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关于梦想:不安分和眼高手低的困境
关于梦想:不安分和眼高手低的困境
自己的不安分和眼高手低之间存在巨大鸿沟,令人想飞却飞不起,飞不起却还是想飞,陷入深深的自责、痛苦和不甘心。归根结底,还是要狠心打破眼高手低的现象,终结无谓的痛苦,努力实现不安分的梦想。
今天来的一个漂亮妹子,说她特别想考公务员,她要每年考每次都考直到考上为止。她对于官场中的各种厚黑术如数家珍,知道怎样去揣测领导的意思,更通晓要怎样去讨好上司,并且对这一切引以为豪。
吃饭的时候大家聊起来,她说她特别想嫁人想当公务员,然后说起前两年她在南京当兵的生活,除了苦还是苦,再剩下的就是女人圈里的明争暗斗互相使坏。
后来有个妹子就说,现在的男人要么希望女人全身心为家庭付出把女人圈养起来,要么希望女人同他一起负担家庭开支。这个退伍妹子就说,她非常、极其、超级愿意被圈养。
所以来了这个单位以后她特别满意,上班的时间不长,任务也轻松,没什么需要动脑筋的地方,而且又离她的公务员之梦非常近。
下班的时候看到她快乐地回家,我真的特别羡慕她的这种快乐。
而我却完全被自己的不安分和眼高手低这回事深深困扰着。
昨天我去社区办事。
今天我下班回家的时候,我妈跟我说,社区有个年轻人看上我了。然后说我们社区待遇特别好,要不然把我塞进去,轻轻松松年薪十几万,而且单位离家又近,才几步路的距离。(励志电影 )她又说,你看你马上就该结婚了,过一两年就生孩子了,还拼什么事业,你看这样多好,那个年轻人很高很帅的blablabla,两个人年薪三十多万么,双方家庭也都有房产,蛮好的了。
我听着听着忍不住眼泪就往下掉了。
我真的无法想象那样的生活和那样的自己,我跟我妈说要我那样活着我不如死了算了。
说实在的,我并不知道自己在跟什么抗衡。我就是特别不想过那么无趣的人生。我就是觉得特别特别难过,眼泪止也止不住。我觉得我快被自己毁掉了,为什么那么不努力。为什么这么不满意,为什么这么不满意也不努力去改变。
为什么不去死一死。
那样想着我就不停地哭不停地哭。哭的话也讲不出来。
我妈在一边就觉得特别不能理解,觉得我特别幼稚。——不过真的挺幼稚的。
我就像是一只飞不起来的风筝,却久久惦记着要飞的理想不能忘怀。欠着东风,万事也不具备,但就是得凭着那一口气苟延残喘着。
2、眼高手低造句
眼高手低造句
1、贱精先生应该不算是完全失败之列,起码不会是十分难看的电影,部分场面也不乏可观之处,但整体来说,编导眼高手低,说教方式比较呆板,令到电影的成绩不能更进一步,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2、张三眼高手低,一直找不到理想对象,是以至今年届不惑,依然独身。
3、你老是眼高手低,难道不怕年华老去,仍旧一事无成?
4、一些人事经理抱怨,在他们面试过的大学毕业生中不少人都眼高手低。
5、不知是否眼高手低关系,觉得此片编导太贪心,刻意为电影放入太多点子,却未能和电影主题配合妥善,以至弄巧反拙,频频令人看到“r”哂头也不明所意,或许是编导也始料不及吧?
6、他光会说大道理,一动手就错误百出,真是眼高手低。
7、不过王家卫的影片总算拍出丰富感情观众能够感受其意境和内涵可惜同样孤芳自赏的三池崇史却眼高手低整部戏只给人造作和惺惺作态的感觉尤其那些历史片段的蒙太奇和唱歌戏有点像西片天生杀人狂但论意境和效果则差得远都无法打动观众。
8、他眼高手低,只会批评,无能创作,徒然惹人讥笑罢了。
9、不过王家卫的影片总算拍出丰富感情,观众能够感受其意境和内涵,可惜同样孤芳自赏的三池崇史却眼高手低,()整部戏只给人造作和惺惺作态的感觉,尤其那些历史片段的蒙太奇和唱歌戏(有点像西片《天生杀人狂》,但论意境和效果则差得远),都无法打动观众。
10、小李由于眼高手低,毕业至今一直找不到适当的工作。
11、你必须改掉眼高手低的坏毛病,认真踏实地动手去干,才能有所成就。
12、这是一部野心颇大的作品,但眼高手低的编导看来经验有点不足,处理太过复杂多变的剧情时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顾得奇情却疏于爱情,整体成绩不能算是让人非常满意。
13、《贱精先生》应该不算是完全失败之列,起码不会是十分难看的电影,部分场面也不乏可观之处,但整体来说,编导眼高手低,说教方式比较呆板,令到电影的成绩不能更进一步,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14、学习写作必须按部就班,勤于动笔;切忌眼高手低,光说不练。
3、年轻人,别再眼高手低…
年轻人,别再眼高手低…
文/古尔浪洼
职场中有一类人多才多艺,性格随和,讨人喜欢,但其有一致命弱点是做事不彻底,缺乏方向感。如果我们想让自己成长,就得忍痛专注做某件事情,直到做好这件事情。
我有个同事,很聪明,多才,爱好广泛,动手能力强,精力很充沛,性格也很随和,各方面都很讨上司和同事的喜欢。但他有一个致命的毛病,就是凡事都做不彻底。他承诺的东西,往往需要你不停追,如果不追,99.9%会被他忘掉。如果谁的韧劲比较强,盯得比较彻底,就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如果没追的,或者追得不彻底的,肯定会一无所获。如果去仔细统计他所承诺和跟进的事情,其实成功率相当低,低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类似的人,很多公司都有。往往还很讨老板喜欢。但他真的有价值吗?我的答案是:no!在我眼里,这种人是花瓶,是盆景,虽赏心悦目,但不能大用。
这是一种典型的不能分辨主副业的人。在工作之外,多才多艺,是一种资源,生活可能会丰富多彩。但在工作中,分不清主次,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者公司而言,却绝对是一种灾难。你会发现,他有效率而无效果,有行动而无结果,有眼花缭乱的过程,却没有可以立足并立身的成绩。其实这对他自己而言,也是一种灾难。
借用不太恰当的比喻。这种人,像孙悟空,猛一看,很有本事,但行事没有明确目标,或者无突出的主业,其结果,就会为了几个没有多少价值的蟠桃,搅和坏一堆事情。其所本身所具备的能力所贡献出来的东西,对于一个公司或者组织而言,大多是负面的。其产生的价值,远比不上一个方向清晰,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甚至有点迂的唐僧——他只锁定一件事情,但却做得很成功。
在公司,这种人还会变成一种坏榜样。因为其多才,所以很多人羡慕,如果连公司的管理者也分不清此中轻重,喜欢和偏爱他的话,必然会产生示范作用。而那些刚踏入职场的新人,本身就有很多不切合实际的梦想,还没有形成清晰的工作观。在他的工作能力还没有形成前,会有很多的可能性,在众多的可能性里,不选中自己的主方向,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什么也干,什么也插上一杆子,所有自己感兴趣的都平均用力,其结果,必然是样样平常,样样稀松。一个样样稀松的人,在专业要求越来越高的职场里,注定就会变成泡沫和浮云。
关于此问题,我面试时,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最喜欢跟我辩论。我常常被弄得哭笑不得。有一次,一位毕业了不到一年,在联通、移动、金蝶公司都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年轻人来应聘,见面时他还带着厚厚一叠各类获奖证书。我觉得他确实聪明,学习能力强。但如此短的时间,如此频繁跳槽,而且每次都做不长,不停换不同工种,让我实在觉得不可思议。我问他对每份工作的体验和心得,他的答案是:太简单了,一看就明白,没啥意思,不值得付出太多少精力去干。最后,我实在是忍不住了,跟他讲了下面一番话:
“一个人,犹如一棵树。在它刚刚发芽的时候,它有很多叶子,比之于人,我们觉得他有生命力;在慢慢长到我们看见的时候,开始抽枝,会有很多个枝桠长出来,这也可以视为多才多艺。但接下来,如果要让它成长的话,必需开始分主干,要有主次,如果不把主干之外的枝桠剪掉,它就会向各方面平均用力。这样长成的树,就没有什么价值。小小的时候,还可搏个可爱,人们可以拿去当盆景欣赏。如果长大的话,肯定只能当柴烧。如果树是被动的话,那么,我们人就是主动的,我们必须自己学会修建自己的枝桠。(励志名言 )我们有越多爱好,我们就要越发当心,因为每一个爱好,都可能使得我们成长的机会下降。如果我们想让自己成长,我们就得忍痛剪掉可能会分散自己主业和主力发展方向的爱好。更危险的,是那些成绩非常接近于你的主业和主方向的爱好,因为接近,所以你越发不忍砍掉。不忍,就意味着它必然会消弱你主业的成就。你见过一个栋梁是没有主干,而平均分成两个叉的吗?当然叶子和小枝桠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树需要它们来接受阳光和养分。人当然也要有爱好,我们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但一个栋梁成长过程中,所有影响到它主干发展,会吸收它主干成长营养的枝桠,都一定会被剪掉。人也一样,若要成大才,绝不能因爱好而影响主业发展。”
我没有要他。但我希望我的话,多少,能引起他的思考。
4、成功属于不安分的人
成功属于不安分的人
我发现传统意义上成功的人都有一个特质,就是不安分。我们的父辈很多成功者,都是原来放弃了铁饭碗。这绝对不是什么懂得放弃的精神,而是因为他们不安分,不满足于眼前安稳的现状。虽然他们其中也有牺牲者,但他们的生命都在拼搏,都很有价值。
世上有三种人:
第一种,他们不能适应社会的准则,被社会无情地打击到社会的最低层,他们的精神生活几乎为零,只能得到维持生命存活的基本物质条件;
第二种人,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准则,但他们必须遵守社会准则,在社会准则面前没有任何的尊严,他们随波逐流,在适应社会准则时,能够得到一丁点儿的好处;
第三种人,他们不但能够游刃有余的适应社会准则,而且能够在完全了解、理解社会准则后,根据自己的想法改变一部分社会准则,从而实现自身价值,他们不用为所谓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苦恼,因为他们为世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中国的孩子,在我看来,大多做不到第三种。
首先,从小到大,他们已经适应了逆来顺受,已经适应了去适应,而不是去改变。他们适应了随大流不犯大错。而不懂得独立做判断,独立做选择。比如考研,为什么考研,因为这样稳呗!这是什么稳?不是安稳,是这样不会出大问题。大家都这样了,我不这样,就比大家差了,就不稳了。殊不知,这个大家,也是看大家都这样,所以这个大家看大家,是脑残看脑残,谁都不比谁差。
中国人有种很恶劣的文化心理,就是求同心理,跟大多数人一样,应该是安全的。
其次,他们大多数已经丧失了创造力,改变是要创造力的,没创造力的人不自信他们可以产生创造力,所以求稳,但求无过。这是弱者的想法。强者,藐视过失,错了怎么样?机会成本而已,睡觉也是机会成本。在这点上我很欣赏韩寒,如果他当初真的接受了某大学的录取,或者继续读书,那么现在的他,至多一介文人。()然而,这个退学的“大错”他犯下了,这个天下之大不韪他冒了,所以他现在得以保持这般本色。在韩寒和白烨的博客论战里,我看到的是一个正直的,有楞有角的,独立思考的,成熟的精神强者,虚伪的对手懦弱地弃甲而逃。而24岁的他,17岁已经独立了。当初他若是觉得跟大家一样是安全的,那么现在的他是危险的。
再次,中国的孩子缺少分辨规则的能力。只要是规则,条件反射是遵守。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区别在于,成功的人懂得去分辨真规则和假规则。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大学里翘课,多数人是不敢的。因为什么?点到啊,规则摆在这里——没去被点到会扣分,甚至会挂科。其实这是一个假规则,点名,其实是大学体制对付不认真学习混日子那些学生们的一种手段。换言之,有学习目的的学生,不是大学点到体制的目标人群。大学里的真规则是——充分利用大学资源实现自身的价值提升。分辨出真假规则的人,自然懂得怎么去选择自己的行为。
大学实习的时候,曾经见过一些被生活奴役的人,没有激情,开着冷掉的玩笑,唯唯诺诺,冷幽默,眼镜后面,笑容尴尬。公司老总在说到他的司机的时候这么描述:“他跟着我6年了,6年前是1700的工资,现在还是。我曾给过他提拔的机会,可他并不努力,所以他只能是这个价值,他永远是1700块。”
这个1700块属于“第二种人,或者说徘徊第二种人和第三种人之间。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准则,但他们必须遵守社会准则,在社会准则面前没有任何的尊严,他们随波逐流,在适应社会准则时,能够得到一丁点儿的好处,如小说《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在得到局长邀请参加舞会”。
精彩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精彩,无聊的生活,是一样的无聊。
年轻时保值,就是贬值,年轻时贬值,那是垃圾,年轻时增值,才是人才。我现在可以是1700块,我明天就是701块,明年就是10000块,而几年只后,是我来衡量别人是1700块还是10000块,这才是人生。
我喜欢这样不安分的人。总爱折腾点事出来的人。跃跃欲试的人。蠢蠢欲动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会不断突破自我,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