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野心_你穷,因为你没有野心

1、龙应台:野心

龙应台:野心

若冰到欧洲来看老朋友,华安妈妈期待了好久。晚餐桌上,她对华爸爸描述这个明天就要来访的大学同学:

“她很漂亮,人永远冷冰冰的。大学时候,我很羡慕她那副孤高不群的样子,听着笑话不笑,见到人不嘻嘻哈哈,大家都觉得她很有深度,我学都学不来。”

华爸爸敷衍地说了声“哦”;他对台湾那种有“深度”的女生一向没有兴趣,他喜欢像钟楚红那样野性的小猫或者三毛那样有情调的女人。

可是妈妈继续回忆:“若冰的衣服永远是最讲究的,做了单身贵族之后,更是非名家设计不穿。她讨厌狗,和天下所有的小动物。有一次我在学校草坪上看见三四只胖嘟嘟、毛茸茸的乳狗跟着母狗在晒太阳,欢喜万分地蹲下去抚摸小狗,若冰刚好经过,说:好恶心的小狗,软绵绵的,真恐怖!她离得远远的,怕我碰过乳狗的手会碰到她。”

“妈妈,来,”已经吃过晚饭的华安来扯妈妈的袖子,“来讲故事!”

“不行!跟你讲过很多次,爸妈吃饭的时候不能陪你玩,等五分钟。”妈妈口气有点凶,懊恼儿子打断了自己的叙述。

华安“哇”一声大哭起来。这个小孩子声音特别洪亮,爸爸用手指塞起耳朵,继续吃饭。妈妈忍受着刺耳的难受,与小红卫兵格斗:“华安,你不可以用哭作武器。你再哭妈妈就让你到角落里罚站。”

仰天大哭的小脸上只见一张圆圆的大嘴,一滴眼泪滑下嘴角。爸爸放下餐具、推开椅子,弯下身抱起儿子,哭声一半就煞住,华安改用德语指定爸爸为他讲七只乌鸦的故事。

妈妈长长叹一口气说:“你这样叫我怎么教育他?”

父子都没听到妈妈的话;两个人一起在看七只乌鸦的书,坐在父亲怀里的华安,颊上还小心地悬着一颗眼泪。

若冰来之前,妈妈已经要西班牙阿姨来家里清扫过,可是妈妈还得花半个小时打点细节。这个阿姨有个改不过来的习惯——她喜欢填空。譬如说,厨房的切菜台上放了把头梳(大概是妈妈在浴室梳头时,发现华安独自爬上了切菜台,慌慌张张赶来解救,梳子就顺手留在那儿了),阿姨就不会把头梳拎到浴室里去放回原位,她会在厨房里头就地解决:找到一个洞就把头梳塞进去,藏好,那么切菜台上就干净了。如果她在客厅茶几上发现了一支钢笔,她也不至于把笔带到书房里去,她在客厅里找寻一个洞,找到了,就将笔插进去,那么茶几也就清爽了。

结果嘛,就是妈妈经常有意外的发现:头梳放在啤酒杯里、钢笔藏在鱼缸下面、缩成一球的脏袜子灰扑扑地塞在花瓶里、锅铲插在玩具卡车的肚子里……在这些意外的发现之前,当然是焦头烂额地寻寻觅觅。妈妈现在正在寻找的项目计有:家庭预算簿一本(会不会扁扁地躺在砧板底下呢?)、擦脸的面霜一盒(会不会在冰箱里呢?)、毛手套一只(会不会,嗯,会不会在厕所里呢?),还有其他零碎的小东西,因为寻找时间过长,妈妈已经记不得了。

西班牙阿姨一星期来三次,每次两小时,每小时妈妈得付相当于台币三百五十元。“还好,”妈妈一边数钱,一边说给自己听,“只要她不把马桶刷子拿来刷碟子;不把筷子藏进排水管里,就可以了,就可以了。”

可是有洁癖的若冰要来了,妈妈不得不特别小心。她把地毯翻开,看看下面有没有唱片封套;又趴在地板上翅着书架背墙的角落,果然发现一架救火车。清理之后,妈妈开始清理自己。脱掉黏着麦片的运动衣裤、洗洗带点牛奶味的头发。照镜子的时候,发现早上华安画在她脸上的口红像刺青一样地横一道、竖一道。

妈妈特意打扮了一下,她不愿意让若冰说她是黄脸婆。最后一次照镜子,妈妈看见额上的几根白发,也看见淡淡脂粉下遮不住的皱纹,她突然恍惚起来,恍惚记得许多年前,另一个母亲对镜梳妆后,叹了口气,对倚在身边十岁的女儿说:“女儿呀,妈妈老喽,你看,三十六岁就这么多皱纹!”

那个娇稚的女儿,此刻望着镜里三十六岁的自己,觉得宇宙的秩序正踩着钢铁的步伐节节逼进,从开幕逼向落幕,节奏严明紧凑,谁也慢不下来。

妈妈轻轻叹了口气,门铃大声地响起来。

若冰是个独立的女子,到任何国家都不喜欢让人到机场接送,“婆婆妈妈的,麻烦!还要道别、还要握手、寒喧,讨厌!”她说。

门打开,两个人对视片刻,若冰脱口说:“你怎么变这个样子,黄脸婆?!”妈妈张开手臂,亲爱地拥抱一下老朋友,嗅到她身上淡淡的茉莉香水味。

访客踏进客厅,问着:“儿子呢?”

“你不是讨厌小动物吗?”妈妈说,“送到幼儿园去了。”

华安回来的时候,若冰正在谈她的年度计划。休假一年中,半年的时间用来走遍西欧的美术馆及名胜,两个月的时间游中国大陆,最好能由莫斯科坐火车经过西伯利亚到北京。剩下的四个月专心写几篇比较文学的论文。

“妈妈,”华安保持距离、略带戒心地观望陌生人,“她是谁?”

“这是台北来的冷阿姨,这是华安。来,握握手。”

华安眼睛一眨都不眨地看着冷阿姨,握手的时候客人有点局促,没有抱抱华安的冲动,也不愿意假作慈爱状去亲近孩子。华安已经站在她膝前,玩弄她胸前的首饰。“什么名字,妈妈?”

“项链,那个东西叫项链,宝宝。”

“很漂亮!”华安表示欣赏若冰的品味,但也感觉出这个阿姨和一般喜欢搂他、亲他的阿姨不太一样。他很快就自顾自去造船了。

“你的生活怎么过的?”客人松了口气,整整揉乱了的丝质长裤,优雅地啜了口薄荷茶。

“我呀——”妈妈边为儿子倒牛奶,边说,“早上七点多跟着儿子起身,侍候他早点,为他净身、换尿布、穿衣服,督促他洗脸刷牙。然后整理自己。九点以前送他到幼儿园。十点钟大概可以开始工作……”

“写文章?”

“不,先开始阅读,一大堆报纸、杂志,看都看不完。截稿期近的时候,从十一点就在书桌上坐到下午四点,中饭都没有空吃。四点钟,匆匆赶到幼儿园去接宝宝。四点以后,时间又是他的了。陪他到公园里玩一小时,回来做个晚饭,服侍他吃饭、洗澡、讲故事,到晚上九点他上床的时候,我差不多也在半瘫痪状态。”

若冰同情地望着妈妈,说:“我记得在安安出世之前你有很多计划的……”

“当然,”妈妈的话被华安打断了,他要她帮忙把救生艇装到船上——“我每天还在想着那许多想做的事情。我想把最新的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好好研究一下。譬如德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我知道,但实际上怎么样用它来解剖作品、它的优点跟局限在哪里,我一点也不清楚。我也很想深入了解一下东欧的当代文学,譬如匈牙利与捷克,还有专制贫穷的罗马尼亚。嗨,你知道吗?ionesco的剧本又能在罗马尼亚演出了,他虽然以法文写作,其实是个道地的罗马尼亚人呢——哎呀,我的天——”

华安坐在录音机前,正在专心一志地把录音磁带从匣中抽拉出来,已经拉出来的磁带乱糟糟缠成一团。

若冰看着妈妈去抢救那些录音带,坐立不安地说:“他不会静静地坐下来看书吗?”

妈妈拿了支铅笔插进录音卡,边卷边说:“若冰,你看过小猴子静静地坐着看书吗?”

“华安,看白雪公主好不好?”妈妈放了录影带,知道白雪公主会带来大约半小时的安静。

“我还想大量地读当代大陆作家的小说,从北到南,一本一本读,然后写批评,一本一本批评。

“我还想旅行。和你一样,到大陆去。我想到西藏待两个月、陕北待一个月、东北待一个月、上海北京各待一个月。还想到内蒙古。还想到法国南部的小乡村,一村一村地走,一条河一条河地看。

“还想写一流的采访报导,以国家为题目,一国一国地写。用最活泼的方式深入写最枯燥的题目,把活生生的人带到读者眼前。

“还想制作电视节目——”

“什么意思?”若冰淡淡地问:“你不是最瞧不起电视吗?”

“你听嘛!”妈妈瞄一眼电视,七个小矮人正围着熟睡的公主指指点点,她继续说:“我想作一个欧洲系列,每一个国家作一小时的录影。譬如介绍瑞士的一集,题目可以叫“谁是瑞士人?”把瑞士这个小国的混合语言、种族、文化的奇特现象呈现出来。这不是风光人情的掠影,而是深刻地、挖掘问题的、透视文化社会的纪录片。当然,每一个片子背后都有作者的个性与角度在内,就像一本书一样。作完了瑞士作德国——西德与东德;然后每一卷录影带就像书一样地出版、发行……”

妈妈讲得眼睛发亮,无限憧憬的样子,客人冷冷地说:“这样的东西会有‘读者’吗?”

“怎么没有?若冰,”妈妈兴奋得比手划脚起来,“台湾不能只靠钱,还要有内涵——”

“妈妈,”华安扯着妈妈的裙子:“有ㄍㄚㄍㄚ了。”

“哦——”妈妈蹲下来,嗅嗅宝宝,嗯,气味很重,她说:“宝宝,你能不能在有ㄍㄚㄍㄚ之前告诉妈妈,不要等到有ㄍㄚㄍㄚ之后才说?瑞士的小孩平均在廿七个月的时候,就可以不用尿布,自己上厕所了。你再过几天就满廿七个月了,你帮帮忙好不好?”

华安不置可否地让妈妈牵到浴室里去了。

回到客厅,妈妈关掉电视,拿出彩笔与画纸,铺在地上,让安安玩颜色,画画。

“还有,”妈妈意犹未尽:“我还想做一件事,就是出一系列孩子书。我可以找楚戈——楚戈那个老儿童你认识吗?挑选台湾十个家庭,各有代表性的家庭,譬如一个茄定的渔家、一个屏东的农家、一个三义的客家、一个基隆的矿工家、一个兰屿的原住民家、一个台东的牧家等等,当然一定得是有幼儿的家庭。我们去拜访、观察他们的家居生活,以小孩为核心,然后楚戈画、我写,每一家的生活故事都成一本儿童书,让台湾的孩子们知道台湾人的生活方式和台湾的环境——你说怎么样?”

“饿了,妈,饿了!”华安不知什么时候又来到身边,扯着妈妈的衣袖,“妈妈,饿死了!”小人用力掐着自己突出的肚子,表示饿得严重。

若冰突然站起来,弯下身去收拾散了一地的蜡笔。妈妈才发现:啊,什么时候客厅又变得一塌糊涂了?这个角落里是横七竖八的相片本子,那个角落里一堆垮了的积木;书从书架上散跌在地,椅垫从椅子上拖下来,叠成房子。

妈妈给了华安一个火腿豆腐三明治以后,抬腿跨过玩具、跨过书本、跨过椅垫,跌坐在沙发上,感觉分外的疲倦。若冰在一旁察言观色,用很温情的声音说:

“这种种理想、计划,做了妈妈以后都不能实现了,对不对?”

妈妈软软地躺在沙()发上,很没力气地:“对!”

“你后悔吗?”若冰问的时候,脸上有一种透视人生的复杂表情,她是个研究人生的人。

华安悄悄地爬上沙发,整个身体趴在母亲身体上,头靠着母亲的胸,舒服、满足、安静地感觉母亲的心跳与温软。

妈妈环手搂抱着华安,下巴轻轻摩着他的头发,好一会儿不说话。

然后她说:

“还好!”沉默了一会儿,又说,“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

2、你穷,因为你没有野心

你穷,因为你没有野心

野心,是一种人生在世的伟大理想,一定要实现的宏伟目标。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不敢想、不敢做的事,却没有干不成的事!你的野心有多大,前路就有多宽广。

请看,她,一个贫苦不堪的勤杂工,却因一次人前的难堪,一次刻骨铭心的受窘,竟然成为举世瞩目、无比富有的女中豪杰!

最初,她在一家大公司里,是工作在最底层的员工,每天的工作就是端茶倒水,清扫卫生,根本没有人注意她。一次,因为没带工作证,她被公司的门卫拦在门外,不准进入。她告诉门卫,自己确确实实是公司的员工,此次是为公司买办公用品去了。然而她好话说了一大堆,门卫仍然对她不屑一顾,不准她入内。这期间,她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年龄相仿、身着职业装的白领们先后进入了公司的大门,根本没有出示工作证。于是她问门卫:“这些人没有出示工作证,怎么也都进去了?”门卫用一种鄙视的目光上上下下打量了她一番,冷冷地一摆手,那意思就是说:“走远点,别烦我!”。她感到了莫大的羞辱,自尊心仿佛被门卫狠狠的踩在脚下,跺个稀巴烂!她看看自己寒酸的衣着,和手中推着脏兮兮的平板车,再看看那些衣着华丽、气质不凡的白领们,她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骤然品尝到被人歧视的酸楚,她的心发跳、脸发烫,浑身颤抖。这时,就在这时,一个誓言,在她的心头轰然炸响:我一定要创造奇迹,成为万人瞩目的富姐,成为举世闻名的强人!让这种阳辱永远的埋藏地下!

从此以后,她开始利用一切机会来充实自己。每一天,她第一个来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她分秒必争,将别人随随便便丢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和工作上。很快,她就脱颖而出了。在同一批骋用者中,她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接着她又依靠超人的努力,成为这家跨国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她学历并不高,只有自考专科文凭,在中国的经理中被尊为“打工皇后”,后来,她又任微软公司中国公司的总经理。她,就是商界女杰吴士宏!

试想,如果当初,吴士宏没有改变命运的决心,没有为为富人的野心,或许她一辈子都是贫穷而卑微的勤杂工!

是野心,是无坚不摧的野心,铸就了辉煌!

农村孩子南存辉,因为家庭的贫困所迫,13岁时便离开学校,子承父业做起了修鞋匠,成为今天的商界巨子,中国的大富豪呢?

赵美萍,几年前敢去畅销的《知音》杂志应聘编辑一职时,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妹,其学历只是小学毕业。(人生感悟 )如果她没有对自己文字功底的自信,没有要改变运的巨大野心,她又怎么会从一个普通的乡下打工妹,成为一位全国知名大刊的优秀编辑,一位富足的职业白领呢?

哀莫大于心死!

你穷,是因为你没有成为富人的野心!

你穷,是因为你没有燕雀的鸿鹄之志!

你穷,是因为你无法战胜自己内心的怯懦!

你穷,是国为你缺乏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勇气和巨大决心!

有了它,你才能克服一切自卑、自弃,激发出你的全部潜能!

有了它,你才能坚持不懈。不断学习和改进,以最快的速度完善自己!

有了它,你才会不畏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创造出别人不敢,也不能创出的奇迹!

有了它,你就会开拓出金光灿烂的财富之路!

不论你现在家境有多穷,地位有多低。都不要否定自己,都不要失去凌云之志。出身贫寒的李嘉诚,当初比现在的你还窘迫,你又有什么理由继续受穷,不成为富翁呢?

你穷,是因为你什么都不敢想;你穷,是因为你什么都不敢做;你穷,因为你没有野心!

3、不要让那么多的“可是”,毁掉你那么大的“野心”

不要让那么多的“可是”,毁掉你那么大的“野心”

文/小宋老师

01

一位学生过来找我咨询。

学生:“老师,我对未来感到很迷茫,你能不能帮帮我?”

我:“恩,你感到很迷茫,是因为你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吗?”

学生:“我有目标啊。我想学编程,然后去做游戏开发。最终,我想开发出一款超级棒的手游。”

我:“哦,不错,很有野心嘛!那你既然有目标,为什么还会感觉迷茫呢?”

学生:“可是,像我们这种二本学校毕业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优秀的公司啊!如果进入不到优秀的公司,就没有办法和优秀的团队一起开发游戏了啊。”

我:“哦,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是不是二本的学生就真的没有办法进入优秀的游戏制作公司了呢?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你是否能够找到例外的情形呢?”

学生开始陷入了沉默。我没有刻意去打破这种沉默,因为我知道沉默就意味着思考和转变正在慢慢发生。

过了一小会儿,学生打破了沉默:“也许二本的学生会有机会进入好的游戏公司,可是这种几率太小了啊。”

我:“想要有所成就,走哪条路都不容易。你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这一点上你已经超越很多人。要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探讨一下,如何才能逐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以及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游戏软件开发人员?”

学生:“可是,老师,我根本就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啊!”

我:“哦,据我所知,学校有相关的转专业政策,你可以考虑转专业啊?”

学生:“可是,老师,转专业很难啊,需要参加转专业考试,同时对第一年的学习绩点也有很高的要求,万一转不成专业该怎么办?”

我:“转不成专业,你依然可以在不耽误所学专业的前提下,参加相关的培训或者是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啊。”

学生:“可是,老师,这种考证培训通常需要花很多钱,而我只是一个穷学生啊!”

面对这么多的“可是”,我一时语塞,感觉自己的心好累。

02

前些日子,有人在网上向我请教问题。

提问者:“老师,我是一名乡镇上的小学老师,干了五年了。我感觉周围的环境太封闭,没有任何挑战性。我对教学也没有什么兴趣了,因此想去市区重新找一份工作,您觉得可行吗?”

我:“你有一颗想要追求更好生活的野心,说明你不甘平凡,这点很好。既然你已经挣扎五年时间了,相信你各方面应该考虑都比较成熟了。而且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相比,工作五年的你,也一定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即使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生活也不会过得太艰苦。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大胆做出决定,去市区找份工作,慢慢起步,去过你想要过的生活。”

提问者:“可是,老师,我对自己的能力没啥自信。我担心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去了市区之后根本就没有办法养活自己,该怎么办?”

我:“哦,那你就再多给自己一段时间,骑驴找马。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或打磨自己的一项核心技能,等到有了一技之长之后,再去跳槽吧。”

提问者:“可是,老师,我不知道自己应该打磨哪一项技能啊?我曾考虑过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但又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一行,我该怎么办?”

我:“哦,适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师,要根据你的个人情况决定。我建议你去读一些心理咨询方面的书,然后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感兴趣再做决定。当然,你也可以报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班,接受一些专业的指导,建立一些这方面的人脉。这种方法或许更加直接一点,可以更加的快速解决你的一些疑惑。”

提问者:“可是,老师,我听说报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班通常都会很贵。万一我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师,培训费岂不白白浪费了!”

面对这么多的“可是”,我一时语塞,感觉自己的心好累。

03

各位亲,不知道读到这里,你是否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

当我在和这些喜欢说“可是”的来访者进行交谈的时候,每当来访者说完一个“可是”,我就会觉察到自己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无力感,或者是一种深深的疲惫感。

因为我感觉自己的种种积极尝试,都被来访者那么多的“可是”给拒之门外了。

在长期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这种感觉并不陌生。这种善于说“可是”的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两种深层次的心理原因。

首先,善于说“可是”的背后,是一种自卑的心理在作怪。

那些善于找借口的人,在骨子里往往是一个自卑的人。那么多的“可是”背后,实际上就是一个自卑的人在通过找借口的方式来维持自己脆弱的自尊心。

找借口的潜台词就是:你不能怪我的能力不强,我之所以无法实现目标是由于某种客观条件限制所造成的。

也许有人会说,那些善于找借口的人,好像都有很大的野心,看起来并不自卑啊?

其实,我们可以把野心看成是自负的一种表现。自负和自卑就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没有办法客观的认识自己。而自负只不过是对自卑心理的一种过度补偿罢了。

其次,善于说“可是”的背后,是“逃避问题”的思维方式在起作用。

只要认真观察,你就会发现,那些总是在说“可是”、不停的在为自己找理由的人,根本就不想真正的去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在逃避问题。

不管有多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总能快速的找到理由去否定这些策略。他们排斥采取任何实际行动去改变现实。

“逃避问题”的思维模式,实际上是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指出: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有的逃避问题者,宁可躲藏在头脑营造的虚幻世界里,甚至完全与现实脱节,这无异于作茧自缚。”

04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才能摆脱总是喜欢说“可是”的思维方式。

问题的答案隐藏在下面这道选择题当中:人生有两种痛苦——“逃避问题所带来的痛苦”和“直面挑战所带来的痛苦”。在生命的旅程当中,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从这两者之间选择一种痛苦去承受。

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下面,就让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两种痛苦吧:

第一种痛苦是“逃避问题所带来的痛苦”,这是一种消极的痛苦。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消极的痛苦呢?因为当你逃避问题的时候,问题会一直摆在那里,无法得到解决。虽然你可以不断的说“可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做出改变。但是最终的结局就是,你退到无路可退、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而且这种痛苦演变成心理问题的概率非常大。

第二种痛苦是“直面挑战所带来的痛苦”,这是一种积极的痛苦。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积极的痛苦呢?因为你已经开始动手解决问题了,虽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的潜力得到了发挥,你的能力在得到增长,你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简单总结一下:人生有两种痛苦,你可以选择消极的痛苦——不停的说“可是”,退到无路可退,最终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你也可以选择积极的痛苦——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经受种种磨练,最终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相信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这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

4、龙应台:为谁

龙应台:为谁

我不懂得做菜,而且我把我之不懂得做菜归罪于我的出身我是一个外省女孩;在台湾,外省其实就是难民的意思。外省难民家庭,在流离中失去了一切附着于土地的东西,包括农地、房舍、宗祠、庙宇,还有附着于土地的乡亲和对于生存其实很重要的社会网络。

因为失去了这一切,所以难民家庭那做父母的,就把所有的希望,孤注一掷地投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头。他们仿佛发现了,只有教育,是一条垂到井底的绳,下面的人可以攀着绳子爬出井来。

所以我这个难民的女儿,从小就不被要求做家事。吃完晚饭,筷子一丢,只要赶快潜回书桌,正襟危坐,摆出读书的姿态,妈妈就去洗碗了,爸爸就把留声机转小声了。背《古文观止》很重要,油米柴盐的事,母亲一肩挑。

自己做了母亲,我却马上变成一个很能干的人。厨房特别大,所以是个多功能厅。孩子五颜六色的画,贴满整面墙,因此厨房也是画廊。餐桌可以围坐八个人,是每天晚上的沙龙。另外的空间里,我放上一张红色的小矮桌,配四只红色的矮椅子,任谁踏进来都会觉得,咦,这不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客厅吗?

当我打鸡蛋、拌面粉奶油加砂糖发粉做蛋糕时,安德烈和菲利普就坐在那矮椅子上,围着矮桌上一团新鲜可爱的湿面团,他们要把面团捏成猪牛羊马各种动物。蛋糕糊倒进模型,模型进入烤箱,拌面盆里留着一圈甜软黏腻的面糊,孩子们就抢着用小小的手指去挖,把巧克力糊绕满了手指,放进嘴里津津地吸,脸上也一片花糊。

我变得很会有效率做菜。食谱的书,放在爬着常青藤的窗台上,长长一排。胡萝卜蛋糕的那一页,都快磨破了;奶酪通心粉、意大利千层面那几页,用得掉了下来。我可以在十分钟内,给四个孩子那是两个儿子加上他们不可分离的死党端上颜色漂亮而且维他命abcde加淀粉质全部到位的食物。然后把孩子塞进车里,一个送去踢足球,一个带去上游泳课。中间折到图书馆借一袋儿童绘本,冲到药房买一只幼儿温度计,到水店买三大箱果汁,到邮局去取孩子的生日礼物包裹同时寄出邀请卡然后匆匆赶回足球场接老大,回游泳池接老二,回家,再做晚餐。

母亲,原来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然后突然想到,啊,油米柴盐一肩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里的小姐。

孩子大了,我发现独自生活的自己又回头变成一个不会烧饭做菜的人,而长大了的孩子们却成了美食家。菲利普十六岁就自己报名去上烹饪课,跟着大肚子、带着白色高筒帽的师傅学做意大利菜。十七岁,就到三星米其林法国餐厅的厨房里去打工实习,从削马铃薯皮开始,跟着马赛来的大厨学做每一种蘸酱。安德烈买各国食谱的书,土耳其、非洲菜、中国菜,都是实验项目。做菜时,用一只马表计分。什么菜配什么酒,什么酒吃什么肉,什么肉配什么香料,对两兄弟而言,是正正经经的天下一等大事。

我呢,有什么就吃什么。不吃也可以。一个鸡蛋多少钱,我说不上来,冰箱,多半是空的。有一次,为安德烈下面是泡面,加上一点青菜叶子。

汤面端上桌时,安德烈,吃了两口,突然说:青菜哪里来的呀?

我没说话,他直追,是上星期你买的色拉对不对?

我点点头。是的。

他放下筷子,一副哭笑不得的神情,说:那已经不新鲜了呀,妈妈你为什么还用呢?又是你们这一代人的习惯,对吧?

他不吃了。

过了几天,安德烈突然说:我们一起去买菜好吗?

母子二人到城里头()国际食品最多的超市去买菜。安德烈很仔细地来来回回挑选东西,整整三个小时。回到家中,天都黑了。他要我这做妈的站在旁边看着,不准走开喔。

他把顶级的澳洲牛排肉展开,放在一旁。然后把各种香料罐,一样一样从架上拿下来,一字排开。转了按钮,烤箱下层开始热,把盘子放进去,保持温度。他把马铃薯洗干净,开始煮水,准备做新鲜的马铃薯泥。看得出,他心中有大布局,以一定的时间顺序在走好几个平行的程序,像一个乐团指挥,眼观八方,一环紧扣一环。

电话铃响。我正要离开厨房去接,他伸手把我挡下来,说:不要接不要接。留在厨房里看我做菜。

红酒杯,矿泉水杯,并肩而立。南瓜汤先上,然后是色拉,里头加了松子。主食是牛排,用锡纸包着,我要的四分熟。最后是甜点,法国的soufflé。

是秋天,海风徐徐地吹,一枚浓稠蛋黄似的月亮在海面上升起。

我说:好,我学会了,以后可以做给你吃了。

儿子睁大了眼睛看着我,认认真真地说:我不是要你做给我吃。你还不明白吗?我是要你学会以后做给你自己吃。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