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励志:如何成为一个起早者(二)_李开复: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1、成功励志:如何成为一个起早者(二)

成功励志:如何成为一个起早者(二)

 

首先,在“当你困的时候才去睡觉”这个问题上,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你能够意识到什么时候你瞌睡了。

如果你在睡觉前做一些很刺激的活动,你就会(因为太兴奋而)睡地更晚,并且在睡觉前感觉不到瞌睡。大学期间我经常通宵与宿舍的同学打扑克,天亮之后我们常常会出去吃早餐。如果我要做工作、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或者做其他很刺激的活动,我就可以容易地比平时晚些睡觉。

但是这不是我指的“你要意识到什么时候你瞌睡了”。我在这个测试中提到过“如果你不能够专心地连续读完一本书的一两页(说明你要准备去睡觉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要等到你快要精疲力尽的时候才去睡觉。

我所指的“想睡的征兆”是指当你的头脑开始释放激素,促使你瞌睡。这和感觉到累是不同的,事实上,你只是感觉到昏昏欲睡。但是为了使你的头脑释放激素,你需要创造一定的条件来使得它发生。这意味着你要让自己在睡之前把节奏放慢下来,我发现阅读是最棒的一个途径让你在睡之前放慢节奏。有些人说在床上看书是个不好的习惯…….可是我从来对在床上看书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当我太瞌睡而不能阅读下去的时候,我就可以把书放下,然后马上入睡。不过如果你喜欢的话,你也可以坐在椅子上看书。

另外一个测试你可以使用的是,问问你自己,“如果我现在去睡觉的话,我能多快入睡?”如果你认为你将需要超过15分钟的时间入睡的话,我会告诉你继续做你手中的事情,等会在去睡觉。

一旦你设定了一个固定的时间醒来,可能会需要你通过几次实践来确定你正确的睡觉时间范围。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会看到变动比较大,一天晚上睡的太晚,另一天晚上睡的太早。但是最终你会找到一个感觉,你能够感觉到什么时候你去睡觉会马上睡着,并且第二天你仍然精力充沛。

为了防止你睡的过晚,给自己划定一个最晚睡觉时间,即使这时候你完全不瞌睡,无论如何你也要在那个时间上床睡觉。我知道我每天晚上至少需要6.5 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是如果遇到了紧急情况,那么我可以只睡5个小时,第二天还很好,前提是我并不是每天晚上都这么做。现在我的睡眠时间最长为7.5小时。在我开始每天早上准时醒之前,我经常每天晚上睡8到9个小时,如果有时候真的累的话,甚至睡10个小时。

如果你白天喝咖啡的话,好像这可能会打乱你的睡眠周期。因为起初的那篇文章假设你不依靠药物保持清醒,如果你喝咖啡有瘾的话,那么请先戒除你的咖啡瘾。如果你的大脑依靠化学物质的话,那么不要指望你的睡意会在合适的时间到来。

先前那篇文章的目的在于说明如何养成早起的好习惯。因此提的建议是直接关于如何养成这个习惯的。一旦这个习惯养成了,它就可以下意识的起作用。(励志名言 https://)你可以做刺激的活动,比如说工作或者玩电动游戏,你将会知道什么时候你需要去睡觉了,即使它和以往晚上睡觉的时间不同。我说讲过的睡意测试对于养成这个习惯非常重要,不过在养成习惯之后,精确的信号(这里指的应该是你自己能够感觉到睡意的到来)会取代它起作用。

如果真的需要的话你可以不时的睡地晚一些。如果我一直到凌晨3点才睡觉,我就不打算在第二天早上5点起床,但是我会在第二天恢复到原来的起床时间。

我推荐你坚持每天在同一时间起床一个月,以此来养成早起的习惯。但是在这之后,你就会因为条件反射每天都在那个时间醒来,而你将很难再次入睡。我决定在周六早上起的晚一些,所以我没有设置闹钟,但是我自动地在4点58准时醒来。然后我试图再次入睡,但是我已经清醒了,我完全无法再次入睡。哦,好吧。一旦这个习惯被养成,那么想要准时起床就一点都不难了。这就像你知道什么时候你瞌睡了你就会去睡觉一样。

如果你有小孩的话,你必须尽量去适应它。我的两个孩子,一个5岁,另外一个只有1岁。有事他们把我从半夜吵醒——我的女儿有个习惯,她喜欢在睡床里 “摇晃着”告诉我妻子和我关于她做的梦,或者有时仅仅想和我们聊天。我知道你的婴儿隔几个小时就醒的状况,因此如果你是这种情况的话,我给你的建议是当你能睡的时候就睡。想让婴儿遵守“日程安排”是不大可能的 

如果你不能在你的闹钟响后起床的话,这好像要归咎于你缺乏自制力。如果你有足够的自制力的话,无论如何你都可以马上从被窝里跳起来的。起初的动机会有效,但是动机可能只会持续几天。规律就好像肌肉一样,你越是经常训练它,你就越能依靠它。每个人都有它自己的一些规律(你可以控制你的呼吸么?),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意地去发展它。有很多方法可以养成规律——你可以看下整个六篇关于如何建立规律的系列文章(我会在之后将六篇文章中的经典部分翻译过来,想进一步了解如何养成规律的话,你可以用抓虾或者其他的订阅工具订阅我的博客  )。基本上它可以归结为克服一些小的挑战,战胜了它们,并逐渐地发展成为习惯,这就好像是举重练习一样。当你的自制力逐渐变强,像在某个特定的时间起床这样的挑战将最终变得那么简单。但是如果你的自制力衰退的话,那么它就好像是一个几乎不可逾越的障碍一样。

为什么要早起?

我要说主要的原因的是你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比睡觉更有趣的事情。

再提一次,我已经从每周节省出10到15个小时来做这些事情了。这些额外的时间效率是非常明显的。到上午6点半之前,我已经做完了锻炼,冲了个澡,吃了早饭,我已经在我的办公桌前准备去工作。我可以每天挤出不少时间来做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我通常在下午5点之前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那包括私人的 “工作” 比如说发邮件,支付帐单,去幼儿园接我的女儿,等等)。这给了我每晚5到6个小时的自由时间来关心家人、参加休闲活动、主持节目、阅读、写日记等等。而最重要的是,我在这段时间中依然精力充沛。抽出时间来做那些所有对我重要的事情会使我感到非常平衡,放松和乐观。

想一想你可以利用空闲的时间来做些什么。即使每天多余出30分钟也足够你每天进行身体锻炼,读书,维护一个博客,冥想,煮健康的饭菜,学习一门乐器等等。积小成多,即使每天一段很短的时间经过一年的积累也将会变得巨大,每天多余出30分钟一年就是182.5个小时。这可比一个月的工作时间还要长(按每星期工作40个小时)。如果你能每天节省60分钟的话,一年你能节省的时间就会翻倍,如果你能每天节省90分钟的话,那么它就会变成三倍。对我来说,我每天大概能够节省90分钟的时间。那就是说我每工作十年,就相当于其他人工作十一年。我可以用那一年的时间来精力充沛地做以前我没有时间做的事情,这是多么美妙!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成功励志:如何成为一个早起者(一)] [成功励志:人生离不开加减乘除]

2、李开复: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李开复: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

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对财富的追求首当其冲,各行各业,对一个人的成功的评价,更多地以个人财富为指标。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绩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吗?有名利就一定能快乐吗?

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凌志军在其《成长》一书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也就是说,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成功的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标,做一个主动的人

在新浪聊天室里,当网友问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时,我是这么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impact),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我回答这个问题时丝毫不需要思考,因为我从大学二年级起就把“影响力”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

对我来说,人生目标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我最好的智囊,它曾多次帮我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我当初放弃在美国的工作,只身来到中国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就是因为我觉得后一项工作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我的人生目标更加吻合。此外,当我收到一封封迷茫学生的来信,给他们写回信时,我也会想:“如何让回信有更大的影响力?”我先后公开的三封“给中国学生的信”都是如此诞生的。

马加爵也悟出了他的人生目标,只可惜他是在案发被捕后才悟出的。他说:“姐,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这次事情以后,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错了。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如果马加爵能早几个月悟出人生目标,他在做傻事前就会问问自己,充满真情的父母、姐姐会怎么看待这件事?这样,他可能就不会走上歧途了。

所以,无论是为了真情,为了影响力,还是为了快乐、家人、道德、宁静、求知、创新……一旦确定了人生目标,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果断地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独特的。最重要的是,你要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你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崇高”,或为了模仿他人而随便确定自己的目标。

那么,该怎么去发现自己的目标呢?许多同学问我他们的目标该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因为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地方你能找到你的目标,那就是你心里。

我建议你闭上眼睛,把第一个浮现在你脑海里的理想记录下来,因为不经过思考的答案是最真诚的。或者,你也可以回顾过去,在你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时光里,是否存在某些共同点?它们很可能就是最能激励你的人生目标了。再者,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十五年后,当你达到完美的人生状态时,你将会处在何种环境下?从事什么工作?其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当然,你也不妨多和亲友谈谈,听听他们的意见。

成功的第二步:尝试新的领域、发掘你的兴趣

为了成为最好的你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追逐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你会在走路、上课或洗澡时都对它念念不忘,你在该领域内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进一步,如果你对该领域有激情,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连睡觉时想起一个主意,都会跳起来。(励志电影  )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无疑问的,你将会从此得到成功。

相对来说,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只会事倍功半,有可能一事无成。即便你靠着资质或才华可以把它做好,你也绝对没有释放出所有的潜力。因此,我不赞同每个学生都追逐最热门的专业,我认为,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兴趣、激情和能力(也就是情商中所说的“自觉”),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你醒来的时候,都会为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看出他对软件技术的兴趣和激情。1977年,因为对软件的热爱,比尔·盖茨放弃了数学专业。如果他留在哈佛继续读数学,并成为数学教授,你能想象他的潜力将被压抑到什么程度吗?2002年,比尔·盖茨在领导微软25年后,却又毅然把首席执行官的工作交给了鲍尔默,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投身于他最喜爱的工作——担任首席软件架构师,专注于软件技术的创新。虽然比尔·盖茨曾是一个出色的首席执行官,但当他改任首席软件架构师后,他对公司的技术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他更有激情、更快乐了,这也鼓舞了所有员工的士气。

比尔·盖茨的好朋友,美国最优秀的投资家,华伦·巴菲特也同样认可激情的重要性。当学生请他指示方向时,他总这么回答:“我和你没有什么差别。如果你一定要找一个差别,那可能就是我每天有机会做我最爱的工作。如果你要我给你忠告,这这是我能给你的最好忠告了。”

比尔·盖茨和华伦·巴菲特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他们热爱的并不是庸俗的、一元化的名利,他们的名利是他们的理想和激情带来的。美国一所著名的经管学院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虽然大多数学生在入学时都想追逐名利,但在拥有最多名利的校友中,有90%是入学时追逐理想、而非追逐名利的人。

我刚进入大学时,想从事法律或政治工作。一年多后我才发现自己对它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也只在中游。但我爱上了计算机,每天疯狂地编程,很快就引起了老师、同学的重视。终于,大二的一天,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放弃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三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已经修成的学分,转入哥伦比亚大学默默无名的计算机系。我告诉自己,人生只有一次,不应浪费在没有快乐、没有成就感的领域。当时也有朋友对我说,改变专业会付出很多代价,但我对他们说,做一个没有激情的工作将付出更大的代价。那一天,我心花怒放、精神振奋,我对自己承诺,大学后三年每一门功课都要拿a。若不是那天的决定,今天我就不会拥有在计算机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而我很可能只是在美国某个小镇上做一个既不成功又不快乐的律师。

即便如此,我对职业的激情还远不能和我父亲相比。我从小一直以为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的人,直到去年见到父亲最喜爱的两个学生(他们现在都是教授),我才知道父亲是多么热爱他的工作。他的学生告诉我:“李老师见到我们总是眉开眼笑,他为了让我们更喜欢我们的学科,常在我们最喜欢的餐馆讨论。他在我们身上花的时间和金钱,远远超过了他微薄的收入。”我父亲是在70岁高龄,经过从军、从政、写作等职业后才找到了他的最爱——教学。他过世后,学生在他抽屉里找到他勉励自己的两句话:“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最令人欣慰的是,他在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最爱。那么,如何寻找兴趣和激情呢?首先,你要把兴趣和才华分开。做自己有才华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为自己做得好就认为那是你的兴趣所在。为了找到真正的兴趣和激情,你可以问自己:对于某件事,你是否十分渴望重复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你过去是不是一直向往它?是否总能很快地学习它?它是否总能让你满足?你是否由衷地从心里(而不只是从脑海里)喜爱它?你的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关?当你这样问自己时,注意不要把你父母的期望、社会的价值观和朋友的影响融入你的答案。

如果你能明确回答上述问题,那你就是幸运的,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大学四年里都在摸索或悔恨。如果你仍未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那我只有一个建议:给自己最多的机会去接触最多的选择。记得我刚进卡内基·梅隆的博士班时,学校有一个机制,允许学生挑老师。在第一个月里,每个老师都使尽全身解数吸引学生。正因为有了这个机制,我才幸运地碰到了我的恩师瑞迪教授,选择了我的博士题目“语音识别”。虽然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这样的机制,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去了解不同的学校、专业、课题和老师,然后从中挑选你的兴趣。你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讲座、社团活动、朋友交流、电子邮件等方式寻找兴趣爱好。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你的最爱。我的同事张亚勤曾经说:“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希望各位同学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不但能从中得到教益,而且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成功的第三步:针对兴趣,定阶段性目标,一步步迈进

找到了你的兴趣,下一步该做的就是制定具体的阶段性目标,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首先,你应客观地评估距离自己的兴趣和理想还差些什么?是需要学习一门课、读一本书、做一个更合群的人、控制自己的脾气还是成为更好的演讲者?十五年后成为最好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会有什么差别?还是其他方面?你应尽力弥补这些差距。例如,当我决定我一生的目的是要让我的影响力最大化时,我发现我最欠缺的是演讲和沟通能力。我以前是一个和人交谈都会脸红,上台演讲就会恐惧的学生。我做助教时表现特别差,学生甚至给我取了个“开复剧场”的绰号。因此,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给自己设定了多个提高演讲和沟通技巧的具体目标。

其次,你应定阶段性的、具体的目标,再充分发挥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勤奋、向上和毅力,努力完成目标。比如,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做两次演讲,而且每次都要我的同学或朋友去旁听,给我反馈意见。我对自己承诺,不排练三次,决不上台演讲。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去听演讲,并向优秀的演讲者求教。有一个演讲者教了我克服恐惧的几种方法,他说,如果你看着观众的眼睛会紧张,那你可以看观众的头顶,而观众会依然认为你在看他们的脸,此外,手中最好不要拿纸而要握起拳来,那样,颤抖的手就不会引起观众的注意。当我反复练习演讲技巧后,我自己又发现了许多秘诀,比如:不用讲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时,我会表现得更好,于是,我仍准备讲稿但只在排练时使用;我发现我回答问题的能力超过了我演讲的能力,于是,我一般要求多留时间回答问题;我发现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无法讲好,于是,我就不再答应讲那些我没有兴趣的题目。几年后,我周围的人都夸我演讲得好,甚至有人认为我是个天生的好演说家,其实,我只是实践了中国人勤奋、向上和毅力等传统美德而已。

任何目标都必须是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口号或空话。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进步,不去衡量你就无法知道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所以,你必须把抽象的、无法实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标简化成为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举例来说,几年前,我有一个目标是扩大我在公司里的人际关系网,但“多认识人”或“增加影响力”的目标是无法衡量和实施的,我需要找一个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于是,我要求自己“每周和一位有影响力的人吃饭,在吃饭的过程,要这个人再介绍一个有影响的人给我”。衡量这个目标的标准是“每周与一人一餐、餐后再认识一人”。当然,我不会满足于这些基本的“指标”。扩大人际关系网的目的是使工作更成功,所以,我还会衡量“每周一餐”中得到了多少信息,有多少我的部门雇用的人是在这样的人际网中认识的。一年后,我的确从这些衡量标准中,看到了自己的关系网有了显著的扩大。

制定具体目标时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目标也不可定得太低。对目标还要做及时的调整: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提高;如果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调低。达成了一个目标后,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失败时要坦然接受,认真总结教训。

最后,再一次提醒同学们,目标都是属于你的,只有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制定最合适的目标,主动提升自己,并在提升过程中客观地衡量进度,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成为更好的你自己。

3、当成功成为一种习惯

当成功成为一种习惯

怎样培养一个成功的习惯?

我今年将近60岁了,当我知道习惯的价值以后,培养了50-60个习惯。结果使我在人生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甚至是奇迹般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总结了培养习惯的“321”法则:

“3”是指习惯的必要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必要性对人生很重要。可行性是指你对这个习惯设计的很科学,符合你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是指你一旦确定要培养这个习惯,最好用日记或工作日志等方面把它记录下来,让它每天来监督自己、提醒自己。

“2”是指两句关键的话:第一句:关键在前三天。前三天一定要特别认真,要一百分的认真;第二句话: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他缠上一股,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1”是指一个简单的口诀:“三七二十一”,“三”指前三天认真;“七”指一个星期七天;“二十一”是指三个星期二十一天,根据西方人文科学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培养平均二十一天左右。这样你有了“321”法则为指导,大部分习惯一定能养成。

养成习惯的过程是痛苦的,如何快乐地持续这个过程呢?

养成习惯的过程固然是痛苦的!但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将是我们终生的财富。因此为了我们一辈子的财富,有一段时间暂时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

另外,培养习惯,我们认真地去做,只是二十一天左右,等于说我们吃了二十一天的苦,得到的是一辈子的甜、终身的甜!这是太值得做的事情!没有比这个更高效了。

区分四种情况做好时间管理

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分成四种情况:

一、是重要而且紧迫的;二、重要而不紧迫的;三、紧迫而不重要的;四、即不紧迫又不重要的。

在时间安排上对第四种,即不重要又不紧迫的,不要去做;对于第一种紧迫而又重要的,当然要去做;对于第三种情况紧迫而不重要的,可以尽量委托别人去做。

而对于第二种情况重要而不紧迫的,我们往往忽视,不肯花时间。但实际上这是我们应该花很多时间去做,而且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去做。比如,防患与未然的事情、人际关系、健康问题、挖掘新的机会、规划人生等,都是重要而不紧迫的,应该花些时间去做。

职业规划最主要是树立远大目标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划、有远见、有目标。否则,没有目标当然不可能调动你所有的潜能而为此努力。

关于目标,据说哈佛大学曾经研究了几百位年轻人,发现3%的人目标清晰而且远大;10%的人目标清晰而不远大;60%的人目标模糊;27%的人没有目标。

二十五年后,科学家追踪这几百位年轻人,那3%的人成为各界的精英和领袖;那10%的人成为各个专业的佼佼者,收入颇丰;60%的人是在社会的中下层;而另外27%的人一辈子境遇很差,怨天忧人。

推荐阅读:[成功励志:成功的目标怎样定] [成功励志:成功人生的关键]

 

4、成功励志:如何成为一个早起者(一)

成功励志:如何成为一个早起者(一)

 

在天亮之前起床是个好习惯,这将有助于你的健康,财富和智慧。——亚里斯多德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中国谚语

早起的习惯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呢?在我身上,它显然是在后天养成的。在我20岁之前,我很少在午夜前睡觉,几乎总是睡的很晚,通常我会一直睡到每天的傍晚才起床。

但是后来的一段时间我不能继续忽视成功与早起之间的紧密联系了,尤其是在我身上看到了这一点。在我那些少有的早起的日子里,我意识到我的生产效率不光是早上,而是整整一天都非常高。并且这样做我感觉非常好,我决定养成早起的好习惯,于是立即将闹钟调到了凌晨5点……

第二天早上,我在快到中午时才起床。

我又进行了多次的尝试,基本上每一次都是在那个时间段醒来。我开始怀疑我的身上是不是没有携带早起的基因。每当我的闹钟响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总是想将它关掉然后回去继续睡觉。这个习惯我又保持了几年,但是最终我偶然发现了几篇关于睡眠的调查研究,它们让我意识到我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是错误的。只要我能把这些调查研究得到的方法应用到我自己身上,我就可以养成一个持久的早起习惯。

使用错误的策略很难使你养成早起的习惯,但是使用这些正确的策略,却相对容易的多。

最通常的错误策略是:你认为,如果你想要早起的话,你最好早点去睡觉。因此你会计算一下你现在一般每天要睡几个小时,然后计算出需要在新的基础上往回移动几个小时。比如说现在你从午夜(夜晚12点)睡到早上8点,你预测如果你在晚上10点睡的话,那么第二天你就可以在凌晨6点起床。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这通常会失效。

目前关于睡眠模式有两个主要的流派。其中一个学派认为你应该每天都按时睡觉,并按时起床。就好像在这两个时刻都有个闹钟一样——你试图在每天晚上的同一时刻入睡。这看起来好像适应于现代社会的节奏,我们需要有一个准确的日程安排表,并且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息。

另外一个学派认为你应该根据身体的需要,累的时候就去休息,睡到自然醒就要起床。这种方法植根于生物学说,我们的身体知道我们需要多少睡眠,因此我们应该听从它们的命令。

通过试验,我发现对我来说两个都不是最佳的睡眠模式。如果你重视你的生产效率的话,它们都是错误的,以下是我这样说的原因:

如果你的睡眠时间固定,那么有时候你可能不是很困就要去睡觉。如果你需要花费超过5分钟的时间才能够入睡的话,这说明你并不是很困。你醒着躺在床上浪费时间,却不能入睡。另外一个问题是你认为你每天都需要同样长的睡眠时间,这是一个错误的假设。你的睡眠时间应该根据每天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译者:我觉得还会有这样一个问题,比如说你假设你每天都需要睡够8个小时,可是你有时候早上会提前醒,但是这时候你告诉你自己:“我还没有睡够,在睡一会吧。”可是事实上,你几乎难以再次入睡,你只是在床上磨时间,把你认为你需要的睡眠时间磨完了才会起床  )

如果你根据身体的需要去睡眠,很有可能你的睡眠时间会超过你实际需要的睡眠时间——大多数情况下会超出很多,比如说每周会超出10-15个小时(这相当于整整醒着的一天)。许多以这种方式休息的人每晚上休息的时间都超过了8个小时,这通常是过多的。(励志名言 https://)而且,如果你每天早上在不同的时间起床,那么你每天起床的时间就难以预测。因为有时候我们的生活会失去节奏(译者:比如说大学生的周末,一般都是3点之后才睡觉,而平时基本上都是12点睡觉,这样就会打乱生活的节奏),你可能会发现你的睡眠时间变得飘忽不定。

最佳得解决方案是把二者结合起来。方法非常简单,很多起早的人都在自觉不自觉中使用这个方法,虽然如此,它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心理上的巨大突破。解决的方案是当我感到瞌睡的时候就去睡觉(只有当我感到瞌睡的时候),然后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每周七天)设置闹钟,响了就立刻起床。因此我总是在每天的同一个时刻(我定的是早上5点)起床,但是我上床睡觉的时间每天晚上都有所不同。

当我实在困了的时候我才会上床睡觉。我测试睡意的方法是:如果我不能够连续不间断地读完一本书的一两页,我就要准备去睡觉了。大多数情况是当我上床后,我会在三分钟之内睡着。我舒舒服服地躺下,然后立即就睡着了。有时候我会在晚上9点半就上床睡觉了,有时候我又会一直到午夜12点才睡觉,通常的情况是我在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上床。如果我一直不想睡,我会一直忙到我不能睁开眼睛才去睡觉。在这段时间内,读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当我困得实在不能在读下去的时候,这一般是显而易见的,我就会马上去睡觉。

每天早上当我的闹钟响的时候,我会把它关掉,伸一个长长的懒腰,然后坐起来。我这时候什么都不想,因为我知道,我赖在床上的时间越长,我接着再睡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一旦闹钟响了,我就不允许我去想再睡一会的好处。即使我很想再睡一会,我通常也会立刻起床。

在坚持这个模式一段日子后,我发现我的睡眠规律逐渐变得有节奏了。如果前一天晚上我的睡眠时间不够充分,第二天晚上我自然而然地就会提前睡觉以补充足够的睡眠。而如果我的精力非常旺盛,一点都感觉不到累,我就会睡的少一些。我的身体学会了什么时候将我叫醒,因为它知道我通常会在每天的那个时刻起床。

这样做的一个很好的效果是,我平均每天晚上睡觉的时间减少了90分钟,但是我却感觉更轻松,我想这主要是因为我在床上的时间基本上都在睡眠中。

我得知这样一个情况,那些失眠的人都是那些明明不瞌睡却要上床睡觉的人。如果你不瞌睡,而且你发现自己无法立即入睡,那么立即起来,让你的头脑保持清醒一段时间。一直等到你的体内开始分泌激素,你的意识开始变得模糊,你再去睡觉。如果你能够在你瞌睡的时候去睡觉,在一个固定的时间起床,那么你的失眠症将会不治自愈。第一天晚上你可能要待到很晚,但是你会在上床之后立刻入睡。你可能会因为整晚只睡几个小时而在第二天起的太早时(相对太早)感到很累,但是经过一天的忙碌之后,你就会想在第二天晚上早一点上床睡觉。经过一段时间后,你就能养成每天晚上大概都在某一个时间上床,并且迅速入睡的习惯。

因此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起早者(或者只是想更多的控制你的睡眠模式),那么就试试这样做吧:只有当你太瞌睡而不能继续坚持下去时才去睡觉,每天早上都在同一个固定的时间起床。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成功励志:用行动建立自信] [成功励志:时间管理的时间法则]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