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无猜影评_影评

1、两小无猜影评

两小无猜影评(一)

一开始电影就暗示了结局,虽然电影最好给过好几个版本的结局,故事开始像童话一样,把人来的情感归结于旋转木马的魔法,其实这种敢于不敢的胆量还有情感的产生是上帝赋予的,还是由人来选择的?愚蠢的游戏,却是把人置身处地产生的情绪都表达出来了,电影就像一个放大镜,一种情绪和想法确定这人的一生的结局,但我却却是讨厌这种的。

这个敢于不敢的游戏吸引着男女主角,你敢和我一样么?这是这两个孩子的相互尊重,他们觉得互相是同类,而别人进不到他们的圈子里,不承认尊重他们的情感。他们刚开始反对学校制度,反对家长,但慢慢的他们并不顾及的伤寒别人,就像世界只有他们两个一样,没有了责任的存在,但爱为何不能这样,彻彻底底的爱,没有束缚的爱,毫无顾忌的爱,只在乎对方的爱。只有这种游戏的乐趣(也有悲伤),这种爱支持着他们。

当无法理解的事情发生时,不能掌控的事情发生时,人们就会祈祷,可以拿自己宝贵的东西去换取,那么是否是先犯错的越多,到时交换的筹码就越多呢,其实不对。人们有一种赎罪的心态,这样就追求完美,但最珍惜最重要的事情没了以后,那还在乎什么,毫无顾忌的自我活着。

他们觉得敢不敢这个游戏有着最神奇的力量,可以用作所有的事情上面,用这个游戏去和上帝交换妈妈的姓名,而当妈妈离开之后,也认为是自己的错误,认识是自己输给了上帝,

随着时间的推移,遇见的烦心事,压力事也会觉得是玩游戏的错误,这样两个人就产生了矛盾。他们是相爱的,因为他们互相了解并互相尊重,这个游戏让他们认为彼此间是最重要的,履行诺言是最重要的,是互相最终在意对方与上帝交换的最好筹码。

但为什么2个人不敢承认互相喜欢呢?因为他们把敢不敢的游戏用到了他们对方身上,互相破坏对方的事情,当然,人对于外人受到伤害并自己得到愉快总是忽视的别人的痛苦,但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有不一样了。你能用自己的痛苦去交换别人的愉快么,尤其是当你觉得他的愉快并不能和你的痛苦相比时。他们开始并不在乎对方所在乎的事,爱情是同等交换么,是游戏么?并不是。他们对于双方要求的都太高。他们互相猜忌,把游戏当做探测对方的方式。他们是想离开对方,还是想找到对方以前的感觉,那个让他们感觉更真实,伤害只不过是在逃离,是因为太沉迷于此,而想逃离?小时候他们并不知道玩笑的可怕,但当一切错乱以后,什么是大事,什么事小事,只有心知道。

我喜欢他们的任何一种结局,因为曾经有过,即使像烟花一样灿烂,就可以了,瞬间那一刹那是永恒的就够了,更何况让他们已经把“一瞬间的永恒”延续到了一生,超越的生命。尼采说,悲剧是伟大的,是因为悲剧往往超越了人自身的掌控能力,无非就是一生中的悲痛,却是永恒的,生命的意义无非就是感受这些悲痛和欢乐。水泥灌注可以延续他们的梦,一个没有结束的梦,也就是永恒的梦?最终还是没有悲剧。

水泥灌注,树脂胶的凝固可以人为的认为是保留,留住永恒,那么那么多人用这些材质来保留住东西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材质也会腐蚀,一代一代的植入思想可能是最好不过的保留了。

两小无猜影评(二)

关于男孩和女孩敢不敢以整个人生来做赌注的游戏。典型法国电影的浪漫,浪漫到极致却也疯狂到极致,几乎不可理喻般,那种充满文艺气质、疯狂而敏感的浪漫。用看惯逻辑性强的美剧的眼光来看《两小无猜》,只会觉得它过于疯狂和“神经质”,但是逻辑根本不能阻止整个感官陷入这部片子爱恨的疯狂里。

正如片名《love me if you dare》,苏菲与朱利安一直在玩“敢不敢”的游戏,他们叛逆胡闹,像恶魔一样无视规则蔑视正常生活,所有压力均来自于他们疯狂的、不安现状的、骄傲的、自尊自大的心,让他们对彼此有着最为极致的爱,以及最为极致的折磨。所以,他们选择被水泥糊身成为城市背景的殉情方式,让永固的水泥塑成他们永固的爱情。

撇开整个故事的疯狂离奇,单是拍摄的手法就很梦幻,有类似《剪刀手爱德华》式的童话背景,漂亮的小镇,艳丽的色彩,时不时的再插进一段完全童话故事似的演义,还有像《黑客帝国》那样的时空穿梭,让人不知身置何处,让人觉得一切似乎都不真实,也许因为现实世界里并不存在这样疯狂的爱的方式吧。当苏菲穿着一身鲜红的伴娘服在火车轨道前对朱利安说十年不见时,当朱利安因使苏菲上当被车祸假象迷惑伤心时,他笑着竟然哭起来时……这些细微的、人为制造的,细想起来甚至觉得做作的镜头竟也让人难过得不能自抑。

新浪潮电影的主将之一,“作者电影”的提倡者和突出代表,弗朗索瓦·特吕弗曾经说过:“电影是顽童的艺术。”用这句话来形容法国电影《两小无猜》可谓恰如其分。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天使爱美丽》,同是法国电影,都散发着浓郁的法兰西式浪漫,都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都利用了数码剪辑制造特技效果等等,连两部影片的幕后特效和美工制作班底都是同一班人马。因此有人称《两小无猜》约等于《天使爱美丽2》。《两小无猜》的导演伊万·萨姆埃尔以前是舞台剧导演、漫画家、插图家,他比常人更加关注画面和色调,《两小无猜》里的转场做的非常巧妙,很少用空镜头、黑场这样的硬性转场,整个影片的转场处理流畅自然,不留痕迹,值得当作范本来分析。一、同类内容转场同类内容转场是指上下段落的相邻镜头选择的是同一类的人物、物体和环境,使之具有视觉的连贯性。

不可否认,这部电影在拍摄、剪辑,甚至色彩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对那种游戏人生的态度,随着影片的推进,从一开始的从异样变为叹息甚至变为羡慕。佩服导演把这种带有童话色彩的剧情演绎得充实而令人感伤。带有童年阴影的男孩和女孩,在这个社会里处处受到隐性的制约,而能摆脱压抑,摆脱厌倦的生活,似乎也仅能依靠两人的“游戏”了。

游戏、人生、爱情、死亡,这些元素都恰如其分的融合在一起,值得我们思考的,其实是现代人越来越困惑的东西:我们存在的意义,我们有没有勇气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和所习惯的一切?我想,看完这部电影后,更多的人只能徒留一声叹息罢了……电影终究是电影,也许多年后,我们仍然记得那个糖罐,记得那根凝固了两个人的水泥柱子,仅此而已。毕竟有勇气玩人生游戏有勇气赌命运的,不会是我们,我们没有资本更没有勇气押上整个人生。

对于真正的幸福摆在眼前,我想,我是会去珍惜而不是游戏……

两小无猜影评(三)

这个游戏是这么开始的,一个漂亮的盒子,一个漂亮的女朋友。

淡淡的音乐中,影片在纯黑的背景,漂亮的话体字字幕,旋转的糖果盒子,鲜亮的画面,童话般的感觉。

喧嚣的建筑工地,工人在拆除一栋旧建筑。镜头在工地上方游荡,一个旧旧的糖果盒半凝在地基里。盒子上绘着旋转木马的绚丽图案。一个小男孩的声音响起,他说,他们那个时候,有一种小孩子的游戏,叫做“敢不敢”。要赢得这场游戏,我们得有个漂亮的盒子和一个漂亮的女朋友。

八十年前的法国街道,镜头飞一样后退,退到一辆校车的挡风玻璃后面,退出校车,退到车尾窗户外面,切到黑暗里的几本书,然后推出来,原来刚才镜头躲在了书包里面。镜头再拉开,就看到一张小女孩的脸,又一个急速后退,我们看到小女孩被一帮孩子包围。那是苏菲,刚从波兰移民过来,被所有孩子欺负的苏菲。朱利安把手里漂亮的糖果盒子递给流着眼泪的苏菲。苏菲扬起脸,挑衅的眼神,把盒子丢回给朱利安“那你证明给我看,敢不敢?”朱利安飞奔上校车,推上手闸,又飞快的冲下校车。汽车冲下斜坡。制造恶作剧的两个孩子相视而笑,无邪的眼神让人不忍责备。朱利安挨了父亲一顿狠打,然后跟苏菲成了朋友。

那是他们的初相遇,流着眼泪的小女孩带着似曾相似的倔强表情倏忽的镜头。糖果颜色的房子和校车,焦急的司机,惊慌失措的小孩子,那是他们的第一次“敢不敢”游戏。画外音里,小男孩朱利安向我们解释他们的游戏:送给苏菲的礼物变成了一个抵押物,当你拿着糖果盒,当你被问“敢不敢”,你只能回答“敢”!笑容绚烂的朱利安知不知道,随口一个“敢”让他卷进了无法预知的命运的巨大车轮。

两个孩子从此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敢不敢”的游戏。世界就是个巨大的游乐场:上课组词的时候说脏话;用墨水喷老师;在校长室里小便;在婚礼上把新娘弄哭……他们任性,无聊,不可理喻,被隔离也依然我行我素乐此不疲。

亲爱的妈妈永远离开,在天堂飞翔。她对苏菲的评价是:我很喜欢她,我觉得她很漂亮。可是在强壮健康父亲眼里,苏菲却是邪恶的、使人误入迷途的魔鬼。魔鬼和天使就是这么形成的,在父亲的信仰中,苏菲显然是恶魔的化身。朱利安缩在爸爸的怀里,眼泪无法抑制。高高的墓园台上,挂着花环的索菲唱起那萦绕他们一生的《玫瑰色人生》。稚嫩的童声,惊愕的成人,而他们默契的相视而笑。

朱利安和苏菲的“敢不敢”游戏一直做到他们长大,并且愈发惊世骇俗:苏菲内衣外穿去参加代数考试,朱利安为了一对耳环和不喜欢的女朗调情。一切仍是游戏,但是有些什么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你敢吻我吗?”苏菲问道。他和她在马路中央接吻,引起交通堵塞,司机拼命按喇叭,他们干脆跳上车顶。他们向童年时一样牵着手逃离。在墙角深情拥吻。“我敢!”朱利安说。一瞬间,苏菲无法分清这是爱情还是在游戏,她推开朱利安的拥抱,掉头离开。

他们犹豫,迟疑,怀疑,彼此消耗。他们什么都敢,就是不敢承认彼此相爱。日子在没完没了的互相挑衅中过去。这一次的游戏索菲把糖果盒递给朱利安,说:“我发誓,你永远都无法伤害我。”再见面已是三年后。餐厅里,苏菲穿着漂亮的礼服裙赴约。朱利安深情地把戒指放在苏菲手上,苏菲感动至哽咽,人们沸腾着为他们祝福。而朱利安却意味深长笑,牵过邻桌女子的手,道:“谢谢你答应做我的证婚人。”他残忍地看着苏菲震惊而受伤的表情:“你说过我永远不敢伤害你,我敢。”那一刻,看电影的我和苏菲一样惊愕。这么多年,他忍耿耿于怀他们的这个游戏。

苏菲也是。朱利安的婚礼上,苏菲缓缓把那个有魔力的糖果盒滚向朱利安的脚边。她用坚定的眼神问新郎朱利安,你,敢不敢说不愿意。可朱利安回答神父“我愿意”。苏菲站起来高喊“我不同意!”婚礼砸了。苏菲眼睛蒙着红布站在铁轨上,朱利安愤怒地赌苏菲不离开铁轨。即使火车呼啸而来,朱利安也只是异常冷酷地看着。苏菲扯下蒙在眼上的布,飞速跳离了铁轨,躲开了火车。这一次她拿着糖果盒,说“我们十年不要见面。”那一刻,我听到,心碎的声音。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恰恰都是我们深爱的人和深爱我的人。

话外音里又是朱利安平静的独白:“我最悲惨的是,她音讯全无。10年生活一片空白,3652个白天和3652个黑夜,游戏和我生存的理由都没了。我像哈辛的悲剧人物一样行尸走肉,我是男性版的荷蜜儿,我在哪儿,我在做什么,还可以做些什么?我失魂落魄,伤心欲绝,不知道自己是爱还是恨。苏菲对我残害谋杀羞辱折磨百般凌辱,我终于把她视为过去式,重拾无聊的幸福人生:爱情,家庭,工作和卫星电视播出的哈辛悲剧。”齿轮般的生活,讨厌的老板,无趣的妻子,烦人的小孩,还有日渐疏远的父亲。只有朱利安知道自己时时刻刻思念着苏菲。而苏菲也从未忘却。神秘的包裹,墨蓝色的记号笔写着“敢不敢?”苍白的生命仿佛再次出现了亮色。索菲如约回来了。

还是游戏,激情四射的烟火般绚烂的游戏。“该死的苏菲,游戏又重新开始了,纯粹的天真像火山爆发一般幸福,这好过一切,好过英雄,好过麻醉剂……好过天上最白的云朵。好过在云间飞行,好过雨水,好过阳光。好过空气,好过自由。好过生命!”

十年,不过是他们的游戏所需要的时间。当他们再相见,十年的时光轰然成为废墟,汹涌了无数分秒的爱情偕同一段美丽台词,霎时将废墟冲刷而尽。朱利安轻声唱起那熟悉的旋律,胜过999朵玫瑰花,胜过甜言蜜语,胜过浪漫烛光晚餐,胜过一切一切。他们跨越一生,回到最初相遇的那一刻,魔幻般的感觉,令人眩晕。“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两小无猜或许是种种爱情中最坚固的一种,别的爱情中致命的伤害,对于青梅竹马的恋人而言,相逢一笑足以泯灭恩仇。

情节已经被支解了,凌迟了,五马分尸了,这有什么关系呢,即便犯下了七宗罪,也没有精神的亵渎更加令人畏惧。幸好我们还有信仰,那就是爱。朱里安的爱人给他最后一次考验,这次不是一年,4年,10年,而是1分钟,你敢么,为了我坚持在这里,再为了我没命逃窜,你真不愧是我的知己,你那么勇敢,甚至胜过了我这魔鬼,我终于爱上了你。()你敢和我一起死吗?朱利安说:“有三件事是我敢做的,就算我没有说出来:吃蚂蚁,嘲笑法国就业局里那些失业的人,以及,像疯子一样的爱着你。”他们捧着旋转木马糖果盒,在楼基处深情拥抱,亲吻,哀伤的快乐的拥抱亲吻。就让头顶上的水泥倾斜吧,让这个姿态浇铸成永恒。他们以这样极致的方式把他们的爱情凝固成亘古不变。他们的一生都是一场游戏,最终逃不过去游戏带给他们的结局,悲伤的快乐的结局,永恒的结局。

镜头掉转,是他们凝固的拥抱的姿势。音乐纯粹响起,仍是《玫瑰色人生》。此时连空气都变成了玫瑰色,湿润并且芬芳。已经老了的他们,仍在玩那个游戏“敢不敢”。老了的苏菲拿着那个糖果盒子温柔地说:“给你一个橘色的。你一个橘色的。我一个橘色的。你喜欢蓝色的么?因为只有一个蓝色的了,给你吧,因为……你很可爱。”也已经很年老的朱利安突然站起来,给了苏菲一个深深的吻,说:“我爱你。

本片导演伊万。萨姆埃尔自编自导了这部处女作。本片的灵感来自于一个下午,伊万突然想拍一部混合童心和真爱的电影,他用一个下午就写完了第一稿,此后不断修改,一共改了25遍。片子创意独特,情节曲折动人,画面真实的摆在观众和眼前,线索贯穿电影始终。本片令人回味的东西是配乐,所有的音乐都来自一首法国老歌《玫瑰人生》(lavie enrose),片中的每一章都会至少出现一次这首歌,用它不同的翻唱版本来表示每场戏的年代。从国宝级老奶奶edithpiaf1949年的版本一直放到现在的techno混音版,导演别出心裁的设计。

魔幻化的现实世界,鲜亮的情节画面十分引人入胜,胶片色调随每场戏的内容而调整,利用数码剪辑制造的“飞行镜头”效果等等,都是本片的特色之处。

2、影评

影评(一)

——《干娘》影评

在星美国际影城上映的国产影片《干娘》,让观众感动的潸然泪下。在北京这十多年,我有很久没有再看到过反映农村题材的电影了,今天看了电影《干娘》之后,让我不由回忆起儿时的生活,回忆起自己的母亲来!尽管我迟迟快三年不敢写《咱爹咱娘》的第二篇章,但是我对母亲的那份怀念和深爱却始终没有变。《干娘》片中的场景是那么的陌生而又熟悉,乡村的生活仿佛一下子又回到眼前,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以往的片段无法再追忆,失去的也不会再回来,安然无恙的时候,我们才懂得什么是感动和珍惜了。

《干娘》是由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内蒙古兴和县政府投资拍摄的电影,导演师跃并没用什么夸张的镜头迎合观众,甚至直接平铺直叙的来讲述这个几近俗套的故事:故事主要围绕着两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妇女结为姐妹,对方由于临终前把两个无亲无故的孩子托付给了姐姐夏玉莲。玉莲为了这一句承诺,把两个孩子收养并培育成大学博士生。但她却由于常年的操劳过度营养不良,积劳成疾,她患上了胃癌。临终之时,她还不让正在考博士的干儿干女回家看望,当双双成为博士的小虎和小莉回家向干娘报喜时却看到了挂在墙上的裹着黑纱的干娘的遗像,兄妹二人跪倒遗像前痛哭失声。

其实《干娘》的故事情节就是这么简单,简单的甚至有点俗气!没有什么大气的场景和画面,镜头来回对准干娘豆腐坊磨豆腐的情形、崎岖的山路、轻冷的小镇、热情的村长、同情的储蓄员等等。主演王亚军和王刚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尤其夏玉莲的扮演者王亚军,将干娘的角色演绎到了实处,让观众觉得这根本不是电影,而是身边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但正是这实实在在、平实而简单的生活往往更令人感动。

《干娘》是2006年1月获取公益许可证的影片,但是这样的影片在大城市放映,也多少给生活在都市的年轻人一次洗礼,因为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是无法感受到这样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的窘迫,更甚至是无法想象。其实那些从农村考学到大城市的莘莘学子们,对这些耳熟能详的生活已经习以为常了,在这种“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变得比城市里的孩子更懂事,更成熟。

影片中,干娘是一位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的母亲,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所留下的遗产是那块儿八毛的钞票,正是这点滴积累的积蓄,让小虎和小莉双双成为了博士。孩子出息了,还没有来得及报答干娘的时候,干娘却撒手人寰,当小虎和小莉回家向干娘报喜的时候,却看到了挂在墙上的裹着黑纱的干娘的遗像。说实话电影看到这里的时候,也是电影该结束了时候,这让我常常想起那些出门在外的为了生计忙碌的人们,他们由于工作或学习等种种原因不能回家探望自己的父母和亲人,但当一旦失去的时候,才为生活的种种不如意的借口所愧疚了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其实,我们明明知道这点却做不到的时候,这是多么的可悲啊。

《干娘》,一个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故事,却折射出干娘的勤劳而艰辛的一生!干娘的一生是那么的短暂,干娘的爱是那么的无私和博大!干娘是伟大的,正是母爱的这种默默无闻和无私,才使得干娘在平淡朴实的生活中显得那么的伟大和不平凡。

影评(二)

——《杀生》影评

《杀生》的海报上写的是: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与其说这是本片的主题,不如说是这部个性张扬电影对于大众惴惴不安的观影提醒和总结:其过份繁复、极致癫狂、主流意识之外的非线性、多角度的故事能否让观众梳理出欣赏的主线和快感?万一它实在有high到不知所云的危险,至少还有这句话来道明主旨与价值观。

但《杀生》是不是只意味深长了“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这一点?或者,是再次重申了“为恶有罚恶有恶报”的终极传统价值观,又可能,是申诉了被主流集体悄然扼杀的反制度个体那戏剧式的宿命?总之,这个黑色又喜感的故事以其本身的多意性表达了世界的多意性,寓意了每个人生存方式和看待问题的多角度冲撞,在管虎尽皆癫狂的镜头语言下,电影也意味深长的碎片化了。

和《斗牛》一样,《杀生》的故事背景也是在民国封闭安静的小镇,同样是几近架空的时代和风格舞台式的取景,用湿润的四川山区来贴合影片本身的阴郁,而男主角黄渤饰演的牛结实则更是极端符号化的,他的一切夸张行为都是为了浓缩其反制度、反权威、反主流的个体元素。观众可以看到的是一个烦死人的市井无赖,在平安、祥和又无比团结的封闭小镇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偷窥夫妻做爱、给百岁老人喝酒、偷邻居的东西、抢人家的寡妇、粗暴的欺负小孩,到处惹是生非肆无忌惮,让整整一镇子人都恨得牙根痒痒。

这种个体角色对于同样被符号为社会化的小镇群体而言是异己的存在,电影也特意强调了牛结实父亲就是外来者的身份,某种程度更做实了他宿命性的突兀。所以,或者我们再把牛结实的身份和性质放大到宏观视野里,那他无疑代表的是质疑传统的无政府者,浑身上下抖搂的都是粗砾而张扬的肆无忌惮和自由主义。

而《杀生》的故事就是一场对这种逆端和异己实施驯服+扼杀的死亡设计故事,影片在混乱的开头之后,以另一个外来者任达华充满疑问的视角切入,围观了这个封闭小镇的压抑固执,铺垫抛出了此处略显传统和神秘的不可为人言,进而一步步还原和提炼出牛结实在这里的成长往事,尽管这个段落是欢脱荒诞又充满黑色幽默的,但牛结实一个人对抗、质疑整个群体的宿命悲剧感还是通过他几乎是盲目的癫狂表达出来了,他的没心没肺和毫无逻辑映衬的是长寿镇整体群像的传统、规律、平静自律乃至自抑,管虎对于群像部分的描写同样是黑色欢脱又幽默的,那些鲜生活脱的各怀鬼胎们其实也活得很荒诞,道姑头和老公做爱被偷窥时龇牙咧嘴,百岁老头喝着白酒断气却急不可待,痴傻小孩不合时宜的实话实说、卖肉大叔怕事下的愚蠢毒辣,但无论众生的个性如何,他们在表面都坚持、认可和贯彻着传统的价值观,维护着许多似是而非又光怪陆离的传统:努力出产百岁以上的老人,并以此为最高荣誉和任务,让年轻的寡妇陪葬死去的老者等等。这些仿佛不合理在群体行为下被合理化的贯彻,甚至得以制度和纪律化。

可牛结实貌似盲目的惹是生非却混乱了传统、打破了规则,甚至破坏了宁静,也带来了村民的集体憎恶,这让后半段人们集体除之而后快有了充分的铺垫和理由,于是当苏有朋这个角色出现后,《杀生》正式进入了不寒而栗的迷局推理,他带领群体完成了一场集体洗脑式的杀人计划:别样态度与目光组成了令牛结实自我怀疑的氛围、转换的烈酒摧毁着其生理上的强悍、而最后雨中的狂欢则仿佛是仪式性的洗礼,这所有的过程推进是故事性布局与推理,但同样也是带有符号隐喻感的。

从某个角度讲,此番“杀生”是柔和的、细腻的、团结的,甚至充满牺牲的(镇长因此阵亡),因而看起来是场宗教式的救赎,对于罪的惩治和教诲,对于野性的驯服,如同孙猴子被佛祖降服的过程。但从另个方面来看,这场群体性施暴中诽谤攻心的阴暗感、精细缜密的计划性,堂而皇之的虚伪度,让它又像是众口铄金和铲除异己的隐喻化处理。任达华在最终破局之时,也用一句“您看事情会不会是这样的”传递出了对牛结实这个反制度个体的再鉴定和认同,他给老头喝酒让对方临死而乐,他强抢寡妇是救命与真爱,他使用催情剂戏弄全村带来了生命,还可以被看作荡漾了情欲、自在了空气。无论你认为这是解释或者洗白,但很多时候,世界就是如此多意的,对错也因角度性不同而并非绝对,这世界上,有多少人用自己立场去评点和孤立他人,有多少人犬儒主义的去追随主流寻求庇护?这场杀生也可以被认为是:来自外界充满生机和自我的价值观因被认定野蛮和突兀而遭致集体扼杀,这个尖刻与讽刺的局面,几乎聚合和意味了所有普遍意义上常发常新的社会性悲剧。

总体来讲,《杀生》是部形式感和傲慢感都达到极端的作品,它采用了密室杀人式的惊悚推理做包装、含混、多角+多线穿插做叙事模式、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诞夸张作为风格,最终在高度浓缩的夸张人物符号身上传达了社会意义层面上的隐喻:关于反制度的个体与高传统群体在社会纬度上的对峙,关于多意性世界在几种价值观和角度下的被争议和被传达。尽管《杀生》的结尾小心翼翼的用煽情表露了慈悲的传统关怀,但这还是一个残酷的故事,管虎对于来自人性之初的恶劣并不是身处高位的分析、抨击和批判,他用“爱谁谁”的态度让观众和自己都浸泡和投入进了极具争议的气氛,手段是凌厉利落的,态度是戏谑嘲弄的,其实最终也是无奈的。

每个人都是对抗他人的异己,每个人都是扼杀异己的凶手——我们都逃不出《杀生》这场浓缩了争议与对抗的黑色寓言,电影的最后,整个镇子的人身着黑色的披风齐整而悲怆的对天嘶吼,地动山摇,仿佛这世界有什么在被动摇、被质问、被哀悼,但又仿佛,最终,什么也没发生。

影评(三)

——《观音山》影评

中国没有成型的艺术院线,所以拍艺术片如果不想成为纯粹的艺术殉道者,就只能一方面苦大仇深地去国外电影节走红毯,一方面打扮得花枝招展地迎合内地电影观众,然后经历鲜花与烂番茄的冰火两重天,《观音山》也不能免俗。范冰冰藉此片在东京电影节封后,她在片中舌吻同性的情节也成为影片最大的炒作点,以至于看电影之前我还以为这一部女版的《蓝宇》。这如同让一个良家少妇要打扮成风尘女色诱观众一样,我觉得这是挺悲哀的一件事。其实《观音山》的戏核是在张艾嘉扮演的常月琴的身上,而对范冰冰角色的突出导致了影片在视角和着力点上的顾此失彼,这是挺遗憾的一件事。这也许不是创作者的错,只能归咎于在中国电影畸形的市场化浪潮的裹挟下,中国的艺术电影只能这样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像鸡毛一样飞着。

《观音山》是一部走心的电影,而且走得很沉重,这种沉重跟《唐山大地震》那样的泪弹不一样,它始终不给你宣泄情感的机会,沉重得令人绝望。影片中的人物一直在失去,失去尊严,失去工作,失去亲人,失去偶像……地震废墟上破败庙宇中观音像的再塑金身,隐喻着一个民族的信仰重建,常月琴被丧子之痛啮噬的心与三个年轻人残酷青春的走近,流淌着世俗的温暖和包容,但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能阻止死亡之吻的诱惑。这如同现实版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人生沦落于寒冷的冬夜,靠火柴取暖是一件很令人绝望的事情,因为你所经历的不过是周而复始的希望破灭而已。()影片最后,常月琴说:“孤独是暂时的,在一起是永恒的。”而这是永恒是只有在天堂才能实现的。江南、丁波、肥皂三人满脸迷惘地仰躺在火车上,火车穿过隧道,阳光下的景象因曝光过度而显得失真,随即火车又进入下一个隧道,黑暗中,身后的光明逐渐远去缩小为一个飘忽的圆点,而在火车即将走出黑暗拥抱光明之际,影片戛然而止。这个无路可逃的结局,往小了说是垮掉的一代迷惘青春的缩影,往大了说是一个丧失了信仰的民族在黑暗中踽踽前行的悲剧宿命。在火柴与天堂之间,所能期待的,只能是浴火重生的凤凰涅槃。影片这种对现实的关照方式让我震惊,也感佩于创作者的勇气。

《观音山》是导演李玉与范冰冰的第二次合作,第一部是因涉嫌色情而遭禁映的《苹果》,而《观音山》暗含的反社会的阴暗基调比《苹果》更甚。范冰冰其实一直是个很努力的演员,她的努力缘于不甘心做花瓶的企图,所以她顶着偶像明星的光环却几次出现在文艺片制作中。其实在《观音山》中范冰冰的角色虽然戏份重,但人物刻画并不出色,基本都是外在属性的展现,而且她搭救肥皂和劝诫酗酒的父亲两个展现个性的重场戏都是采用自残的方式,在叙事上显得很重复。相比之下张艾嘉的角色则有着更加完整的性格命运展现,张艾嘉在表演上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控制力,尽量在外形和心理上去接近这个与自己生活很有距离的内地落魄戏曲演员的角色。但即使是一个执着的母亲,已经历经一年的伤痛对其身心的杀伤力到底能否达到影片所预期和展现的摧毁程度,这是让我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的,如果确实有,则剧力还显不足。于是影片最终走进了我的心里,但人物并没有真正打动我。而且让我遗憾的一点是,在这部电影中我依旧看不到正常状态下生存的中国人。现在内地现代题材中的电影人物,不是主旋律电影中的伟光正,就是都市时尚剧中如打了鸡血般的红男绿女,而文艺片中则充斥着被社会边缘化的扭曲人格,而如《三峡好人》中那样走下银幕就能消失在人群中,不矫饰不伪善不装逼的人物,我好久没有见到了。

《观音山》值得称道的一点是李玉对影片场面调度的想象力,全片基本上采用手持摄影,而摄影机和演员精到的走位让影片在狂放的风格下体现出准确的镜头表意系统,例如三个年轻人到常月琴家租房子时镜头中所带出的那种局促和压迫感,更能让观众在感官上体会到剧中人的隔膜和心理不适。但影片让我觉得有点崩溃的在于其被刻意拔高的精英姿态和悲悯情怀,过分执着于贩卖所谓的禅意和哲理,而且最后的收官阶段只能用大段的论道式对话来解释关于生死的主题。创作者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是好的,但这种欲望应该隐藏在镜头背后,而不是将自己的思考直白地借人物之口加诸观众。对于文艺片观众来说,电影只是思考的载体而不是思考的结果,适当的留白不仅是对观众的尊重,也是给自己藏拙,即使是伯格曼、安东尼奥尼、库布里克这样的大师,也没有直接在电影里跟观众讨论人生哲学的。

3、形容两小无猜的诗句12句

形容两小无猜的诗句12句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得呈比目何辞死,原作鸳鸯不羡仙。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郎骑竹马 来,绕床弄青梅。

5、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6、情到浓时人自醉,爱到深处心不悔。

7、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不相识。

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梦回两小无猜时,一笑红颜耳畔轻。

10、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1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4、两小无猜造句

两小无猜造句

1、我很怀念当年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时光。

2、只要两小无猜的丽达信赖支撑他。

3、人总是会长大的,他怎可以希望我永远停留在两小无猜的阶段?

4、两小无猜好的爱情是你通过一个人看到整个世界,坏的爱情是你为了一个人舍弃世界。

5、他们两小无猜,整日玩在一起。

6、小孩感情最纯真,你看他们两小无猜的样子,真令人羡慕。

7、你们是什么关系两小无猜吗?

8、想当年我们两小无猜多快乐,长大了反而生疏了。

9、瑞秋和汤米那段两小无猜的恋情并没维持多久。

10、你看这张两个娃儿手携手,()两小无猜的样子真逗趣。

11、人们叹服《两小无猜》中“敢不敢”的游戏,以及用混泥土凝固的爱情。

12、玩扮家家酒的时候,弟妹扮起新郎和新娘,真是两小无猜。

13、开始恋爱,开始怀念“两小无猜”的时候。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