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角七号读后感
海角七号读后感(一)
看了《海角七号》,心中竟有一中被震撼的感觉。我忽然很想在那样的海边,伴着轻微的风,听着悠然的歌声,咸咸的,是泪水是思念,是忧伤的宁静。亦很喜欢里面的音乐,那隐隐传来的钢琴声,伴着读信的声音,很是煽情,情书中最喜欢那句话,思念如烈日下的影子,我逃他追,我追他逃,一辈子。
其实,前半部分挺费解的,加上又是台语,只一知半解地带过去了。一直到后半部分,我才把剧情联系起来,真正领略到故事的含义。
友子捶打着阿嘉喃喃低语:“你为什么要欺负我”。
他伏在窗台上写歌,她站在楼下偷偷看他;
他在舞台上拨着琴弦唱自己写的歌,她在台下默默注视他;
他在目睹了小岛友子的孤寂生活后,在沙滩上抱着她说:“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
七封信件的独白贯穿整部影片,伴随着辽远的琴声阵阵,仿佛来自上个世纪的诉说,哀婉凄迷。
都是琐碎的生活细节,没有大起大落的起承转合,在这个岛上生活着不同经历不同境遇不同主见的人们,他们之间有不解有误会有冲撞,他们的心底有委屈有愤怒有烦躁有纠结。然而,这不过是他们的一段生活,渐渐由阴转晴。
很多时候,我们也和他们一样,不管愿不愿意,都在慢慢走向结局。尽管结局不一定会是大团圆。
影片最后给了小岛友子年少时站在码头上穿着的白色皮鞋一个特写,局促不安的鞋子上写满了等待的焦虑与惶恐,还有对一个人的未来的无限迷茫。我始终记着她提着行李箱眺望码头时那个最后的眼神,近乎绝望的眼神。半个多世纪后,那个头戴白色洋帽的少女已成了在筛子里筛时光的孤寡老人。她该是一直记得她的老师吧,她还爱着他么?她恨过他的懦弱么?也许一切都已经在时光里被洗干净了吧。有时我在想,小岛友子看到了长凳上的小盒子,看到了那些信以及她年轻时的相片,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触呢?感动得老泪纵横,还是淡然地笑着?镜头中并未给出任何解释。我想,也许是导演自己也不确定哪种做法是合适的。又或者,这叫“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年少时的一时冲动,也许会让自以为相爱的两个人在漫长的岁月里消磨了青春也消磨了感情;永远的分离,虽然要双方付出相爱却无法相守的痛,却也为彼此保留了最美好的青春回忆。在他们俩看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一句迟到了几十年的表白。我在想,若时光倒退,这句话会在他们之间出现吗。只怕这样一句简单的话,也只能在几十年后的沙滩上出现吧,从一个热爱音乐的男孩嘴里说出来。
“海很蓝 星光灿烂 我仍空着我的臂弯 天很宽 在我独自唱歌的夜晚 请原谅我的爱诉说的太缓慢”,?跨越海洋,穿越时空的爱情,最后沉淀为七封信件和一张泛黄的旧相片。少女不顾一切的离家的冲动最后转变为苍老的落寞背影。这一切如山洪爆发般不可遏止地发生了,要如何原谅?这个世界如此善变,而我们又如此憧憬着看到永恒,失望与痛苦便趁虚而入,无人可怨。哭过,也便释放了积压在心头的苦闷,即使犹有残留,也该所剩不多了。
《海角七号》是一部很阳光很柔软很温暖的电影。像青春那样亮丽,亮丽地叫人落下泪来。我,你也都曾经写过,或者收到过这样那样的信吧。淡淡的信纸,或清秀或遒劲的笔迹,写的不过是些无关爱情的琐事,读来却也令人心醉。写天气,写课间的趣事,写近期的活动,约定一起去电影院。信纸散发隐隐约约的墨香,一字一句,皆是可寄托不可触摸的思念。细细揣摩字的笔锋笔力,猜测对方写信时的心情。
海很蓝,星光灿烂,好美的《海角七号》。
海角七号读后感(二)
以前,看完这部电影,我对于电影的一个画面感到疑惑。
头戴白色帽子,身穿白色棉外套的友子小姐,站在码头,焦急地张望。
友子生怕错过船只遣返的时间,她在人群中寻寻觅觅,等待着老师带她走。
呜——汽笛声响起,船只发动了,友子却看见老师蹲在船上,压低帽子飞快地看她一眼,随即转身,友子无助地看着船只渐去渐远。
为甚么友子没有上船呢?为甚么友子站在岸边,很焦急的样子,却不上船呢?为甚么老师事后在情书说:"我爱你,却必须放弃你?"
看完电影,我提出疑问。但妹妹没有好气的回答:"因为故事就是这样,没有为甚么。"
后来,我无意间看到一本改编海角七号剧本的书,好奇地从书架上抽出来看,我找到了答案。日本人被遣送回国,也就是引扬回国时,身上拥有的东西不多,除了少数的钱,他们的家当不能带走。而且规定唯有眷属才能上船。友子和老师只是情人,所以友子不能上船。而我觉得也许日本老师没有让她跟他走,是因为他犹豫,面对回国后未知的一切。他曾说的"贵族的骄傲瞬间堕落为犯人的枷。"、"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让我思考许 久:在大时代的历史变动下,战争让多少百姓得放弃他们原有的生活、即将到手的幸福呢?战争,不论战胜战败,两方都失去许多。
海角七号读后感(三)
“你留下,或者我跟你走……”——电影《海角七号》中,阿嘉在友子将要离开时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感动了不少人,毋庸置疑,这一段剧情也是本电影的高潮和内涵所在。
国境之南,我们隔海相望。数不清的多少个日日夜夜,道不尽的多少次思念……我都在诉说,我在向一张纸和一支笔诉说。我把思念全部倾注在这一纸一笔一墨上,我用心灵之纸写下了对你的思念,只是不知道,这样的思念,你会不会收到。最后,我离开了,我们的那些故事……
若是错过了今天的夕阳,还可以拥有明日的朝晖;错过了那年的花开,还可以有那月的花落。可是,错过了今朝的年华,却只可以收获残破的遗憾。所以,我不再选择错过你,哪怕是隔海相望,我的记忆还是追寻着你……
抛开天涯海角,我在路的尽头默默地守护着那年那月那些鲜为人知却无比美好的情愫,任时间把青春撕碎。就算岁月老去,红颜已逝,我的手中编织的,还是给你取暖的外衣……是否还一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曾经经历过,所以,回忆成就了永恒。
身体的某部分残缺了,我们还可以拥有梦想,可是一个人连梦想都没有了,我们还能拥有什么呢?我们是勇敢的,在无情的时间和空间面前,我们没有低头,而是傲然屹立在时空的顶端,我们一直坚信,有心就有希望,有爱就有重逢的那一天!()
风雨撕扯着我的娇嫩,霜露冲毁着我的黑发,转眼间,我已是鹤发鸡皮,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皓齿明眸与粉黛蛾眉,但是我的心,却坚如磐石,只为你而等待!
最初的那份情感还在,尽管物是人非,我们还是可以相守,哪怕只是一纸白纸黑字,一封陈旧的信,可是那些故事永不会老去,别担心岁月会将什么带走。那些美丽的事,天空都看着,大地也还记得……只要相信,我们就能拥有。
当岁月拖着疲惫的步伐老去,当星辰踩着模糊的旧梦睡去,在你的内心深处,是否有一抹残留的回忆在跳跃?
2、七号房的礼物读后感
七号房的礼物读后感(一)
我很少看韩剧,更没有看过韩国电影,叽里咕噜不知所言。今天,在老家和侄女一起看了一部韩国电影——《七号房的礼物》,我是流着泪看完的,虽然第一次看很吃力,一边看画面,一边还要看字幕,有时还想瞧两眼韩国美女,但是我看懂了里面蕴含的真情——那种感人的爱的力量。
如果我告诉你七号房指的是牢房,你会想到什么呢?是,你肯定要问牢房里都有什么人,他们是怎么入狱的?我来告诉你,这里聚集着走私犯苏杨浩、诈骗犯崔春浩、通奸犯姜万范、恐吓犯老徐、抢劫犯申奉植还有黑社会老大等五毒俱全的“社会渣滓”,但是,这里在1997年,只有六岁儿童智商的智障男子李龙久的到来,让牢房里充满了爱与欢笑……
看到礼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女孩子喜欢的布娃娃,男孩子喜欢的玩具手枪还是妈妈喜欢的发卡,爸爸喜欢的名酒……可惜,这里都不是。李龙久和可爱的女儿艺胜相依为命,生活虽然简单清贫,却充满幸福,因为有爱在身边,我尤其喜欢他们父女俩的分别方式,告别之后,女儿艺胜会数上三个数,父亲就会扭转头双手放在头的两侧吐着舌头,扭着屁股,做着鬼脸,女儿也这样做一次,他们才算正式分别。
可是,在某天,执着为女儿买美少女战士书包的龙久意外卷入了一起幼童诱拐奸杀案,而死者竟是警察局长的女儿,龙九懵懂无知,搞不清状况,昏头昏脑就被投入监狱。龙久进到牢房,第一件事当然是被打,但是,龙久孩子般纯洁的爱心渐渐感动了这七号牢房的“大坏蛋”,在一次打斗事件中,龙久救了老大而自己身受重伤,于是就想满足他的一个愿望——父亲的心中唯一牵挂的就是艺胜,于是,他们不惜冒险将艺胜作为礼物带入牢房与父亲相会。
你猜到了吗?这份特殊的礼物就是龙久的女儿艺胜,艺胜的到来,让这黑暗冰冷的监牢里,让这七号牢房内阳光满满……
艺胜给七号房里的裸照画上了衣服,她说怕姐姐冷;艺胜教会了老大识字写字,老大出狱之后还做了牧师;艺胜给龙久带来了力量,给七号房带来了欢笑……但是,好景不长,此时被科长发觉,龙久又受到毒打,这时,牢房里发生火灾,科长全力以赴去扑救,却不幸被砸伤,是龙久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全救出了他,至此,科长改变了对龙久的看法,对龙久的案件也产生了怀疑,科长和七号房的人都在帮助龙久重审此案,()可是,龙久竟然因为太爱艺胜,不愿意艺胜受到一点点的伤害而再次失去重获自由的机会,龙久被判死刑,在龙久临刑前,他们再次把艺胜作为礼物带到了七号房……
涉世未深的艺胜不懂此意,还以为和往常一样,欢欣不已,可是,大家都明白,这是他们父女俩最后的一面了,当父亲离开艺胜的时候,没有再像以前那样有三声后的鬼脸,此时,艺胜才感觉到了什么,他们父女二人抱头痛哭……
此后,艺胜跟着科长长大,在科长和牢房其他人的帮助下,再审龙久一案,终于获胜!
影片最后,艺胜来到监牢里,在漫漫的飞雪中回想这里曾经那么温情的场景,回想起和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们也不禁为爱释怀!
在《七号房的礼物》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纯洁的父爱,尽管父亲智障,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对女儿的爱,也正是对女儿的爱,才让他失去了自由和生命(第一次警官让他指认现场的时候,警官的一句——此时解裤子,然后就带你去见女儿,他就解了裤子,第二次重审时一句你不老实就再也见不到你的女儿,他就把室友所教给他的一切丢到了脑后,按照警官的意思去做);在这里,我也看到了女儿的爱,女儿离开了父亲就会生病,来到父亲身边就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希望和信心,也正是她对父亲的爱驱使她长大后为父亲辩护,为父亲洗清冤屈……
让我们都有一颗爱心吧,爱的力量让我们所向无敌!
七号房的礼物读后感(二)
《七号房的礼物》讲的是智力残障的父亲英九因执着为女儿买美少女书包而意外卷入一场幼童杀人案,死者就是警察局局长的女儿,英九弄不清状况,被冤枉关进了监狱的七号房,遇到了各种狱友。由于英九帮助了狱友,狱友感激他,不惜一切代价把女儿艺胜带进了监狱,艺胜的到来使监狱枯燥的生活带来欢笑。英九在狱友的帮助下决定上诉证明自己的清白,最重要的是为了艺胜以后的生活,而不是自己的冤情。也正因为这样当英九得知自己的清白会造成艺胜得不到保护时,他毅然选择了死路。
最令我难忘的是英九因为听到如果在法庭上说出真相,那艺胜将会遭遇劫难。英九为了艺胜以后的生活,在最后一次可以证明自己清白的法庭上,并没有按原先计划说出证词,而是背下了这个“黑锅”,最后被判死刑。而艺胜的乖巧也让我佩服不已。因为爸爸英九的入狱,年幼的艺胜成为了监狱的常客。艺胜多次为了见到爸爸躲进分配给犯人的面包箱里。小小的艺胜不仅知道如何照顾好自己,还知道如何照顾自己的智障爸爸。
乖巧听话的艺胜让我不得不反省自己。还记得在一个周末,爸爸因为工作外出,于是简单的交代我做饭的方法就走了。笨拙的我却没法明白,只好给妈妈打电话求救。爸爸回来后,我责怪了爸爸并与爸爸吵了一架。
通过这部影片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并反省到了自身的不足。
3、七号梦工厂读后感
七号梦工厂读后感(一)
今天读了一本“无字天书”——《7号梦工厂》,整本书全是图画,没有一个字,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看它的时候可以发挥想象力,跟着书中的小男孩乘着云朵,把云设计成自己想象的各种鱼的形状,如果天上真的飘过来无数的鱼云,我想我也会和海里的鱼一样,忍不住惊奇地探出脑袋来看。
但是,小男孩的想象力并不能立刻获得大人的认可,但是通过坚持和努力,还是能实现的,正如这本书中画的一样,大人的世界和小孩的梦想之间,是可以达成妥协的,从而促进小孩与大人之间相互理解。
随着云和小男孩进入工厂的那一刻,我立刻感受到这是一座管理有序、按部就班的工厂,大人的世界是不是就是这样:一成不变、单调乏味?小男孩的出现打乱了大人世界的秩序――他改变了大人对云的设计,给云工厂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把云设计成鱼的形状。
一开始,这个大胆创新的观念给大人们造成了冲击和混乱,但是混乱过后,大人接受了男孩的设计,于是天空中飘起了鱼状的云。不过这时的鱼云不是小男孩画的图形,而是经过了精密计算的鱼形云图。
小男孩的梦想得到了大人的认可。同时,小男孩的想象力也改变了大人的世界,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欢乐。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梦想能让人腾空而起,梦想能让人发奋努力,梦想能让人如痴如醉,梦想是通往成功的一条道路,梦想是能乘着飞翔的云朵。
我的梦想是像小男孩一样做一名设计师,在我心目中设计师是神圣的,我觉得设计师能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变得更加精美无比。每天晚上我做完作业,就喜欢摆动着手中的铅笔,构思着一幅幅图画。我相信我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踏上成功的舞台。
我们在心里刻下一个梦想,不管是救死扶伤的医生,还是为人民服务的pol.ice,还是为祖国争光的奥运运动员,还是教书育人的老师,还是保卫国家的海陆空军人,等等,不管梦想是哪一个,都要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战,让我们一起为梦想而战,一起乘着梦想的云朵飞翔。
七号梦工厂读后感(二)
《 7 号梦工厂》是一本没有文字,让自己边看边想像的书。
我看到的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男孩,被一朵云带到天空上的梦工厂— 一个生产云的地方,开始了一次奇妙的旅行。他帮助云们变成各种各样的鱼形云,让单一的天空变成了海底世界。工厂里的人们不愿意这样,把小男孩送回地面。结果各种鱼形的云跟着来了,给街上的人们带来无比的惊喜。最后,工厂里的人们也改变了想法,生产出了更多形状的云。
这本书告诉我们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发挥想像力,让世界变得多姿多彩,变得更美丽。
七号梦工厂读后感(三)
我读了一本绘本,名叫《七号梦工厂》。这本书全篇虽然没一个字,但却通过图画表现了作者对童年梦想的热爱,怀念。
透过图画,故事拉开了帷幕:一个男孩在帝国大厦上与一朵小白云相遇,小白云将他的帽子摘走,并带他去了云朵分派中心,也就是七号梦工厂。在这儿,小男孩遇到了许多不开心的云朵,而且他们不开心有一个共同原因:不喜欢设计员给他们设计的一成不变的形象。于是小男孩以各()种鱼的形象来给云朵们设计。起初,设计员们不同意男孩的设计,还把他和小白云送回了帝国大厦。后来他们终于同意了男孩设计的云形象,于是天空中飘起了鱼状的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事都可以天马行空的想像。而成人世界里并没有“发散性思维”的存在,所以导致了云儿的大同小异。而小男孩正是利用了他的想像力,设计出了鱼形的鱼。虽然成人们最初不认可他们,但最后还是让这些新型云飞上天。
let’s go!让你的想像力爆发吧!
4、海角七号影评
海角七号影评(一)
《海角七号》,无论是票房,口碑还是获奖,这些都让它成为08年不得不看的一部电影。130分钟的电影,讲述了两个年代关于两个叫友子的女人的故事。一条明线,是当代的日本籍一个演艺女公关的故事,一条暗线则是通过7封情书勾勒出一段美丽而心酸的往事。虽然一直非常讨厌日本有些人的做法,对那段没人会忘记的历史愤怒于胸,但好像这些都没能影响看电影时的心情。里面的7封信都是用画外音的形式呈现,也都是日语,却是如此令人心疼。这种心疼不是来源于悲伤,而是太过美丽。
“因为要离开你,所以我不知道回家是离乡还是归乡”
“我会假装你已经把我忘记,假装你将我的过往会像候鸟一样从记忆中迁徙,假装你已经走过寒冬迎接春天,我会假装,一直到自以为这一切都是真的”
“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
“遇到迁徙去台湾过冬的乌贼了,我把对你的思念寄托在了其中一只的身上,希望你做渔夫的父亲会捕获它,不管它的味道有多么辛酸,都希望你能吃一口”
“海风啊,为何总是带着哭声呢?爱人哭,嫁人哭,生孩子哭。想着你未来可能的幸福我总是会哭。只是我的泪水总是在涌出前就被海风吹干,没有泪水的哭泣让我跟苍老了”
范逸臣的表演让人感觉他不仅仅是一个歌手,一个偶像演员。他叫阿嘉,是一个不得志的歌手,现实中只能做一个邮递员。从小镇组织演出队伍,他开始源于对音乐热爱的愤怒,到后来明白真正爱什么东西是不需要形式的。正如他明白了对友子有讨厌拒避到后来抱着她说: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几个配角也很出彩,被称为国宝的月琴老人想要表演却无人再肯欣赏;思念着鲁凯公主的那个警察怎么那么像《甜蜜蜜》里小军的姑姑对诺顿的爱呢?还有爱着有丈夫并有三个儿子的老板娘的伙计;对财富充满激情的“马拉桑”执着的对待自己的销售工作……
里面有几场阿嘉跳进水里淹没孤独的戏份,和陈可辛的《如果*爱》有异曲同工的感觉。虽然是关于音乐和梦想的电影,但它并没有俗套的拍成一部偶像电影,也没有尖刻的展示颓废和人生的无奈。而是用真诚却不空洞的镜头告诉观众,人生总是有转角处的,风雨后也一定要期待着彩虹。“彩虹,但愿他能连接到海的那边,让我和你一起看到他。”台湾电影除了李安的巨大光环下的中庸,和杨德昌、侯孝贤沉重背后的无奈,在《海角七号》里让人看到了温情,看到了电影的未来。
也说一说刚看完的电视剧《马文的战争》。四对离婚的男男女女,在经历了分分和和后,终于明白婚姻的真正价值和自己内心真正的所爱。最近的电视剧好多是家庭伦理题材,从早先热播的《中国式离婚》到《新结婚时代》,再到《双面胶》《金婚》《我们俩的婚姻》,好像大家忽然发现把问题埋葬在刀光剑影,战火硝烟中并不能真的解决,于是大家把问题真实的呈现出来看一看。但是很明显,好多电视剧要考虑到社会效应,并不敢把最真实的状态和想法表达出来,遮遮掩掩,让好多人看后萌生一种惋惜。
最喜欢的角色不是两个主角,就跟《奋斗》里最喜欢的不是陆涛和夏琳一样,是李芹。不用多说,又一个米莱。不同的是这是一个离过婚的成熟女人,不会像小女生那样痴情。虽然少了一点执着和浪漫,却多了一些理性和理解。婚姻离我们80后的人来说以前感觉很遥远,然而就像感觉奥运什么时候才开始一样,它竟然轰隆隆就来了,然后又轰隆隆的走了。开始时我们充满的是期待,过程里我们有过感动却更多的是感觉和以前的一样,结束时有点麻木有点遗憾。但多年以后再说起来肯定会想起和加上很多骄傲和激情,将其美化,如果问大家还想不想再来一次,那一定是持肯定态度的人居多。这不正像婚姻吗?虽然我还没有结婚,但闻的味多了,也就不用再吃了。
要结婚的朋友,我真诚的祝福他们快乐;不结婚的朋友,我也祝福他们幸福。辛苦的人希望大家快乐,还在坚持梦想的人也希望你能更勇敢。这时代留给我们的回忆本就不多,希望我们可以像俞敏洪说的一样:到我们回忆过去的时候,可以想起几件能让自己感动的泪流满面的事情,这样我们就不会有遗憾!
海角七号影评(二)
当年在台湾大获全胜的《海角七号》最终得以在大陆上映,却落得个惨淡收场
的局面,这中间有网络的很大功劳,却也逃脱不了文化隔离的关系,一个台湾本土对过去想象的电影本就很难在其他华文地区引得多大的共鸣,更不用说本片里那始终充斥着的对日据时期的某种流连忘返。
虽然这是个现代的音乐励志故事,但在现代的表皮之下,影片里所有的人物都是传统非常的,马拉桑、茂伯、阿嘉等等,他们似乎都在努力维护着一种东西,一种记忆力一直舍不得失去的东西,一种想努力抓住却始终逃离的东西。
这种东西就是一种情感,也是《海角七号》能够打动台湾观众的原因。这种情感的内核,大抵不过就还是台湾本土居民对日据时期的留恋,对日本文化的向往,而这,也是大陆观众所厌恶见到的。
《海角七号》的时空交叉都与日本有关,几十年前的那场日据时期的爱情,因为蒙上了离别的愁绪显得温婉动人,当战争和对立的时代过去,留给台湾民众的就是无限缱绻和惆怅,那大洋彼岸的岛国上有着太多的回忆,正如影片中一直独自等待的阿婆一样,历史的沉痛早就随着时间的消逝变得不再敏感,情感的想象却伴随空间和时间的距离更加醇厚浓烈。
这估计也是一些台湾民众的共同心态吧,失去了的东西,感受不到的东西,在想象的空间中会变得更加美好,虽然也许会远不如现在。而这种心态,在国内观众看来,却无法有什么认同感,抱怨也好牢骚也罢,对很多国内观众来说,这种殖民的美好想象既要不得也想不得。
而《海角七号》中阿嘉的爱情,巧合的也是一个来自岛国日本的女性,用两段与日本人的爱情串联起的整个剧情,魏德胜笔下的此片就更加让人疑惑丛生了。
所以说,《海角七号》一直在怀旧,老年人年轻人都在怀旧,一种集体的怀旧感就此而生……也难怪台湾观众会如此认同,当一部电影能够承载起某种过去共同的回忆时,众星捧月的场面自不用惊奇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海角七号》作为一部台湾本土片,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一旦这个文本跨越了地域,就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底,水土不服的病症就难以避免了。
如果将《海角七号》单纯的作为一部电影来分析,它充其量就是一部典型的爱情片,说不上经典也说不上创新。两段穿插现实与过去交错的分镜有太多的电影早已用过,而爱情的表现也并未有多么的铭心刻骨,很普通的电影而已。
当然,放置在当年的台湾电影的环境当中的话,《海角七号》必然在台湾地区的影史上有一席之地,票房、影响力都首屈一指,个中复杂的原因很值得分析。情感上的因素、营销上的手段、市场的推广,或许都有可以供后来者借鉴和学习的东西。
《海角七号》里的回忆困境,也彰显了岛上居民们的一种现实困境,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生活的经济的政治的压力,让他们无法后退也无法大踏步向前,于是很多人选择逃避面对这样的现实,沉溺在过去的想象,只是,未来的生活不才是更加美好的吗?
《海角七号》贵在清新,给时下萎靡不振的台湾影坛注入的是加强的强心针,但背负上了很多其他意味的重担,让这部电影无法消化无法负担,最终只能是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海角七号影评(三)
《海角七号》讲述的是一个台湾小镇恒春为了迎接日本歌手中孝介要召开海滩演唱会,需要立刻组织一个当地乐团作为暖场嘉宾而展开的一系列努力,过程中不乏搞笑,失落,直到不断坚持而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因为导演独具匠心的加入一段60年前的中日跨洋爱情,通过七封迟到的情书的传递表现出来,而使得整部影片豁然呈现出一种迥异于一般青春片的厚重与隽永气质。
影片中的七封情书是导演魏德圣亲自操刀撰写的,文字功力很深,年轻人一下子感受到文字书信的魅力,这是网络时代的他们所缺失的,因此显得尤为浪漫。但这段爱情其实只被导演用作一个淡淡的背景,甚至作为日籍教师的脸部特写都没有,永远是远景或虚景。而更关键的场景,60年后老太太收到后辈们努力送来的情书,竟然连一个脸部都没有给,显然显示了魏德圣决意避免煽情。实际上这种举重若轻的处理方式形成的留白比煽情更有余韵。
其次,电影对台南小镇。市井民情的细致入微的写实是电影取得成功的另一大原因,日语、台语、闽南话夹杂反映出一个鲜活的小镇文化,演员的表演也全部以写实为主,所以大部分观众都是被这种真实所打动。
影片没有邀请一个大腕明星:中孝介在日本本土都不算著名歌手,在国内虽说影响力大概比在日本本土都大,但无论如何也只是在一部分白领与小资中流传,所以范逸臣、林晓培这样就已经算是最大的大牌。
范逸臣扮演的影片主角阿嘉,是一个因为在都市中怀才不遇冲撞得头破血流,而不得不避缩到家乡小镇的年轻人,这是现代都市造就的典型闷骚男孩,内心的愤怒与困顿无法宣泄,有些自闭与忧郁,和家人及外界无法沟通也拒绝沟通,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现代都市年轻人。
女主角友子扮演者田中千绘比范逸臣要抢眼,也许是因为自身与角色的高度吻合,千绘本身就是在台湾进修的留学生,所以更容易代入到影片中角色的设定中,她将友子作为日本人孤身在台湾的不适感,以及角色本身所要求的小小倔强与坚持表现得非常出色,当然更因为身材的激凸、自身的略微性感,赋予这个角色很多源于日本女性的魅力。
但事实上小人物才是影片的亮点:林晓培扮演的心事重重清洁女工;热血敬业的小米酒推销员马拉桑;执拗火爆的青年交通警察;国宝月琴师茂伯;克制不住暗恋明恋老板娘的机车修理伙计;辍学去教堂参加唱诗班的高小女学生键盘手大大,这些配角的表现全部比主角更加抢眼,一个个都让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
当然最最抢眼的就要数那个民意代表主席了,“我叫洪国荣今年65岁,身高170公分、体重75公斤。兴趣是打架、杀人、放火。”,“我要把恒春镇放火烧掉,然后把所有年轻人叫回来重建恒春。”“要自己回来当老板,不要当人家的伙计。”作为主角的继父又是恒春的代表主席,这个演员霸气十足,无论是表情、台词还是形体动作都非常有个性,只要他一出现,镜头中其他人都可以完全无视,有手腕有魄力又不乏头脑与善良,应该是整部片子中最精彩的人物。后来台湾网友告诉我这个老戏骨是在台湾非常大腕级别的马如龙,年轻时就是台湾的武侠明星,也是台剧支柱,老了演技更加炉火纯青,演起这样的角色自然是笃轻驾熟,轻松自如。()有个小八卦是电影中扮演范逸臣母亲的那个演员,也是马如龙现实生活中的夫人。
而已经趋于化境的国宝月琴师茂伯的扮演者林宗仁,在台湾也是确确实实的国宝大师,只不过不是月琴师,而是北管大师,这是他第一次拍电影,据导演透露他的音乐造诣很高,稍微学了一下月琴就使用自如了,而生活中的他还是几个餐厅的老板,非常精明能干。现实中的他最大愿望居然是红到好莱坞,真是和茂伯有一拼!
影片中包含了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小人物的投射:阿嘉是不被大都市接纳屡屡碰壁的年轻人;清洁女工林晓培也处于社会底层工作,而且与上一代总有解不开心结的年轻人;火爆交警劳马投射的是那些外表很刚强但实际内心却很敏感纤弱总有很温柔一块的年轻人;机车修理工对老板娘的暗恋也好明恋也好,是每个底层青年在从事着貌似没有前途工作时都会有的性心理;被上帝都赶出来的搞怪键盘手大大只有10岁,充分表现出90后的早熟和搞怪(话说她在电梯中唱的那首歌《爱你爱到不怕死》已经在网络上飞传);片中茂伯执拗到可爱的程度也让人重新认识到老人们的魅力;这些都很容易引起大众观影人群的共鸣;而且,导演功力更深的是将每个人物的故事都只是点到为止,绝不啰嗦,这样每个人物都有留白,给观众留下的想象空间就更巨大,所以要是看第二遍,反而感觉会比第一遍更好,正因为只有在看第二遍的时候,你才有可能注意到很多这样导演用心的细节,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才能将小人物们对生活的热情与积极向上态度完整的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