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读后感

1、芙蓉镇读后感

芙蓉镇读后感(一)

这个学期我看的小说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古华先生的《芙蓉镇》了。这篇十六万字的长篇小说,古华先生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创作完成,而我,也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看完了这部小说,可见这部小说的魅力之大,我也确确实实被它引人入胜的情节与生动的人物形象给深深地吸引住了。

谈到《芙蓉镇》,我们就先得了解一下它的作者——古华。古华先生生于1942年,原名罗鸿玉,湖南嘉禾人。据资料记载:古华先生的家乡是着名的民歌之乡,那些饱和着痛苦、忧伤、欢乐和憧憬的民歌,给了古华最初的艺术熏陶。从农业专科学校肄业后,作为农业工人和农村技术员,古华在五岭山区一小镇旁生活了十四年,劳动、求知、求食,并身不由己被卷进各种各样的运动洪流里,经历时代风云变幻、大地寒暑沧桑。遥远的古老的山区小镇,苍莽的林区四时风光,淳朴的民风,石板街、老樟树、吊脚楼、红白喜庆、鸡鸣大吠。对古华有一种古朴的吸引力和历史的亲切感。与农民长期的共同生活构成了古华创作的深厚基础,也是他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古华阅读兴趣广泛,中外古今、文野雅俗,文史哲均在涉猎之中。古华虽然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学习写作,1962年开始发表短篇习作,但他创作的黄金时代却是在“三中全会”之后。他认为正是全会精神提高了他“认识生活的能力和剖析社会、人生的胆识”。《芙蓉镇》就在这个时期内创作的一部佳作,而他的创作成功也与他早年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他曲折而又多彩的人生丰富了他的创作、成就了他的作品。

《芙蓉镇》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湘南农村的社会风情: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后,农村经济刚刚复苏时,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发了点儿“小财”,并用积攒的钱盖了一座楼屋,但却被被李国香和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桂桂自杀,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接着“文革”开始,胡玉音更饱受屈辱,绝望中她和得到了“右派”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结为“黑鬼夫妻”,秦书田因此被判劳改,胡玉音管制劳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胡玉音、秦书田、黎满庚、谷燕山等人终于都摘掉了帽子,生活又回到了正轨。而王秋赦发了疯,每天凄凉地喊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成为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芙蓉镇》情节曲折,矛盾突出,在丑陋中反射出人性的完美,并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

《芙蓉镇》的人物描写也相当成功,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勤劳美丽、热爱生活、渴望爱情的胡玉音,以“癫”狂方式对抗这个“癫”狂时代的秦书田,“政治闯将”、灵魂扭曲的女人李国香,无知无能,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品行恶劣的“运动根子”王秋赦等等,都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社会的变迁,并在大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芙蓉镇的小人物的典型故事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丑恶。

首先,人物是小说的灵魂。芙蓉镇虽小,但它是各种人物性格相交汇的一个小社会。人物性格刻画的深度,决定着作品的思想深度。因而,每人人物的个性愈突出,性格愈丰满,小说就愈能广泛深刻地再现社会复杂面貌。古华先生把人物的描写与整个时代大背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人觉得这是贴切,具有风格的社会内涵。

其次,古华先生的取材也特别好。《芙蓉镇》紧扣当时的时代主题,充分地反映了人们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那场浩劫的态度。古月先生在对这段历史的再创作时以批判为主,但也不乏客观理性。正如他在小说中所说:“中国大地上出现的这场现代迷信的洪水,是历史的产物,几千年封建愚昧的变态、变种。不能简单地归责于某一位革命领袖。不要超越特定的历史环境去大兴魏晋之风,高谈阔论。需要的是深入细致的、冷静客观的研究,找出病根,以图根治。”除此之外,他的选材也是读者所感兴趣的、愿意接受的,不仅不向某些历史题材的小说那样较之无味,而且还能让像我这样的90后觉得耐人寻味。

当然,小说之所以吸引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写作技巧之高超。古华先生的语言生动、幽默、丰富、形象,在《芙蓉镇》中运用得恰到好处。“乌龟不笑鳖,都在泥里歇。都是一样落难,一样造孽。”、“王支书,我们,我们总还算是人呀!再坏再黑也是个人……就算不是人,算鸡公、鸡婆,雄鹅、雌鹅,也不能禁我们婚配呀!”奉书田这些话,有着鲜明的个性,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一个备受磨难,混世、乐天,任打任罚,玩世不恭的小知识分子活生生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他生成就不是个正经八板的作田佬,而生成是个跑公差吃活水饭的人。两三年下来,他田里草比禾深,土里藏得下鼠兔。后来他索性算它个球,门角落的锄头、镰刀都生了锈。”这生动的语言描写将王秋赦好吃懒做、不事农桑、坐吃山空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另外,像“挖挖你的思想根源”、“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这些那个时代的标语,运用在文章内,使读者不仅不就得“过时”,反倒是作者语言幽默的一种表现,让读者在笑过这些无知、愚昧的话后,更是笑这个时代的无知与愚昧,起到了很好的讽刺效果。

总之,《芙蓉镇》的风雨是一个历史缩影,无论是它的主题思想还是人物塑造、情节构思、语言描写都是值得称道的。正是这成功的情节刻画与人物描写,使得《芙蓉镇》不愧为一部文质兼美的小说。

芙蓉镇读后感(二)

复活节,比较悠闲的几天,翻看了大陆小说“芙蓉镇”。

小说情节并不复集,是描写一个山区小镇的几户人家在文革前後十几年的不同遭遇。对於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和那种生活的人来讲,是十分沉闷的。记得十几年前,由这部小说改拍成的电影来香港上影,我们一大幚朋友去看。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几个香港长大的年轻人大叫很闷,看到斗争牛鬼蛇神的场面又哈哈大笑。而那几个从内地来的朋友却看得心情沉重,久久不能言语。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做豆腐小贩,勤劳致富的女主角被人批斗,没收财产,而好食懒飞的人却可以不劳而获,靠斗争他人好食好住,飞黄腾达。今天再看这部小说,印象最深仍然是这些。

今天上班路过中环,又见到标语号召准来港大陆孕妇上街游行,向政府要求医疗福利。回归这十年来,()不断有人“爲民请命”,先是“贫穷人士”“新移民”,再是“南亚难民”“外地爱滋病人”,现在又是“准来港大陆妇人”和“港产大陆bb”,完全不问这些人对香港的贡献,一味要求政府支出福利,难道钱真的可以从天上掉下来,从树上长出来的吗?到最後,是否又要用“行政手段”再行“分配财产”,建立一个“公义”社会,消灭“贫富悬殊”?

我不敢再想下去,但愿在“芙蓉镇”发生过的故事不要在香港再重演吧。

芙蓉镇读后感(三)

《芙蓉镇》这本书是以“文化大革命”为历史背景的,书中的女主人公胡玉音则是文革中饱受冤屈的一个典型。

胡玉音在芙蓉镇上开了一家米豆腐摊子,因她待客热情,米豆腐好吃,所以生意兴隆,于是遭到了另一家饮食店经理李国香的嫉恨。此时正值文革时期,李国香利用职务之便将胡玉音打成“反革命分子”,天天批斗。但胡玉音并未屈服,她在心底常说的话就是“活下去,为了我们的后人,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胡玉音坚强地活了下来。文革终于结束,芙蓉镇又恢复了勃勃生机,胡玉音成为了街办米豆腐店的服务员。

读芙蓉镇时,我既同情玉音,又十分敬佩她。这个相信勤劳致富的女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财富,赚了钱,盖起了新楼屋,本应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当时的社会是不允许人富裕的,她被抄了家,成为“新富婆”。每当读到胡玉音被社会唾弃、遭到打骂的情节,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同情这个勤劳善良的女子,同时也气愤不已---要是李国香之类的坏人不曾出现就好了。或许我还太小,始终无法理解当时的社会现象和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胡玉音勤劳能干,凭自己的力量发家致富,付出就有回报,这是理所应当的,怎么就成了犯罪呢?

从另一个角度看,胡玉音是坚强的,这点让我十分钦佩。面对挫折、坎坷,社会的种种不公平,她没有丧失活下去的信心,她把痛苦埋在心底,顽强地等待着这一畸形时代的结束,永远积极、乐观、向上。十年大革命,多少人经不起挫折的打击,最终自杀。而常常挨斗埃打得玉音,始终相信混乱的社会终将过去,新的时代终将到来。

胡玉音能承受令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幸福时代的我们更不应屈服于小小的困难。想想胡玉音,我们有何理由不乐观、自信、坚强呢?

2、芙蓉镇观后感

芙蓉镇观后感(一)

今天晚上,我看了一部老影片《芙蓉镇》,它让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感觉到很震撼!可以说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造就出了特殊的事情。

《芙蓉镇》,它以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后十几年里命运的变化,从他们的个性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异化,向人们展示了小人物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的踉跄足迹,以此来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来反思民族的历史。由于《芙蓉镇》刻画了“文革”的动乱岁月,在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但谢晋力排众议,完成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推动了思想解放和对动乱岁月的思考,并用艺术的形式向世人宣告了动乱岁月的终结。

在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芙蓉镇,人称“芙蓉仙子”的胡玉音跟丈夫黎桂桂开了一个豆腐坊,以卖米豆腐为生。胡玉音美丽大方,待客热情,黎桂桂心地善良,忠厚老实,因此小两口的生意很红火。经过几年起早摸黑的劳作,夫妻俩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盖起了新房。落成之日,镇党支部书记黎满庚,南下老干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乡亲们都来祝贺。可这一切却引起了国营饮食店的女经理李国香的嫉妒。

不久,“四清”运动开始了,李国香当上了工作组长,一直对胡玉音垂涎三尺的“土改根子”二流子王秋赦成了运动的“积极”人物,他们二人狼狈为奸,大抓阶级斗争。结果胡玉音家被划成“新富农”,新屋被查封,黎桂桂也被逼自杀了。曾帮助过他们的黎满庚和谷燕山都受了牵连,黎满庚是因为自幼与胡玉音青梅竹马,早年为服从组织要求而与胡玉音分手,这时被认定为阶级界线不清而降职。而谷燕山的问题则是因为曾卖给胡玉音碎米,因而也被撤职了。在接踵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中,王秋赦又成为运动骨干,当上了镇党支部书记,而李国香却被赶下台,昔日以打击别人为乐的她脖子上挂了破鞋游街,也尝到了受侮辱的滋味。芙蓉镇笼罩在恐怖当中。

胡玉音成了富农寡婆后,处处受欺凌。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命令每天和“右派分子”、原地区歌舞团编导,人称“秦癫子”的秦书田一起扫大街,秦书田给了胡玉音以真诚的关怀和帮助,同病相怜的两个人逐渐产生了感情,并不顾一切地相爱了。而此时李国香的问题忽然得到解决,她身兼数职,又恢复了从前威风显赫的嘴脸。胡玉音怀孕后,秦书田请求王秋赦批准他们登记结婚,不料因此惹恼了李国香,厄运又一次降临,秦书田被判刑10年,胡玉音也被判刑3年,因怀孕而监外执行。

从此,胡玉音更是忍受屈辱,挣扎求生。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她因难产而险些丧生,多亏谷燕山拦下一辆军车,将她送到部队医院,才救了母子二人的性命。冬去春来,历史又一次发生了逆转,动乱的年代终于结束。秦书田和胡玉音得到彻底平反,一家三口终于团圆了。他们开办了胡记米豆腐店,直起腰杆开始了新生活,米豆腐摊前兴隆如初了。李国香又高升了,而这时运动分子王秋赦已经变成了疯子,他敲着破锣,终日嘶哑着嗓子叫嚷:“运动了,运动了……”

芙蓉镇观后感(二)

因为老师的要求而搜了《芙蓉镇》来看,说实在的,一看到它的那种模糊不音的画面,人物造型的粗糙,我立即失去了观看的兴趣,不过迫于老师的硬性要求,还是硬着头皮去看了。可是看着看着,一种沉重之感慢慢涌上心头,让我忍不住看下去。我发现我的眼角竟渐渐模糊了。2个多小时的电影,我没有停顿,随着影片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欢笑、哭泣、感动、惋惜。

影片中,主要有这几个人物,卖米豆腐的胡玉音、粮站主任谷燕山、大队书记黎满庚、被化为“右派”的秦书田、“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以“芙蓉姐”胡玉音的悲欢遭际为主线,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升迁沉浮,揭露了“左”倾思潮的谬误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我认为,与其说它是一部电影,不如说它是特定时期史实的记录。从中,我深深地感到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不易,老百姓谁不想过平静安稳的日子,谁愿意整体搞阶级斗争,可是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不斗争、不搞运动就意味着你反动,意味着别人要斗争你,好好的生活就那样被搅乱了。

在运动面前,考验的是人心、是良心。在被李国香等人诬陷时,谷燕山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良心,他没有为了保住自己而出卖胡玉音。甚至在后来胡玉音和秦书田结婚时,没有人敢来祝福他们,而他是唯一的客人,还给胡玉音和秦书田送了礼物。他是那样的善良,朴实看到社会的乱象,他也迷茫,也怀疑,也失望,也痛心,但是,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他还是选择相信党,他在大雪中痛苦地问着:“完了?”他又回答:“没完!没完!”秦书田听到他的喊叫,说了一句:“人心不死!”对,人心不死!鬼是可怕,但天亮了鬼就出不来了!大队书记黎满庚在思想的挣扎之后,选择将胡玉音的钱上交。也许我们会觉得他太自私了,为了自己的前途竟出卖一直称自己为哥哥的干妹妹。但细想一下,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有老婆,有三个孩子,为了此事他还跟老婆打了一架,作为丈夫,作为爸爸,他不能不顾自己的家庭。出卖背后是深深的无奈!王秋赦就是一个典型的随波逐流、溜须拍马、惟恐天下不乱的人。他热烈的欢迎运动,并不是有着多高的阶级思想,而是觉得可以从运动中得到好处,所以在影片中他最为人们所不齿,最后他疯了还一边敲着锣一边呼着:“运动了,运动了!”想想他也挺悲哀的,政治的变化,特别是那个时代政治的变化岂是他所能把握的,溜须拍马终究没有为他带来好处,反而是精神的崩溃、众人的厌恶。()一个人可以犯错,但不能失去良心。错可以改正,良心丧失了就会受到人们的唾弃。

影片中另一个让人们厌恶的是李国香。她虽然是党的决议的坚定拥护者,但是她没有认识到当政策本身就是错误的,再坚决执行非但不是为老百姓而是害老百姓。正是因为无数个李国香那样的人,那是的中国才会越来越偏离正确的道路。

在影片中,最感动我的是胡玉音和秦书田的爱情。政治的压迫并没能扼杀真挚的爱情,爱情就在两颗心的心心相惜中萌发、成长、坚韧。秦书田大家都叫他“秦癫子”,因为他平时似乎有些傻,但其实他有种大智若愚的感觉,这种大智若愚是看透之后的豁然,是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胡玉音本来觉得秦书田是“四类分子”,又为着自己的男人的死而伤心,所以讨厌秦书田。可是随着她和秦书田的相处,随之秦书田对她的默默关心,她感动了,也许也是因为相同的处境让两人更能理解彼此,更懂得珍惜,最终胡玉音爱上了秦书田。爱情要经得起磨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经历了王秋赦对他们种种困难、经历了15年的分离之后,最终他们迎来了平反、迎来了团圆。在他们被抓起来时,秦书田对胡玉音说:“活下去,想牲口一样的活下去!”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便止不住地往下流,我似乎有点理解了那个特殊的时代对人们的迫害。人要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连最基本的或着都成了奢侈,那么人权在哪里?社会主义在哪里?人们期望的幸福在哪里?

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人们最终还是迎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很多冤案都得以平反,胡玉音和秦书田等人也包括在内。这让观众在两个小时的沉重之后多多少少感到些欣慰。可是就像胡玉音在听到党要把她的钱换给她时,她向工作人员质问的那样:“还我的钱?可是我的男人呢?你们还我的男人!”这场政治运动过去了,可是给人们造成的心理伤害多久才能过去?谁又能给那些冤死的人补偿呢?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警惕这类政治运动的重演呢?

我又觉得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还是蛮幸福的,虽然这个社会还有很多不平等,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无可厚非,我们不必为温饱,不必为政治运动而担心。社会在一步步前进,生活也将更加美好。

3、读《芙蓉镇》观后感

读《芙蓉镇》观后感

文/刘荣英

起初咋听芙蓉镇,便以为芙蓉镇以水芙蓉命名,也就是荷花。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写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想必芙蓉镇定是个隐避于世的清尘和宁静的小镇。却不知待细细阅读和品味过才知,山间小镇像一个饱经沧桑的妇人,被历史风云不断席卷,直至未来的某个时刻才得以拨开云雾见月明,却再也无法回到最初的宁静与祥和。

《芙蓉镇》大体上是讲述了上个世纪60到70年代,芙蓉镇一位被称为“芙蓉仙子”的胡玉音。胡玉音是位人美心善的女人并且一心想通过勤劳致富,却不料遭到了当时的工作小组人员李国香的嫉妒。由于当时处于左倾思想严重盛行的时期以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因为李国香连续不断的诬陷,导致了胡玉音被戴上了批判的帽子,同时遭受迫害。直至动乱的历史时代结束,胡玉音一家的冤屈才得以平反,迎接新的生活。全书中,以胡玉音的命运多舛为全文的主线,同时围绕着小镇上的其他几个人物的命运而展开陈述。小镇上的其他几个人物有大队书记黎满庚、粮站主任谷燕山、政治女将李国香、五类分子秦书田、运动根子王秋赦。下面都将会着一叙述。

在山清水秀、荷香溢镇、民风淳朴的芙蓉镇,被人称为“芙蓉仙子”的胡玉音是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女子。胡玉音黑眉大眼,面如满月,胸脯丰满,体态动情。她的父母在小镇上开了一家夫妻客栈,年过四十才生下玉音一个独生女。因此,‘玉音,寓意为慈悲的观音所赐’。

玉音相信自己‘命大,不主子,克夫’必须找一个以杀生为业的人配亲,因此找到了黎桂桂。

胡玉音跟丈夫黎桂桂开了一个豆腐坊,以卖米豆腐为生。胡玉音美丽大方,待客热情,手头利落,不分生熟客人,不论穿着优劣,都是笑脸相迎。另外,她的食具干净,米豆腐量头足,作料香辣,油水也比其他得摊子厚。加上黎桂桂心地善良,忠厚老实,因此小两口的生意很红火。经过几年起早摸黑的劳作,夫妻俩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盖起了新房。落成之日,镇党支部书记黎满庚,南下老干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乡亲们都来祝贺。可这一切却引起了国营饮食店的女经理李国香的嫉妒。

不久,“四清”运动开始了,李国香当上了工作组长,一直对胡玉音垂涎三尺的“土改根子”二流子王秋赦成了运动的“积极”人物,他们二人狼狈为奸,大抓阶级斗争。结果胡玉音家被划成“新富农”,新屋被查封,黎桂桂也被逼自杀了。胡玉音成了富农寡婆后,处处受欺凌。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命令每天和“右派分子”、原地区歌舞团编导,人称“秦癫子”的秦书田一起扫大街,。秦书田给了胡玉音以真诚的关怀和帮助,同病相怜的两个人逐渐产生了感情,并不顾一切地相爱了。而此时李国香的问题忽然得到解决,她身兼数职,又恢复了从前威风显赫的嘴脸。胡玉音怀孕后,秦书田请求王秋赦批准他们登记结婚,不料因此惹恼了李国香,厄运又一次降临,秦书田被判刑10年,胡玉音也被判刑3年,因怀孕而监外执行。

从此,胡玉音更是忍受屈辱,挣扎求生。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她因难产而险些丧生,多亏谷燕山拦下一辆军车,将她送到部队医院,才救了母子二人的性命。冬去春来,历史又一次发生了逆转,动乱的年代终于结束。秦书田和胡玉音得到彻底平反,一家三口终于团圆了。他们开办了胡记米豆腐店,直起腰杆开始了新生活,米豆腐摊前兴隆如初了。

大队书记黎满庚自幼与胡玉音青梅竹马,早年为服从组织要求而与胡玉音分手,便与胡玉音认作了干哥哥,干妹妹。由于李国香的陷害而被认定为阶级界线不清而降职。后来,迫于政治上的压力为了自保出卖了胡玉音。最后,虽然他恢复原职,但与胡玉音之间的亲情或者友情的纽带已然断裂,难以恢复如初了。粮站主任谷燕山,是个北方大兵。他面相凶恶,但心慈目善,人缘极好。他因为曾卖给胡玉音六十斤碎米而受到牵连,被撤职了。这样一个善良正直的干部,却被冤枉勾结,不禁令人感到惋惜。好在最后他跟黎满庚一样都恢复原职。

五类分子秦书田,他原是剧团编导,不料反右斗争中,从剧团开除,被扣了个右派分子的帽子,后来他请求改成了坏分子帽子,还成了五类分子小头目,颇有些光荣之意。他总是这么积极,好像他的黑鬼世界里就不存在着凄苦、凌辱、惨痛一样。游街示众他总是俨然走在前头。接受批斗总是不等人吆喝、挥动拳脚,扑通一声先跪下,低垂下脑壳。人家打他的左边耳他就等着右边还有一下。他明白:“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当他被罚扫青石板街,还讲究一点姿态步伐,合着拍子,像划桨一般,一摆一摆地挥洒自如。在文革时期,秦书田与胡玉音相爱了,他们结为黑鬼夫妻,直至三中全会后,他们得以平冤昭雪,秦书田成为了镇上文化馆的副馆长,一家三口幸福生活。

政治女将李国香,原是国营食品店的一家经理,因嫉妒胡玉音加上引诱谷燕山不成,便与运动根子王秋赦狼狈为奸。阴险毒辣的李国香凭借着自己是区委书记外甥女的身份与高明的政治手段一次次陷害胡玉音以及黎满庚和谷燕山等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赶下台,昔日以打击别人为乐的她脖子上挂了破鞋游街,也尝到了受侮辱的滋味。三中全会后,李国香又高升并嫁给了一位中年丧妻的干部。

运动根子王秋赦是一个没有任何亲戚关系的孤儿。他脑子不笨,又识几个字,加上嘴又能说,虽从小蹲破庙、住祠堂长大,但由于他会见风使舵、察言观色,镇上大多数跑腿的事或者下发通知都由他来做。土改时,他被确定为“土改根子”,给他分了四时衣裤、全套铺盖、两亩好田不说,还分了一栋全木结构的别墅──吊脚楼。但他在跑公差时却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寄生虫习性,生出了一种最不景气、最无出息的想法;睡着吃现成的,这楼屋里的家具也够变卖十几年的。王秋赦坐吃山空,几年日子混下来,吊脚楼的家具已经十停去了八停,仍然是个贫雇农,因此,成为了芙蓉镇头个救济对象。文革时期,王秋赦成为运动骨干,当上了镇党支部书记。三中全会后,王秋赦发了疯,每天在街上游荡,凄凉地喊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成为一个悲戚的时代的悲剧。

要说书中人物最令人钦佩的便是胡玉音了。胡玉音勤劳善良,一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致富。胡玉音的豆腐坊每逢赶圩的前一晚,都要磨米浆,下芙蓉河挑水烧海锅。就这样做米豆腐锅底都抓穿了,手指头都抓短了,胡玉音和丈夫靠着辛勤与劳累卖一角钱一碗的米豆腐却被李国香说成发着社会主义的横财。不禁让人觉着无比的愤怒。李国香的一次次陷害先是逼死胡玉音的丈夫,搞得她家破人亡,最后让她遭遇着一切不公正的待遇,可以说是她悲惨命运的导火索。或许胡玉音的遭遇跟那个时代的错误的方针路线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李国香的嫉妒心和令人发指的行为都不禁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不过,值得称赞的是虽然胡玉音遭受如此对待,但她始终不肯向命运低头。她的身上同时糅合着柔弱与坚强并存的矛盾性格。虽然命途多舛、人生坎坷,经历了多次挨批斗,一次面临了牢狱之灾、一次差点生命不报。但是她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作为一个坚强的女性独立挑起家庭的重担,面对一个个打击,咬着牙挺过来,从怀孕、难产到独自带着儿子长大,忍辱求生,辛酸备尝。即使面临死亡,她都可以坚强,不向恶势力低头。作为一个柔弱的女子,她经历丈夫自杀后痛不欲生,被罚扫街病倒时陷入绝望。在那个年代生存下来是多么的不易,可是胡玉音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她的那份坚持难能可贵,同时也与李国香的卑鄙肮脏、王秋赦的愚昧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了当时的一股清流。

要说书中最喜欢的一句话莫过于秦书田说的;“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抛弃尊严,忍辱负重哪怕忍受着不公的遭遇也要勇敢的活下去。只能说有时候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在当时那个年代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强烈的信念作为支撑点的。文革的发生是左倾思想的错误的延续和恶性发展,深刻的揭露了左倾思想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不可估量的,它扭曲了人性的心灵,并给人们造成了永远无法抹灭的伤害,同时讴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路线。我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以过往的历史教训为鉴,一旦我们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就应该及时改正,而不是让它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到达无法收拾的地步。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把握住人生的机遇,同时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随意放弃。

4、芙蓉镇影评

芙蓉镇影评(一)

这是一个发生在建国初期的故事。讲述了芙蓉镇上的女摊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书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运动中的遭遇,对中国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近20年的历史做了严肃的回顾和深刻的反思。芙蓉镇上的风风雨雨正是中国当代社会历程的缩影。

看完此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深刻的内容和精湛的手法是值得我们称道回味的。编导者用近乎编年史的手法,通过人物的升沉荣辱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同时发出了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

谢晋是一个会用色彩说话的导演。影片中并没有出现大片大片明亮的颜色,淡淡的冷色系则更突出了文革时期人们心里的恐惧,焦躁和不安。画面则是通过特写和拉长的远景来表达人物的感情。没有蒙太奇复杂的手法,只有最淳朴的技巧。

关于文革题材的作品屡见不鲜,但有些只停留在单纯的表面上,如讲述了主人公被批斗,细节之处却一笔带过,这就显得比较肤浅。《芙蓉镇》则是透过现象挖本质。例如:深刻的描写了在文革期间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的变化。通过这个细节则可以看出人性的转变和文革带来的伤害并没有摧毁他们。此中道理,并非该片首先提出。但讲得如此深刻,新颖,生动却并不多见。

秦书田(姜文饰)是个神奇的人,他被镇压在社会的最底层,思想却凌驾于万物之上。他神似王小波笔下那些大智若愚的男主角,有着一种尼采崇尚的“悲剧式的乐观精神”。——他的乐观,不是源于认知的肤浅,相反,是通透人性的一种豁达。他大方地接受别人套上他头上的反派帽子,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癫狂勇敢而不失浪漫。

“好好地活着”在那个自我作贱的年代不是一件易事。秦书田不是一个揭竿而起的英雄,他选择“自保”,保住了良知,保住了幸福,保住“人心不死”的希望。

二十年前的刘晓庆,很美。她扮演的胡玉音真是应了那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玉音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女子,勤劳美丽贞烈。如果她是一株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那么,爱情就是一汪滋润她的池水。但是,那个年代,美丽也是一场浩劫。起先是组织领导搅浑了她的初恋,接着“工作组”把她逼成了寡妇。胡玉音就似一朵被粗暴采摘的荷花,丢弃于坑洼的石板街,无助,绝望,迅速地枯萎。

所幸秦书田的陪伴,他用细水长流的关爱,甘露般地滋润了玉音的生活。——这才叫“泡”妞,让那万念俱灰,日渐枯萎的心又在爱情的浸润下丰盈起来!

影片给了他们的爱情一段很长的特写,从萌生,到死心塌地地相爱,无人打搅,与世隔绝,只属于两个人的甜美秘密。看着玉音的脸颊渐渐粉嫩水灵,就知道,这朵美丽的芙蓉又含苞欲放了。

面对幸福的第三次浩劫,玉音坚强了很多,孩子与丈夫都是她的精神支柱。她冷眼看待命运的不公,只为了那个“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承诺,卑贱却又脱俗地活着。

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芙蓉镇》给我的感觉很写实,父辈们更是深有体会。

谢晋是中国电影史上泰斗级的人物,他的作品得到了国内外数以亿计观众的承认和喜爱,被海外影评家们誉为“当今国际影坛上最有名望的中国人”!

谢晋的影片充满着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精神,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他曾说过:“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倾注导演最大的激情,是艺术家人品、修养的结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烧。”“我拍影片更多地追求美育作用、警世作用,希望对祖国、对人类贡献美!”就是在这样的观念引领下,谢晋导演在20世纪80年代执导了著名影片《芙蓉镇》,它以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后十几年里命运的变化,从他们的个性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异化,向人们展示了小人物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的踉跄足迹,以此来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来反思民族的历史。由于《芙蓉镇》刻画了“文革”的动乱岁月,在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但谢晋力排众议,完成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推动了思想解放和对动乱岁月的思考,并用艺术的形式向世人宣告了动乱岁月的终结。

《芙蓉镇》将道德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以人物命运的变迁传达出深广的社会内涵,揭示了极左路线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富于人道主义精神。影片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优良传统,取得了雅俗共赏的社会效果。总的来说,《芙蓉镇》仍然是一部谢晋式的“哀而不怒”的电影,但在当年那个特定的年代却引发了人们对“四清”、“反右”、“文革”等历史问题清算的热情。它是一部内容与形式俱佳的经典之作,是与《活着》一样细腻又激烈地描写如何在变迁的环境中保持美丽与优雅的好电影。纯粹的人性贯穿全片,放射着耀目的光芒,令人难忘。谢晋在片中把乐观与绝望,欣喜与悲伤,平静与混乱,真实与虚假编成绝妙的织体,平衡,精致,干净,暗地里又涌着股浓烈的激情,气韵非凡,浑然天成。

我深以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不应该放弃某些价值,例如对智慧的渴望,对良知的守护,和最重要的,对趣味的追求;而且,良知和乐趣,也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这部片子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是站在“人”的角度叙事的:秦书田固然憨厚,但也不乏趣味和小聪明;李国香作为政坛的“不倒翁”(在国产电影中,这样的安排很少见),也会说出“脖子都没有洗”(这丝毫不能让人联想到“生活腐化堕落”,反而会理解这种人之常情);黎满庚的老婆固然看胡玉音万般不顺眼,也会同情她的不幸遭遇……所有的人物都显得丰满、可信。

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大雨中,姜文对已经被打倒,挂着一双破鞋的李国香,很正经又略带结巴地说,“你,也是人!”

80年代的电影尚且能讲叙这样简单的道理,可是90年代以后呢,除了铺天盖地的厚黑学、成功学,就剩下空荡荡的“法律”和“制度”之类伪命题了,唯独不见的,是那个“人”字。

回首文化大革命,给中国造成的危害还历历在目。政治上长期动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经济上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破坏。国民素质下降,经济、科技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芙蓉镇》最后,玉音拿回了被没收的钱和房子,但是有些东西,有些人永远也不会回来。最后,曾经的酸楚可以被轻松的调侃,欢笑背后,却是斑斑泪迹最后,生活还将继续,阵痛后的新生命,终会走向成熟。

芙蓉镇影评(二)

近日观看了导演谢晋在1986年拍摄的电影《芙蓉镇》,用三节课的时间看完,给我的第一感觉不是对事件发展过程或结局出乎意料的惊奇,也不是对事件本身对于大脑产生的影响有多么的震撼,而是真真正正的对事件发生发展早已有一点明悟的悲哀,更有个人对主流对大的局势难以抗拒的无力感。试想,当一个人发觉自己和他所处的世界特别是精神世界格格不入甚至受到主流时局的孤立和压迫,个人犹如在浩浩荡荡的长河中如一粒黄沙载沉载浮时,谁还能够保持自己的本心,坚持自己的信念,做到内心和行动的统一而不随波琢流。如果能做得到,那也算得上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了。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平凡人只会觉得时势比人强,不管是“正”的“邪”的,都屈服于时势面前。正是因为有着对时势的不同应对,才呈现出人间百态,君子也好,小人也罢,都在历史的舞台中演绎着他们各自的戏,待到一幕幕戏落幕时,自有后人去继续书写历史。

在芙蓉镇,这个中国不起眼的小地方,就通过荧幕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属于一个特殊时期的就耨一段历史戏。在这个座落在湘、粤、桂三省交界处一处峡谷里的小镇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如九牛一毛般的存在虽然毫不起眼,但中国的大舞台在四清运动到文革结束这段时间由千千万万个芙蓉镇般的小舞台存在着。由在芙蓉镇这个舞台下演绎的人生百态、一叶春秋在谢晋的导演下折射出是整个中国大历史舞台下的情况,所谓“见微知著”、“管中窥豹'”即是如此。

可以说,影片通过对男女主人公及其配角在故事中将近二十年的生活轨迹特别是对他们一波三折的命运的刻画,把握住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时间主线,窜连起代表不同身份的人物在三个阶段的不同行为举止极其后果,透过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对比,展现出在世间的作为人复杂的一面,无论是丑的、恶的、美的;揭示运动对个体最基本的人性的压制和摧残,特别是借集体利益之名,行满足个人私利之实,更是暴露了所谓运动在底层社会的变质;这种从上到下的这种运动像是一场骗局将几乎所有人卷入结束时却又像噩梦醒来一样,回到刚开始时芙蓉镇的景象,像是什么也没改变,但留在人们心底的记忆不会改变。回过头来想想,是运动错了,还是人错了?是历史改变了人,还是人改变了历史?

芙蓉镇影评(三)

一部八十年代的电影,一部革命题材的电影,说实话,在看之前,我并没有抱有太多的期待,只是看完后,我突然觉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带给我一个我没有经历过的但是却也确实熟悉的年代。整部影片对历史的描述是那么的真实,真实到不让上映。

每个时代伟大的人物,都会有他的功与过,而《芙蓉镇》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小小缩影,我们不知道在那个名不聊生的动乱年代,受害的到底有多少人!那个年代对于我来说熟悉又陌生,我永远不知道他的真实面目,却也总隐约看到的过去。历史是要用辩证的手法对待的,历史是事实,我们没有带着恶意观看那个时代的政府,我只是为人民的遭遇而深感同情。那个人能不犯错?所以我们应该原谅那个时代,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记住那个时代。

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胡玉音的女人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命运跌宕,以及他身边人的起起落落。那么首先,让我们讲讲胡玉音这个女人吧。她与丈夫黎桂桂开了个卖买米豆腐的路边摊,生意兴隆,后来有自己辛苦打拼,盖了新房,可是这一行动,却被批为走资本主义路线,他们的新房被收没,一千五百块钱虽交与黎满庚保管,可是在那个动荡的社会,黎满庚为了保全自己及家人,最终将钱交出。胡玉音去外地躲避一年后回来,发现丈夫去刺杀李国香而早已亡故,伤心之至,又听秦书田说自己被判为富农。后来,她就一直被迫扫大街改造。在扫大街的过程中,他与同时扫大街的秦书田互生爱慕,最终不顾反对在一起。

阶级斗争开始后,秦书田因为当年写反歌而被批为右派,亦被进行劳改扫大街。再扫大街的过程中,她与胡玉音慢慢产生感情,两人决定结婚。而当秦书田递交申请后,却遭到反对与耻辱,还在自己家门上贴白对联:两个狗男女,一对黑夫妻。这是个对么大的侮辱,在这里,他们左派眼里的所谓右派,连拥有婚姻的权利都没有!秦书田看胡玉音一直哭,就给她说:你哭什么,黑夫妻也是夫妻,这等于是政府承认了。不得不说秦书田一直是个乐观的角色,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迫害,也看到了反抗与希望。在秦书田与胡玉音私自结婚的那天晚上,谷燕山不请自到。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有点兴奋,我觉得那个年代的形势再怎么严峻,却还是有些人会背着所谓的组织走,他们这是无声的反抗。也就在他们结婚后,秦书田被判十年囚禁。

而谷燕山,究竟又是个什么人呢?在电影后面胡玉音生孩子时,谷燕山将语音送去医院,当他看到护士军装的领口与带着五角星的帽子时,他的情绪异常激动,眼里噙满了泪水,那个眼神是愤怒。是不满,是不服,是不屑是……是多么复杂的感情啊!在这里我们才知道原来谷燕山原始一个扛着枪达江过山的军人,原来他在战争中,受了难以启齿的伤。后来战争结束,他没有娶到老婆,也没有生活的更好。对于他来说,他收到的伤害和胡玉音,和秦书田,和其他的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也都很相似。他曾经为其买过命的组织现在反过来把他搞得穷困不堪,这是多么高尚的愚弄与嘲讽。他在黎满庚家喝酒的那晚,一个人在街上反复的大喊着“完了,没完”“完了,完了,没完”……完了的是自己的过去人生而没完的是自己的心,是所有人不满的情绪,完了的是过去的岁月,没完的是人们所向往的生活,也或许,是其他的什么……而在这个时候,听见叫喊的秦书田说:人心不死。

黎满庚这个人,年轻时曾与胡玉音相好过,但是他为了保住党籍,放弃了她。后来,他又为了自己与家人,交出了胡玉音托他保管的一千五百块钱。在与谷燕山喝酒的时候,他说羡慕谷燕山,谷燕山说:要活的有良心。但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虽然黎满庚做了一些不义的事,但是我们又没有理由批评他,因为这恰恰是人的最真实本性,所以我对他表示理解。况且如若每个人都如谷燕山一样,那么这个电影也就失去了许多他原有的吸引力。真实的东西永远都是最易感动人的。

李国香是负责整个芙蓉镇工作的干部,他一心拥护阶级运用,而其实,她并未获得什么好处。我对她的感觉,就是她只是这个运动的一个牺牲品,一个盲目崇拜者,一个被运动运用的工具与棋子。然而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棋子随处可见,他们盲目而又忠实的一塌糊涂。她曾经被打到过,可是后来又站起来,她的站起来,预示着这阶级运动的继续。最后返回市里的路上,偶遇当年被打倒的秦书田,秦书田对她说:安安静静的成个家,学着过过老百姓的日子,别总想着跟他们过不去,他们也容易,也,不容易。虽然这句话是冲着李国香说的,但是只是冲着李国香么?表面看是的,但是李国香只是政府组织的一个化身,这是在对那个时候的党说话,说让政府安静,别总想着和老百姓过不去。打倒他们容易,但是打倒他们也不容易。李国香最好照样风光,坐车回城,这就好比发展这场运动的人,最后却都相安无事。受伤最大的,只是那些老百姓。

在秦书田回到芙蓉镇的路上,他就遇见了一群小孩,然后他摸摸他们的头,开心的笑了笑,继续朝前走去。小孩子其实是一种希望的暗示,他摸着他们的头,就像是是摸到了希望,摸到了明天,也像是摸到了某个和平的年代。

每次剧里的人物受到磨难,都会觉得生活是那么黑暗,可是虽然人人都是受着阶级运动的压迫,从中,我们却还是能深切的感觉到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那么一点点小小的不安分。所以每次看到他们内心的反抗,又觉得热血沸腾,止不住的为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感动。在李国香攻击芙蓉姐胡玉音的米豆腐摊时,大家对此举动都表示了行动上的抗议。在批判会上,谷燕山突然站起来冲着左派代表李国香说他要去撒尿。在看到孙子替爷爷受改造时,黎满庚媳妇说:造孽啊,阶级斗争,看样子要搞起码三代啦!()而在这些不安的人群里,秦书田是最让我为之动容的。扫大街的时候,秦书田也能舞起来,在被叛十年后,他对胡玉音说“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秦书田对李国香说:你,也是人。秦书田请求结婚时说:就是公狗和母狗,公鸡和母鸡,公猪和母猪,也不能不让它们婚配吧!秦书田劝一直掩面哭泣的胡玉音说黑夫妻也是夫妻。秦书田给那个趾高气昂的李国香说:我叫秦书田,外号秦癫子,专业是扫大街,而且扫得还不错,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幸结了婚……每次看到秦书田出场,都像是看到了一股倔强的希望,就像是冬天里一星燃着的小火苗,微弱的随时都可能被风吹灭,但却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那么扎眼,给人带来一点点温暖。他坚强又勇敢,同时又不是幽默。

谷军。也就是胡玉音的孩子,他冲着母亲喊:回来了!回来了!回来了!是的,回来了。他的父亲回来了。这个社会的希望也回来了。那个时代,远离了……

在谢晋导演的安排下,电影中的人物一个个都那么的迷人,他们所表现出的顽强与不屈,所经历的忍辱负重,都给人一种无论如何,要活下去的信念。一个人,你只有活下去,才可能待得到希望。

命运会是个未知的东西,时代可能会有错发生,但是选择不能有错,希望要永存于心间。后来,芙蓉姐胡玉音的房子回来了,一千五百块钱回来了,他的丈夫秦书田也回来了,好像一切又变成了最初的摸样,好像大家还是很开心。但是我们在看到这种幸福的场景时,心情却止不住的压抑,并且伴随着无比的沉重。我们自能看到内心以外的东西,因为心灵上受过的伤,是摸不着也看不见的,然而而那些却恰恰是最大的伤害。什么能还回来呢?黎桂桂回不来了,过去的青春也回不来了,那些未受伤的纯正的心也回不来了。回来的这一切实际上实在告诉我们在这当中,我们曾失去过什么。

现在关于革命题材的电影很多很多,而更多情况下,我是不愿意多看的,因为他们往往是几个领导一指挥,士兵扛着抢就上,然后不是打了胜仗就是打了败仗。许多关于文革时候的影片或电视,也没有将人物的内心与当时人所受的镇压真实展露出来。所欲我谢谢还有这么一部好的影片,让我可以了解那个年代,让我们可以证实过去,缅怀那代人的辛劳与忍辱。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但是也很庆幸中国现在的进步,让我们终于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要是在那个年代,我这篇文章估计足够拉去砍好几回脑袋了!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