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玫瑰读后感

1、失落的玫瑰读后感

失落的玫瑰读后感(一)

起初,出看这本书,是觉得这本书封面很干净,看着很舒服。读完后,却觉得隐隐的迷茫……

故事中的狄安娜从顶尖的法学院毕业,年轻貌美、聪慧过人,是人人称赞的女神。她永远是人们瞩目的焦点,但她却并不快乐。因为,这并不是她想要的人生,但她并没有勇气去追求他想要的人生,她怕身边的人对她失望的眼神。后来,她从母亲的信中得知自己还有一个名能和玫瑰说话的孪生姐姐玛利亚。于是,她便踏上了寻找亲人的旅程。她找寻着玛利亚曾经走过的路,感慨着她得坚持,感受的真正玫瑰的芬芳……最后,她明白了,人生是为自己活的,而不是为了身边人的赞美以及一切虚无的东西。

我只能说,狄安娜是幸福的。她最后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且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她不再沉迷在大家的赞美中不敢改变,她不再那么在乎其他人的目光。她开始明白自己就是自己,不用朝着他人希望你的路线走下去。

狄安娜是幸福的。她又一个爱她的妈妈,一个真正了解她的妈妈,一个为了让她醒悟编造了一个这么神奇的心灵之旅的妈妈。妈妈的爱唤醒了真正的玛利亚,真正有芬芳的玫瑰!

狄安娜是幸福的,因为她始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是不敢付诸实践而已,但是现在这个浮华的世界,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又是多么难。如果不顺应的社会所谓的势,是不是又会灰飞烟没呢?到最后,那还到底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呢!

狄安娜终归是幸福的!那我呢???

我想走的路到底又是怎样的呢??有时候我也在想,这样一直下去,结果就是随大众,向大家一样一步一步那样去生活,我可以预见将来的生活会多么一板一眼,说必定我还一板一眼的没有别人好。但是,确实我也想当初的狄安娜,不敢想,不敢做,不敢释放真正的自我。怕自己最后孤立无援,无路可走。但是总是不甘,不希望人生就这样照着走下去了……

但是,时间还早,我还来得及……只不过,我现在还没法确定我到底适合什么呢??虽然我的生命还早,但是看来确定些什么东西也就是眼前的事情,晚了,我的带路就更难纠正了。

可是为什么我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呢?是我在逃避么?我不想承担。在我的骨子里就有一种拖延的毛病,总是不愿意积极的去做,害怕的事情,越是不想去承担。这是我还没有长大的征兆么?

多看多查吧!!多多了解!我的玛利亚不会远的……要开始寻找真正的路了……

我走我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这里对这本书的写作手法也挺有感慨的。这本书的作者是土耳其的沙尔达·奥兹坎。这位土耳其的作家协作手法真的很不一样,开始读完的时候,还觉得很迷茫,始终是没有才到最后的结局能是其实没有玛利亚这个人。

果然是心灵之旅,非常的意外,所以才能触及心灵吧!

失落的玫瑰读后感(二)

近又读了本书,沙尔达 奥兹坎的《失落的玫瑰》,是本很打动人心灵的小说。你能听见玫瑰说话吗,你能听见它们的歌声吗?如果我说我能听见,有人教过我,你一定会认为我是个疯子!是的,我不能,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我们和这本书的主人公狄安娜一样,不相信人能听见玫瑰的声音,毕竟这太荒唐了!但为什么,狄安娜的姐姐玛利亚可以听见?她是个疯子?不,不是。她相信玫瑰是可以说话的。那是她心灵发出的声音,她坚持相信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坚信能够听见,坚持尝试,总有一天,你会听见玫瑰,也就是心灵的声音!

文中泽内普 海涅姆说过一段话:“假设有一座高山……站在山顶眺望,怡人景色,尽收眼底。你很想去山顶,但山峰看上去遥不可及,你便失去了攀爬的信心。你放弃了,还说‘我到不了那’。而实际上,登上顶峰的人,脚步不比你迈得大,但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将不可能变成现实的不是奇迹,是坚韧。因为坚韧,所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因为坚韧,所以21世纪的人们也能听到玫瑰歌唱。”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狄安娜年轻美貌,聪明过人,是人人羡慕的“女神”,但她却因此离真正的自我越来越远,直到母亲临终前说出一个保守多年的秘密:她有一个孪生姐妹。自此,狄安娜踏上了一条神秘的寻找手足的旅程,也是一趟追寻自我的心灵之旅。

对玫瑰负责,不要让它凋谢!

失落的玫瑰读后感(三)

你过着自己想要的人生,还是别人期望中的?()这是沙尔达?奥兹坎向所有读者提出的一个问题。

我们或许无法马上对这个问题作出一个肯定的答案。那么我们可以换一个问题,比如,你的梦想是什么?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或者现在的生活是否真正的让你快乐?

你也许像狄安娜一样迷茫。她从顶尖的法学院毕业,年轻貌美、聪慧过人,是人人称赞的女神。她永远是人们瞩目的焦点,但她却并不快乐。因为,这并不是她想要的人生。但就在她为此苦恼时,她从母亲的信中得知自己还有一个名为玛利亚的孪生姐姐。于是,她便踏上了寻找亲人的旅程。途中,结识了许多人,而从这些人的身上,她也学到了一些宝贵的东西。那便是,忠于自我的人生态度。

什么叫忠于自我?我想在故事中,黄玫瑰对过去的自述可以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更深的了解。它曾与另一朵红玫瑰生活在一座美丽的小镇上,人们非常喜欢它们,它们生活的十分幸福。可是有一天,来了一个卖假玫瑰的商人,假玫瑰的颜色要更鲜艳,更美丽,而且没有刺。人们都跑去购买假玫瑰,而却忽略了身为真玫瑰的它们。他们为了重新得到人们的喜爱,拼命去模仿假玫瑰。他们的确又得到了人们的目光,但却失去了他们自己原本的香气。

因为有了香气,玫瑰方能称之为玫瑰。

我想此时,你或许已经对第一个问题有了答案。没错,在生活中,我们一直在为了他人去忙碌奔波。我们用青春的代价去获得他人的赞美,而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我。我们真实的梦想,也已经在岁月的长河里渐渐褪色,最终无可寻觅。我们完全可以停下这种徒劳的努力,努力回想起我们的愿望。我们真正想得到的是什么?请找个安静的地方,问问你自己。因为,你的向往和梦想,从不必向外寻求,因为——它一直在你心中。

2、《失落的一角》读后感

《失落的一角》读后感(一)

我看完了《失落的一角》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作者的名字叫谢尔﹒希尔弗斯坦。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缺了一个角的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圆它缺了一角,因此而不快乐。然后它就去找它失落的一角,它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个角,但这个角不愿意做它失落的一角,但它永不放弃,它找啊找啊又找到一个角,这个角太小了。这个角太大了。这个角太尖了。这个角太方了……没有一个是适合的。它这一回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的角,可是它没有握紧掉了。有一回,它又握的太紧碎了,它一直滚动着,险象环生,掉进坑洞,撞到石墙。后来有一天,它又碰到了一个角,看上去非常合适,它就去试了试,非常合适,它终于找到了它那失落的一角。它越滚越快,它从来都没有这么快过!它有了这一角,连歌都唱不了了。它把那一角轻轻放下,慢慢地向前滚动,有了这一角给它带来了许多不方便,所以它把那一角轻轻放下,走了。它现在又能唱着它那清亮的歌声:“哦,我在找我那失落的一角,我在找我那失落的一角,嗨—呦—呦,我要去寻找我那失落的一角。”最后,它又过上了开心的日子。

这本书告诉我们,如果你缺了什么东西,就算你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它,也许有可能回你的生活带来不方便。

《失落的一角》读后感(二)

一个冬日的下午,我饶有兴致地读了一本书《失落的一角》。

内容是这样的:一个角,它不快乐,因为它缺了一角,所以它动身去寻扎它失落的角。它一边滚动,一边唱歌,有时在太阳底下暴晒,但接着又淋了场雨,有时被冰雪冻僵,但又暖了过来,因为它缺了一角,所以它滚不太快,可以停下来,和虫儿说话,闻闻花香,有时超过一只甲虫,甲虫又超过了它,这是它最美好的时光。这样不停地滚着,飘过大海,穿过沼泽,丛林。上山,下山。

终于有一天,它找到了它失落的一角,当它完美无缺时,它滚得快了起来,它从来没有这样快过,快得不能停下来和虫儿说话,不能闻闻花香,蝴蝶无法停在它的身上,快得连歌也唱不完整了。于是,它扔下那个角,唱着歌:“哦……我要去寻找我那失落的一角”,慢慢向前滚动。

看这本书时,我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笑,怎么有这么有意思的书啊,我太喜欢了。看完之后,我忍不住还在不断回味,()故事很简单,却似乎告诉我们很多很多。其实,每个人都不完美,每个人都是一个失落了一角的圆,当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时,也许,我们失去了更多。虽然我们缺失了一角,但是我们也会因此得到许多。所以,不必为自己人生中的缺憾而烦恼,珍惜拥有的一切,做一个快乐的不完美的圆。

《失落的一角》读后感(三)

我、姐姐和妈妈在晚上一起欣赏一本书——《失落的一角》。这本书不像别的书那么长篇大论,很简洁,却又蕴含着很深的道理。它的内容是:一个不完整的圆去寻找它失落的一角,它饱经风雨找到了一角,看起来很合适,但那一角不愿意,它并没有就此退缩,而是继续去寻找它失落的一角。它又找到了一角,但是太小了。那一角又太大,这一角又太尖,这一角又太方……它试了好多角,但都不合适,终于,它找到了一角,是它那失落的一角,终于,它完整了,但它享受了一会儿,又把它放下了,它明白了什么,又去寻找它那失落的一角……

讲完了这个故事,我想:其实这个圆已经拥有了一角,那一角,就是它追求的目标,它有了这个目标就去为这个目标奋斗了。于是它动身去找失落的一角。其实在仔细看看,它虽然缺了一角,它利用这个空隙把它变成了一个嘴巴,这样,它会笑了,它会哭了,它有表情了,它会唱歌,会说话了!但有了这些它还不满足,因为它想变得完美起来。这跟我一样,我上单词班,记单词总是记不好,妈妈陪我一起记我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可是我还是不满足,非得拿个冠军不可!它有时在太阳底下暴晒,但接着又淋了一场冰凉的雨。这就想我没考好受同学的嘲笑,心就像在太阳底下暴晒,而妈妈的安慰又给我了信心。有时,它被冰雪冻僵了,但太阳出来,它又暖和过来。这就像,当我们接近绝望的时候,有人给予我们希望与安慰,那自信的火又燃烧起来。因为它缺了一角,所以滚不了太快有时停下来跟虫儿说说话。你看,它在通往梦想的路上又结交了朋友,拥有了友情。有时它闻闻花香。呦,它跟人一样,在这匆忙的路上,休息片刻。有时它又与甲虫比赛超过了甲虫。显而易见,它是多么快乐啊,在这充满危险的路上有这样的快乐真是难得啊!有时甲虫又超过它。虽然失败几次也必不可少,但最好不要在同一个坑里爬起两次。当蝴蝶落在它的头上,那是它最温馨的时光。由此可看见一路上也不是都很艰苦,偶尔,也有温馨快乐的时光。当它遇到各个角却发现他们都不合适时,它看上去,是那么难过。就像,我们经历千辛万苦找到了真金,却发现它比石头还不值钱,但我们不会放弃,就像它没有放弃一样。但它终于找到了它自己的一角。如同我们考了一百分,可是我们不能老是抱着那个一百分,我们要追求新的层次,要有新的目标。就像居里夫人说的一句话:“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儿玩儿而已。”

看好书、读好书、学好书、用好书。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自己的一角吧!

3、失落的秘符读后感

失落的秘符读后感(一)

寒假读了《失落的秘符》这本小说,光看书名也许没什么人知道它,但这本书的作者正是写了《达芬奇密码》的丹·布郎,而且这本书的主人公罗伯特·兰登也就是《达芬奇密码》的主人公。在之前看了《达芬奇密码》和《天使与魔鬼》这两本都是以兰登为主角的小说,所以我很有兴趣继续看《失落的秘符》这本书。

和以往的风格一样,丹·布郎总是可以把科学与宗教这看似截然相反但又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而故事往往发生在短短的几十个小时之内,就已经能让我们读者领略符号学的魅力。

《失落的秘符》亦是如此。哈佛大学符号学家罗伯特·兰登意外受邀,于当晚前往华盛顿美国国会大厦做一个讲座。就在兰登到达的几分钟内,事情发生了匪夷所思的变化。国会大厦里出现了一只人手,三根手指成握拳状,伸直的拇指和食指直指天穹,每根手指上都有具特殊符号学意义的诡异刺青。兰登根据戒指认出这是他最敬爱的导师彼得·所罗门——一位着名的共济会会员和慈善家的手,也辨识出这个手势与其上的刺青结合在一起是表示邀请的一种古老符号,旨在将受邀者引入一个失落已久的玄妙智慧世界。兰登意识到彼得·所罗门已被人残忍地绑架,他若想救出导师,就必须接受这个神秘的邀请。

接下来便是解密的过程,兰登众人先是在彼得被砍下的手掌里发现了“sbbⅹⅲ”的字样,接着按照指示来到了国会大厦下层地下室的sbb13,发现了一个石头制造的共济会金字塔,而在彼得先前托付给兰登的石盒中发现了一个纯金制造的金字塔尖顶石。金字塔、石盒和尖顶石上都有铭文,是解开共济会守护的古代奥义以及拯救彼得的关键。兰登凭着自己丰富的符号学知识以及解密过程中的灵光一闪,从石盒上的“1514ad”字样发现石头金字塔上的铭文是通过阿尔布雷特·丢勒的名画《忧郁症ⅰ》中的四阶幻方解密的,从石头金字塔上得到的答案想到要将金字塔尖顶石放入沸水中,从金字塔尖顶石被煮沸后显露出来的新铭文联想到要用富兰克林八阶幻方去得出最后答案。彼得·所罗门也被成功救出。

而最后得出的答案让人感觉很难接受——共济会所守护的古代奥义,指的就是圣经。作者想表达的是,人类自身就拥有很大的潜能,不必去追寻什么上帝,因为人类本身就是强大的造物主,只是人类自己还不能发觉这一点。确切地说,是每天都念着圣经却不能发现这一点,共济会就是守护着这一点——圣经也存在着密码,能参透者便能从中获得强大的力量。

而如开篇所说,丹·布郎总是能把科学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在这本小说中,他还提到一门名为意念科学的学科(这门学科真实存在),它提出,人的思想、灵魂、信仰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也具有其质量甚至能量。这也与这本小说的主题相符合,人类的精神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前提是加以训练),人类便是自己心中的神明,只是当人类发现这一点后,也许会带来好处但也能带来毁灭。所以共济会守护着他们的秘密,在等待适合的一天让真正强大的智者去揭示奥秘、改变世界。

虽然说这只是一本小说,书中所提不能尽信,但能从书中得到启示或者共鸣,那这便是一本好书。人类的心理力量是很强大的——这是我从前便相信着的一点。只要自己的信念足够坚定,即使它不能实质性的改变世界,但它肯定能指引你的双手去开创自己的道路。

读完《失落的秘符》这一本书,撇开一切情节不谈,我起码又学会了一点(也可以说是加深了这一点想法),那就是:坚信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也许它就是改变自己的世界的关键所在。

失落的秘符读后感(二)

又是一个属于丹·布朗的经典之夜。

华盛顿国会大厦的圆形大厅,“神秘之手”出现了,五指端分别文着皇冠、星、太阳、灯笼、钥匙的刺青,残留着血迹,这是一只刚刚离体的真人之手。

被邀约到来的哈佛学院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认出了这只手上硕大的共济会戒指,这是一只他无数次相握的手,它属于史密森学会秘书长彼得·所罗门。有人绑架了所罗门,并要挟兰登来寻找通向古代失落的智慧之神秘入口。

如其在上,如其在下。

兰登是符号密码的解码专家,他发现了手掌上的符号:sbbⅹⅲ,在国会大厦地下室,恐怖的共济会“反思室”里,骷髅、腿骨、长柄镰刀、沙漏、盐、硫磺、蜡烛等等这些特定的死亡符号,阴森恐怖,而且,在墙洞里发现了传说中的“共济会金字塔”。

又一位神秘人出现,大厦建筑师从安全局的人手里救出了兰登和彼得的妹妹凯瑟琳·所罗门,在暗道中躲进国会图书馆。“未完成的金字塔”终于与纯金尖顶石合璧,然而无法破译那些稀奇古怪的铭文,通过1514的提醒,从十六世纪德国雕塑家阿尔布雷特·丢勒的名画《抑郁症i1514》中,画上神秘的幻方解读出的文字是:真一神。但这是毫无意义的词句。

在安全局的追捕下,兰登和凯瑟琳逃往华盛顿国家大教堂寻求庇护,盖洛韦主教通过环点符、玫瑰十字架启示,真一神不过是艾萨克·牛顿的变体。“一切展露与三十三”,金字塔底呈现新的字迹:奥秘隐藏于团会之中富兰克林广场八号

欲为黑暗之神献身的绑架者献身,制服了兰登和凯瑟琳,得到了兰登的终极解读,解码工具是“富兰克林八阶幻方”,失落的真言就在圣殿堂之下。

凶手迈拉克精心筹划的献祭的时刻来临了,“失落已久的古老文饰在身,亲生父亲的左手下刀,我就此献祭自己”。间不容发的时刻,兰登和救驾的直升机同时杀到。

彼得确信金字塔上昭示的是千真万确的真实地图,失落的真言大地是什么?在第一束阳光照射到华盛顿的时候,第一照亮了华盛顿纪念碑尖顶石东侧的铭文:lausdeo(赞美上帝)。

丹·布朗华盛顿之夜十二个小时的惊秫之旅终于在曙光中走进尾声。

我特别喜欢丹布朗对古建筑和宗教历史的深层解读,在许多历史谜团中,剥茧抽丝,寻找遗落于浩瀚历史长河的璀璨文明。()最吸引我的是知识的密解,其次才是魅影飘忽的惊秫情节。在小说最后对信仰的阐述和见解,也大长作为人类一员的豪迈之气。

显然,对共济会金字塔铭文的解读,即最后一个包袱,读完不免还是有些失望,一切皆又走入虚空,并非是实际揭示古代奥义的最后的秘符,显然逊于《达芬奇密码》中对圣杯的诠释,及《天使与魔鬼》对反物质在夜空中的骇人展现。

对于《失落的秘符》,它是最令我们期待的,而它也绝对值得我们等待!

失落的秘符读后感(三)

哈佛大学符号学家罗伯特·兰登意外受邀,于当晚前往华盛顿美国国会大厦做一个讲座。就在兰登到达的几分钟内,事情发生了匪夷所思的变化。国会大厦里出现了一只人手,三根手指成握拳状,伸直的拇指和食指直指天穹,每根手指上都有具特殊符号学意义的诡异刺青。兰登根据戒指认出这是他最敬爱的导师彼得·所罗门――一位着名的共济会会员和慈善家的手,也辨识出这个手势与其上的刺青结合在一起是表示邀请的一种古老符号,旨在将受邀者引入一个失落已久的玄妙智慧世界。兰登意识到彼得?所罗门已被人残忍地绑架,他若想救出导师,就必须接受这个神秘的邀请。

罗伯特·兰登就此猝不及防地被拖入了一个惊人的谜团。是严格遵守自己的承诺,还是先搭救危在旦夕的朋友?是配合中情局号称涉及国家安全的调查,还是协助共济会完成关乎人类福祉的重大使命?兰登屡次陷入选择的困境。然而时间紧迫,他不得不抽丝剥茧,一步步解开这个有关人类文明的最大秘密……

所有的事情来自于家庭的暴力,中国的老话富不过三代,也体现在了所罗门家族里,彼得所罗门的悲剧在于没有教育好孩子,这是整个故事的开始。

但是不管怎么说,所罗门家族的习惯还是好的,在孩子18岁的时候就给一部分财产让孩子继承,这个是中国人应该学习的,即便是他的孩子没有教育好。

整本书的追求,其实树立追求的一直是大家都在面对的,只是我们没有把它放到一个高度,用自我的观念来衡量了整个社会,所谓失落的秘符,你说他是圆点环也好,是真正的圣经也好,其实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真善美。佛说,你就是佛·圣经里的如其在上,如其在下,在作者的语言里,已经表达了,其实上帝就是你,合众归一,如果大家都是上帝,而你不把自己当作上帝,那么岂不是你也会对待上帝一样,社会也就和谐了。如果你是上帝,你又该如何对待大众,你只有努力为大家谋福利,这应该是西方一直在遵守的道德准则。

这本书总体上来说,写的还不错,从某种程度上,让我们了解了西方的价值观以及价值体系。关于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方面,有很多人会关注这一块,以及美国的爱国者法案,其实在我们国家虽然没有这个法案,但是肯定是这样做的。

丹·布朗的小说一向精彩地让人拿起书就舍不得放下。虽然套路性很强,但我还是心甘情愿地被他忽悠来忽悠去。不过这次没有被完全忽悠到,读到一半时已经猜出来了杀手的身份和埋藏的宝贝,但我还是读完了以便印证自己的猜测。

4、失落的一角读后感

读失落的一角读后感(一)

今天老师给我们读了一本书,名叫《失落的一角》,故事的主人公是个缺了一角的圆,他的一个角遗失了,他很不开心,于是唱着歌去寻找那失落的一角。有寻找有过程中,有时他和虫子说话,闻闻花香,他掉进过坑里,也遇到过许多不合适的角。有一天,他终于找到了那失落的一角!可是,他再也不能唱歌了,他把那一角放下,从容地离开了……

这就是《失落的一角》讲述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绘本,是我们能最快读完的一本书,也是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咀嚼的一本书。

读了这本书,我的收获是:每个人都想去追求完美,可人是不完美的,就像故事中的圆,他的身体没有缺陷了,可是他又失去了很多,例如:他不能唱歌了,不能和小虫谈心了……总之,他失去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这让我懂得了:追求完美的过程是美好的、快乐的,可每个人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如果他咬得大,你的缺陷就比较多,如果他咬得小,你的缺陷就较少。

《失落的一角》这本书很形象地比喻了我们的人生,生活中我们追求完美,但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坎坷,有悲欢离合,有酸甜苦辣,但是这个过程是有价值的,这就是生活。

读失落的一角读后感(二)

文/李壮

一个冬日的下午,我饶有兴致地读了一本书《失落的一角》。

内容是这样的:一个角,它不快乐,因为它缺了一角,所以它动身去寻扎它失落的角。它一边滚动,一边唱歌,有时在太阳底下暴晒,但接着又淋了场雨,有时被冰雪冻僵,但又暖了过来,因为它缺了一角,所以它滚不太快,可以停下来,和虫儿说话,闻闻花香,有时超过一只甲虫,甲虫又超过了它,这是它最美好的时光。这样不停地滚着,飘过大海,穿过沼泽,丛林。上山,下山。

终于有一天,它找到了它失落的一角,当它完美无缺时,它滚得快了起来,它从来没有这样快过,快得不能停下来和虫儿说话,不能闻闻花香,蝴蝶无法停在它的身上,快得连歌也唱不完整了。于是,它扔下那个角,唱着歌:“哦……我要去寻找我那失落的一角”,慢慢向前滚动。

看这本书时,我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笑,怎么有这么有意思的书啊,我太喜欢了。看完之后,我忍不住还在不断回味,故事很简单,却似乎告诉我们很多很多。其实,每个人都不完美,每个人都是一个失落了一角的圆,当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时,也许,我们失去了更多。虽然我们缺失了一角,但是我们也会因此得到许多。所以,不必为自己人生中的缺憾而烦恼,珍惜拥有的一切,做一个快乐的不完美的圆。

读失落的一角读后感(三)

读谢尔的绘本《失落的一角》是件愉快的事情。书的内容由一幅一幅简洁的简笔画和极少的文字组成。()一个圆,缺了一角,于是它踏上旅途唱着欢快的歌儿,去寻找那失落的一角。旅途中它和虫子说话,或者闻闻花香,也遇到了许多挫折,掉进坑里,在太阳底下曝晒,接着又淋了场冰凉的雨,有时被冰雪冻僵了,太阳出来了,身子又暖和过来。最后,它终于找到了失落的一角!成了一个完整的圆,但是它滚得太快了,快得不能和虫儿说话了,快得不能停下来闻花香,快得都不能唱歌了,本来这应该是它最美好的时光,但是却失去了往昔的快乐,于是它从容地放下了那一角,又开始了快乐的旅途……

书的内容单纯且带着童真,可每一页大片大片的留白却令人惊心,逼的你不得不抛开一切静下心来思考生活,思考人生。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事实却是如此,作为万物精灵的人类,也不得不承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着自己的多重角色,为人儿女时可能也为人父母,有时当家做主,有时听命于人……我们总想把每个角色都想演绎到“完美”,为的就是让自己没有愧疚、没有遗憾。可仔细琢磨,变成一个完整的“满圆”又有什么意义呢?有人半生折腾只为“出人头地”,到头来却面对“妻离子散”的悲凉;有人前半生拿命换钱,后半生却陷入“拿钱换命”也挡不住英年早逝的尴尬……究其本因,都是把自己所缺少的东西看的太重,竟然被那小小的“一角”迷住双眼,却忽视了自己的近乎整个“圆”。那“一角”可能是你想要的足够花的钱,因为现实中不够花,所以才会精打细算,才在“柴米油盐”中磕碰出家庭的温情;也可能是你想挣足的“面子”,却因此看清了什么是真朋友;可能是你小小的虚荣心,因着虚荣却令你为人大气、工作上进;更或许是你心中无法释怀的人或事,可是没有这些,你哪里知道珍惜眼前呀!……常有这些“一角”在你心头“闹”,生活似乎就特别有奔头,总觉得应该做些什么,心里满满的,这才是真快乐;也正因为缺失了那“一角”,我们才活得清醒,活的真实。

细细地读完这本图画书用了整整一个下午,每读一页,都有许多生活的场景在脑子里来来去去,也许,我该用更长的时间去慢慢咀嚼、品味。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