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作文800字_人间失格读后感400字

1、人间失格作文800字

“人是思考着的芦苇。”风吹过成片的芦苇荡,很美:无数纤细的芦苇随风摇动,还有一些却因为根系不深,成了飞舞在空中的絮花。

在这个世界上好像还算和平的时代中,科学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地向我们袭来,当人工智能可以如同人类一般去思维,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地位是否就此丧失?我想,这一切的一切还得从螺旋的根源说起——人类的价值观与同情心。

很多人会认为,价值观是对于外界事物评价的思考体系,但这不尽然。我们通过对事物的评价来寻找自身在人类社会上的定位。而价值观的形成是日常生活的积累,是每个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同情心,可以说是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心灵桥梁。看到电视上地震后受损严重的灾区,你会萌发出对他们的恻隐之心。“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他们都与我有关。”而当同情心升华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们便将之称为伟大。

所以在我看来,价值观与同情心是拥有做人的资格的先决条件,作为作文一个人,我们可以不伟大,也不一定要做出什么杰出的社会贡献。做人最最重要的,是要有做人的意识,有活在当下的真实感。而不得不提的是,现代网络的大众普及在很大的程度上削弱了这种实感。

每天在微博,新闻上热议的事件不少,而地下的评论看多了,便会觉得千篇一律,仿佛一个机器模子中刻出来的,既无思考也无内涵,有时竟还会看到有人在在灾区照片下边评论:这照片拍得真具有艺术感,用得那款滤镜?如此现象比比皆是。这不仅是一种历史虚无感的体现,更是一种人性的悲哀,我们从古至今提倡的“真善美”为何会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如此缺失?也许,在担忧人类被机器取代之前,我们首先应该自省,自己是否有做人的资格,这资格指的不是更风在网上发发鸡汤文,刷刷存在感。而是用行动强烈地区分开人类与机器的界限,要证明人类的价值观与同情心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仍是被社会所需要的,被我们所需要的。

人间失格,希望这句警语可以永远深埋地下,成为警戒,提醒人们的标牌。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孟岩 作者年龄13岁零7个月
在读学校遵义第十八中学 在读班级初一9班
性格特点急躁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上网聊天 平均成绩104分
指导老师梁胜利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2、人间失格读后感400字

我开始对这个世界放下戒心,慢慢的发现他其实并没那么可怕。

书中写的是一个人从小就努力的去讨好别人,不惜做自己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慢慢的使他走向了毁灭,在文章中作者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之中。其实在书中的一些情节也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我们现实中的生活。

虽然书中写的叶藏过的是充满可耻的一生,但是在他自我否定的过程中,也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这本书中承载了作者的一生经历与思想,书中的叶藏,既不能理解女人心作文的浅薄,又不断被朋友利用,却认为妥协退步才是活下去的方法,甚至为了混迹世间学习人性的种种卑劣。

其实我认为叶藏的一些做法虽然让他走向毁灭,但是他的做法却不是无缘无故,而是为了迎合,为了更好的去和别人相处,虽然“人们”都在说要做好自己,无关别人,但是谁又能真正的不在乎别人呢,所以作者在做一些“人们”所不认同的事的时候,应该错的不是他,而是整个世界。

在最后我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理想的“永远少年,”以及对幸福人生的执着和美好社会的热切向往。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龙美伊 作者年龄12岁零9个月
在读学校长春市实验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2班
性格特点规范型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瑜伽 平均成绩105分
指导老师徐继畲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3、慢性失格作文800字

在西班牙动画短片《相似》中描述了这样一对父子,他们不同于世界上其他白色皮肤的麻木的人,他们拥有纯净的蓝色皮肤。但随着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打开手提包,坐在电脑前办公,父亲逐渐发现自己的皮肤在褪色。

变得麻木与呆滞从来就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完成的,它令人潜移默化地接受现状,最终罹患慢性失格。

以“阿尔法狗”和小冰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在挑战人类,人们这才恐慌与担忧。可不论霍金的预言也好,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场景也罢,这些都不是重点——人类的思维正在变得机械化,而感情正变得膨胀而空洞。

你我都可以面无表情地在屏幕上敲出一串“哈哈哈”;都可以在并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对当事人口诛笔伐,并名之曰“吃瓜”;都可以在社交平台激昂陈词,破口大骂,宛如屠格涅夫所写的傻瓜。

也许你会矢口否认,但若我们仔细回想多年前的生活,也许我们依旧会怀念。怀念小时候去乡下老宅后的小河抓鱼,赤脚踩在泥里倒觉亲切;怀念以前路遇乞丐还会好心递上五块钱;怀念以前的春节,要作文仔细地贴春联,一家人说说笑笑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也许我们如今依然爱着凡此种种,却无法免俗地要发一条朋友圈,以示自己今天的生活多姿多彩。可你的心中真的快乐吗?现代社会普遍存在慢性失格,那些情感中“看似狂热,里面却空无一物”。智能化一方面放大了情感,另一方面又同化了情感。它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信息,另一方面又抹杀了我们深度思考的能力。它一方面使我们阅尽生活百态,另一方面却钝化了我们关照世界的本性。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患上慢性失格,这听起来本身就是一件可笑的事!

“物物而非物于物”是人类的基本立足点,可我们竟把弊病归咎于智能时代而非本身!人类不会被人工智能役使,但愚昧的人类却会。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物于物”,渐渐机械化,最后失去了人格,沦为智能化的产物。

动画短片的最后,在儿子的感召下,父亲停下了上班的脚步,在城市中央假装拉起琴,哄儿子开心,他发现自己的肤色又逐渐变回了蓝色。

慢性失格就此得到了治愈,用人类特有的情感。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龙传说 作者年龄13岁零3个月
在读学校拦隆口中学 在读班级初一6班
性格特点可亲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健身 平均成绩94分
指导老师山渐青 老师职务班主任

4、信息时代的人间失格作文1000字

库克蒂姆曾表态,人工智能时代比其计算机像人类思考,更值得担心的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乍闻此言,在感慨之余不禁有些疑惑:人类自学会使用工具起,就同时受到了工具的影响。正如有了互联网后,人类脑中的距离观念被即时通讯重新定义,寄信因此走向垂暮那样,自发展之初,人类走的就是这样一条与工具互相改进、互相影响的道路。对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使人失去价值观与同情心又从何提起呢?

其实,计算机自创造之初早已开始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类。但如果为了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而失却人性,这才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信息时代的人间失格”,即失却为人的资格。

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并非一文不值。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代表的机器是人类理性的结晶。它的决策机制,有代码与数据影响,不受情感与道德干预。如若,拉未来那些人工智能来,现代看看电视购物想必看上三天三夜也难有一个动心,转而冲动购物的,理性决策是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的益处。

除此之外,客观分析也是其一大特点。对于诗歌、文学乃至艺术以及万事万物,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都能做到绝对的客观,不掺杂任何情绪与主观臆断。如同那位前不久用大数据研究苏东坡诗词的小学生,可谓站在技术的浪潮之巅一览众山小,用清晰的视野辅助了自身的观点。

人,是有情感的。倘若将生命的全部,至于对绝对理性的追求之上,我作文们将失去哭笑。始终相信一句话“始终年轻,始终热泪盈眶”。如果人类脑中仅存冰冷的理性,那么那些“最初的感动”将去往何方?热爱与同情于何处安放?

人是会欣赏的。这种审美能力无时不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也正是在长期坚持不断的审美活动中,人类才得以于某些彻悟时刻,窥见赫尔曼·黑塞口中那个人类口中共同的容颜,得以感受人性共同的闪光。

采用计算机的思考方式过多,易于令人跌入价值观的魔障。在“0”与“1”二进制世界,“对”与“错”、“真”与“假”也变为了评判事物的唯一标准。非黑即白的二分法令康德眼中那篇震撼人心的星空与我们心中的道德准则一同黯淡了。

像机器一样思考就真的如库克所说,会罔顾后果?其实,并非如此。他们用理性考量,用客观思考,他们对后果何尝没有自己的考量?只是,这种考量只关注理性、利弊,置道德、人性于何方?全然采用机器人思考的人与机器又有何异?充其量作为披人皮的机器,失去了为人的资格,罔论善良。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带给我们的客观认知,理性思考同样重要,只要时刻记得保有心中感动,始终热泪盈眶;用真诚审美,感受人性闪光;用辩证的看法分析,保留事务真正的模样。

衷心希望有这样的一天:灵魂在真实的谷底驻足,理性在技术的山巅遥望,人们用心灵保有——人性开始的地方。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金浩 作者年龄14岁零7个月
在读学校通辽市第五中学 在读班级初三4班
性格特点友爱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听音乐 平均成绩111分
指导老师马四立 老师职务班主任

5、人间尚未失格作文1000字

数月前阿尔法狗最终以3:1的碾压姿态先后战胜围棋顶尖高手李世石和柯洁,轰动一时;而前不久微软公司的人工智能“小冰”通过高频词的排列组合写出的现代诗集也足以以假乱真。似乎人类理性和感性的最终堡垒同时告破,不免令人恐慌。然而正如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所说“我并不担心机器像人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实际上,只要阿尔法狗没有故意输给围棋大师,或者是小冰在面对夕阳余晖时随手来一段“无病呻吟”,我们都大可将其看作是人类的胜利。真正令人担心的是当代人正逐渐失去作为“人”的特殊属性,沦为机器般的行尸走肉。在这场人工智能和人类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人类文明沦陷的那一刻,必然是其彻底丧失价值观和同情心的时刻,是人间彻底失格的那一刻。

在这个人和自然被割裂,人的存在被肢解,人的个体价值“被平均”,人和人之间的联系被电磁光线陌生化的时代,面对人工智能咄咄逼人的攻势,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哲学最本源的问题:什么是人?何为人间之“格”?科技、文化、学术等等固然都是人类历史上璀璨的群星,然而透过这所有究其本质,我想将人之为人的理由概括为两点:悲悯和良知。

人类理性的最高境界不是棋盘上的勾心斗角,而是良知,为自己的所有行为负责。计算机不会特意为了其它运算程序的存在(除非它影响着自己的运行)而努力尝试,但是人会,甚至会穷其一生践行此道。当浮士德最终决定为人类福祉拦海造田奉献此生的时候,连梅菲斯特也无法占有他了,因为狭小昏暗的地狱无法容纳一颗博爱的心;当托尔斯泰为农奴的公平正义战斗,散尽家财时,他不仅赋予了聂赫留朵夫和喀秋莎救赎,他还赋予了自己神圣的救赎,因为只有上帝能带走一缕作文高贵的灵魂。当一个人短暂的存在皆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人身上价值理性的光辉已然体现出来了。

人类感性的最好展现不是某种语言的词组的排列组合,甚至不需要特定的作品作为其载体,而是对这个悲剧的世界永怀的一刻悲悯的心,是余华在《活着》的序言里说的那种“洞悉一切事物后的超然,用同情的眼光看这世界”。正是因为悲悯,尼采创造出他的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成为“倒映在黑暗苦海上的灿烂云天”,亘古不变地抚慰众生;正是为此,加缪赋予西西弗斯以神性,告诉我们要在荒诞的世上活出存在的意义。我们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的,渺小而短暂。悲悯,这份人类共同的情感让我们得到升华,得到超越,得到人的价值和意义。

良知和悲悯,如同人性中所有光辉汇聚成的转轴的两个端点,犹如人之理性和感性两座山峦的顶峰,矗立在历史洪荒中巍然不动,熠熠生辉,惊涛拍岸声振聋发聩,轰鸣不已。从这个角度看,太宰治的人间尚未失格,因为他始终对人——所有人怀揣着美好的憧憬和坚守:“我怎么也不肯对人类死心。”依此来看,塞万提斯的骑士精神不曾死去,因为始终还有堂吉诃德在进行着顽抗而辉煌的斗争,为自己,为世人,这或许也是老随从桑丘为其效忠一生的原因——只要还有人在传承、在坚守,人间终究是有希望的;如此看来,当今的任何人工智能都不曾接近过人性,因为棋术有穷的计算和字词胜数的排列不足以让它们有资格望无穷之人“格”的向背。而当人们真的如同机器一般工于计算,为达目的不惜手段——正如罗生门下的家将掐灭最后一点对老妇人的怜悯和善良,那人间才是真的沦陷了。

士不可以不弘毅,因为任重而道远。人间不曾失格,人间尚未失格,吾辈不能让其失格!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夏筠妍 作者年龄14岁零7个月
在读学校分水高级中学 在读班级初二8班
性格特点无异议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写小说 平均成绩95分
指导老师吴蔚文 老师职务班主任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