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全诗_故乡的小河

1、月是故乡明全诗

月是故乡明全诗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原文: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

1、舍弟:家弟。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2、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5、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6、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7、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8、长:一直,老是。

9、不达:收不到。

10、况乃:何况是。

11、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诗意: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露水从今夜起显得更凉更白,月亮永远是家乡的最亮最明。虽有兄弟但都在战乱中离散,个个离家漂泊无法打听音讯。捎出去的家书常常不能收到,何况战争打了多年至今未停。

赏析: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2、故乡的小河

故乡的小河(一)

外婆家门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面长满了碧绿的水草。水草圆圆的,像一朵朵小花,风一吹,他就顺着风漂走了。河中央长着许多芦苇,芦苇上开着芦花,风一吹,它就好像弯着腰跟我点头。

水草旁边经常看到成群的小鱼小虾在水中嬉戏。鸭子也成天在小河中玩耍,它们偶尔会整个头儿钻到水下,翘着两只脚掌,在水中捕捉鱼虾。鱼儿有时游得很快,鸭子垂头丧气的;鱼儿有时则成了鸭子的美食,每当这个时候,鸭子会兴奋地仰着头\"嘎嘎\"地欢叫着。芦苇则成了鸭子们遮阳的好去处。

小河的夏天是最美最热闹的时候,水中的荷叶荷花随处可见。只可惜那都是水深的地方才会生长,我们眼瞅着饱满的莲子无法采摘。只有等大人们闲暇时间划着小木盆去采摘,我们才能吃到新鲜的莲子。不过没关系,水浅的地方就成了孩子们去暑的\"天堂“。我们脱下外衣尽情地在水中玩耍,小河到处都是我们的欢声笑语。

我只是暑假回去几次,现在回想起来还禁不住笑起来!家乡的小河,我多么想念你啊,那有我开心的童年记忆!

故乡的小河(二)

我的家乡被一条小河围绕着,这条小河不妩媚,不壮阔,不引人注目,却在我心里永远的流淌着,歌唱着,挥之不去。

小河的河水终年潺潺的流着。河水是那么清,清得像一面镜子;河水是那么静,静得可以看见河面上泛起的层层涟漪;河水是那么绿,绿得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小鱼在水底欢快地游着,三五成群地围在一块。四周美丽的花儿点缀在了小河旁。

到了炎热的夏天,小河变成为了我们的最佳嬉戏地。瞧,河中间不正有几个小男孩在开心地玩耍着、打闹着吗?他们把水泼到对方的身上,一朵朵洁白的浪花飞溅到了他们的头上,遮住了那正咧开微笑的的大嘴。我们这些女孩则搂起裤脚,踩进水中,站在靠近岸旁的那边,弯下腰,寻找着一些螺丝玩起了过家家来。这时,小河也叮叮咚咚地唱着,好像是给我们带来了一首欢乐之曲。

啊!我思念家乡,思念家乡门前的那条日夜不息奔腾的小河,因为它把我们的纯洁和烂漫都藏在它开心的漩涡里时,又载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浩浩荡荡的奔向那永不复回的大海。

故乡的小河(三)

我家门前有一条迷人的小河。

小河真美啊!清澈、碧绿、恬静,令人神往。近看它是那样的绿,绿得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它是那样的清,清得可以看见河底游动的鱼虾。夜晚,弯弯的月牙倒映在清澈透明的小河上,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温柔。此时的小河更显得迷人。

春姑娘那沙沙的脚步近了。()田野上那无限明媚的春色,把小河打扮得更加妖娆。岸边地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块碧绿色的绒毯。河两岸,一排排垂柳,长出嫩绿的枝芽。垂柳的枝条伸进解冻的小河里,好像在跟小河亲切握手。在微风的吹拂下,小草轻盈舞动。水面上荡起了一道道波纹,映在水里的青山绿树一会儿扩大,一会儿缩小,一会儿聚拢,一会儿散开,像调皮的鱼儿,在那里游动。

夏天,火热的太阳照得小河波光粼粼,孩子们像泥鳅一样在河里穿梭往来,河面上溅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小河两岸欢快的笑声,传遍了小河周围的每个角落。水里的鱼儿,可爱极了。它们时而在水中游来游去,时而跳出水面,时而把小脑袋露出水面吐着小泡泡。岸边的花儿在微风吹拂下,仿佛也被小河周围的美丽景象所陶醉了,都情不自禁地舞动着它们美丽的身姿,跳起舞来……

我爱这迷人的小河。

3、故乡的秋天

故乡的秋天(一)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很幸运我生长在苏州这块美丽而充满灵气的福地,而我的老家——西山更是天堂中的天堂。

故乡的秋天,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在我的眼前慢慢展开,那颜色是那么鲜明,线条是那么的流畅。而其间流动着的神韵,是多么得让我陶醉。

故乡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瞧!大片大片金黄色的稻谷,在阳光的照射下黄得发亮,直逼我的眼。那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的吹拂下,如波浪一样,此起彼伏,煞是好看。那满山遍野的桔树上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金黄的桔子在绿叶的衬托鲜得更艳丽,叫人垂涎欲滴,恨不得马上咬上一口尝尝。故乡的特产不止桔子,更有那驰名中外的银杏、板栗等。

故乡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站在山坡上,抬头仰望,是湛蓝湛蓝的天空;环顾四周,是峻俏秀气的西山;俯瞰脚下,是一望无垠的太湖,真是令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山坡上的草,已经枯萎变黄,好似给山穿上一件金黄色外罩;红叶此时最为茂盛,它充满着激情和活力,火红火红的,好像要燃烧起来,真可谓锦上添花;弯曲的小路旁盛开着点点金色的傲霜秋菊,更为山增添了勃勃生机……

故乡的夜是宁静的。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皓月当空的夜晚使我想起“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想起许多在外的朋友,肯定会和我一样,每到这时回家走一趟,去走一走乡间的小路,摸一摸弯弯的小桥,亲一亲悠悠的河水,那感觉有多惬意啊!

啊!故乡的秋天洋溢着果香,充满着诗意,让人深深的眷恋,这一切怎能不使我陶醉?

故乡的秋天(二)

凉山已经明显的进入秋季,缠绵的秋雨开始飘落,凉意也开始涌上心头,虽然有时候太阳也会露出头把人晒个半死,但是那也只是暂时的发疯,用不了一个小时,它又偷偷钻进厚厚的云层,秋风秋雨又笼罩住这些苍凉估计的大山。这边的气候与我的老家十分相像,虽然有几年没有回去过,但是留在我儿时记忆中的那种感觉还是清澈的如透明的水。记忆中的家乡总是那轮圆圆的月亮,由于靠近蒙古高原,因此那月亮总是显得特别的大,特别的亮,特别的圆。小的时候在农村,每年的中秋都正好是农忙时节,因此记忆里几乎没有真正的像过节那样过中秋节,都是一张红漆的桌子,摆在院子中,上面放些瓜果月饼之类,然后就剩下弟弟和我两个人在昏黄的灯光下写作业,父母都趁着这月光去场上收麦子,整个夜都是那样的安静,等到露水沾湿那些瓜果,我和弟弟也开始打瞌睡的时候,父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收拾一下贡月的物件,倒在床上打起浅浅的鼾声,这个节日便过去了,第二天依旧是如此。

我是生在中秋过后的,因此对秋天有分外的感情,记忆中的秋也不过是家乡的样子。天高水明,风淡云清,田野上的景色是明亮的,路上是家家户户的马车,车上有堆得很高的麦个子,场院上有矮矮的麦垛,间或有一群受惊的麻雀腾空而起。村子西头有个水库,夏天是我们游泳的好去处,到了此时水已经很凉,但是很清澈,水中的鱼儿也没有那么灵便,在白色鹅卵石的底子上慢慢的游动,慢慢地游动。水面倒映着湛蓝的天空,几丝白的几乎透明的云彩慵懒的随着清风飘着,水面也慢慢的荡起微波,空气中满是麦子的香甜气息。到了夜晚,整个小山村都是寂静的,偶尔传来一声低低的狗吠,也会有一两家在场院打场,脱粒机的轰鸣声更让黑暗中的小山村显得孤独。空气凉凉的,还是有香醇的甜味,深吸一口,沁人心脾。

故乡的秋天是难忘的,虽然没有节日的欢乐,但是它依然是我心里最美的季节,走过那么多的地方,却从来没有有过任何一个地方的秋天有那么美丽,那么让人深深怀念。

故乡的秋天(三)

许多人认为秋天是凄凉的,但是故乡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是多彩的。它不像北方的秋天那样寒冷,那么快进入了冬季。故乡的秋天是温的,刮着和煦的秋风。太阳暖洋洋的照在人脸上。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故乡真是个宝地!

故乡的秋天是红色的。山坡上,枫叶正红,印在清澈的小溪上,使整个小溪染上了红色,微风吹拂,泛起阵阵涟漪。苹果也熟了,红艳艳的,在和秋日的阳光互相挑逗。

故乡的秋天是黄色的,阳光是浅黄的,树叶是深黄的,田野是金黄的。阳光下,秋叶顽皮的在树上荡秋千;尔后像一只只长着金翅膀蝴蝶,轻飘飘地扑向它的母亲—大地。满载着冬的孕育,春的萌发,夏的茁壮。向远方航行着。金色的谷穗沉甸甸的,在艳阳下泛着金光,随着风舞动着,掀起层层金色的波浪。()

诗意的秋天怎能少得了秋雨和秋风。秋雨是闪亮的,细细的,长长的,一缕缕,一条条,荡漾着一股温情。它凝聚了所有的美,有小雨的温柔,大雨的坚韧,春雨的温馨,冬雨的典雅!你看它飘逸地落到绿色的水面上,一圆一圆涟漪梦幻般的从里到外的散开。望着这精英的雨丝,心中充满了怎样的宁静啊!秋风轻轻地唤醒了沉睡的菊花,是该起床了。为了感谢秋风,菊花给予了秋风丝丝幽香。丝丝幽香使桂花也忍不住盛开了,释放阵阵清香,混合着丝丝幽香在秋风秋雨中酝酿。

在故乡的秋天,天和水一样的清凉。天上有微微的白云,水上有阵阵的波皱。天水之间,充满了色彩与诗意。温暖的阳光,带着浓浓的香味,香甜的气氛。秋水枫叶虚幻的吻着。秋雨沙沙的响着,山儿与云儿打闹着。水儿与鱼儿嬉戏着,带着一片秋风秋色,是色彩,是诗。

4、故乡,等我回来

故乡,等我回来

文/淮北王二小

凌晨,天气有点冷,街上有点静。偶尔能听到一阵阵急促的鸣笛声,那是早起或晚归的人们。

关掉电脑,却怎么都睡不着,我找不到原因,唯一的可能是:8点多的时候,犯困,困得要命,喝了4碗咖啡,盛米饭的大碗!

迷迷糊糊地半睡半醒着,大约到了5点,外面还是一片漆黑,东方并没有出现书本上写的鱼肚白。我便起床穿衣出门下楼,准备回姥姥家,出了小区的大门,一阵风从斜对面刮过来,突然,我打了个寒噤。

街上的路灯低垂着头,马路对面一片待拆迁的房子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扎眼,空气中到处都是粪便的味道,街上人迹稀少,一片死寂。

从一间破败不堪的房子里溜出的零星灯光,倒是不算扎眼,房子里传来锅碗瓢盆的撞击声,我想那一定是卖早点的摊贩在准备着自己的行当。

依稀听到有人说道:“他爹,要是实在疼得很的话,咱今天就不出摊了吧?外面那么冷……”

“现在啥都需要钱,咱哪能歇着?等咱家娃子大学毕业了,出息了,咱就可以跟着享福了,就再也不用摆摊喽……”

听完这话,不知道为啥,我心里特别的难受,难受的很。

庆相桥旁边的电线杆上贴满了广告,富婆征婚…办证…寻狗启示……

不远处,几个衣衫破烂的男人在寒风吹打的马路旁熟睡着,那是拾荒的人儿。我突然觉得我和他们一样,只是吃住的地方不同罢了,我们都是这座城市的流浪汉,不是么?

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么?这就是我们朝思暮想的城市么?这就是我们挤破头哭着喊着都要成为其中一份子的城市么?

电厂的大烟囱和往常一样,总是在没人的时候,冒着滚滚的浓烟。这是一座千奇百怪的城市,繁华与贫穷,美丽与肮脏,微笑与诅咒,真诚与虚伪……望中有种逃离的冲动,我知道我终究还会回来,但美好的片刻已然成为永恒,只不过是在记忆中罢了。

远处升起了袅袅炊烟,那是附近的庄户人家在生火做饭,我在外环上急速地前行着,两旁的树儿飞快地朝我身后的方向跑去,炊烟躲在了树的后面,踩在了河水的上面,打在我的身上,那感觉,真好!

我想,这才是我向往的生活么?

我便继续加速前行,狂奔了40公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来到度过了我整个童年的地方。

推开院子的门,姥姥正在喂羊,一声吱嘎的响声打乱了院子的宁静,姥姥回过头看到了我,惊诧地说:“我的老天爷呐,小二,你咋不打招呼就来了?”

我说:“昨晚做的梦不好,我心里放心不下,来看看您和外爷。”

姥姥看着我浑身疲惫的样子,心疼地埋怨道:”打个电话不就行哩?还大老远地专门跑一趟干啥?”

我说:“顺道给您送点东西。”

啥东西?媳妇给老人家买的几双雪地靴和棉袄,码数大小不是非常的确定,怕不合适,时间长的话,不好调换,便让我亲自跑一趟,让老人家试穿一下。

我最感谢媳妇哪点?每次去逛街,总会有意无意地给俺家人买点东西,这点我比较感动。即便她平时花钱再大手大脚,我也会默许的。

眼前的村庄也变了样,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了一些老弱病残,自然也就没有以前热闹了。

“外公呢?”我问道。

“一大早就去西南地晃荡去了。”姥姥说。

“大冷的天,现在地里又没啥活,去那干啥?”我问。

“还不是因为去年豆子收成不好! 他老是念叨着今年小麦的收成,整天放心不下,隔三差五地就跑地里瞅瞅,都快魔怔了!”姥姥说。

刚说罢,就看到一个老头迈着‘外八字’步从村东头向我走来。老头穿着不算合身但还算干净的老式中山装,头顶一个鸭舌帽,两只手反背在身后,叼着烟袋的嘴里还哼着民间小调,烟雾伴随着老头的咳嗽声一颠一颠,忽闪,又忽闪,再忽闪……

这个老头便是我的外公,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人,一个一辈子只愿意生活在农村的老头。

“外公……”我朝着外爷的方向大喊道。

外公虽然聋,但离老远就看到了我,他压根就不管我说什么,嘴里一个劲儿地埋怨道:“你个龟孙,来了咋也不提前打给电话!”

“地里小麦咋样?”等外公走近了,我问。

“强的很,就差一场大雪了!”外公一脸兴奋地说,继而又有点失落地嘀咕着:“眼瞅着这天儿慢慢转暖喽,不知道这雪还能不能下来!狗日的老天爷!下吧,越大越好!小舅子的!”

“没事儿,收成不好,大家都不好,如果粮食歉收,政府会给补贴的。”我说。

“补贴个屁!2亩多地就见了50多斤豆子,也没见着一分钱的补贴!”外公忿忿地说。

这50多斤的豆子咋分配的?除了留了点种子,其余全部给我了,原因就是因为媳妇说了句:想喝豆浆!为这事我还和媳妇拌了几句嘴,我嫌媳妇事多,想喝豆浆,咱自己可以买,媳妇嫌我管得太宽,而实际上,我是心疼姥姥外公,忙活了一季子,就收那几十斤豆子,全让媳妇拿来打豆浆了。

想到这,我满心的惭愧,便想安慰外公几句。

“收成不好,粮食的价格也会涨上去的,这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我说。

但当说完这句话,我就后悔了,什么乱七八糟的市场供求关系!外公压根就不关心这些,在他看来,粮食丰收,心里就踏实。如果欠收,他老人家心里就会觉得发慌,吃不香,睡不着,甚至还有可能落下病!

外公并未发现我满脸的不安和尴尬,自顾拉着我的手,来到里间,从抽屉里拿出一个苹果,催促着先吃点水果。

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还依然是个孩子,还是20年前那个围着外公转来转去成天哭鼻子的小胖子。

可能是睡眠严重不足的原因,我开始犯困,困得很,我便从包里掏出咖啡,冲了一杯,想提提神。咖啡的味道在这个农家小院里蔓延着,多多少少显得不合时宜。

“你那喝的啥?”外公问道。

“咖啡……”我说。

“噢,听说过。”外公说道。

“尝尝?”说罢,我便把咖啡端给外爷。

外公尝了一口,‘噗’的一声全吐了出来。

“这是咖啡?”外公一脸惊诧地问。

“是的。”我说。

“咋一股尿骚味?城里人就喝这个?”外公一脸不解地问。

“我觉得蛮好喝的。”我说。

“好喝个屁!还没刷锅水好喝哩!”外公说道。

我便没有回答,自顾尴尬地笑着敷衍了一下。

中午,咋吃?

老样子!水饺!

外公坐在锅灶前拉着风箱,这么多年过去了,锅灶还是从前的那个锅灶,风箱还是从前的那个风箱。只是,我再也不会经常围着灶台打转了!我想以后更加不会了吧?

“你现在的生意咋样?”外公问。

“挺好的。”我说。

“小二,咱人老几辈子都是正儿八经的庄稼人!你可不能走歪门邪道!”外公说道。

“知道的,您想哪去了?您是从小看着我长大的,还不了解您外孙嘛!”我说。

外公想再多安排几句,姥姥插嘴道:“小孩子都长大了,比你学识高,比你知道的道理多,你成天瞎操心啥?”

外公马上就急了,说道:“咋啦?!再大,也是我的外孙,我说啥,他都得听着,还能反了他不成?”

眼瞅着二老马上就要拌嘴,我赶紧把话题扯开。

我说:“今年过年,俺姐和妹都不回来了。”

外公生气地说:“不回来,拉倒!一辈子都别回来!等我死了,也别回来!”

姥姥瞪了外公一眼,说道:“小孩子不回来,自然有她的道理,你老叽歪啥?真是越老越魔怔!”

我知道,姥姥这话是‘言不由衷’的,外公被数落的径自闷着头抽着他的宝贝疙瘩——旱烟袋,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

整个一天的时间都是在这种聊天的氛围中度过的,我想外公说的一定是气话,他内心是多么希望能看到他两个常年在外的外孙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很忙碌,我们总是没时间,我们总是在忙,甚至连给家里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但我们永远不知道,电话那头有着多么漫长的等待。

傍晚的时候,天气变得更加冷了,我也该返回城里了,眼前的故乡再也不是儿时的那个村庄了,两层三层的钢筋混凝楼房零星散落在村庄的各个角落,早年间的泥土路也变成了村村通公路。

可是,人,都去哪儿了?

毕业这几年,在城市奔忙之余,偶尔也会想起故乡,但仅止于偶尔,更多的时间还是在为生活忙碌,有时候从哪里看到‘故乡’这个词,我也会觉得既熟悉,而又陌生。

夜幕降临,故乡开始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而我也走在了回城的路上。

向东,往西,奔北,在我以为我早已把故乡彻彻底底地给丢了的时候,却发现,故乡一直都在我的身边,那里有着无数的期盼和等待。

故乡,等我回来!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