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混成月入5万的人?

1、如何才能混成月入5万的人?

如何才能混成月入5万的人?

文/陌姐

月入五万的工作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

我查了查数据,略微有些吃惊:去年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拿到手的钱)是23821元,大约每月2000块钱,月入5万相当于国人平均收入的25倍!

即便是一线城市,以陌姐居住的北京为例,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2530元,每个月大概4400块钱,月入5万相当于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倍多。

搁国外,月入5万也非常可观了,2015年瑞士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每月43000元左右。换句话说,每个月能赚5万的人,收入超过了这个星球上最富裕最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准。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每月5万都算是高收入了。当然我知道,你们想知道的重点是,到底有哪些工作可以挣这么多钱呢?

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精神,陌姐继续做了些功课,并结合自己所知,跟大家分享十个月入5万的高薪职业,涨涨姿势。

我的筛选标准是,这些职业普通草根通过努力也有机会参与,收入可持续,实现概率相对比较大。明星、企业家、富二代等权贵阶层就算了,偶然中彩票发横财的也不在此列。

1、电商网红

几年前,开淘宝店还是一门好生意,一个人但凡勤快点儿,随便整个服装店都可能赚得盆满钵满。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流量越来越贵,现在个人淘宝小店没那么好做了,基本被专业的品牌和大店抢走了生意。

这时候,时尚网红们杀了进来,她们可能是专业模特出身,也可能是业余的淘女郎,也可能是有颜值有衣品的时尚红人,在社交媒体积聚粉丝,然后把粉丝引流到自己的淘宝店,卖衣服、化妆品、零食、母婴等产品。

这样就节约了流量成本,同时也塑造了个人品牌,提高了消费者的复购率。

别小看这些网红,权威数据显示,2016年电商红人产业产值达580亿元,比457亿的全国电影票房还高出很多!

我简单算了笔账,如果一个网红每月卖1200件衣服(每天40件),每件衣服算200块钱,净利润率20%(保守估计,实际更高),就达到了5万左右的月收入。

有人专门测算过,一个拥有10万精准微博粉丝的网红年入可超百万,而一个拥有100万精准粉丝的网红年收入可达1000万。这一行的头牌张大奕,据说一年能卖两三亿的衣服。

意外不意外?羡慕不羡慕?陌姐要是有锥子脸也想去当网红了。

2、网络主播

网络主播也算是网红这一挂的,跟电商红人不同的是,他们靠粉丝们的打赏送礼收钱,顶级主播还可能会获得直播平台的天价签约费。

当前收入比较高的主播分两类:游戏主播和秀场主播,前者擅长游戏解说,靠打游戏和口才吃饭;后者擅长歌舞表演,凭颜值和才华吸引土豪竞相刷礼物。

网络主播的收入一点儿也不比电商网红少,yy的喊麦一哥mc天佑据说年入大几千万,光转会费都2000万,而陌陌曾经的一姐阿冷,去年8个月收入1600万(分成后)。更夸张的是,某直播平台今年5月还出现了一个月入千万的主播,分成后也有几百万吧。

陌姐不怎么爱看直播,但他们能赚到钱也是应该的,颜值和才艺就不说了,一天唱唱跳跳好几个小时也是挺累人的,更别说还要花式讨好自己的金主了,没点儿高情商和厚脸皮,肯定玩不转。

不要以为只有大主播才能挣到钱,中小主播每月挣个三五万也很正常,尤其是有神豪愿意捧你的话,一天就可能达到这个数。

也不要以为只有高颜值的主播才能吃香,很多才华横溢的普通人在直播平台展现自己,除了唱歌跳舞解说游戏,还有情感调解员,下象棋的,相亲的,带你户外探险的,喊麦的,吃播的,连聊天扯淡的都可能吸引一大票粉丝给你点赞送礼物。

3、自媒体博主

如果你既没颜值也没身材,也不怎么擅长歌舞才艺,但会写作,恭喜你,你可以考虑开个自媒体吸引粉丝,等积累到一定规模后,月入5万不是梦。

自媒体主要靠广告和赞赏获取收入,也有些收智商税的(也可能会真的学到东西),卖各种知识课程变现。

陌姐也算是业内人士,我估计,如果有50万忠实粉丝(如果是时尚、财经、消费类,20-30万粉丝就行了),再加上用心经营,持续输出好内容,一个月挣5万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只是需要长期创作,能坚持下来的凤毛麟角。

陌姐认识不少作者,靠微信自媒体坚持写作,现在轻松月入十万以上。业内最红的是鸡汤教主咪蒙,她每条广告大几十万,年入几千万级别,连她的助理,都月薪5万以上了……

现在自媒体不局限于写字,会编剧、懂拍摄视频的也赶上了好机遇,像papi酱、办公室小野等知名博主就做得很好,不过他们背后很多都有团队在运作。

当然肯定没那么简单,因为会写字的人实在太多了。据说光微信就有2000多万个公众号,会写微博的就更多了,数以亿计。你有什么优势能够脱颖而出,是必须要想清楚的。

4、培训讲师

“能说话会当饭吃”,这句话在培训讲师这一行是非常适用的。

我有一个大学师兄,他和妻子几年前辞去了国企工作,依靠yy语音在网上从事英语培训工作,通过投放广告招生,据他透露早就年入百万了。

实际上,新东方、学而思等培训学校的优秀老师本来就收入不菲,但这里主要是指线上讲师,因为只有通过线上才有可能放大自己的客户群,而且在线教育是新兴行业,我是很看好这一个领域的,很适合有知识和口才的人。

除了教英语和中小学课程,还有教怎么做ppt的,怎么用ps的,怎么育儿的,怎么健身的,五花八门,总有一款课程适合你。

陌姐建议,如果你想进入这个行业,不放从一些刚需做起,比如有考试考证需求的,这样付费意愿才强。

5、房产经纪人

楼市过去十几年一直很火,房产经纪人也从飞涨的房价中获利不菲。

在美国,房产经纪人是一个既体面又收入丰厚的职业,数十万人从业,其中有20%能达到年入10万美元以上。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吴秀波扮演的就是一个资深房产经纪人。

国内的房产经纪人良莠不齐,进入门槛低,没有国外那么专业、规范,甚至有很多人讨厌这些中介,但并不妨碍他们挣钱。

陌姐曾经在宇宙中心五道口住过几年,眼看着那里的房价蹭蹭蹭上涨到十万以上。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房产经纪人,有的人业绩好,一个月就提成一二十万,年入上百万的也大有人在。

房产经纪人受楼市周期的影响,不怎么稳定,在楼市淡季,可能半年不开张,一开张就吃半年。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楼市的成熟,二手房交易占比会越来越多,房产经纪人的作用也会越发重要。

房产经纪人的实质其实是销售,除了卖房子,从事卖车、卖奢侈品、卖医疗器械等高价值产品的销售工作,都可能收获高额提成。

陌姐一直认为,销售是最适合没有一技之长的新人从事的工作,只要你肯吃苦,爱学习,有耐心,懂服务,还是会找到立足之地的,而且收入上涨空间很高,不像其他工作很容易遇到天花板。

6、程序员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什么最重要?人才!

以程序员为代表的专业人才,可以说是目前最受企业欢迎的香饽饽。

陌姐老公曾就职于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他周围的同事(以程序员和产品经理为代表)工作五年以上的,很多轻松拿到三四万的月薪,再加上奖金、期权,平均每月收入5万可以说是不稀奇的。

有报道说,阿里巴巴上市造就了万名千万富翁,这绝对没有水分。

程序员很适合聪明上进、热爱技术工作的年轻人,只要你有过硬的知识、能力和项目经验,很多公司争着抢着要挖你。

不过目前来说,程序员工程师还是青春饭,某大型通信公司今年就变相裁掉了一些年龄超过35岁的、没有升上管理岗位的老员工。虽然官方辟谣了,但从各方信息来看,这应该是真的。如果你不再能熬夜,996加班,又不是领导岗位,很可能会被物廉价美的年轻人挤掉饭碗。

陌姐平时热爱看科幻小说,我相信,信息化时代才刚刚开始,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行业都会大力发展起来,而程序员工程师是实现这些的生力军。如果你是穷人,想学个什么专业挣钱,就去报考计算机吧。

7、基金经理、分析师、投资经理等金融人士

除了it行业,金融行业也是当下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其中又以基金经理、分析师、投资经理为代表,一般收入在70-150万之间。

这些职业的本质是,用别人的钱去投资,为自己赚取高额管理费和分红。

陌姐的同学中有一些从事证券分析师和投资经理的,他们真的是又聪明又勤奋,加上严格的纪律,想不赚钱都很难。

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一般都是名牌大学背景,智商高,身体能扛得住长时间工作,又有一颗大心脏。想想动不动就管理几千万几亿的资金,没点儿心理素质,还真hold不住。基金经理爆仓后,挫败感会让你怀疑人生,跳楼自杀的也有。

如果你不想干上述这些压力大强度高的工作岗位,但又想靠金融投资挣钱,最佳途径可能是成为合格的股票投资人,业余时间用余钱玩玩就可以,切记不要去赌博,本本分分地靠价值投资赚钱才是正道。

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要强调一句: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8、个体户、小老板

如果你不懂互联网和金融,只想老老实实做生意挣钱,线下开店是门槛最低的办法,只要有一些本钱,租个店铺或摊位,就可以开张营业了。

比如餐饮老板,不管是开个小店卖早餐的,还是摆摊卖小吃的,都有可能月入5万。

餐饮很熬人,是个手艺活和体力活,选好位置和项目,服务好顾客才能顺风顺水。陌姐老家一个邻居就是卖早餐的,凌晨两点就起来准备食材了,非常辛苦。

餐饮看似门槛低,但竞争非常激烈,陌姐建议想从事这一行的新人,最好提前多做调研,计算好风险收益后再去行动。

除了餐饮,服装、美容、儿童、烟酒等领域都适合开个小店,只是需要不断磨练和成长,交学费恐怕是难免的。

不管怎么说,有些小钱以后,学个手艺,开店当个体户或小老板,是很多人获得高收入的重要门路。

9、海员、同声传译、外派海外员工等

领取国际化薪酬的岗位

不做老板的话,国内雇员的薪资比起国外是差不少的,但如果你能拿到国际薪酬就不一样了。

比如跑国际航线的海员,如果做到大副,每月收入8000-9000美元。

同声传译更厉害,按小时计费,一天就可能收入上万元。

还有很多跨国公司派到海外的员工,也是拿美元计薪的工资,还有很多补助,加起来一年收入五六十万是有可能的,就是需要牺牲很多,比如和家人相处的时间,谈恋爱等。很多公司就是靠外派国外来逼你离职。

另外,还有一些技术人才可以选择去外企的总部就业,这样也可以拿到发达国家的工资。

能拿国际化薪酬的人都是有实力的打工者,很适合有闯进敢打拼、普通家庭出身的人。陌姐好几个同学现在留在美国、德国、香港等地工作,不但收入高,还能享受当地的教育、医疗、环境等福利。

10、做到企业中高层或资深专家

除了前面9个职业,大部分人还有一条路可以实现月收入5万,那就是努力工作,争取做到企业的中高层或称为资深专家。

这条路需要的时间比较久,能晋升的人也没那么多,但机会还是有的,只要你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为老板贡献业绩,升职加薪是迟早的事。

这也是最常见、很适合普通基层员工的上升之路,像《欢乐颂》里的安迪一样,靠自己的专业特长,变身高级白领或者金领。

暂时就总结这么多了,肯定还有很多很多我不了解的职业,可以轻松拿到高薪,疏漏之处,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最好是亲身经历喔~

其实陌姐想说的是,月入5万看起来很高,但对很多人来说早就是日常生活了。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人。

一个人如果在不是很偏冷的专业领域深耕十年,兢兢业业,勤奋打拼,陌姐相信一万个小时定律,长期认真努力的人,只要不是太笨,一定会获得相应的回报。你所取得的收入,其实是市场对你的贡献做出的回馈。

当然,眼界和选择也很重要,所谓“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无论男女,其实都需要深刻思考自己从事的行业现状和前景。

比如你如果读了陌姐的这篇文章,应该就懂得,有些职业,尤其是利用了新兴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岗位,注定会比其它一般行业收入更高——如果你不追求高收入,为了兴趣而工作,则另当别论,我很尊重这样的人。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积德行善、读书学习是必修课,但运气也是少不了的,但愿你能得到幸运女神的青睐。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来源:佳人)

2、月入十万真的难吗?

月入十万真的难吗?

文/三公子

这是朋友抛给我的“月入十万很难吗”问题,当时我就问他,“你是以雇员的身份来看这个问题,还是以老板的身份来看?”

朋友不明白我的意思,不怪他,早些年我也不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01

刚工作的时候,我看着在北上广打拼的朋友们工资动辄就是1万起,刚开始还互聊对方的月收入,过了两年都变成聊年薪了。

好像除了我还在拿四位数的工资外,他们月收入都是2万多,偶尔他们还会调侃我说,“幸好你是在三线城市,那点工资到北上广估计租完房子后,都不够吃饭的。”

那时候,真是嫉妒羡慕恨。似乎在我周边,某某人的月入两万就是一个工作待遇好的证明,自己可以轻描淡写地在朋友圈得瑟一下,爹妈也可以装作不在意地在广场舞朋友圈里显摆下。而且只要没有购房的压力,这个薪水足够让自己吃得好睡的好,哪怕月光也是酒池肉林的月光啊。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高薪会渐渐变得很鸡肋。

参照我那些发小的收入轨迹来看,离开学校后进入北上广外企工作,月薪从七八千起跳,年收入10万左右;努力工作两三年,月收入会涨到2-3万,年收入进入20-30万的区间值;再然后工资上涨的速度慢慢放缓,如果职位上一直停滞不前,走资深中层路线,工资最多在30-40万之间封顶,如果职位上有突破,那么年收入会进入到50-60万的区间。

工作年限在10-15年,年收入50-60万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甚至在职场上也算是小有发言权的人物。

以60万作为理想状态,月收入是5万,算是相当亮眼的收入,看看我们身边,除了创业做生意并且成功的人,工薪阶层的哥哥姐姐们有多少年收入是60万的?

所以,从工薪层的角度来看,月收入过10万真的非常难。月收入10万就意味着年收入120万,对于企业来说,他花百万请来的人才注定要撬起几千万的利润才行,这可不是普通人可以完成的工作业绩。此外,也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这样的豪气来支付这笔百万的年薪。

所以,面对“月入10万难不难”的命题,从雇员的角度出发,基本上对于我们这类进入职场尚达不到10年的人而言,难于上青天。

02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很少真的有死胡同,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当雇员,是食物链的最低端,付出最大的辛苦,换取最少的利润,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上,却没有丝毫的发言权。

那么真正站在食物链顶端并且占有最大利润额的人,才会拥有高收入。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当老板给你发一个月1万元工资的时候,你实际得为他挣了多少钱?

或者我换个角度问,如果你是老板,招聘10个员工干活,他们一个月给你营收多少,你才愿意拿出10万元(人均1万)作为工资?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创业团队,老板掌握最大的人脉资源,然后找了8个年轻人组成核心团队做项目,项目一单谈下来200万,扣除了乱七八糟的运营费用,还有150万,然后核心团队平均每人拿3万,余下的126万归老板。

对于8个年轻人而言,一个项目拿3万元可以秒杀身边很多朋友,但实际上,他们也不过是喝了点汤而已,肉被老板拿了。

一个126万净利润的项目就足够让老板完成“月入10万”的目标任务,那么一年如果接上三五个呢?恐怕可以写出一篇“月入百万是怎样的一种体验”的分享帖吧。

这个事例中有两个重要的因素:

1、拥有人脉资源的人就拥有了决定权,为何社会上那些x二代(不是混吃等死的那类)一出道就比别人跑得快,走的顺,赚得多,因为他们有独家稀缺的资源,这是他们拥有绝对定价权的宝贵资本。

这世上,什么最值钱,刚需的only one最值钱。

2、要尽量处在食物链的上游,要么是当老板,要么是项目团队的头头,千万不要扮演最基层的角色。

100万的净利润到了老板手上可能被拿走了7成,然后30万分配到项目主管手上,又被拿走了10万,余下的20万可能要分配给5、6个成员,人均能够多少?

大家都会看《穷爸爸富爸爸》,青琦从头到尾都没有讲具体的理财方式,在他看来方式很次要,真正重要的是依靠理念“逃离老鼠圈怪圈”,也就是想办法把自己从“雇员”的思维转化到“雇主”的思维,依靠别人的力量帮助自己成为千万富翁。

对于老板这个角色而言,“月入十万”压根不是自己去操心的事情,只是靠手下完成的一个工作指标罢了。

03

上面段落写完,或许大家觉得月入十万没有希望了,太tm人生悲催了,这年头怎么可能人人当老板,且还能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然后拥有定价权。

其实没有这么可悲,在这个“消费知识”互联网时代,很多人成为了“第三种角色”,这种角色介于雇主和雇员之间,可以自由转换,既承担一些乙方的工作量,又部分拥有甲方的话语权。

只要拥有“差异且独特”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那么就能够产生一定量级的定价权。

大家知道“斜杠青年”嘛,互联网时代下拥有多重身份的职场角色,多重身份就意味着收入多元化,就意味一个人可以不依靠职场上的那份工资过日子,更意味着要是哪天老板让你觉得很不爽,可以拍着桌子说,“老子我不干了!”

我以前一直强调收入多元化会带来自由,其实这种自由选择背后就是“有钱买尊严”。

前段日子,我有个朋友工作不顺利,总说老板很无良,到处压榨他们,最后跟我说“生活不容易,被工作困死在这个破地方”。

我当时直接跟他说,“谁说跳不出这个破地方,如果有一天你月收入是你一个月工资的10倍,那时候你就不会说自己跳不出来的话了”。

所以当一个人进入到“斜杠青年”的角色后,他的收入会变得多元化,月入2万、5万甚至10万其实并不能算是艰难的事情。

我可以拿小明同学举例说明:

1、小明同学每天花3个小时在家里写小说,并且在网络上各大平台积极投稿,2年时间里经历了很多次拒稿后终于有了起色,小说开始在很多平台上收到好评,粉丝群体也越来越多,前来签约出书的出版社也多了。

2、小明的书上市后,他跟着出版社一整年跑了40多场分享会,在图书馆、各类书店以及高校进行新书的推广签售,书的销量终于破了10万册,每本书小明拿3元稿费(税后),一年销售10万册给小明带来了30万的收益。

3、小明的短篇小说除了集合出版后,一些精彩的故事被影视圈买走,全书有10个故事被买走,又给小明带来了20万的收益。

4、小明因为全国各地做推广,渐渐有了更大的名气,开始有电台或者电视邀请他去做嘉宾,一些平台邀请他去讲故事,光这些出场费加起来也会有20多万。

5、小明有很多忠实的粉丝,为了能够跟粉丝有更好的互动,于是他成立了收费会员群,每个会员入会费是一年500元,只要有1000个粉丝入会,就是50万的收入。倘若小明此时此刻在全网络拥有了100万的粉丝群体,号召一两千个忠实粉丝入会应该不是难事。更何况他的会员费定得还真心不算高。

光以上1-5个活动,小明的年收入就达到了120万,月入10万已经实现了。

一旦小明的社会影响力上了规模,就会有更多的商机找上门来,新的书稿邀约,更多的商业嘉宾邀约,更大规模的会员入会,甚至他还可以参与大到电影制作,小到电视剧改编,总之人只要思维活起来,会发现钱跟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如果有人说他自己复制不了小明同学的轨迹,因为他文笔不好,不会坚持训练写作,不会跟出版社搞好关系,不会积累社交媒体上的粉丝,并且不愿意像小明同学一样无报酬的坚持写文章2年,所以小明同学的方式不可用也不可信。

那么,一个既不愿意提升自己能力,又不愿意积极学习,还不愿意着手尝试的人,有什么资格想要“月入十万”的生活?难道要别人努力了之后,把钱送给他?

小明是一个例子,其实放眼互联网,很多人都因为身份的多元化而积累的一大笔的财富。

“韩国吃播”上那些吃饭主播们,平日身份可能各式各样,到了饭点就开始录制视频,轻松月入几十万;

“陌陌”上那些女主播打扮的花枝招展在电脑前唱歌跳舞,按时按点有一堆男性屌丝打钱送花,轻松月入几十万;

日本的木下妹子的“木下养不起”吃饭系列让全世界的人追着看,youtube的点击直接破亿,订阅量过了100万,她可以接广告,拍短视频,轻松月入几十万;

微博微信上那些小到几十万粉丝的小咖,达到几百万粉丝的大咖,写个段子,植入个广告,分分钟几万元广告收入到账,一个月做10单,大家算算月入多少钱?

有人说这些人的核心是“粉丝群体多,社会影响力大”,没错这的确是他们的“王炸”。可是换个角度问问,庞大的粉丝群体是怎么来的,博主一定是依靠独特的个人魅力(不讨论魅力的好于还)来深耕网络才能汇集大量的粉丝群体,也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并且持续输出更多的信息来黏住粉丝群体,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依靠美色成为网红的人,有他们自己的供需市场,我不做评论。但是依靠才华成为网红的人,其实都不不容易,光是坚持每周持续输入高质量内容这件事,就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只要坚持下来,并且找到自己的特色,未来将社会影响力变现是分分钟的事情。试问这类人哪个需要担忧自己无法“月入10万”呢?

04

最后回到那个问题“月入10万,难不难”?

1、如果是给老板打工,在团队中一直处于食物链底层的话,不要期待月入10万了,能保证自己的收入持续上升就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了。

2、如果没有稀缺资源信息,成为不了食物链上游的雇主,那么就考虑让自己变成互联网时代下的一名“斜杠青年”,依靠自身的才华去开辟多渠道的收入源泉。

尝试着动脑子,将一种能力转化成不同的形式,然后跟市场对接后进行变现。

一本有趣的书可以做成文字版、漫画版、有声版;一个好剧本可以变成舞台剧、电台深夜故事,上大银幕和小银幕;一个职场技能可以变成课程教案无限量复制传播等等。

总之,不要用给人打工的模式去寻找“月入10万”的机会,而是要以创业者思维去经营自己的人生。

希望有志之士从此刻起开始自己的“月入十万”探索之旅,不要觉得这个梦想很可怕,你先迈出第一步,再去想第二步怎么走,走久了就会发现“梦想有成真的那么一天”。

我一直在路上,从未想过停下。

3、我月入5万,可是我好穷

我月入5万,可是我好穷

最近好穷啊,真羡慕你,不用还房贷。”

说这话的人,是我一位27岁已婚女老师朋友,月入1.5万+,老公月入3万+,工体边上一套房,每月收租7k+,父母有工作无需赡养。

what?羡慕我?可我根本连首付都付不起啊。

炫富成为贬义词后,哭穷就成了交际新常态,不管聊什么话题都能扯到没钱上来。

月入5万还习惯性哭穷的人,到底是什么心理?

1

“好穷哦,上周又买了两个香奈儿,不过我那个爱马仕的包什么时候才能背起来。”

哭穷的人,真心不穷。

嘴上哭穷,行为上却不断在向你证明“过得还不错”,甚至“过得比你们都富有”,其实是哭穷式炫富。

一个写手朋友前几天在朋友圈抱怨:

早上收到信用卡账单提醒,9月份竟然要还18万,吓坏了,打客服电话去问:“我虽然记性不好,但像我这么节约的人,肯定没有消费这么多钱啊,你们帮我查下,是不是被盗刷了?”

“先生,您看到金额前面有个减号么,你不是欠款18万,是里面有18万存款,应该是您之前还多了。”

说没钱付房租的人,可能住着比你月薪还贵的房子;说没钱还信用卡的人,可能一个月能花掉你一年的收入。

知乎上有朋友分享:

“我有个关系不错的哥们,家里五六台车(奥迪到玛莎不同档次皆有),房产加起来几千万,手头现金股票理财据他自己说也有近千万的样子。出去玩都是半岛文华这个层次的酒店,吃饭随便都是人均五百以上的水平。但是,他也时不时跟我们说他没钱,很担忧自己的未来。

一开始我们这些资产不到他千分之一的人觉得他变相炫富,后来才发现,他身边都是跟他家境差不多的以及更好的官富二代。”

很多年前有一个调查,45%的党政干部、55%的知识分子、58%的职场白领都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

有时候不是别人哭穷,而且你根本看不到他们那个层次的“穷”。他觉得自己穷,你觉得他是哭穷,可能只是因为你们不在一个阶层,连穷都没穷到一个层次上。

2

“我也爱哭穷,可能是打心底里不够自信,不论挣多少钱都不觉得富有,不能把生活在有限的条件里规划的更好。”

最近作者圈里持续在发酵青年贫困这个“全球性现象”:

有说国家统计局发现,从2005年到2015年,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增长232%,而城镇职工平均月薪增长338%。有说英国卫报发现,在英、美等几个经济体中,年轻人的收入增速远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

我有个做体育编辑的朋友,毕业起薪1万+,他的日常就是巴西美国迪拜不停切换,却总在说,“别看我一直在浪,其实我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只吃兰州拉面,真的好穷”。

年轻人不是真穷,只是变得学会哭穷。他们的欲望膨胀速度远超挣钱速度,没有父辈的风险意识和对金钱的敏感,没有预算,没有计划,进而是对支出的失控。

相比青年们持续在交的虚荣税,新中产的精力则更关注在社会和国家的宏观问题上,只不过他们同样在哭穷。

根据智联招聘《新中产:消费升级的新群体》报告发现,还贷、购物、子女教育占据中产日常开销的前三名。

在多个社会热词中,新锐中产最关心通货膨胀,他们非常担心个人资产缩水与个人价值倒退所引起的个人阶层回落。中产次要关注的问题是食品安全和房产限购,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拥有一套房产能够给予中产极大的安全感,进而稳固自己的中产地位。

月薪一万早餐只敢吃地铁口煎饼果子,月薪2万才敢谈恋爱,月薪3万撑不起一个孩子都暑假,月薪5万两房一车才敢结婚。

哭穷的人哭的不是没钱,而是没安全感。

3

“贫困阶层的呼喊,被都市白领顾影自怜的呻吟掩盖。”

有些人哭穷,是打探别人生活状况的一种方式,以此来获取自己内心的安全感。这种心态来自于根深蒂固的攀比,他们伪装自己,以让自己的财产不受丝毫潜在损失。

《欢乐颂》里樊胜美的妈妈,就是典型爱哭穷的人。她习惯于对所有的亲戚朋友哭穷,只是为了便于占小便宜。而等到樊胜美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时,又将哭穷的矛头指向她,无止境地索取。

有读者在后台留言:

我是青岛人,独生子,农村孩子,乐天派,在三线小城市工作,月薪1.5万左右,资深伪驴,在朋友眼里我是浪子,整天吃喝玩,就想上天去,与太阳肩并肩。去年年底在青岛买房,本来预计今年还完钱,攒钱买车,还能接着浪,计划过年去趟斯里兰卡,明年辞职去印度,重走川藏线,穿越新藏线。

但是渐渐我发现我没有资格。

8月时父亲肝癌晚期住院,五天时间花了4万多,而且还在继续。 我可以浪,但是家里出事我有能力去处理吗?没有,我甚至最基本的钱都拿不出来。有时候奋斗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一份责任,希望在事情发生时能够肩负起家庭的责任。”

真正的穷人都是咽着泪水下饭,又不说一句抱怨的,因为钱已经触及了他们的自尊底线。哭穷的人,往往会丧失对自己的要求,而那些吃着眼泪拌饭砥砺前行的人,从不说自己苦。

有些人试图用哭穷这种笨拙的方式来和物质条件稍差的朋友进行对等沟通,有些人哭穷以谦虚委婉表达革命尚未成功,挣钱还需继续努力,有些人用哭穷来掩饰真穷,有些人哭穷只是防止你超过他的虚假战术,反正你过的比我好,你就不要努力了。

朋友圈口口声声吃土的人,可能正在吃澳洲空运回来的生蚝。那些嘴上哭穷的人,可能只是迷幻你的烟雾弹,认真你就输了。

珍爱生命,远离哭穷。

来源:智联招聘(id:zhaopin-com)

如何才能混成月入5万的人?相关图片:

4、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