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差不多造句

1、用差不多造句

用差不多造句

1、我看作业写得差不多了让大家回家了。

2、快点关电脑吧,现在差不多到了熄灯的时间了。

3、两座房子大小差不多。

4、现在差不多是半夜了。

5、这个寒假我很痛快,因为我差不多把寒假作业做完了。

6、这西瓜差不多跟球一样大。

7、我知道你做公债,欠得一踏糊涂,差不多两手空空了。

8、我把这叹为观止的美景画的差不多了。

9、暂大小差不多的鸡蛋和鸭蛋,凭蛋壳的厚薄和色泽,不难区别开来。

10、你差不多写完作业了,我们出去玩吧。

11、他俩的实力差不多,都在伯仲之间。

12、童年那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我差不多都忘了干干净净的了。

13、想要了解本地行情,倒也不必货比三家,只要挑一家来问价钱,举一反三,大概也就差不多了。

14、这个柚子差不多有一个人头那么大!

15、这工作差不多完成了。

16、他们差不多高。

17、从最后的结论看来不也差不多半斤八两吗?

18、这两样东西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材质不同,是不能等量齐观的。

19、噪音差不多就是一个隐身人,让人看不见,摸不着。

20、我差不多摆脱了困境。

21、在大家的笑声中,她的脸差不多和苹果一样红了。

22、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23、两个人的业务水平差不多,但从能力上看,小张还略胜一筹。

24、倘若每个人都冰着一张脸庞,那么人世间就和地狱差不多,虽然太阳还是一天一天地升起。

25、这完全是件新工作,差不多要白手起家,得自己向那浩如烟海的书籍里掏沙拣金去。

26、大象差不多就是动物中的坦克,陆地上的巨无霸。

27、我们当中的某些人兄弟俩的模样差不多。

28、加上大大小小的奖项,我这些年一共得了差不多70多个吧。

29、这工作差不多完成了!

30、笑在眉头,歌在喉头,盛会好景,差不多是家常便饭。

31、在国华科技,情况差不多就是这样,总裁尤奇一手遮天。

32、远处那一片盛开的不是梨花而是桃花,那鲜红的颜色跟红领巾差不多,那竞放的模样跟舞蹈中的少女差不多。

33、这工作差不多就完成了。

34、对他这样一个高阳酒徒来说,啤酒差不多等于白开水,但眼下却是聊胜于无。

35、这肿块差不多消失了。

36、他差不多有两米高。

37、和我差不多年纪

38、噪音差不多就是一个隐身人,让看不见,摸不着。

39、看天色差不多到了傍晚时分。

40、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41、可以说差不多的人都是逼上梁山的。

42、大家工作经验差不多,谁也不必在这里倚老卖老充老大!

43、工作差不多完成了吗?()

44、这一带山大人稀,差不多与世隔绝。

2、形容差不多的成语

形容差不多的成语

1、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2、不分伯仲:分不出第一第二。

3、势均力敌:均:平;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4、轩轾不分:轩轾:古代车子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5、七七八八:犹言差不多。

6、如出一辙: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7、伯仲之间: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8、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9、半斤八两: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10、大同小异: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11、彼此彼此:常用做客套话,()表示大家一样。亦指两者比较差不多。

12、不分轩轾: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13、比户可封: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用以泛指风俗淳美。

14、不分上下:不管上级和下级或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15、五雀六燕:比喻双方轻重相差不多。

16、当门对户:结亲双方的门户般配,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差不多。

17、七七八八:①犹言差不多。②犹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样。

18、相差无几:彼此没有多大差别。

19、不差上下:不分高下,差不多。

3、差不多不如做到位

差不多不如做到位

很多人做事不到位,往往就是因为自己以为完成了事情的90%就大功告成了,于是心里开始松懈,忽略了最后的那10%,而恰恰是这10%决定了事情的成败。为什么?因为只有做好最后的10%,我们的成果才能显现出来,缺少一点都不行。

舍,也便可以理解为付出,人说,“付出就会有回报”。但实际上,付出以回报是不成正比的。不是你舍多少,就会得到多少,比如说,我们去找一个客户谈生意,我们千方百计地取得了客户的信任,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让客记答应与我们签单,结果就在我们心高采烈地准备与客户签单的一天,客户突然告诉我们,他找到了另外的供货商,取消与我们签单的计划。我们为此付出了很多、舍了很多,但我们并没有得到成果,我们差就只是那一点,结果却等于没做。差一点,实际上就是差得很多,所以我们在工作上要舍弃差一点就行的想法,努力将工作做到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想要的结果。

如果我们总觉得自己做的和别人做的差不多就足够了,那么我们就得不到升职加薪的机会。因为我们的上司眼睛是雪亮的,他凭什么选取择与别人差不多的我们,来做别人的领导呢?他凭什么给“差不多”的我们加薪呢?只有把事情做到位,我们才能得到领导的堂识,才能得到升职加薪的机会。

诺德与布鲁诺同时受雇一家商场,开始时两个人都领一样的薪水,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诺德被老板节节提升,薪水倍涨,而布鲁诺却仍然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到老板面前发牢骚,老板听完布鲁诺的抱怨后,对他解释说;“我无法提升你,是因为你做事不到位,执行力不强!”布鲁诺不明白老板的意思,老板只好想了一个办事让布鲁诺明白他与诺德的差别。

“布鲁诺,你到集市去一趟,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东西。”老板给布鲁诺派了一个任务。布鲁诺到集市上逛了一上午后,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天有一个农民拉着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问他。布鲁诺一脸茫然,“那么价格是多少呢?”老板又问,布鲁诺一点而也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老板看着布鲁诺的样子说;“你坐在这里,看看诺德是怎么做的!”

诺德很快从市场上回来,向老板报告说;“集市已经散了,现在只剩一个农民在卖土豆,还有20袋,价格是10美分一斤,土豆质量很好,我带回了一个给老板鉴定一下。”说着,诺德把土豆递给了老板。他又接着说;“那个农民说,明天他要运几箱西红柿来,我看他的价格还是很合理的。昨天,我看了一下库存,咱们的西红柿已经不多了,我想老板可能需要这些西红柿,所以不光带回了西红柿的样品,还带回了那个农民,现在农民在外面等你回话!”

听着诺德的汇报,布鲁诺目瞪口呆。老板转脸问布鲁诺;“你知道为什么诺德的薪水比你高吧?”

诺德之所以得到老板的提拔和重用,就是因为他把工作做到了位,他不但用短暂的时间弄清楚了市场上有什么、有多少、售价怎样,还带回了土豆的样品,更重要的是,他还了解到商店的库存缺少西红柿,直接将农民带了回来。有这样细心的员工,哪个老板不高兴呢!将事情做到位,才能取得工作成果,才能拉开与别人的差距,才能被老板和上司赏识。

做事并不难,人人都在做,天天都在做,难的是把事情做到位,做成功。有的人只管上班,不管贡献,只按照上司的吩咐做事,不去计较结果;能敷衍的就敷衍,能拖的就拖…、、这些都是做事不到位的表现。从这些表现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做事不到位不仅不利于个人取得成绩,也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影响公司的发展。所以,“差不多”先不必抱怨自己没有机会,也不必抱怨上司对你不公,这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如果我们拒绝“差不多”先生,要从那几个方面入手,改变自己呢?

1、尽量大努力,缩短完成工作时间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完成任务的时间,这样企业的时间成本花费就少,老板自然高兴

2、注意细节

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多观察公司运行情况。例如,你做市场,就要问哪些产品卖得好、为什么卖得好;而哪些产品卖得不好、为什么卖不好,问题出在哪里,研究出这些就容易对症下药了。

3、拒绝平庸

职场上的成功人士绝不为以平庸的表现自满,他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全力以赴、追求完美。(名言  )当我们感到工作索然无味的时候,当我们觉得无所突破的时候,我们要问问自己,还能不能做到更好?这样问下来,我们会发现自己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4、拒绝得过且过

当上司对我们说;“这次就算了吧,下次要好好做!”的时候,就表明他对我们工作是不满意的,这个时候不如尝试着再努力一些,把事情做到完美,给上司一个惊喜。这样上司不仅会对你的工作态度感到欣慰,还会对你的能力重新评估。

4、差不多害死人

差不多害死人

如果有一种食品,你每吃一百口就能吃到一口毒物,你敢吃吗?可是偏偏有一种叫“中国奶粉”的东西就是这样的食品。

可怕的中国的高官说它“99%的合格”的时候,不是在抱歉,也不是在反思,而是很满足,他还想给消费者壮胆。

就差个“1”,不是很不错了吗?这就是很多中国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正是落后国家的标志,是品牌和产业不能完成升级的症结所在。

我刚到日本留学不久就发现,我的日本同学们根本不聪明,学习也不比我用功,无论是考试还是写论文,他们都不是我的对手。

但有一点我绝对不如他们:细节。比如在绘制图纸的时候,我的纸面一般比他们的脏。在手写文字时,我的字比他们的潦草。教授经常当众批评我,让我面子很过不去。

有一天我向教授解释说,我小时候受文革影响,没有训练过画图和写字,所以不像日本同学们那样熟练。教授马上说:“其实我批评的不是你的图和字的质量,而是你的态度。你的图和字怎样都行,但你不应该在图纸空白处留下手印,写字时不应该连笔。”

听了此话,我恍然大悟。日本同学从小就养成了保持工作环境干净的习惯,字也是慢慢写。而中国教育的目的就是考试,能解难题怪题是本事,清洁和工整往往被看成雕虫小技。

我渐渐养成了重视细节的习惯。当我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时,这也不难做到。当我创业时,为了使产品合格率达到100%,我宁肯通宵达旦,付出一切。因为在一个质量第一的社会里,你的商品再便宜,再有创意,也会因为质量问题而失去全部,商品价值是建立在质量的基础之上的。

我开发的销售管理软件销量一直在日本同行里保持第一。我能够做到日本同行做不到的事情,但前提是我做到了日本同行能够做到的事情。忽视细节,失去最后的1%,就等于离开了起跑线,放弃了我所有的优势。

作为一个企业家,我经常参观中国内地、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工厂。说实在的,就技术和设备而言,中国不但不比别人差,反而更先进的例子很多。但我们和他们之间有一个一眼就能看出的差别,那就是工厂的细节。

工厂的干净程度,设备的保养状态,工人的装束和表情,这些与技术没有关系的细节,恰恰是保持质量的关键。日本工厂就是通过日常性的清扫和整理,持续地唤起职员的潜意识,保证每一天、每个人、每个动作的规范。

中国工厂不是没有规范,而是缺乏彻底的执行。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态度问题。我们在大谈所谓的理念和规范的时候,生产一线的现实早已糟到了谁都不知道的地步。中国的瘦肉精生猪、抗生素鸡肉、掺毒奶粉、地沟油等等,没有一个是因为我国的理念和标准出了问题,而是从上到下的态度问题。

我有个生产高端消费品的朋友,他现在不用国内的工厂,因为国内的工厂成本比国外高。不是因为中国没有技术和设备,也不是因为中国没有熟练工人,更不是因为中国人工资高。中国工厂什么都有,就是出厂合格率上不去。

为了保持合格率,我朋友不得不扔掉不合格的产品,扔得多了,成本自然急速上升,仔细一算,还不如直接委托国外工厂生产划算。

中国产业的升级,中国民众的幸福,取决于中国国民从上而下的态度改革。那不是声势浩荡的产业革命,也不是汹涌澎湃的群众运动,而是循序渐进、一点一滴的个人态度的进步。

几十年前,胡适就曾批判中国人的“差不多主义”,今天我还深感差不多主义害死人,这不能不让人悲哀。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