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极限人生读后感
极限人生读后感(一)
近几天我读了朱彦夫同志根据自己的亲身事迹为原型所写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这本自传体小说向我们展现了朱彦夫同志从朝鲜战场归来后,勇敢的接受命运的挑战,客服身体上的严重伤残带来的种种不便,毅然回到家乡承担起了村支书的重任,亲自带着社员填沟造地、挖井引水、拉电、栽种果树等,硬是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建成了全乡的先进村的事迹。
通过了解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个人认为朱彦夫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展现出来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特别值得我今后的工作中学习。
一、学习他自强不息、勇挑重担、服务基层的奉献精神
朱彦夫同志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回到祖国以后先后做了59次手术,最后成为一个没手、没脚、没有左眼的人。当时国家已经给他特级残废的待遇,并且,专门配了一个护士照顾他的一生。凭他的功劳,凭他的残废程度,他完全可以什么事都不做的安享自己的后半生生活。然而,他却说自己已经是特级残废了,不需要再来个特级照顾,所以,毅然放弃了国家所给的一切优厚待遇,回到自己的山东沂源老家,从整日整夜重复一个吃饭动作开始,一点一滴的学会了生活自理,在一般人想来这种人能够自理已经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了。但是,他随后又学会了农业生产劳动,由于看着乡亲太贫穷,毅然承担起了村支书的重任,并亲自带着社员填沟造地、挖井引水、拉电、栽种果树等,硬是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建成了全乡的先进村。在他担任村支书的这25年来,朱彦夫同志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克服种种生理的困难,尽职尽责、辛勤耕耘,他这种自强不息、扎根基层、全心投入的奉献精神,生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我们学习朱彦夫同志,就要像他那样,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恪尽职守,奉献才干,努力在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学习他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
朱彦夫同志60岁的时候从村支书位置上退了下来,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这次朱彦夫同志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可是朱彦夫同志却没有这样做,为了把自己的经历用文字的方式展现出来,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梦想、激励后人。这个患有心脏病、胃病、胆囊炎、肝炎等病症,可以说浑身都是病,身上还有七块弹片、一天学没上过,只在部队“速成班”学了一点儿文化,只有右眼,而且是视力还弱到0.1的人,楞是用舌头查字典、用嘴衔笔,臂上绑笔或抱笔,甚至腿臂配合的艰苦条件下,硬是写出了第一本33万多字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之后又写了《男儿无愧》。
朱彦夫在写作期间,为了查一个字要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他前后翻烂了四本字典。开始时,一天下来最多只能写几十个字,这几十个字还经常被口水弄得模糊不清,还得重写,有的字要重描多次才能让人认清,但他顽强地坚持不懈地写,经常是一天要写18个小时,这样苦熬苦写了整整七年零两个月。
朱彦夫写书本可以像奥斯托斯机的口述,但是,他说那样做,对不住自己死去的战友。他认为,生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腐烂,另一种是燃烧。他说自己宁肯将生命全部燃烧,化成灰烬。他还说:“我的生命是战友们给的,是他们把生让给了我,把死留给了自己,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的今天。如果不趁有生之年去追求,就对不住牺牲的战友,活着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他就是在这样的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信念下,完成了就连我们这样身体健全的人也很少能够做到的事。
三、学习他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朱彦夫同志的老家张家泉村地里几条大沟纵横,土地错落不堪,尤其是最大的赶牛沟,常年洪水冲刷,沟里乱石如阵,寸草难生;面对这个世代如此的现状,朱彦夫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填沟,但不是简单地填,是先用石头把沟蓬起来,水可以从下面流,上面垫土成田,与两边的农田相连,旱了能灌溉,涝了还能排洪。说干就干,朱彦夫是军人个性。几条大沟终于填平,村里一下多出几十亩地,当年粮食产量一下增加了四分之一。
水有了、地有了、粮食有了,朱彦夫又开始想方设法让大伙儿收入多点,他号召成立了副业社,铁匠社、木工社、米皮社、馍馍社等;他还带着大家在山上种起了苹果树、花椒树,称这是给山“穿衣戴帽”,这在当时的山沟沟里,可都是新鲜事儿,在朱彦夫的带领下,村里面貌翻天覆地,张家泉村在县里第一个有了拖拉机;第一个通了电;人均收入实现了全镇第一,一个多年的落后村成了先进村,因为贫穷多年没娶进媳妇的小村庄一年就迎来了10个新娘。
我们学习朱彦夫同志,就要像他那样树立崇高远大理想,自觉的践行科学发展观,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培养自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朱彦夫同志作为一名参加过上百次战斗,做过47次手术的特等伤残军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他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朱彦夫同志为榜样,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
极限人生读后感(二)
前几天,我借到了一本《极限人生》,闲来无事,我今天拿起它,看了看。看了之后,我的感想很深……
本书的作者是朱彦夫,以下是他的自述:1933年出生在沂蒙山区的沂源县张家泉村,从小家贫如洗,一天学堂没进过。1947年参军,打了上百次仗,立了三次功,负了十多处伤:淮海战役伤了腿,朝鲜战役没了四肢和左眼。成了“肉轱辘”,仍然是战士!残后不愿寄生,立志以残躯再为国尽力,于是拼了命的锻炼自理能力,学会了装卸假肢,吃饭,穿衣和解便,还学会了认字,读书和写字。乡亲们信任俺,选俺干村支书,结果一干就是25年,小山庄起色不小。回顾残后几十年,总感一肚子话要说,总想写点什么,以述残疾人自强之志,谢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情,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朱彦夫在残疾后,依然坚强不屈,遇到困难从不后退,每一次都是坚强的应对,他一天学都没上过,却写出了这么长的小说,()而且他是靠着两条断臂,一只视力模糊的眼睛。这是一种让我们多么敬畏的精神啊!每一次读这本书,我都用一种敬畏的心情来读,在后记,朱彦夫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动:死去战友的临终嘱托催促着我去写;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信念鼓舞我去写;共产党的使命召唤我去写!
是啊!战友的嘱托,残疾人的精神,党的使命,这不正是现在人缺乏的吗?朱彦夫,一个特等残疾人,他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吗?
极限人生读后感(三)
《极限人生》是爸爸在暑假中推荐给我的一本自传体小说。这本书曾让我几次热泪盈眶,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们人类忍耐的能力、求生的能力、求知的欲望竟然可以达到如此极限!小说主人公“石痴”的原型就是作者朱彦夫本人。他1933年出生于沂蒙山区的沂源县山村,因家贫如洗,一天学都没有上过。1947年,“石痴”参军,先后参加过100多次战斗,身上负了10多处伤,立过3次功,先是在淮海战役中伤了腿,既而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成了“肉轱辘”、“冬瓜段”的朱彦夫仍然觉得自己是战士,不能让国家和人民就这样养着。他开始拼命地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在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学会了吃饭、学会了穿衣、学会了装卸假肢等,还学会了认字写字。在群众的推举下当上了村支书,一干就是25年,带领村民很好地改变了小山村的面貌。
我的第一点感受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像朱彦夫一样,想着为社会奉献些什么,而不是索取些什么。主人公“石痴”是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致残的,是国家的功臣,完全可以理所应当地让国家养着。但他觉得如果那样,还不如死了的好。
我的第二点感受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像朱彦夫一样,自强不息,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石痴”作战勇敢,在战斗中失去了双手、双腿,从部队复员后一度生活不能自理,后来,通过刻苦训练学会了自理。写这本小说时,作者先用嘴咬着笔写字,口水顺着笔杆往下流,因为没有手擦,稿纸全被口水弄湿了,字都看不清了……经过无数字的反复练习,掌握了用两只断胳膊夹着笔合力写字的本领,并写出了这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中国的保尔”。
“石痴”是人不是神,他的身上既有人性的优点,也有人性的弱点,他也曾在痛苦中徘徊过,也在失意中彷徨过,但最终还是战胜了自己,挑战了人体的极限,挑战了人生的极限。
2、《美好的人生》读后感
《美好的人生》读后感
文/韩龙喜
《美好的人生》一书结合简单的社会现象,论述了鲜明的观点。用简单明了的理论和生动活泼的事例,详细地分析了人们具有的一般性格,如何寻找快乐的人生,并且对其进行大量的分类,总结观察人类特点和方法,同时提供相应的有效的策略。内容涉及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以及家庭之间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很实用,也很有意义。本书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去改变态度从而改变人生,读完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学着改变自己,学会以快乐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对待生活,把这作为自我提升的第一项。书中说:“不要忘记,快乐并非取决于你是什么人,或你拥有什么,它完全来自于你的思想。”从此我逐渐学会了,当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可以改变自已去适应环境;当改变不了事实的时候,可以改变态度去面对事实;改变不了过去却可以把握现在;不能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我对生活微笑,生活也会对我微笑。这是我读《美好的人生》受益最突出的一点。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年华?如意之事不常有,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总会遇上不顺心、不如意以及现实中为难自己的事,这些事一旦成为现实我们不必沉湎于痛苦之中,总在感叹自己倒霉,而应该笑着面对现实,坦然接受一切,甚至利用它改造它。现实就是我们怎样察觉它,越客观、越准确、越积极,现实给我们的心理挫折与打击的可能性就越小,而我们也就能适应观察而积极主动的生活。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一点一点的激励着,鼓励着我,催我上进,促我成功。
人总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失败,但不要把它当作退缩的理由。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用所拥有的来衡量,而是如何从你的损失中获利,我想这才是人生。卡耐基先生说过:“真正的快乐不见得都是愉悦的,它多是一种胜利。”说的很对,有时候快乐发生在你身上是不幸所铸就的,它本身不值得愉悦,但却锻炼了你,使你的内心得到了充实,所以这也是一种胜利。结合生活再去回味书中的道理,更别有一番滋味。于是,当挫折再次来临,我就不再畏惧和彷徨,我一边想办法渡过难关,一边想自己不会白白经历坎坷和不公,这些会让自己变得成熟,自己会在其中成长起来。于是,我真的感觉自己可以摆脱一些生活的琐屑,可以集中精力去面对生活中那些真正需要自己付出的事情。生活于是一点一点变得美好起来,心情也变得一点一点快乐起来。这是个良性循环,生活也就变得越来越简单快乐,自己的态度也越来越乐观。一切开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很欣喜的感受到了自己在向前进,向着更高的人生高度攀登。这一切的改变是那么真实,仿佛一只蚂蚁在向上爬,虽然慢,但是真真切切的!
看完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它让我坚信,快乐和美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要你我选择了正确的态度!生活中总有数不清的快乐和美好在等待着我们的挖掘。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人生核算读后感
人生核算读后感
《人生核算》一书是“落马贪官”的“人生破产史”和对人生感悟,“落马贪官”曾经辉煌美好光明前程沦为铁窗生涯阶下囚。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廉洁从政与贪污腐败之间的人生核算,深刻受到教育。
一、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领导干部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牢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牢记位置就是权力,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服务的“公仆”意识。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金钱观,要做金钱的主人,不做金钱的奴隶。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生活圈中要严守纪律,抗得住各种诱惑,交往圈中不交不良之友,娱乐圈中抵制“灯红酒绿”,不迷失方向。领导干部要“三防”,一防老板,二防女人,三防黄赌毒。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一是要有平常之心,二是持平淡之欲,三是平凡之人。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领导干部要经得起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
二、领导干部要从廉洁从政与贪污腐败之间算好“七笔帐”
“落马贪官”在“忏悔录”中人生核算“七笔帐”,在守法与违法,在廉洁从政与贪污腐败之间要么天堂,要么地狱。要深化人生核算“七笔帐”的认识,用“七笔帐”来警示自己,教育自己,提高自己,规划和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一是要算好政治帐,腐败自毁前程。二是算好经济帐,腐败倾家荡产。三是算好名誉帐,腐败身败名裂。四是算好家庭帐,腐败妻离子散。五是算好亲友帐,腐败众叛亲离。六是算好自由帐,铁窗生活,身陷牢笼。七是算好健康帐,身心憔悴。()
三、领导干部要坚决反对腐败和贯彻执行廉洁从政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预防腐败。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廉洁从政教育,带头执行各项制度,带头接受监督。
总之,读《人生核算》一书,领悟到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领悟到要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办事,清清白白做官;领悟到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廉洁从政,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
4、零极限读后感
零极限读后感(一)
记得那是一个下午,许生向我们介绍并派发两本书,《零极限》和《最简单的方式》,给我一开始的感觉是,这什么书啊,但我想,许生特意给我们介绍的很定是好书。
这本书里面主要讲的是有关夏威夷疗法“荷欧波诺波诺”(ho'oponopono)。能够帮助别人治疗,解决问题。用的方法是在心默念“我爱你,对不起,谢谢你,请愿意。里面讲述了很多的故事案例很神奇,而且说我要对每个人百分之百的负责,我有那么大的能力吗?读着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神奇。但我喜欢你面提到的大我的平静和自我清理。
一个星期后正好在扬州有个零极限的工作坊,当时有很多同事报名去,我当时是怀着去看看心态也报名参加了这个工作坊。
整个工作坊中,晓捷老师给我们详细的讲叙了大我和小我的区别,内在和外在对我们的影响,以及事物的因果关系,里面很多的话让我产生了共鸣,”你的外在都是你内心的投射“”没有经过训练的心灵是无法成就任何事情的“”我不是教你去改变世界,而是教你改变看待世界的眼光“”上帝不是你下订单的对象“”世界有心念组成,物质之是心念的果“等等,这些话,这些理论在我心中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其实现在想起来,一开始去读零极限这边书,我就已经把自己的心门牢牢的关上,就算看完也是表面上的理解。是晓捷老师帮我打开了它,让我走进了零极限,也让我明白自己为什么不快乐,因为很多的时候我都生活在”小我“中,对自己生活的恐惧和经常跟别人的比较,每天都生活在浮躁中,很少有时间告诉自己要平静去思考,自我去清理杂念。我们不快乐的根源是我们对生活所期望的值跟现实生活不一样。所以我们就有了抱怨,有了痛苦。
回来的那天晚上,我就坐在床上静静的思考过,天天在忙碌,以至于有的时候还不明白自己追求的快乐到底是什么。过去的生活中,跟同事的争吵,跟朋友的固执,每次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把不快乐带给我,每次争吵后,就算自己赢了,其实心里也是很不安和难受的,如果我们以平静去对待,去清理自己的内在,清楚外在只是内在的投射的话,我们就能平静的处理好每件事情。我们也就不会有争吵和自己不快乐。
晓捷老师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她平静回答每个带着疑问的学生,不管哪问题有多么的刁难,问题有多么的深刻,她都会耐心的去回答,她从没有感到倦意。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像晓捷老师,这个世界一定是完美的,是充满爱的。
也许我对零极限更深层的意义还没有完全理解,还需要我不断的去学习和思考。
零极限读后感(二)
《零极限》,并深切运用书中的方法诠释了自己生活中的困惑。书中介绍了来自夏威夷古老心法”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这简单的四句真言包含了人类看待事情的转变。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负100%的责任,事实是:当你对自己的生命完全责任时,那么所有你看到的、听到的、品尝到的、接触到的,或者以任何方式体验到的都是你的责任,因为它出现在你的生命里。也可以这样说,要不是从你的内心投射出来,他们原本是不存在的。因此,问题不在于他们,而在于你。一切发生在你身上的好与不好的事物都需要全部承担。这个世界最需要改变的不是外在,而是你的内心。带着一颗忏悔与感恩的心去面对所有一切时,并在内心真切的说出这四句真言。不断清理内在不必要的定式,使其能回归到零状态上,以接收神性的启示,达到内心的平静。正像老师说的:用宽容的心对待世界,对待生活;用快乐的心创造世界;改变生活;用感恩的心感受世界,感受生活。愿大家生活幸福快乐!
这本书非常感性,简单地强调只要相信神,让记忆归零,一切自然就会发生。另外的要点是你要对你的世界里发生的一切负责,你看到别人的问题,其实是对你的心的困扰。没有所谓的客观世界,只有你心里的世界。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美其名曰帮助别人),而是要在自己的心里下功夫。它还认为,我看到你的问题,其实问题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而是记忆的毒素,是过去经验在当下的投射,所以需要去爱,去接纳,去原谅,把记忆清零。当你自身清理干净了,别人也就清理干净了,因为我们都是彼此的一部分,我们的经验是共通的。因为所有的情绪和感受都是有能量的,当我们传导正面的能量,世界就向好的方向转化,别人也就变好了。反之亦然。书里发生在精神病院的事就是最好的实例。只要用心去理解,这个过程很容易理解的,很了不起,但其实一点也不神秘。它提供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冥想,清除,对自己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这几句话。当然,其实并不简单,清除是每时每刻的功课,是佛陀舍身饲虎式的无畏和担当,需要一直保持觉知和开放的态度。最关键的是要有诚意,有开放的心灵
亲爱的,一切会越来越好的!
零极限读后感(三)
一个偶然的机遇,让我读到《零极限》这本书,一下子就被它深深吸引。文中的概念乍看上去,很有颠覆性,可是静下心来,发现它和系统排列,还有欧林的灵修,好多地方互相印证。也让我对传统的”基督“有了新的认识。
我是一个愿意接受新观念的人,同时我也很愿意质疑,我相信”真理“是不惧质疑的。”对不起“”原谅我“”谢谢你“”我爱你“,这普通的四句话,真正品味起来,是那么谦卑、接受,充满着真诚的爱。可是,很快一个问题浮现出来。谁对不起谁?谁需要原谅?感谢的是谁?爱的又是谁?神是谁?早些时,妈妈那时还是个基督徒,她让我信奉基督。我看了一些”圣经“的内容,听了她们的讲课。我就很不愿意接受。我说,我不信上帝,他的心眼太小啦,犯错就惩罚。他和撒旦打赌,测试人的忠诚,视人于玩偶。我不喜欢这样的”上帝“呵呵,现在想来,有好多的信念被人假借”基督“的名,早已经变了质。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神性“,”灵魂大我“她是无条件的爱着我们的,借着”我“这个肉身,在世间修行。她只会接受我,爱我,不会觉得我有错,需要宽恕。恰恰的,是我们头脑的痛苦记忆,让我们不能原谅自己。呼请宇宙的力量,呼请”灵魂大我“帮助我们从痛苦记忆中解脱。生活里,我们做好些事情,留有的痛苦记忆,大多时,我们不能清醒地意识到,痛苦借我们吸引来的人,发生的事再度被揭开,我们痛,内疚,却不知所措,”灵魂的大我“神啊,请帮助我吧,我知道我需要释放自己,我的思想中了病毒,我对不起自己,请帮助我原谅我自己,从内疚中脱离,请帮助我让我感激我自己,请帮助我让我爱我自己。当真诚的祈祷发生啦,我们就走入了”零“的状态,”空“的状态,平和降临啦,爱充满着我们,灵感接通啦,我们只要顺着内在的声音行事,就会事半功倍。
对于慧林博士治愈那些犯罪精神病人,而从不与他们见面就治好他们的事,让我感到震惊,可是当我读完全书,我发现这个理论其实在学家庭系统排列时,我已经见证啦。通过同频共振,心电感应,我们可以和别人信息共享,情绪共享,当我把自己治愈啦,我也把和我同频的那个人治愈啦。这不可思议吗?要是许久以前,我会觉得,可是那么多事实的证明,让我保持谦卑的接受。系统排列是由老师引导的,而慧林博士自己的内在引导自己,()通过不断的归零就能取得那么大的成绩,让我非常震撼。深深的感谢他,他让我知道我的内在是多么有力量!
”对自己100%的负责“,自己世界里发生的事,都是我们某一部分吸引来的,所以和我们的内在有关,当我这样和老公说时,他笑起来,社会那么多黑暗现象,也和”我“有关吗?是啊,是和你有关,信息那么多,你为什么偏偏关注这些呢?以前我曾写过一篇博文”枷锁脱落啦“那是我亲身的成长事例。今天再次回顾,我对老公会充满感激,他对我的批评,恰恰是我的内在不认可我自己的一种影射,当我看开啦,认可了自己。他的批评与不批评我都留意不到啦,而且确切说他也再很少批评我啦。当我把这些分享给老公时,他还是有些不认可。我说一个人对外在不同的人,态度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同一个人,对你这样态度?对他又另一种态度,是那个人有问题吗?不是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内在吸引那个人,以那样的方式对待我们。改变我们的内在,外在的自然就改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