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孔夫子作文600字_我心中的孔夫子作文700字

1、我心中的孔夫子作文600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些我们从小劳记的名言,出自一位和蔼可亲,学识渊博的老人口中,他生活在距今2000多年的春秋时期。让我们穿越时空,追溯历史,看看中国的第一圣人——我心中的孔夫子。

孔子,一个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名字。小时候,他只作为一个模糊而又干瘪的形象留在我心中。"3000弟子""72贤人"为他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长大后,当我亲手揭开这些面纱时,才发现他的"圣"果然名副其实。

孔子主张"仁",就是将人民放在第一位。无论什么制度,对人民有益的,就是好的;对人体有害的,就是不好的。要想统治好一个国家,就要取得民心。所以子贡问政时,他不选择充足的粮食和强大的武装力量。作文仁,还可以理解为仁爱,就是要有善心,以慈悲为怀。所以马厩中失火,孔子只问人的伤亡情况,不问马。

孔子主张"礼",子曰:"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成。"可见孔子对礼的重视。礼,有礼貌,尊重的意思。故有"曾子避席"的故事。曾子得知孔子要教他知识后,主动站在席外请教老师。

孔子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只要是自己的弟子,都会尽力的去教导,没有偏爱谁。所以有"陈亢问伯鱼",陈亢起初以为老师会更注重他自己的儿子阿鲤,没想到阿鲤说孔子只让他读《诗》和《礼》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关心百姓,同情他人,礼貌待人,一视同仁。你的思想文化,影响中国一代又一代人。没有你,我们也不会这么精彩。你就是中国思想的奠基者——孔子。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吴海 作者年龄14岁零5个月
在读学校乐清蒲岐中学 在读班级初二7班
性格特点易轻率作决定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足球 平均成绩119分
指导老师卢玲宁 老师职务班主任

2、我心中的孔夫子作文700字

一身布衣,成就人生传奇;七十二贤,演绎千古佳话;儒家经典,芳名流传千年。他就是历来被人们追奉的圣人——孔子。

人们都说时间会淡化一切,但孔子的学说却可以突破时间的捆锁而独立存在,我想其中必有其"永恒"的东西存在,这永恒归其原因有孔子的智慧,亦有孔子永不言弃的精神。

no·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正是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深刻表现。

no·2:直道而行的精神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作文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no·3:与人为善的精神

孔子先生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体现出他的做人的准则。

孔子带给我的思想的感悟和道德的准则还有很多,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孔子这一伟大的形象都会永恒不变的烙印在我的心中!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王洪迪 作者年龄14岁零5个月
在读学校湘乡市东山中学 在读班级初二7班
性格特点忍让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看新闻 平均成绩103分
指导老师苏博特 老师职务班主任

3、我心中的孔夫子作文800字

时间的长河流淌在岁月中每一个角落。在这条不可知其源又无可望尽终头的河流中,中华民族的文明,如同一朵朵雪白的浪花,在激流中溅起珍珠。一本本思想巨著,是那河流汇聚成的汪汪碧潭。一句句格言警句,是那河流从断崖飞泻的九天瀑布。在这历史的流里,有一股汹涌的浪涛,流至千年却仍未平息;有一种思想,泛起最纯洁的海花,时至今日依旧在放射着万丈光芒。这股正向未来奔赴的浪涛,正是儒家思想——东方伟大的圣贤,孔子的思想。

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在春秋这个时代交替,风涌云动极为强烈的时期。孔子却以他理智的头脑和高尚的精神,在疾苦的下层百姓社会中,绽放出了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动人白莲。

我最早接触孔子及其言论是在童年时期,那时的我还不懂得那些繁杂的古言。只是听老师说,"这句是说要你们坚持不懈的。""那句是要你们认真钻研的。"。在我整个童年中,对于孔子的那套思想,我只是懵懂,且生硬的记住了。老师说"孔子的思想都是圣人之言,民族之经典,我们必须遵守。"当时的我对这句话,并没有太多的理解,作文但我对孔子这个人都有丰富的想象,和好奇。

随着知识的增加,孔子的思想对我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加强。我很想知道,一位生活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圣贤。是怎样在诸侯之争不断持续,战火销烟弥漫在整个华夏民族的春秋时期,创立出一个让民族,千年不朽的精神信仰。一个使金龙腾飞的新鲜血液。

每当我想到孔夫子时,浮现在我眼前的不是一个,早已看破世俗,避居山村的学识老者。而是一位为改变社会,和民族精神的战士。他虽厌恶官场,辞官归隐。但却首开私塾,为百姓寻求精神济粮。他开朗的性情,仿佛让我隐约看到了一位老者,在风尘仆仆的世界中谈笑风生,用一双充满希望与自信的眼神盯住未来,微笑点头后,大笑归去。

虽孔子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它却留下了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伟大思想,他教我们做人,教我们求知教我们高尚。他以战火和腐朽为沃土,种下一朵圣洁之花。不论世事沧桑怎般变化。这朵唯美的花儿定将恒绽于世人心中。

现在回想起曾经童年时老师的话。发现曾经那番生硬的话语,早已变成一道耀眼的金光,闪烁在我的心中。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王吉安 作者年龄14岁零8个月
在读学校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 在读班级初三9班
性格特点慈爱、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书法 平均成绩96分
指导老师胡江伟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4、我心中的孔夫子作文1000字

秋风吹过,枯叶落下,他默默无言地走出了戒备森严,冠冕堂皇的王宫。他回头再看了一眼圣地,苦涩一笑,这样的情景,他已不知遇到多少次了,君王的不屑,大臣的嘲笑,让他心中的那一丝伤感与孤独漫烂,他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方法真的不对,但是当他走出那所谓的圣地,来到了民间,他眼神里闪过一丝坚定,闪过一丝悲悯,路边那衣衫褴褛的乞讨的小孩让他心痛,他走上前,摸着孩子的头握紧了拳头,对着天空发誓:我孔夫子一定要让天下平民百姓过上好日子!

多少年前,随着一声啼哭,他出世了,一个新时代由此开始了。他非凡的相貌——唇露齿,眼露睛,鼻露孔,耳露窟,眉有十二彩,目有二十四理,立如凤峙,坐如龙墩,身长九尺六寸,腰六十围,预兆了他未来的不俗。他那坎坷的经历——幼年丧父,中年丧母,老年丧子,磨练了他的意志和性情。

当他信心满满,豪气万丈地要以"周礼""仁礼"来造福百姓,参加政事,改变时局时,他发现他错了,鲁王对此好不感兴趣,他周游列国,发现各国君主已不会为那所谓的"下层百姓"而放弃他们那所谓的地位,权力,金钱与领土。他为此更是几度差点献出自己的生命。他被冷漠,被迫害,更被追作文杀,一代圣贤却落到如此地步,但他没有放弃,他不愿放弃,不愿放弃那普天之下的百姓,不愿放弃自己追求多年的信念,自己的追求。

他想到了另外一种方法,他要让所有百姓懂得、明白"仁礼",他开创了私塾,那一年他已没有曾经的活力。但他为"仁"开创了另一种方式,才有了后来的"七十二圣贤"。又是一年初春,听着弟子们的朗朗书声,他因改革失败而多年未曾笑过的脸上浮现出了欣慰的笑,他看着自己的学生,眼眶里泛出了泪花,他知道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努力,自己梦想将由自己的学生们延续!

终于有一天,他永远地闭上了自己的眼睛,他的嘴角还在微微上扬,他的眼角还有微微的笑意;他的学生们也没有哭,眼中只有斗志"七十二贤""三千弟子"将成就一代神话。一代圣人,从此于世长眠,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了思想,留下了精神,留下了人才。他的一生始终在为普天百姓而奋斗,为"仁礼"而拼搏。为国为民,提出了"仁",更是不辞辛苦,周游列国,他至死也没有放弃。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一个顶天立地,爱国爱民的孔夫子,一个诲人不倦,孜孜不倦的孔夫子,一个不轻易放弃,以天下为己任的孔夫子!其非圣人,何为?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王辉耀 作者年龄15岁零5个月
在读学校福清三山中学 在读班级初三3班
性格特点腼腆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逛街 平均成绩111分
指导老师杨笑祥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5、我心中的孔夫子作文1000字

在我的心中孔子是一个崇高仁爱,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在以往我接触到的有关于孔子的言论里,表现出的都是他理智的那面,他的话言简意赅,发人深省。随着我对他更多的了解之后,突然发现我和许多人都进入了一个对孔子认识的误区。孔子他也是人,也是一个平凡人,他甚至比我们现在所经历的都要悲惨,他三岁失去了父亲,只有一个二十岁的母亲带着他,他们漂泊在曲阜的巷子里,因为人生艰辛,七,八岁的孔丘便已懂得了许多事情,就像他后来说的话,(现在看来,其实是特别的幸酸)"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在他十八岁时,又失去了母亲,他想把母亲和他父亲安葬在一块,可是因为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才三岁,就算带着他去过几次,可又能如何找到他父亲的墓?他站在十字路口旁,希望有人能同情他告诉他他父亲的墓在哪,后来打动了一位老奶奶才找到了墓并安葬下来。

在他二十岁时,参加季氏摆的宴席,却被季氏家奴——阳货(又称杨虎)挡在了外面,"我家主人请的是士,你来干嘛"这句话孔丘明显听出来,是在侮辱他,但是谁又能在这时抹去他的眼泪,给予他安慰呢。他只能默默地离开。那时的孔子是无助的。

后来他决定通过学习改变他的一生,他决定去宋国学习殷商之礼,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他终于学有所成,并且在宋国成了家室,当他准备再次返身回到鲁国时,他的妻子生下了一名男婴,鲁国国君鲁昭公送了他一条鲤鱼,孔丘为了感谢这份恩情,便把他儿子取名为孔鲤,字伯鱼,名鲤字鱼。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孔丘已经不是当初被人看不起的孔丘了,已经受到当时一位国君的重视了。那时他二十岁,他精通六艺被称六艺专家,在一个国家危难时向他这样有才干的人是及其稀缺的,这也为孔子以后成功的道路做了铺垫。更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作文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推行仁义的道路便展开了。

在孔子游历六国的时候他曾经极力向各位君王推行他的"仁制"思想,但是经历了很多波折,他发现要想真正推行仁制,必须要让广大民众从思想上先接受。因此当他再次回到鲁国后,他决定只教书,不参与政事,孔子被后世奉为"万世师表",在于其思想体系中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适用性的长远。时至今日,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很多内容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他主张"有教无类",打破教育的贵族化;他重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内容上,他强调社会的需要和人格的形成,把道德和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倡启发式教学,强调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同时,他又"诲人不倦",以身作则。

孔子的一生不平坦,但是他却没后悔用其一生去力推礼乐仁义,虽说他所遵从的道是大象天形,超然物外,不限于世间,但是孔子却把这种道家学派的思想发展为儒家思想,存在与世间。

孔子不是一个神,他只是一个凡人,他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他也有茫然的时候,就像一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所以我们应该以两颗心去看他,一,是尊敬;二,是平常。以这两颗心去看待他的可敬和可爱。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爱奇书 作者年龄15岁零6个月
在读学校重庆双江中学 在读班级高一6班
性格特点柔弱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养鱼 平均成绩93分
指导老师宋基会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