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卓越,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态度
卓越,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态度
这几年,不管在我的写作内容或在不同场合分享生活经验时,我都喜欢提到“态度”这个东西。其实它是有缘由的。因为在我这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中,有过两次和它有关的“刻骨铭心”的痛楚和觉醒经验,因而促使我能以比较深刻的心情去看待它。
第一次是我刚上大学时。记得那天我在台北的街头等公交车去上学,站在我身旁的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年轻男老外,估量是来我们学校的交换学生或是来学中文的。等车的时间有点长,这位老外可能为了打发时间,因此转头问我读的是哪个科系?由于还不太有经验和老外直接对话,我当时紧张得完全记不得我念的科系的英文该怎么说,因此结结巴巴的答不上来。
没有想到就在我满脸通红、结结巴巴的过程中,那个(没素质的)老外居然就用十分鄙夷的眼光和脸色斜眼看着我,并冷冷的撂下一句话:你确定你是大学生?!然后就撇过头去,再也不瞧我一眼!
从那天之后,我就发誓要好好的把英文口语学好。但那时我还没有领悟并学到“态度”。
第二次的惨痛经验是在巴黎。
为了省下地铁钱,我在巴黎时每天都背着大大的书包走三站地往返学校和住处之间。通往学校的路上有着一排精致的商店,每天我背着书包,浏览商店的橱窗,走着、走着就到了,因此不觉得路途遥远。(励志文章 )在那排商店中,有一间十分精致美丽的服装店,每天“瞻仰”那家服装店漂亮的橱窗和里面所陈列的衣服,是当时手头拮据穷学生的我的一个小小的虚荣梦想。
有天早上上学时,我快乐地发现这家服装店挂出了换季打三-五折的告示,当时就想,嗯,也许下课回来的路上可以进去看看。(此前虽然每天经过,可我从来没敢走进去过)。
当天下午四点左右,我终于走进了这间美丽的小店。小店里除了左右两排吊挂的衣服之外,小小的店中央还摆了两个堆满衣服的推车,许多法国女人已经在那里挑选并试穿衣服。我怯怯的走近推车、怯怯地看看价格吊牌、怯怯地拿起一条长裤、并怯怯地询问店员我是否能试穿?
当时那条长裤并不合身,我因此又拿了另外一条,可惜还是不合身,就在我伸手从推车里准备拿第三条长裤时,当着众人的面,那位(没素质的)法国女售货员竟挡住了我的手,冷冷地说:你不可以再试穿了!
我当时只觉得全身的血液都冲到了脸上,全身因羞辱而轻微地颤抖,在一阵晕眩中,我慌乱地拿起收银台边挂着的一串项链,几乎是以“玉石俱焚”的心情,花了120元法郎买下了它,然后几乎是脚不着地的逃离了商店。(我为自尊所付出的代价是:连续两个星期只吃得起干干的法棍面包!而那串铭记着羞辱、依照当时物价所费不赀的项链,早就被我潜意识地给丢失了!)。
满带着受伤和羞辱的心情离开了那家商店之后,灰蒙蒙的天空正下着毛毛细雨,在我一路跑回住处的路上,和着雨水,我的脸早已被泪水完全浸湿。
当天晚上,心情稍微平复之后,我躺在床上强迫自己回想下午的过程,强迫自己找出问题的原因:为什么别人都可以一再试穿,而我却不能?为什么她敢用这种态度来对待我?
最后,我明白了!因为是我“允许”她这么对待我!因为我的态度、我的神情、我的举止,告诉她:“你可以欺负我!”。
从这件事情之后,我开始学习并慢慢地变得比较坚强,我从疼痛中学会相信自己和肯定自己的重要,也了解在平衡的人际关系中得先学会取悦自己再取悦别人。此外,从我所受到的羞辱里,我也学会了如何更宽厚待人和更柔软温和,因为我知道态度决定高度,它不仅仅传递了你将怎么对待你周围的人,也传递了希望周围的人如何对待你。
诚挚地希望我刻骨铭心的经验,能为你带来这样的启发:卓越,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态度。
2、早起是一种生活态度
早起是一种生活态度
文/张小仙儿
可能和年龄有关,越来越觉得时间过太快,就像朱自清在《匆匆》里描写的那样: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对我来说,时间不够用不是我太忙,而是我浪费的时间实在太多。
早上一睁眼已经九点,赶紧起床拉开窗帘,看到了瓦蓝的天空,和院子里春暖花开的景象,这么好的天气居然起这么晚,简直太浪费,浪费就是犯罪。
焦虑症就是这么来的,因为每天睡前我都在心里默念:明天早起,明天一定要早起。
其实在内心深处,自己焦虑的不是睡了个懒觉,也不是比别人晚起了两小时,而是这个懒觉和这两个小时对接下来这一整天的巨大影响。
没有按时吃早餐,没有呼吸到早晨最新鲜的空气,影响小盆友的正常作息,影响我自己的安排和计划,最重要的是心情和状态,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我将不我。
早起的人很多,早起躺在床上玩手机的人很多,玩着玩着又睡着了的人也很多,比如我,早起的好处大家都知道,更重要的是那份因为自控力而带来的心满意足感。
新东方集团的培训师艾力说:人是为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瞬间而活!而我这一个早晨要错失多少个美好的瞬间啊!
有些人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还能靠才华,有些人明明可以睡到自然醒,却偏偏又要坚持早起,因为早起和吃早餐一样,是一种生活态度。
好多人好奇,和菜头为什么每天八点左右,都会在公号发一张自己实拍天空的图片,已经坚持了400多天,在我看来,至少可以说明他能坚持早起,坚持这日复一日的自律,也想告诉自己和所有人,无论天气怎样,美好的一天又来临了。
起得太早同样会影响我一整天的状态,所以特别佩服那些坚持五六点,甚至四五点就能起床的超人们,尤其节假日,尤其是冬天。
之前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本书叫《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果断买回来,特别好奇这么说并这么做的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好吧!是个日本人,身兼数职,提出人们可以回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观点,他坚持四点起床,每天上午完成的是别人交给他的工作,每天下午完成的是未来的工作。
但他又不是那种整天埋头苦干的工作狂,相反,业余生活很丰富,不得不说,时间管理真的太重要了。
日本人真牛,还有村上春树,每天四点起床跑步,九点上床睡觉,坚持了35年,还写出那么多好作品,果然,能实现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并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啊!
前两天听一个分享课,分享者问大家:2017已经过了六分之一,你们计划年后要做的事都开始做了吗?有没有很走心的对待每一天,有没有自欺欺人。
思维模式有多重要,我觉得新的一年才刚刚开始,而别人会说已经过了六分之一,正是这样才提醒了我一件事:你已经浪费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写到这里,我想推荐一本书,叫《你一年的8760小时》,作者是个新疆人,一个博学的大帅哥。
书中的内容很精彩,有好多能戳中人肋骨的金句,不只是时间管理方面,分享他说的一句话:懂一百个道理不如懂一个方法重要,感动一百次不如一次行动有帮助。
那么,行动吧!早起吧!
3、坚持是一种结果,而不是原因
坚持是一种结果,而不是原因
文/丛非从
成功学常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就会成功。可是为什么坚持以及怎么坚持,成功学却没有说。
很多名人励志故事,无数次在点拨这个话题,怎样数十年如一日,怎样坚持。古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今有“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很多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勾践在卧薪尝胆,等待三千越甲吞吴;林肯在几十年竞选,终于当上总统。所有成功的故事都在讲述着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坚持不懈,必能成功。
这个道理都知道,但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途中很多人放弃了。放弃的人并不是不想坚持,而是实在没有办法再坚持,过程太痛苦,不然有谁不愿意成功呢?
有记者曾经采访一老人,你为什么长寿。老人答说因为他每天早上坚持跑步5公里。记者问,同样有一个人跟你一样每天早上跑步,为什么他只活了45岁呢?老人说:因为他坚持的不够久。
从坚持的角度讲,老人是对的,因为他不够坚持,所以他不成功。那他是故意不坚持的吗?
当然不是。于是我们就来谈谈成功和坚持之间的关系。
坚持是一种结果,但不是原因。
如果一个人在为某件事坚持着,那么他一定从这件事情中找到极大的快乐和快感。爱迪生失败无数次而发明灯泡的故事曾经励志过一代又一代人,但是他的成功不是来自于他那么多次失败依然坚持,而是他从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了很多快乐,他没有觉得他在坚持,他只是想去探索而已。如果一件事可以给予你正向的刺激,那么你就愿意持续的做这件事,显示的结果就是坚持。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几年后发表了博士论文《其实成功没有那么难》,揭开了坚持与成功的秘密。在采访这些成功的人士时,都普遍表示自己没有想过要坚持,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的时候,自己也都觉得害怕,不知不觉居然做了这么多,倘若再来一次,很多人也会被这些巨大的任务吓倒而难以再坚持。在外人看来,他们是因为坚持而成功了。可是他们自己知道,他们是喜欢做一件事,并且做的时候感觉很快乐很刺激而一直做,于是成为了坚持,于是成功。
那种快乐的刺激感觉叫做高峰体验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有四个层次:生理需求,情绪需求,理性需求和超越需求。对应着四种动力:本能的动力,情感的动力,心智的动力和心灵的动力。本能、情感这两者是人人都表现很强烈的动力,无需多言。理性需求就是当你绞尽脑汁想出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得到极大的快感。超越需求则就是马斯洛在晚年所补充的需要层次理论:超越自我的需要。
人不仅渴望自我实现,更渴望超越自我。如果你设定一个目标,你达到了,并展现了你的价值,那么你的价值就得到了实现。这时候你还想更上一层,超越自我。
成功人士都喜欢爬山,他们会给自己设定一个适度的目标,他们达到了,然后很快乐,价值得到了体现。可是他们并不会就此停下,他们会再挑战一下,继续往前走。这时候另外一种感觉就出现了,登山成为了一件有趣、无限丰富且充满可能性的事情,在这过程里他们不断自我肯定、自我认可、肯定自我价值,这是一种纯粹的满足感,一种纯粹的兴高采烈或欢悦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自信、安详和愉悦的心理状态。
在这个过程里不会有恐惧,因为他们不必担心失败,无论在哪停止自己都是已经达到目标了,相反他们多尝试一次,就有新一次的快感,他们享受这种快感。
看很多吉尼斯纪录的打破者也都是如此,他们达到了记录后,并不会停下,相反能实现更大一个突破,因为每多一层的突破,他们就收获一种异常的快感。
这种快感就是超越需求。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很多人在吸毒等瘾症时所获得的快感与这种超越的快感生理唤起和心理表现是一样的!因为瘾症也是一种强烈满足感的刺激,和自我突破一样。不同的是,瘾症对身体是伤害的,具有负向的价值意义,而成功者的自我突破确是创造价值,产生正向意义。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成功者喜欢体验那种超越的快感,那和瘾症一样刺激。
所有天才都是疯子,也是这么来的吧。天才都有瘾症,对他所痴迷的事业上瘾。
马斯洛称这种感受为“高峰体验”。人们在超越自我的时候能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这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兴奋与欢愉的感觉,那种感觉犹如站在高山之颠,那种愉悦虽然短暂,但却可能尤其深刻,那种感觉是语言无法表达的。
刻意坚持的人并不能成功。
坚持是因为体验到高峰体验,不自觉的坚持了,而不是想要坚持而刻意坚持。相反,刻意坚持的人却很难取得成功。
1986年,黄光裕在北京开起第一家叫做“国美”的家电门面的时候,只是想让家电卖的方便些,他从未想过要把国美做的多大。如果有人跟黄光裕说,你要用20年的时间,把国美做成中国大陆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身揣4000元的农民之子黄光裕该做何感想,他又有没有胆量敢坚持下来。那时候黄光裕想的很简单,只是想办法把电器卖出去,让人知道国美,这就很好了。当他的创意不断被验证成功,他从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于是又开始新的创意,不知不觉20年过去了,国美成功了。成功学家就开始总结:国美的成功,因为黄光裕的坚持。
可是他从来没有刻意坚持过。
沃尔玛的成功,只是想让人们买东西方便一些,沃尔玛成立之初,如果有人跟老板沃尔顿说,你的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将沃尔玛做成全球最大的连锁超市,登上《财富》排行榜之首,不知道沃尔顿有没有勇气坚持。
刻意的坚持来自于你的毅力,可是毅力是不存在的。心理学研究发现,毅力这个东西,就像武侠中的内力一样,在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当你在一件事情上持续使用毅力以后,在下一件事情上接着用就可能会有些捉襟见肘,能量不足了。你没办法一直用,那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所以用毅力强迫坚持几乎是注定不能长久的。人生来就喜欢享受舒适,逃避痛苦,惰性是人的天性,没人可以克服。
刻意的坚持是无效的,但我们可以去找坚持的动力。
我们设定一个目标叫做成功,和我们设定一个目标叫做坚持是等同的。因为只要我们完成了坚持这个目标,我们基本上就成功了。用毅力来坚持是无效的,不是要我们放弃坚持,而是要我们去找到可以替代毅力去坚持的方法。此路不通,就换条路。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嘀哒”、“嘀哒”,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新组装好的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不过我有点担心,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就会吃不消。”这是毅力。
“天呐!三万二百万次!”新组装好的小钟很吃惊。“让我做这么多的事情?办不到,办不到!”这是天生的恐惧。
另一只旧闹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需要每秒钟滴答一次,摆一下就行了。”
“天底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新组装好的小钟将信将疑,“如果是这样,那我就试试把。”这就是取代毅力的方法。
新组装好的小钟每秒滴答一下、摆一下,它感觉很轻松。不知不觉的,一年过去了,它没有吃不消,依旧滴答滴答地走着。小钟成功了。
很小的一个故事,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去窥探小钟成功的秘籍,那就是专注力。
专注是坚持的源动力
约瑟夫。基尔施纳在举世闻名的著作《聪明人的圣经》里讲述了聪明人聪明的做法就是专注,他说:“如果你醒着,你就当清醒;如果你睡着,你就当酣睡。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就不应该再考虑其他事。 如果你的手在这里,你的思想也应该同时在这里。如果开始行动,就不要迟疑。”
专注的结果,他也告诉了我们:“当你在生命中生活,在死亡中死去,与你自身以及整个宇宙和谐一致的时候,就再没有任何使你恐惧的东西了。”
这就是专注。专注是一种完全在当下的状态,完全与你的事情融为一体的状态,在做事的时候做事,不想别的。不对过去发生的事情感到自责和后悔,不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感到焦虑和恐惧。当你在做事情的时候,你只拥有事情。庄子曾展示了这样一种状态:“万物与物同生,天地与我合一”,这就是专注的最高境界。画家毕加索在专注的时候,几个月没脱过鞋子,结果烂在了脚上,这就是和事情在一起。我们从小就学习的《全神贯注》里,罗丹在修改女神雕像的时候,居然全然忘记了友人。
当你专注于当下,专注于事情本身的时候,你会发现时间会停滞,不知不觉过了很久,这时候才发现你坚持了很久。专注就是忘记坚持。
专注的时候,内心也会非常的平静,你忘记了要去坚持,就不必分配精力给“坚持”,不断拿出精力来告诉自己要坚持。你忘记了目标,不需要拿出精力来提醒自己“我还有目标”。专注就像激光一样,全世界,只有这一个。
于是哲人说,专注才能从容。当你专注的时候,你就可以从容的做事情。显示的结果就是坚持。
专注还是在定完计划后放下你的目标。在面对巨大的任务和目标,人往往无从下手,也容易产生退缩和恐惧,感觉自己难以企及。首先,由于计划过于宏伟、庞大,你觉得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做了充分的准备后才能开始执行,结果你一直在等待这样一个合适的时机,而计划也在等待中不了了之。其次,当执行中产生变化的时候,你也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当变化不利于大目标的时候,你更容易产生焦虑。
你的起心动念很重要
你为什么而做,这很重要。如果你是为坚持而实现目标而做,你必然是痛苦的,因为你与事情产生了脱离,你喜欢的是目标而不是事情。你喜欢的是做事的附加价值而不是事情本身。我很难想象如果你不喜欢一件事却还能把它做好是怎样一种情况,即使做好,也会累到你下次不想再做。因为当你不喜欢的时候,你不仅要拿出精力来做事,更要拿出精力来阻抗你的不喜欢,你仅有的精力被分配到四处都是。所以,你要有多大能量才能做好呢?
所以你可以试着去喜欢你做的事情,这样你才能完成专注。
判断的标准就是你觉得这件事值不值得做。不值得定律说,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要去做,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半冷半热、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就算成功了,往往成就感也不大,更谈不上超越的体验。
只有你觉得值得做的事你才会喜欢上它。
当你不再排斥你做的事情的时候,你就可以专注于你做的事情了。当你专注的时候,你就可以体验到自己所达到的高峰体验了。当你有这种体验的时候,你就觉得坚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信念。然后你就成功了。
成功,其实就这么简单。
4、卓越是一种态度
卓越是一种态度
文/金韵蓉
这几年,不管在我的写作内容或在不同场合分享生活经验时,我都喜欢提到“态度”这个东西。其实它是有缘由的。在我这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中,有过两次和它有关的“刻骨铭心”的痛楚和觉醒经验,因而促使我能以比较深刻的心情去看待它。
第一次是我刚上大学时。记得那天我在台北的街头等公交车去上学,站在我身旁的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年轻男老外,估量是来我们学校的交换学生或是来学中文的。等车的时间有点长,这位老外可能为了打发时间,因此转头问我读的是哪个科系。由于还不太有经验和老外直接对话,我当时紧张得完全记不得我念的科系的英文该怎么说,因此结结巴巴地答不上来。
没有想到就在我满脸通红、结结巴巴的过程中,那个(没素质的)老外居然就用十分鄙夷的眼光和脸色斜眼看着我,并冷冷地撂下一句话:你确定你是大学生?
从那天之后,我就发誓要好好地把英文口语学好。但那时我还没有领悟并学到“态度”。
第二次的惨痛经验是在巴黎。
为了省下地铁钱,我在巴黎时每天都背着大大的书包走三站地往返于学校和住处之间。通往学校的路上,有一间十分精致美丽的服装店,每天“瞻仰”那家服装店漂亮的橱窗和里面所陈列的衣服,是当时手头拮据穷学生的我的一个小小的虚荣梦想。
有天早上上学时,我快乐地发现这家服装店挂出了换季打三~五折的告示,当时就想,嗯,也许下课回来的路上可以进去看看。
当天下午四点左右,我终于走进了这间美丽的小店。小店里除了左右两排吊挂的衣服之外,小小的店中央还摆了两个堆满衣服的推车,许多法国女人已经在那里挑选并试穿衣服。我怯怯地走近推车,怯怯地看看价格吊牌,怯怯地拿起一条长裤,并怯怯地询问店员我是否能试穿。
当时那条长裤并不合身,我因此又拿了另外一条,可惜还是不合身。就在我伸手从推车里准备拿第三条长裤时,当着众人的面,那位(没素质的)法国女售货员竟挡住了我的手,冷冷地说:你不可以再试穿了!
我当时只觉得全身的血液都冲到了脸上,全身因羞辱而轻微地颤抖。(励志文章 )在一阵晕眩中,我慌乱地拿起收银台边挂着的一串项链,几乎是以“玉石俱焚”的心情,花了120元法郎买下了它,然后几乎是脚不着地地逃离了商店。(我为自尊所付出的代价是:连续两个星期只吃得起干干的法棍面包!而那串铭记着羞辱、依照当时物价所费不赀的项链,早就被我潜意识地给丢失了!)
满带着受伤和羞辱的心情离开了那家商店之后,灰蒙蒙的天空正下着毛毛细雨。在我一路跑回住处的路上,和着雨水,我的脸早已被泪水完全浸湿。
当天晚上,心情稍微平复之后,我躺在床上强迫自己回想下午的过程,强迫自己找出问题的原因:为什么别人都可以一再试穿,而我却不能?为什么她敢用这种态度来对待我?
最后,我明白了。因为是我“允许”她这么对待我!因为我的态度、我的神情、我的举止,告诉她:“你可以欺负我!”
从这件事情之后,我从疼痛中学会相信自己和肯定自己的重要,也了解在平衡的人际关系中得先学会取悦自己再取悦别人。此外,从我所受到的羞辱里,我也学会了如何更宽厚待人和更柔软温和,因为我知道态度决定高度,它不仅仅传递了你将怎么对待你周围的人,也传递了希望周围的人如何对待你。
卓越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