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种习惯毁掉现在的你
5种习惯毁掉现在的你
文/肥肉先生(简书作者)
1、严重拖延
关于“拖延症”我想吐槽几句,“拖延”是这世界上最温柔的毒药,它日积月累地侵蚀着我们的心。一旦深入骨髓,便再难医治。
不知不觉在近几年出现“拖延”这个词,所谓“拖延”,就是一件本应该立刻去执行的事儿,无限期的延后去做,一拖再拖,结果就不了了之了,或者干脆直接放弃。
比方早上起床,这是每个人每天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举个栗子,小明每天9:00钟上班,在这之前他需要穿衣服、洗脸、刷牙,或上个厕所,乘车时间需要30分钟,他至少需要在8:00的时候起来,提前一小时起床,这不算太多。
假如小明把闹钟定在7:50分,闹钟响了,他立马关掉了。继续睡,过了5分钟,闹钟再次想响起,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关掉闹钟,继续睡。又过了5分钟,闹钟第三次响起,时间8:05分,小明不得不起来,因为他真的要迟到了。
久而久之,当7:50的闹钟响起,他就会心理暗示自己,没关系,还可以再睡十五分钟。于是,他再也没有按时起来过。
最近我的状态也是如此,真怀念那种闹钟一响就起来的时候,感觉特别棒。
从明天早上开始,我要重新找回自己,让感觉瞬间回来。
人体内有一种天生的惰性,一旦被激发出来,那欲望就像冲出牢笼的狮子一样,恢复自由之后便再也不愿意被禁锢。
所以,告别“拖延”,是你人生成功的开始。这一刻,将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里。
2、无效社交
人在出生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孤零零的来到这个世界上,所以在后来的日子我们不一定要群聚。
当我们还没有能力做到财务自由的时候,我们必须每天上班,那是为了生活,为了糊口,为了那工资。
但下班之后的时间,应该自由支配。不该被无限的碎片掉。
在微信已经成为主流社交的app软件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微信群的到来,工作群、亲友群、同学群,还有打诨的群。
每天看见微信群显示的红点就不由自主想清除点掉它,拿同学群来说吧,你一言我一语的,有一搭无一搭的瞎扯,大家都毕业那么多年了,很多已经十年八年没有见过面,单单靠一个微信群几句寒暄就能缅怀那旧日的情义吗?
而真正过得不错,事业有成、家庭美满那些,根本不会在这里去炫耀自己,一是觉得没有必要;二是这个池子根本无法满足他的虚荣心;三是他们真的很忙。把时间浪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对于微信群,也不是全都是无意义社交。比如:21天学习打卡,100天写作培养练习,这类社交群非常有必要,坚持做下去,你会收获更多。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就要喷我了,我不是名人,我不怕喷,人嘛,不可能面面俱到。
假如我的言语表达,会让一些人感到不舒服,那么,我向你们致歉。
我还是那句话,拒绝无效社交,从自己开始。
至我曾经不愿抽离的酒场,一句醉生梦死就是喝,青春献给小酒桌。这句话,伤了我很多年,至今为止,我想起来那被肆意挥洒的时光感到懊悔,没有假如,时光无法倒流。
人要向前看,无论过去做了多少令自己后悔,令他人失望的事,敢于面对从前的自己,愿意与从前的自己握手言和。给自己一个让自己刮目相看的举动。
3、浅交深谈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多么有钱的人,他都需要一份工作。即使他不用靠工作来养活自己,那么,他身后还有一份责任。
人在出生的时候,身份就被各种定义,你无法自己去选择。
在一个公司,在一份工作里,相关的无关的,你总会有一些所谓的“同事”,他们是你工作中接触最多的人,也有可能是背后嚼你舌根子最多的人。
很多人都说“ 同事”很难成为朋友。当然,也有个别例外。但绝大多数你们的关系仅限于“同事”。
在一个公司和一个部队一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的同事总是换来换去,刚刚熟悉了一张面孔,说不定明天就离职了。总会有新入职的同事去代替离职的人。
在同一个公司小明和小光一同共事了3年,但离职了就形同陌路,人走茶凉。同事间的关系只能维持你的辞职报告递上来的前一天,多一秒多不行。
人心呐,就如冬季里喝冰镇啤酒一样扎心。你不知道你做错了什么,对每个人都是一样,没有个例。
当你踏出公司大门的时候,就是我们老死不相往来的时候,听上去多心酸,但这就是事实,这就是人性。
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所以千万不要试图测试你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那样你会透心凉,心飞扬。
无论是在职场同事还是与朋友交往朋友,切莫浅交深谈,别让推心置腹害了你。千万不要拿另一个朋友的隐私去取悦一个不熟的朋友。
4、自欺欺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习惯性欺骗自己,我也是如此。时间长了,自己渐渐喜欢这种感觉,给自己建造一座充满谎言的宫殿,自己躲在里面乐不思蜀,好像与世隔绝一般快活。
人在犯错的时候从来不是清醒的,一个杀人犯在杀了人之后,依然振振有词不觉得自己有错。当他一个人快要被执行死刑的时候,最后的几秒钟应该有悔悟的。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悲。道理是如出一辙。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个让你掉下去的坑,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挖的。每一锹土、每一滴汗水都那么刻骨铭心。
很多人都看不清自己,被一个虚假的自我欺骗。每天起来应该第一时间照照镜子,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你是谁?你在干什么?
你今天干了什么?今天是不是有意义的?今天的你虚度了吗?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虽然很多时候找不到答案,但我坚持去做。
时刻提醒自己,时间消逝人蹉跎。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拒绝虚度,拒绝浪费。因为没有人是长生不老的,人的生命是有期限的,到了时间就得离开。
人应该在有限的人生时光里,尽量充实自己。年华老去,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终生。
5、自命不凡
很多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命运无可厚非,那不是他的优秀,那是他父亲的优秀或者是他爷爷的优秀,自古都说富不过三代,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如果不能好好的经营,那么,你明天就是下一个乞丐。
当然普通人不会有这种危机,也许一辈子不会感受到。
有太多的人明明就没有任何作为,一无是处,但是他们却能够昂首挺胸理直气壮。这是一种怎么样境界才能达到。
很多年前的我也是一样,兜里没有多少银两,却能够趾高气扬的吹牛逼,我真的佩服自己。
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这种光环就不见了。你对这世界认知的越多,你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low,突然有一天你的认知不够了,别人说了人很多的事情你都听不懂了。你会意识到你被这个世界隔离了,抛弃了。
你怎么办?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亲,你该学习了,你该阅读了。
当你还在人生谷底的时候,你要看到一束光,你只需抬头,它就在你头上,没错,向着那束光前进。
当你靠近它的时候,就是你破解成蝶之时。(来源:简书)
2、习惯
习惯
由于经常在不同的城市之间搬家,有时候还不得不搬几千里,不少常用物品我都无法随身带着,于是就近送给了朋友。
到了新的城市,我再买新的。
而经常要送、要买的一样东西就是被子。
最近我又搬了一次家,来到一个新的城市。
我搬家的时候正赶上冬天,那边被刚刚送人,这边买新被子的问题又提上了日程。
一位好心的朋友买了一床丝棉被给我送来。
当我打开包装时,不禁愕然。
这是被子吗?以前的被子都是长方形的,可是现在铺在床上的这个东西却是正方形的;以前的被子刚刚能把我一米七八的身体盖严,现在这个东西钻进里面却让人分不清东南西北,它没有正,也无所谓反,根本就分不清它到底是横的,还是竖的,怎么盖都是一个样! 开始几天我颇不适应,睡觉时老在想,今天是不是把被子盖反了?这个问题搞得我反而睡不好觉。
但是慢慢地,我就感觉到了它的妙处。
盖着这比床还大的被子,我很少把它蹬掉,因此就避免了感冒。
它舒适、温暖,躺在里面,真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而不是让我觉得自己异乡漂泊。
这是我盖过的最好的一床被子,以后不论搬到哪里,我都不会把它送人,我要一直带着它。
我似乎也明白为什么我不喜欢保留以前的那些被子了,因为那不仅仅是一床被子,也是一种经年不改的习惯。
而习惯了一()种东西以后,人会不由自主地排斥其他东西,甚至是更好的东西。
习惯了饥寒,就会排斥饱暖;习惯了疾病,就会排斥健康;习惯了孤独,就会排斥交流;习惯了黑暗,就会排斥光明;习惯了怀疑,就会排斥信任;习惯了仇恨,就会排斥爱心;习惯了奴役,就会排斥自由……
这床不合“统一规格”的被子让我联想得太多太多,只因我过去习惯了太多的“统一规格”,而那些“统一规格”,又有多少是真正合乎人性的呢?
3、不要让那么多的“可是”,毁掉你那么大的“野心”
不要让那么多的“可是”,毁掉你那么大的“野心”
文/小宋老师
01
一位学生过来找我咨询。
学生:“老师,我对未来感到很迷茫,你能不能帮帮我?”
我:“恩,你感到很迷茫,是因为你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吗?”
学生:“我有目标啊。我想学编程,然后去做游戏开发。最终,我想开发出一款超级棒的手游。”
我:“哦,不错,很有野心嘛!那你既然有目标,为什么还会感觉迷茫呢?”
学生:“可是,像我们这种二本学校毕业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优秀的公司啊!如果进入不到优秀的公司,就没有办法和优秀的团队一起开发游戏了啊。”
我:“哦,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是不是二本的学生就真的没有办法进入优秀的游戏制作公司了呢?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你是否能够找到例外的情形呢?”
学生开始陷入了沉默。我没有刻意去打破这种沉默,因为我知道沉默就意味着思考和转变正在慢慢发生。
过了一小会儿,学生打破了沉默:“也许二本的学生会有机会进入好的游戏公司,可是这种几率太小了啊。”
我:“想要有所成就,走哪条路都不容易。你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这一点上你已经超越很多人。要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探讨一下,如何才能逐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以及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游戏软件开发人员?”
学生:“可是,老师,我根本就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啊!”
我:“哦,据我所知,学校有相关的转专业政策,你可以考虑转专业啊?”
学生:“可是,老师,转专业很难啊,需要参加转专业考试,同时对第一年的学习绩点也有很高的要求,万一转不成专业该怎么办?”
我:“转不成专业,你依然可以在不耽误所学专业的前提下,参加相关的培训或者是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啊。”
学生:“可是,老师,这种考证培训通常需要花很多钱,而我只是一个穷学生啊!”
面对这么多的“可是”,我一时语塞,感觉自己的心好累。
02
前些日子,有人在网上向我请教问题。
提问者:“老师,我是一名乡镇上的小学老师,干了五年了。我感觉周围的环境太封闭,没有任何挑战性。我对教学也没有什么兴趣了,因此想去市区重新找一份工作,您觉得可行吗?”
我:“你有一颗想要追求更好生活的野心,说明你不甘平凡,这点很好。既然你已经挣扎五年时间了,相信你各方面应该考虑都比较成熟了。而且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相比,工作五年的你,也一定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即使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生活也不会过得太艰苦。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大胆做出决定,去市区找份工作,慢慢起步,去过你想要过的生活。”
提问者:“可是,老师,我对自己的能力没啥自信。我担心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去了市区之后根本就没有办法养活自己,该怎么办?”
我:“哦,那你就再多给自己一段时间,骑驴找马。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或打磨自己的一项核心技能,等到有了一技之长之后,再去跳槽吧。”
提问者:“可是,老师,我不知道自己应该打磨哪一项技能啊?我曾考虑过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但又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一行,我该怎么办?”
我:“哦,适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师,要根据你的个人情况决定。我建议你去读一些心理咨询方面的书,然后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感兴趣再做决定。当然,你也可以报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班,接受一些专业的指导,建立一些这方面的人脉。这种方法或许更加直接一点,可以更加的快速解决你的一些疑惑。”
提问者:“可是,老师,我听说报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班通常都会很贵。万一我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师,培训费岂不白白浪费了!”
面对这么多的“可是”,我一时语塞,感觉自己的心好累。
03
各位亲,不知道读到这里,你是否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
当我在和这些喜欢说“可是”的来访者进行交谈的时候,每当来访者说完一个“可是”,我就会觉察到自己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无力感,或者是一种深深的疲惫感。
因为我感觉自己的种种积极尝试,都被来访者那么多的“可是”给拒之门外了。
在长期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这种感觉并不陌生。这种善于说“可是”的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两种深层次的心理原因。
首先,善于说“可是”的背后,是一种自卑的心理在作怪。
那些善于找借口的人,在骨子里往往是一个自卑的人。那么多的“可是”背后,实际上就是一个自卑的人在通过找借口的方式来维持自己脆弱的自尊心。
找借口的潜台词就是:你不能怪我的能力不强,我之所以无法实现目标是由于某种客观条件限制所造成的。
也许有人会说,那些善于找借口的人,好像都有很大的野心,看起来并不自卑啊?
其实,我们可以把野心看成是自负的一种表现。自负和自卑就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没有办法客观的认识自己。而自负只不过是对自卑心理的一种过度补偿罢了。
其次,善于说“可是”的背后,是“逃避问题”的思维方式在起作用。
只要认真观察,你就会发现,那些总是在说“可是”、不停的在为自己找理由的人,根本就不想真正的去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在逃避问题。
不管有多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总能快速的找到理由去否定这些策略。他们排斥采取任何实际行动去改变现实。
“逃避问题”的思维模式,实际上是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指出: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有的逃避问题者,宁可躲藏在头脑营造的虚幻世界里,甚至完全与现实脱节,这无异于作茧自缚。”
04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才能摆脱总是喜欢说“可是”的思维方式。
问题的答案隐藏在下面这道选择题当中:人生有两种痛苦——“逃避问题所带来的痛苦”和“直面挑战所带来的痛苦”。在生命的旅程当中,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从这两者之间选择一种痛苦去承受。
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下面,就让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两种痛苦吧:
第一种痛苦是“逃避问题所带来的痛苦”,这是一种消极的痛苦。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消极的痛苦呢?因为当你逃避问题的时候,问题会一直摆在那里,无法得到解决。虽然你可以不断的说“可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做出改变。但是最终的结局就是,你退到无路可退、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而且这种痛苦演变成心理问题的概率非常大。
第二种痛苦是“直面挑战所带来的痛苦”,这是一种积极的痛苦。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积极的痛苦呢?因为你已经开始动手解决问题了,虽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的潜力得到了发挥,你的能力在得到增长,你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简单总结一下:人生有两种痛苦,你可以选择消极的痛苦——不停的说“可是”,退到无路可退,最终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你也可以选择积极的痛苦——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经受种种磨练,最终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相信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这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
4、从现在开始,这几个好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从现在开始,这几个好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文/茶茶
前些日子,一位读者跟我说起自己的状态:每天看似忙碌实则空虚,新年许下的愿望又搁置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要找到前行的方向,其实并不难,但前提是你要做一个自律的人。从现在开始,这几个好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1
一是,作息规律。
经常在早晨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很多人凌晨两三点发动态,说自己失眠了,睡不着。
休息不好的直接后果就是第二天精神萎靡,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就会导致整个人处于非常低落的状态,日复一日,状态越来越差。
无论有什么烦心的事情,都请记得对自己好一点,早睡早起,给自己一个好的作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是一切的前提。没有了健康,一切都白搭。
二是,控制脾气。
听过这样一句话:“脾气越温,福报越深。”生活中总是会有很多艰难的时候,遇到棘手的事、你不喜欢的人,但人生就是这样有好有坏,每个人都一样。坏脾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一切变得越来越糟。
遇到事情的时候,请先深呼吸,冷静下来再做决定。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说出伤人的话,也别因为一时暴躁让事态愈演愈烈。要相信生活是有弹性的,遇到低谷期要调整自己尽快走出来,而不是在负能量的循环中愈发暴躁。
你怎样对待世界,世界就会怎样对待你。始终以微笑和善意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你就会越发体会到来自生活的温柔和美好。
2
三是,少说多听。
我们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人,一起吃饭,席间没有别人说话的空,不管谁在聊天他总能接上话茬然后喋喋不休。
对于这样的人,就算大家表面上不表现出来,但心里一定是有反感的。谁也不喜欢太过于抢风头的人。
要记得“三人行,必有我师”,遇事不妨多听听别人怎么说,这同样是一种成长。做个淡定睿智的人,不动声色却自有雷霆万钧之力。
四是,坚持运动。
有太多人嚷着要运动、要减肥,却从未真正坚持哪怕一个月。
能坚持一件事,本身就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才华,坚持运动更是一种难得的能力。
运动和不运动的人,从外表上一眼就看得出来。运动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强健的体魄。高度的自律,更可能让你快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3
五是,勿忘读书。
如果说运动之于人最明显的在于外表,那么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的区别,却是更多体现于内在。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会为人沉淀下来优雅的气质和睿智的力量。
请相信,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自己读书的习惯都不晚。
六是,乐于独处。
听过这样一句话,“生命中大部分时光是属于孤独的,努力成长是在孤独里可以进行的最好的游戏。”
不要总想着刻意合群,不要总纠结于和谁的关系远了又近了,好的感情是不费力的。
你必须明白,在人生这趟列车上,任何时候都可能有人下车,离开你的轨道,这无可避免。孤独是每个人都要历经的成长。
所谓成熟,是你学会了享受独处的时光,不再惶恐,不再怯弱。在独处的时光里,不气馁,不虚度,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朝着你想要的未来努力,一点一点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来源:小茶夜读(id:vipyq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