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要说你一无所有,你不是还有病吗?
不要说你一无所有,你不是还有病吗?
我常常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知道自己有病的人,一种是不知道自己有病的人。
对于第一种,我敬佩至极。他们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他们敢于直面自己的不完美,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并且有改正的意识,想让自己变得更好。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也是有责任的。即使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他们也会有反思的意识:是不是我也错了呢?
我始终觉得,有问题不可怕,只要有自我意识、积极反思、积极改进,就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完美的人。我把他们叫做——责任者。
对于第二种人,我也敬佩至极。他们没有自我认识及自我反思能力。他们是真正完美的人,因为问题从来都不属于他们。
如果在生活中他们出现了痛苦,通常是环境的错、时代的错。如果他们在和他人的关系中出现了问题,他们通常会认为是恋人、孩子、父母、朋友、同事等人错了,而他们自己是不会错的。
所以他们把世界上的人又分为了两种:认同我的人和不认同我的人。我把这类人叫做——受害者。
当然,鲜有人在这两个极端里。我们都在这两个值的区间里摇摆。
说到底这两者的区别就是:人是否能在问题里进行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
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都说生活中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的责任。都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每个人都有错。道理知道了很多,但是事情一上来的时候,还是会认为他者的错。
于是抱怨、愤怒、指责、委屈、烦躁、控制、看不惯,并不断的用这些情绪折磨自己,借以想要完成惩罚他者,实现自己的目的。始终不愿意去看到所有这些不爽的背后,都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即不愿承认其实自己也有病。
人的生活由三类关系构成:和内在自己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及和环境的关系。这三类关系都是两者互动共同完成的,两者也都有责任。人们所有的痛苦都是基于这三者的关系不良产生。
例如和内在自我关系不良,就会把问题归因于不够努力的自己,产生抑郁、自责、自卑、悔恨、焦虑、迷茫、挫败、自我否定等情绪。
和他人关系不良就会把问题归因于他人,产生指责、讨好、逃避、否定、生气等情绪。
和环境关系不良就会将问题归因于环境,像出门遭拥堵是交通的错,天气太热是政府绿化的错,找不到工作是学校背景不好等。
总之我们不爽的时候,我们如果不能有效的进行自我反思为什么会这样,而是一度的沉迷于指责他人和自己,我们就难以改变现状。
我有一剂良药,能根治人类的痛苦,那就是:意识到自己有病,并积极找方子治病。即通过反思和觉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责任,找到相应的改变策略,一改以往惯有失败的模式,并积极行动,就可以改变结果。
我始终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现状,并且让自我和结果都越来越好。只有他愿不愿意意识到自己责任的区别。
而意识到自己有病的时候,恰恰是在人们感觉到痛苦和不爽的时候最容易做到。人们了解自己,探索自己,感受自己,通常也是在人们不爽的时候完成。比如说感受到了负面的情绪和遇到了我们不喜欢的人与事。
心灵导师们常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些不喜欢的人是来给你做功课的”之类的话,其实这些话是想告诉我们,所有让我们痛苦的人和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们的出现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反观自己,改变自己。即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有病。
那些负面情绪是来帮助我们的,负面情绪是提醒我们去看看内在有什么东西卡住了,然后我们可以把卡住的东西拿掉,让自己的内心更畅通、更强大。
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是来给我们做功课的。他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会提醒我们去看看我们怎样运用了移情、投射等机制,怎么把最初依恋关系转移到他人身上。他人会成为我们有效的镜子反射出我们的问题,让我们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并改进,让自己变得更宽容、和蔼、亲和力强。
环境也是。我们怎么对待了周边的教育、社会、大环境,我们就是在怎么对待自己。
失败与挫败也是来帮助我们的。失败不是让我们折磨自己的,而是让我们更好的停止并反思人生之路,避免盲目和冒进而犯更大的错。
所有让我们不爽的失败、他人和事物都是在提醒我们自身的行为模式和思考习惯出了点问题,需要我们跳出来看看。
当然你也可以陷入另一个极端:不知道自己有病。不知道自己有病分为两种症状:一种是“我没问题,我是对的,是他的问题”,一种是“我知道我有问题,但是他也有问题啊”。这两种情况都会基于对方的问题为主,期待对方改变。他们的主张是“你改变了,我就好受了。”
这感觉就像,你照了个镜子,然后觉得镜子把你弄得太丑了。于是你嫌弃镜子有问题,然后又换个镜子,再换个镜子。当然,镜子可能本身也有问题,但都不如你把自己弄得好看一点来得实惠,这样至少你不用太挑剔镜子,能照出你美丽的适合你的镜子也很多。
拼命的指出他人的问题来,不过是想证明自己是好的对的,不过是想获得一点价值感的认可,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是好的。你变得好了,就可以满足我了,我就不用改变了——这样,你就成了我妈了。但是一旦别人改变来适应你,也意味着你把自己困住了,因为你要依赖于这个人才能满足你。其他人你就很难控制了。
所以让自己自由、幸福、快乐的方式,就是意识到自己有病。这包括:
拿回自己的责任。所有的问题都有自己责任的部分,改变自己能做的这部分,就会影响结果的改变。
看到自己的选择。面对一件事情,你至少有3个选择。如果你觉得只有一种方案,那也是你的问题,因为你没有站到更高的角度来看,用思维定势把自己框住了。
感激所呈现的资源。所有的痛苦、问题、你认为有问题的人都是来帮助你成长的,感激他们。
欣赏自己。自己还能看到问题,并且能为改变问题做些什么。仅仅为自己能做的改变的部分,欣赏自己。
最后,我想说,当你意识到自己有问题,觉得自己不好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一无所有。起码你还知道自己有病,有病就能治,治了就能好,好了就能幸福。因此有病等于幸福。
当你意识不到自己有问题的时候,那可能真的是绝症了。完美是不存在的,单方面的错误也是不存在的,你连问题都意识不到的时候,那真的是——一无所有。因为连改变的意识都没有,机会也就更没有了。
放过自己。绝对的心理健康和绝对的身体健康一样,是个泡沫。我们都有病,但是有病不是让我们自责和自卑的,而是让我们活得更好更幸福的。
病,是个褒义词。
2、一无所有的句子
一无所有的句子
1、如果一个人一无所有,一无所思,是否是最为空灵纯净的。但我知道如果一个人拥有一份深切的思念,那她必定是具有最为坚韧而顽强的意志。会在沽沽的岁月里拓宽生命的博大与厚爱,会将生命的荒离与疏旷开垦得温柔而浪漫。绵绵的情丝是永远也不会枯竭的给养源泉。
2、面对爱情的离去,很少有人能够拿出挽留的勇气,这正是爱情的魔力,让人恍惚间无法自拔,又让人刹那间懦弱无比。
3、生命是一种回声。你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就越一无所有。
4、遥想这几年的故事,虽彷如隔日,但是却无法触及,不知你究竟怎样?是否还会快乐,而现在的我,一直独自坐在街头,期盼着你的身影。
5、又有多少人能够让人伤的起?你愿意受伤害吗?但是你却伤害着别人,你的付出,意味着我的回报,如果你真的敢爱,就不要再用虚伪来欺瞒我。
6、有时侯,觉得自己其实一无所有,仿佛被世界抛弃;有时候,明明自己身边很多朋友,()却依然觉得孤单;有时候,走过熟悉的街角,看到熟悉的背影,突然就想起一个人的脸;有时候,突然很想哭,却难过的哭不出来;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觉得寂寞深入骨髓;有时候,突然找不到自己,把自己丢了。
7、懂得爱情的人,并不是真正爱过的人,那些故事,那些传说都在劝解着我们,当真正了解爱情的时候,已然双鬓白发,那时,即使懂得一切也无力挽回。
8、生活在爱情的谎言和欺骗中的人们,虽然大家在互相提防,可是群总是走进自己挖下的陷阱,相爱,并不是为了欺骗。
9、突然感觉很累,生活到最后让自己变得一无所有。曾经的那股自以为是的傲气不见了,慢慢的以沉默替代自己低了头。再也不是那个不管别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闻不问一直在笑着的女孩子了。有的时候真的害怕自己只剩下一个人,害怕孤单。可有的时候又觉得一个人,可以不吵不闹不炫耀、可以很宁静,也很好。
10、你的故事,让我沉思好久,似乎无论是他的开始,还是另一他的结束,你总是充满了悲伤,可是你不曾知道的是,你的伤心,未必真的强过那些被你伤害的人。
11、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他有多少钱,而是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还值多少钱。
12、我站在梦想面前,虽然两手空空,但谁又能说我一无所有?
13、刹那间,繁华落尽,你已一无所有,你失去了诚实,你失去了誓言,你失去了承诺,你更失去了我。
3、你一无所有,你拥有一切
你一无所有,你拥有一切
文/易小宛
1
一个朋友说,她和妈妈出门,路过了10年前实习和工作时住过的小区。水泥路重新铺了一下,砖楼重新粉刷了一下,其他就还是以前的样子。她在自己曾经住过的小屋门口站了一会儿,想了想10年前,她每天都要回去、现在看起来都不知道当初怎么住得下去的地方,她住了两年。
年少轻狂,当时一点也不觉得苦,觉得有个地方蜗居,每天能安心地睡上一觉,还能洗澡、洗衣服,就是很开心的事了。哪管下水道经常会堵,厨房小得只有两平米转不开身?
后来她努力工作攒钱,够了最低的首付,买了房子。她说那个小房子是给妈妈的,她想告诉妈妈:“我不会让你永远住在那样的房子里,我们的生活还是会有希望的。”
我记得自己刚大学毕业的时候,一年内换了三份工作,每天倒好几趟公交车去上班,好像除了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有一次还遇到了小偷,差一点儿就把包里的钱包偷走,不过即使偷走,钱包里的钱也没超过100元。
有时候,公司还会组织发传单。大夏天,我们穿着绿色的租来的服装,像是一只只绿色的恐龙,但是满头大汗的我们并不觉得尴尬,好像在完成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那时每天中午都回不了家,吃完工作餐之后,在办公桌上趴一会儿,想像几年后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好像对一切都充满了期待。下班后,我挤上公交车晃晃悠悠回家,陪伴自己的只有天上的星星。虽然累,但是我更喜欢那个时候无所畏惧、勇敢前行的自己。
2
我很欣赏的一个姑娘如今有了自己的大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全世界各地来回跑,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见识更好的世界。
当年,她力排众议带着梦想去创业,没钱也不敢让妈妈知道,连吃40天最便宜的米粉,有时候凌晨在地板上打包睡着,不敢上床,怕睡过去发不完货,只能靠着墙角,闭着眼睛眯一会儿,365天全年无休,旺旺声音一响马上冲到电脑前……
其实她小的时候曾收到过七张病危通知单,医院通知家里她活不过12岁,要家里尽快准备后事。长大后,她又经历过4次全麻手术,现在她的身体上手术疤痕还在。全家人日夜照料,看着她的身体越来越好,她觉得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幸运的了,既然死不了,那就可劲儿造。
时间是公平的,它会看到你的努力,你总会等到收获的那天。
就像我很喜欢的一个网络红人,她与大多数年轻人无异,最初也是一无所有地来到大城市,始终用自己的方式坚持着一种成就自己的期待。
她混过不少论坛,在转发过万的短视频之前,她也尝试过表情生动的动态图,玩过风靡一时的模仿秀。她在某个广告视频里坦言:“这十二年间的每一个选择,我只是坚持,坚持给自己暗示,不放弃,在最无趣无力的日子,也要对世界保持好奇。”
生活就是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我们努力地向上,除了让世界看到我们,更是为了让自己看到世界。
3
和朋友珉嘉逛街的时候,路过一个文艺小书店,跑出来几个初中女生,美好得像是不染尘埃的棉花糖。她们拿着冰激凌欢快地说着学校里的趣事,说真期待快要到来的学校运动会,能参加短跑、跳高、接力赛……女孩子们边说边笑,声音都融到了周围的空气中。
珉嘉叹了口气,低头说:“你看,她们多年轻,好像拥有一切。”
我知道珉嘉这个月的房租又该交了,她刚换了新的工作,每天因为策划文案的修改而被领导骂,有时候凌晨都会被客户的无理要求气哭。她说,这些年里,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一贫如洗,她早就练就了一身刀枪不入的本领。
珉嘉不是不努力的人,她曾有一个很稳定的工作,后来结婚,生了小孩,为了照顾小孩,她辞了职,谁承想老公赌博输掉了房子,欠了一屁股债,还出了轨。她的老公没有对她说一句抱歉,她离了婚,独自抚养孩子。
30岁的她,一切归零。她说:“生活好像很糟糕,房租又涨了,厕所被堵了,因为欠费停水停电了,厨房里蟑螂出没,楼道里又被对门丢满了好久不扔的垃圾,一场雨落下来,窗外下大雨,屋子里下小雨,但是看到孩子可爱的笑容,就觉得自己必须努力奋斗,大不了一切从头来过。”
她的眼神虽疲惫,却充满了无限的力量。
有人说,我怎么敢倒下,我身后空无一人。但是我想说,我们身后还有爱,有时间,有梦想,有勇气。看似一无所有,实则拥有一切。正是这些力量,支撑着我们前行。
谁都向往更好的生活,只是我们还不能忽略这一路上必须承受的艰辛。现在说起的“一无所有”,也许在若干年后就只是云淡风轻的谈资,毕竟,人生很长,还有很多路要走、很多难关要过。
当我们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闯过去时,你会发现,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段时间,可正是这些艰难将人生变得辽阔。
来源:人民网励志作品集《唯有努力,不负光阴》,作者:易小宛,微信公众号:易小宛小时光。
4、一无所有
一无所有
我登上山顶,问树下修行的智者:“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宁静与快乐的秘密是什么?”
“一无所有。”
智者这样回答。
“只有拥有了才能快乐,你为什么偏偏相反呢?”
我越听越不明白。
“那要看你拥有什么、又如何拥有了。当你拥有了财富、拥有了地位、拥有了知识、拥有了美德,你也许可以多一个机会,但是你也多了一个包袱。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你拥有了它,可能也恰恰是它拥有你的时候;你希望它成为你的工具,它也希望你成为它的工具。
“而抱着一无所有的心态对待这一切,情况则会好得多,你任何东西也不拥有的同时,任何东西也拥有不了你;你不希望任何东西成为你的工具的同时,你也不会成为任何东西的工具。一无所有了,你就不会患得患失,你就不会小肚鸡肠,你就不会成为外物的工具,被财富所控制,被地位所操纵,被知识所左右,被美德所所奴役。在人生的牌桌上,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输家,只有一无所有者永远不会输,他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不败虽然还不能算是胜利,相对于绝大多数人败绩累累的人生来说,那已经是一()个莫大的胜利。所以,宁静与快乐的秘密就在于一无所有,一无所有的另一层含义就是:无所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