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功学没告诉你的](http://www.wenzidahui.com/tu/698.jpg)
1、成功学没告诉你的
成功学没告诉你的
文/曹红蓓
心理学鄙视成功学,不是因为心灵鸡汤的书卖得没有成功学的书好。心灵鸡汤可以看作是“一旦没有成功学”,跟成功学差不多。成功学可恶,是因为它跟心理治疗抢病人。一个人心理有病,本来应该来看医生,结果被成功学这个跳大神的给忽悠了,结果就不来了。跳得好了倒也罢,跳不好再来看病就更难治了。
你是在说成功人士都有心理问题吗?不,我说的是大部分成功人士是因为有心理问题而导致成功的。如果你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不要自卑,你有可能成为成功人士;如果你老也成功不了,不要自责,你有可能只是心理比较健康而已。
这世界上大部分的成功属于要求自己必须成功的人。这样的信念才能赐予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以及自虐的勇气。什么人才会要求自己必须成功呢?是那些不成功就没办法自处的人。偌大的世界,仅以成功作为自身存在的理由,这不是有病又是什么?对于那些自杀了的高官、企业家、公众人物,如果你知道他们给自己留的生路是多么窄,或许就理解了。几年前,国内一个顶尖高校里曾有一起预备自杀事件,那个学生已经站在楼顶准备跳下去,被解救后问他跳楼的原因,他说估计gre考试不能得满分了。什么东西一和生存联系起来,可就了不得了。饿了三天的原始人如果发现面前站了个大熊,会噌地一下爬到树上去,这个就是由死亡恐惧激发的能量。焦虑可以看作是轻一点的、慢性的恐惧。对那些把成功和存在的意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来说,在强烈的存在焦虑下,是可以把全身都调成兴奋状的,就像有大熊追着的原始人。他在一段时间内果然比别人蹿得快。
谁会要求自己必须要成功呢?缺乏父母接纳的会是首当其冲,还有干脆被父母抛弃的。比如乔布斯,人人皆知他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然而,作为世界的我们,有没有拜托他来帮忙改变呢?在心理学看来,他拼命想要改变而又绝望地发现根本无法改变的只有一个事实,那就是他的身世。他在这个事实面前的暴怒促使他去改变除了这个之外所有的东西。他说了一句话:爸爸你当初抛弃我是个错误。中国学校里的阴盛阳衰也可以用这个解释。不是男生普遍比女生蠢笨,而是女生普遍不是她们父母想要的孩子。为了告诉父母,你生我是对的,女生就得要逼自己成功,就跟乔布斯一样。
成功还源于自卑。由于家贫、貌丑,或力弱,不是父母不接纳他们,是他们自己不接纳自己。“自卑与超越”理论的创始人阿德勒,本身就是个残障人士,老是超不过他那高能健美的大哥,结果他一怒成为心理学一派之祖。因幼时家贫而奋斗成富豪的,个案更多。还有那些因为长得丑而多看的书,最终也会变成才华甚至金钱。你看那些仪表堂堂、父疼母爱的北京本地的哥,因为起小就没有什么可自卑的,甭管是不是的士之星都心中洒满阳光。
在高校给学生咨询的时候,听到不止一个男孩子说,只要能成功,他们不在乎成为变态人士。当他们这么说,咨询师会在心里画一个凉凉的笑。因为在社会机构给职人做咨询的时候,见过很多他们想成为的那种人。有两种人格障碍是心理界公认最容易发财和成功的,一种是强迫,一种是自恋。在极端成功的人士里,这两种特质几乎必居其一。前者自己会非常痛苦,后者会害得周围人非常痛苦。前者痛苦到,他们愿意用所有的成功去换取症状的消除。对于后者,由于他们让别人痛苦而导致的不利事件对他们的成功也会造成损害。
对于大部分想要成功的人来说,他们所要的其实不是成功本身,而是成功许诺的爱。他们潜意识上想要爱,但是意识上告诉自己他们只想要成功,或者用爱标价成功。这是因为,其实他们潜意识里也不相信成功真能解决爱的问题。带给一个人成功的某些东西,比如把自己和他人都当作机器使、放弃有滋有味的真实生活、权诈、情感隔离等等,很可能会让一个人在爱的方面变成废人。他以为在自己和爱之间挡着名叫成功的这座山,他千辛万苦地翻过去了,却发现山后边只是一团白雾。
到底有没有心理健康的成功者?有的。那是些自我实现的人。他们只是怀着对世界和自我的好奇,想知道这世界的糖罐里到底藏着多少蜜,想知道自己这粒种子最后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植物。他们也期待成功,但并非真的在乎结果。就像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玩泥巴的孩子,他们专注地玩泥,也会丢下铲子去扑打飞过的蝴蝶,最后他们建了一座辉煌的泥巴城堡,这个就是成功。
2、那些成功学和鸡汤文没有告诉你的
那些成功学和鸡汤文没有告诉你的
今早打开豆瓣刷到一条广播:
这两份名单你认识多少?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
第一眼看到这条广播,感觉挺有道理的,论据充足,实在是安慰今天高考孩子的一剂良药:即使你这次高考没考好,也不代表你这一辈子就完蛋了。看看这份名单上的人,后者全都落榜,但现在流传千古,我们永远怀念他;前者虽然是当年的状元,可现在谁还知道他们。所以,成功和学历并没有半毛钱关系!安心去考,落榜了也能有大好前程!
后来感觉有点不太对。为什么扑面而来一股浓浓的鸡汤味儿?思索了一下,我写了第三份名单:
1、欧阳修为避嫌曾巩,不然苏轼本是状元;
2、唐宋八大家的曾巩是状元;
3、文天祥是状元;
4、王维是状元;
5、柳公权是状元;
6、郭子仪是状元;
7、贺知章是状元;
8、三国演义开头曲,写二十一史弹词的杨慎,明朝三大才子,他也是状元;
9、张居正更是出名的神童,顾璘怕他年少得意,故意压制了几年,即使如此也在嘉靖二十六年中了进士;
10、其继任者申时行也是状元。
博主怎么不举这些例子?
这也是我反感鸡汤文和成功学的其中一个原因:
第一、幸存者偏差
第三份名单上的十个例子即是死亡的数据。他们并不会开口说话,告诉你,你看我也是状元不也流传千古了。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他们并不会告诉你事实的全部,总是以偏概全,只采纳对他们有利的数据,从而诱导出他们希望你得到的结论。
第二、故意含混的因果逻辑
成功学把事实隐藏,逻辑简化,只留下简单的因果联系:
a、考中状元——无人知晓;
b、考不上——流传千古;
c、你即使考不上也会流传千古
这种思维实在是很害人的。尤其是如果今年参加高考的孩子看到这这种话,在还没有足够阅读面和理智判断的时候会产生什么后果?他告诉你高考压根和成功关系不大:第二份名单,不都没考中,不还是流传千古。第一份都是状元却籍籍无名。
举个例子,泰森成为拳王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实力和技巧,是他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而不是因为他咬人耳朵和强奸。如果不是因为强奸他只会更成功。
宁财神成功是因为他有足够的才华和编剧技巧,是因为他看了很多书,练习写作,不是因为他吸毒。如果他不吸毒只会更成功。
同样地,黄宗羲、蒲松龄他们流传千古是他们本就有才,如果他们中了状元,只会成为他们人生的助力,会更加的名满天下,流传千古。就像张居正。是锦上添花。
不要搞混逻辑关系。
第三、简单的因果线条
这份名单隐含的结论是仅以在民众流传的名气来衡量成功与否。而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多因一果。可鸡汤文只列举一因一果。
第一份名单里仅举毕沅、傅以渐为例
毕沅: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梁启超对之评价极高,以为:“有毕《鉴》,则各家续《鉴》皆可废也。”
傅以渐:学识广博,精通经史,工于诗文,学者称星岩先生。是一位竭诚尽忠的贤臣良相。有史料记载:顺治破格提拔傅以渐为兵部尚书,众皆赞同,一致认为,选择得当,用人适时,宫廷和睦,天下太平。
第二份名单里,如李渔,蒲松林流传是因为文学作品受众广,而毕沅所作《续资治通鉴》除了对史学研究感兴趣的人谁会注意到?
你没听说过人家的名字并不代表人家不厉害,只能说明你现在的思维、格局、学术水平离他们还太远。
而且这个例子只简单把成功与考上状元简单地连接起来,他们也大多是身后留名,比如蒲松龄生前就过的很困窘。洪尚秀要不是因为吃不上饭,哪会铤而走险去造反?这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背后故事,和他们之所以出名的种种因素统统忽略,只简单地把考上或考不上状元同青史留名等同起来,再蛮横地把青史留名和成功等同起来。事实上,反而是那些没考上的人生前困窘,也只是身后留名,而那些没留名的状元你怎么知道他们活得不幸福,而简单地以青史留名来衡量成功?
与之类似还有几个幼稚的小故事,那都是我们小时候写作文经常用到的:
比如:
1. 华盛顿小的时候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后来主动承认错误,得到了他父亲的原谅。
2. 爱迪生在列车上作试验,列车突然倾斜,出了事故,列车员打了他一拳,鼓膜破裂,爱迪生的耳朵从此再也听不到声音了。
3. 爱因斯坦小学数学不好,每次考试都是一分。后来努力学习,成为了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这样的故事还可以一直列下去,第一个故事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这才是伟大人物所必须的品质,如果你想要和华盛顿一样伟大,就要勇敢承认错误。第二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爱迪生真是穷且益坚,实在是我们的榜样啊!第三个爱因斯坦的故事安慰我们,即使现在学习不好,未来依然可以有所作为,成为大科学家!
然而这些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甚至于有些故事并不存在,比如第一个《华盛顿和樱桃树》,后来其传记作者坦白,因为史料太少,这个故事是为了凸显华盛顿的优秀品质而虚构的,很类似于我们现在史书上常见的帝王传记,刘邦是其母与龙交合,已而有娠,遂产高祖。或者刚生下来,满室红光。
第二个爱迪生8岁得了重猩红热病,从小耳朵就不太好。还有经常说到的,爱迪生8岁时到附近一家小学读书,但听不清老师讲话,理解能力也差,因此有人嘲笑他呆头呆脑,最后终于休学,跟着母亲学习。大概是因为老师和周围的人(或许连爱迪生本人)都没有注意到他的耳朵听不清吧。
至于第三个,谣传太久。德国考试成绩评分为6分制——1分:sehr gut(优秀);2分:gut(良好);3分:befriedigend(中等);4分:ausreichend(及格);5 分:mangelhaft(不及格);6分:ungenuegend(差)。爱因斯坦人家从小就很聪明。
即使出发点是教育孩子向善,可如果本身这就是一个虚假的故事,等长大后明白过来又会很可能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原来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谎言的世界。甚至连官方的语文教科书都是假的,这世上还有真的可信的事情吗?这对儿童的三观是一次崩塌。
这几个小学时代的故事对我们来说已经太过幼稚了,现在以我们的阅读面完全可以轻易辨别出他们的真假。然而世上还有其他很多类似的故事,有着更为精妙的包装。很多人孜孜不倦地阅读着名人传记,妄图从中得到些成功的真谛。但这些传记背后的作者不会告诉你他们成功的全部真相。
他们不会告诉你,王石的父亲当年是王震王胡子的部下,其后任之后任柳州铁路局局长。王石的岳父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社会部办公室副主任,广东省公安厅厅长,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员会主任、省委常委,广东省副省长,头衔太多,不举了。
任志强不会告诉你他父亲是曾经的商业部副部长。
潘石屹不会告诉你他的发迹是和女富豪张欣结婚后开始的。
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他的发迹和他的三次婚姻有关,嗯,女版邓文迪,一次跳得比一次高。
或者还可以再加上某条一直很火的微博,
“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母亲是ibm董事,是她给儿子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文青们别得意,现在轮到你们了。与之类似的还有你们的穷游女神molly,你们最喜欢最受感动的这些话:
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人的一生中,总要有一次为了理想而奋不顾身抛下一切,许多年后回想起来才不会后悔。
现在火爆异常,一直高烧不退的去拉萨“净化灵魂”,骑行318成为纯粹的人,全世界穷游旅行。
旅行能净化个屁的灵魂啊。
风景一会就看腻了,主要还是要与人文景观,历史地理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真正的知行合一。你没一点历史文化知识积淀,看到伦勃朗也只是匆匆拍个照,还能像人家一样,一看三个小时,感动到流泪还晕倒?没一点积淀看到1825年帕里斯发明的幻盘你能跟电影的产生原理,视觉暂留和似动现象联系起来?来到柏林墙只是傻傻看几块砖头和墙上的涂鸦,你啥也不知道,怎么能和当年历史背景联系起来感受历史的厚重?逛到但泽也只是看看风景而已,没看过《铁皮鼓》《狗年月》《猫与鼠》,不知道君特格拉斯,不知道但泽支离破碎的历史,你说你啥都不知道,风景一看就忘,只会傻呵呵嘟嘴自拍,你能受到什么震撼,能有什么知行合一?
但文青的市场需求就在这,molly的出现完美地满足了他们的幻想,颜美身材好还能任性地到处穷游。不知多少女生因此吵着和男朋友分了手。
直到后来曝出molly不是穷游,一直都有赞助,住的也是豪华大酒店,每天几千。这样的行为已经是一种欺骗。你告诉他们说走就走的旅行,却没告诉他们你背后有着企业进行赞助,所以才能走得这么潇洒。
还有,不好意思,可能牵扯到你们的男神。大冰。
一开始我也很迷他,觉得简直是我理想中的生活啊!太让人羡慕了!看了几篇the one上的故事,觉得写的很感人,后来渐渐感觉有点不对。他在书里竭力宣扬一种世外桃源,抛弃世俗名利的生活。看起来很潇洒很美好,可如前所述,他只展示给你了他最梦幻的一部分,其他的并没有给你看,或只是匆匆一笔带过。比如他路上的艰辛,因摔伤肋骨折断,小脚趾切除。还有后来去他微博里逛了一圈,里面众人高举书籍的热闹的世俗场景和书里所描绘的拉漂,净化灵魂,世外桃源实在相差太远他在书里宣扬的放弃世俗名利,寻找另一种生活,反而让他获得了世俗大名。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讽刺。
而这也是一种欺骗。
不能说鸡汤,说迷魂汤可能更贴切一点。一剂灌给困在繁琐无聊的都市生活中的文青男女的虚幻的迷幻汤,完美地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要。
你在书里宣扬的远离世俗的桃源生活和当下简直截然想反,你没告诉他们故事的全部却引得一大批文青男女抛弃身上对家人的责任,而离家出走,四处搭车穷游陷入并不安全的境地。
这也是我反感这类迷魂汤的原因。他们只强调个人的任性的自由而放弃承担责任。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庶几是孝、是仁的一种表现
我并不认为辞职旅行,到处蹭吃蹭喝,拦路搭车比兢兢业业认真工作,背负生活重担的人更高尚或更出色。
你走之后留给的是家人无尽的担心,他们只告诉你穷游,告诉你搭车,没告诉你这背后安不安全,父母会不会因此白了头。你被灌了迷幻汤一走了之之后正在上升的职业生涯很可能也会中断,而回来后发现存款没了,女友跟人跑了,灵魂似乎也没得到什么提升。
他们编造这些鸡汤,这些成功学无非是出于背后的利益,好像我国伟大领袖chair mao为了赶英超美而鼓励全国人民,“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可chair mao 没有告诉你后半句是,“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另一个方面,这些成功学,鸡汤文本身能够流传是因为: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你要真相还是心理安慰?
人民群众选择心理安慰。
这个世界的大部分真相是很残酷的,比如
家境贫寒的你的努力奋斗,在现在这个时代,不仅是中国,也包括社会阶层固化的英国,很多时候比不上别人显赫家族的一句话。
这世上确实是有智商这种东西的,小学初中题目简单不觉得,上了高中有人不听课期末考第一。你每天晚自习依然是倒数。
这世界从来没公平过,真相永远都是残酷的。
人民群众既然无力改变,只能编造谎言,给自己制造麻醉剂。
这些鸡汤文、成功学的背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市场需求。
最后,不好意思我也骗了你,如果你能看到这里。在反鸡汤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谣言。比如我在之前举得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例子:
“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母亲是ibm董事,是她给儿子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我在写作过程中查阅了百科和维基,对他们的父母都有介绍:
盖茨的母亲
玛丽·麦克斯韦尔·盖茨 (英语:mary maxwell gates,1929年7月5日——1994年6月10日)是一名美国商业界人士。
盖茨曾于1975年至1993年任华盛顿大学校董事。她是金县联合劝募协会(king county’s united way)的首名女性总裁,还是全国联合劝募协会(united way of america)执行理事会的首名女性主席。值得注意的是,她在任全国联合劝募协会执行理事会主席期间与ibm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埃克斯(john fellows akers)共事。她还是第一洲际银行公司(first interstate bank)的首名女性主管。玛丽之子威廉·亨利·盖茨三世(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的创建者之一。1
也就是说,盖茨的母亲并不是ibm的董事,她与ibm唯一的交集,就是与其执行官共事过。
巴菲特的父亲:
howard homan buffett (august 13, 1903 – april 30, 1964) was an american businessman, investor, and politician. he was a four-term republican united states representative. he was the father of warren buffett, a billionaire businessman and investor.2
沃伦-巴菲特生于1930年,他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的确是美国国会众议员,但他是在1942年才第一次当选的,当时巴菲特已经12岁了。也就是说,当巴菲特“在8岁的时候参观纽约证交所”时,根本不可能受到国会议员一般的待遇。
显然盖茨和巴菲特家境是不错,他们的父母也都能给他们以一定的帮助,但并没达到如此夸张的地步。
还有爱迪生那后半句话,与前半句谣传流传的以一样广,如果有爱迪生说过这句话一定有对应的原文,可在英文世界里并没有。唯一对的上号的是这么两句话:
none of my inventions came by accident. i see a worthwhile need to be met and i make trial after trial until it comes. what it boils down to is one per 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3
我没有一项发明是碰巧得来的。当看到了一个值得人们投入精力、物力的社会需求有待满足后,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做实验,直到它化为现实。这得最终得归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 accordingly, a ‘genius’ is often merely a talented person who has done all of his or her homework.
这和中文版本的前半句一样,后面多的这半句大意是“因此,天才不过是一个经常能完成自己工作的聪明人而已”。也没有说“灵感更重要”。
而且这中文世界这广为流传的后半句,和爱迪生一贯为自己打造的努力勤勉的形象不符。
这种为反而反的“反鸡汤”本质上和鸡汤也没什么区别,都是一次对民众精神需求的精准把握。只不过前者是“正能量”的虚幻安慰,后者可以算作是对现实不满的一次感情的宣泄。最后不知会把人引到什么地方去。
原谅我骗了你,这世界本就是一个罗生门,人民要的也不是真相。
3、多少成功,毁于事先告诉别人
多少成功,毁于事先告诉别人
文/晚情
一大早起来,就看见凌晨半夜里,一位翡翠同行发给我的大段大段的语音。
前几天,一位客人在她那里结缘了一个挂件,收到后,客人说和想像的不一样,想退,语气诚恳,几次表示抱歉,说自己没注意看尺寸,有点大了。
同行也挺爽快的,说可以,顺丰寄回便可,两人约定第二天一早退回,当天晚上,她重新上架了这件翡翠,被另一位顾客看上,说想买来送给妈妈当生日礼物,请她包装得漂亮一点。
多少成功,毁于事先告诉别人
她很愉快地答应了,之前虽然很爽快地让客人退了货,但退货心里毕竟还是不开心的,现在立刻又结缘了,心情自然很好。于是,她和之前那位客户留言说,这件翡翠又有客人要了,请第二天务必寄回来。
当天晚上,那位客人并没有回复她,第二天一早,她只好再次给客人留言说另一位客户等着送妈妈,请她尽快把东西寄回来。
这一次,客户回复她了,说今天会寄出的。于是,她就安心地等着,当天晚上她联系客户说能不能给个单号,她想查一下到哪里了?
客户却告诉她说今天很忙,没有时间寄快递,得明天了,当时她很生气,明明答应今天寄的,即使不能寄你也说一声啊,但她不敢跟客户发火,再次表述另一位客户等着送给妈妈的,请她尽快寄回来。
客户很不耐烦地说好的,明天就寄,别催了。
第二天一早,她又提醒了客户一次,没有回复,到了下午,她又问了一次,客户说今天会寄好的,晚上时,她又问客户要单号,客户说下午太忙了,给忘了。
她真的特别生气,客户要求退货时,态度诚恳,而她也给对方退货了,只是请她把东西尽快寄回而已,而且之前告诉对方签收24小时后默认收货。
可生意人都明白和气生财的道理,即使再生气,她也不敢发作,只是请对方尽快寄回。
但这边的客户,送给妈妈也挺急的,知道妈妈生日那边寄不到后,就取消了这次交易。
她自知对不起后一位客户,把钱退给对方后,又赔礼道歉。
这一次,她对前一位客户的忍耐已经到了极点了,告诉她说时间已经超过24小时了,不能再退,因为她的一再延误,后一位客户已经取消了交易。
这一下,客户比她更怒,说她是奸商,已经说好要退的,晚寄一点怎么了?如果敢不退的话,她就上各大论坛去扩散,让她生意做不下去。
她服软了,答应客户仍然给退货,这一次,客户很快就把东西寄了回来,可是这口气,真的是太难咽下去了。
她在语音里跟我说:晚情,我很明显地感觉到,之前她是很主动要退货的,我也答应了,可是当她知道我又再次卖了出去,很着急时,她就故意拖我,我再三提醒,怎么可能忘,真的一天忙得连打个电话叫快递来取的时间都没有吗?我才不信,她就是希望我后面的交易不成功,我真不知道这样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态?
相信有不少人都看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他的一哥们发达了,哥们感念和他之间的情谊,想找他过去一起干事业,条件非常优越。
年轻人很高兴,立刻找领导提了辞职报告,领导得知他有这么好的机遇时,迟迟拖着不给他批,他很着急,一次次找领导,请他快点把自己的报告批了,那边哥们也等着他过去啊!
领导每次都有各种理由,比如合适的人还没找到,比如现在的工作还没完成,他闷着气又干了一个月,领导还是没给他批。
他哥们知道后,就给他出了个主意。
当天下午,他走到领导办公室说:我哥们那边不需要人了,我不辞职了,那报告您不用给我批了。
结果,当天下午,领导就把他的辞职报告给批了,他看着一个月来迟迟没批的报告,感慨万千,然后,便去投奔哥们去了。
前几天,后台有位姑娘跟我说,她在公司里有个好朋友,两人前后脚进公司,学历和薪水都差不多,只是分属不同的领导,有一天,好朋友很开心地告诉她,她的领导打算提拔她,如果成功的话,职位和薪水都会比现在高,如果到时候成了,请她吃大餐,地方随她挑。
她知道朋友是把她当自己人,所以才提前跟她分享自己的喜悦,完全没有设防。
可是自己听了后,竟然生出了一种很邪恶的念头,她想破坏对方升职,想让对方领导打消这个念头。
她被自己的想法吓住了,所以求助我:我是不是一个很坏很阴暗的小人,其实她根本没有碍着我,我们在公司里关系还挺好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听到她跟我说要升职后,我竟然会有这么可怕的想法。
其实这位读者是勇敢的,她能够面对自己内心阴暗的那一面,而不是任由它偷偷滋生、蔓延、越滑越远,她心中的正能量在与这些念头对抗,最后,我建议她去看心理医生。
有人说,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天使和魔鬼,当天使的力量强了,我们就表现出善良的一面,当魔鬼的力量强了,我们就会表现出邪恶的一面。
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内心是天使强大还是魔鬼强大,但是我们不能预料别人的内心是被天使占据着还是被魔鬼占据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所以,你要学会保护自己。
当你有什么想法时,不必嚷得人尽皆知,要知道说太多,绝对利大于弊,你若成功了,自然没问题,倘若失败,是否成为笑话倒未知,但一定会给人一种夸夸其谈,才疏学浅的印象。不若暗暗努力,等成功那天再一鸣惊人。
甚至,当你把自己的意图告诉别人之后,若对方有心害你,非常容易。
这世上,有成人之美的人,必然也会有损人不利己之人,后者的数量也许不多,可是只要你身边有上那么一个两个,暗地里给你使些绊子,也会令你徒增很多曲折。
孩子什么想法都诉诸于口,那叫天真,成年人什么事都藏不住,那叫幼稚。很多时候,当你面对不熟,或者无法预料对方的脾性时,别太交底,才是自保之道。
小时候养过猫,它非常喜欢仰面躺着,让我揉它的肚子,眼睛微闭,神态臃懒,很是可爱,大人告诉我,猫是非常聪明的动物,它只对绝对信任的人,才会露出自己的肚子,别人若是想靠近它,它早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过于相信这个世界都由真善美组成,那叫天真,过于认为这个世界上都是阴暗,那叫偏激。
愿我们只做一个不偏不倚,睿智成熟的人。
4、告诉我,你心中的成功是怎样的
告诉我,你心中的成功是怎样的
你问我,人有怎样的素质才可能成功。看来,你终于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孩了。你开始明白这个社会对于个人,有一种叫做“成功”的要求。而且,你想要它。
告诉我,你心中的成功是怎样的。做商人,腰缠万贯,不求做比尔·盖茨,但求刷卡时不皱眉;或者如明星,踩上红地毯时全世界都在关注你;或者简单些,你希望你喜欢的人喜欢你,而你希望得到的东西都可以得到——些许的名声,优裕的生活,开心的朋友,美好的爱情,足够的时间环游世界。
有梦想总是好的。不管你想要怎样的成功,可你该如何去得到那些你要的东西?我没有标准答案,可普遍意义上的成功人士都具有两种素质:学习能力和平衡能力。他们太擅长学习和琢磨事情,无论是否有课堂,他们都可以从周遭发生的一切中获得养分。
具有学习能力的人,必须敏感,对一切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事物有持续关注的热情。学习能力还包括给自己创造学习的机会,让别人给自己学习的机会。
关于平衡能力,其实是更重要的。我也是后来才明白。平衡能力,就是生活的能力。你或许要到工作时才能发现这能力的重要。因为做工作狂是相对容易的,而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游刃有余反而是难的。可是你现在连学习狂都是做不到的。你会觉得那样没有趣味。可主要的原因是你觉得自己够聪明,你相信自己的才华。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相信自己的才华。可是人所有的成就,都要抵抗懦弱和懒惰的侵蚀。很多事情能不能做好,和天赋无关,只看是否诚心诚意。也就是,心灵的纯度。你想要那些亮闪闪的东西,你不能不付出。别敷衍自己,别自欺欺人。
你是否觉得自己足够好,所以所有的机会应该主动来找你?那么我问你,你有没有为你自己喜欢的东西真的付出些什么?真正的喜欢,就是你每时每刻都会去做而且不想回报,但你自己还是觉得愉悦。如果你没有这种感觉,或许你只是在玩票。
世界上有两种道理,一种是物的道理,一种是人的道理。我们从小的学习,多偏重在物的道理上,拥有成功相对容易一些。因为那些规律和标准,从不因为人而改变,资本如何运作,市场如何反应,都是八九不离十的东西。你懂得学习,就会拥有。
人的道理就是你内在的标准:在给蜷在墙角的乞丐钱的时候,你会蹲下来轻轻放下硬币;你理解为何母亲会生气,而你可以拥抱她宽慰她说服她;你被人算计后你知道如何正当巧妙地讨回公正。
在人的道理上,你学会了平衡,才可能成功。一个成功的商人,可能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在这个领域,没有绝对的标准,很难说什么是成功。这才诞生了所谓的“围城”。追求梦想是好的,但是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有得有失才是正常的。可是成功的人是否幸福,那就看你的平衡能力是否高超。
世界上有个叫做“成功俱乐部”的地方,里面的人都不愤怒。因为成功之前没有资格愤怒,成功之后没有理由愤怒。
所以,你别抱怨了。能够全力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本身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