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决定未来_你的格局,决定你的未来

1、眼光决定未来

眼光决定未来

文/周礼

1923年的一天,沃尔特·艾拉斯·迪斯尼来到叔叔家里。他准备开一家影视制作公司,但在资金方面遇到些问题,他希望叔叔能借给他一笔钱。为了取得叔叔的支持,迪斯尼答应,无论叔叔出多少钱,都可以拥有公司一部分股份。这本来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承诺,但迪斯尼的叔叔却并不稀罕,他是一个很现实的人,从不作无谓的投资。那时迪斯尼尚未成名,只是一个有着一腔热血的普通青年,他的公司能支撑多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念在亲戚的份上,他借给了迪斯尼500美元,但条件是,拒绝了入股,返还现金。

谁也没有想到,几年后,迪斯尼的公司成了美国知名的企业,尤其是“米老鼠系列”和《三只小猪》上影后,迪斯尼名声大噪,其公司股价直线上升。这时迪斯尼的叔叔后悔不迭,如果他当初选择入股的话,现在他至少能够拥有10亿美元的财富。

与迪斯尼的叔叔比起来,胡雪岩则是一个卓有远见的人。25岁那年,胡雪岩正在阜康钱庄当伙计。一天,他在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听别人闲聊,这时,从外面走进来一个与他年龄相近的落魄书生。虽然这个人衣衫破旧,满面愁容,但看起来气宇不凡。胡雪岩向来敬重读书人,于是主动靠过去,与他攀谈起来。

胡雪岩在交谈中得知,这个人名叫王有龄,出生于官宦世家,但到了他父亲那一代就没落了,虽然他捐了个盐运使,但那只是一个虚名,并没有实际权利。此次他途经浙江就是为了进京求取功名,补个实缺。然而不幸的是,他的盘缠全部花光了,并且他的父亲还病死在了杭州。现在他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不知该如何是好。

听了王有龄的诉说,一股怜悯之情油然而生,胡雪岩决心帮助王有龄度过难关。在胡雪岩看来,王有龄并非等闲之辈,将来一定前途无量,如果能够助他一臂之力,他定会感激涕零,报之以李。可是,自己也是一个一穷二白的伙计,又哪来那么多钱帮助他呢?忽然,胡雪岩想起了自己刚收回来的一笔死账,一共有五百两银子,现在暂时还没有任何人知道,不如将这笔钱拿给王有龄救急,等他补了实缺后再还上,岂不是两全其美?

当王有龄拿着胡雪岩送给他的五百两银票时,他简直难以置信,感动得热泪盈眶,只说了一句话:咱们萍水相逢,你怎么对我这么好呢?有雪岩笑答:朋友嘛,本来就应该互相帮助,如今你有难处,我心里十分难过,不拉你一把,我睡不着觉!

事实上,胡雪岩看人真的很准,不久,王有龄用他资助的五百两银子,成功当了浙江粮台总办。王有龄发达后,并未忘记当年胡雪岩的救助之恩,他拿出一大笔钱,让胡雪岩自己开钱庄。后来,在王有龄的暗中帮助下,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除钱庄遍地开花外,他还开了许多商铺,经营中药、丝茶、粮食等业务,其个人资产超过了二千万两,可谓富可敌国,难怪后来人们说:“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励志小故事)

2、你的格局,决定你的未来

你的格局,决定你的未来

文/李思圆

1

昨晚接到林姐的电话,我问她,年底很忙很累吧?她一脸轻松地说,其实还好,因为项目上有小王帮忙撑着。

小王和林姐以前是同级同事,林姐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小王嫉妒。小王总是找林姐麻烦,处处刁难她。没过多久,林姐被提拔了,那时小王心里很害怕,担心林姐会报复她。可林姐却非常坦诚地告诉小王,只要好好干,咱们既往不咎,从头开始。

小王听完喜出望外。接下来,她就真的像换了一个人一样,非常配合林姐的工作,给林姐减轻了不少负担。

我知道整个事情的经过后,对林姐非常佩服。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林姐遇到的贵人越来越多,事业也越来越顺遂。

想要前途越来越好,需要实力,需要努力,也需要心胸够宽广、性格够大气。凡事给别人一个台阶,也给自己留一个余地,你就会收获更多好人缘,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认可。

2

我认识一个阿姨,十多年前跟前夫感情不和,离了婚。后来她带着儿子再婚。现在的丈夫也带着一个儿子,他们组建了新家庭。

这位阿姨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有时为了照顾非亲生的小儿子敏感脆弱的心,还会更多地站在小儿子那边。

刚开始,小儿子很排斥这个阿姨,但人心都是肉长的,后来慢慢感受到了阿姨对他真心实意的爱,态度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小儿子的亲生母亲知道后,也很欣慰。

前年,阿姨的儿子大学毕业,正愁找工作。小儿子的亲生母亲正好有这方面的信息,就主动把他推荐到一家企业去实习。

在生活中,你的格局越大、越能容人,也越可能得到机会和好运。因为只对自己好的人,顶多被自己爱;也对别人好的人,会被更多的人爱。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很多人做不到。

3

有个读者曾跟我讲,以前她奶奶嫌弃她妈妈生的不是男孩,所以从妈妈坐月子开始,就表现得十分冷漠。

那时,妈妈在月子里既要自己做饭洗衣,还要带孩子。而奶奶即便闲着,也不会帮忙搭把手。妈妈真的感到很委屈,甚至在气头上时也想过,等到奶奶以后老了,绝不会对她好。

可是这几年,奶奶上了年纪,眼睛看不清了,手脚不灵活了,甚至记性也不好了。妈妈不仅没有趁此机会出口恶气,反而在吃饭时帮奶奶夹菜,每天准点提醒她吃药,出门也总是牵着她,生怕奶奶走丢。

有一次,她问妈妈,你真的不恨奶奶曾经那样对你吗?妈妈说,毕竟我们是一家人,过去的就过去了,计较那么多,日子能过得好吗?

情感中格局越大的人,越容易过得幸福。一家人,最重要的是一团和气,而不是互相计较、纠缠不放。放过不愉快的曾经,也就成全了当下的自己。

4

其实一个人,未来能走多远、会被别人如何对待、会过上怎样的日子,跟他的格局大小都有关系。

通常,格局大的人,凡事从大处着想,不会斤斤计较,他们更有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许多时候,你对别人宽一份心,其实就是给自己开了一条路。

格局小的人,喜欢锱铢必较,容易困在琐事中,既为难别人,也跟自己过不去。如此你争我夺,不仅伤和气,也会让自己的前途受限。

格局大的人,待人和善,不存恶意。当他们给别人温暖和爱时,也会同样反作用于自己身上。

格局小的人,容不下别人,不容易谅解人,处处只为自己着想,别人也难对他们心存感激。

你的格局,从浅了看,是你做人的底线和原则;往深里想,就是你为人的修养和高度。你的格局,决定着你将拥有怎样的人生。

来源:温暖的女子(id:wennuan-312)

3、励志故事:眼光决定财富

励志故事:眼光决定财富

 

比尔·盖茨说过:“我从来都是戴着望远镜看世界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中也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拥有一县的眼光,那你可以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拥有一省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一省的生意;如果你拥有天下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天下的生意。”

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往北,大约 30公里处,有一个小镇施托克劳。小镇的东头,有一间酒馆,这是一间老字号酒馆,老板叫莫卡尔,他从年轻时就在这里经营了,现在,他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头发也全白了,酒馆依然不改当年模样。

那是1811年,酒馆的门前突然停了一辆马车,从车里走下来一对衣着华美的老人。这是一件稀奇事,因为在当时这样的马车很少,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坐得起,平时来这间酒馆的都是些穷人和下层社会人士,他们是谁呢?

莫卡尔热情地把客人迎进店来,安排他们落座,给他们拿来了最好的葡萄酒和烤牛排。

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过了一会儿,那男的把莫卡尔叫了过来,问他:“莫卡尔,你不认识我了吗?”

莫卡尔上上下下打量了他半天,摇摇头说道:“记不起来了,请问您是……”

“我叫斯特拉蒙,36年前,我在这里买过一张乐谱。”

“乐谱?”莫卡尔努力搜寻记忆,终于想起来了。

那时的斯特拉蒙还是个瘦瘦的年轻人,他是镇上一间剧院的乐手,经常来这里喝酒,那天,他对莫卡尔说:“老板,我想买你一件东西。”

“先生,”莫卡尔说,“你想要什么?只要店里有的,我都可以卖给你。”

“是一张纸,准确地说,是一张画满了琴线和小豆芽的纸。”见莫卡尔一脸茫然不解的样子,斯特拉蒙又说,“你还记得吗?两年前,有一个17岁的少年……”

那是一个很冷的冬夜,那少年满头雪花地进来了,他背着一个琴盒,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质地看上去很不好,寒冷使他紧缩着身子,他在微微地发抖。他要了一杯葡萄酒,坐下来慢慢地喝,一边在一张纸上写着什么。(励志名言 https://)过了一会儿,他又要了一碟烤牛排。他写得很专注,吃得津津有味,等他吃完了要走的时候才发现,他身上没有付葡萄酒和那碟牛排的钱!

少年很难为情地对莫卡尔说:“我不是故意的。要不,我今天晚上不走了,就在这里为您的客人拉琴吧!”

莫卡尔答应了。他开始拉琴,他的琴拉得很好,琴声悠扬,就像一条美丽的小溪在酒馆里流淌,客人们个个听得如痴如醉。

他走的时候把乐谱留在了酒馆。

莫卡尔的酒馆后来没有再演奏过他的曲子,可是那张乐谱还在,他把它找了出来,给了斯特拉蒙。

斯特拉蒙兴奋得叫了起来:“是它,就是它!真是太好了!你要多少钱?”

莫卡尔想了一下,说:“这是一首很美的曲子,它值100份葡萄酒加烤牛排。”

他这么说是漫天要价,其实,他只是想随便要点钱,因为那东西他留着也没什么用处,不过是一张废纸罢了。

斯特拉蒙没跟他还价就付了钱,高高兴兴地拿着乐谱走了。

莫卡尔也很高兴,仿佛捡到了天上掉下来的金子,这是他的酒馆赚钱最多的一天了。

36年过去了,现在,斯特拉蒙也老了,两鬓斑白,满脸皱纹,但是气色很好,莫卡尔再也找不到一点儿当年那个瘦年轻人的影子。莫卡尔问他:“您现在在做什么呢?”

斯特拉蒙说:“我什么也不做,就带着我的太太到处游玩。我们去过伦敦,巴黎……”

“您这样不是要花费很多钱吗?”

“没关系,我赚到的钱这辈子也花不完。”

莫卡尔问他:“您是做什么生意的呢,这么赚钱?”

斯特拉蒙说:“我只做了一笔生意:我花了100份葡萄酒加烤牛排的钱,后来赚到的钱足以买下100间像您这样的酒馆。”

他告诉莫卡尔,那个拉琴的少年叫莫扎特,死于1791年,只活了35岁。

美国著名企业家洛克菲勒说过一句话:“眼光决定财富。”听起来有点玄乎,却是实实在在的真理。

斯特拉蒙是颇有眼光的,19岁的莫扎特只是初露头角,斯特拉蒙已经看到了他“世界音乐之王”的雏形,17岁的莫扎特写的乐谱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一张废纸,他已经看到了,有一天它会价值连城。

阅读了本文的网友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励志故事:喜欢你已经拥有的] [经典励志故事:信念的力量]

4、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别人看你的眼光

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别人看你的眼光

一个从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

一个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视的眼光;

一个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

一个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

美国科研人员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名曰“伤痕实验”。

他们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应,尤其是面部有伤痕的人。

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好莱坞的专业化妆师在其左脸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照照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

关键的是最后一步,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

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

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对他们比以往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

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并无二致,什么也没有不同;他们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看来是错误的自我认知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这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

原来,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同时,这个实验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一句西方格言:“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不是吗?

一个从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一个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视的眼光;

一个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一个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有什么样的外界眼光。

如此看来,一个人若是长期抱怨自己的处境冷漠、不公、缺少阳光,那就说明,真正出问题的,正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他对自我的认知出了偏差。

这个时候,需要改变的,正是自己的内心;而内心的世界一旦改善,身外的处境必然随之好转。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别人看你的眼光。

台湾心灵作家张德芬说过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你有什么样的内心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我们往往花大力气去了解别人,认识别人,却很少花精力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我们一般是不能直接看到自己模样的,只能通过镜子、照片。同理我们一般也是透过别人的眼光来认识自己,每一个人眼里的你都是不一样的,100个人眼里就有100个你,1000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你,在不同的人眼里你是不同的,善良的、聪明的、可恶的、愚蠢的、忠诚的、虚伪的、背叛的,不胜列举。

那么真实的你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真正的你又在哪里呢,“伤痕实验”明确的告诉我们答案——内心,一个内心烦躁的人纵然身处幽静也是狂躁不安的,一个内心清净的人虽然深处闹市,他的世界还是清净的。无论是追求幸福、宁静、安全……都到你内心去寻找吧,那里有无穷无尽的资源和能量。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