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帮助——读《第十三个礼物》有感

1、善意的帮助——读《第十三个礼物》有感

善意的帮助——读《第十三个礼物》有感

文/盛俊懿

帮助,也许是不经意的,也许是故意的,但,谁会注意那些呢?帮助,是善良的,是温暖的,它让人坚强地挺过困难,去迎接那“光明”的新生,帮助,有时候还是一件礼物。

结婚多年了,丈夫却突然逝去,撇下了乔,她从此便不知所措,终日消沉,一个又一个礼物的到来,引起了她的注意。是谁,在背后悄悄的帮助;是谁,用那善良的帮助让乔敞开心扉。帮助,它能治愈一切的人,帮助,让人不禁重回新生,帮助,让那些仍陷在泥沼里的人种出“花朵”。帮助,是善良的。

圣诞节前的十三天起,一件接一件的礼物来到乔的家中,它们治愈了乔,并让乔走过了阴影,“冲”向了光明。是帮助,是那好心人如影随形的帮助,是它,使乔坚强地挺过难关,人间,帮助可以是许多的东西,它可以是一件礼物,带给人们快乐,让人们“重获新生”。

帮助,人们常说的一个词。是它,带给了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勇气挺过难关,是它,让那些支离破碎的人重新拾起信心,是它,让那些突如其来的灾难一个一个地飘走,帮助,我觉得这是世界上一个令人无可挑剔的词语,一个令人为之感动的词语……

帮助,让乔在圣诞节那天走出了丈夫病逝的阴影,从那泥浆中走了出来,并且,还在泥浆中,种出了一棵茂盛的苹果树。

帮助,是一种善意,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快乐,它让人们从困难中走出去,去迎接新生。

记住,唯有善意的帮助,才能修复破碎的心灵。

2、看到第十三条我也哭了

看到第十三条我也哭了

1、姥爷去世了,妈妈平静地处理完后事,晚上回来她栽倒在床上抽泣道:“女儿,你知道吗,妈妈没有爸爸了……”我顿时心酸至极。

2、出国一年,回来时妈妈已患上老年痴呆,迷迷糊糊,不认人。我走到床边看她时,她竟忽然冲我笑了,说:“你胖了。”

3、今天坐火车,两个老婆婆坐在我身边,其中一个是来送另一个的,两人双手拉在一起不停念叨着。要发车了,一个老婆婆下车,回头说了句话:“姐啊,今年我89岁,你90岁,这是我们这辈子最后一次见面了……”

4、小区里有个小朋友刚出生不久妈妈就去世了,一直都是奶奶带着。有一次小朋友对她奶奶说:“我偷偷叫你一声妈妈可以吗?”

5、家里买了一台大电视,我想放客厅,可老妈想放他们卧室,一直争执不下,最后还是老妈妥协了。很多年过去了,有天老妈发信息:电视放我和你爸卧室,其实是想让你能来我们屋看,这样可以多陪陪我们……我当即忍不住大哭。

6、我问老公:“如果是我得了绝症,你会给我治吗?”老公快睡着了,迷迷糊糊说:“别瞎说……倾家荡产也得治!”我说:“如果你得了呢?”老公:“那就不治了。剩下你一个人,挣钱不容易。”

7、那是一次“意外”,我拿老公的手机玩,无意间看到一条短信,那是爸爸去世前和我老公见面没多久后发的:“今天我把我的宝贝交给你了,拜托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她,我到天堂都会感激祝福你的。”几年来,想到这件事不知哭了多少次。

8、在外第一个春节坐火车回家带了一瓶绿茶,妈妈说:“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个东西,真好喝。”

9、爸妈离婚后我跟了老妈,等老爸有了自己另一个家和另一个女儿,我就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即使再难也绝对不给老爸添麻烦。

可后来有件事还是得要他帮忙,事后发短信给爸爸说谢谢,短信上打出“谢谢”两字时,我心里痛得跟抽筋一样。过了很久,爸才回复我,只有两字:傻瓜!

10、爷爷拉着我说:“我很好,别担心,你自己在外面注意身体,多吃点好吃的……”在饭桌上,我只看到一小盘咸菜孤独的摆着,眼前顿时模糊一片,那天是他80岁的生日啊!

11、爸爸一次重病,在床上躺了大半个月都没醒,后来在一个下午突然醒了。醒来时他嘴一直在动,妈妈把耳朵凑近了对他说:“你慢点说,我听着呢。”爸很虚弱地说:“女儿该放学回家了,你去把饭做了吧。”

12、高三那年,外婆问我想考哪里?我说:“当然是北京!”外婆说:“就考本地嘛,离得近!”我就笑笑没有说话。高考前一个月,外婆去世了,选择都没留给我。外婆去世第二天,家里上上下下忙着张罗各种事。大人都在楼下搭着的灵堂忙,我到楼上找外公,外公一个人坐在藤椅上。看到我来了,外公强挤出笑脸说:“怎么办哟,以后咱家订的牛奶也没人喝了?”我背过身去大哭!

13、大年三十晚上,因为在外地加班不能回家过年,虽然爸爸知道我不回去,但他还是一个人冒着刺骨寒风到人烟稀少的小车站一直一直得等。妈妈叫他回来,可爸却说:“万一她是骗我们的呢,万一她晚上就回来了呢?”后来听到妈妈给我说这件事的时候,我心里面就像被锤子狠狠地砸着。

14、大学后的第一个寒假,妈开始学习发短信。我是个没耐性的人,本来几句话的东西,却嫌她手脚太笨,便没耐心教下去了。晚饭后,妈和老爸在房间里看电视,我在练听力,那时候还用复读机,恍惚间感觉有东西干扰,手机进条短信,只有5个字,妈妈问:儿,你在干嘛?

15、小时候爸爸喂我药,我呛到了,妈妈就把他骂出去了。后来妈妈问姐姐爸爸哪去了,姐姐说爸爸在外面哭。

亲情,朴素得让人会忽略,但是却能感动所有人。朋友,请你一定多陪伴自己的亲人!

孝顺,一辈子都还不完 !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因为,他们才是全世界最爱你的人。

3、十三个很励志的心理暗示

十三个很励志的心理暗示

1、期望定律

期望定律告诉我们,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2、情绪定律

情绪定律告诉我们,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即使有人说某人很理性,其实当这个人很有”理性”地思考问题的时候,也是受到他当时情绪状态的影响,“理性地思考”本身也是一种情绪状态。所以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动物,而且任何时候的决定都是情绪化的决定。

3、因果定律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你不用觉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你今天的现状结果是你过去种下的因导致的结果。

4、吸引定律

当你的思想专注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你吸引而来。

5、重复定律

任何的行为和思维,只要你不断的重复就会得到不断的加强。在你的潜意识当中,只要你能够不断地重复一些人、事、物,它们都会在潜意识里变成事实。

6、累积定律

很多年轻人都曾梦想做一番大事业,其实天下并没有什么大事可做,有的只是小事。一件一件小事累积起来就形成了大事。任何大成就或者大灾难都是累积的结果。

7、辐射定律

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影响的并不只是这件事情的本身,它还会辐射到相关的其他领域。任何事情都有辐射作用。

8、相关定律

相关定律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全独立的。要解决某个难题最好从其他相关的某个地方人手,而不只是专注在一个困难点上。

9、专精定律

专精定律告诉我们,只有专精在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才能有所发展。所以无论你做任何的行业都要把做该行业的最顶尖为目标,只有当你能够专精的时候,你所做的领域才会出类拔萃地成长。

10、替换定律

替换定律就是说,当我们有一项不想要的记忆或者是负面的习惯,我们是无法完全去除掉,只能用一种新的记忆或新的习惯去替换他。

11、惯性定律

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够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励志名言  )它终究会变成一种习惯。

12、显现定律

显现定律就是说,当我们持续寻找、追问答案的时候,它们最终都必将显现。

13、需求定律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带有一种需求。尊重并满足对方的需求,别人才会尊重我们的需求。

4、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译文】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

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译文】仲弓担任季氏的总管,向孔子请教政治的做法。孔子说:“先责成各级官员任事,不计较他们的小过失,提拔优秀的人才。”仲弓再问:“怎样才能认出优秀的人才,进而予以提拔呢?”孔子说:“提拔你所认识的。你不认识的,别人难道会错过吗?”

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子路说:“假如卫君请您去治理国政,您要先做什么?”孔子说:“一定要我做的话,就是纠正名分了!”子路说:“您未免太迂阔了吧!有什么好纠正的呢?”孔子说:“你真是鲁莽啊!君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事,应该保留不说。名分不纠正,言语就不顺当;言语不顺当,公务就办不成;公务办不成,礼乐就不上轨道;礼乐不上轨道,刑罚就失去一定标准;刑罚失去一定标准,百姓就惶惶然不知所措了。因此,君子定下一种名分,一定要让它可以说得顺当,说得出来的,也一定让它可以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要求做到一丝不苟罢了。”

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译文】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孔子说:“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7、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孔子说:“鲁和卫两国的政事,就像兄弟(的政事)一样。”

8、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译文】孔子说:“卫公子荆可称得善于处理家业了。”当他财货器用始有之时,便说:“将就凑合了。”到他稍多时,便说:“将就完备了。”到他更多时,便说:“将就算得是美了。”

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译文】先生到卫国,冉有为先生赶车。孔子说:“卫国人口真多呀!”冉有问:“人口多了,再加些什么呢?”孔子说:“设法教他们富。”冉有问:“富了又如何呢?”孔子说:“再加以教化。”

10、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搞出个样子,三年就一定会有成效。”

11、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译文】孔子说:“‘行善之人治理国家,连续一百年下来,也可以做到化解残暴、去除杀戮了。’这句话说得对啊!”

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也一定要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

13、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译文】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冉求说:“有政事。”孔子说:“只是一般的事务吧?如果有政事,虽然国君不用我了,我也会知道的。”

1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译文】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于这样的话。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的难,这不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话。有人说过:‘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

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译文】叶公问行政之道。先生说:“近的人欢悦,远的人来附。”

17、子夏为苣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担任莒父的县长,请教政治的做法。孔子说:“不要想要很快收效,也不要只看小的利益。想要很快收效,反而达不到目的;只看小的利益,反而办不成大事。”

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文】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仁道。孔子说:“平常独居当能恭,执行有事当能敬,待人要能忠。这几项就使去夷狄之邦,也不可弃去不行呀。”

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译文】子贡请教:“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才可以称为士?”孔子说:“本身操守廉洁而知耻,出使外国不负君主所托,就可以称为士了。”子贡说:“想请教次一等的表现。”孔子说:“宗族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里的人称赞他尊敬长辈。”子贡说:“想请教再次一等的表现。”孔子说:“说话一定要守信,行动一定有结果,这种一板一眼的小人物,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再问:“当前的政治人物怎么样?”孔子说:“噫!这些人的气量见识像是厨房里的小用具,算得了什么?”

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得中道之士和他在一起,那只有狂狷了。狂者能进取,狷者能有所不为。”

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南方人有一句话:‘一个人没有恒心的话,连巫医也治不好他的病。’这句话说得好!《易经·恒卦》的爻辞说:‘实践德行缺乏恒心,常常会招来羞辱。’”孔子说:“不靠占卜也可以知道了。”

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25、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之;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译文】孔子说:“为君子办事很容易,但很难取得他的欢喜。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是,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为小人办事很难,但要取得他的欢喜则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也会得到他的喜欢。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是求全责备。”

2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孔子说:“君子舒泰,但不骄矜。小人骄矜,但不舒泰。”

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28、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缌缌、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缌缌,兄弟怡怡。”

【译文】子路问孔子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互助督促勉励,相处和和气气,可以算是士了。朋友之间互相督促勉励,兄弟之间相处和和气气。”

29、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戒戎矣。”

【译文】孔子说:“善人教练百姓用七年的时候,也就可以叫他们去当兵打仗了。”

30、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译文】孔子说:“如果不先对老百姓进行作战训练,这就叫抛弃他们。”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