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不下去就回家_高考冲刺:再一次把书读薄

1、书读不下去就回家

书读不下去就回家

文 / 陈可

打电话回家

老妈说:“你爸老年痴呆了,早上在家发神经,赖在床上不起来,对着天花板叫‘可可’,然后学你的声音回应‘干吗哦干吗哦?有话快说哪!’”

在嘈杂的路上,举着手机,心头有些发酸。

大一时经常忘记打电话回家,打电话也大多是打给老妈,爸爸就会像个孩子一样发脾气:“干吗不给我打电话?”“打老妈的手机不要钱嘛!”我敷衍道。“下次给你报销!”他就这样说。

我理解不了他们的期盼。因为每一次打电话,其实也说不了什么,最多是嘱咐我吃饱穿暖,好好学习。姑妈说得好,给在远方念书的孩子打电话,就是你问他:“吃得好吧?穿得暖吧?睡得香吧?一切都还顺利吧?”然后等着他回你两个字:“都好。”

这就是爸妈。

反正你吃得也不多

爸妈有时候会问,最近哪一门考试考得怎么样,我就说:“考得乱七八糟的。”对于成绩,总不能给父母太多的期待。如果一开始就显出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喃喃“考砸了,考砸了”,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安慰你、鼓励你,等最后拿到成绩单说:“哟,也没有那么糟嘛!”若是一考完就回家说“考得可好了”,他们就会批评你、打击你:“成绩还没出来呢,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

然后他们就会“安慰”我——“以你的智商能考成这样也不错了。”“考零分也没关系啦,身体最要紧哦!”“你不会真考了零分了吧?”

虽然他们好像从来没有个正经,可是那一次数学分析我真的学得很烦躁的时候,他们竟然主动打电话来了。当时我很奇怪,我不记得我曾在电话里表现出什么沮丧或异样啊。或许我的一切,本来都是瞒不过他们的。

他们说:“听说科大的数学分析挺难的,很多同学都学得很辛苦。”他们说:“我去问了别的家长,他们的孩子说xxx书比较好懂,你要不要买来看一下?”他们说:“书什么的要是读不下去就回家,虽然爸爸妈妈钱赚得也不多,一个你我们还是养得起的。”说完又补充道:“反正你吃得也不多。”

我知道他们是认真的。他们用轻巧的语气说出来的,是一个承诺。告诉我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我走了多远,永远有一个地方,有一间小屋子,有一张铺好的床,有一张摆满了我喜欢的饭菜和三套碗筷的桌子,有两个人,笑着等我回去。那个地方,叫家。

长大的我们,老去的父母

不可避免的是,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我们会觉得他们离我们的世界越来越远。

小学五年级时,我有一次喊老爸帮我做竞赛题,自己回屋写作业去了,过了半小时想起来去看他做出来没有,结果发现他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我当场就掀了他的被子,不过很快我就想明白了,我学的东西,我爸或许已经不懂了。并不是我太迟钝,只是,在那之前,爸爸从来是无所不知的。

于是我渐渐学会了自立,渐渐学会了把一切藏在自己心底,渐渐学会了一句话——“你们不懂”。

我是个不安分的人,从来不会在原地逗留太久,父母不会阻拦我,也不会抱怨我,他们只是在不远处,默默地追随我的脚步。

高三时,我说我大学想读心理学的时候,他们不无担忧地说:“以后你要怎么挣钱呢?”我就说:“你们不懂。”我就跟他们说我的理解,说心理学的前景,说我的计划。指点江山了半天,他们也不吭声,只是第二天饭桌上,妈妈突然问我:“你是想去北师大还是浙大呢?好像那两所学校的心理学比较好。”

不能把他们描摹得太完美,不然他们也得把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这里还要说到他们生命中最感兴趣的事,就是——打击我、讽刺我、挖苦我。比如在光棍节打个电话来——“今天是光棍节!”“你不会还是赤条条的一根光棍吧?”“哦,那你也别太伤心了。”比如在我抱怨“别的家长都夸他们的孩子聪明,你们从来都不夸我”的时候——“想夸的啊,每天都想从你身上找个优点夸夸,不过找了很久,就是没找着。”“像你这样一个优点都没有的人,也很难得的哦。”

可是,虽然天天网络词汇挂嘴边,还穿印着卡通图案的衣服,爸妈还是越来越老了。就像这次回去,我在拨老妈的头发的时候看到了好几根白发,然而在此之前,她是深以自己到了这个年龄还没有白发而自豪的。

其实农村有很多这样的老人,他们的子女进城打工去了,孙子孙女进城读书去了,留下他们守着空荡荡的房间和一亩半顷的田。他们其实是很希望也很需要有个人能够听他们说说话的。我就想不通为什么“三下乡”老要去做什么调研,就不能只是陪那些留守老人们聊聊天吗?

我当时进乡时第一户去的是一个敬老院。院子里有一个老妇,拄着拐杖,走路很艰难。我上去扶住她,问了她几句话,她不懂,她回了我几句,我也不懂。后来我们去请工作人员配合我们做调查的时候,她安静地走进来,坐在对面。我们语言不通,我就坐在那儿冲她笑,她便也冲我笑。阳光从窗口斜斜地照进来,顷刻之间,我觉得世界就这么美好。村子里的那些老人,他们的子女没办法与他们团聚,是迫于生计;我们无法时时与父母在一起,是为了求学。这些本都是太正常、也太无奈的事,然而有时候我觉得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们的关系也在被西化。在我的很多同学看来,父母的生活是父母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的生活,即使其中有些交集,也是微不足道的,我们传统中那种两代人之间的牵绊渐渐变得淡薄。

我听说有学生家长来学校见孩子,孩子说学业太忙不肯见面,甚至还发脾气说“都叫你别来了偏要来”。也听说有家长来见孩子,孩子说学业太忙不肯见面,家长就径自进了宿舍楼,结果到门口发现,孩子在寝室里看电影。当然,道听途说,不足为据。然而当我听到这些故事却并不觉得它们是假的,这就让我觉得可悲了。

我无权去评判别人的生活,我只是在想,假如现在我要把我的父母拒之门外,以后有一天,当他们老了,也拉着我的手反复说:“可可你小时候……可可你小时候……”

我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所以现在,我只希望好好学习,好好生活,虽然有很多人可以优哉游哉地过他们的大学生活,虽然有人说女生何必那么功利那么拼命。虽然你们总说“你只要能够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家里的事情你不用顾虑”。

不只是为了自己。我也希望早一天能有能力对你们说:“爸,妈,工作不想干了就回家,你们两个我还是养得起的。”

(摘自《大学生》)

2、高考冲刺:再一次把书读薄

高考冲刺:再一次把书读薄

 

    调整心理状态

    面对高考,我们所能做的不是给自己加压,而是减压,既不要考虑高考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也不要过于关注考试的失败,要保持一种稳定的心态,使自己在复习、应考阶段,能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在高考中高水平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张扬过度的关注成绩和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你可以把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做个对比,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有收获,那你就是进步的,你就没有虚度光阴。

    再一次把书读薄

    如果这时候,你还是埋头于题海,那肯定是吃亏不讨好,只能是事倍功半。

    如果在第三轮高考复习结束后,你能够如同一个老人读薄读懂人生一样,读薄读懂三年高中知识,那你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高中毕业生了。

    前两轮的复习,已经让你对高中的全部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考前复习些什么呢?考前复习是抓住重点,大幅度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阶段。

    从文科课程来讲,记忆的成份比较多,在考前复习中,你要把那些重要的东西理出来,一个一个地把它们读熟记牢,这样做了你就会在高考中得高分。客观题是这样,主观题也是这样。没有对考试大纲上的重点知识内容的掌握,你在做主观题时,就没有知识储备作为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材料依据,任何主观的东西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客观材料的基础之上的。

    再一次把书读薄,对不同的重点内容要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所谓绝对重点,就是考试大纲上要求的重点内容,还有那些对整个学科知识起主导或者产生的关联影响比较大的知识,这都是这个学科的绝对重点。所谓相对重点,就是在前面两轮复习中,你有哪些知识还掌握得不是很牢固,看起来和听起来知道是怎么回事,但真正动笔答题又下不了手,这就是你的相对重点。对其它同学来讲,这就不是重点了。所以在考前复习中,每个学生的重点是不大一样的。对于绝对重点,你可以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复习。对于相对重点,你就必须自己安排好复习的时间,并把那些弄不明白的地方找老师和同学帮你弄明白。

    文科的知识这个时候记一分就是一分,因为离高考只有20天时间了,这时候记的东西,高考时忘不了。所以考前复习对于文科课程来讲是抓分的黄金时段。

    从理科课程来看,考前复习相对于前两轮复习来讲,要减少做题量,这时候应该根据重点内容,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试题来做。另外,这时候一定要回到课本,要把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定理、原理、公式等记牢并活用。比如数学,高中三年有哪些重要的公式和定理,运用这些公式和定理可以解决哪一类或哪几类问题,要不看书就能把它们复述出来。( https://)如果你关上书本,都能够如数家珍般地把它们的重点内容复述完整,那你的第三轮复习就达到目的了。如果你根本复述不出来,或者复述时到处有“卡壳”的地方,那就证明你还没有“把书读薄”,你还得下一番苦功夫。

    考前复习的时候少做一点习题,主要是要多用一些时间进行思考,不是放松复习。多思考就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果这时候,你还是埋头于题海,那肯定是吃亏不讨好,只能是事倍功半。

    考前复习的时候,你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情绪: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愿做,看见别人做这你就做这,别人做那你就做那。这实质上是心没有沉下来的表现。在这轮复习中,你同样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这轮复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作用不小。如果你没有属于自己的计划,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那绝对是没有用处的,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重点内容来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

    打一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喻吧。读书也如同人生,年轻时人生之书是读厚的时候,它让我们进入一个充满诱惑力的知识的海洋;中年时开始把人生之书读薄,我们对一些人生哲学与感悟有了一个基本的轮廓;老年的时候再一次把人生之书读薄,再深奥的人生哲理,我们都能读懂它了。

    如果在第三轮高考复习结束后,你能够如同一个老人读薄读懂人生一样,读薄读懂三年高中知识,那你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高中毕业生了。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高考前如何调整心理状态] [高考前的八种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3、形容书读得多的成语

形容书读得多的成语

1、博大精深: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2、借书留真: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3、博而寡要: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

4、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5、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6、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7、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8、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9、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10、丹书白马: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11、博闻强识: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2、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13、才高八斗: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14、繁征博引:引用多方面的资料作为证明。

15、丹书铁契: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16、由博返约:指做学问人广博出发,继而务精深,最终达到简约。

17、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18、峨冠博带: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19、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20、博通经籍: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21、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

22、米盐博辩:比喻议论广博细杂。

23、乡书难寄: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24、书缺有间: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25、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26、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27、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28、书香人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29、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30、博文约礼: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31、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32、旁搜博采:广泛搜集采取。

4、表示书读得多的成语

表示书读得多的成语

1、才高八斗:才:文才,才华。比喻极有才华。

2、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3、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4、博闻强识:广博。闻:见闻。记:记忆。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5、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6、博学多才:博:广博;才:才能。学问广博精深,有多方面的才能。

7、博古通今:通晓古今一切知识和事情,形容知识渊博。亦称“博古知今”。

8、汗牛充栋:栋:栋宇,房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只可形容书多,不能形容其他的事物。

9、学富五车:意思就是一个人有很多学问,肚子里都是知识文化。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