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在你即将出发的地方
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在你即将出发的地方
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你想成为的那个人,不是你未来奔跑的尽头,而是你现在即将出发的地方。”
你现在做什么,决定你日后成为怎样的人。现在忙着做兼职的人,以后可能就是企业家;现在忙着交朋友的人,以后可能就是人脉家。
吴晓波说过:“你可以把时间浪费在看戏登山旅游等诸多无聊的美好事物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它们的投资期无不是在你的青春阶段。”
生活是一场大冒险,要么一无所有,要么倾其所有。“年轻”的含义不在于你多少岁;而是你今年50岁,你相信自己还年轻还能活30年,依然有抗衡一切的信心,在最好的青春做正确的事。
电影《遗愿清单》讲述了两个濒临死亡的老人去完成他们在病床上拟下的遗愿清单的故事。所幸在人生的最后一段生涯他们能有所醒悟,能并肩克服困难,拥有执行的行动力,一起做生命中最想做的事,看最想看得风景。
而问题是现实中的我们总是习惯的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推托计划。
我们总有各种担忧犹豫不绝,想告白的人怕拒绝,想换工作怕改变,想去旅游总没时间,想学一门技术怕自己能力不够……
不要拒绝改变和成长,人生因丰富有趣而值得期待,人生因勇敢挑战而附含意义。
曹启泰先生,主持过台湾不少知名节目。秉承着“人生要敢过瘾,横冲直撞开辟世界,翻天覆地大干一场”的人生观。他52岁创业进入艺术圈,成为当代原创艺术品直购平台艺高高(artgogo)创始人,将艺术观念带给每一个人。他总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服老,他乐观的态度迎接改变勇敢挑战。
成功的标准并非输赢,“年轻”还有力气的时候就该多拼搏多闯一下,不怕失败,全力以赴的追梦,哪怕被撞得头破血流。
着名制片人方励,他的生活方式是白天干科技晚上干电影。对于职业规划坚持随自己的心愿,爱折腾,他发起参股的有二十多个公司,其中跟电影相关的有五个,还加上一个航拍公司。他的速度总是很快,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因为想做的太多,就不愿意浪费时间。
我们一辈子可以活30000天,一天24小时,8个小时睡眠,剩下的16个小时要合理运用,活出高效人生。
李开复曾罹患淋巴癌,经历18个月的心态调整和治疗得以康复。他珍惜生活,制作抗癌食谱,带着全新的感悟出版了《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激励了很多人。心境的成长无疑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不要到人生的最后才开始遗憾,要做预见未来主控人生的智者。
生活的真谛需要用心去发现,生命的价值要用行动去创造。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就延伸其宽度。
身边也不乏积极完成小愿望的人,有人学高三毅然文转理,转校自己去参加单招,成为当时优先录取的第一人;在大学里活跃在各种社团,创办自己的社团。这一切的决定都是因为有主见敢坚持。有人从大一时的貌不惊人,到为改变自己换了穿着打扮,去学舞蹈,去看书积极完善自己让人眼前一亮。有人在拼命在每个节假日做着兼职,为家里减轻负担。有人独自去异乡闯荡,一个人去很多地方旅游。他们勇敢的完成自己的计划,哪怕这些看起来来微不足道轻而义举,我依然佩服他们战胜了自己的懒惰和畏惧。
这个世界总有些人一直在奔跑,总有些人在默默努力,外表平静,内心坚韧。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趁“年轻”趁阳光正好就去做。在我们还止步不前灰心的时候,她们已全力以赴完成了自己的计划。他们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可能和勇气,他们用实践告诉我们与其担忧未来,不如把握现在。
有些事你没来得及做,想看的演唱会想去旅游的地方,无意间和朋友谈起,时过经年朋友在演唱会给你打电话在旅游景点给你发照片。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发现你内心一直渴望的,却一直忘记了去行动,太多想法计划被搁浅。
现在所有的汗水都是为了日后的生活做铺垫,如果不够努力一无所成就没有懒惰安逸的理由。
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静下心来,不声张,默默地去做。我们都是平凡人,曾走过平淡无奇的人生,却想靠着一颗火热的心成为更好的自己。像蜗牛一样一步一步慢慢像上爬,把握当下每一分钟,勇敢大步向前走。
现在的你不一定富贵,不一定显赫,却能随心所欲的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就是当下的幸福。请相信自己,你完全可以拥有你想要的生活。你还“年轻”,你有失败的资本;你还健康,你有拼搏的魄力。
距离2016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愿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愿你可以一直勇往直前,愿你一直拥有小幸福。
“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一次伤一样;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唱歌吧,像没有任何人聆听一样;干活吧,像不需要钱一样;生活吧,像今天是末日一样。”
2、成为你自己
成为你自己
文/尼采
一个看过许多国家、民族以及世界许多地方的旅行家,若有人问他,他在各处发现人们具有什么相同的特征,他或许会回答∶他们有懒惰的倾向。有些人会觉得,如果他说他们全是怯懦的,他就说得更正确也更符合事实了。他们躲藏在习俗和舆论背后。从根本上说,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他在世上只存在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这样的巧合,能把如此极其纷繁的许多元素又凑到一起,组合成一个像他现在所是的个体。他明白这一点,可是他把它像亏心事一样地隐瞒着——为什么呢?因为惧怕邻人,邻人要维护习俗,用习俗包裹自己。然而,是什么东西迫使一个人惧怕邻人,随大流地思考和行动,而不是快快乐乐地做他自己呢?在少数人也许是羞愧。在大多数人则是贪图安逸,惰性,一句话,便是那位旅行家所谈到的懒惰的倾向。
这位旅行家言之有理:人们的懒惰甚于怯懦,他们恰恰最惧怕绝对的真诚和坦白可能加于他们的负担。唯有艺术家痛恨这样草率地因袭俗套,人云亦云,而能揭示每个人的那个秘密和那件亏心事,揭示每个人都是一个一次性的奇迹这样一个命题,他们敢于向我们指出,每个人直到他每块肌肉的运动都是他自己,只是他自己,而且,只要这样严格地贯彻他的唯一性,他就是美而可观的,就像大自然的每个作品一样新奇而令人难以置信,绝对不会使人厌倦。当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蔑视人类时,他是在蔑视他们的懒惰:由于他们自己的原因,他们显得如同工厂的产品,千篇一律,不配来往和垂教。不想沦为芸芸众生的人只需做一件事,便是对自己不再懒散;他应听从他的良知的呼唤:“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所想、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
每个年轻的心灵日日夜夜都听见这个呼唤,并且为之战栗;因为当它念及自己真正的解放时,它便隐约感觉到了其万古不移的幸福准则。只要它仍套着舆论和怯懦的枷锁,就没有任何方法能够帮助它获得这种幸福。而如果没有这样的解放,人生会是多么绝望和无聊啊!大自然中再也没有比那种人更空虚、更野蛮的造物了,这种人逃避自己的天赋,同时却朝四面八方贪婪地窥伺。结果,我们甚至不再能攻击一个这样的人,因为他完全是一个没有核心的空壳,一件鼓起来的着色的烂衣服,一个镶了边的幻影,它丝毫不能叫人害怕,也肯定不能引起同情。如果我们有权说懒惰杀害了时间,那么,对于一个把其幸福建立在公众舆论亦即个人懒惰的基础上的时代,我们就必须认真地担忧这样一段时间真正是被杀害了,我是说,它被从生命真正解放的历史中勾销了。后代必须怀着怎样巨大的厌恶来对付这个时代的遗产,彼时从事统治的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徒具人形的舆论;所以,在某一遥远的后代看来,我们这个时代也许是历史上最非人的时期,因而是最模糊、最陌生的时期。我走在我们许多城市新建的街道上,望着信奉公众意见的这一代人为自己建造的所有这些面目可憎的房屋,不禁思忖,百年之后它们将会怎样地荡然无存,而这些房屋的建造者们的意见也将会怎样地随之倾覆。与此相反,所有那些感觉自己不是这时代的公民的人该是怎样地充满希望,因为他们倘若是的话,他们就会一同致力于杀害他们的时代,并和他们的时代同归于尽——然而,他们宁愿唤醒时代,以求今生能够活下去。
可是,就算未来不给我们以任何希望吧——我们奇特的存在正是在这个当下最强烈地激励着我们,要我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和法则生活。激励我们的是这个不可思议的事实:我们恰恰生活在今天,并且需要无限的时间才得以产生,我们除了稍纵即逝的今天之外别无所有,必须就在这个时间内表明我们为何恰恰产生于今天。对于我们的人生,我们必须自己向自己负起责任,因此,我们也要充当这个人生的真正舵手,不让我们的生存等同于一个盲目的偶然。我们对待它应当敢作敢当,勇于冒险,尤其是因为,无论情况是最坏还是最好,我们反正会失去它。为什么要执著于这一块土地,这一种职业?为什么要顺从邻人的意见呢?恪守几百里外人们便不再当一回事的观点,这未免太小城镇气了。东方和西方不过是别人在我们眼前画的粉笔线,其用意是要愚弄我们的怯懦之心。年轻的心灵如此自语:我要为了获得自由而进行试验;而这时种种阻碍便随之而来了:两个民族之间偶然地互相仇恨和交战,或者两个地区之间横隔着大洋,或者身边有一种数千年前并不存在的宗教被倡导着。它对自己说:这一切都不是你自己。谁也不能为你建造一座你必须踏着它渡过生命之河的桥,除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这么做。尽管有无数肯载你渡河的马、桥和半神,但必须以你自己为代价,你将抵押和丧失你自己。世上有一条唯一的路除你之外无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问,走便是了。“当一个人不知道他的路还会把他引向何方的时候,他已经攀登得比任何时候更高了。”说出这个真理的那个人是谁呢?
然而,我们怎样找回自己呢?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他是一个幽暗的被遮蔽的东西。如果说兔子有七张皮,那么,人即使脱去了七十乘七张皮,仍然不能说:“这就是真正的你了,这不再是外壳了。”而且,如此挖掘自己,用最直接的方式强行下到他的本质的矿井里去,这是一种折磨人的危险的做法。这时他如此容易使自己受伤,以至于无医可治。更何况倘若舍弃了我们的本质的一切证据,我们的友谊和敌对,我们的注视和握手,我们的记忆和遗忘,我们的书籍和笔迹,还会有什么结果呢。不过,为了举行最重要的审问,尚有一个方法。年轻的心灵在回顾生活时不妨自问:迄今为止你真正爱过什么?什么东西曾使得你的灵魂振奋?什么东西占据过它同时又赐福予它?你不妨给自己列举这一系列受珍爱的对象,而通过其特性和顺序,它们也许就向你显示了一种法则,你的真正自我的基本法则。不妨比较一下这些对象,看一看它们如何互相补充、扩展、超越、神化,它们如何组成一个阶梯,使你迄今得以朝你自己一步步攀登。因为你的真正的本质并非深藏在你里面,而是无比地高于你,至少高于你一向看作你的自我的那种东西。你的真正的教育家和塑造家向你透露,什么是你的本质的真正的原初意义和主要原料,那是某种不可教育、不可塑造之物,但肯定也是难以被触及、束缚、瘫痪的东西:除了做你的解放者之外,你的教育家别无所能。这是一切塑造的秘诀:它并不出借人造的假肢,蜡制的鼻子,戴眼镜的眼睛——毋宁说,唯有教育的效颦者才会提供这些礼物。而教育则是解放,是扫除一切杂草、废品和企图损害作物嫩芽的害虫,是光和热的施放,是夜雨充满爱意的降临,它是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礼拜,在这里大自然被理解为母性而慈悲的;它又是对大自然的完成,因为它预防了大自然的残酷不仁的爆发,并且化害为利,也因为它给大自然那后母般的态度和可悲的不可理喻的表现罩上了一层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