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三考生怎样制订备考计划
高三考生怎样制订备考计划
1、后进生如何制定备考计划
所谓后进生,也就是成绩在专科线上、二本线下的考生。这部分考生所面临的处境有点尴尬,因为成绩不尽如人意,往往受到老师的忽略与同学的嘲笑,因此他们的内心非常脆弱。但是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向上的力量,这部分同学也想在高考的时候能够发挥超常,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不管这算不算是侥幸的心理,单是这种想摆脱困境的意识,我们就要大力支持。那么,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是不是想要提高成绩就无计可施了呢?这部分孩子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两点建议值得大家关注:
1、树立临考自信是前提。刚才说过,成绩较差的孩子一般存在自卑心理,因学习成绩不好,而对自己全盘否定。因此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也会畏首畏尾,不敢对自己有太多的期待。这个时候,非常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时树立信心,不管是在模拟考试当中还是最后的高考,只要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就是高考成功。要知道,对于这些考生来说,只要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之上有所提高就是一种进步,我们应该为每跟上一个知识点而高兴,成绩哪怕有点滴进步也应感到自豪!更何况,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成绩不好也就意味着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只要学习方法运用得当,想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成绩,困难并不很大。按照以往的经验,倘若考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顽强的毅力紧追猛赶,成绩迅速提升的可能性相当大。所以,不管在什么时间段,都不能放弃自己追逐的脚步。
2、全面夯实基础是关键。实际上,《考试说明》对高考的难度有一个清晰的介绍:高考命题是以中档题和基础题为主,这部分题目大约占了全部考题的80%左右。也就是说只要考生抓住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就能够拿到绝大部分分数。因此家长们要特别提醒孩子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基础知识的复习,毕竟只有将这部分内容掌握好,才有可能拿下基础题,也更有可能冲击中等题和难题。
2、中等生如何制定备考计划
所谓中等生,也就是成绩在二本线上、一本线下的考生。成绩处于这个水平的孩子占了整个考生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因此在高考当中很多标准都是根据他们的情况来确定的,比如老师们的复习进度大多是依照班级里中等生的接受能力来安排的;高考命题也往往是依据中等生刚好能做完试卷来分配习题的难易程度及题目数量的;( https://)统计下来每年各地高考录取率也往往在50%以上(也就意味着绝大部分中等生有大学可上)……这些数据虽然让人感到安心,然而却不可麻痹大意,尤其是对于那些录取率较低的省份和教学质量平平的高中里的中等生们,更要在高三这关键的一年好好努力一番,争取使成绩从中下游变为中上游,甚至突破中等生的框框,一跃成为优等生。
那么,中等生在制定复习计划的时候,该从哪几个方面给予指导呢?又有哪些原则需要关注和遵守呢?
1、跟上复习进度是前提。刚才已经向大家介绍了,老师的复习进度往往是根据中等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安排的,那么家长就要提醒孩子无论怎样都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在高三复习的时候,一些中等生往往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弱科弱项而忽略了与老师复习同步,就好比狗熊掰棒子,错失了吸收老师讲授重点知识和解题技巧的最佳时机,使自己整体成绩提升举步为艰。
2、合理分配时间是保障。中等生在时间分配上是最为难的:一方面想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一方面又想努力提高弱科弱项。因此家长们在必要的时候要记得提醒孩子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让孩子将完成作业、消化吸收课堂知识的时间,自我补习的时间以及必要的睡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以保证复习能够高效而持续稳定的进行下去。
3、补足弱科弱项是关键。弱科弱项是中等生们感到特别棘手的地方,但也确实是提高成绩最具希望的地方。因此家长们要适时的提醒孩子重视对弱科的复习巩固,避免一提到成绩,孩子要么只看到自己最出色的科目而忽略了弱科的存在,要么只看到自己最薄弱的科目而失去了复习的信心。事实上,弱科弱项是可以攻克的,只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加以努力强化,那么弱科很快就会变得不弱甚至由弱变强。从中等生变成优等生的日子就指日可待!
3、优等生如何制定备考计划
拿任何一次成绩或者学校任何一次排名来划分考生优劣的方法都是不全面的,这是因为考生在高考的时候所面对的对手是全省(直辖市、自治区)所有考生。而每年的高考录取工作都是依照一本、二本、三本及专科这三大块来进行的。那么,我们不妨也依据此对学生在学习水平上进行划分。
所谓优等生,也就是成绩在一本线以上的考生。这些考生的成绩在班里应该说是名列前茅。特别是成绩没有较大起伏的同学,更是具有一种优越感。可是,这些优越感却是高考复习的大忌,因为考生往往会因此而漠视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从而使考试中的失分点渐渐变成了“盲点”。倘若孩子是处于这个层次,就需要家长时不时地敲一下警钟。
那么,都应该叮嘱孩子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三点值得广大家长关注:
1、继续保持优势是前提。家长首先要让孩子知道高三是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阶段,其他同学很有可能通过正确的复习方法,追赶上来,因此不能对以往取得的成绩过于满足。而是要向前看,不仅要保持学科内的相对优势,更要保证相对于其他同学总成绩上的领先优势。
2、从小处着手是原则。优等生对绝大部分知识点的整体把握比较到位,失分的地方往往是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因此家长就要提醒孩子检查自己在学习和考试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习惯性失误和习惯性失分的现象,让孩子抓紧时间及早规避。另外也要提醒孩子在答题过程中注意步骤完整、书写规范、尽量使用学科术语,确保能拿到的分数不丢分。
3、学科均衡前进是目标。虽然优等生在分数上具有领先优势,然而仍然存在自身的弱科弱项,因此这些学生的复习重点应是把弱科补好,让强科更强。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科均衡地向前发展,而不至于担心考试中弱科弱项随时可能带来的隐患。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高考备考须尽快根治的十种症状] [针对三类不同考生的备考建议]
2、高三后期备考如何消除焦虑
高三后期备考如何消除焦虑
近日从部分高三班主任和分管高三级常规工作的级组长中了解到,近期随着高考时间日渐拉近,不少高三学生都有以下的表现:过度焦虑,总是担心时间不够用,于是便争分夺秒,中午不午休,晚上晚修后回到宿舍以后在别人入睡以后还要挑灯夜战,于是第二天一早无精打采,昏昏入睡,并直接影响了早上的学习。另外,由于学生休息不足,所以直接导致体质下降,身体透支,结果容易得感冒。显然,这是由于过度焦虑带来的连锁负面效应。如果不及时引导学生调整状态,尽快走出误区,必然会事与愿违,吃力不讨好,赔了夫人又折兵。
学生产生焦虑的原因的多种多样的,但根本的原因还是出自本身。一方面是在认识上有误区:总是认为,时间不多,今天不拼,更待何时;我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复习,还有很多题没做;另一方面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定位不准、错位比较、期望值过高,所以压力很大。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家庭、老师和社会的压力等。
毫无疑问,压力与焦虑是密切相关的。为了确保后期的有效复习和平稳过渡,必须努力尝试消除以上种种焦虑。
1.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回归自我。( https://)(我就是我,我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往前走,我相信我行。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2.正确处理好复习与调节的关系;两者都要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平衡与和谐是相辅相成的。
3.主动融入班集体的各项活动,尤其是集体文体活动;
4.主动和同学和老师保持沟通,及时把心里话说出来,及时缓解不应有的焦虑;
5.每天都能按常规有序生活,不要在短期内改变已经形成的习惯。没有最好,自然就好。
6.每天坚持一定量的身体锻炼,在锻炼中消除焦虑,始终保持应有的精神状态;
7.远离难题,只做基础题和中等题,重建自信,重新找回成功感;练习和试题是永远做不完的,抓住主干知识才是根本。
8.每天抽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练练书写。一是培养毅力,二是转移注意力,三是为高考答题书写增加实力。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如何舒缓高考前的紧张焦虑情绪] [高考考前心理克服焦虑]
3、高三备考,别轻易打扰你的孩子
高三备考,别轻易打扰你的孩子
今天正好有个家长过来,找我了解他孩子的情况。这个孩子是去年我们班里,由于过度贪玩在09年高考中差了几分没有考上大学。今年在复读班准备再次高考。
家长说:“心里总是不踏实,看着孩子那种不紧不慢的样子真是起急,总感到他的努力还不够,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稳定。我想督促督促说几句,又怕他接受不了发生冲突,不催促又不安,真不知如何是好。”
作为考生的家长,尤其是高四生的家长,此种心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此时的家长总免不了会有一大堆期望,寄希望于孩子此时的努力,自己却干着急,有劲儿使不出,憋闷感觉压在心头。但是,家长们必须清醒地明确一点:准备和参加考试是考生的事情。该不该加紧,什么时候该加紧,怎样加紧等系列问题,包括如何制定解决方案,如何实施,都要依据考生自身需要而定。俗话说,鞋子是不是合适只有“脚”知道。距高考不到三个月复习时间,现在就去“拼命”是否值得?( https://)考生是否能够把家长所期盼的“拼”劲一直保持到高考结束?每个人在这方面的能力存在着极大的个性差异。尽管是亲子关系,也不能期望“遗传”这种能力。请牢牢记住,考生也是人,也会出现疲劳等正常人的各种感觉,成绩的起落也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千万不能把他们当成一架生产“标准件”的“考试机器”来对待。
家长也不要对高考赋予更多不必要的内容,这不仅会增加考生的心理负担,更会让自己心神不定,产生巨大心理压力。家长也是人,也有各种心绪,然而,家长是成人,自我控制能力要强于孩子。当家长感觉到连自己都不能控制情绪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回避”,可找一些其他事缓解应激情绪,避免在冲动中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家长要坚持对各种问题进行“冷处理”,千万不可去“打扰”考生正常学习和生活,否则会事与愿违。
还有80多天就10年高考了,祝愿大家能有好的结果!
推荐阅读:[实用有效的四步备考策略] [致奋战在高考备考一线的高三学子]
4、针对三类不同考生的备考建议
针对三类不同考生的备考建议
高考就剩三个月了。根据知识与心态,大致将现在高三的同学分为三类。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材取药,对症抓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类:
论知识:想要复习的东西太多,越补,越发现缺漏所在。本来以为补的只是几个洞,现在却发现知识的体系“千疮百孔”。各科均较弱。
论心态:时间太短,从哪下手?漏洞补不齐了,我还有戏吗?想要奋发努力,行动上却无法紧张起来。在心态的紧张和行为的荒废下,愈发焦虑。
备战建议:
论知识:高考,其实就是在还高中三年的帐。如果欠得太多,还想短期还清,自然不太现实。对于这一类的孩子。我的建议是,结合自己情况,不要奢求太多,把精力放到只要下功夫就能拿分的题目上,把心思用在技巧性大的题目上。前者如语文的部分语基、英语的听力、数学的集合、三角函数等章节,后者如语文的作文、阅读,英语的阅读等。现在学知识就像钓鱼,别嫌鱼小,钓起一条算一条。只要你在钓,就会有收获。
论心态:一问自己,是谁欠了这么多的帐,答案只有自己。二问自己,谁能帮你,答案也只有自己。三问自己,目标是什么,答案就是战胜自己。计划对于你来说尤其重要。你需要制定这样一个计划,你需要每一天每一步都执行,你需要看着自己能执行下去一个计划,你需要看着自己只要踏踏实实努力,就能实实在在进步。放弃对未来的忧虑,当你看着自己进步时,告诉自己,只要这样下去,我有机会。
第二类:
论知识:这类人中的很多同学早已跨入高手行列,目标也直指清北。知识网络清晰,只能由做题来找漏洞了,因为没有其不懂的知识点,不能预料下次考试会在哪个知识点丢分。卷面不会留空,因为没有其无法下手的题。什么都会。但是细节处往往会丢分。各科齐头并进。
论心态:这丢一点,那丢一点。会不会最后离理想差那么一点?除了做题,我还该怎么改进?
备战建议:
论知识:永远别小看了技巧的重要性,尤其是这一类同学。学习一些考试技巧,通过训练变成你的习惯,很重要。另外对于这一类同学,我强烈建议你做的,并且我正用在我的学生身上的一件事,就是:模拟一次考试,完全按照高考的程序走,准备一个dv,把你从进入考场那一刻直到交卷的完整行为录下来。通过dv要能看得到试卷、草稿纸上的字和答题情况。( https://)和你老师、或者水平相近的同学,当然最好是能有考上清北的学长,一起回顾录像。因为毕竟答卷反映的只是结果,而你在细节和技巧上的失误往往被疏忽了。通过真实的过程,抓住这样的失误。精益求精。
论心态:离高考越近,请把对名校的渴望、老师的期待、父母的压力,还有你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放得越远一些。心态和细节对你来说尤其重要。心态不失误,细节不失误,你就不会失误。即将给三年的生活交一张答卷了,珍惜最后的时光,微笑着展现自己吧。
第三类:
论知识:学科薄弱区别较明显。好的学科成绩能跨入上等行列。弱的学科不说有多不好,却也在激烈的竞争中实实在在拖了后腿。压轴题往往止步于第一问或第二问。缺乏攻坚能力。
论心态:高考最后阶段,我想往上冲一冲。
备战建议:
论知识:这一类同学,懂得不比第二类同学少,却往往不如其更深刻。粗心等失误往往比其多。对于这一类同学,我的建议是制定目标时,以600分(750×0.8)为基础。先力求将自身失误减少到最低。将看错题、算错书、语文选择题第一道错了、化学方程式没写可逆符号等错误压缩到最低。好的科目一定要守住(并且比较简单),薄弱的科目就攻基础题和中等题。
论心态:缺乏攻坚能力,那就不攻了。守好自己城池、防止后院起火对你来说更重要。我们拼的就是基础。拼的就是正确率。关注自己为主,忽略名次。请相信,如能在80%的题目里将失误压缩到最低,剩下的20%自由发挥。结果往往会给你一个惊喜。
推荐阅读:[实用有效的四步备考策略] [高三考生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