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成功的老板有点傻
成功的老板有点傻
我自学校毕业进入社会以来,期间在许多老板手下做过事,和许多老板接触过,也曾和许多朋友在一起谈论过许多企业的老板。通过归纳分析,却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那些成功的老板似乎都有点傻,而那些似乎不太成功的老板好像都很精明。
但是傻和精明的老板的结局却不一样,那些傻得老板周边高人如云,很多员工乐意跟随,事业蒸蒸日上;而那些精明的老板却天天为身边没有人才可用,天天高薪聘人却天天遇不到高人,事业举步维艰。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傻老板和精明老板在对待不同事情上是如何做的。
在对待员工离职的薪资上。各个企业都会存在员工辞职等现象,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企业来讲同样如此。但是傻老板和精明老板在这一点上做法却差异甚大。
傻老板在接到员工的辞职等情况时,会按照公司的薪资标准全额给发放薪资或在公司员工发薪的时候全额给发放,而不找各种理由予以克扣;而精明的老板在得知员工辞职时,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找各种理由进行薪资克扣或者故意进行一再拖延让离职员工最后不再追要或者挤牙膏式发放,最后的一点薪资最终就不了了之。
笔者曾关注过一些从企业离职以后最后又回到企业的入职的职场人士,发现这些员工重回这些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跟着这样的老板和企业放心;但是在精明的老板企业里,员工离职后重新回去的则很少。
在对待离职员工的评价上。这里所指的员工一般是指曾在企业担任高管或中层的核心员工。员工离职后,傻老板对这些离职员工在公开场合要么不评价,要么就给他们正面的评价,并会和他们保持联系做朋友;而精明老板在这些员工离职后,在公开场合则大加批判,恨不得这些员工连工作也找不到,甚至会在内部员工会上放狠话“:凡是我不用的人,我就让他臭名远扬,让他找不到工作,在社会上无法立足。”以此来警戒那些想离职的人,结果是这些离职员工和他几乎就成了仇人。
在对待自己的亲人朋友员工上。俗话说老板也是人,既然是人都避免不了有自己的亲人朋友,而且还会有自己的亲人朋友进入企业成为员工。在对待自己的亲人朋友员工上,傻老板会根据这些亲人朋友的能力和素质安排相应的工作,在工作时这些亲人朋友员工就和其他员工一样同工同酬,不享有其他特权;而精明的老板却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亲人朋友安排在核心岗位上,用以监督“外来”员工,甚至充当间谍。
曾有一家很成功的企业董事长,他的父亲是公司门口的门卫,他的亲妹妹是该企业一家直销店的普通店员,而他的亲弟弟只是公司一名普通的司机,后来他的弟弟通过努力成为公司的销售代表,再经过正常的晋升程序成为销售主管、销售经理,而他的弟弟的晋升完全是和其他员工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但是该董事长如果有空就会晚上回家陪父亲吃饭,用自己的钱给妹妹和弟弟买了房子。现在该企业人才济济,企业运转非常良好。
也曾有一家企业的董事长,企业在一定时期运做的也非常好,但是很快,他的亲人都被他安排到企业的财务总监等企业核心中高层岗位上,其中许多人的能力和素质都达不到岗位要求,用他的话就是自己企业做好了,赚到钱了就应该让自己的亲人来分享成果,而且亲人用着放心。
结果许多有能力的员工不断受到打击和排斥而不得不离开公司,企业的情况便每况愈下。
在对待人才上一。傻老板在引进人才和运用人才时,前期会加强沟通,通过各方面对人才进行评估,而一旦认准了人才,就会大胆启用,自己变成“傻子”,这时再有哪些越级到老板那里告状或越级汇报的员工,除了原则性问题和战略性问题,老板就会装聋作哑,让这些员工去找他的上级汇报和沟通,而傻老板就不再直接做决定。
而精明老板可能前期会对下属大谈特谈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话题,但是却始终会用人监控他们的一举一动,遇到告状或越级汇报的员工,不和下属沟通而直接做决定,甚至直接推翻下属所做的决定,以体现自己真正再控制企业。
在对待人才上二。傻老板在用人时会看人的优点和长处,并给这些优点和长处提供展现的平台,而对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缺点则视而不见。
而精明的老板却会放大人才身上的缺点和毛病,通过这些缺点和毛病打击人才或想法压低拖欠人才的薪资待遇。
在对待人才上三。傻老板在对待人才上,轻承诺,重兑现;而精明老板在对待人才上,重承诺,轻兑现。
傻老板在引进人才时,会把企业的客观情况如实告知,在薪资待遇问题上会客观确定标准,但是只要人才达到了公司的要求,则如实兑现。
精明老板在引起人才时,会把企业的情况讲的天花乱坠,在薪资待遇上敢于信口开河,但是等到兑现时,则会找各种理由给于拖欠,甚至提前解除合同,让人才该得的比如合同约定的奖金等打水漂。
前段时间曾有一个朋友交给我一张纸,上面罗列了职业经理人不能去的企业名单,其中有行业、企业名称、老板姓名、不能去的理由等。后来笔者上网查了一下这些企业,发现在一些着名的招聘网站上,这些企业都在高新招聘企业高管,其中待遇非常诱人,其中不乏年薪五十万,上百万的,从这些招聘启事中可以看到企业多么思贤若渴,但是再仔细看一下发布日期,许多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处于不伤害企业的目的,名单就不发布了,但是我不知道这些企业的老板看到这份名单会怎么想。
美国前总统林肯曾有一句名言“:你可以欺骗所有人于一时也可以欺骗部分人于一世,但不能欺骗所有人于一世。”今天看来这句话依然振聋发聩。在这个人才大流动和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傻老板似乎在暂时失去一些东西,却赢得了现在和未来,而精明的老板们似乎占到了一时的便宜,但却以牺牲未来作为代价。
傻,却是一种成功的真正智慧。
2、给老板打工的心态,让多少人与成功无缘
给老板打工的心态,让多少人与成功无缘
我只拿这点钱,凭什么去做那么多工作,我傻呀。
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而已,我不欠谁的。
我只要对得起这份薪水就行了,多一点我都不干,做了也白做。
工作嘛,又不是为自己干,说得过去就行了,干嘛那么认真。
……
这种“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的想法很普遍,在许多人眼里,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对自己意义不大,达到要求就行了。因此,工作的质量、标准都不高。
我们到底是在为谁工作呢?工作着的人都应该问问自己。如果不在年轻的时候弄清这个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工作心态,那么我们很可能与成功无缘。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个叫杰克的人,他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了一年,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总是忿忿不平地对朋友说:“我在公司里的工资是最低的,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如果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要跟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了”。
当时有些人听了一笑了之,但是,其中有一个朋友问了一句:“你把现在这家贸易公司的业务都弄清楚了吗?弄懂了吗?”他老老实实地回答:“还没有!”这时他朋友又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先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工作,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包括如何书写合同等具体细节都弄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这样做岂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杰克听从了这位朋友的建议,一改往日工作的散漫习惯,开始认认真真地工作起来,甚至下班之后,还常常加班加点地留在办公室里研究商业文书的写法。
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就问:“现在你大概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杰克说:“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是刮目相看了,最近更是委以重任,不但升职而且又加薪。说实话,不仅仅是老板,公司里的其他人都开始敬重我、羡慕我了!”
只有抱着“为自己工作”的心态,承认并接受“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这个朴素的人生理念,才能心平气和的将手中的事情做好,也才能最终获得丰厚的物质报酬,赢得同事的尊重,实现自身的价值。
扔掉“我在为老板打工的心态”,积极调整心态:
1、认清工作的意义
从杰克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意识到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在我自己工作。人生离不开工作,工作不仅能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同时,也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任务能开拓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客户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作就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人。
2、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应将心态回归于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的工作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
3、换个角度去思考,就会感到快乐
有人在一个好的单位工作,但他每天也会有许多得不如意,苦恼总围绕在他的身边。有人工作单位一般,可他却不舍不弃,每天都有工作目标,把这个作为一种锻炼、成长的机会,而且通过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受到同事们的敬佩。这种阳光般的心态,火一样的热情,最终收获的是成功的硕果以及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4、学会欣赏工作中的每个瞬间
我们必须要学会欣赏工作中的每个瞬间,要热爱生活,热爱本职工作,与同事和谐相处,相信未来一定会更美好。成功往往青睐那些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人!
5、不能改变环境,就去适应环境和改变自己
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就必须去适应环境。不能改变别人时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不能向上比较就向下比较。这就告诉我们,人不能去等,要学会适应。要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去调整自己的心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只有不断去适应,不断去调整,才能有所建树、有所作为!
写在后面: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我们要学会忘记、谅解、宽容。别让你的不原谅给了别人持续伤害你的机会。更要学会感恩、欣赏和给予,这样你就会觉得你所作的一切都会是一种对他人的回报。工作是什么?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学无止境,只要常常保持这种心态,你就会觉得天天快乐,幸福无比、受益无穷!
3、做一个对自己有点要求的人
做一个对自己有点要求的人
文/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我有一个男同事,年方35岁,单身,处女座。平日里的他,从来都是西装革履,白衬衣永远都跟刚从商店里买的似的。虽然我们公司也要求职业装上班,但正成大哥这样的,还真是很少见。我们这个行业,是经常需要熬夜写方案的,第二天一早就去提案的。有一次,我们凌晨四点写完方案纷纷回家睡觉,早晨9点在客户公司集合的时候,我们一个个端着咖啡还睡眼惺忪强撑着的样子,大哥又是西装革履,雪白的衬衫,两只眼睛闪闪发光,还喷了一头不知道是发胶还是发蜡的东西,感觉跟刚做的造型似的,格外有范儿。我们都给大哥跪了,纷纷哭丧着脸问他:“艾玛大哥,你回家没睡觉么?”“没有啊,我回家熨烫了一下衬衣,然后洗澡刷牙刮胡子弄个发型,喝杯咖啡就来了。”“大哥,你不困么?你整这利落万一输了不也白瞎么?”“切,我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就算输了案子,也要输人不能输势。”
今年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怀孕生孩子了,朋友圈里到处都充斥着产后妈妈抱怨体重不下降,身材不恢复的帖子。作为有过专业健身经验的人,虽然谈不上经验丰富老道,但深知产后的辛苦和母乳喂养虽然会让体重大幅度下降,但要完全恢复产前状态,并能获得一种有型有款的身材还是要靠健身的,无论是在产后3-6个月的时进健身房还是自己天天跳绳跑步爬楼梯。为了防止自己产后偷懒,我已经在健身房预定了产后恢复训练,还请了一个专业教练。我想把这个方法分享个抱怨的朋友,但无一例外总是听到:“带孩子忙死了,哪有时间健身啊。” “就这样吧,反正我给老公生了孩子,他也不能嫌弃我吧。”“有没有不用健身不用辛苦的方法啊,你看我喂奶又不能节食。”在这方面,虽然我暂时没什么发言权,但我想起了王潇,就是豆瓣上很红的潇洒姐的故事。众所周知,潇洒姐在产后第36天启动瘦身减肥运动,用100天时间恢复了产前身材,在网上受到追捧。很多人追捧她瘦身的动作,她日常的饮食,以为这样就可以跟她一样漂亮一样瘦,但很多人忘了她高度的自制与自律精神。同样作为一个产后妈妈,难道她产后不辛苦么?难道她的孩子不是2小时就要喂一次奶么?()难道她家就有10个保姆围着能让她脱开身去健身房么?虽然我不认识她,但我相信她和所有的妈妈一样,辛苦,忙碌,甚至有着对新生命的烦躁和焦虑。但她跟很多妈妈不一样的是,她想做,并且真的排除万难去做了。今天的她,作为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已经身材曼妙妆容精致的出任时尚cosmo杂志的新任总编,经常游走在世界各地的时尚尖端。有很多人羡慕她,说她运气好,说她一定嫁给了好老公,但不管你怎么说她,只要你学不到她对自己的严苛和要求,就永远只能羡慕她。
年轻的时候,我总觉得生活就应该是随遇而安的,只要在大事上靠谱,小事不需要太计较。比如家里地面三天一扫还是五天一扫,看书随便看还是规定好一天30页,晚上回家是学习一小时还是先看看点是再说,衣服要不要熨烫,反正出门倒垃圾也不会碰上前男友。可当自己慢慢成熟长大后发现,对生活小事马马虎虎的人,对大事也根本严肃不起来,比如重要的考试我依然会习惯性的迟到,项目汇报的时候穿着高级套装却不自在的发挥失常。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对自己的自由散漫放纵,内心便早已没有了自律这样的概念,等你想紧张起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一切,都好像刚醒来时的被窝,凌乱不堪什么都找不着。生活中其实没什么大事,但每一件小事聚合起来,就塑造成了一个人的样子。想做成一件事,最怕的不是没运气,没钱,没伯乐,而是从头开始就对自己没什么要求。一个人对自己没要求,就没有资格对这个世界有什么要求。
每当路过家门口的幼儿园,看到门口一群胖胖的不修边幅头发随便一抓的妈妈,总暗暗下决心绝不要成为这样的妈妈。那位大哥去年结婚了,找了个一样对生活高要求的人,每天更是一尘不染的来上班,亮瞎周围的人的眼睛。其实生活并不需要每时每刻都有鸡血,但周围的每个比你我好一点的人和事,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对象;生活里也并没有多少大事,但对每件小事有点要求,就塑造成了一个最好的样子。
4、盘点那些成功的坏老板
盘点那些成功的坏老板
史玉柱新书最近很火。他在新书中提到,和马云在飞机上讨论“企业家一定要是坏人”,两人谈的很投机。事实上,不光史玉柱和马云,“坏老板”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无数证据表明,“坏老板”领导团队的执行力远远胜过“好老板”。
更有点评称,历史往往是由“坏人”创造的,比如:半个“流氓”出身的刘邦、从小调皮捣蛋的曹操、逼父造反的李世民、没皮没脸的朱元璋等,因为只有“坏人”才敢起来造反和变革。创造好公司或许也是如此,因为“坏老板”有更坚强的神经,更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敢于打破常规的圈囿,突破习惯的桎梏和传统的束缚。商业竞争毕竟是一场“打硬球”的游戏,狭路相逢“坏”者胜,归根结底是“坏人”(硬汉)和“坏人”(硬汉)之间的竞争。
以下盘点那些成功的“坏老板”,并分析如何做好一个“坏老板”。
一、史玉柱:“只问功劳,不问苦劳”
中国有句老话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般情况下,若是什么事情没有做好,当事人多半会给自己找这样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人们多半也是会用这句话来安慰当事人。
但是,在史玉柱的脑海里,却不是这样的。史玉柱奉行的是:在公司只认功劳,不认苦劳。这句话也是巨人企业文化中的第一条。
这听起来有些无情,不过,史玉柱是这么做的。史玉柱说,在巨人第一线的销售人员做不好连300元的底薪也难保,如果做好了就可以拿到高得惊人的销售提成。
史玉柱还制定出十分特别的激励政策:对于完成销售任务最好的前5位,史玉柱给予金光灿灿的奖杯以示表扬,而对于末尾的5个市场开拓团队,则交以黑色锦旗一面,上书烫金的“倒数第x名”字样,令人无地自容。史玉柱的激将法果然奏效,得到“倒数第x名”黑旗的团队,羞耻感更有助于发愤图强、迎头赶上。
在新书中,史玉柱提到其做产品、做营销都会做详尽、真是的消费者访谈,但是访谈会有作假。为了保证访谈报告的真实有效,史玉柱出台了访谈作假惩罚法。开全国大会时,拎出来作假的人让他在台上连讲一百遍,假如他叫张三,就讲100遍“张三没有信誉,张三没有信誉”。下次就不敢了。
这些做法听起来都有些“变态”,不过,史玉柱确实打造了一支在全中国竞争力都数一数二的营销队伍。
二、马云: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谁提战略谁离开!
2011年08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发内部邮件,非常直接地批判了部分新员工的浮躁和态度。他警告来公司不到1年的人,千万不要给他写战略报告,谁提战略谁离开!
他直接了当地说:
1、我们永远不会承诺你发财,升官,在阿里我们一定承诺你会很倒霉,很郁闷,很委屈,很痛苦……很沮丧……
2、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万别给我写战略报告,千万别瞎提阿里发展大计……谁提,谁离开!但你成了三年阿里人后,你讲的话我一定洗耳恭听。我们喜欢小建议小完善……我们感恩你的每一个小小的完善行动。
3、公司不是请我们发展我们的,公司花钱请我们是来发展我们客户成长的。我们是通过发展客户来发展自己。
马云的基本意思是:花钱来是请你做事的,不是请你提想法的。说得非常直接,听起来也很刺耳。
这封给新员工的信,看起来无情,但确实是马云管理思想的体现。马云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执行力的作用。据称,马云与孙正义曾经探讨过一个问题: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水平,与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水平,哪一个更重要?结果两人得出一致答案: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水平。马云就曾将阿里巴巴称之为“一支执行队伍而非想法队伍”。
三、“毒舌”任正非:你最近进步很大,从很差进步到了比较差
任正非这位老板有多“坏”,从下面几句话便知:
1、“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坟墓。”
任正非对刚进华为的新员工说。
2、“华为没有院士,只有院土。要想成为院士,就不要来华为。小改进,大奖劢:大建议,只鼓励。”
任正菲批评部分研发人不顾市场,只顾埋头钻研时
3、“你最近进步很大,从很差进步到了比较差。”
任正菲评价某财务总监的“进步”。
4、“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任正菲批评一位刚进华为就给自己写“万言书的”北大学生
5、5年之内不允许你们进行幼稚创新,顾问们说什么,用什么方法,即使认为不合理,也不允许你们动。5年以后,把系统用好了,我可以授权你们进行局部的改动。至于结构性改动,那是10年之后的事。(励志语录)
任正非对华为干部说
从任正非的这些犀利语录中可以体会到华为的企业文化:持续的危机感、打死仗的劲头、对制度的始终如一。不过,正是这样的企业文化,锻炼出了一只让业内羡慕的“狼性”队伍。
四、张瑞敏:通过当“恶人”改造人
以“砸冰箱”和“不允许员工随地大小便”管理起家、被誉为中国企业现代企业管理教父的海尔张瑞敏说过“伟人首先是恶人”。如今广为流传的关于海尔的管理经验往往是由一个个“恶人”管理的小故事串联成的。
胡泳说:“每个人在开完会以后必须把自己坐的椅子推回到原位。”
谢艾琳说:“某某某下班以后椅子没归位,要进行罚款多少多少。”
张瑞敏如此做的原因是要“改造人”。他提出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理念。”它的内涵是要求每一个工人和管理者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目标。海尔的研究者们称之为“oec管理法”,意为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事进行清理控制。
通过当“恶人”,张瑞敏完成了对海尔人的改造。
事实上,企业家里的坏老板还有很多,据称微软的比尔·盖茨和鲍尔默对着完不成任务的员工骂粗话、对着不能迅速领会他们意图的员工讽刺挖苦是常有的事;戴尔电脑的迈克·戴尔更是it业的著名“恶人”,拉里·埃里森甚至在企业员工的t桖衫上直接印上“杀死对手”的挑战性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