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平行志愿“高分不落榜”诀窍_填报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平行志愿

1、高考填报平行志愿“高分不落榜”诀窍

高考填报平行志愿“高分不落榜”诀窍

2011年是实施高考平行志愿的第4年,但对于新一届的考生和家长来说,仍是第一次面对填报志愿的各种专业术语,感到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是在所难免的。要做好这道意义重大的选择题,首先要搞清楚平行志愿的基本概念和录取规则,并掌握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几大诀窍,才能把握准志愿填报的大方向,把博弈风险降到最低。

诀窍1:一定要“保底”

各批次志愿填报注意落差

“平行志愿”不是“平等志愿”,也不是“平行录取”。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有自然顺序,并不是只要成绩达到所填报的4个平行志愿院校录取条件,就可能会被4所院校同时录取。实际上,只要考生档案投到一所志愿高校后,就不会到其他高校,对每个考生而言投档录取机会仍然只有一次。

比如考生a,他的高考成绩为490分,他第一批次填报的志愿依次为同济大学、上海外贸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在实际录取中,教考院首先对所有考生按总分排序,从高到低逐个对考生按所填报的“平行志愿”进行检索。(励志  )检索考生a时,先看其成绩是否到了同济投档线,如果未过,再看外贸学院,如果到了,那考生a就被投到外贸学院。档案一旦投出,之后的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就不再检索。这就是所谓的“机会仍然只有一次”。

但如果考生a最终因为志愿不愿调剂等原因未被外贸学院录取,档案退出时,他只能进入征求志愿。如果征求志愿未被录取,就只能落到下一个批次录取。

因此,上海教委副主任印杰网上解答今年高考政策时强调,考生在填报各个批次的志愿时,一定要注意落差。也就是说,各志愿不能是录取分同等档次的学校,一定要找一两个自己能够接受的“保底”学校。

印杰说,尽管平行志愿降低了志愿的博弈成分,但也不能一味地冲,每个考生应该研究以往几年各学校的录取分,划一划每个学校所在的层次,填报时不能颠倒,比如以往a学校一直比b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高,你却把b填在a的前面,这种志愿等于是无效志愿,白白浪费一次机会。还有,最后一个志愿必须要保守,否则你可能会掉到下一个批次。

诀窍2:选准“参考值”

注重学校录取平均分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根据自己一模、二模的成绩,看看自己在区、学校、班级的排名,咨询老师往年该名次段考生的去向,掌握自己可能被录取的学校范围,然后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在这个范围内做选择。

华东师大招办主任周鸿建议,在选择可填报的学校时,要选准“参考值”,即在参考往年录取情况时,既要看高校及专业的录取最低分,更要看高校及专业的录取平均分,并尽可能淡化“最低分”概念。因为“平均分”的高低,最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一所高校的实际情况,更有参考价值。

周鸿还提醒考生,选择“参考值”不能只看前一两年的分数,否则容易产生误区,因为学校的录取有时也分大年、小年,最好查找该院校前三四年在上海的录取平均分,再将这个平均分折算成当年考生考分的位次。

诀窍3:慎写“不服从调剂”

只要在填报志愿时,注明专业服从调剂,分数达到投档线,现在上海一本、二本学校一般都承诺百分之百不退档。

东华大学招生办主任陆忠平介绍,实行平行志愿后,投档到高校的考生分数“扁平化”,被录取考生之间的分数往往更为接近,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分数段内。在考生集中报考某个重点院校的某个热门专业时,这一现象会特别突出,那么高校在安排专业时就比较困难,很多考生的专业志愿无法满足,要想不落选,这时就只能依靠调剂录取。

而调剂又会遇到一个问题,很多高分考生由于担心被调剂到与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倾向毫不沾边的专业,所以在填报时选择不愿服从调剂。实际上,现在很多学校的招办老师出于对考生负责,在专业调剂时都会很慎重,尽量选择与所填报专业倾向接近的专业进行调剂。

很多学校首先会看考生报考学校的专业大类里是否还有某些专业有剩余计划。如果有,学校会选择这些专业进行调剂。但如果考生考分到了某所学校的投档线,但没到所填报专业的录取线,一旦考生注明不愿调剂,则面临被退档的风险,就没有机会投到其他志愿学校,直接进入征求志愿,所以,对于“不服从调剂志愿”必须慎重填写。

2、填报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平行志愿

填报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平行志愿

 

2009年大概有10个左右的省份实行“小平行”投档,所谓“小平行”,就是上述两种投档办法的结合,既“顺序志愿+平行志愿”的投档办法。在某一个批次内,设置3--4个志愿,第1志愿按“志愿+分数”投档,即顺序志愿投档,第2、3、4志愿按“分数”投档,即平行志愿投档。这种投档模式是将投档过程断然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虽然是顺序志愿,但实际上只有1个志愿,第二阶段,虽然实行大平行,但事实上70%以上(甚至可高达85%)的招生计划已经录满,考生选择余地已经很小。因此,对于实行这种投档模式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3个问题。 1、第1志愿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在第一阶段,顺序志愿是按“志愿+分数”投档,也就是在同一时刻,一个批次内所有考生的第1志愿都同步投向所有的高校。这种两个阶段的投档模式在第一阶段实际上是更加强化了第1志愿的作用,特别是在这个阶段本身就只有1个志愿的情况下,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还是能以确保第1志愿录取为上策。

考生首先要对自己高考成绩在整体成绩分布中的排位有一个判断,如果是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则这个问题就成为已知。其次要对上年度自己拟选报的高校在本省录取的分数分布要有一个了解,这些数据目前在大多数省份公布的年录取统计资料中查到。

如果将上年度每所学校录取的分数分布分都为上、中、下三个段落,那么,考生就面临三种选择,第1志愿是选报自己的分数能达到分数分布上段、中段还是下段的学校呢?

如果选择自己的分数能够达到学校上年录取分数分布上段的学校,考生的分数就会高出该校最低分数很多,被录取的把握就很大,但其实做出这种选择一定是有其它考虑的,例如学校的某一专业是同类院校中最好的,学校所处地区有益于完成学业等等,千万不要像拿钱买东西一样总想着值与不值。

如果选择分数能够达到中段的学校,则是可以兼顾学校量级并且有一定的专业选择余地,也是偏于安全的考虑,大部分考生都会做出这种选择。

如果考生选择自己的分数仅能达到学校上年录取分数下段的学校,被录取的可能性就较低,敢于做这样的选择,一是肯定有自己的判断,寄希望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或略高的其他考生由于各种原因,今年报考该校的人数会减少,二是肯定要有预案,或是有相应的补救措施,或是有足够的心里准备能够接受落选到同批其他本不想去的学校,或是就想降批录取。

总之,因为在这一投档阶段,考生只有一个志愿,没有志愿的回旋余地,比起完全实行”顺序志愿”投档来讲,第1志愿更加重要,无论是哪个批次的考生,也无论在批次内是高分考生还是低分考生,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面临的风险也是一样的,同样,填报第1志愿时考虑问题的基本思路也是一样的。

2、第2、3、4平行志愿如何填报

在实行这种投档模式的省份中,第一阶段顺序志愿按“学校+分数”投档后,多数省份都能完成批次计划的70%以上,个别省份甚至可达80%左右,所余计划数已不多,第二阶段平行志愿按“分数”一次性投档,实际上更多的是照顾第1志愿落选的高分考生。那么,考生的第2、3、4平行志愿该如何填报呢?

首先是要找出上年度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只有这样的学校才能作为第2、3、4志愿的备选学校,这里不存在其它第1和第2志愿拉开梯度的问题。在目前各省市公布的上年度录取统计资料中,有的省份的资料只有学校录取的分数分布,没有录取的学生志愿顺序分布,这对填报第3、3、4志愿作为平行志愿时参考意义有限。( https://)考生一定要确切的获知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有哪些,在这些学校中选择作为平行志愿,万万不能仅根据学校上一年度录取的分数高低简单的判断是否可以作为第2、3、4平行志愿。有不少学校录取分数不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第2志愿的学生被录取的机会几乎没有,除非学校在招生简章中有特殊注明,可以接受第2志愿的学生,但往往要附加一些条件,考生要特别注意。其次,在可供选择作为第2、3、4平行志愿的学校中,分数相对较高的学生,选择的余地就大些,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比如仅比二批本科分数线高出10分左右的学生,如果执意要在本批次内上学,应主动放弃一些条件,尽量争取按志愿录取,也比最后作无奈的被动选择要好。所以,填报第2、3、4平行志愿,特别是在70%以上招生计划已经录取完成时,如果仅从分数的角度考虑,还是以确保录取为好。

高考填报志愿涉及到考生本人的背景情况,涉及到考生本人对各种不同类型层次高等学校的认识,涉及到考生上大学的基本出发点与目标,要综合考虑。本文仅从分数及技术的角度,提出在目前三种不同录取投档方式之下,考生报考志愿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文中提及的“分数”,在不同年度之间是不能比对的,考生应注意根据年度的全部考生分数分布折算成相对排位,用位置进行年度之间的比对才更合理。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高考志愿填报:平行志愿方法及技巧] [影响平行志愿成败的关键因素]

3、填报高考平行志愿指南

填报高考平行志愿指南

“由于实施了平行志愿政策,去年各地第二志愿的录取率比2007年提高了4%,同时,高分落榜的考生也大幅减少了。据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统计,2007年第二批次录取结束后,还剩下200多名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无处可去,而去年‘高分考生’仅剩下30人左右”。

从2008年起,教育部开始推行高考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这种以分数优先的填报志愿方式与以往志愿优先的方式有了很大不同。虽然有了这样的改变,并不意味着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跳高”了(有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反正是平行志愿,可以把一些高于孩子实际水平的学校填在前面,认为孩子万一超水平发挥可以碰巧上个更好的学校),其实,任何一种填报志愿的方式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基础的,同时也都是有一定风险的,因此,在平行志愿填报时也需要认真考虑。

什么是平行志愿

所谓平行志愿,即指采用平行志愿院校录取时,考生所选a、b、c、d等志愿,它们之间是平行关系,即改以往的“志愿优先”为“分数优先”。将达到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检索。

举例而言,如果第一志愿里设有a、b、c、d四个平行校志愿,考生依次填报后,录取时首先将考生档案投到考生填报的a学校,如成绩不够,则将考生档案投到b学校。若符合b院校的投档条件,就不再向c和d院校投档。

在这个过程中,考生不会因为将b学校放在了自己志愿填报的第二位置而受到b学校的“歧视”,而是和其他在第一位置填报b学校的考生一样竞争,达到投档线就可以顺利投档。依次类推,只要被检索的院校中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校投档。档案投出则完成该考生的投档过程,投档后由院校决定录取与否。

目前,全国有一些省市实行不同形式的平行志愿。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完全平行志愿、混合模式、批次中的批次。

完全平行志愿是一种比较彻底的平行志愿。目前江苏、上海等省市实施的是这种方式。

完全平行志愿的特点是每个批次都有平行志愿,而且每个批次中的每个志愿都是平行志愿。对于每个批次,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第一个志愿是平行志愿。

混合模式是一种不彻底的平行志愿,也称为部分平行志愿。目前实施的有安徽、北京、辽宁等省市。混合模式的特点是部分批次中有平行志愿,有平行志愿的批次中的第一志愿不是平行志愿。

而“批次中的批次”称为平行志愿有些勉强。目前实施的省市有天津市,辽宁省。在这种模式中,同批次中的学校又被分为a,b两个批次。这个模式相对比较繁琐。

平行志愿仍然存在风险

平行志愿的倡导者之一,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特邀委员、原北京一中校长王晋堂介绍,在过去“志愿优先”的报名规则下,高考填报志愿中博弈的风险性是显而易见的。(励志名言  )一名考生在一个批次可以填报多个院校志愿,但第一志愿最关键、最重要。对考生来说,第一志愿简直就是“鬼门关”,报志愿就像是在博彩。变“志愿优先”为“分数优先”的“平行志愿”,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但现在一些省市实施的平行志愿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这种方式并没有真正解决第一志愿的矛盾”,王晋堂说,以往的填报方式中孩子因为填报志愿而吃亏的主要是“第一志愿”,而部分平行志愿的关键点就是“第一志愿”不平行,孩子由于“第一志愿”没有填好而落马的风险仍然很大。

王老师拿实施了完全平行志愿的上海市与实施部分平行志愿的北京市进行了对比,“从媒体披露的上海市资料看上海的‘一本’、‘二本’理科一志愿的录取率提高幅度都达到10%以上,而报道称,北京的第二志愿满足率比去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大小平行(大平行即完全平行志愿,小平行即部分平行志愿)在效果上存在的巨大差距是不言而喻的。”

即使是完全平行志愿也存在风险,有专家指出,最大的风险来自录取高校的投档比例。现在不少学校的调档比例为120%,某考生若被提档也存在着最终没有被录取的风险。同时,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平行志愿并没有更多地增加他们进入好学校的机会。因为,在以往以“志愿优先”的原则填报中,大多数考生追求“稳”,因此,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一般不会报清华、北大,但是实施了平行志愿后,那些“跳跳脚”就能够到好学校的学生会选择“试一试”,因此,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想填报好学校还是有些风险的。

填报志愿仍需要智慧

“现在填报志愿是需要一定技巧和智慧的”,王晋堂老师说。

不少业内专家指出,各批次中高分段学生可以“冲一冲”,而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就要做到“准”了,“稳”是低分段学生要遵循的原则。

对于实施部分平行志愿省市的考生,专家也给他们支了招。

由于实施部分平行志愿省份考生的第一志愿不平行,因此,第一志愿的填报仍然要慎重,“冲”得太厉害会增高自己第一志愿录取的风险,而对于第二志愿的三所平行学校也要适当拉开档次。因为,平行志愿中的学校理论上是没有顺序的,但实际录取时,对于同一种类批次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进行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平行志愿先后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学校。

因此,在填报平行志愿时,要把最理想的学校放在前面,第三所学校最好选择把握最大的学校。

4、高考志愿:掌握“平行志愿”的诀窍

高考志愿:掌握“平行志愿”的诀窍

2011年是实施高考平行志愿的第4年,但对于新一届的考生和家长来说,仍是第一次面对填报志愿的各种专业术语,感到非常困惑,是在所难免的。要做好这道意义重大的选择题,首先要搞清楚平行志愿的基本概念和录取规则,并掌握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几大诀窍,才能把握准志愿填报的大方向,把博弈风险降到最低。

1、平行志愿入门录取规则

在正式录取时,先对所有考生的高考成绩(含教育部和市教委规定的加分项目的加分分值)分文科和理科排队。(总分相同时,按文、理科不同的单科顺序进行。文科单科顺序依次为语文、外语、数学、综合;理科依次为数学、外语、语文、综合),然后按分数优先的原则进行投档。实际录取中,每个批次都按高考成绩对考生排序,逐分逐个检索考生填报的志愿,只要检索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

小王填报了a、b、c、d四所一本院校,投档时先看a志愿院校的投档情况。如果a院校额满之后,再向b志愿院校投档。

如果b院校额满,再投向c志愿院校……以此类推。

如果小王所填的4所志愿院校均为按比例投档满额,表明小王这一轮志愿投档未成功,则进入征求志愿。

这也就意味着,考生不会因为第一志愿未被录取,而失去同批次二、三志愿的录取机会。

2、一定要保底,各批次志愿填报注意落差

“平行志愿”不是“平等志愿”,也不是“平行录取”。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有自然顺序,并不是只要成绩达到所填报的4个平行志愿院校录取条件,就可能会被4所院校同时录取。实际上,只要考生档案投到一所志愿高校后,就不会到其他高校,对每个考生而言投档录取机会仍然只有一次。

比如考生a,他的高考成绩为490分,他第一批次填报的志愿依次为同济大学、广州外贸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学院。在实际录取中,教考院首先对所有考生按总分排序,从高到低逐个对考生按所填报的“平行志愿”进行检索。检索考生a时,先看其成绩是否到了同济投档线,如果未过,再看外贸学院,如果到了,那考生a就被投到外贸学院。档案一旦投出,之后的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就不再检索。这就是所谓的“机会仍然只有一次”。

但如果考生a最终因为志愿不愿调剂等原因未被外贸学院录取,档案退出时,他只能进入征求志愿。如果征求志愿未被录取,就只能落到下一个批次录取。

因此,精锐教育网上解答今年高考政策时强调,考生在填报各个批次的志愿时,一定要注意落差。也就是说,各志愿不能是录取分同等档次的学校,一定要找一两个自己能够接受的“保底”学校。

尽管平行志愿降低了志愿的博弈成分,但也不能一味地冲,每个考生应该研究以往几年各学校的录取分,划一划每个学校所在的层次,填报时不能颠倒,比如以往a学校一直比b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高,你却把b填在a的前面,(励志名言  )这种志愿等于是无效志愿,白白浪费一次机会。还有,最后一个志愿必须要保守,否则你可能会掉到下一个批次。

3、选准参考值,注重学校录取平均分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根据自己一模、二模的成绩,看看自己在区、学校、班级的排名,咨询老师往年该名次段考生的去向,掌握自己可能被录取的学校范围,然后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在这个范围内做选择。

精锐教育建议,在选择可填报的学校时,要选准“参考值”,即在参考往年录取情况时,既要看高校及专业的录取最低分,更要看高校及专业的录取平均分,并尽可能淡化“最低分”概念。因为“平均分”的高低,最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一所高校的实际情况,更有参考价值。

精锐教育提醒考生,选择“参考值”不能只看前一两年的分数,否则容易产生误区,因为学校的录取有时也分大年、小年,最好查找该院校前三四年在上海的录取平均分,再将这个平均分折算成当年考生考分的位次。

4、慎写不服从调剂

只要在填报志愿时,注明专业服从调剂,分数达到投档线,现在上海一本、二本学校一般都承诺百分之百不退档。

精锐教育建议,实行平行志愿后,投档到高校的考生分数“扁平化”,被录取考生之间的分数往往更为接近,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分数段内。在考生集中报考某个重点院校的某个热门专业时,这一现象会特别突出,那么高校在安排专业时就比较困难,很多考生的专业志愿无法满足,要想不落选,这时就只能依靠调剂录取。

而调剂又会遇到一个问题,很多高分考生由于担心被调剂到与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倾向毫不沾边的专业,所以在填报时选择不愿服从调剂。实际上,现在很多学校的招办老师出于对考生负责,在专业调剂时都会很慎重,尽量选择与所填报专业倾向接近的专业进行调剂。

很多学校首先会看考生报考学校的专业大类里是否还有某些专业有剩余计划。如果有,学校会选择这些专业进行调剂。但如果考生考分到了某所学校的投档线,但没到所填报专业的录取线,一旦考生注明不愿调剂,则面临被退档的风险,就没有机会投到其他志愿学校,直接进入征求志愿,所以,对于“不服从调剂志愿”必须慎重填写。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