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伴我行作文600字_国学经典班我行作文600字

1、国学经典伴我行作文600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文明璀璨夺目。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人不断创作出新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犹如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让人看到希望,也像严冬中的热火,让人感到温暖,更似盛夏中的一捧凉水,沁人心脾。国学经典深深镶入了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从小伴我成长,指引着我,滋润着我。

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接触到了一些国学经典。依稀记得,上小学时在课文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当时,我不太明白,后来老师告诉我说:“这句话就是让你珍惜时间,不要等到老了,才后悔当年没用心好好学习!”我当时一听,立马下定决心要改掉贪玩的习惯,好好学习,千万不能落了个“空悲切”的下场。国学作文经典就像我的启蒙老师,使我从小就定下了以后努力的目标。

记得有一次,我犯了错,不知怎么的,虽然老师没罚我,但我小小的心却总是在埋怨自己,连着好几天没有心情上课,老师见我这样,递给我一张纸条并对我笑了笑,示意我打开它。我看了看纸条,上面是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我一子就开朗起来,是啊!人怎么可能不犯错呢?但只要我们调整心态,敢于面对错误,改正错误,那这就是一次锻炼,只有我们不断改正错误,才能更加接近完美。这时,国学经典又像一个朋友,拉着你走出了迷惘的阴霾。

国学经典,是在古代历史文明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瑰宝,其中蕴涵的哲理为我指明了人生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将与它共同前行,走向那光明的未来。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江雨轩 作者年龄14岁零2个月
在读学校赤峰市第十中学 在读班级初二1班
性格特点自卑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打扑克 平均成绩105分
指导老师刘新明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2、国学经典班我行作文600字

国学犹如一杯咖啡,让你久久回味;国学犹如一扇窗,打开你的心扉;国学犹如一盏灯,照亮你的前行……国学是中华的瑰宝,承载了一个个先辈们的思想和无价的精血,鼓励我们研究、探索。和我一起踏上国学的旅程吧

年幼的时候,对国学的概念还只是停留在《三字经》和《弟子规》上。长大一些后,由于接触了古诗词,所以就对国学的了解就更深入了一层。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痛到‘断肠’;或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出了庐山的波澜壮阔

国学是由我们的祖辈们慢慢精细磨合而成的,如《诗经》、《三国演义》、《史记》等。这些都是国学,而这些国学中也有许多的人生哲理与道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告诉了我们要节约粮食;从“宝剑锋从磨砺出,作文梅花香自苦寒来”中我知道了做事要刻苦、认真、努力,并且坚持不懈才能够成功;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我领悟到:每一次读书都会有一个新的感受和体验,书读得多了,自然领悟的道理也又多了

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还有利于文化积累,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也可以涵养情性,启迪人生……在《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虽然平凡,但是却有那样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高尚品格,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如果我们能像竹石那样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这样就会离我们的梦想更近一步

国学是我们中华的瑰宝,它是我们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将国学传承下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它将是夜空中最璀璨的一颗明星!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于大成 作者年龄13岁零2个月
在读学校遵义南山中学 在读班级初一5班
性格特点知足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听音乐 平均成绩120分
指导老师李铭筱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3、经典伴我行作文600字

古文,一种耐人寻味的文章。它流传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但却百读不厌,每一次品味都有不同的感受。

《醉翁谈录》中有一篇,说的是,眉眼口鼻,皆有神也。一天,它们在争吵谁的本领大。

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辨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吾上?”

这四位吵得不可开交,都说自己最有用了,谁都比不上。仔细一品,发现少了谁都不行。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的班级的那一件事。

那天,有两位同学在互骂,进行了一场“口水战”。我们有的劝,有的想方设法地把她们拉开,可是都不行,反而扭打在了一起。直到老师来了才停了下来。其实作文就是因为一个很小的事情:谁都看不过对方的不足,都觉得自己更厉害。

如果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想的,一个班,一个集体,会怎么样呢?我觉得眉毛说的挺有道理:“吾也不解与诸君厮争得,吾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面皮安放哪里?”是啊,我们都是这个整体的一份,好与坏都是一起,那又何苦争论呢?

个体终归离不开整体,个体只有在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出最优化的作用。我们班的30个人只要互相协作,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使班级更好。

这篇小古文,带给了我们如此深厚的感悟,怪不得可以流传至今呢!

文言文,现代汉语的源头。身为华夏儿女的我们,从小浸润在古文中,不仅可以了解传统文化,还可以熏染一些别样的风雅气度。

就这样,经典蕴含的哲思、睿智,不断地锻造着我的思想,让我茁壮成长。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杨黎明 作者年龄12岁零1个月
在读学校和田市第二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3班
性格特点急躁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唱歌 平均成绩93分
指导老师甄缳传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4、经典伴我行作文600字

承蒙师长厚爱,我曾拜谒过一所孔子学院,当真是三生有幸。行走在满是墨香的文化长廊,入目的是一群身着汉服的学子,听着他们摇头晃脑地背诵着什么“之乎者也”,相互作揖,谦恭礼让。

看到老师的来到忙退于道路两旁,鞠躬行礼。虽然只是一些繁文缛节,但我却仿佛错乱了时空,回溯了岁月,看到从前;也是这样的一群人周游列国,只为一展自己的宏图伟业;也是这样的一群人,唱着悲壮的战歌,明知末路却慷慨赴死;也是这样的一群人在大厦将倾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于青萍之末……他们所坚持着的,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气节与脊梁。

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陷落了,巴别通天塔与空中花园早已不复存在;古埃及消失了,矗立在作文黄沙之中的金字塔的倾诉谁能听懂呢‘古印度失守了,在种姓制度之前的历史似乎只是一个传说。只有中国,灿烂辉煌,历史沧桑,虽然遭受了种种磨难,但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与儒家文化所推崇的理念与宣扬的普世价值也是分不开的。

固然,时下的孔子学院有着跟风近年来的“国学热”思潮,且有些炒作与卖弄之嫌,但并不能够抹杀这些经典,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潜移默化的规范与指导,二十四孝中的某些行为,今日看来可能是有些迂了,但其中包含的“孝德”确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的。同任何古代的思想一样,这些经典有其精华亦有落伍于时代之处。我们应当选其灵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在实践中领悟其内涵。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诚如是也。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秋薇 作者年龄14岁零3个月
在读学校场口中学 在读班级初二4班
性格特点老实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写字 平均成绩110分
指导老师周华铵 老师职务班主任

5、国学经典伴我行作文

古往今来,上下千年。这其间,多少将士至死不渝,征战的嘶喊最终被邦国争逐的马蹄声所湮没;又有多少书生忧国忧民,弱不禁风的文笔最终被朝代更替的屠杀所吞噬?或许我们不得而知。但在这之中,又有一些发着耀眼光芒的存在,突破历史的层层包围,历经岁月的重重打磨,穿越时空,遇见你,遇见我。

何谓“经典”?经典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是历久弥新的价值典范。国学是经典,但它又不局限于经典。它可以一气呵成,出口成章,还可以精雕细琢,字字珠玉;它可以是一针见血的讽刺,也可以是温婉柔和的说教;它可以有气吞山河的壮志,也可以有含蓄娇羞的情结;它可以体现无与伦比的远见卓识,更可以体现酣畅淋漓的个性张扬。

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中写道:“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这种潜流,在近处很难发现,只有从远处看去,才能领略大概,就像那一条倔强的山脊所练成的天际线。”国学,让我们重起文脉之思,重探文化良知,疏朗空间,洗净耳目,沉浮于其中。

甲骨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种文脉潜流,追溯至远古,你会发现,最先浮出水面的,是那朴素得有些拙劣,却开启了中华文明先河的“文脉之始”——甲骨文。它虽没有颜筋柳骨的端庄雄浑,更比不上张旭草书的控如泉流;它不需要流光溢彩的华丽辞藻,更谈不上义愤填膺的家国之书。它只是默默地刻划着平淡无声的信息,繁衍着传承后世的文明。至此,它还只是一些刻画符号,而它一经发现,从中国大地上不断涌出的古迹,却浩荡了世界。今世今时,在这片持续五千年繁衍着传世文化的大地上,又有许多人像一个个的甲骨文,远离浮华,在阒寂无声中,传承者中华美德。

《诗经》:蒹葭苍苍,千古华章

《诗经》中,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其中最出色的,还是那些尽人皆知的漾着悠悠情怀的诗篇。《诗经》作为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如同熹微晨光之中女子的姿态,娉娉作文婷婷却不虚无缥缈,搽脂抹粉却不争富夸豪。一句“关关雎鸠”,一句“雨雪霏霏”,鸿蒙诗意中,叠章反复地歌颂的,是那大胆又羞怯,温柔又敦厚的爱情。

陶渊明:归去来兮,安然自立

“结庐在人境”却“心远地自偏”。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陶渊明了吧。他的诗是干净的诗,没有一丝一毫对功名利禄的争逐,一切都只是依顺自然。即使为贫困所驱使,做官几日,最终也能发现此非本心之所向而“归去来兮”。“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一句诗如一泓清泉滋润着脸庞和心田。只因如此,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不正是一种朴素、纯真吗?陶渊明的诗宛如那条不知远近的溪流,引领着你走向心灵的桃花源。读着陶渊明的诗,你仿佛听到内心深处蓦然响起一个声音:“田园何处有?诗中自可寻。”

苏东坡:浩然之气,纵横天下

苏东坡,这个尽人皆知的文学巨匠,竟不是他所处的时代的宠儿。他一次次被卷入莫须有的案件中,回回喊冤,却次次贬谪。“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便是他中年人生的真实写照。贬谪黄州的痛苦,他独自忍受。困顿的处境,让他想起已逝的妻子,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无处话凄凉”。千辛万苦带出去的信,却换不回一点友谊的信息,他写下“缥缈孤鸿影”“寂寞沙洲冷”。他被凄寂所包围,却在凄寂中日渐成熟。他悟出了磊落襟怀,悟出了清纯与空灵,他写下“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他经历了脱胎换骨,以坚韧的心态完成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读书可以明理,国学之中多真理。但诵读国学并不是要每一个人都急于求成。它细细渗透在每一个人的脑海里,心田上,又节节延伸到国家,乃至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中。它或许能成为一个国家生存下来的圭臬,亦或能成为使国家繁荣富强的韬略。国学如葳蕤草树,植在国人心上;而随着国学口口相传的美德如滋滋春雨,为我们提供庇护和濡养。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唐欣恬 作者年龄16岁零5个月
在读学校青浦区实验中学 在读班级高二7班
性格特点无情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篮球 平均成绩98分
指导老师路准 老师职务班主任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