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模范人物读后感
模范人物读后感(一)
以前总以为只有电视剧中才有那些扣人心弦、感人至深的事迹。但看了江苏省道德模范候选人的事迹后,我觉得这种事就在我们身边。 现在尊老爱老的人越来越少,年青人总把老人看成累赘,就算有人把老人留在身边,他们中有也有百分之八十是“啃老族”,只有少数人是真正关心老人的。至于精心照顾老人的,那就更少了。杨建琴就是其中的典范。她嫁入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这个家虽然人很多,但劳动力却很少。而且还有两位久卧病床的老人。
这下,几乎所有的重担都压到了她身上,但她无怨无悔。她不但要照看两位老人,还要连夜挑灯加工工作服。虽然如此,但她还省下钱来救助别人。胡东夫妇对母亲的照顾与之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家里生活本来就困难,但为了照看好母亲,胡东多次劝妻子放弃就业机会,留在家中,全心全意照看老人。他宁愿让孩子和自己吃粗茶淡饭,也要保证母亲每天五顿饭,顿顿都有新花样。像他们这样的孝心足以感动天地,如果人人都像他们一样,这个世界就会充满温暖。
模范人物读后感(二)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梦想着一夜致富,甚至昧着良心赚黑心钱。但有些人却面临巨款而不心动。汪东奇是某小区投注站业主。有人托他买了一张彩票,中了五百万元大奖。那人没有给汪东奇彩票钱,汪东奇本可以将彩票据为己有,但他没有那么做。而是将彩票还给了那个人。其实他的家境也不富裕,十分贫寒。但他说不后悔,他对得起良心,无独有偶,有一位彩票售票员和他遇到了同样的状况,他们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你从事哪一行,无论你做的好坏,有一样你是要必备的——敬业。但有些人偏偏不敬业,给企业抹黑。或者是他们当初选择这一行时,只是迫于形势,自己并不喜欢,但敬业的人还是有的。王伟章是王嘴村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嘴村本是个经济落后、治安混乱、集体负债严重,党群干部紧张的贫困村,但在他的带领下,王嘴村脱离了贫困。他对工作尽心尽责,为此他累垮了身体。但他仍带病上班。
警-察是最危险的职业,随时都会面临生命危险,这个连男人都难以胜任的职业,一个女人居然能干的十分出色。她就是徐州市新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刘丽涛。她曾经立过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六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先进工作者,任长霞式公安局长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八届全国妇联执委,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有如此多的功绩和荣誉,只有一个原因,她喜欢她的职业。 这些道德模范都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让我们站在阳光下,向他们敬礼!
模范人物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英雄模范人物书中的刘胡兰,()我觉得很令我感动。
刘胡兰(1932-1947)山西省文水县人,享年15岁,是女烈士中牺牲最早的一位。毛泽东为她题词:“身的伟大,死的光荣。”邓小平为她题词 :“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她的精神面貌,永远是中国青少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江泽民在山西观察工作时为她题词:“发扬胡兰精神,献身四化大业。”
最令我感动的是,她宁死不屈、不怕牺牲,发扬了中国共产党的高贵品质。敌人叫他自白,只要她自白敌人就放了她,但她竟然大声说“共产党员永远杀不死的,革命的火永远扑不灭,你们的末日不远了。”眼看着刀就要下去了,胡兰依然我行我素,大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这种精神我们现代人还能做到么?所以胡兰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试想,如果没有那些为祖国,为人们勇于献身的战士,哪里会有今天这美好的幸福和生活呢?我们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儿童,21世纪的主人,应该更加努力学习。为了我们这伟大的祖国,为了有美好的明天,我们不要辜负爸爸妈妈希望,一定要好好学习,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贡献。
2、双百人物读后感
双百人物读后感(一)
双百“人物中,他(她)们的确各自以自身的种种事迹催人泪下激人震奋。新中国迎来60周年华诞之际终见系统性规模性地集中展现,虽然我感到来得好像晚了些。但是对于为新中国成立用生命作出巨大贡献的千千万万英灵而言,尚可慰籍九泉。我以为我们应该将更多的殊荣、光环,更多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感情、感恩奉献给他们和他们的后人……这样将会更加感动活着的13亿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激励、团结国人,发奋图强为争当一流国家作出各人应尽义务。
然而在这”双百“里面是否有个别人仕让人觉得不那么感动呢,就讲姚老板吧,现在大家都这样称呼他。姚老板的确有突出之处,因为他身材要比常人高出许多,这是因为他父母的遗传基因在他身上的集中体现而已。资料显示他14岁进入上海青年篮球队,18岁进入国家队,直到22岁后才加盟nba休斯顿火箭队。这就是说,他在加入nba之前至少有8年时间一直都是国家培养着他,他享用着常人无法享用的国家优越资源和优厚待遇,吸允着祖国超强营养的乳汁成长起来的优秀篮球运动员(其父辈更是如此)。
诚然作为一位一手由国家培养成材的运动员,当他连年获得年收入过亿,如今身家近10亿的姚老板而言,适时反哺祖国、回报社会、力所能及地支持同胞就不应该吗?值得如此的感激涕零吗?至于他以身家的约0.16%来对”5.12“的贡献确实也值得表彰,但国家也给予了肯定和荣誉。因此我感到真正应该感动应该是姚老板对祖国对国人的感动。反观成龙大哥而言,能以一半身家保留在基金里,主要用于救灾、医疗、环保、教育等公益性事业上来讲,就更显得不那么感动了。再看李老板(李宁),人家宽容大度、仁厚心善、成绩斐然。再讲姚老板那个经营手法不敢恭维的”姚之队“那就更不愿多讲了,免得被别人曲解成人身攻击。还有一点提请相关部门应完善监督机制,避免买票出现以失公允。
所以我感到我们更应该把更多的感动、感恩放在那些用生命谱写共-产主义理想、为人类、为新中国、为今天的富有、为强盛中国作出过(或正在作出)真正巨大贡献的前辈们和那些日夜守卫在祖国边防线上的最可爱的人,以及日理万机为国事日夜操劳不息而又真正清廉的领导人、各界一贯以来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不欺不诈、不巧-取-豪-夺的大善人们身上。这种感动才叫人五体投地,这种感恩才深入心扉。
双百人物读后感(二)
时光荏苒,岁月峥嵘。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为充分展示各个时期各条战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充分展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中央主要媒体和各省区市党报、主要都市报联合推出大型人物专栏《”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
在这个专栏里,我们不仅可以再次见到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李大钊、瞿秋白、林祥谦、赵世炎、张太雷、夏明翰……也可以再次看到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雷锋、王杰、王进喜、张秉贵、欧阳海、杨利伟……
是他们,用”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的爱国情怀;用”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忧患意识;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献身精神,()构筑起共和国的雄伟大厦,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撑起了人民共和国的铮铮脊梁,铺下了民族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
是他们,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以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谱写了名垂青史、彪炳千秋的壮丽篇章,展现了一部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创业史、开拓创新的改革开放史。
记得有人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忘本,就意味着背叛。对于革命的后来人来说,忘记革命前辈,就找不到革命的本,发展的源,就不知道今天是怎么来的,也就不知道珍惜今天、开拓明天。
于千万人之中,他们也许再平凡不过;于千万年之中,他们或许微不足道,但是野百合也有自己的春天,如野百合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与辛苦装扮着祖国的春天,他们的点点滴滴感动着中国,感动着世人的灵魂。
在这里,最让我感动的人物之一是:丛飞。
丛飞,一生都在做慈善事业,资助辍学儿童,数额巨大,但他却一直生活清贫,为了募集财物,他将大部分演出时间都花在社会公益上,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贫困儿童身上,后因晚期胃癌而英年早逝,就连死后也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让六位盲人重见光明。他无私奉献,为了儿童而歌唱的精神感动着许多人,他助人为乐的品质是所有人,特别是我们青少年所要学习和传承的。
3、童年人物读后感
童年人物读后感(一)
《童年》一书是高尔基的名篇着作,这本书基本是高尔基童年年时代的真实写照,《童年》这本书是以几个重要人物的个性特点、生活方式、语言心理等几个重要方面来反映出了前苏联社会的黑暗、人民的苦衷。用细腻的文字刻画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从而反映一个更深刻的内容,这种方法就叫做—人物描写。人物描写主要有以下三个较为重要的方面: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在《童年》中这三个方法被高尔基运用的妥善得当、恰到好处。
例如,“雅科夫的萨沙又黑又瘦,眼睛像龙虾似的突出,说起话来很快,声音很低,别自己的话哽得接不上气。他常常鬼鬼祟祟地东张西望,仿佛想逃到什么地方藏起来似的。他的栗色瞳孔一动不动,但他一兴奋,瞳孔就跟着白眼珠子直打颤。”这一段是对萨沙的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萨沙的眼睛”比作“龙虾”生动的写出了萨沙的面貌肖像,通过“鬼鬼祟祟”一词写出了萨沙给“我”的印象不够光明正大。细腻的笔触,直接地间接地去描摹,十分生动,栩栩如生。肖像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不是因为他劲大,是因为他岁数大!再说,他是我的丈夫!上帝叫他管我,我注定该忍受的……”这是外祖母对“我”说的话。是对外祖母的语言描写。表现出了俄国社会中极为不平等的现象,同时也表明了女人社会地位的低下。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童年人物读后感(二)
古往今来,只有勤奋刻苦学习知识,才能使庸人成天才;只有将知识造福人类,才能使天才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今天,我读《杰出人物童年故事》有感于此。
《杰出人物童年故事》由独角王工作室着作,内容言语简明握要阐述了一百零八位古往今来世界杰出人物童年的故事。例如:有古代勤奋刻苦的“铁柱磨成针李白”、“小诗人白居易”、“小秀才吴承恩”及近代“鲁迅”、“爱迪生”、“牛顿”、“达尔文”等;有身残志坚的“坐在轮椅上的女骑士张海迪”、“聂耳”等;有舍命救国英雄“诗人夏完淳”、“方志敏”、“贺龙”等;更有中国近代领导人“孙中山”、“邓小平”等等。这一百零八位杰出人物都创造了影响世界的伟大成就。
读《杰出人物童年故事》我有感如下:一、有成就的人童年已具有关与众不同的天赋,他们表现出与同龄孩子不同之处。例如:有五岁能看懂各种书籍的屈原,八岁能吟诗作赋的唐伯虎,小时能听风铃响声而根据节奏哼出音调的着名音乐家、作曲家冼星海,八岁可独立耕种麦子、稻子、大豆等庄稼的农业专家徐光启,五岁能拆装手表玩具的福特等。二、有成就的人通常在童年已领悟知识的重要,并勤奋好学、刻苦探研,他们家境无论贫穷或富裕,都是孜孜不倦长年累月的苦学博读。
读《杰出人物童年故事》,我明白无论是英雄造时势或是时势造英雄,要成为杰出人物有天赋的同时必须具有持之以恒,凿壁偷光的苦学精神,若无天赋更需如此。
我希望儿子及天下求学者与之同感!
童年人物读后感(三)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哭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而现在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悲惨的一幕又一幕,让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们生活俄国沙皇时期又会怎么样?会认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吗?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生命匆匆的交错,它再短我也盛开过生命如此的美好,有些苦一定要经历过。
4、关于历史人物的读后感
关于历史人物的读后感(一)
《三国演义》中,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有武艺高但又自负傲慢的关云长,绝顶聪明似乎无所不能诸葛孔明,阴险狡诈却又狡猾的董卓,志向远大而又知人善任的孙仲谋等。我但最是??。我但最是??当然是忠厚憨实得关云长了。
关羽为什么使我着迷,当然是关羽玉树临风,英俊萧晒,重情重义,勇敢坚强的关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羽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两颗炯炯有神的眼睛,镶嵌在扁长的脸颊上,一个柳叶似的眉毛,贴在眼睛上面,耳朵赤红赤红的,他的双臂挥舞宝剑,真有绅士的感觉,而且一生气脸就会赤红赤红的,你一定听入迷了吧,那就听我继续讲下去。
关羽很勇敢,我相信你也提过一个故事吧;关于在战场是为了救一个伙伴自己中了一根毒箭,毒气逼人所以他去请华佗来治疗。华佗说:“需要把肉割掉,把骨头刮一刮”,于是他又说:“会很疼的”。关羽说却说:“我不怕!”说着,他伸左手出,又叫人找了一个棋盘,叫军师同他一起下棋,棋刚开始,华佗的刮骨疗伤也开始了。关羽一边下着棋一边忍受着莫大的痛苦,有时还会流出汗来,眉毛就会皱起来让让人忍不惨睹呀!
关于历史人物的读后感(二)
我是个很喜欢读历史人物传记的人,在我所接触过的历史任务人物中。我认为综合能力居首的是建立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每个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的功过得失,所以李世民也不例外。可惜他死得太早,只做了二十三的皇帝。这个集政治,军事,文学,武功,治国,平天下等才能于一生的英主,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如果说李唐天下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那其中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李氏宗族里面出了李世民。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语去赞美他,或许任何词语都不为过。这个五十四年生命中充满传奇色彩的男人,究竟有这什么样的惊人的能力和天赋,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更多的人想到李世民第一反应就是玄武门之变。其实我觉得李世民早期的生活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了解。李家在当时也算是达官贵族。李世民之父李渊是世袭的王爵,而李世民更是因为才能出众成为隋炀帝钦点的秦王,但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远不会满足这样的王爵。所以他在天下大乱的"黄金时段"劝父起兵。在深刻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后,他选择了勤王保政,进驻长安的第一步策略。这样既可以获得民心和休养的时间,也可以使各路反王相互争斗,消耗实力,李唐却可以坐收渔利。第二步打下洛阳,作为发展的根据地。在当时,洛阳是各家反王都想得到的地方,"得洛阳者得天下".有着出色军事才能的李世民当然会清楚这一点。第三,招揽人才,以为己用。打仗除了实力,更重要的是人才。李世民对人才的渴望和他出色的首领气质 ,使得投奔的英雄人物不计其数。当然,最终李唐的统一根本就是取决于李世民的这三点政策。所以没有李世民就没有李唐天下,更不会有后来的强盛王朝。完成统一大业的李世民只有二十二岁。
关于历史人物的读后感(三)
当我阅读《宋庆龄传》时,我的手仿佛被宋庆龄奶奶牵去了,宋庆龄奶奶每每有空的时候就教我:爱祖国高于一切;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以耕读为本,以勤俭为德……宋庆龄奶奶的话时时刻刻激励着我。
我们要学习宋庆龄奶奶爱国的精神。一支叛变的军队想逮捕孙中山 ,并要攻打孙中山的住处。孙中山接到秘密报告后要宋庆龄跟他一起转移,宋庆龄不同意,她想的是如果她还没走,敌人就一定以为孙中山也在,这样孙中山才能安全撤离。宋庆龄对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先生。为了中国,你先走。” 宋庆龄奶奶的爱国精神激励着我,虽然我们还小,还不能为建设祖国出力,但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学得更多的知识,将来把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我们要学习宋庆龄奶奶仁爱的品质。宋庆龄因为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国际和平奖金,用这些钱,她完全可以过上十分舒适、十分体面,甚至是豪华的生活,但是宋庆龄看到山区的环境、医疗设施都很差,孕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她不忍心看到这么多孕妇因为难产和肚子里的新生儿一起死去。所以把斯大林 国际和平奖金全部捐给了中国福利院,建造了一座“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见到有困难的人,我们要像宋庆龄奶奶那样,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
我们要学习宋庆龄奶奶勤俭节约的美德。宋庆龄有关节炎,所用的护膝 是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毛线头自己编织的;她的睡衣,是补了好几次的;她用的手绢还是她在解放前定做的,虽然已经有了破洞,但仍在使用;晚年她发胖了,旧衣服穿不下了,她就在旧衣服的衣腰、裤腰上加条,整理好以后再穿……在宋庆龄奶奶等革命先辈的努力下,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变的非常好,可就因为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许多人没有做到省吃俭用,我们经常能看见垃圾桶里被小朋友丢弃的娃娃,被浪费的粮食。这能对的起先辈们的流血牺牲吗?我们要把宋庆龄奶奶当作榜样,做到勤俭节约,节省每一度电,节省每一滴水……
让我们沿着宋庆龄奶奶的足迹向前走,早日做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