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犯错叫成长,代价却是青春_你可以犯错,但必须成长

1、有一种犯错叫成长,代价却是青春

有一种犯错叫成长,代价却是青春

初一,男孩和女孩同桌,女孩很爱学习,男孩喜欢玩游戏;女孩成绩优秀,男孩成绩很差;女孩上课认真听课,男孩趴着睡觉,睡不着就看着女孩,看她专注听课的样子,看她的微笑。渐渐的男孩喜欢上了女孩,一天,英语课上老师说love是爱的意思,男孩偷偷地在女孩的笔记本角落上分别写着“i love you(我喜欢你)”可女孩说不喜欢成绩差的男生,为了这句话,男孩竟然傻傻地开始认真听课,开始自己写作业(以前都抄女孩的),一次数学考试,男孩取得了年纪唯一的满分,作为一颗好苗子,他被各科老师重点培养,男孩的成绩越来越好,女孩也开始和男孩讨论问题。慢慢地,男孩和女孩熟络起来。下课一起在教室追逐打闹,放学一起嬉戏回家,班上很多同学都知道男孩和女孩早恋了。

初中毕业,男孩和女孩进了两所不同的学校。每个月底一放假男孩就去一个亲戚家,因为女孩所在学校也在那儿,吃完饭男孩就跑去找女孩,和他去散步、去河边谈心,女孩都不拒绝,男孩当时还很木讷,每次和女孩在一起都很紧张,头脑短路,说话都不利索了,就像是在校庆上当着全校师生讲话一般。一到女孩生日,男孩就请假去陪她,为她挑选精致的礼物,为她订做大大的蛋糕。女孩的宿舍安装了电话,男孩一放学就会打电话给女孩,问她今天好么,吃的什么饭,在学校开心吗。当男孩问女孩的理想是什么,女孩说希望就这样平平安安的过一生。男孩也以为可以一直这样默默地陪着她,但后来女孩渐渐地对男孩冷淡了,一接电话就是我有点忙,先挂了。男孩去学校找她,女孩也说很忙,没时间。男孩在远处静静地望着她,看着女孩和一帮女生在操场上漫步,在集市闲逛。男孩虽然很伤心,但能远远的看她一眼,男孩也很开心,看着她的微笑,觉得心底暖暖的。

直到有一天,男孩从好友那儿听女孩说,我将来要赚好多好多钱,我怎么可能喜欢他这种人。男孩无论怎么说女孩都不回头。再后来,女孩找了另外一个男朋友。男孩认为女孩背叛了他,背叛了所谓的“爱”。从此,男孩崩溃了。(人生感悟  )从那一刻起,男孩一步步走向堕落,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看杂志、小说,下课就玩游戏,在到后来通宵玩游戏,因为每当静下来时,男孩都会拿着手机,对着女孩的照片默默发呆,他讨厌这种感觉,他逃避,只有在堕落中,他才能不那么想她。

男孩成绩越来越差,父母打他骂他,恨铁不成钢,男孩想和父母沟通,试着解释,可一开口父母就让他闭嘴,也从来不仔细找原因。每次男孩犯一点小错误时,父亲就骂他笨,不中用,男孩也渐渐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笨,变得越来越内向、自卑(男孩当时以全校最高分升入了市上的最好的高中,当时学校只有3人考上了那所高中)。男孩很羡慕其他同学,开学和期末都有家里人接送,自己却默默地提着厚重的包裹,穿梭于两座城市之间。同学的父母如果不是亲自陪在子女身边,隔三岔五也会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来看孩子,带孩子出去游玩。(男孩只有每次升学时,父亲会把他送到学校,然后除了每隔一段时间打电话问下成绩,偶尔问下学校的情况,都被男孩一一应付掉)。

就这样,男孩迷迷糊糊的走下去,恰如行尸走肉,放弃了梦想,放弃了希望,有空时,男孩会想起那个女孩,会想起那段曾经,但一切都已成往事。每次生日,都默默地一个人去看下天空,看那一抹蔚蓝,恰如心底的忧伤;那一抹夕阳,好似人生的血红。

一个后来在酷学网成长了七年的傻孩子,岁月不饶人,一晃七年过去了,男孩也长成了男人,通过在酷学网历练了那么多年,也明白了什么叫责任,试着勇敢地去面对,回忆着这些年的经历,却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想着自己,本来进入理科班后,抛却了历史、政治的绊脚石,可以勇往直前,却…现在想要改变,但七年,让自己比别人落后了太多。悲伤之余只能感叹“时光已挥霍,青春已败落,回头太难”,但这些都是自己造成的,怪不得别人。有句话说的很对“遇到一段错误的爱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甘愿沦为爱情的奴隶”想到这一点,男孩似乎明白了,于是在签名上写到“繁华落尽,留下的只有那遍地忧伤”。

那个男孩就是我。

2、你可以犯错,但必须成长

你可以犯错,但必须成长

                                                                                  ——高三第一次期中考试后与学生谈话记录之一

    zhangyq这次考试没有预期中发挥的理想,我第一个找她了解情况。

    问她自己感觉如何时,她笑着,说,特别不好。我从她的强颜欢笑中看得出她的要强与在乎。聊天的时候,说着说着她眼泪流了下来,可她依然笑着。看着她带泪的笑,我心疼,也理解孩子心里的苦楚与无奈。

    对这样一个懂事儿上进的孩子,不用太多的安慰。我知道,她不会沉溺于伤感无法自拔,也不会固执己见不思改进,两年多来我们都很熟悉了,我了解是一个始终在追求超越自己的要强的女孩。可是这一次她没有发挥好,当我问及她,你感觉原因在那里的时候,她说了很多关于状态有些紧和粗心大意之类原因。

    听到这些,我并不意外,我告诉他,还有些问题或许应该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状态和粗心都不是新问题,为什么始终困扰着你,这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一个人,可以犯错误,但是必须在错误中成长,绝不能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趴着,或者总是在那里摔倒!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为这“粗心大意”“忙乱无条理”而着急,我们和这个习惯苦苦斗争了两年多了。两年里面,考过差成绩,不堪回首,也考过好成绩,能进前几名。可是起起伏伏之间,我们始终都没有能在这场较量中占据上风,输,输得莫名其妙,赢,赢得没有把握心里发虚,我们最熟悉自己却又最不能把握自己,原因就是这所谓的“状态”和“粗心”让努力的过程有了太多的“安全隐患”和“不确定因素”。

    说这些的时候,孩子的眼泪又掉了下来,我知道,我说中了孩子心里的感受。

    她说,有时候在意一点还好,时间一长就不由自主。

    我说,我们要更多地让自己“自主”起来。

    我们所渴望的成长应该是在理智之下不断选择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靠时间来堆积阅历。在不断面对未知、面对挑战的时候,我们如何避免错误,我们如何面对错误并改正提高,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理智来选择。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错误也许无法避免,但是面对困难的方式却可以选择。

    在你忙碌地追求速度和数量的时候,忽视了效度,忽视了准度,做着这一道题,心里还惦记着下一道题,始终在追敢下一道题,又始终在变相地“忽视”着这一道题。做题当然无止境,所以也“刻苦”也“努力”,却总是错过,总是不能百分之百发挥,总是在自己创造着一个个地雷,时不时自己炸自己。

    所以,对于这些始终在追赶“下一道”同学,慢下来或许不是坏事,别让自己“对未来得期待”影响了自己的“现在的质量”。百分之百重视“这一道”,集毕生之精力把“这一道”做到最准确,最漂亮,最工整。

    “好状态”就是不去过多顾及“状态”,就是总有实实在在的活儿,总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总有实实在在的结果。

    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把隐藏着“粗心”背后的问题揪出来,或者是熟悉程度不够,或者是细致程度不够,或者其他,一旦找到了这个让人狠得牙根儿痒痒的凶手,就要发誓立即将它打倒,打死,这在这样狠狠地自我较量中完成在错误中的成长。

    不怕发现问题,怕的是明明有问题却发现不了,怕的是明明发现了还是一次又一次吃亏,所以现在暴露的所有问题都是有意义的,不能轻易放过这些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机会,所有的失败和困难都有可能成为你遇到的最好的机会,好好把握!

    附两年来写给zhangyq的班主任评语节选,看看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曾经和“粗心”展开的较量。

    高一:能写一手好字却很少写出漂亮的卷面,能做很多难题却很少取得完美的得分,能够抓一些小空闲挤时间却不能高效利用大段时间,能够离家生活却还不能真正照顾自己、自理自立。你是一个生活在幸福里却还不知道幸福有多少的马虎女孩,一个享受了母亲无限的恩情却还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的粗心女孩,一个虽然走出母亲的视线,却没有走出母亲思念的幸福女孩。……

    高二上学期:高二的生活里,能看得到你的转变,凌乱的书桌开始整齐起来,作业笔记也越来越工整,心态上也不像以前那样急躁,能够稳下来了,步调和学校的要求更一致,这些生活上的变化也都反映在你的成绩上,最近几次成绩的提高算是对你的一个奖励吧。接下来的日子要依然像关注学习那样关注自己习惯的养成,不能只是忙,不能只追求完成了什么完成了多少,要忙而有序,越忙的时候越沉稳,要完成而且要圆满,越紧张的时候越严谨,从过度关注数量调整到数量质量兼顾上来。真正让自己的努力100%地发挥效力。

    总是把自己的过失推给所谓“性格”的人是不负责任的,总是用“本性难移”来给自己开脱的人最没有出息。明知故犯的做法中有着是不敢面对自己不足的懦弱,有着不愿改正的懒惰,或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无所谓。所以当所有的实力你都具备的时候,你就更不该输在这一步上。要知道真正高手的较量拼得恰恰就着这样的软实力。把你现在的进步保持下去吧,把心态和习惯的养成放到战略高度来重视。我期待着你更理智、更严谨、更优异的表现。

    高二下学期:又一个半年过去,很欣慰看到你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提高,两年来苦苦纠缠着你的粗心大意的问题正在你的约束之下慢慢败下阵来。考试成绩的提高更是对你的一个鼓励,让你坚持下去,保住胜利果实。高三需要你再接再厉。

    有人把“勤奋”理解为拼时间,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结果因小失大。其实,效率永远是成功的法宝,当走出高考考场的那一刻,你就会明白“养兵千日”只是意味着把该做的用心做好,在有限的时间内涌动自己的激情,燃烧自己内心的能量,在单调的学习动作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每一天的学习需要从合理分配时间开始。生活的哲理体现在你能否应用该应用的时间。即在合理的时间里做该做该做的事情,与其手忙脚乱,不如井井有条的过每一天,让每一天都不会盲从,让细致严谨念深入你想学习的心。心不慌,手才稳,能力才会最大程度发挥。从改变一个细节开始改变一个习惯,进而改变命运。高三同样会有高三的干扰,不管是学习的困难、考试的失落还是青春的诱惑都需要你理智面对。好好把握!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高三励志美文:那一年我们都还高三] [写给我亲爱的高三学生]

 

3、励志日志:成长的代价

励志日志:成长的代价

 

    那天接了放学的孩子,电话却突然响了,通知某地来人,立即到某某宾馆接待,心里一下为难起来——说好了要和孩子一起吃饭的,现在该如何向他解释?吞吞吐吐地跟孩子说:你先回家去,爸爸还有点事,一会儿就回来,好吗?孩子在车后座上抱了抱我的腰,说:怎么总是有事?不能吃完饭再做吗?我只好告诉他,要做的事就是吃饭。

    孩子似乎也很无奈,不过在和我告别时却说了一句让我非常感动的话:慢点骑车,早点回来。说完就向家里跑去。我望着他瘦小的背影,第一次感觉到被孩子关心的滋味,真正的酸酸甜甜。孩子长大了,知道理解父母的无奈,只是不知道这样的成长,他小小的心里付出了多少对无奈的忍受——总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让他渐渐学会了改变自己。孩子懂事了,值得高兴吗?我说不准。

    对他的成长,不论是做人还是学习,我的态度主要是顺其自然,不太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他;但一方面又担着心:万一他一直不知道改变自己怎么办?

    前天上午从同事孩子的嘴里得知他默字排了个倒数第二,我的火气止不住往上冒。我不要他总去争什么第一,甚至他已经会了的东西主动让他不要重复去做,他不感兴趣的东西也不勉强他去学,可是默字总不能弄成倒数第二啊!

    中午从校车上接到他便开始和他谈默字的事,谁知他却满不在乎:怎么啦?不就写错几个字嘛!不就倒数第二嘛!我的火一下子被烧起来,不是因为他写错几个字,而是因为他的态度,我冲他大声吼道:几个字?你别忘了你是倒数第二!你天天什么都不在乎,等你在乎的时候就晚了,人家就要把你当成差生来看了!我好像从来没有用这么大声音和他说话,他先是一惊,然后就哭了,但嘴巴依然不服软:不就几个字嘛,这样跟人家说话,什么人啊!

    到家以后,他还在不停地述说着心里的委屈,似乎是我做错了什么。我真的生气了,冲过去抓住他的衣领用力摇晃,希望他能从自己的所谓逻辑中清醒过来。这把他吓坏了,因为爸爸从来不这样对他,他大哭起来,还在不停地为自己辩解:一年十二个月,我就一次考不好也不行吗?( https://)为什么人家可以考不好?为什么一定要我优秀?优秀为什么还要学?不好就批评,考好怎么就不表扬?……当时我真的很想揍他两下,好在我忍住了。因为他被我强迫去吃饭时,泪水还在不停地往下流,边流泪边吃饭,我的心一下子就软了,躲到一边去,不忍心看他可怜巴巴的样子。

    我在想,我天天说分数不是那么重要,九十分和一百分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孩子的快乐比学习重要,一次考不好绝不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为什么一到自己孩子身上这些理性的观念就全忘了呢?下午一个会上,有位教师在发言的时候提到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说孩子犯错误时向他发火,其实不是在帮助他解决问题,而是在泄愤,我羞愧得汗都下来了。

    好在他是个不爱记恨孩子,吃过饭就跑到我边上玩起了悠悠球,看我替他找工具留着下午到学校做小橘灯,早又像小尾巴一样跟着跑来跑去了,又开始爸爸爸爸地叫个不停了。我想,孩子真的比成人优秀,他们是那样容易宽容他人的伤害,那样善意地理解你对他的粗野。

    想起你每晚一定要拉着我的手睡觉,想起你去年冬天梦中为我暖手的动作,想起你前两天还说和别人一起吃再好的饭也不如一家人在一起吃普通饭好……我知道其实一个孩子所给予父母的慰藉,远远多于父母所给予孩子的真正疼爱。丰子恺先生在他的《送阿宝出黄金时代》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读来让人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沉重:

    记得去年有一天,我为了必要的事,将离家远行。在以前,每逢我出门了,你们一定不高兴,要阻住我,或者约我早归。在更早的以前,我出门须得瞒过你们。你弟弟后来寻我不着,须得哭几场。我回来了,倘预知时期,你们常到门口或半路上来迎候。……去年这一天我要出门了,你的弟妹们照旧为我惜别,约我早归。我以为你也如此,正在约你何时回家和买些什么东西来,不意你却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说你有种种玩意可以骗住弟妹们的阻止和盼待。原来你已在我和你母亲谈话中闻知了我此行有早去迟归的必要,决意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了。我此行感觉轻快,但又感觉悲哀,因为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

    你真的能理解爸爸不陪伴你而要去陪着别人吃饭了吗?真的能原谅爸爸要求你好好读书是为你好了吗?真的每次都希望爸爸早些回来又不许爸爸快快地开车子吗?……我想说,你长大了,可是我不想说我很高兴,因为你每一个成长的脚印必然伴随着某个痛苦的记忆,这是你成长的代价,也是你将来远离父母的理由吧?

    丰子恺先生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还说过,“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来的情形。我眼看见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将来有一天,你也需要像爸爸一样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别人身上,和别人呆在一起,那时我是不是还有勇气要求你多陪陪老父亲呢?

    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失去天真自然的幻想,失去轻松自在的淘气,失去对父母和家的爱恋,失去无忧无虑的狂妄,失去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啊,成长的代价何等巨大,然而又有哪个父母敢让他们不失去那些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呢?孩子付出成长的代价的过程,也是父母跟随孩子一起失去这些宝贝的过程啊!你们在抗拒失去这些,我们却天天盼头你们长大,其实我们比你们傻得多。

    非常想专门为你编辑一本书,让你在每一个成长的转弯口少一些失去的痛苦,让你能在失去以后还能借助这些文字找回童年的脚印——至少,那也是你未来人生途中的一个安慰吧。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在反思和对话中用心成长] [影响我人生成长成功的重大理念]

4、成长的代价

成长的代价

文/姚爱萍

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到处都洋溢着春节的热闹气氛。16岁的张东却又一次和父亲吵起来了。一气之下,张东在枕头下找出生母给他的300元,丢给父亲一句“我出去玩下”,便离开了家门。

谁知,当天晚上,张东没有回家。张父以为儿子会像原来一样,钱用完了就回家,就没往心里去。哪知,年三十,张东还是没有回家。问亲戚,问同学,都说不见人。后妈急了,硬拉着丈夫到派出所报案。这一报案,警察才告诉了他们一个惊人的消息,说张东因为参与抢劫,已被关进某县看守所。

这个消息,无异于在张东的家人心上投下一个炸雷。

张东是个不幸的孩子。7岁那年,父母终于以一纸离婚协议结束多年的战争,张东随父。一年后,张父再婚。幸运的是,后母对张东还算关心体贴。只是,张东认为是父亲让他失去了母亲的疼爱。从此,他就在对父亲的仇恨和对生母的思念中渐渐长大。

上学后,张东的成绩时好时坏。父亲要出去打工,他回到家就和后妈待在一起。后妈虽然可以给他做饭洗衣,但却无法给他母亲的关怀。于是,他就常常坐在窗边向楼下望,期待某一天生母能突然出现在窗外。学校里,他也时常孤独而落寞地躲在教室的一角。同学叫他,他爱理不理。老师批评他,他就倔强地将头扭向一边,一个字不说。老师找来张父说,说张东缺乏安全感,请父母配合给予孩子家庭的温暖。回家后,张父又批评了张东。张东则偷着跑到生母那里去诉苦。生母不仅不配合教育儿子,反而和张东一起大骂张父。就这样,张东在父亲、生母、后母以及老师的不同教育方式之间游走着,与父亲的情感却是越来越疏离。

更大的变化出现在初中。正值青春期的张东,不满父亲日复一日的唠叨说教,不满严厉的班主任的高压,对学习越来越讨厌,成绩也就每况愈下。罚站、写保证、定目标、加做作业、请家长,班主任在黔驴技穷之后,终于放弃了对张东考上高中的期望。这时,几个狐朋狗友便乘虚而入,带着张东在网吧与游戏厅之间穿梭,甚至请他吃饭喝酒,张东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中考,张东毫无悬念地名落孙山。

无情的分数将张东抛进了职业高中的大门。也曾后悔也曾发誓加油,可是当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同学向他靠近的时候,被老师和父亲冷落的他,再一次感受到的是所谓的友情。无奈,父亲给他换了一个职高。没过几天,张东仍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半年后,张东回家宣布不读书了。

张父声色俱厉,张母苦口婆心,张东丝毫不为所动。于是,张东开始了跌跌撞撞找工作的经历。不停地找,不停地换。终于明白,没学历、没技术的他,要找个轻松而高薪的工作是那么地难。纠结、痛苦、无奈、迷茫。张父由伤心至无语。张东的亲戚轮番上阵,无奈张东是口头豪言壮语,转身又我行我素。

终于,在这一次又拿着钱出门与三个所谓的朋友玩耍时,张东居然无知地轻信了其中一个人去抢钱的挑唆。()而后,四个十六七岁的少年,竟在深夜对一个行人实施了抢劫,且当场被巡逻的警察抓住。

一夜之间,张父头发白了不少。上网查询,找熟人,跑看守所,请律师。半个月后,经过张父与律师的多方奔走,由于是初犯,由于是未成年人,张东终于从看守所保出。

一出看守所的门,看见门外等候的父亲,张东一下子扑上来抱住父亲,眼泪婆娑。

原来,在看守所的半个月里,张东无助而绝望。看不到家人,看不到同学,失去了自由,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就此毁掉。他连警察问父亲电话他都羞于启齿。这才导致张父报警时才知道他的情况。他恨不得从楼上跳下,恨不得自己碰到墙壁上去撞死。只是,看守所的警察管理很严,他根本没有机会去结束自己认为卑微的生命。是警察,给他讲案件的严重性,讲做人的道理,讲父亲给他请律师,还一次又一次地到看守所给他送东西、咨询他的案件进展情况。

张东终于明白,在生命的历程中,虽然父母离婚了,但是父母始终如一地爱着他,始终如一地希望他快乐幸福。只有父母,才是一辈子对自己不离不弃的人。想想自己居然听信那些混混的话,居然跟着他们去抢劫,真是太对不起父母了。

经历这一次,张东才算真的长大了。只是,这样的成长,代价未免太过惨重。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