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金钱的诱惑——《航海王之黄金城》观后感
2016年11月11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天,不仅是光棍节,也是索隆的生日,而更让海米兴奋的是,今天是海贼王首部影引入国内影院的电影《航海王之黄金城》的首映。满怀期待的我们,在首映当天便奔向影院,为这部电影赢得了首映票房前三名。
该影片讲述了“弹尽粮绝”的草帽一伙,去到一艘名为黄金城的巨船游玩和赚钱的故事。这是一个超级豪华的赌博城,运气超好的路飞奇迹般为大伙赢得了很多金币,却被这艘船的主人德索罗陷害,沦落到要靠打工赎命的地步。当草帽一行筹备逃脱计划时,路飞发现了这艘船的黑幕——还不了赌债的人会被囚禁在只有黄金的地下城。“没有黄金买不到的东西”,这是德索罗坚持的信条。而最终这种无耻的信条被路飞一伙重重摔破。
德索罗的人性几乎可以反应出我们生活中那些贪婪又用金钱换取乐趣的人。德索罗他虽然拥有着大量的金钱,却用那些惨无人道的手段来赢得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并用自己的强大支配了那些被金钱迷惑的人。
金钱作文既是财富,也可以成为诱惑和罪恶。明智之人用金钱成就自己,而贪婪之人却用金钱将自己推向悬崖。正如影片中贪婪的赌徒,当他们满怀自信地压下赌注时,怎会能想到这最终会使自己散尽家财,身败名裂。当他们被囚禁在黄金城的地下城时,才顿时悔悟:有再多的钱财也换不来的东西。
在这漫长又短暂的两小时中,揭示了人类贪婪的本性,也揭露了这个社会黑暗罪恶的一面。金钱不是万能的,但它却是我们必须的。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金钱能买到朋友,却买不到真正的友情;金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宝贵的时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依赖金钱,觉得生活中任何事物都离不开它。甚至坚信“没有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在我看来,这是人被贪婪吞噬的本性。既然生活中我们离不开金钱,那为何不去学习如何正确看待金钱呢。用自己的本事去赚取金钱,并尝试追求更多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路飞一伙虽然没有过多的财富,却拥有着快乐又充满回忆的冒险,也有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伙伴。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叶文智 | 作者年龄 | 13岁零10个月 |
---|---|---|---|
在读学校 | 郑州市第八十六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6班 |
性格特点 | 老实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看杂志 | 平均成绩 | 104分 |
指导老师 | 元极舞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2、黄金时代观后感600字
提起萧红,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她和祖父在花园内无忧无虑的生活,很少有人能够想起她一生颠沛流离,四处流浪。
萧红一生都未曾得志过,正如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里所描述的,萧红没有按照别人的思路来写文章,因此不是很受欢迎。更别提正值抗日时期,许多作家忙着写抗战小说时,她却在写《呼兰河传》,得不到时代的认可,自然未能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萧红的性格极为坚韧,哪怕她一次又一次被别人抛弃,被命运玩弄,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辗转生活,可她在哭过之后,总会坚强起来去继续战斗,“这个世界上还存在一些让我死不瞑目的东西。”这便是萧红活着的理由,也是女性在乱世之中难得拥有的一些可贵品质。从整体上来讲,我不太欣赏和佩服萧红。她一直在寻找着爱她的人,自始至终她都相信这着爱情,相信有一天她会和爱她的人能安安稳稳的生活在一起,只是作文可惜,所有她爱过的男人都未能如其所愿。不是将其抛弃,就是自己参军,或好或坏,上天一直在和她开玩笑。可是,她为什么不尝试着一个人独立生活下去呢?既然找寻不到自己的爱情,她大可以交一大堆朋友,谈天说地,交流写作,这也是一种动乱中的安稳。可她没有这么做。我想,她还是没有从封建的圈子中彻彻底底地跳出来。也不止是她,乃至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都认为,女子必须早早出嫁,相夫教子,萧红怕也是这样的想法。一方面是为了顺应时代,一方面又可以找到感情上的寄托。但孩子也算是一种感情寄托啊,她却弃之不顾,我至今也不解其是何用意。萧红临死时倒也不算孤独,端木就陪在她的身边。尽管如此,萧红的一生都未曾圆满过,甚至可以说,想得到的从未得到过。
时代背景决定了多数人的命运,国难当头,谁都不会有安稳日子可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吴元春 | 作者年龄 | 12岁零5个月 |
---|---|---|---|
在读学校 | 延长县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8班 |
性格特点 | 放荡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下棋 | 平均成绩 | 108分 |
指导老师 | 王志良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3、海王观后感1000字
认识你自己,重拾爱的勇气——《海王》观后有感
一家人去看《海王》,据说很魔幻,海底世界光怪陆离,是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导演温子仁果然是青年才俊,拍摄效果堪称绝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宏大的战争场面强烈地刺激着观众的神经。走出影院的瞬间,才得以喘上几口气,渐渐缓过神来。
女儿问我这部电影该如何评论?以切块式的模式来引导女儿——这部电影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些人性之美?拍摄的特效如何评价?故事的设计有何特点……爱人在一旁不说话,一声轻叹,我知道自己又把问题说得有些“玄”了。不过,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部大片,有些情节也可圈可点。
这部影片延续了经典的主题——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海王在经历种种磨难之后,最终在强大的女战士湄拉陪伴下,寻找到传说中的三叉戟,成为真正的国王。陆地与海洋本来是一个整体,这个故事让地球人感受到了一种大爱。
海王的成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亚特兰蒂斯女王亚特兰娜就被带回海里完成了一桩政治婚姻。他在同龄人的眼里是个胆小鬼,也是一个没有人爱的孩子。遭受伙伴的嘲弄,海王内心也在变得怯懦。直到有一次,他发现自己可以与鲨鱼交流,半人半神的亚瑟开始寻找自己的使命。
湄拉的出现对海王的成长有重要意义。湄拉找到海王是要阻止奥姆的阴谋。在与海王的接触中,她被眼前这个不懂风情,却可爱憨厚的人吸引,渐生情愫。当海王身处险境,她毅然挺身相救。两个人一起寻找三叉戟,可谓是患难与共。爱情的力量和伟大的使命让海王对挑战充满兴奋,他懂得了要做个英雄,做一个拯救更多人的英雄,跨越某一国。
海王要认识自我,就要认同自己的出身。在与奥姆的第一次对决中作文,海王败北。奥姆当时就以身份论来激怒海王,让他内心处在自卑的状态。好在湄拉的劝解一语中的:你既是大海的儿子也是陆地的儿子,你的劣势或许正是你的优势,你就是陆地与海洋的联接桥梁……认同自己的身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海王在湄拉的帮助下做到了。
海王的母亲是一个勇敢的人。在大海深处,她一个人顽强地活了下来。当海王和湄拉出现她的面前,母子相认,她以母性的爱唤醒了海王的心。“要做所有人的英雄。”母亲的话语无疑让海王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在海王与奥姆对决之后,母性的伟大再次彰显。女王亚特兰娜从大海中走向自己的两个孩子,他的拥抱与安抚平息了仇恨的火焰……母亲的存在成为了兄弟两个人的精神桥梁,爱与信任再次建立连结。
海王的父亲是个灯塔守护者,他在爱人回归大海之后,每天还到栈桥去看,希望有一天可以等到自己的女王归来。梦想成真,电影的最后,两个人又一次相拥而泣。父亲在电影中没有太多台词,他的内心都写在脸上。海王与父亲的交流,是男人和男人的交流。他在父亲身上也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一个好的父亲一定会忠贞地爱孩子的妈妈,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情感示范。
因为爱,海王接纳了自己,认同了自我的身份;因为爱,海王承担起责任,拯救了陆地与海洋的生灵;因为爱,海王反思自己当年的莽撞,学会了如何宽容;因为爱,海王由一个嫉恶如仇的人变成了一个有使命担当的英雄……
用教育的观点来看,海王出生的原生家庭并非完美,但他通过一次次磨难,走向了一个个巅峰。一个人的成长必定是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超越,世界如何精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让世界如何精彩。
究其一生,我们都要活在爱与信任中才好。真实、勇敢、热烈、自由……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蔡可欣 | 作者年龄 | 13岁零10个月 |
---|---|---|---|
在读学校 | 北京市十二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3班 |
性格特点 | 执著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做饭 | 平均成绩 | 106分 |
指导老师 | 阎魔爱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4、黄金时代记录片观后感
许鞍华专辑制的《黄金时代》,是以民国时期为大背景,以传奇女作家萧红特立独行的人生以及令人唏嘘的爱情经历为引子的民国爱情电影,影片塑造了当年那一群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还原了一个充满自由理想,海阔天空的时代。同时也揭示了当代社会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以点为面的手法拓展了影片的思想广度和文学底蕴。
首先,影片以独白的形式向我们简单的介绍了萧红的生活背景,以及年少的经历,(萧红,一个从小就生活在严冷的地主家庭里。)影片从萧红的自述中呈现出《呼兰河传》中那个令人心往神怡的大花园,幼年的萧红与花园中的虫,草,树木,花朵以及慈祥的祖父。勾勒出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美好画卷,与其后萧红凄惨的一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最后又重新回到了呼兰县那个萧红成长的花国,与片首相呼应,造就了震撼人心灵的戏剧矛盾,让观众唏嘘不已。
在影片中,萧红在日本期间衣食无忧的日子称之为自己的“黄金时代”,也有部分评论家是那时候的青春有理想,有激情,才是黄金时代。然而我却理解为,在呼兰县的那种充满温暖与爱的时空,才是萧红的“黄金时代”,没有饥饿,没有压迫,没有爱恨,没有谎言和讥笑。只有花园的生机勃勃与祖父的疼爱关心。
其次,许鞍华用独特的手法论证了自己眼中的女权主义。在当时的大动乱下,知识分子全部投身于那些所谓的主权,洒热血的事业中。萧红却甘愿只做一个写写自己的文字,文风与当时那些激进的奋血青年背道而驰。萧军也常常批判她的文字里少了一些“豪迈”,其实想想萧军那些人士所谓的“豪迈”文学,不都是在文眼中加入政治文学和政治眼光吗?反而只有端木看出萧红作品中的那份“勇敢”。这种“勇敢”我理解为“独立”。不依靠任何的政治党派,不被任何一个主义所绑架,追求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把自己的文字细腻到每一个环境,包括自己尴尬的写景。不做丝毫的掩饰,把现实写到露骨,一个女子的这种“勇敢”就是女权主义形成的启蒙。
影片中鲁迅的一段话,更能概括萧红的“勇敢”。(凡是知识分子,性质不好的多,尤其是所谓文学家,左翼兴盛的时候,以为这是时髦,作文立刻左倾,待到压迫来了哈他受不住,又即刻变化,甚至于卖朋友,作为倒过去的见面礼,文人的性质,是颇不好的,因为他智识思想都较为复杂,而且处在可以东倒西歪的地位,所以坚定的人是不多的)这大概就说明了鲁迅先生是十分欣赏萧红的坚守和那一份“勇敢”。
最后,影片的感情纠结,写的格外使人动容,令人叹息,影片中的萧红尝过了人间百态,看透了悲欢离合,参悟了爱恨纠缠。萧红在追求爱情与理想都很大胆,她不顾及家庭责任和契约,撇开早已定婚的未婚夫和表哥私奔而去。追逐自己的幸福,在一个封建社会的时代,这种女子却是不多见的,敢做。但影片向我们展示的却不是《桌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桥段,而是幸福在现实的打压之下,却被表哥抛弃。一个女子愿意跟着一个男子私奔该是下了多大的勇气,该是有多信任这位男子,我想大概其中的酸味不是我们纸上谈谈而已的。顶着生活的压力,求救于自己的未婚夫,又是下了多大的决心与心理斗争。最后还是被世俗的眼光弃之于偏僻的旅馆房间。一个人挺着大肚子在房间里抽烟,一个人在日本休养,一个人在鲁迅家庭院玩,就连与萧军分手后,有一次被萧军的朋友认出来,人家主动和她打招呼,她却一脸惊讶的以为自己在这世上,没有朋友了呢?“我的朋友,全是萧军党”我相信这种孤独,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生活磨练而来。然而世人的眼光亦是那样毒辣与不近人情,评论萧红的道德观,恶指萧红的人生观。但我所认为的萧红带有倔强,勇敢,坚强,美好的女子。犹如一朵孤立于世的雪莲。她的自我追求,以及文学风韵始终是令我们望尘莫及。这样的一位奇女子,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评价她的不好呢?又怎么忍心让她背负臭名?
总体来说,《黄金时代》这是一部值得去看,而且值得用心去看的电影。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是一个开创性的年代,也是文学过渡时期的黄金时间段。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由的时光,自由的追求梦想与大胆的追求爱情,萧红。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一个文坛上的闪耀之星,一个生活中的奇女子,以一生的经历写下了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王侠 | 作者年龄 | 13岁零9个月 |
---|---|---|---|
在读学校 | 辽宁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1班 |
性格特点 | 害羞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划船 | 平均成绩 | 112分 |
指导老师 | 李道洲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5、海王观后感2000字
“国王为自己的国家而战,而你,为了所有人而战。”这个“你”就是亚瑟,就是走上海王之路的超级英雄,他要对抗的是对人类怀有深刻敌意的同母异父的兄弟——海洋领主奥姆。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已是凌晨十二点半了。可是心中沸腾的热血让我亢奋无比,我想在无人的大街上狂奔呐喊,想去海中遨游,想与鲸鲨搏斗。为什么?
《海王》爽啊,太爽了!
电影《海王》讲述的是亚特兰蒂斯女王与普通人类所生的长子亚瑟找到传说中的神器三叉戟,并以此阻止自己残暴的弟弟挑起海洋与陆地的战争的故事——根据美国dc漫画公司著名漫画人物海王的起源故事改编——延续了dc电影宇宙的发展,在2018年最后一月为dc打了响亮的一炮。
无疑,《海王》是2018年最后一部优秀的超级英雄电影。
该片华裔导演温子仁先生以拍恐怖片而闻名于世界影坛,他是影视语言渲染气氛,牵动人心的大师。一部电影看完,两小时的时间,满足了无数人对神秘海底世界的无数畅想,点燃了无数人心中探索的热血激情,似乎回放了无数人童年时对海洋的好奇与敬畏。
影片的镜头与光,配乐与声,演员与神,都有极大的讲究。
先说说镜头与光线的配合。温导通过亚瑟可以看清海底的眼睛,不断使用跟镜头,使人感觉身临其境,跟着亚瑟在海底遨游。海底景色和海底城市以冷色调为基础,共同构筑了绚烂丰富的海底世界。蓝、紫、白三色为主干构建的亚特兰蒂斯等海底城市,从颜色的衬托中,为观众显现了充满科技感又不失海底特色的先进无比的另外的世界,体现了另类文明的辉煌,令人油然而生敬畏。
再说说配乐与音效。电影采用多种配乐相结合的方式,与观众一同见证了海王亚瑟的成长与成熟。七八十年代的金曲与电影原创歌曲相互交融,将海王的英雄形象从侧面烘托得更加立体,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这一角色,为海王的失败而捶胸顿足,为海王的成长感到欣慰满足,为海王的爱情感到着急好奇,为海王的崛起振臂高呼,并臣服于其神威。不仅如此,更有音效上的优质配合,从人的说话到海底行走,尤其在水底,气泡与阻力共同营造出声音的朦胧感,让人仿佛亲临海中圣地,感受宏伟与不可思议的场景。
最后说说演员。杰森莫玛,一位曾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有过精彩表现的演员,他把马王这一角色的野性、勇敢与强壮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次,他以英雄的姿态活在了《海王》中。海王曾经对亚特兰蒂斯怀有恨与不屑,其自信的力量被击败时有过失落与压抑;他必须阻止弟弟,他必须拥有守护自己爱的人的责任与坚毅,所有这些都被杰森莫玛以其精湛的演技近乎完作文美地展现给了观众。所有情感的爆发,所有眼神的交互,所有行动的感觉,全都恰到好处,不多不少。而其他演员——“海后湄拉”艾梅柏·希尔德,“亚特兰蒂斯女王”妮可·基德曼,“奥姆王”帕特里克·威尔森等人,都贡献了令人惊羡的演技,推动着电影剧情,令人叫绝。
写到这里,我已经冷静下来,抽出一点点时间歇一会儿。我看了看豆瓣影评,却发现一件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的事,只见评论频繁出现这些字眼,“海底世界的《阿凡达》”,“真人版的《狮子王》”,“dc的《黑豹》”……
这些电影无一例外都是圈内的经典或标杆,观众将《海王》与这些电影相提并论大概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赞赏与夸奖吧。
但这真的是好事吗?
在娱乐圈,说一个明星长得像另一个明星大概是件非常没有礼貌的事,电影圈亦是如此。如果将一部超级英雄的起源电影比作另一部超级英雄的起源电影,那么这部超英电影大概是失败的。但是《海王》失败吗?不,《海王》一点也不失败,作为一个起源电影它非常成功,它也确实将几部电影中的精华融合了起来。那问题出在哪儿呢?
问题在于它融入了太多精华,却没有自己的精华;太像别人了,却不像自己。这是别人的观点,但我认同。
盗用一句我看过的公众号面的话:海王确实很爽,但也只是爽了。海王自身的特色似乎被无数其他的光芒所掩盖——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十分老套的环境污染的主题寓意,有些类似于其他电影的场面如《侏罗纪公园》,观众可以靠其他影片而推出剧情走向,这些便都是《海王》的不足吧。但作为dc电影的一部分,它促进了宇宙发展,是成功的。
抛开所有专业上的看法,仅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说,我又喜欢《海王》哪一点呢?
或许有人喜欢海王的神通、海后的美貌,或许有人喜欢海底大战时庞大的场面与扑面而来的史诗感,也或许有人喜欢海下的神秘感与亚瑟与海洋生物交流的能力,而我所看重的,是整部电影所彰显的超越一切的责任感。
海王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与家,毅然决然去到了母亲的故乡也是处死母亲的地方——亚特兰蒂斯;海后湄拉为了自己的人民不得不背叛自己的国家来到自己厌恶的陆地阻止海陆开战。他们不再只是各自故乡的代表,而是一名真正的超级英雄,因为他们肩上扛负责任,他们是海洋的守护者,更海洋与陆地连接的中介。
最后用电影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台词结尾吧:
“亚特兰蒂斯不需要国王了,我们现在需要更伟大的。”
“但什么比国王更伟大呢?”
“是英雄。亚瑟,我们需要英雄,国王为自己的国家而战,而你,将为所有人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