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泸定桥的作文1000字_泸定桥,让我心生敬意作文700字

1、写泸定桥的作文1000字

说到川西的河,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大渡河。

泸定桥下的水是急的。就如吴均描写的富春的水一样,“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见了的人,腿都不禁的颤抖:有些许浑浊的水,如猛虎般在山间咆哮而过,任凭旁边的汽车怎样按喇叭,可能一旁的人都听不清楚,而河水也如一条棕黄色的丝带,从高山上飘流而下。近一些看,当河水撞到桥墩的时候,激起白色的浪花,恨不得要把桥墩都要击碎。再秀丽的山,

在它的面前,也都会黯然失色。在近一些,就可以看到在河道中,不时会有一些漩涡,急到像黑洞般,把周围的一切全部吞噬。而这也是为什么这里不能水运。就算在岸上,也能感受到那种急流,水带着风飞速前进,要是轻一些的人,说不定站都站不稳。

不知道是什么的力量,能让大渡河在如此长的路途中都能保持这种速度,这种气势。造物主应该是在这里唱了一首歌,豪迈万千,让这里的一切,都变的十分豪迈。也可能是曾在这里战斗的战士们,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传染了大渡河,让其在这里不倦的唱着属于那些战士们的赞歌。

而说大渡河上的桥,可能泸定桥是最有名的。正是这样急的大渡河,造就了一个不平凡的泸定桥。

泸定桥是晃的。在踏上泸定桥的那一刻,依旧会感觉到全身都在晃动。风在耳边呼呼的吹过,大渡河在脚下汹涌咆哮,一旦掉下去,只可能有一个结局。这个桥晃的如一个秋千一般,恨不得要把在上面的所有游客都给晃下去才好。此桥是由13条铁索与若干木板作文构成的。因为大渡河水流太过湍急,施工技术比较难,所以就没有修建桥墩。虽然以前走过这样的木板桥,但是从没见过脚下流水如此急、桥如此晃的。这让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却止步于此。

而这个桥出名于两场战役,一次是石达开的全军覆没,一次是工农红军的强渡。能够从泸定桥上的那13根铁索上爬过去的,就是英雄,更别说是冒着枪林弹雨的猛烈火力过桥的,这简直是英雄中的英雄。

而这两场战役也因泸定桥而出名。若不是泸定桥如此之险,红军从这里渡过大渡河可能与其他战役混在一起,无法从中脱颖而出。而正是因为泸定桥之险,才会使得红军的强渡大渡河能够成为千古独唱,无可匹敌。

这样晃的泸定桥,也让我不禁肃然起敬。

风在我的耳边呼啸,水在我的脚下奔腾。在晃晃荡荡的桥上走着,我不禁对红军战士们肃然起敬。我在桥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还有父亲扶着我,我都觉得有一些害怕,红军战士们是如何在枪炮下渡过这条河的。走着走着,我好像听到了红军们那些英勇不畏的喊声,那些视死如归的烈士们在死前的遗言,我,都听见了。

自从那时起,我懂得了什么是军魂。它并不是百战百胜的荣耀,也不是所向披靡的威武,它是一种心想所至的忠诚与视死如归的英勇。

那水,那河,那人,让我的腰板不禁挺直了。这里,不只有秀丽、壮阔的景色,更有我国传承下来的军魂。

虽然离开大渡河也有几个月了,但是大渡河的汹涌澎湃还在我的心中回荡……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张俊天 作者年龄15岁零10个月
在读学校丹阳市陵口中学 在读班级初三2班
性格特点勤劳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写小说 平均成绩111分
指导老师爱聚合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2、泸定桥,让我心生敬意作文700字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每一位初中生都对这首诗毫不陌生,而我有幸参观了大渡河上的横桥——泸定桥。

在四川的泸定桥附近曾发生过一场著名的战役:飞夺泸定桥。这场战争从下午四点开始,当时泸定桥已被烧毁,只剩下闪着寒光的铁索。红军的将士们一手拉着铁索,一手持枪,腰间带刀,背后的背包里是十余颗手榴弹。飞夺泸定桥这场战役以其惊、险、奇、绝闻名于世,倒也正像泸定桥附近的景。

站在泸定桥上,无法不感叹这里当真是水惊桥险,山奇树绝。大渡河水不似蜀锦柔顺美丽,只顾波涛汹涌地一路向前。淡蓝色的水携着黄沙,你争我抢地吵闹着向前流,一浪刚平一波又起。泸定桥仅凭两根铁索拉在大渡河上,单单俯视河水便让人力软筋麻。泸定桥通向一山,山无路,笔直上青云。树木难以在坚硬的石头中找到可以生存的土壤,因而山大多被灌木覆盖。但总有那么几棵树作文干上充满伤疤的树,不怕粉身碎骨,无惧东西南北来风,傲然矗立在山侧。

如此奇绝的事和景,使我不由得肃然起敬。生活在百年前的红军战士无畏艰险,用手上的鲜血染红了铁索,于是泸定桥更加稳固。死去的烈士落在大渡河里,大渡河从此有了不断追寻的目标。红军大部队翻山越岭,山便挺直了腰,树开始追逐白云。红军战士哪怕身死他乡也要坚持自己的信仰,这样的决心与毅力是我们每天坐在教室里,听窗外鸟语花香,读诗中阳春白雪无论如何都学不来的。我们如今能够坐在安静的教室里,不愁衣食,这些不费吹灰之力就有的美好生活是战死沙场的战士所追求的梦想。

流水向前奔跑,最终灌溉了农田里的作物;泸定桥的铁索不能移动,但沉默的背起了所有经过的游人。红军战士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的今天,我们也应当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用自己的才华,敬山川伟人,敬祖国的未来!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曾涛 作者年龄14岁零5个月
在读学校云县第一完全中学 在读班级初三6班
性格特点多愁善感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健身 平均成绩100分
指导老师胡江伟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3、重走泸定桥作文600字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去泸定玩,泸定最有名也最具文化历史的建筑就数泸定桥了。该桥修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就连桥头石碑上的“泸定桥”三个大字,也是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哟!

从停车场出来,旁边就是著名的大渡河,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一座铁索大桥印入眼帘,我们加快脚步走向大桥,期间听爸爸妈妈介绍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在1935年,红军为了顺利北上,便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又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必须夺取的泸定桥。这座桥由十三根很大的铁锁链组成,桥下九根,上铺着木板作为桥面,桥的两边各有两根。当时国民党为了阻挡红军,就把桥上的木板拆掉,红军战士们只能手拿木板,一边在铁索上前进,一边用木板铺路,由于没有保护,许多战士不是作文掉下河里摔死,就是被敌人枪杀,历经艰难才取得胜利。

一路听完介绍,我们来到了大桥跟前,这时桥上已有很多游客了,我也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踏上铁索桥,终于和大桥亲密接触了!刚上桥时,我没怎么害怕,和妈妈并排在桥中稍宽的木板上移动,可随着不断前进,感觉桥面摆动的幅度大起来,越向桥中间靠近感觉越强烈。而且由于桥上来回的人很多,大家走的时候挤来挤去的,一些胆小的人走在半路忽然停下来不敢走了,而一些胆大的人却在桥上小跑,搞得桥面晃动幅度更大,我不由得害怕起来,再往下看,又是波涛汹涌的的大渡河,就更怕了,也更加体会到当时的红军是有多么不容易。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克服了恐惧,顺利在桥上逛了个来回。

有了这次经历,我想说:“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都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杨瀚 作者年龄12岁零2个月
在读学校食品安全教育教案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8班
性格特点严厉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钓鱼 平均成绩90分
指导老师李无未 老师职务班主任

4、拓展游戏飞夺泸定桥作文500字

今年4月18日,我们学校在武汉中小学校外活动中心组织了一次研学活动。在这次活动中,“飞夺泸定桥”这个游戏令我印象深刻。下面我来详细解说。

这座桥是一架铁索桥,架在湖面上,距离水面约2米左右,长有60米,宽40厘米左右,上面放置五颜六色的木板,木板之间有空隙,而且宽窄不一,最宽的地方,需要踩着铁索走过去,使人心生恐惧;窄的地方一步就能走过去。

我系紧安全带后,第一个走上桥。在刚上桥的地方,木板间距不大,我一步就能走过去。快到桥中心,我突然发现木板变短了,只能覆盖铁索桥的左边,右边边是悬空的铁索,我不敢踩着铁索往前走,只得缓缓向左边移动,走有木板的地方。结果刚走了2作文、3步,左边也没木板了,木板又出现在了右边,我只得又移到右边,继续往前走。我不禁在心里抱怨:怎么老是拐来拐去的,不让我好好走。这时木板之间空隙加大,我一步跨不过去,只能左脚先踩着下面的铁索,两手紧紧抓住旁边的铁索,右脚再慢慢的踩在前面的木板上。经过5、6个大间隙的木板之后,就是正常间隙的木板了,我就加快了步伐,过了一会儿,顺利到达了对岸。脚踏实地的那一刹那,我感觉很高兴!终于走完了这座桥。

“飞夺泸定桥”刚开始看着使人心生恐惧,但是走的时候,只要做好了保护措施,也不那么令人害怕!这就说明一个道理: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困难,实际做起来并不困难,只有勇敢的去尝试,才有可能成功。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郑佳甄 作者年龄12岁零1个月
在读学校德清第二中学 在读班级初一4班
性格特点见异思迁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登山 平均成绩108分
指导老师法安明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5、泸定桥的故事作文500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毛主席创作的《七律·长征》,它讲述了红军在长征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其中就有关于我——泸定桥的故事。

我长久地横跨在汹涌澎湃的大渡河上,汹涌的波涛撞击到一旁的岩石上,拍打出几丈高的水花。大渡河在我长长的身躯下翻滚着、冲击着,发出瘆人的怒吼,向前奔流。

突然,响起了一声嘹亮的号角——红军赶到了。队长大声地喊着:“同志们,今天早上一定要把泸定桥给拿下!”战士们听到口令,奋不顾身地冲到最前面,拿着木板铺在我身体上,为后面的同志们铺路。

一路上,同志们死作文死地抓住我的“手臂”艰难地向前移动。子弹声“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有些同志中枪失去了知觉,缓缓地倒下,永远闭上了双眼,从我的身躯上掉了下去,被汹涌的大渡河冲向了未知的远方;有些同志也中枪了,但他们没有停下脚步,咬着牙,抓住我一步一步缓缓地向前挪动,为的是哪怕多消灭一个敌人。这种顽强的意志力令我无比敬佩!

终于,突击队员走过了险峻的泸定桥,到达对岸与敌人决一死战。战斗进行了两个小时,敌人见红军勇猛异常,只好狼狈而逃……

红军不怕远征难!至今,大渡河的波浪还在汹涌着,我依旧横跨,但红军战士顽强不屈的事迹已永远铭刻在我的身躯上。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吴昊泽 作者年龄12岁零5个月
在读学校建湖县上冈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4班
性格特点坦率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游泳 平均成绩108分
指导老师乐云媒 老师职务班主任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