他会获得忙碌的快意和收获的喜悦。点点滴滴的才华都在一天天开花、结果。这些人恐怕没有考虑所得的薪酬,也没有考虑自己的年龄。他们恐怕是这样认为的,生命中最巨大的奖励并非来自财产和权位的积累,而是由工作热忱带来的精神的满足。

如今那一份工作没有压力?怕是很难找。因为这是一个每个人都要负责任的时代,如果你具有责任心,你就一定会承担一份压力。有朋友问,有没有大学生一去就能被重用的地方。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怎样脚被重视呢?如果你没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恐怕谁也不能即刻把你当“人才”。大学毕业那年,在常州实习。周末顺便去杭州游览。记忆最深的当属独自一人穿越“九曲十八涧,从龙井村走回杭州市。“九曲十八涧” 一条潺潺涧水顺山势而下、九曲十八转,转出一路妩媚的风情。不过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那破土而出的“雨后春笋”。竹笋在土中生长阶段,经过顶端分生组织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节、节间、节隔、笋箨、侧芽和居间分生组织。先是笋箨生长,继而是居间分生组织逐节分裂生长,推动竹笋向上移动,穿过土层,长出地面。初期,尽管笋尖露头,笋体仍在土中,横向膨大生长较为显著,节间长度增长很小,基部各节陆续生根,高生长非常缓慢,一般每天生长量不过1—— 2cm。后来,竹笋的地下部分各节间的拉长生长完成,就成为了以后竹杆的杆基,竹根大量抽发,竹笋的节间生长活动才从地下推移到地上,生长速度由缓慢而逐渐加快,一般每天可能长10——20cm。到生长高峰,1昼夜可长1m左右。

春笋并不高大,始终也没有见到高大。竹子的根茎不断在地下延伸,尽管它们也渴望出人头地,但他们知道自己无法直立钻出土壤,于是,他们将能量并非集中在高耸入云的竹身上,而是默默无闻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在地下根茎上挺拔地钻出来。它们借用上面土壤的压它先茁壮自己,增强自己的实力,然后拼命往上顶,练得又粗又壮的另类型材。俗话说“九前冬笋迎春烂,九后春笋清明出”。真正春笋是“冬至”后形成,经历了风雪严寒,迎春雨破土而出,成竹率极高。

想到春笋,就想到我们的事业发展。其实,我们需要更多的不是阳春白雪、鹤立鸡群的特殊伟业,而是平凡、务实的事业。我们应该给自己以一个正确的定位,做一份有价值的工作,有益于社会的工作,并且在这个岗位上挖掘自己的潜力,找到其中的乐趣。压力不是一个绝对的负面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成长的一种作用力。一个追求卓越的人必须抱有迎击压力的高昂斗志和坚韧不屈的意志力,用压力去激发自我的潜能,让自己做得更好。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