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天的诗情作文400字](http://www.wenzidahui.com/tu/160.jpg)
1、秋天的诗情作文400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诗人刘禹锡的笔下,秋色比春光更美。这是真的吗?我想走进秋天,寻找诗人笔下秋天的诗情。
秋天的诗情藏在秋雨里吧?“沙沙沙——”,那是秋天对大地的低语。
你听见了吗?秋天把诗情托秋风向田野表达,秋风掠过,与稻子倾诉,稻子激动地摇动起来,像海面荡漾起的层层波浪。
你听见了吗?秋天把情诗托树叶传送,树叶像一个个忙碌的邮差,向田野作文,向大地,向每一个角落……快递去秋天的问候,快递去秋天斑斓多姿的彩色礼包。
你听见了吗?秋天把诗情借月色向秋虫们表白,虫虫们听见了,都忍不住奔走相告,悦耳的欢歌伴着月色响彻大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长久,时而短促。静静地躺下,聆听月色中秋虫的奏鸣,不禁浮想翩翩,《促织》中那只变成蟋蟀的小孩,也会乐在其中吗?
我在秋色中找啊找,真是这样的,秋天的美丽不逊于春天,它的诗情是默默的,是深情款款的。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陈文宏 | 作者年龄 | 11岁零1个月 |
---|---|---|---|
在读学校 | 合肥新站区最好的小学 | 在读班级 | 五年级4班 |
性格特点 | 可爱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看杂志 | 平均成绩 | 100分 |
指导老师 | 华伦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2、诗情作文600字
古往今来,时间一直在变,然而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却没有改变。从远古的河流淌到今天,多少迁客骚人汇集于此,发着自己的豪情壮志;多少闺中少妇,望穿深水,只祈盼他的回来;多少豪情壮士,走投无路,投身于水中,却不忘为自己的国家守护到最后一刻。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古人求思之深,对于自然万物的观察,不仅在于表面,而在于他存在的意义。将他们的心得寄托在文章中,使他们的情感与文化融为一体。将情感融于其中,使后之览者有感于此,他们的内心情感达到释放。
“狗吠深巷里,鸡鸣桑树颠。”他们不仅用文化来抒情,用来记叙自己的生活,追求一种无拘束的生活,但往往现实于事实相违反,他们只能在此,找到一种作文精神的寄托,以此来实现自己渴望而又不能实现的梦想。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古人之观于世界,每有感,必言于诗。对于自己的想象,他们也言于诗中。其中是他们之思之深。不能用直接的事物表现,用他们的想象勾勒出一个奇幻的世界。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有此感,却不能喻之于言,从中能够表现自己不能直接说出口的话,将其隐约之情喻于其中,将其藏在心中的秘密言于纸。他们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不管是生活、情感、志向,他们都寄托在了诗中,将文化融于其中。或许,他们只认为是自己的寄托,但却使这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诗。
古人之情感,各异。当时有感,寄之于诗。不能言表,却来到此,形成文化。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彭文坚 | 作者年龄 | 15岁零8个月 |
---|---|---|---|
在读学校 | 长沙思沁中学 | 在读班级 | 高一9班 |
性格特点 | 抑郁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吃美食 | 平均成绩 | 111分 |
指导老师 | 金智媛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3、秋韵诗情作文800字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次吟诵《二十四节气歌》,我总是十分自豪,因为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最喜欢秋天,秋天的节气最富诗意,吟秋的诗篇特别多,每每吟诵那些千古传诵的诗篇,心里便升腾起许多感慨。
白露不露,天气渐凉。对于杜甫来说,白露是一个悲伤的节气,安史之乱的爆发,使杜甫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怀着对叛军的憎恨,对家人的思念,在月夜下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如今,这千古名句也成了许多远离祖国的海外学子们的心声,表达出他们对祖国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杜甫与许多诗人的眼中,秋天是悲伤的季节,可刘禹锡不这么认为。在秋分这个节气里,他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为什么呢?刘禹锡有他独特的发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日晴空万里,一只矫健凌厉的白鹤,把我的诗情也带上了碧天云霄。我赞成刘禹锡的看法,其实秋天是最美丽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高云作文淡,果实累累,怎能不引人诗情大发?
你听,杜牧在寒露里吟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杜牧偏爱枫叶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登山,爬山途中看到枫叶片片,真的像杜牧所说,红得似火,比花儿更艳,我不禁暗暗称奇。及至爬到山顶,我惊呆了,大片大片的枫林,把山林都染红了,真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也不知杜牧如果看到这样的情景,又会如何赞叹呢?
在霜降这个节气里,张继是失意的,入京赶考,名落孙山。夜晚,他乘船归乡,怎么也睡不着。在船行到姑苏城时,半夜时分听着寒山寺“当、当”的钟声,脱口吟道“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道不尽心中的孤愤寂寥。对于这次失眠,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在散文《不朽的失眠》中写道:“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感谢秋天,感谢诗。如果没有秋天,就没有这么多写秋天的好诗;如果没有诗,我们的世界将会少了许多光彩。秋韵诗情,伴随着我们走向远方。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宋鲁郑 | 作者年龄 | 12岁零3个月 |
---|---|---|---|
在读学校 | 军民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3班 |
性格特点 | 无畏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二胡 | 平均成绩 | 107分 |
指导老师 | 钟舒淇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4、漫诗情作文600字
一场大雪弥漫了整个中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置身于茫茫雪原,把自己还原成苍茫天地间的一份微不足道,静静伫立于飘逸梦幻的诗意世界。
——题记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喜欢这样似宋诗般婷婷袅袅的雪,无数个纯洁的天使寻着古典的韵律,踏着小碎步来赶赴这场梦中的幽会,一个个熟悉而又模糊的身影在苍穹间舞蹈,一个优雅的转身便足以倾国倾城,令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喜欢这样似陶诗般的明明净净的雪,那些晶莹剔透的精灵轻盈地飞扬在广袤的天地间,静伫于此让灵魂享受与纯净的零距离,凝望那属于天空的华尔兹,身心与雪花浑然相融,作文感受它们冰凉的抚摸,却仍然感到黑夜里的温暖似的,一个驻足凝望的背影便足以叹为观止,令人泰然自若,淡定超然。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喜欢这种唐诗般不受拘束的雪,即使是转瞬即逝的生命,也要绽放出绝世的唯美。既然摆脱不了落入泥尘的宿命,就要在短暂的生命中向我们诠释生命的意义,在落寞中逝去,一个黯然离去的影子便足以肃然起敬,令人欢欣鼓舞、梦回千载。
雪,是那种可爱的私语般静谧而又细腻缠绵的雪,用柔美的舞蹈感恩珍贵的生命,怦然心动的美又不失高贵与典雅,喜欢这种矜持稳重的雪,宁静淡泊,留下耐人寻味的长长尾韵,咀嚼着最后的希望。
雪中弥漫着诗情,诗中飘摇着雪韵……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毛叶枣 | 作者年龄 | 12岁零9个月 |
---|---|---|---|
在读学校 | 北仑泰河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8班 |
性格特点 | 真诚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玩网络游戏 | 平均成绩 | 118分 |
指导老师 | 雷志强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5、诗情作文800字
独倚幽窗,凉风吹起书页,这烟雨让尘封在书卷里的诗词弥漫着潮湿的气息。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我是独爱诗词的。
有人说,炎黄子孙的每一种心境,似乎都被唐诗宋词和元曲吟咏过了,此话不为过,从夜阑人静的“床前明月光”到气势磅礴的“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沁人心脾,于四肢百骸里流淌……
予独爱诗词,皆因徜徉其中,仿佛置身于那些久远的年代,偕诗人同喜同悲,叹花开花落,盼过春去秋来……
巍巍大唐气象融入诗歌的字里行间,能幻化出人世间最恢宏的篇章。无论是敦厚旖旎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清丽流畅,都透出了那个时代的气质:或灵动,或大气。大抵也只有那个时代的奢靡与繁华才错落出如此风格别致的唐诗,一代风流,尽在其间。若真的要将唐诗比拟成什么,我想:唐诗就如一杯清茶,轻抿一口,仿佛就能听到巴山夜雨的耳语,共剪秋烛的柔情;再细细回味,始觉窗外有桂香拂过子夜琵琶的清音,便蓦然觉得忘了今夕何夕。
倘若唐诗是作文清茶,想来宋词便是一片璀璨的星空了,闪耀着迷人的光芒,令人陶醉,让人神往……
宋朝的诗派中,豪放足以使天地颤抖,婉约足以使石人动情。但我毕竟是女子,对刀光剑影的荡气回肠没什么念想,却独独落入了婉约派的温香软玉中,流连于李清照的诗词间。正如那阙“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遣词用句都准确无误地点出了一个女子的细腻感情,仿佛江南雨巷的绕指柔情,拨动了心底深处的那根细弦。正因宋代不同于那繁华倾城的盛唐,才引得宋词这样的足以动情,足以涤荡疲惫不堪的心灵。
唐诗宋词若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那元曲则是最后的辉煌。
元曲比那个王朝辽阔的疆域更具绵长的生命力,它漫及世事变迁的感叹,淡漠凡俗的超脱。似乎已经经过了几朝几代的沉淀,在那样一个政治专政,社会动荡的时代,反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政治斗争色彩。
这就是我独爱的诗词,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细细地叙着前尘往事,又悄然睥睨着后世。不经意间辗转吟诵,便是三更无眠……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叶烁 | 作者年龄 | 16岁零7个月 |
---|---|---|---|
在读学校 | 沿庄镇中学 | 在读班级 | 高一9班 |
性格特点 | 贤慧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购物 | 平均成绩 | 103分 |
指导老师 | 余薇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