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封斯坦福招生官写给被拒学生的邮件
一封斯坦福招生官写给被拒学生的邮件
今天下午,我们的招生办公室向34000多名申请我们普通录取的、盼望着在斯坦福度过自己四年大学生涯的高中学生发出了邮件。
即便我已经负责招生工作长达30年之久,在这个周末,我依然为那些没能如愿拿到offer的年轻人而感到遗憾。
同时,我也能预见到很多家长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有着十分优异的教育背景,很高的sat成绩但最终被斯坦福拒绝而感到心烦意乱。
我能体会到这些家长的感受。当我的女儿在等待大学的录取决定时,我也曾经紧张和不安。现今的孩子们已经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在这里,我想与所有家长分享三条理念。
首先,一切都是相对的。斯坦福每年都会有数千名学生被无情地拒绝掉。毫无疑问的是,这些被拒掉的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符合斯坦福的申请要求的。实际上,有着gpa4.0的申请者的数量是我们实际录取人数的四到五倍。
我也希望有这么一个公式来解释谁能够被录取,谁会被拒掉,但决定是否录取一名学生是一门艺术,而并非科学。
每一个课堂就像一个交响乐团,需要其独特的组合和声音,我们的目的是营造一个和谐而多元的环境,这就意味着额外的贝斯手是没必要的。
另外,即便是在我的同事内部,我们也对申请者持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但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世界不会因为你被斯坦福拒绝了而否定你自己的价值和努力。
其次,看得长远一些。即使现在的媒体称现在的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就我所审核的这些申请斯坦福的年轻人来看,他们是无与伦比的出色。通常来说,这些被我们拒绝的学生最终会被其他同一级别的大学录取。
这就要提到我要说的最后一点上了:教育成就人。不可否认,不同的大学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是存在的,但他们都能给予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和空间。
这让我想起了1975年加州sunnyvale的一名高中毕业生。他申请了斯坦福和另外一所学校。当他得知被斯坦福拒绝之后十分沮丧,但后来他却被另一所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录取了。他后来在mit完成了他的博士学位,随后成了华盛顿的卡内基学院的研究员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2003年,他加入了斯坦福的医学院,并在2006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andrew fire在当年申请斯坦福的学生中,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现在的斯坦福哲学教授john etchemendy当初也没能拿到斯坦福本科的offer。实际上,他们和所有被斯坦福拒绝过,但仍然取得了辉煌的人生成就的人一样。
一个斯坦福的本科学位,或是任何一所常青藤盟校的本科学位,在漫长的岁月中只会成为你简历中最不起眼的一行字而已。所有正在申请大学的学生和家长应该懂得的是,不论你是被录取了还是拒绝了,进入大学,相对于漫漫人生路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纪念碑。
2、一封写给自己的励志信
一封写给自己的励志信
亲爱的自己,好好对待陪在你身边的那些人,因为爱情可能只是暂时的但友情是一辈子的。
亲爱的自己,你可以失望但不能绝望,你要始终相信,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亲爱的自己,永远不要为难自己,比如不吃饭、哭泣、自闭、抑郁,这些都是傻瓜才做的事。
亲爱的自己,永远不要轻易对别人许下承诺,许下的承诺就是欠下的债!
亲爱的自己,这个世界只有回不去的而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亲爱的自己,别人对你好,你要加倍对别人好,别人对你不好,你还是应该对别人好,因为那说明你还不够好。
亲爱的自己,不管现实有多惨不忍睹你都要固执的相信这只是黎明前短暂的黑暗而已。
亲爱的自己,不要抓住回忆不放,断了线的风筝,只能让它飞,放过它,更是放过自己。
亲爱的自己,全世界只有一个你,就算没有人懂得欣赏,你也要好好爱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
亲爱的自己,你必须找到除了爱情之外,能够使你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东西。
亲爱的自己,记得要常常仰望天空,记住仰望天空的时候也要看看脚下。
亲爱的自己,相信你的直觉,不要招惹别人,也不要让别人来招惹你。
亲爱的自己,学会聪明一点,不要老是问周围的人一些很白痴的问题,那真的很无聊。
亲爱的自己,如果不开心了就找个角落或者在被子里哭一下,你不需要别人同情可怜,哭过之后一样可以开心生活。
亲爱的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谁都不欠你,所以你没有道理跟别人随便发脾气,耍性子。
亲爱的自己,你不要老是想依赖别人,( https://)更不能奢望别人在你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站出来,毕竟你们谁都不是谁的谁。
亲爱的自己,从今天起为了自己骄傲的活着吧,好好爱自己,没有人会心疼你。
亲爱的自己,不要太在意一些人太在乎一些事,顺其自然以最佳心态面对,因为这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往往在最在乎的事物面前我们最没有价值。
亲爱的自己,永远不要跟别人搞暧昧,你玩不起!
亲爱的自己,不要太低调了,有时要强悍一点,被欺负的时候,一定要讨回来!
但是一定不要记恨,小人之见随他们去好了,怜悯会使你高贵。
亲爱的自己,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这和性格无关。
站长推荐文章:[新年励志日志:做最好的自己] [别让自己的心太累]
3、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写给全体学生的一封信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写给全体学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我们时刻要注意,千万不能允许自己养成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掉了,就算知道危害很大,也无济于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蝎子要过河,可没人愿渡他,是怕他有乱咬人的习惯。这时,过来一只青蛙。蝎子央求青蛙带他过河。青蛙说:“要我带你,你到河中央咬我一口,我怎么办?”“不会的,我要是咬你,我不也被淹死了吗?”蝎子肯定地说。青蛙觉得也有道理,就答应了蝎子。
在河中央,青蛙吃力地划着水。就在这时,青蛙背部感到一阵疼痛,渐渐连划水的力气都没有了。他知道是蝎子在后面咬了他,自己是中毒了。临死前,他望着蝎子,蝎子也淹得快死了。青蛙怒斥蝎子:“你为什么要咬我?!”蝎子绝望地说:“我忍不住!”
蝎子咬人,固然是出于天性,但是,人一旦养成坏习惯,其行为也就和蝎子无异了。也许你不注意一些小的坏习惯给人带来的危害,但是“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啊,很多活得“失败”的人,不都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吗?
近日从网上读到一个故事,虽则不雅,但很能说明“习惯”的力量。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对牛来说,这是一种条件反射,很多东西都是靠条件反射活着的,而人则靠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懂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正所谓“习惯决定人的命运”。
心理学家研究过: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形成稳定的习惯。
你不想养成一些好习惯么?你已经坚持了几天?我想永远这样提醒你!
有这样两则寓言故事:
1、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远房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一变,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2、从前有一个人非常贫穷,一个好心人有心帮他致富,就送给他一头牛,嘱咐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来了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那个“穷”字了。
这个人满怀希望地开始奋斗。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以前还难。他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其余的还可以生小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
他的计划如愿以偿,只是吃了一只羊之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艰难,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羊。于是他想:不如把羊卖了,再买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些,鸡蛋可以立即赚钱。
这个人卖羊买鸡后,日子并没有改变,于是又忍不住杀鸡,杀到只剩最后一只鸡时,他的理想彻底崩溃,他想:致富是无望了,还不如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不愁。
春天来了,那个好心人兴致勃勃地来送种子,竟然发现他所帮助的人正在就着咸菜喝酒,牛早就没有了,房子里依然一贫如洗。
第一则寓言中的乞丐,养成了乞讨的习惯,骤然有了钱,却改变不了他固有的思维;第二则寓言中的穷人,养成了好吃懒做和得过且过的习惯,就算给了他致富的机会,他也抓不住。通过这两则寓言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习惯对人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它是在不知不觉中,一贯地、经年累月地影响着人的行为,左右着人的成败。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所以,在实现成功的过程中,你们除了要不断地激发自己的成功欲望之外,还应该搭上良好习惯这一成功的快车,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说到这里,有的同学也许会问:老师,我懂了,我现在就想养成一些好习惯,可是,什么样的习惯才是好习惯呢?我们高中生现在该养成哪些习惯呢?
我给大家提供和高中生有关的一些资料,可能有助于大家的思考。
【资料】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完成的课题———“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当今少年儿童有8大良好习惯,7大不良习惯。
8大良好习惯:①勇于表现自己;②生活比较有序;③待人有礼貌;④喜欢交往;⑤做事遵守规则;⑥爱护环境;⑦敢提问题、敢于发表见解;⑧喜欢新事物。
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研究员认为,儿童这8大良好习惯是在整个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形成的。她还对“生活比较有序”这一习惯特意做了分析:( https://)这个习惯一方面说明了儿童做事有了一定的计划性,同时,也说明了长辈给了孩子过多的安排。
7大不良习惯:①喜欢依赖别人;②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③害怕承担责任;④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⑤不爱劳动;⑥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⑦学习不爱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
张梅玲研究员认为这7大不良习惯中的每一条都会妨碍孩子今后的成功。她特别强调了“喜欢依赖别人”这条不良习惯的危害性:孩子过分依赖别人,就不容易融入社会,会妨碍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
另外,课题的副组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副所长孙宏艳总结了当今少年儿童习惯发展的三大特点:
①传统性习惯好,时代性习惯不足。如孩子在“认真学习,独立完成作业”、“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等传统性习惯上做得比较好;而在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创新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获取大量有用知识等现代性习惯上做得不够。
②强调动作性习惯,忽视智慧性习惯。孙宏艳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善于反思”等智慧性习惯的认识还不够,父母和教师在培养儿童的好习惯时,也比较重视动作性习惯,忽视智慧性习惯。
③重视私人性习惯,轻视公共性习惯。被调查者提到的好习惯大多与个人生活、学习、做事、成长、发展相关,这些习惯大多是私人领域里的行为,而对一些公众性习惯,如爱护环境、与他人合作、遵守规则、诚信、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心等公共性习惯提及较少。
同学们,今天就谈到这儿,再祝健康 快乐 进步 梦圆!
你的老师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如何坚持养成一种习惯?] [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十个好习惯]
4、大学生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大学生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亲爱的康康: 你好。
晚上在自习室里有那么一刻钟的时候,你很焦灼,坐在理综楼里5楼,考研的同学在做最后的冲刺,你在看书,但是却突然内心里翻滚了一层又一层的焦虑,像不断涌向岸边的潮水,一波又一波,你知道,那是一种来自即将毕业,即将面临人生中最大转折却又感到乏力的无助感,于是你一遍遍的试图平复内心的躁动,深呼吸,但是没办法,好像是不可遏止的自然灾难,你烦躁的走向窗边,拉开窗帘,仿佛这样就可以将那股躁动祛除。但是不然,不在徒劳,你颓然回到座位上,想大声的尖叫,有一种想撕纸的冲动,此刻的你只恨自己还残存最后的理智,也许没有理智你还可以轻松些吧。
这是2010年的第一天,本应该有个美好的开始,但是你现在却很难受,像困兽。
这不是第一次的焦灼,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一次又一次的面试,应聘,失败,让本来就不自信的你更加的愈发的对自己失望,开始自我怀疑,恶性循环,你知道,你清楚的知道这样的状态不好,你知道即使没有自信也要假装很有自信,但是你做不到。
当一次次的听到某个同学又签了工作的时候,你不是不着急,你怕你是最后一个没有着落的一个,你怕毕业那天你的行李会被像垃圾一样被扔出去却没有归属地,你怕毕业那天就宣告了自己的失业,你怕自己在迫在眉睫的那天被抛弃,流离,辗转于各个城市的招聘场所,你怕那种被挑剔的眼神。
康康,你是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你内心脆弱,你外表却假装坚强,你害怕挫折,但是你却不能不要求自己要坚强,要勇敢的面对社会给你的一切困难。
康康,你向往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你心里是知道的。
开一家花店,开一家书店,可以在任何时候写自己想写的文字,有一个爱你的人。
你喜欢读书,你有时候会很伤感,你害怕与人打交道,你善良,你喜欢抬头看天上孤单的月亮,你喜欢黑夜,你喜欢花花草草,你有时候很小心眼,你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你希望有个温暖的属于自己的小窝,哪怕很小,你希望自己可以有一份即使工资不高却稳定的工作,你希望可以给父母很好的生活,你希望家人可以幸福,你有太多的希望,但是现在的你却总是萦绕在一股失望不自信中。
你有时候很有信心,却又突然间泄气。
康康,你不能这样,即使在毕业之前没有工作可签,即使在毕业后你仍然是“无业游民”,即使现实看起来这样残酷,即使新闻中报道有多少多少的大学生失业率,即使存在蚁族,即使可能将来你也会是蚁族的一员,即使你不能有很好的生活,即使你没有很高的工资,但是康康,你一定不要放弃自己,你一定要坚强乐观。
康康,你一向是不乐观的,总是把事情想得过于悲观,你心里想的事情很多,细枝末节,边边角角你都能想到,这是你的心思细腻的优点,但是不要过分。过犹不及啊,
不要悲伤,乐观,即使没有顿顿大鱼大肉,即使只能吃咸菜,只要活着,只要笑着就是一种幸福。
人生,可不就是要笑着度过吗?
康康,你一定要记住,不管怎样,只要活着,即使再不济,你也可以有机会品味这种生活的不济,可以看到你喜欢的蓝天,白云,大树,花草,月亮,只要你活着,坚强的活着……
不再需要慷慨激昂的励志话语,不要听什么豪情壮志的宣言,你只要按照自己的心的引领走下去就是好的。
你的心
2010年1月1号
推荐阅读:[一个伟大母亲给孩子的一封信:敢于挑战] [给考研北大的同学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