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恰同学少年》有感600字_恰同学少年读后感600字

1、读《恰同学少年》有感600字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怀着对革命领袖的无比崇敬,怀着对历史精神的深深敬意,我看完了《恰同学少年》这部书。

在书中,我深深地为当年那气宇轩昂、胸怀天下的少年学子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充满朝气的青春活力和豪迈的革命气慨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时代伟人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非凡的风采。

在我脑海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段话:“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人和只会满足于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呢?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而区区人言冷暖,物欲得失,与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提。”

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在青春年少时期,正是风采、才华旺盛之时,作文他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何等的萧洒;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又是何等的执着和豪迈。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说的都是关于少年志向与成就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辩证关系。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想,二是实现理想所必备的意志和毅力,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胸怀远大理想,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应当是中国青少年报效祖国,有所建树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读着他们的故事,我仿佛体验了这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见证了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李建波 作者年龄11岁零7个月
在读学校黄岛嘉陵江路第一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5班
性格特点有亲和力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逛街 平均成绩108分
指导老师张少飞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2、恰同学少年读后感600字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这句出自李白《少年行》的诗句,很好的诠释了少年的意气风发,壮志凌云。少年像春天一样朝气勃勃,充满生机。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描述的是毛泽东等少年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学习和生活。它给我感触很深,书中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佩服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他与很多那个时代的少年一样,拥有远大的梦想,他有一颗渴望实现梦想的心,他有壮志凌云的气魄。他乐于助人乐善好施。他知道革命需要强健的体魄,所以锻炼身体。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知道怎么样去实现它,即使遇到千难万险,也一往无前。

本书中还有一个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就是刘俊卿,他的父亲是一个贫农,为了能让儿子上学,把自己女儿卖了去做丫鬟。作文当刘俊卿考上第一师范,他父亲到处借钱,为了给他买一身好的衣服,挑着行李送他去上学,路上不厌其烦地交代一件一件的事情,到了学校门口,刘俊卿竟然和别人说这是他雇用的挑夫。短短的一句话,让他父亲心都碎了。更过分的是,他又去将他妹妹辛苦赚的一点钱拿来供自己挥霍。刘俊卿不仅没有感恩之心,也没有羞愧之心,一次次做错也不去反思,外表华丽内心空虚,这样的人难成大事。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少年,我们积极向上,那国家就有希望,如果我们是垮掉的一代,那祖国就没有未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继续祖国的富强文明之路。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李荣浩 作者年龄11岁零1个月
在读学校黄埔区横沙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6班
性格特点重秩序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看韩剧 平均成绩102分
指导老师王克 老师职务班主任

3、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励志小说读后感600字

今天,我在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书架上搜寻,突然眼前一亮,找到了一本红色经典青春励志小说——《恰同学少年》,我刚读了几页,便爱不释手了。

这本书主要讲了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省公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年半的求学生活,充分展现了以毛泽东,陶斯咏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为寻找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毛泽东初到长沙求学的事:毛泽东听说北大今年要向湖南招生,激动不已,他第二天就找到他的朋友萧子升和萧三,他们两个也早已是心向往之,但由于他们三个的家境都十分贫困,毛泽东回家只要到了几十元钱,他的母亲含泪说:“三伢子,娘无力供你上那少爷公子的学校,你自己找个便宜学堂吧!”萧氏兄弟的家境就更差了,因为他们的父亲生病花了不少钱,所以也不能供他们上北大。他们三个就选择了免费的第一师范,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是他们经常挑灯夜读,刻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学习,毛泽东成为了一代伟人,萧三成为了诗人,萧子升留学海外,成为知名学者。

现在,我们天天锦衣玉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高科技的多媒体、电脑,可有些同学仍不思进取,贪玩成性,放学留恋于游戏厅,不认真听讲,欺负小同学,这些出现在原本阳光的少年身上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所以我们要以问题少年为戒,在心中有一个理想,凭着干劲实现它!有了好条件,如果再有了勤奋刻苦,努力拼搏的精神,那么我们将气吞万里如虎,如毛主席说的:“试问天下谁能敌?”

我们长大后一定会比当时的进步青年们做得更好!但光说不行,我们要付诸实际行动,拿出十倍的精神,百倍的努力,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卓聘 作者年龄11岁零2个月
在读学校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3班
性格特点自尊心强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减肥 平均成绩112分
指导老师李耕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4、观《恰同学少年》有感1000字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开国领袖毛泽东,放假前,语文老师给我们各播放了两部关于毛泽东的电视剧中的一集,其中让我最深刻的是《恰同学少年》。

在剧中,有好几处都讲述了毛泽东读书的情景。一处是毛泽东本是去买鞋的,可是当他一见到书店,便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虽然当时他穿的鞋子已经烂得不能补了,最后却毫不犹豫地把那本关于伦理学的书买了下来,而买鞋的事却早已抛到脑后。

看到这一幕,我不由暗暗地想,是什么让毛泽东不惜花掉身上仅有的钱去买书呢?也许正是他那种对书的热爱和渴望吧!书自有一种引人的魅力,这是多么美妙啊!毛泽东读书是非常勤奋的,后来有一次,他的老师杨昌济先生借给他一部伦理学手稿,他为了及早把手稿还给老师,竟然一个星期晚上不睡觉,把几十万字的手稿抄了下来。在那漆黑的夜里,有一个年轻人,在闪烁着一点光亮的房间中聚精会神地读书抄书,那画面多令人感动啊!

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今天,想到了自己。今天,有很多人只读到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了,有的人从不从不珍惜时间,珍惜身边的学习机会,把大好的读书时光白白地浪费掉了,当然我也是其中一个。虽然我也是学生,是读书人,但读书的热情却远不及毛泽东。为什么毛泽东在那样差的条件下仍如此努力学习?为什么在现今这么好的学习环作文境中,我们却不能像毛泽东那样努力学习?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毛泽东心怀国家,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怎样通过读书,来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让百姓过上美好的生活!正是这种伟大的理想,一直激发着他努力学习!看来,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必须要解决好,然后才能产生读书的动力和信心。

电视剧中,还有一个片段,说的是毛泽东因为穷,买不起纸张,为了省下买纸的钱,平时阅读报纸时,他不怕麻烦,勤奋地剪报,凡是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将它剪下来,放好,事后再通过各种途径去探求答案。看到这里,我深感惭愧。在平时的学习中,我没有像毛泽东那样节俭。在我眼里,一个作业本只不过是三毛钱,值什么钱呢。所以,我经常换用新的作业本,每一本只写一半就扔了。想到自己的行为,我真想痛揍自己一顿。我是那样的可恶,三毛钱难道就不是钱吗?要砍掉多少树木才能做成一个作业本啊?过去,我从不思考这些问题。但现在我会考虑了,从毛主席的言行中,我深刻地明白到,无论在多富裕的条件中,我们都应节约资源,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独立思考,自己去寻找答案,最终解决问题。

无论条件多苦多差,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学习,因为学习是通往成功、实现梦想的最好途径。在此,我呼吁那些学习差的同学或不想学习的同学:振作起来,努力学习,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李希勇 作者年龄13岁零7个月
在读学校环翠国际中学 在读班级初一2班
性格特点善良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保龄球 平均成绩90分
指导老师许海燕 老师职务班主任

5、读恰同学少年有感600字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恰同学少年一题就是摘自《沁园春·长沙》的一句,讲的是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人发生在位于长沙的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历时五年半的真实故事。“少年”一词体现他们满怀热情与理想,充满了正能量。

故事中的主角就是上面提到的人物,他们当中也只是个别家境好一点,能拿出学费,其他的人都是需要借钱读书。毛泽东,大家都很熟悉,我们伟大的领袖。他以前的家境并不宽裕,但他有远大的志向,最终成为伟大的人物。他主张: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志,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的他也一直这么做,使自己变强大,增长知识与智慧,不断让自己进步。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29作文章中最后一章节,街上所有的人都逃了,就剩下一师的学生和老师,毛泽东带领大家,奋力反击,让敌人投了降,也证明了一师学生爱国之心。

对比一下当今社会,如果换做是我,我想我不会那么大胆,提出建议并实施行动,恐怕连走都不敢走上去。现在城市和谐发展,家庭富裕,也只有警察、消防队员才可能去做这种危险的事情。如今每家每户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不用为了每日三餐而发愁,更不用为没有学费而担忧,我觉得读书方面也应该比以前好,不要连我们的祖辈、父辈都不如。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一切为了和平、温饱、家人的安全、社会的稳定。以前的少年志气高,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也应该有志气,不要比不上艰苦时代的读书人,我们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张小北 作者年龄12岁零9个月
在读学校虎逊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6班
性格特点耿直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看书 平均成绩119分
指导老师王伯杰 老师职务班主任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