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作文_中秋·明月作文

1、明月几时有作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题记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月的民族。从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再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月”字牵引着中华上下五千年。满月更是被人们看作成了团圆的象征,中秋节也因此而来。我的明月几时有,我的明月在中秋。

日历又被翻过去了一页。时间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间,一年已过去了大半·。中秋节也悄然临近。我踱步到窗边,望着窗外的风景,思绪万千,再过几天爸爸就要回来!

在麻雀的叽喳声中,很快就到了中秋,在外地打工的爸爸等一下就要回家。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一大早我就跑到村头去望。望啊望,爸爸怎么还不回来;望啊望,我的眼快要望穿。一个接一个的人从我面前经过,我是一遍又一遍的查看。唉,爸爸怎么还不来。心情一点点的低沉下去,慢慢的由失望变为绝望。最后一眼,再看最后一眼。从远处慢慢走来了一个人,这熟悉的身影,这熟悉的脚步,我终于等来了爸爸。我一个箭步跑上前去,思念作文在这一刻汇成了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个中秋,最终终又团圆。

天色逐渐的昏暗下去,一轮满月也在悄悄的升起。我们一大家子坐在庭院的石桌旁,其乐融融,好不热闹。我和妹妹缠着爸爸讲在外打工的趣事。爸爸拗不过我们,一个接一个的趣事逗得我们捧腹大笑。爷爷也不甘示弱,捋了捋胡子,就开始给我们讲关于中秋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我是百听不厌,我又一次被嫦娥后羿的感人爱情所动容。奶奶第一次开嗓给我们唱戏曲,我一会儿被花木兰替父从军的的气魄所震撼;一会儿又被黛玉葬花的故事所感动。不知不觉间,已然到了深夜。此是月儿最明时。

我侧躺在床上,从窗中望那轮皎洁的圆月,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团圆。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团团圆圆,只要家人幸福安康,就没有什么事情比这更重要。我双手合十,虔心祈福:希望我认识的人和认识我的人都永远的平安幸福!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我敬你一杯。愿明年的中秋,还是一样的团团圆圆!

寨里中学九年级六班 韩梦洁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胡铁花 作者年龄15岁零9个月
在读学校沙市实验小学对口中学 在读班级初三8班
性格特点平和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逛街 平均成绩99分
指导老师关六如 老师职务班主任

2、中秋·明月作文

秋风卷落叶,明月长相依。 天宫逢喜事,月殿锦添花。

——题记

花开花落,叶落归根,看燕去雁归春去秋来,待清风飒起明月照怀。时光荏苒,岁月匆遽,流年似水,韶华难留。朝对流云,暮听钟鼓,四季轮回,又逢中秋。

举头望明月

今夜,不同于昨夜。今夜的月儿更让人遐想。望着月儿,我仿佛看到了独自倚坐在广寒宫秋千上泛着泪光的嫦娥,听到了她向玉兔倾诉的衷肠。我仿佛看到了张九龄的“海上升明月”,看到了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我仿佛看到了成都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印月景,印月影,印月景中印月影,月影万年,月景万年”所描述的情景。

明月悬空,繁星斑斓。当大多数人合家团圆有说有笑的“举头望明月”时,我也只能是对着月亮诉说我对父亲的思念。

佳节倍思亲

今夜,不同于昨夜。今夜的月儿更明、更佳、更让人思念。我,学着李白“举杯邀明月”,随着苏轼“把酒问青天”。虽以水代酒,却作文不失月下畅饮之兴。皓月当空,洒下几缕月光照在我身上。趁着夜未央,我掬上一杯最清的盈盈月光思念着远在他乡的父亲。明月清辉中也就弥漫了几许“佳节倍思亲”的新愁。阵阵清风吹过,吹起了我眉梢的发,也捎去了我对父亲的思念。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也仅能道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了。

彩云追月,桂花飘香。当我在月下畅饮倍思亲人之时,远在他乡漂泊只身在外流浪的人也只得“低头思故乡”了。

低头思故乡

今夜,不同于昨夜。电话那头,是远在他乡的父亲。听着父亲断断续续的话语,我知道,父亲这是想家了,是想念自己的故乡了。父亲是一个恋家的人。他所留恋的不是别的,正是生养他的故乡、他年迈的母亲和妻子儿女啊!今夜的父亲也不同于往日。他略带疲倦和醉意的像个孩子一般抱着电话说了很久、很久。我知道,他这一定是“低头思故乡”了。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来年有影,往事无踪。花前月下,笑语欢歌。愿来年清风依然,明月依旧。

南冶中学初四五班 张悦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刘佩玥 作者年龄12岁零1个月
在读学校北河庄中学 在读班级初一4班
性格特点搞笑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保龄球 平均成绩95分
指导老师盛辉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3、明月作文400字

明月洁白如玉,月光皎洁似纱。弯弯月、圆圆月挂在夜空,散下层层洁白的薄纱,笼罩在人们的头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如玉,却又比月多了几分美感和神秘感。我总爱在月光之下,痴痴的盼着那洁白的夜空仙子,遥想着嫦娥的孤寂;想着吴刚是否将那桂树砍倒;李白又是否知晓了那白玉盘是何物?——这是儿时所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牙弯弯的正应了那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又坐在家门前,望着天空中的一弯月牙,时不时有云雾飘来遮住那张瘦弱的脸,但他依旧出现与我相作文见。我们虽远在天涯两端,却如邻人一般,日日相见。我恍惚听见远处传来了一阵歌声,夹杂着离别之意,幽幽传来——这是7月分别之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一缕月光透过窗帘散在我的脸上。我悄悄起床,打开窗帘伫立在窗前。圆圆的明月高挂在天空,如一位善解人意的大姐姐,抚慰着无数思乡之人的心灵。不知我家中的父母是否也望着那轮明月——这是远离父母的开学之际。

月亮虽不如太阳耀眼,却比太阳柔和;虽不如玉石昂贵,却比玉温婉。不论何时,我的心中永远挂着一轮洁白的月。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孔敏智 作者年龄9岁零3个月
在读学校福建福鼎实验小学 在读班级四年级5班
性格特点古怪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钢琴 平均成绩110分
指导老师广智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4、心中的一轮明月作文

【篇一:心中的一轮明月作文】

夜晚时分,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被夜色笼罩的天空,把它的光辉洒向大地。我躺在床上,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思绪飘向了远方。

离开了学校的管束,摆脱了作业的重压,我们放假了,可我没有一丝快乐。每每这时,我都一如既往地窝在家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宅女”。说起来都有点不相信,我们村里同龄的孩子,我竟一个不认识,不知是因为性格孤僻,还是从小就去城里读书而和他们隔离的缘故。我没有伙伴,从来不出去玩,假期时间在家里,除了上上网就是看看电视。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是对我说:“你出去找同学玩玩,总呆在家里怎么行,这样你会越来越孤僻的。”我听是听进去了,可是出去找谁呢?走到家门口就收住了脚步。

那天,我正在家里坐着,妈妈一脸喜悦地走了进来,对我说:“我给你表姐说好了,让她明天去滑冰时叫上你,明天你们俩的开销都算我的。一人一瓶饮料,一包零食……”我犹豫了,我和表姐也不熟,我想告诉妈妈不去,可是当我抬起头来看妈妈时,惊呆了,眼前的这个很憔悴的女人是妈妈吗?两鬓露出了银白的发丝,脸上的皱纹很明显,肤色暗淡,眼睛周围有很明显的黑眼圈,眼神中满是祈求。那大大的眼睛哪儿去了?乌黑的头发哪儿去了?白皙的脸庞哪儿去了?看着她的高兴劲,我不忍心使她失望,默默地点了点头。看到我点头,妈妈更高兴了,说“你表姐本来也不想滑冰,我说服她叫你去的,出去好好玩玩,再认识几个新朋友,多和他们玩玩。”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思绪慢慢飘了回来,望着那轮明月,是它照亮了黑暗,照亮了夜行的路,照亮了孤单的心灵。妈妈的关爱,引领我走出了孤僻,快乐成长。心中有妈妈这轮明月,我不再怕旅途的孤单。

【篇二:心中的一轮明月作文】

轻轻的,是妈妈的脚步;甜甜的,是妈妈的嗓音;满满的,是妈妈的关爱;柔柔的,是妈妈的抚摸;深深的,是心灵的感触;暖暖的,是我的心窝。妈妈是我心中的一轮明月,没有阳光的明媚,没有星星的璀璨,有的只是默默关爱,如那朦胧的月光。

我对妈妈总是有太多的抱怨:走路时脚步太重,吃饭时声音太大,总是唠叨个不停。

一个炎热的夏天,望着如山的作业,内心很烦躁,又听到那“地动山摇”的走路声。作文我的小宇宙终于爆炸了,大吼着:“走路不能轻点吗?你是不是和地板有仇啊!”妈妈好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低着头,然后小声说:“哦,对不起。妈妈见天气太热,给你切了些水果,放这儿吧,一会吃一点。”然后轻轻地把果盘放到桌子上,关上门走了,我竟没有觉察到。

那天晚上,我在十二点时才把作业做完。刚躺到床上,就听见房门打开了,为了不听妈妈的唠叨,我假装睡着了。妈妈轻轻走到我的床边,很是小心谨慎,生怕打扰了我的梦。我微微睁开眼睛,发现妈妈正和蔼地望着我,拿着扇子给我扇凉。我享受着母亲的关爱,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不知什么时候从梦中醒来,窗外的月光很清幽,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把房间照得很宁静,很舒适,就像妈妈的笑脸。妈妈就是我心中的一轮明月,从不在意夜的寂寞,总是默默地给我关爱。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孙晓婧 作者年龄14岁零10个月
在读学校南昌市第五中学 在读班级初三5班
性格特点喜操纵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练字 平均成绩102分
指导老师孙夫人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5、明月几时有作文1000字

我想,苏轼在写这首词的时候,一定是掉了泪的,滴落在酒杯中的泪水与酒水交融,一饮而尽,在心中泛滥成一片苦海,古往今来,借月抒怀似乎是文人墨客最热衷的一种渲泄情感的方法,尤其是在离别之时遇逢中秋之月,那更是要朗声悲抒,声泪俱下,情郁于中,怎一个愁字了得?

但苏轼到底是苏轼。悲吟之余,他还有一种更为可贵的精神——豁达。

我毫不否认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温庭筠的“十二楼中月自明”,也不否认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李义山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但这些总是少了点什么的。杜甫有他的悲苦,温庭筠有他的离愁,李白有他的乡思,义山有他的沉郁。但苏轼说:这些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又何必为了它捶胸顿足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便难全。

他们少的,正是东坡的这番豁达。

这首词作于宋神宋熙宁九年,也就是公元1076年。这一年,苏轼正好是39岁。39,这个数字对苏轼而言似乎是一个不小的讽刺: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他,此时却还是前路迷茫,不知所往。五年游宦,仕途失意。举目无亲的词人在中秋之夜孑然一身。其间苦楚,也只有他自己知晓。但东坡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作文怨天尤人:官场险恶,既然宋神宗听不进我的劝谏,那就让他王安石在朝中说去吧!爱妻和孩子都不在了,这是天命,也都随他去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要心中兼怀美好的向往,命运又能奈我何?

这便是东坡的豁达。然而,要做到这样的豁达又谈何容易?

项羽没有做到豁达,不然怎么会徘徊在江边而不愿东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项羽太重节操,大丈夫自当能屈能伸,空有傲骨却没有胸襟的人又如何能成就霸业;阮籍没有做到豁达,不然为何要驾车山林,穷途则哭;三毛没有做到豁达,失去荷西诚然是生命中不堪承受之痛,但结束生命又能怎样呢?于死者无益,于生者更是一种煎熬……

好了,已经扯得太远,还是回到苏轼的这首词上来吧。有人说,是命途的多舛造就了苏轼和他的词章,可我要说正是苏的豁达成就了他自己。苏轼的一生中多次被贬官,甚至在“乌台诗案”中险些丧命,因而他的词中也不乏一些清冷悲伤的格调。但可贵的是,在这些或冷清或苍凉的词句中,总能找到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而这也正是东坡的可爱之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其实,东坡你何必发问于天,多此一举呢?只要怀有一片豁达的心境,人生何处不是明月的朗朗清辉?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宋志宏 作者年龄16岁零3个月
在读学校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 在读班级高二5班
性格特点飘逸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跑步 平均成绩104分
指导老师刘赢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