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士奇:发淮安
《发淮安》
作者:杨士奇
岸蓼疏红水荇青,
茨菰花白小如蓱。
双鬟短袖惭人见,
背立船头自采菱。
赏析:
杨士奇的这首诗,是一幅湖上风俗画。蓼者,生长在水边的草本植物。荇者,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蓼花红,水荇青,慈姑花白,犹如蓱(萍),而船上的小姑娘头扎两个发髻,穿着短袖衫,见有人来,似乎有点害羞,背立着船头自己在采菱。
船发江苏淮安,作者望见太湖流域一幅纯美的画面:充满生机的湖面,年轻美丽的采菱女,红、青、白的水上生物,还有碧绿的湖水,一抹抹浓重的色彩,在作者眼中荡漾。
这首诗,自然恬淡,物我交融。特别是采菱女头扎双髻,背立采菱的羞态,平添了浓浓的诗意。
2、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澡兰香·淮安重午》
吴文英
盘丝系腕,
巧篆垂簪,
玉隐绀纱睡觉。
银瓶露井,
彩箑云窗,
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
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
渐老汀洲烟箬。
莫唱江南古调,
怨抑难招,
楚江沉魄。
薰风燕乳,
暗雨槐黄,
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
应剪菖蒲自酌。
但怅望一缕新蟾,
随人天角。
赏析:
此词为作者客居淮安,端午怀人之作。上片忆昔。“盘丝”六句追忆青春时代与玉人欢聚相爱,共度端午的赏心乐事。“伤心”二句反观现实,见似红绡裙般的石榴花已开始花萼凋落,给人以美景无常之感。“黍梦”隐喻人生迅老,连沙洲嫩蒲也转眼衰残,写出物我交感的沉重痛楚。下片怀人。“莫唱”三句借歌唱抑郁、哀怨之江南旧调以招魂没楚江之屈原,隐指客旅淮安,魂离异乡的词人,而“莫唱”之企求,“难招”之无望,流露出飘沦不归的怅惘和无奈。“薰风”三句想象家乡端午乳燕新生,梅雨蒙蒙,正午兰汤沐浴的风景与民俗。“念秦楼”二句借秦楼之弄玉隐喻家人,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返,端午佳节独自斟饮之落寞。吴梅在《词学通论》中论及吴词:“貌观之,雕缋绩满眼,而实有灵气行乎其间,细心的吟绎,觉味美于方回,引人入胜,既不病其晦涩,亦不见其堆垛。”本篇正是如此,乍一看,满目都是精密的意象,实为叙事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