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出发,何时都不晚

1、徐小平:出发,何时都不晚

徐小平:出发,何时都不晚

我还是讲一讲刚才撒贝宁提到的那个电影,当时剧组在选演员的时候,本来选的另外一个演员来演这个孟晓骏,那个演员据说就是黄渤!后来我说:“黄渤!!!”然后那个剧组的领导说,看了我一眼说:“黄渤比你不丑到哪里去啊。”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自己的真实形象是什么,居然不如黄渤!

我要讲的题目叫:“出发什么时候都可以!”这个题目其实对我来说,我觉得无比地适合。因为我自己觉得我的一生都是许多迟到的参与。我对自己人生每个阶段,我都不是很满意,总觉得有问题,但是回过头来看呢,可能恰恰是因为这些问题,这些失误甚至叫错误,导致了阴差阳错的某种幸运的结果。所以当你自己觉得倒霉的时候,不要灰心不要丧气。因为更大的倒霉会接踵而至,两个倒霉加在一起呢可能就是一个幸运,这就是我要讲的故事。

2006年的时候,新东方上市我去了纳斯达克,那天早晨我是第一个到达华尔街的。华尔街是一条很小的街,墙街。然后我走到那去,我心里在祈祷本·拉登如果要来攻击美国的话,最好今天不要来,否则一来的话,我们的上市就要推迟了。

上市对一个创业者来说是最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它既是你过去奋斗的一个终点,更是你未来梦想的一个起点。所以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事业达到了顶峰,但是接下来的事,我完全没想到,我作为早期的创始人因为种种原因必须下车。那么可能很多人认为太好了,你既有钱又有时间对吧,又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这个时候似乎你做什么都可以。

但是我陷入了一个低潮,为什么。因为我整个人生最宝贵的岁月就是1996年到2006年,新东方十年。把所有的时间精力,激情和梦想啊,都倾注在这个事业里边,日日夜夜的和俞敏洪,王强,吵也好闹也好,笑也好哭也好,那个真的是人生最最美好最最充实的时刻。

突然之间失去了这一切,我依然可以跟老俞王强吃饭,喝酒,聊天,但是我们再也没有一个叫做需求来共同来商量新东方的战略,新东方的愿景。我想我可以重新出发离开珠穆朗玛峰,还可以去北极,还可以登南极,还可以去征服五洲大洋嘛!

就在这个时候呢,许多上过新东方的同学,很多都是学成回来的来找我,徐老师,我上过新东方,我说:“挺好!”他说这个还不够好,我还要你支持我,我说:“我支持你,支持你干嘛?”“支持我创业,”他说:“口头支持不够,你要给我钱!”我说:“我凭什么给你钱?”他说:“我当年给过你们钱!”

就是这个2006年,这个郁闷中开始的一个事儿让我走到了今天,成为一个专业的一个天使投资人。这个中间的艰难,曲折,亏损对吧,这个脸上强颜欢笑给人家钱心里流着血,对吧。想这个钱又回不来了,这种时候有很多很多,但是呢,我认准了这条路,因为我知道我们能够创造新的奇迹,能够创造更多的中国梦的实现!

在我的每一个生活的转折点都有危机潜伏,我是在1983年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分配到北大的。在那儿认识了俞敏洪,王强,有时候我会说还有李克强。但是我去北大的时候,我已经整整27岁了,我18岁的时候还没有恢复高考,你想想18岁求知欲那么旺盛却没有大学可上,人生该多么地郁闷!

那时候真的没有书读,但是我们只要找到一本书能把它从头背到尾,从尾背到头,没有老师给我们讲,我们把它背下来。后来才知道这采取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传统的学习法,对不对,死记硬背!所以在座的每一个同学你们难以想象,我在那个中学到大学,这个之间的四年,读书是多么地难,但就这样我居然在恢复高考的时候已经准备好了,就直接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

后来呢5年以后,我去了北大我遇到王强,我说:“王强,你是几岁上的大学?”王强说:“16岁!”我一听崩溃了你知道吗,后来过了好久我遇到老俞,我说:“老俞,你是几岁上的大学?”老俞说:“我是21岁上的大学!”我当时就很开心,紧紧地拥抱他,因为我知道老俞21岁上大学不是因为特殊时期,你知道吗?

我当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同志们,从政的梦想,我觉得这个是80年代的理想主义。但是去了以后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说一句话吧,我不适合做这件事儿,我没这个能力,而这个发现对我来说是相当大的一个打击,因为我在音乐学院5年的时候,又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我发现我自己并不喜欢音乐,所以这个时候实际上可以说陷入了一个迷茫和困惑。

迷茫来迷茫去,我中间还考过两次研究生,考过一次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失败了,考过一次复旦大学的新闻系的研究生也失败了对吧,几条路都封死了,我就想出国吧。那时候跟王强在一起,老俞也想出国,众所周知老俞没出的去。后来就拿到了加拿大一个大学的奖学金就走了。

到了加拿大,我以为自己是留学生又是天之骄子,结果没想到到了那儿,我发现了一个事实,那个大学虽然一般人不知道,但是有500个中国学生,全是硕士博士!所以当你发现身边所有的人跟你一样,都拿着奖学金,都在那儿苦苦奋斗的时候,这时候一点优势都没有了。最严重的是等到我拿到硕士学位,发现一个更灾难性的问题,找不到工作。

我在加拿大做过一份工作就是送披萨饼,就是外卖员。现在我在北京,无论谁送什么东西来我一定要本能的给他一点钱,我一定要亲自给他打开一瓶可乐,打开一瓶水。因为我在国外的时候,无论是在餐馆工作还是去送披萨,心里想的其实就是20块钱的披萨饼,那个人能不能给我2块钱小费。

我有一次送了一个人家,送得很晚很晚,找了半天没找到,最后打了七八个电话才终于找到那儿。因为洋人他的消费者权利意识非常强大,你要是送晚了他就会很愤怒。那个人走过来,也没有责备我,给了我5美元。

这个我终生难忘,回去以后就感到无比的温暖。当你正倒霉的时候你不要忘记,许多最爱你的人,对你有无限的期待和关切,当你自己在成功的时候,那更不能忘记;你有责任为过去的你、为依然在挣扎的你,能够让他感觉到,因为你的存在,而获得一股力量、一丝温暖、一份信心。

我假如有什么值得大家学习的东西,在这一瞬间,就是一种对自己的一种信念,我觉得我可以做更好的事儿,我可以做更多的事儿,只不过这个机会没有到来。但是呢,正是这种不断地坚持,对自己的信念,和对未来的信念,当然也有对合作者、对朋友、对家人的一种无条件的信任。

我就希望同学们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能够记住,只要你不放弃自我,只要你不放弃信心,获得的收获远远多于我们没有,所以信任也是人生财富最宝贵的重来。大家不要鼓掌了,我的脑子又结尾了,我还有半分钟就结束了。就在我的人生枝头,因为信任而结出的果实,因为轻信而丢弃的那些东西,所以信任他人的能力也是人生收获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品质。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拥有这个品质。谢谢,谢谢!

2、迟到的开始也不晚

迟到的开始也不晚

要充分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就要有开发的意识,就要克服开发自我的各种心理障碍。各种心理障碍中,有一种是自暴自弃、自我原谅。“晚了、晚了”就是人们常常躲避开发自我的一个心理防空洞。

经常听到有些人对自己,也对别人说:“现在晚了,这辈子算了。”也有的人常常这样安慰自己:如果10年前开始就好了,如果当年怎样怎样就好了。仿佛现在就不能够开始,他们总是不肯开始。许多本来能够达到的目标,就在“晚了、晚了”,“算了、算了”的惋惜声中付之东流。这种心态使一些人始终做不成一件事,学不成一样东西。许多人一事无成,就在于没有开始。

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早点开始当然比晚点开始要好。学外语早点开始好,学文化、学技术也无不如此。不过,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早一点开始,那么,有一个晚的开始总比不开始要强许多倍。80岁学吹打,迟是比较迟了,但总比不学好。

发现雷电的秘密、发明用避雷针征服雷电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在40多岁时开始学电学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听到了英国科学家爱斯宾塞关于电学的演讲,还看到了电学仪器莱顿瓶的实验,从此他便开始了电学的研究。这个年龄开始向电学进军,当然是迟了。但是,正是由于有这个迟到的开始,富兰克林才发现了雷电的秘密,创立了电流学说。

美国的莫尔斯开始从事电报的发明是在53岁那一年。他原来是个画家。在从英国去美国的轮船上,听到了一位科学家关于电磁铁的奇异性能的介绍,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他放弃了艺术,专心从事电报的发明。这个年龄,对于不少经常感慨“算了、算了”的朋友,该是太晚了。但是,他却毅然向一个陌生的领域进军。经过许多艰难困苦,迟播的种子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发明了莫尔斯电码,为信息的传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如果没有那一个“迟到的开始”,他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电报发明家的。

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是在37岁那年开始决定从事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他在原来从事的生化研究领域中已有了相当的成就和知名度。有一次,他的中国研究生跟他谈起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开始学习汉语。经过不懈地努力,他终于成了一个中国通。他54岁那年,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第一卷,到90岁那年,共出版了15卷,他成了中国科技史的着名学者,这个成就开始于37岁那年,一个迟到的开始。他的夫人去世后,他与从事科技史研究的80多岁的鲁桂珍结婚。李约瑟在婚礼上致辞说:“两个80多岁的老人站在一起,似乎……有点滑稽。但是,我的座右铭是“就是迟了,做也比不做强。”

日本哲学家江兆民的两部最重要的着作都是在他身患癌症之后写出来的。53岁时,他患了喉头癌,只能再活1年半,来日无多,他开始从事《一年有半》这部书的撰写。完成以后,他又开始《续一年有半》的创作。他说:“一年半,若说短,十年亦短,百年亦短。”如果他没有死神来临前夕那个很晚的开始,他就不可能达到思想的高峰。

还有很多事例可以说明比较晚开始的人依然可以做出成就来:如俄罗斯的科学之父罗蒙诺索夫是在19岁时开始上小学的;英国发明家、铁路之父史蒂文森是在18岁开始与五六岁的工人子弟一起学字母的;中国作家李尔重是70多岁退休后开始从事300多万字的《新战争与和平》的创作的;宋美龄是60多岁后才开始学习国画的;等等。

一万个叹息抵不()上一个真正的开始。不怕晚开始,就怕不开始。没有第一步,就不会有万里长征;没有播种,就不会有收获;没有开始,就不会有进步。因此,勇敢地开始吧,再迟的开始也不晚;即使是迟了,也比不开始要强。

3、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文/周礼

我常听一些人抱怨,“算了,不想再努力了,都一大把年纪了”“这辈子没什么希望了,就这么凑合着过吧”。其实,说这些话的人并不老,他们大多在四十岁左右,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只是他们遭遇了太多的失败、太多的打击,以致灰心丧气,得过且过。

当一个人错过了黄金学习时期,错过了黄金创业阶段,就真的没有成功的希望了吗?事实并非如此,只要你想上进,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安娜·麦阿利·莫泽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州一个农民家庭。27岁那年,她嫁给了个农场里的雇工,先后生育了11个孩子。从此,她将生命的大部分时光都消耗在了孩子身上,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为了照顾家人,她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牺牲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牺牲了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数十年来,她几乎没有出过门,一直默默地坚守着,洗衣,做饭,干农活……时间一晃就是四十年,此时的莫泽斯已不再年轻,她已是一个67岁的老太婆了。而这一年,她的丈夫又被马踢伤,不治身亡,她不得不和小儿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失去经济来源的莫泽斯成了儿媳妇的眼中钉,尤其是她患上风湿症,丧失劳动能力后,儿媳妇变本加厉,恨不得将她扫地出门。看着儿媳妇阴沉的脸,莫泽斯决心自食其力,她勇敢地拿起了画笔。做一名画家,一直是莫泽斯的梦想,只是年轻时被贫穷所困,中年时又被孩子和家务所缠,直到70岁,她才心无旁骛,无所牵绊,可以安安心心地画几幅画了。

没有画笔,就用刷漆的板刷代替;没有画布,她就在门廊和厨房的地板上画;没有素材,她就到田野里、山坡上去寻找。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莫泽斯终于创作出第一幅作品《农场·秋》。这幅作品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被托马斯·德拉格斯特亚收藏,摆放在商品陈列窗内。随后,“莫泽斯老奶奶画家”的名号传遍了纽约,她的作品被刊载在各大报刊杂志上。不久,莫泽斯的作品流传到法国,卢浮宫近代美术馆出资100万美元,收购了她的一幅作品。而在普希金美术馆举办莫泽斯的作品展时,排队参观的人竟然高达11万。

在102岁以前,乔治·道森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直到90岁时他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这一生都虚度了,似乎应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儿什么。于是,他进了扫盲班,开始学识字,学文化知识。后来他爱上了写作,并孜孜不倦地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终于在他102岁那年,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索古德的一生》。这本书刚刚上市,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美国当时最畅销的书籍之一,乔治·道森也一下子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荣升为一个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作家。

一个人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改与不改,什么时候改变,都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只要你想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4、开讲啦徐小平演讲稿:出发,什么时候都不晚

开讲啦徐小平演讲稿:出发,什么时候都不晚

我还是讲一讲刚才撒贝宁提到的那个电影,当时剧组在选演员的时候,本来选的另外一个演员来演这个孟晓骏,那个演员据说就是黄渤!后来我说:“黄渤!!!”然后那个剧组的领导说,看了我一眼说:“黄渤比你不丑到哪里去啊”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自己的真实形象是什么,居然不如黄渤!我要讲的题目叫:“出发什么时候都可以!”这个题目其实对我来说,我觉得无比地适合。因为我自己觉得我的一生都是许多迟到的参与。我对自己人生每个阶段,我都不是很满意,总觉得有问题,但是回过头来看呢,可能恰恰是因为这些问题,这些失误甚至叫错误,导致了阴差阳错的某种幸运的结果。所以当你自己觉得倒霉的时候。不要灰心不要丧气。因为更大的倒霉会接踵而至,两个倒霉加在一起呢可能就是一个幸运,这就是我要讲的故事。

2006年的时候新东方上市我去了纳斯达克,那天早晨我是第一个到达华尔街的。华尔街是一条很小的街,墙街。然后我走到那去,我心里在祈祷本?拉登如果要来攻击美国的话,最好今天不要来,否则一来的话,我们的上市就要推迟了。上市对一个创业者来说是最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它既是你过去奋斗的一个终点,更是你未来梦想的一个起点。所以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事业达到了顶峰,但是接下来的事,我完全没想到。我作为早期的创始人因为种种原因必须下车。那么可能很多人认为太好了,你既有钱又有时间对吧,又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这个时候似乎你做什么都可以,但是我陷入了一个低潮,为什么。因为我整个人生最宝贵的岁月就是1996年到2006年,新东方十年。把所有的时间精力,激情和梦想啊,都倾注在这个事业里边,日日夜夜的和俞敏洪,王强,吵也好闹也好,笑也好哭也好,那个真的是人生最最美好最最充实的时刻。

突然之间失去了这一切,我依然可以跟老俞王强吃饭,喝酒,聊天,但是我们再也没有一个叫做需求来共同来商量新东方的战略,新东方的愿景。我想我可以重新出发离开珠穆朗玛峰,还可以去北极,还可以登南极,还可以去征服五洲大洋嘛!就在这个时候呢,许多上过新东方的同学,很多都是学成回来的来找我,徐老师,我上过新东方,我说:“挺好!”他说这个还不够好,我还要你支持我,我说:“我支持你,支持你干嘛?”支持我创业,他说:“口头支持不够,你要给我钱!”我说:“我凭什么给你钱,他说我当年给过你们钱!”就是这个2006年,这个郁闷中开始的一个事儿让我走到了今天,成为一个专业的一个天使投资人。这个中间的艰难,曲折,亏损对吧,这个脸上强颜欢笑给人家钱心里流着血,对吧。想这个钱又回不来了,这种时候有很多很多,但是呢,我认准了这条路,因为我知道我们能够创造新的奇迹,能够创造更多的中国梦的实现! 谢谢大家!

在我的每一个生活的转折点都有危机潜伏,我是在1983年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分配到北大的。 在那儿认识了俞敏洪,王强,有时候我会说还有李克强。但是我去北大的时候,我已经整整27岁了,我18岁的时候还没有恢复高考,你想想18岁求知欲那么旺盛却没有大学可上,人生该多么地郁闷!那时候真的没有书读,但是我们只要找到一本书能把它从头背到尾,从尾背到头,没有老师给我们讲,我们把它背下来,后来才知道这采取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传统的学习法,对不对,死记硬背!所以在座的每一个同学你们难以想象,我在那个中学到大学,这个之间的四年,读书是多么地难,但就这样我居然在恢复高考的时候已经准备好了,就直接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后来呢5年以后,我去了北大我遇到王强,我说:“王强,你是几岁上的大学?”王强说:“16岁!”我一听崩溃了你知道吗,后来过了好久我遇到老俞,我说:“老俞,你是几岁上的大学?”老俞说:“我是21岁上的大学!”我当时就很开心,紧紧地拥抱他,因为我知道老俞21岁上大学不是因为特殊时期,你知道吗。我当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同志们,从政的梦想,我觉得这个是80年代的理想主义。但是去了以后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说一句话吧,我不适合做这件事儿,我没这个能力,而这个发现对我来说是相当大的一个打击,因为我在音乐学院5年的时候又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我发现我自己并不喜欢音乐,所以这个时候实际上可以说陷入了一个迷茫和困惑。迷茫来迷茫去,我中间还考过两次研究生,考过一次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失败了,考过一次复旦大学的新闻系的研究生也失败了对吧,几条路都封死了,我就想出国吧。那时候跟王强在一起,老俞也想出国,众所周知老俞没出的去。后来就拿到了加拿大一个大学的奖学金就走了。

到了加拿大,我以为自己是留学生又是天之骄子,结果没想到到了那儿,我发现了一个事实,那个大学虽然一般人不知道,但是有500个中国学生,全是硕士博士!所以当你发现身边所有的人跟你一样,都拿着奖学金,都在那儿苦苦奋斗的时候,这时候一点优势都没有了。最严重的是等到我拿到硕士学位,发现一个更灾难性的问题,找不到工作。我在加拿大做过一份工作就是送披萨饼,就是外卖员。现在我在北京,无论谁送什么东西来我一定要本能的给他一点钱,我一定要亲自给他打开一瓶可乐,打开一瓶水。因为我在国外的时候,无论是在餐馆工作还是去送披萨,心里想的其实就是20块钱的披萨饼,那个人能不能给我2块钱小费。我有一次送了一个人家,送得很晚很晚,找了半天没找到,最后打了七八个电话才终于找到那儿,因为洋人他的消费者权利意识非常强大,你要是送晚了他就会很愤怒,那个人走过来,也没有责备我,给了我5美元,但是这个我终生难忘,回去以后就感到无比的温暖,当你正倒霉的时候你不要忘记,许多最爱你的人,对你有无限的期待和()关切,当你自己在成功的时候,那更不能忘记;你有责任为过去的你、为依然在挣扎的你,能够让他感觉到,因为你的存在,而获得一股力量、一丝温暖、一份信心。

我假如有什么值得大家学习的东西,在这一瞬间,就是一种对自己的一种信念,我觉得我可以做更好的事儿,我可以做更多的事儿,只不过这个机会没有到来,但是呢,正是这种不断地坚持,对自己的信念,和对未来的信念,当然也有对合作者、对朋友、对家人的一种无条件的信任。我就希望同学们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能够记住,只要你不放弃自我,只要你不放弃信心,获得的收获远远多于我们没有,所以信任也是人生财富最宝贵的重来。大家不要鼓掌了,我的脑子又结尾了,我还有半分钟就结束了,就在我的人生枝头,因为信任而结出的果实,因为轻信而丢弃的那些东西,所以信任他人的能力也是人生收获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品质。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拥有这个品质。谢谢,谢谢!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