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不能打败我的事件,都会把我变得更加璀璨

1、每个不能打败我的事件,都会把我变得更加璀璨

每个不能打败我的事件,都会把我变得更加璀璨

文/疯为白鹿

01

这句话是我说的。

尼采说过一句类似的: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会把你变得更加强大。

原则上类似这样的小句子,再加上个名人的名字,都要小心,很可能是杜撰出来的。而这句话恰恰是尼采说的。因为尼采在哲学界就是这样一个心灵鸡汤的萌萌哒大师,加上他最终疯了,这更增加了他神秘主义的色彩。所以很多人崇拜不见得是崇拜尼采的思想,而是崇拜他作为哲学家,竟然疯了。

我认识尼采是我读初中的时候,一个学长,当然是长得很帅气的那种,后来成了电视台主播。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他在学校的大喇叭里说,自己最喜欢的人是尼采。听到这个奇怪的名字,简直羞愧难当,原来我跟帅哥之间差的还有一个尼采呢!

于是去图书馆借阅尼采的书,跟图书馆的大妈说:我要读尼采!如果那一刻我是个动物的话,肯定是一只雄鸡。在大妈“你要疯了”的眼神中,借到了尼采的《权力意志》。读了一遍,也没看懂,每天早上再听到学长的声音,都无地自容。因为他竟然可以读得懂我读不懂的书,这个打击实在太大了。

直到后来学业乱七八糟的事情积累到一起,身心疲惫。在上海徐家汇的一家书店,重新遇上了尼采。

02

其实我相信总有一本书,在某个地方等着你。如果你太早遇到,肯定不会认识,也不知道其价值,因为自己还没准备好。那时读到“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会把你变得更加强大。”这句话,简直热血沸腾。这俨然就是为我写的话,和为我写的书。

后来我开始迷上了尼采。就如同尼采迷恋叔本华

尼采年轻的时候非常崇拜叔本华,在莱比锡的旧书店,尼采看到叔本华的《在一位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时候,他才21岁。他回忆说,不知道什么鬼精灵在耳边悄悄说:把这本书拿回去。从此尼采就崇拜起了叔本华,每次尼采遇到问题都会大喊:叔本华救我。就如同唐僧遇到问题,总会喊:悟空~

尼采拿起叔本华这本书的那一天,是1865年的一个秋天。

这种迷恋持续了大约10年,尼采就开始走向了批判叔本华的道路,他认为叔本华的思想太过懦弱而不真实,“像胆小的麋鹿一样躲藏在森林里”。因为叔本华这位悲情主义大师,用一生来逃避痛苦,尼采觉得,这太懦弱了,我也这么觉得。

尼采认为,我们应该正视痛苦,因为痛苦是达到善和完美的必经之路。就好比一些创伤,你企图忘记它,尽量不去想它,但它不会消失,它总在某个时点跳出来,对自己构成二次伤害。

你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不被它控制。比如睡觉前跟放电影一样,把这件事过一遍,你越想逃避越让自己难受的细节,越要直视它。想过一遍,对自己说:这件事发生了,我接受了。然后你留在这里,我要继续我的生活。

逃避苦难,是懦弱,是叔本华。

面对苦难,才是真正的强者,这是尼采。

03

后来我又遇到那位学长,我说:你当年提到的尼采帮了我。他不好意思的说:我那会也就只是知道尼采的名字而已。他说:我其实真正喜欢的人是海德格尔。呵呵呵……

虽然被骗很多年,但我倒是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位哲学家作伴。在理性主义上我崇拜康德,在形而上的问题上,我崇拜尼采。每次我跟自己的朋友说到这个问题时,他们也都恶狠狠的瞪着我,如同我当年恶狠狠的盯着广播站的那个大喇叭。

尼采是激情的,但他的生活却是悲剧的。他一生不被人理解;他写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也只送出去七本;他爱的人也不爱她,他自己得了梅毒

他的转机出现在1889年1月3日,因为那天他疯了。尼采在都灵看见一个马夫在虐待他的马,尼采跑过去抱住马脖子,然后就疯了......那一年他45岁。

尼采疯了以后,财富和名气接踵而至,他妹妹给他穿上白色的袍子,留起浓密的胡子,仙风道骨一般。她妹妹还篡改他的著作,把《权力意志》修改成了种族歧视的学说,从而让希特拉成为了尼采的忠实信徒。就这么被她妹妹折腾到56岁,他死了。

这就是尼采的一生,颇悲情。但他的思想大气磅礴

04

尼采认为,同情弱者是没有错的,但弱者不能以此作为资本,去要挟、榨取强者。这样做是可耻的。自己的悲惨,不是让别人同情的资本。自己要强大,不能自甘堕落。

痛苦,和挫败,这些玩意儿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尽管让人难过,但要接受。没有痛苦和挫败的人,创作不出好的作品。甚至你有多痛苦,你就会有多幸福,试想一个饿的要死的人吃到一个馒头,该是多么的幸福。因为他遭遇了巨大的痛苦,所以他能享受到莫大的幸福。

要尝试与自己的悲观情绪沟通。用尼采的话说:从悲观的内心世界发出欢快而又恶毒的笑声,因为我们有勇气、野心、尊严、人格的力量、幽默感和独立性。这些意志,让我们可以跟悲观情绪平起平坐。如何训练这个部分呢?可以阅读,可以读诗歌,可以旅行,可以与智者交谈,这些都是在增强自己的“权力意志”。

我们推一面墙,一次不倒,两次不倒,好像永远都不会倒。但是在推墙的过程中,我们变得更加强壮。这句话好像是蔡康永说的,也是尼采那句话的另一个版本。

最后让我们再次重温尼采的观点: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会把你变得更加强大。(来源:简书)

2、每一场绝地反击的硬仗,都会让你变得更加不屈不挠的坚强

每一场绝地反击的硬仗,都会让你变得更加不屈不挠的坚强

文/米粒

在我们与自己的对抗中,每一场都是硬仗。因为我们的对面站着的是自己。

【01】

绝地反击是对人生最大的敬意。

《奇葩说》第三季落幕了。很多人说姜思达脱胎换骨、凤凰涅槃,虽然没有拿到最后的bbking,但在无数奇葩迷的心里,他早已是无冕之王。

在之后爆出的深度访谈里,姜思达红着眼圈回忆往事,其余的他都没有提,只说到了在第三季的开始,他清楚地记得一个片段,导师甄选各队战将的时候,他是最后一个被挑走的。

“我不想给大家拖后腿。”他说。

听到这儿,我的心忽地沉了一下。

那些也许不带什么恶意的忽略最伤人。因为对方没有气急败坏的攻击性,也不存在小题大做的故意丑化,他就是在真诚又残忍地透露给你一个真相——你还不强大。

我特别能明白思达当时的尴尬和沮丧。看着队友们心满意足地听到自己的名字,然后一个个跳到心仪导师的身旁,甚至会被大家开玩笑似的争抢,可自己还得僵硬地对着镜头微笑到最后一刻。我相信这一刻对于他而言无比漫长。

我想起了小时候学校舞蹈队的老师到班里挑新学员,班主任点了几个女生站到前面备选。我把身板挺得笔直,连呼吸都尽量优雅。可是老师只是大致看了几眼我们的身形和手指就开始掏出名单勾画。我左边和右边的同学都被舞蹈老师记下了名字,然后她们欢快地对着眼神,隔着我小声地商量:“以后咱俩一起去练啊。”

我横亘在她俩中间,像一块顽石一样没有任何吸引她们的地方。

班主任说:“大家鼓鼓掌,向这些新入选的同学表示祝贺。”掌声呼啦啦地响成一片。我一个人保持着僵硬的微笑面向全班同学,他们的眼神全都投在胜利者的身上。我也清楚地知道,用不上半天,这件事就会烟消云散,留不下多少痕迹,可心里还是有什么东西互相裹挟着慢慢地,慢慢地沉了下去。

我们都曾经如此敏感,能毫不费力地察觉到对方的每一丝敷衍,也辨得出自己是退而求其次还是不二之选。即使是大家对别人的肯定也能被我们捡回来当作验证自己不受欢迎的铁证。已经心知肚明自己要与“没有存在感”这件事终生相伴,可还是希望能有那么几秒世界是属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还是希望自己能成为自己心目中那个脚踏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

于是思达怀着隐秘的心理报复似的疯长,他牢牢记得自己在第一季的时候就头戴着红花被淘汰出局,记得导师们最后才向他伸来幸运的橄榄枝,记得马薇薇、颜如晶早就一炮而红,光芒万丈。所以他认真备战,决不懈怠,无数次在宾馆的走廊里游荡至深夜,冥思苦想辩题。在赛场上仔细观察,一点点摸索,找到观众的high点和节奏。更重要的是,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辩论风格。史航曾评论思达是妖也妖得起来、论理也论得下去的全方位人才。

是啊,绝地反击是一场硬仗。

我们有多少次被自己懈怠的谎话所迷惑,错过了与失败硬碰硬的贴身肉搏。可是思达抓住了,我相信每当他想要和命运妥协的时候,最后才被选中这件事都能适时地从内心的对话框中弹出,自行画横线变字体加粗,想到那一刻的煎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披荆斩棘。

那些生命中无数次被证明的瞬间都会在我们的脑海中如秃鹫般盘旋,接受自己很平凡比我们想象中要难得多。所以,不如迎战。不是吗?

【02】

每一条路都不会白走。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从几年前开始练习瑜伽。试听了几节课,便选定了单位附近的一家比较正规的瑜伽馆学习。

因为要照顾家庭,时间受限,我能固定的时间是周五晚上7点上思老师的阿奴萨拉。这种瑜伽不仅调节肌体,还着重推崇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强调无论是优势还是缺陷,都要用自然乐观的心态去接纳。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我常为自己僵硬而不协调的身体发愁。看到其他学员进步神速,我马上就会陷入焦虑。劈叉不行、下腰也难,一抻筋就生不如死鬼哭狼嚎。每当这时,思老师都会微笑着走过来,用手轻轻地安抚我:“不要和别人比,慢慢来。”

好几次课后,我都在教室里默默地再练一会儿。我知道,在柔韧性这个问题上,别看我练了很久,却常常不如那些天生身体柔软的新手。最近认识的几个学员,都是刚刚上了几节课的年轻人,一招一式做起来丝毫不比我这个师姐弱。其中有一姑娘叫阳阳,几乎每一个体势都能做得很标准。老师问她有没有练过,她茫然地摇了摇头,吐着小舌头说:“今天是第一节课。”

那天我的沮丧比太平洋的水都多,我就不知道这几年辛苦坚持的意义在哪里。练到现在,我的好多关节还是没有打开,肢体还是不够柔软,虽然力量和稳定性有所加强,但做起动作来还是不到位。

我们怎么能安心地接受这种徒劳无功?怎么能忍受没有结果的付出?怎么能日日与失望和平相处?

后来,我无意间在网上看了有关杨澜的一个访问,她说很多事我们努力了,也许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她准备采访奥巴马,整个团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却在最后关头被通知取消了。失望之余,杨澜却有了新的体会:“虽然没有采访到奥巴马,却借此系统地学习了经济学和美国历史,这些东西都是切切实实的收获。”

是啊,在挫折中最磨炼心性。有位名人曾说:“患难与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这个世上根本没有失败。爬出失望的沼泽,重新出发,才是最重要的。

【03】

别让自己变成曾经讨厌的样子。

活在这世上,不世俗很难。尤其是开始写文章以后,见到了太多一夜爆红、名利双收的幸运儿,心情越发不能像刚刚开始码字时那么平静了。

写作圈就像是娱乐圈的裙边,稍一用力似乎就能乘风而起。我见过不少因为一篇文章就大红大紫的作者。此后出书、拍电影、上电台、录节目一路水到渠成。这些人在我们这些挣扎在第十八线小写手的心里就像是北影门口群演心中的霍建华和阮经天,是希望、光明和未来。

于是有人为了点击量,不断标新立异,口出狂言,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标题党也好,蹭热点也罢,谁的文章阅读量达到10万+了,就一窝蜂地去模仿。前段时间杨绛先生去世,自从她病危的消息传出,就有人戏言早就写好了热文等着讣告。

我们终于在这片洪流中迷失了自己,一点一滴变成了我们曾经最讨厌的样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渐渐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要码字。在急功近利寻找灵感的日日夜夜里,几乎每个作者都忘记了自己踏上这条路时的初心,忘了躲在被窝里写小说的刺激,忘了日记本里那些感动自己的吉光片羽,忘了写作的初心是记录琐碎平实的生活和细密如尘的情绪。

于是,不少人不再坚持自己想要写什么,而是日日追逐着市场的热点,涨粉了就欢欣鼓舞,掉粉了就垂头丧气。

于是,不少人开始盘算着接各种小广告接微商软文,招揽各种生意,把写作当成了自己挣钱的工具。

那份说着想聆听别的生命,也让其他生命安静聆听的纯真没有了,那个陶醉和满足在字里行间,两眼闪闪发亮的年轻人也消失了。我们心浮气躁又心安理得地为自己开脱着,是啊,出来写字的人都想红,都想挣钱。这是时代的压力,无可厚非。但衡量任何事都不该只看重浮华功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人生在世,每一场都是硬仗。弱小想变得强大,劣势想成为长项,都要披荆斩棘,付出难以预估的努力和代价,更难的是还要面对随时出现的徒劳无功和诡谲多端的杂念与心魔。我们都是凡人,失败了会气急败坏,成功了很容易骄傲膨胀。将军猛将也许能在沙场上以一敌百所向披靡,但退下阵来内心能否安宁平和才是他这一生能否快乐的关键。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相比,都微不足道。

人生路上,打击你的、妨碍你的、纠缠你的,都是你自己。守住自己的心,控制贪婪的欲,战胜人性的弱与恶,从来都不容易。跌倒了一百次,就第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每一场硬仗,都只会让你变得更强。(选自米粒《为了梦想,拼尽全力又何妨》)

作者介绍:米粒,一枚无攻害的暖心段子手。热爱旅行、烘焙和写作,曾经背包游历了20个国家,是个不管到了多少岁,都还希望自己能比昨天再进步一点的奋斗咖。

3、风不能把阳光打败读后感

风不能把阳光打败读后感(一)

我读了毕淑敏的散文,感慨颇深。她的散文虽没有太多华丽的词句,但却充满了活力和健康。她的素材虽没有令人一读就感到新鲜,但却把最普通的道理,融进了我们的思维之中。

还记得我读过一篇《风不能把阳光打败》这篇文章,它就是围绕“但是”一词展开的描述。在这篇文章中,有这么两句话我印象深刻:比方说:你这次的考试成绩不错,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比方说:这女孩身材不错,但是——皮肤黑了些,等等。读这两句话的时候,“但是”一词给人的感觉就是记住的是贬意,似乎爬上高坡的人,没来得及喘口匀气,就不由分说把你推下了谷底。

一位心理学家主张大家废弃“但是”一词,改用“同时”。我非常赞同这个主张。如果我们形容天色的时候,说:今天的太阳很好,但是风很大。如将“但是”改用“同时”后,说:“今天的太阳很好,同时风很大。”读这两句话的时候,只要我们轻声地多念几遍,那分量和语气的韵味,就体会出来了。“但是”风很大——会把人的留意力凝固在不利的因素上。觉着太阳好,就是值得兴奋的事情,风大才是枢纽,借助了“但是”的威力,“风能把阳光打败”;而“同时”风很大——它更中性和客观,合理而平整。由此,我们看出:在一词的背后,潜藏着的却是如何看待世界和自身的目光。

鲜花和绿色,一并存在。我们的视线降落在哪里?我想肯定都会把眼光会萃在鲜花上。如果用上“但是”,感觉就像一副偏光镜,让我们聚焦在叶子上,把它的影子放得浓黑硕大,而用上“同时”,感觉就像一个透明的水晶球,能均衡地透视整体,既能看见漂亮的绿色,也能看见摇曳的鲜花。

让我们尝试着用“同时”代替“但是”吧。时间长了,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多了勇气;就会发现自己拥有了宽容和仁慈;就会发现我们的眼睛布满阳光;就会发现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快乐中渡过……

风不能把阳光打败读后感(二)

有人说,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这正是人生的浓缩、人生的凝练。

昨天,一去不复返。两千五百年前,孔子站在江边望着滔滔江水,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啊,时光如流水,无法挽留,过去的成功与失败,欢乐与泪水,都已成为历史。

今天,今天是联结昨天和明天的纽带。昨天以今天为归宿,明天又以今天为渊源,昨天和明天凭借着有今天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使在。李大钊说:“我以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时光不会倒流,过去的将永远过去,今天将不断沦为昨天,但比起昨天和明天,今天才是真正重要的。

明天,明天并不遥远。当黎明的第一道曙光射进你朦胧的睡眼,明天就到了。岁月流淌,明天并不用你去等,它自己会来的。

也有人说,人生如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回环往复的,我们只有一次权利,只要认真地活,勇敢地做,生命就是有意义的。

《风不能被阳光打败》这本书中包括“生命的姿势”,“幸福畅想”,“精神的滋味”,“在岁月中穿行”等四个主题。选文题材丰富,意境优美,意义深刻,似春雨般无声无息地感染着我。

“生命的姿势”里有生命的姿势,生命的抉择,生命的礼赞,生命的借贷,生命的追悔,生命的慨叹……《学校里老师不教的几件事》教会我许多生活的道理,周围形形色色的人都是你的老师,成了名人也不要改变自己,保持自己的贫民本色;当一回傻子,当一回可爱的傻子;能做到和好朋友吵架,才是一种成熟的交友方式;笑着往前跑,这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谈生命》其实是赞美生命,生命就像东流的一江春水,一路越过艰难险阻,快乐勇敢地向前奔流,生命像一棵小树,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有着顽强的生长力量。

“幸福的畅想”阐述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如何选择,如何获得,钱钟书先生的《论快乐》充满哲辨思想,快乐很“快”,快乐好比引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诱狗赛跑的电兔子,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何谓幸福》《幸福的篮子》揭示:幸福是心灵的,是让人心情舒畅,称心如意的境遇,生活是幸福、快乐的。能从事自己所喜欢,所钟爱的事业也是幸福的、快乐的,如敬一丹所写《我的话筒》,罗兰所写《想到就做》。

神的滋味“有滋有味,谭延桐的《精神决斗》讲述有思想上的矛盾,就有精神上的决斗、精神决斗所使用的”武器“必须依靠自己来养成,()靠自己学习、积累和培养。”精神决斗“能使人的生命更完美,能使世界更美好。《青春如梦》让你更加理解、认识青春的魅力,珍惜如梦般的青春。人生坎坷,人生旅途要靠沉重的脚步老老实实地挪向前,陆文夫的《脚步声》正是赞扬了这种精神。

岁月中穿行”中有温柔的老师,母亲河妻子,还有学生。尧山壁《理发的悲喜剧》所叙述的事件特别新颖,抒发的感情也特真挚感人。琼瑶《剪不断的乡愁》充溢着一股剪不断的浓烈的思乡之情,感染着无数海外华人的心灵。

秋东,周而复始,是自然界的四季。而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只有依次权利,活在这个世上,都渴望走出迷惘,走出困惑,能够理解生命的含义,明确人生的意义。

读完此书,我更加理解人生,领悟人生,升华人生的境界。

风不能把阳光打败读后感(三)

读完《风不能把阳光打败》,我已经感觉到了心灵的小小震撼,毕淑敏把生活琐事,或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篇篇洗涤心灵的文章。这其中,我一直不能忘却的是那一篇——《写下你的墓志铭》。

刚看到此文题目,我不禁一笑,墓志铭?正处豆蔻年华的我们何须过早的想那些若干年后刻在我墓碑上的字?带着些许疑惑,我开始细读此文。作者与大学生谈生与死,意义何在?作者并没有着重写那些所谓的含义,而是着重写了一个民意测验——写下自己的墓志铭。那些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一个个低头沉思着他们的墓志铭,又一个个念出他们的墓志铭,让所有的心震撼了,当然,包括我。

读完这篇文章,我沉默了许久。与那些大学生有着年龄差距的我,其实很早就开始思索死亡。死亡不仅仅是失去知觉,死亡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我非常清楚的知道我的生命旅途有一个终点在等我,可我却无法预知这个起点与终点间的距离。若我活到100岁,那我还有87年可活,可是我还是无法预料这此间的意外。生命到底有多长?我常这样问自己,可我始终求不得答案,也许,到生命最后一秒,才知道自己存在了多久吧,这个世界本就让人们留恋,因为这篇文章,我开始重视我的生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又是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思索死亡的我突然莞尔:我的墓志铭又是什么?我希望,如果很久很久之后,有人看到我的墓碑,他会发现上面刻着:

我的离去,没有留下一丝遗憾。

4、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