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里,满是感动作文800字_乡音作文800字

1、乡音里,满是感动作文800字

远远望去,蜿蜒的水泥马路弯曲出了一个中年妇女的身影。她身上穿了一件彩色的花布衣,一条黑色的裤子整整齐齐,手上提了一个竹编的菜篮,还没等影子拉到我们面前,她就招了招手,殷勤地喊道:“二姨!”

二姨是她对我奶奶的称呼,因为爷爷在家中排行老二,可听奶奶说,这人与我们并不是什么亲戚关系。每次放长假,在奶奶家都会住上一段时间,爸爸和他的兄弟姐妹都没有和他们住在一起。每次那个中年妇女来,都是提着一个菜篮子来送些新鲜的蔬菜、鱼肉诸如此类的东西。我开始有些怀疑,古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女人为何总要来送些东西呢?

那中年妇女走到跟前,奶奶拿着蒲扇从木椅上坐了起来。中年女人嘴角微微上扬,带动了脸部的皱纹,我似乎看到了岁月的沧桑。可那笑容却是真诚朴实的,像那一朵朵山花,也有着自己的美。她道:“二姨,您可幸福啊,孙子也来陪陪您,可真好啊!”说着,她看向了我,我却不知怎么了,急忙回避着她的目光,打了声招呼便匆匆向屋内赶去。“二姨啊,我今天在菜地里挖了些蔬作文菜,来给您尝尝。”“唉,二姨别客气啊,都是邻里乡亲的。”“二姨……”。

不知过了多久,那中年妇女终于走了,我从房里走了出来,奶奶正轻轻地摇着蒲扇,望着那妇女渐行渐远。我向奶奶道出了心中的疑惑。

奶奶叹了口气,说:“她是个孤儿,年轻的时候嫁到我们这个村来,可后来她丈夫意外过世了。但她却始终不肯改嫁,一直照顾男方的双亲直到他们去世,后来,她也就一直住在这。哦,她也有个儿子,可那儿子却不争气,整天在外混吃混喝,也从不肯回家。她是个可怜孤独的人哦!”

我被这个女人的故事所惊呆了。我能想到,在村中辈分较高的奶奶,人又出奇地和善,久而久之,两人便跨越了年龄的界限,这个孤独的寡妇似乎是必然会与奶奶走到一块去的。奶奶又继续说:“其实啊,她经常给我们送菜,也是想找到一些亲情的温暖啊。”说着,奶奶又叹了口气。

那中年妇女,一个小山村里的寡妇。她朴素、简单、执着。她那一声声“二姨”,是她对亲情的渴望,是她对过去的怀念。或许,也是她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吧。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唐汉霄 作者年龄14岁零8个月
在读学校南京中学 在读班级初三8班
性格特点聆听者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剪纸 平均成绩117分
指导老师周冰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2、乡音作文800字

苍茫无边的夜色中,我陷入令人心悸的黑暗,每每梦回故乡,那最动听的声音,莫过于让我魂牵梦萦的摇篮曲与大河畔汹涌磅礴的交响乐。那一声声悠扬浩荡的汽笛声深深植入我的骨髓,在我的血液中无尽蔓延……

长大的我们痴迷于下课的钟声、电子音响中充满节奏感的摇滚声、ktv中放纵的歌声,但却没有一种声音能在你耳边久久回响,走进你美好而恬静的梦中。

小时候还不知事,像所有孩子一样,我躺在温暖的摇篮中,享受着一生中为数不多的清闲时光,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担心,没有害怕。大人们在一旁说的什么,我不明白,也不曾记得,但唯独记住了耳畔久久回荡的歌声,似春风般温柔婉转,似花朵般柔软光滑。也许你要说这一定是母亲的歌声吧。其实不然,那是爷爷坐在我身旁时唱的歌,他放下他的刚毅、坚强,愿以如此温暖的声音伴我入眠,这是怎样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呀!有时,爷爷也会在我身旁干活,他卖力地做着手上的工作,不时会唱几曲号子,给自己鼓鼓劲儿作文。就这样,我往往禁不住困意,缓缓闭上沉重的双眼。

河畔的汽笛声不得不说也是家乡一大特色,我临河长大,爷爷奶奶家的田后就是通吕河,它奔流着,奔流着,从未止息。河旁的芦叶也随波飘荡,绿了又黄,黄了又绿。

很喜欢河上轮船的马达声,并不震耳欲聋,但极富节奏。小时候没有电子产品,这一声声汽笛声在我耳中便成了难得的乐曲。我在汽笛声中醒来,又在汽笛声中睡去,伴着波浪撞击河岸的声音,我一天天长大,我离开过家乡,又回到了家乡,但却未忘记过故乡,是故乡的音伴我入睡,是故乡的情在我心中徘徊……

如今,交通日益发达便利,火车、飞机、地铁无处不通,故乡河里的轮船越来越少,我感叹于现在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为大大提升的生活条件而欢欣雀跃,却不知道这集爷爷的摇篮曲、大河旁游轮马达声于一体的乡音我还能再听见几回呢?

窗外阳光正好,一如爷爷的摇篮曲,柔和明媚,睁开眼,梦也该醒了,只是我上哪儿再去听这令我恋恋不忘的乡音呢……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吴成龙 作者年龄15岁零7个月
在读学校遂溪县第三中学 在读班级高一6班
性格特点豪爽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逛论坛 平均成绩102分
指导老师黎亦乔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3、乡音角落作文800字

像那冬天里的野姜花,每一丝花瓣都是一脉甘甜;像那戈壁中的小溪,每一滴水珠都是一分感动;像那海面上的大雁,每一块痕记就是一段情缘。——题记

浮霞轻烟,缠绕岸边的绿柳,穿越洁白的石桥,漫过小巷中古老的岩井,飘散到远处翠浪阵阵的麦田,栖息在青山里久远的草地上,摇曳起挂满紫藤的秋千,来回荡着荡着。它的每一个足迹都在诉说乡音的美丽,每一次结束就是一页醉人的故事,乡音角落便从这里开始……

你看那神秘而又沧桑的东西塔静谧在开元寺中,任岁月流逝,世事沧桑。每一个来访者必定要来拜谒这两座古塔。黑色的瓦片,褐色的木头,门紧锁着,所有的故事看似隔绝了,却仍然鲜活流转于人们的心里。古塔的精深与博大是人民用血汗铸成的灵魂,每一块砖石都烙刻着刺桐城曾经走过的风风雨雨。今天,生活在这里的人,尽心守护祖先的心血,在那隐现辉煌的角落里,聚集了人类的欢声笑语,化作乡音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此去经年,当一朝一夕苍白的埋葬,都无法掩盖来去自如秉戾的思想,只有安溪的青茶可以禁锢万年的爱恋。一叶叶细作文小的茶叶,宛如姑娘们纤长的小手,五指间还残留思念的香味。从远处望,田田的茶叶,独自在微风中泛浪,每到采茶的季节,就可以闻到清冽的茶香。看一片片茶叶在煮茶人手中来回波动,一盅盅的香茶在姑娘们的曼妙手势中,莹盈芬芳。淡淡的清香同轻烟飞越红尘,如诉如歌。乡音的又一处角落就是这里,朴实无华,在三月的枝头开出酝酿千年的归期,一如翠绿的誓言。

当你来到这里,最当接触得便是乡音中最留恋的流水,一叶长长的小舟加上一双粗老的双桨,在晋江的水面上随风游弋,你就会感受到这水的幽柔,这水的清澈,这水的绵长。阳光穿越了纤尘,微雨润泽而下,千古以来这一腔守护之情涓涓流淌,从未断绝。这里的水从不结冰,因为儿女们赋予他们无限的温情,就连崇武古城的小鸟都舍不得远离,悠然拍动双翼,轻点水波,翩然徐徐。那里是烦心懊恼时身心休憩的角落,那里蕴涵着无数个生命的奇迹,上天赋予人间的生命渊源。

让阳光渗透所有的语言,让雨露滋润乡音的每一个角落。乡音,似飘散的轻烟,纱蓝的光泽,就像薄雾萦绕在泉州的每一个角落。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朱侨侨 作者年龄18岁零1个月
在读学校江海中学 在读班级高三3班
性格特点果断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二胡 平均成绩113分
指导老师牛操盘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4、乡音依旧作文800字

盛夏之晨,黑黑的云,沉沉地压在天空,将它包围得黯淡无光。一大早,我就被爸爸批评,连潮汕话都说不好!郁闷的我,漫无目的地向前,却不曾想,撞入了一条陌生的小巷子。

“叮铃叮铃”一阵摇铃声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个头戴米黄色草帽,身穿灰色短袖、深色裤子的伯伯,弓着身子,缓慢地推着小铁车从一条小巷穿了出来。铃声不停地响,似乎想冲破了周围的寂静,唤醒什么东西。“豆花草粿,豆花草粿……”那声声吆喝,低沉而沙哑,但地道的乡音非常动听,真别说,还真是别有韵味的。

爷爷曾经说过,他们这代人都知道,只要听见了铃声,就知道是卖草粿的来了。那是他和小伙伴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候,一天的烦恼全被一碗清凉的草粿一扫而光。

“到了,到了,你们看这里就是老妈宫戏台,以前晚饭后我都经常来这里看戏,已经五十多年了……”一位七八十岁的老爷爷,潮汕话说得有点生硬,嗓音颤抖,眼眶里泛着泪花。原来不知不觉,我已经走到了老妈宫戏台来了。

远远看去,老妈宫戏台像一件精雕细琢、美轮美奂的艺术品。窗花浅浮雕、清水红砖墙、彩色釉面砖、柚木门窗、彩色玻璃等,既带有传统的潮汕古建筑风貌,又有中西合璧的作文韵味。今天不是老妈宫戏宫的演出时间,这里显得有些落寞了。

“二老叔,您慢点。我们好不容易联系上了,一定好好带您到处去逛一逛。”旁边一位戴着眼镜的小伙子连忙扶住他。“对,就在老妈宫这里,我和爸妈都来看潮剧《刘明珠》、《一门三进士》等,后来在加拿大就没看过了,还是家乡好……”老人家絮絮叨叨地说,乡音里满是浓浓的思念。

是啊,乡音是远在他乡的游子魂牵梦萦的根。家里的爷爷奶奶也总是在家听潮剧。我喜欢轻快、节奏感强的流行音乐,对我来说,潮剧的唱腔简直是拖拖拉拉,潮汕话就是生涩难懂……也许爸爸批评得对。不知何时,潮汕文化的气息正一点点的从我们“零零后”身边慢慢消失,我身边多少同学能真正懂得潮汕话的古朴典雅呢?又有多少同学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潮汕话呢?也许我们这代人是该好好反思,学好潮汕话了。潮汕话是我们的根,是联结海内外潮人的最强大的纽带,需要我们这代人,好好传承,让乡音依旧。

此时,阳光越过磨砂彩色玻璃,在地上投射下一片美丽的光影,我抬起头,恍然发现那一大片乌云已经散去,盛夏的阳光又从那满墙的爬山虎上穿过,在斑驳的墙上留下点点光辉。——一切还是那样美好!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花楹 作者年龄11岁零8个月
在读学校淮安山阳湖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8班
性格特点沉静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二胡 平均成绩116分
指导老师程维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5、乡音作文800字

车里同学们聊得不甚融洽,窗外大好河山,清奇俊秀,我脸上僵硬的笑再也挂不住那思乡惆怅,似纸包火,笑的越尽心,越惆怅……

没了父母的陪伴,只有我孤身一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更没了耳畔那熟悉的吴侬软语。看到滚滚黄河,在我心中想到的就是委婉宁静的古运河。睡在土窑,梦回江南……悄悄地走到屋外才明白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那么的皎洁,刚想趁这月色寄一片相思回吴地,却乘着这月光回到了江南……

自己好像又来到了那条石板路,那条古运河。无锡醉了/我想那盏盏明灯/是她可爱的小酒窝/我想那潺潺河水/是他那丝滑的长丝巾/飘向远方……我与几位知己徜徉在这条路上,感受江南的风轻轻抚过,聆听轻轻低语,操着不常说的无锡话“来嘛来嘛,疙瘩有无锡闲话个闹!(无锡话)”其中一位朋友叫我们过去看在路灯下,那几个字格外清晰“白相(玩)”“和调(做事不着调)”“母不劲(没劲,没意思)”“歪灶猫(病恹恹的意思)”我们边走边找,边找边说慢慢的就和普通话和在一起,成了“锡普”“和调个了哇!”我们异口同声说了出来。发现一个词,都跑过来抢上,那儿发现一组词全作文拥上答上。整条街上都荡漾着我们的笑声和无锡话……我们的语音语调和老无锡是没办法比的,从幼儿园里到现在在学校里讲的都是普通话,说到无锡话的机会少之又少,却在相互对话中说出了江南的味道,就连那流水也用轻微的声响回应着我们的无锡话……风在江南瓦中穿行,声如短笛,拖着长长的尾音,是底气足足的美声。不知哪里传来《二泉映月》的二胡声,跌宕起伏,委婉曲折,如歌如泣……那是一种独特的乡音……

“困高啦!(睡觉了)”小伙伴喊了下我,一下子被现实拉了回来,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是泪流满面,才知道泪千行,流不到江南,可那乡音,还是余音缭绕啊!

只有那时我才真正明白了为何“人人净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色,这些都不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所能比拟的啊!只因江南好,为我乡。

只有远离家乡,才能感受家乡之美,才能听故乡之声,才会有像余光中那样独特的乡愁。也许就是这窄窄的愁,激励着无数游子奋斗不息;只有家的味道,才让人回味无穷;只有乡的美景,才让人百看不厌,永荡耳畔。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孙烈臣 作者年龄13岁零6个月
在读学校江干职业高级中学 在读班级初二9班
性格特点领导者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做饭 平均成绩94分
指导老师郭在容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