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早雁_杜牧:寄远

1、杜牧:早雁

《早雁》

作者:杜牧

原文: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释:

1、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秋半:八月。虏弦开:一语双关,既指挽弓射猎,又指回鹘发动军事骚扰活动。

2、云外:一作“云际”。

3、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

4、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时幽居长门宫。

5、须知胡骑纷纷在:一作“虽随胡马翩翩去”。胡:指回鹘,也称回纥。

6、莫厌:一作“好是”。潇湘:指今湖南中部、南部一带。

7、菰米: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嫩茎叫茭白)。莓苔:一种蔷薇科植物,子红色。这两种东西都是雁的食物。

翻译:

八月边地回鹘士兵拉弓射箭,

雁群为之惊飞四散哀鸣连连。

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

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

应该知道北方正当烽烟四起,

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

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

水边的菰米绿苔可免受饥寒。

赏析:

此诗通篇为咏物体。首联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这两句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仲秋塞外,广漠无边,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一时间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炼的动态描写。

颔联续写“惊飞四散”的征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汉代建章宫有金铜仙人舒掌托承露盘,“仙掌”指此。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这景象已在静谧中显出几分冷寂;在这静寂的画面上又飘过孤雁缥缈的身影,就更显出境界之清寥和雁影之孤孑。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黯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就更显出境界的孤寂与雁鸣的悲凉。“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都与上联“惊飞四散”相应,写的是失群离散、形单影只之雁。两句在情景的描写、气氛的烘染方面,极细腻而传神。透过这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图,可以隐约感受到那个衰颓时代悲凉的气氛。诗人特意使惊飞四散的征雁出现在长安宫阙的上空,似乎还隐寓着微婉的讽慨。它让人感到,居住在深宫中的皇帝,不但无力、而且也无意拯救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月明灯暗,影孤啼哀,整个境界,正透出一种无言的冷漠。

颈联又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大雁秋来春返,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但这里的“春风”似乎还兼有某种比兴象征意义。据《资治通鉴》载,回鹘侵扰边地时,唐朝廷“诏发陈、许、徐、汝、襄阳等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俟来春驱逐回鹘”。问题是:朝廷上的“春风”究竟能不能将流离异地的征雁吹送回北方呢?大雁还在南征的途中,诗人却已想到它们的北返;正在哀怜它们的惊飞离散,却已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这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须知”、“岂逐”,更像是面对边地流民深情嘱咐的口吻。两句一意贯串,语调轻柔,情致深婉。这种深切的同情,正与上联透露的无言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照。

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它们的归宿是:“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相传雁飞不过衡阳,所以这里想象它们在潇湘一带停歇下来。()诗人深情地劝慰南飞的征雁不妨暂时安居潇湘一带。诗人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与嘱咐,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流亡者的深情体贴。由南征而想到北返,这是一层曲折;由北返无家可归想到不如在南方寻找归宿,这又是一层曲折。通过层层曲折转跌,诗人对边地人民的深情系念也就表达得愈加充分和深入。“莫厌”二字,耽心南来的征雁也许不习惯潇湘的空旷孤寂,显得蕴藉深厚,体贴备至。

这是一首托物寓慨的诗。通篇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它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而这种深婉细腻又与轻快流走的格调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以豪宕俊爽为主要特色的杜牧诗中,是别开生面之作。

2、杜牧:寄远

《寄远》

作者:杜牧

原文: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翻译:

南陵的水面澄清,江水悠悠漫过,

风吹得紧了,云变得轻了,

秋天就要到了。

正在客人内心孤寂回转的时候,

那是谁家的女子在江边的楼上倚栏眺望呢?

赏析: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南陵道中”。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

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3、杜牧名句

杜牧名句

1、草色人情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2、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尽日无人看数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千里暮山重叠翠,一溪寒水浅深清。

7、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8、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9、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10、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1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3、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14、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1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1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7、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1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19、借问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0、不为寻山试筋力,岂能寒上背云楼。

2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2、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3、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

24、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站痒处抓。

25、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8、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9、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

30、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31、荷净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32、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33、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

3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5、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6、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37、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38、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39、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40、血染斑斑成锦纹,昔年遗恨至今存。

4、杜牧的诗句

杜牧的诗句

1、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2、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3、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4、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5、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6、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0、荷净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1、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12、舞衫回袖春风,歌扇当窗似秋月。

13、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14、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1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6、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17、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1、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始免别离愁。

22、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2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4、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25、留不住,白发自然生。

26、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7、不为寻山试筋力,岂能寒上背云楼。

28、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9、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3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3、草色人情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34、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35、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36、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7、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38、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39、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40、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41、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4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44、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45、尽日无人看数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46、借问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7、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4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