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惑作文
【篇一:惑作文】
秋初,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最后一个位子上,正巧身旁有扇塑料制的窗户,冰冷冷的框架没有温度,就像这秋天步步紧逼的寒意,让人不敢触碰。
当然,上课时偶尔无意望一下窗户,看着窗外的树和时而有阳光,时而阴霾的天空也是一种闲适。今天突然注意到一小团黑色的东西在窗棂的缝隙里,是什么东西啊?心中充满疑惑的我凑过去,咦,原来是一只飞蛾,它独自蜷缩在这个冰冷的角落,在这个没有任何温度的框架里呆着,它不会冷吗?还是……已经死了?听说,飞蛾是撑不过秋天的。
它全身都是黑色,并且有两对圆形的图案,像眼睛一样盯着你,让人心里觉得毛毛的,怪恶心的飞虫女孩子一般是不敢接触的。我没有过多的关注它,只是偶尔瞥一眼,它一直都是以同样的姿势对着我,蜷缩着,仿佛只是一个躯壳。就这样,几天过去了,它就这样安静地呆在我的身边,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觉得它有些许可爱了。仔细观察,它有着细小绒毛的触须,身上没有像蝴蝶一样美丽的花纹,只有那纯粹的黑色和那两对具有对称美的圆形。然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会时不时想起这可怜的小东西,大自然在春天赋予了它生命,却让它在秋天面临死亡,它会像我们人类一样畏惧死亡吗?它会抱怨上天给了它不公平的宿命吗?如此短暂的生命,大多数人是会觉得不甘心的,那这些脆弱的小生命呢?我心里的疑团越来越大。
此后,每天来教室时,我第一眼就想看看这只飞蛾,想看它有没有换个姿势面对我,毕竟我还是抱着一个念头希望它是活着的,只是像熊一样蜷缩着,不吃不喝地过冬罢了。
这天中午我来到教室,发现我的座位有几个男生围在那儿,我紧步走过去,发现那只飞蛾被他们装进了一只塑料袋,我一股恼怒,扑上去把塑料袋抢了过来,愤怒地望着他们,他们嘟哝了几句走开了。令我惊异的是,它还活着!这只飞蛾在塑料袋里不停地奋力地扑腾着翅膀,仿佛想要冲破这层袋子,这股生命的力量拍击着我的心,让我震撼。我疑惑着,它好几天不吃不喝的,哪来这么多力气挣扎呢?可此时的它一刻都不停歇,就算知道冲不出命运的枷锁。
后来,我将它放生了,看着它跌撞起飞的身影,心中的疑惑也都释然了,它坚定的振翅飞翔和留在塑料袋里的鳞片定格在这个温暖的午后,给人以振奋的力量和对未来的向往。我也相信这只飞蛾在下个春天会获得重生。
【篇二:惑作文】
跨过漫漫的时间长河,一览闪烁的青春星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关于成长的困惑。
刚进入高一时,成长所带来的困惑是怎样去适应高中生活,怎样与新的同学交往。从教室到车站要走大约五分钟,路程很短,可是如果没有人结伴,一个人走过谈笑风生的一群人、又一群人,短短五分钟的路程变得像看不到尽头,身边的人群、声音、欢乐的气氛仿佛定格一样。穿梭在一幅幅灰白的照片中,成长的味道是苦涩的。
高中女生的友谊总是由某一个共同的话题发展起来,却又容易因为细微的变化而终止。我和同桌总能迅速建立起友谊,下课在座位上说些女生的小心思,课间操结伴一起下楼梯,不管做什么都在一起。然而当换了座位之后,和她的友谊就慢慢淡了。现在走在路上,遇到高一时的同桌,相互之间不再熟络,只是淡淡地笑一下,连简单的问候也没有了。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像是走入了一个大怪圈,周围的人、事不断地发展、变化,却都与自己无关。
进入高三后,成长带来的困惑是关于“将来”的不确定。“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在题海中乘着一叶扁舟,没作文有方向,偶尔有风浪扑来,小船被浪所吞噬,未来的方向更加迷茫。每天下午放学后,急匆匆地走回家,快速地解决掉晚饭,再又急匆匆地走回学校,开始自习。日复一日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消磨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幻想,同时也冷却了浮躁的心情,磨平了年少轻狂的棱角。
孩童时期的我们,总是对未来抱有极大的幻想,你一定遇到过想当超人的可爱的男生,你也一定遇到过想当国家主席的好强的女生。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天马行空的幻想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迷茫,是困惑。
为什么会这样呢?像是掉入万丈深渊,周围的人、事不停地消耗、吸收着你的精力,你却无力反抗。
在时间长河里沉浮,在青春星空下摇曳,被成长的困惑束缚住,或停止不前,或奋力追逐,这些都构成了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珍贵的记忆。
【篇三:惑作文】
“爸爸,你为什么不救我?”当5岁的他说完这句话之后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眼角一颗温热的泪珠轻轻滑过他已冰冷的脸颊,仿佛这是人世间给予他的最后一丝温度。
这是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新闻“5岁小男孩身患白血病,其父拒绝为其进行骨髓移植”。新闻接下来便是几张图片,几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图片。图片中的他,小小的,脸因为激素治疗十分肿胀。他的头发已经掉光,眼睛中噙着好像掉不来却又无尽的泪花。他只是呆呆地望着镜头,没有同龄小孩的天真无邪,却只有近乎成人般的沉默。他的眼神冰冷,绝望,仿佛已经知道自己即将不属于这个世界。最后一张图片中,他已经闭上了眼睛,他的母亲将自己的头紧紧贴在他已冰冷的身体上,不愿离开。这个生命曾经是她身体的一部分,这样残忍的消失对于她来说应该是一种毁灭吧。而他在生命结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便是:“爸爸,你为什么不救我?”
看到这里,我的心很沉很重。“爸爸,你为什么不救我?”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这是他无力却又愤怒的控诉。他都没有好好地在这个世界生活过,没有像同龄小孩一样在游乐园无忧无虑地玩耍过。甚至连平常小孩最容易获得的父亲的爱对他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这个世界给了他什么?是化疗的折磨,是生活的无望,还是生命的痛苦?我的思绪很乱,但是,最令人痛心的便是他那句“爸爸,你为什么不救我?”吧?他离开这个世界,没有带走什么,却留下了一个让人沉痛的疑惑。
我在十分低落的同时也在疑惑,他的父亲为什么不救他?
大约是过了几天,这件事情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许多为网友都指责他的父亲冷血无情。舆论的浪潮向他父亲席卷而来,而他的父亲也终于开始直面媒体。而此时,一个更加令人唏嘘的所谓的“阴谋”像个重磅炸弹似的砸在了我面前。他父亲说,这一切都只是他母亲的阴谋,他母亲动用媒体关系刻意制造话题来博取关注,以此来给他筹集医药费,从而耽误了治疗。
双方各执一词,网上争论不休,众说纷纭。而我已不想去了解事情的真相了。我只知道,一个生命已经消逝了,他留下的疑惑也只怕是个永远的谜了。他究竟是因为什么才过早地离开?是父亲的冷酷,还是母亲的“阴谋”?这个疑惑我也不想解开了,因为我害怕事情的真相会更让我悲痛,更让我疑惑。
人若有灵魂,我只希望他的灵魂能到一个安静祥和之地。在那里,没有医院的冰冷大墙,只有繁花绿草;在那里,没有身旁一个个穿着病号服的脆弱的生命,只有相互嬉戏追逐的伙伴;在那里,没有泪水,没有悲伤,只有眯着笑眼的灿烂笑容。最重要的是,在那里,只有阳光,只有爱,没有阴暗,没有疑惑。
2、你作文
夜幕中划过流星,点点灯火构成了这个车水马龙的城市。我走在嘈杂的大街上,只为了捕捉到几分你的影子。
人如星,楼如云,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夜景。绝美的汉字雕刻了一家家陈立的店铺。你就像月亮,数不清的繁星簇拥着,看似近在咫尺,实际上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
阳光在乳白色的云朵中若隐若现,新的一天悄然降临。人们开作文始了工作,孩子们坐在教室里学习,时间如流水,哗哗即逝,卷走了无数朵落花。这便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了吧?而你,是高高在上的月亮,银河里不可计数的行星围绕着你转,可你就像一只刺猬,天生带有敌意,只要一靠近就会被扎伤。
你,如水般温柔、如火般热情、如梦般缠绵、如天般浩瀚、如云般柔软、如鸟般自由,那么独一无二。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张玉麟 | 作者年龄 | 12岁零4个月 |
---|---|---|---|
在读学校 | 绵阳民族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3班 |
性格特点 | 倔强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足球 | 平均成绩 | 106分 |
指导老师 | 罗丰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3、我还是那个我作文
看完《小别离》,对剧中的小主角—朵朵印象很是深刻,身处于中考的竞争和父母老师的强大压力下,她还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在生活之外过出了另一种样子。就像前两天碰到的一个小学妹,她跟我抱怨,她爸爸妈妈每天都在催着她学习,好像她生下来的使命就只有学习,由于性格内向,她也不敢反抗,长时间的压抑让她渐渐习惯了这种言听计从的生活,也渐渐地失去了自我,以至于后来中考结束她也不知道该做什么,甚至并没有那种一下子解放了的激动与兴奋感。这让我很是心疼,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的确,我一直觉得高考就是一场成人礼,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似乎是不完满的。同样的,中考也很是重要,它似乎是人生当中第一个分水岭,它意味着你是否能够考上好的高中,甚至,是能否考上重点大学。
这也正是我欣赏朵朵的原因了。相比于小学妹而言,同样是面对着中考的压力,前者虽然成绩不够优秀,每天在课业之余还要增加额外的辅导,这些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确是有些残忍,每天睡得那么晚,还要早起了上课,睡眠不足,白天自然精力不够,很难作文达到很高的学习效率。可即便这样,她还能够在忙碌的学业中抽身出来,写小说,与粉丝互动。有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够坚持下去,这是多么令人欢心的一件事啊!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是啊,做自己喜欢的事,整个人都会被带动起来,那种一下子打了鸡血的感觉是每天按部就班,过着被规划好了的生活的人所不能体会到的,同样,他们所要承受的也正是按部就班可以避免的。那他们为什么非要打破常规,去冒险,去避开捷径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热爱。没错,正是因为热爱,他们可以把枯燥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妙趣横生;正是因为热爱,他们才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生活才变得有方向有意义,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去走前人的老路。也是因为热爱,他们才可以不顾别人反对,毅然坚持,依旧热爱。这就是“梦想”的意义啊!这正是“青春”的力量啊!不怕输,不怕失败,“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所幸,到最后,经过了各种故事之后,他们也都彼此理解了,互相体谅,互相包容,这才是一家人该有的状态,也是他们学习和成长道路上最坚强的后盾。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萧克 | 作者年龄 | 16岁零9个月 |
---|---|---|---|
在读学校 | 北京市陶行知中学 | 在读班级 | 高二3班 |
性格特点 | 真诚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摄影 | 平均成绩 | 90分 |
指导老师 | 李源朝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4、我们在这里作文
转身踏入穹窿伸出,逶迤的山路,耸立的树木,冰冷的石凳。
花气濡染的树林,阳光从角落的一边,斜斜的撒入,在山的深处传出几声清脆的鸟鸣,湿嗒嗒的晨雾铺在天空上方,扑面而来的清香让你忍不住张开双手想要去拥抱。不经意间,那幽幽的馝馞花香毫无保留的袭入鼻腔,复苏我们那麻木的嗅觉。
曲径通幽,落英缤纷,旋舞而下,铺陈一叠厚厚的往事。于是你从落叶的间隙中听到了儿时那串铃儿般欢快的笑声,看到了那时光着脚丫在草地上奔跑的身影,可是这样的你现在去哪儿了呢?是变成了坐在书桌前埋头题海的女孩了吗?是变成了站在老师面前保证下次一定考进几名的女孩了吗?
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往里走了,你步入一片竹林,竹子株株凛冽威仪,如仙风道骨的智者,如衣袂飘飘的圣人。他们会在无人的夜晚出来显灵的,三三两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我摸着那晶莹剔透的叶子,不禁想到,孙膑曾在这里练武养神。绿波微漾,风声飒飒,是朱买臣在那里念书写诗吗?
深入山林,那里的氯离子丰富,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亲近,在那里多做几个深呼吸吧,就当做给自己的肺做一次清洗吧。往里走,一棵银杏,一个木桌,一杯清茶,一卷诗书,那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呢?在那边有几间小屋,经打听啊,你里住着一对老夫妻,已经八十几岁了,一口井,几间屋,在这伸出,与孙武作伴,在这里偶尔去捡捡垃圾,偶尔与游客聊聊天,空闲的时候感受一下当时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都必走的御道,远离了城市的嘈杂,在那里与竹为伴,这样的生活好不惬意!
再往上走,不知不觉中已经登上了苏州最高的地方,夕阳斜下,往那头的山望去,据作文说哪里有最美丽的夕阳,那里是全苏州里天最近的地方,远远望去,夕阳邪魅的躺在山的顶端,那么和谐,只是遗憾,那里是军事基地,无法就近那里细细观察。
我们去的时候不是旅游旺季,沿着夕阳下山,没有人打扰,只是偶尔邂逅几位摄影爱好者,水声在细声呢喃,仿佛是一首自然之曲。远方隐隐残霞,虽洗去铅华,却依旧色泽变幻,流光溢彩:橙黄、酡红、微紫、青黛。我们披着这一身华裳,从这个山头走到那个山头,看见山脚下飘出的屡屡炊烟,几家农舍错落有致,不经意间看见了那个,在村里等待爷爷归来的自己,经过的傅大伯,金大伯亲昵的喊着“苗苗”你等谁啊?老公公给你糖吃好不好啊?”只是现在我长大了,他们也老得快走不动了。
正沉淀于缅怀,只见前方有几件茅草屋,传说那是孙武曾经住过的地方,门口有一口智慧泉,据说这是孙武常喝的泉水,所以称之为智慧泉,或许是后人编造的,可是深处这份自然之中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沿着石板路往山下行去,那份惬意时刻牵绕着我的心,让我停驻不前。多久了,多久不能这样清静了,多久了,多久不能这样远离我要超过谁的思想了,多久了,到底多久了,我可以这样与自然亲近了。
我只是一个16岁的女孩,我还是孩子,我向往自然,不要把我束缚在名次中好吗?不要用成绩去衡量一切好吗?我还是一个孩子,我喜欢站在山里,做个山人,晨雾缭绕,我愿用我纯净的双眸去拨开那方晨雾,我愿用我未经污染的双手去触碰这个世界,请给我一个亲近自然地机会好吗?
有几人我们想要亲近?又有几人我们可以亲近?又有几方净土未经开采呢?我在这里,与自然亲近,你在哪里?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康慧军 | 作者年龄 | 14岁零1个月 |
---|---|---|---|
在读学校 | 大连亚冠高级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三7班 |
性格特点 | 安静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笛子 | 平均成绩 | 119分 |
指导老师 | 越丽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5、作文
自从我喜欢上写作开始,我对于“作文”两个字的解释是:创作文章。那怎样才能创作文章呢?去感悟生活。可是,后来我发现,至少在中国这个区域,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作文的认知只是把它当成提高语文成绩的工具,并没把作文当成一门学问去探讨,去深究。写出来的作品,简直不能称为“作品”,只能称之为“成品”。为什么说是“成品”,因为他们的文章就像袜子一样,批量生产,要多少有多少。写出来的作文的缺点一目了然:内容千篇一律、故事虚假、对话苍白、立意不明确、文笔毫无特色。这些都是大部分同学写作文的通病。
就拿《感谢父母》这个题目来说吧,同学们不约而同,或者说十分有默契吧,几乎全部是写:我在半夜生病了,父母着急的被我去医院,偏偏老天不长眼还下了雨,到了医院父母一直守在我身边……大概是这么个内容。这里我就不得不告诉那些人了,这种情况只有可能发生在上个世纪。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傻到步行去医院?我相信,能住在城里的,肯定都有车,开车多快啊,不用几分钟就到了,我就不信世上还会有这样傻的人。再者,就偏偏那么巧,一生病就下雨?呵呵……这是在骂老天爷闲着没事干吗?谁生病都得下雨,那城市不都淹了?就算条件正好全让你碰上了,那我也不信每个人的感悟一模一样。
这足以说明现在学生对作文的极度不重视,对文学的极度不了解。有时间对着电脑消极,也不愿去了解文学的魅力。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朋友,他们总是像我这个作文不错的人抱作文怨:作文太难编了……太费脑子了……实在编不下去……
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产生了个疑惑:作文什么时候开始靠编出来的呢?这似乎并不能完全怪罪于他们,追根究底,这个“作文要靠编”的概念是老师传达给我们的。
在我们对“作文”这两个字的概念还很模糊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只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编好一篇作文。我曾经也被这个概念洗脑过,后来我一概否决老师的这个理论,现在想想……老师说的并不是全错,至少说对了一半。
其实作文并不是像小说一样,要编织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作文并不需要这样。作文其实是人对生活的感悟,只要认真去生活了,作文自然信手拈来。再说了,不少的作文题目其实大家都在私下交流过的,比如《我的父母》,有谁没有跟别人私下谈论过自己的父母的?我们只不过是要把自己的感悟或者让自己得到这个感悟的经过用自己的风格文字化而已,并没有像上天摘星星那般难。
如果按老师说的去做,写出来的就是“撒谎作文”,这样的作文就好比低俗小说,看了就是浪费人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作文就算得到老师的夸奖,也只不过代表着撒谎技术高超罢了。所以,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热忱,缺一不可。把两者结合一下,写出来的文章就会锦上添花,读起来也会更美、更雅。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现在肯定一时半会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能期待未来能有什么能人异士能打破现在的局面,不求全部人都能对文学感兴趣,至少不要再让学生对文学的误解更深了。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艾芙美 | 作者年龄 | 12岁零8个月 |
---|---|---|---|
在读学校 | ppt背景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3班 |
性格特点 | 直率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听音乐 | 平均成绩 | 107分 |
指导老师 | 舒小姐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