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墉超越自己读后感
刘墉超越自己读后感(一)
一直很喜欢刘墉先生的文章,读着他的文章,心中总会有一股莫名的感动。《超越自己》是作者的独子考入美国着名的高中史岱文森学校第一年,作者写给那个怯生生年轻人的一系列信件。教导他怎样面对艰险横逆的环境和未来的挑战,教他怎样发挥潜能,超越自己!
在书的开篇,作者强调:人生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在肯定自己之前一定要先超越自己,超越自己就能肯定自己。
书中的第一篇当中提到了作者儿子上学途中所经过地方都是纽约最乱,也是最常发生强暴、抢劫、杀人的地下铁,作者告诉他的儿子上学的这段路就好比是人生所要走的路一样,潜藏着许多的危险和未知,但这条路就像是一个布满毒蛇猛兽,危机四伏的森林一样,不过要是不走过这条必经的道路,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最后,给了所有的年轻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是的,年轻人!崎岖而黑暗的道路,将使你真正地成熟!”
作者说上天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公平的,但有的人的时间永远不够用,但有的人不但时间够用,而且甚至还有很多剩余的时光做自己喜欢的事,对于我们来说,如何好好的运用一天之内所有的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必须优先解决的一个问题,作者提出了四个非常好的方法提供我们 做参考:第一、决定事情前的急重轻缓并排好优先顺序,免得该做的事没有做完;第二、用较多的时间做需要花长时间做的事,用较短的时间来处理一些锁事;第三、以速度争取时间,将争取到的时间集中为较大的;第四、如果可以的话,在同一时间内做更多的事,使时间多元化。在书中,作者将用时间比作用金钱,在文中写到:“ 会用时间的人,懂得安排时间,按照事情的缓急来支取。到头来,不但完成了他要做的,而且能够留下多于的时间。”
每个人应该从小就看重自己,在别人肯定你之前,你得先肯定自己。常常觉得自己很没用处而看轻自己,在家中也常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或是感到连一点事都做不好,因而伤心、难过,往往使自己摔的很惨,人生或许就是这样吧,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呢?越挫越勇,勇于挑战才会拥有许许多多的经验和回忆。在人生这条路上,自始至终都和你竞争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如果想要更好地战胜自己,超越自己,那么你就应该从小就会看重自己。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冲破人生冰河的人—— 一个生活中的强者。
人生在世,谁都希望能够快乐、幸福。快乐是什么?快乐不是无忧无虑,快乐不是没有负担,而是在有忧虑和负担之间所能享有的一种欣悦。快乐是要付出代价的,要被爱,更要去爱;要获得,更要付出。快乐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先建立目标,并完成它。而就在这完成的过程中,在那忧虑与释怀,走入困境与突破万难之间,我们享有了真正的快乐。刘墉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真谛。快乐是美好的,但不见风雨,怎能见彩虹?教师要想取得工作的快乐,就要精益求精,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喜欢上课,备好每一节课,批好每一次作业。学生要想获得学习的快乐,就要勤奋、刻苦,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道题,看好每一页书。其中的苦,其中的累,也就是无限的乐趣所在。
“有一个老农,每日带孩子下田耕作,有一天突然把田地交给孩子说:‘过去我只逼你辛勤地工作,要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是从今天起,我不逼你工作,却要只要收获,不问耕耘!’”孩子成长的过程,自然需要独立、自主,但天上不会掉馅饼,孩子的成长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都有惰性,起先要先动起来。 刘墉的孩子很优秀,但也和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很多方面需要家长等外力的逼迫:逼着读书,逼着写作,逼着练琴,逼着画画……逼迫的东西只会比我们多,不会比我们少。孩子在逼迫之下养成了一定的习惯,这个时候,就要引导孩子慢慢地学会自主,学会摸索方法了。通俗地说,就是一要做,二要讲方法。没有做,方法不会来;光有做,效果不会好。只问耕耘,不是不要收获,而是时机未到。
人生的意义在于努力的过程,努力就要把握时间,努力就要付出代价,努力就要讲究方法,努力的过程和结果就是快乐所在。这是我读刘墉的《超越自己》后感受最深的几点。我觉得对孩子的成长,家长的培育,教师的工作,都有巨大的指导价值。
刘墉超越自己读后感(二)
《超越自己》是作家刘墉写给刚考上纽约史岱文森高中的儿子刘墉的一百一十六封书信,信中针对而这些每日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加以发挥及引导,寄理于情的的字字句句,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教会,期许,刘墉超越自己读后感。
超越自己,这句简单的话概括出来了所有成功人士的秘诀,他们有勇于超越自己的冲劲。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能成功呢?因为他们难以把喔机会,因为拖延的毛病?容易满于现状,没有更高的理想?不敢面对未来,因为缺乏信心。为什么不能成功?一句话,因为不能超越自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超越自己的经验,在幼儿期,没有人比我们走路,我们却是这自己站立,不断站立,不断跌倒,不断站起,不断试步终于能从爬的阶段,走入走的时期。然而,我们对此也不满足,又要学习跑。那么为什么在我们能早,能跑,能写,能说之后,却丢掉了自己原先具备的不断超越的冲劲呢?
因为这是上天的安排,让我们在具备了谋生能力后,就很少有继续超越的想法。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心做一个普通的凡人。
只有少数人会说?“我不要做一个普通人,我要超越自己。”于是,在这种努力与信念下,他们将自己提升了并且随着不断地超越,他们做出了世人无与伦比的成就。他们就是前面说的那些成功人士。
所以刘墉说?“在整个奋斗过程中,我认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尤其是那些收受尽呵护的年轻人,为了独立面对未来,他们必须战胜自己的惰性和依赖心。这种毛病若不根除,无论在父母的逼迫下成绩,功课有多好,将来都难以成功。……这个世界是不等人的,它残酷得甚至不能给失败者一点点的同情……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这是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却给人耐人寻味的道理。
我用三句话概括了这些内容?超越自己与生俱来的弱点!
创造自己个人的风格!
肯定自己是个不可或缺的存在!
刘墉超越自己读后感(三)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游学生”身穿gucci名牌服饰,拿nikon单反相机,开toyota双门跑车;是高中辩论队代表,校刊编辑和曲棍球队员,得全a学业成绩,录取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且兼职九个家教,月收入千元美金,父母却不在美国。这爱一个你的学生无不令人羡慕,可是令人真正好奇的是他怎么能有时间,在学业及课外活动上,获得如此卓越的好成绩。
这是一个值得作为教师的我们深思的故事,过去读书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能成功,在今天这个时代,却可能因为无法适应周遭社会,即使以第一名毕业也难有杰出的成就,如果现代经营的理论是以促进消费来刺激生产,过去是以节约消费来积蓄财富,那么过去设法少让子女参加活动及打工,以集中精神念书的态度,是不是也应该改为多让子女在外发展,从发展中获得更大的冲力,对知识更深切的求取,也对未来产生更大的憧憬。
过去常是父母为子女计划未来,现在是否应该让子女到相当的年龄之后,就自己计划未来,父母只担任参谋的角色呢?我们国家的一些家长及教师一直在推着孩子向前走,今天突然对这种模式产生怀疑,站在上一个时代与瞬息万变的未来之间,我有了许多彷徨们如果把这个问题交给我的学生们,他么会怎么选择呢?。
瞬息万变的社会,优秀不仅()仅是有好的成绩,还要在课外活动中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地方,要让孩子们全面协调发展,培养他们成为开朗乐观,能言善辩,坚强的孩子,要带动学生敢于挑战,拥有魄力,潜移默化中让他们了解这个社会,我想也许这就是我今后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发扬与提倡的,希望我也能培养出像小游学生一样全优的孩子。
2、超越自卑读后感
超越自卑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阿德勒的《超越自卑》,从心理学层面了解了人的自卑情结,优越感和人生的目标。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实的地位感到满意的;而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爱情,正确理解生活。
自卑感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会迫使它采取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即使一个人已经没有勇气面对生活,但他仍然要设法摆脱自卑之感,不过这种人采取的方式不是设法克服自卑感,而是用一种优越感来麻醉和欺骗自己,使自卑感越积越多,因而在困难面前表现犹疑,彷徨,甚至退却的举动。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实际上它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因,人类的全部文化都以自卑感为基础。
每个人都渴望优越感的目标,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类的通性,优越感的目标取决于每个人所赋予生活的意义,是建立在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之中的。
增加对他人,对社会的兴趣,使我们真正认识到“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平等的,积极的与人合作的习惯,使我们追求奉献社会的优越感的目标,这样慢慢的我们会获得成功!
超越自卑读后感(二)
人类存在的意义在于,必须与人类发生关系否则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我们说到木头的时候,是跟我们有关的木头,说到石头的时候是跟我们有关的石头。存在的意义,其本质是受自然限制的,并且这个限制或者是天生的,或者是前人传承的,反正自然而然的就存在了。自然的限制,或者说每个人的联系限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资源的有限性,我们生活在一定固定的星球上,即地球,它本身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的衣食住行,也包括由于我们欲望的不断升级而希望的金钱与享受,总是有限的。物质的满足程度无法赶上我们精神的愿望。我们必须通过某种职业的方式,去获得至少是满足我们生存的资源
2.必须,而且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获得或弥补资源上的不足,这就是合作,然后专业分工上的必要性,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只有与他人不断的合作,只有利用前人留下来的知识经验与成果,我们才有机会扩大我们获得资源的能力,才能使所获得的资源超出我们生存的要求,以致于更多的更好的满足我们的物欲。
3.对个体生命短暂的无奈以及对整个人类生命传承的需要,我们必须与异性,建立婚姻与性的关系,这是整个人类为了持续生存而给予每个个体当然的历史责任。这种责任做为一种自然的印记,已经固化或写入我们的dna及身体本能,我们的意志甚至无法控制的要去履行。
正是这种资源的有限性,造成了人们从遗传的角度生下来就没有安全感,怕失去一切得到的东西,这甚至是别人心理方面的不自觉暗示。但因为人类彼此理解的不透明性,因此容易产生自卑,但人们要最大化的获得与占有资源或成果,却又必须与他人合作,所以必须超越自卑,把曾经对他人的警惕性,变为理解他人的动力,从而成为自己优秀的工具。
超越自卑读后感(三)
“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感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自卑感并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因此要正视自卑,承认自卑感的存在,看到它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要消除自卑感对我们信念、生活态度、人生目标等的不良影响,先要找出引起自卑的原因。小到一个眼神、姿态,大到行为、人生目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当发现自己的人生态度出现偏差,应该进行彻底的自我反省。自卑感和优越感是相对存在的,之所以一个人会努力追求某方面的优越感,正是他在那方面不够自信。
“经验并不是成功或失败之因。我们不会被经验过的打击所困扰,我们只是从中取得决定个人目标之物。我们被我们赋予经验的意义决定了自己,当我们以某种特殊经验,作为自己未来生活的基础时,很有可能就犯了某种错误。意义不是被环境所决定的,我们以我们赋予环境的意义决定了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看到某种情绪很明显地引起了困难,而且违反了个人利益,只想改变这种情绪是完全没有用的。它是个人生活方式的正当表现,只有改变其生活方式,才能将之斩草除根。”阿德勒把所有问题的解决归结于奉献与合作。首先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责,要让自己走正道,并且积极向上,做对他人有意义的事。目标是很重要的,没有目标的人,像是没有灵魂。如果把一个人比作机器,没有目标的人,好比没有动力的机器,怎么也运作不起来。但是,目标从何而来?这是个大问题。说到目标,一定与价值观有关。
那么一个心灰意冷的人,如何能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如果把一切问题的解决都归结于对他人的兴趣,又要如何去操作?如何让一个自暴自弃的人,认识到她的堕落不是超凡脱俗,而是由自卑感带来的过分自尊?又如何去纠正他年深月久的陋习与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如何改变他对这个世界以及他自己的错误定位,而使他从毫无意义的自我折磨与荒废光阴的深渊中解脱出来?当然我相信发展对他人的兴趣,提高社会感觉,增强合作能力,会有所助益,但是要如何做到那些确是一门学问。那些不善交际的人,该如何得到勇气?所有的人,都按照他所认为的生活意义行动。当一个人以错误的方式生活是只指责他的行为,或单纯的试图让他放弃这种生活方式,都不会有什么效果。问题在于他在经验的积累中所形成的生活意义。而这个意义,虽然他自己不一定认识到,但却是他人生经验的浓缩,是人生的根本,是信念的支柱,要改变它谈何容易。
一个人为何会选择那种生活方式,支持这种生活方式的生活意义从哪里来?要解决问题,就要找到引起问题的原因,这是一定的。从一个人一贯的行为表现,思想、感觉、姿态、眼神等之中,了解他的人格。阿德勒认为,早期的记忆很重要。早期的记忆“显示出生活方式的根源,及其最简单的表现方式。阿德勒认为:“罪犯可以两种主要类型——丑陋而被轻视以及英俊而被宠坏。”这种划分方法的科学性姑且不论,这两种人的心理易产生偏差是一定的。由于被轻视或过度宠爱,都容易让人转而关注自己,而对他人失去兴趣,不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他们因此产生对世界错误的看法,自己被隔离在外或所有人都应围着他们转,所有事情都应该满足他们的要求,如此就陷入了误区。
追求优越感的方向的错误,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都是他们缺乏社会感觉与不合作的态度造成。自我中心的人不易于合作。罪犯的的失败的源头在于自身经验引起他们对世界和自己错误的解释和定位。我们这些正常人也常常因为对世界和自己的解释和定位的偏差,引起生活意义、生活目标、生活态度的错误,而造成困扰。这里可以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个人生活的重大影响。而造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活事件,我们必须把它揪出来,重新定义。()
当然观念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只是对有代表性的事件,如存在脑海中印象深刻的事件和我们现实的表现来认识自己的观念。在改变生活方式之前,必须改变观念。而要改变观念,必须先对此人的观念认识到位。也许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但是如果他没有认识到他错在哪里,就不可能彻底改掉陋习。错误的方式可能会换一个新面目出现。
《超越自卑》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地利着名心理学家a.阿德勒博士的代表作品。此书被西方人视为了解自我和他人的教科书,起到了《圣经》起不到的作用。
3、超越全书读后感
超越全书读后感
今天我来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超越全书》。本书是刘墉先生给儿子的116封信与儿子的回信,这116封信每封信都包含着刘墉先生的真情实感,让你读起来就像是父母在给予你谆谆教诲似的。
书中那语重心长的叮咛给我的感觉,使我浮想联翩的构思出了这样一个画面:日夜中,灯影间,刘墉在一盏灯下,握着笔,斟字酌句的一封一封的为儿子写着信件。以免担忧儿子的心情,以免又唯恐自己的教诲少了些……
书中我最喜欢读的便是《时间与金钱》这篇文章了,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时间就像金钱一样,只会给会使用它的人带来惊讶、好处,相反,不会使用它的人,只会是失败、无聊、追悔。文章开头,刘轩问过一个问题后,刘墉先生便开始了他娓娓道来的教诲与见解。
“同样,会用时间的人。懂得安排时间,按照事情的缓急来支取,到头来,不但完成了他要做的,而且能够留下多余的时间。至于不会用的人,则东摸摸、西磨磨,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浪费的比利用得多,犹豫的比决断的多,时间永远不够用,事情永远做不成。”这是《时间与金钱》中的一段话。
《时间与金钱》这篇文章就是在告诉我们怎样使用时间,应该“按照事情的缓急来支取”,我们应该分清什么事情是重要的,应该放在什么样的时间段来解决,同样也应该能辨认什么样的事情应该是放在以后来解决的。
刘墉先生在文章结尾总结、告诉了我们四点掌握时间的原则,一是“决定事情缓急、轻重,以优先顺序来安排时间”,我们应该在做事前细致的考虑一下每件事情的优先性;二是大时间做大事情,不能把它拆开使用,这样就会保证我们在做事情时会有充足的时间;三是争取将小时间化成大时间,化零为整,使我们的时间更为集中;四是将时间多元化。
我们应该在适宜的时候一心二用,从而节省每一天不多的时间。()
我觉得在读《超越全书》时,每一个读者都会根据文中所说的来思考自己是否正确的完成了某些事情,并思考是否超越了自己。
4、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一)
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给看完了。《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本书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
生的意义在于奋斗,我赞成这一观点。多少次生命处于低潮,是这一信念解救了我。于是埋头苦干,当我无意间抬起头时,却发现周围的人渐离自己远去了,自己竟到了形影相吊的地步,同学越来越疏远,舍友越来越隔阂。回顾三年前刚刚踏入大学校门时,我们以何等的热情要建筑一个温暖的大家啊!结果与愿望竟有如此差距,只因我们把奋斗的目标定格为个人成就了,各自作自己的茧,而非大家共筑一个巢。
当朝夕相处的同学处于困境之中时,我们熟视无睹或轻描淡写的宽慰几句;当同学取得一点点成绩时,我们置若罔闻或冷嘲热讽。没有周围人的关怀认可,我们感到孤独迷茫,无所适从了,即而对生活的意义提出质疑。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怎么可能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呢?大家都渴求温暖的集体,融洽的关系,但有几人为建筑这气氛而努力过呢?只想索取不肯付出,终究是行不通的。
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与他人的团结合作之中获得满足。奉献的意义是广泛的,在班级之中,我们与同学团结合作,为建筑一个温暖的集体奉献力量;在单位之中,我们与同事团结合作,为单位的生存发展奉献力量;作为一国公民,我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青春;作为人类一员,我们为人类的进步发展奉献生活。奉献就意味着牺牲,这牺牲换取的是大家的团结合作,从而产生更加巨大的力量。
人其实是很软弱的,如果人类不合作,那么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可以轻易的置人于死地,人却成了世界的主宰,因为人是群居且懂得合作。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不再需要团结合作来维持基本生存,但团结合作依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是社会的人,需要精神支柱,没有团体社会的认可,人会失去一切支柱和自尊,只有融入集体之中,融入社会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当然,阿德勒对生活意义的诠释,只是从精神分析家的角度作出的,为的是使他的病人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走出空虚孤独的旋涡。人活着仅靠积极的态度是不够的,还应有正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但从构建健康人生的角度讲,阿德勒的观点是科学的。
这本书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引导我们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能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树立信心,取得成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二)
《自卑与超越》的作者阿德勒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外一个米谷商人的家庭中,排行第二。他的家庭富裕,全家都热爱音乐,但是他却认为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来自他的哥哥,他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赶不上哥哥的成就。他自小患有驼背,行动不便,因此他哥哥的蹦跳活跃使他自形惭愧,而觉得自己又小又丑,事事都比不上他的哥哥。尽管如此,他却是个友善而又随和的孩子。五岁那年,他患了一场几乎使他致命的病,痊愈之后,他便决心要当医师。
长大后阿德勒进了维也纳大学,1895年得到了医药学位,两年后,他和来自俄国的留学生蒂诺菲佳娃娜结了婚。蒂诺菲佳娃娜是个飞扬跋扈、能言善辩的女性,最关心她祖国的社会革命。她特立独行和阿德勒所处阶级的保守风气并不十分协和,阿德勒在他的回忆录里说:男女平等这件事,说比做容易得多。由此可见,他们的婚姻生活最初可能有些小磨擦,不过后来两人倒也能相敬如宾,白首偕老。
阿德勒曾经熟读弗洛伊德所着的《梦的解析》一书,他认为它对于了解人性有莫大的贡献。有一度,他曾在维也纳一本着名的刊物上,写文章辩护弗洛伊德的观点,结果弗氏写信给他,邀请他加入弗氏所主持的讨论会――有人因此认为阿德勒是弗氏的学生,其实大谬不然,他们是并驾齐驱,等量齐观的。虽然他的观点与弗氏迥然不同,但是,他仍然在1902年加入了弗氏的集团。此后,他即成为这一集团的领导人之一,饱受弗氏的赞誉,并继承弗氏之后,成为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的主席,及心理分析学刊的编辑。
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由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而使其名声大噪。他认为:由身体缺陷或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自卑,虽然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但是在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奋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例如:古代希腊的戴蒙斯赛因斯原先患有口吃,经过数年苦练竟成为着名演说家;美罗斯福总统,患有小儿麻痹症,其奋斗事迹,更是家喻户晓之事。有时候,一方面的缺陷也会使人在另一方面求取补偿,例如:尼采身体羸弱,可是他却弃剑就笔,写下了不朽的权力哲学;宴婴身材矮小却成为齐国宰相。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历史上或文学上真是多得不胜枚举。这些人都曾经有过自卑,并超越了自卑,他们所获得成就弥补了他们生理的缺陷,这就是阿德勒的补偿心理理论。
那么他们是怎样克服自卑超越自我的呢?从他的理论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1、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恰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虏,不但会影响身心健康,而且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使人觉得自己难有作为,生活没有意义。所以,克服自卑心理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2、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特点,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夸大自己的缺点,也不抹杀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确立恰当的追求目标。特别要注意对缺陷的弥补和优点的发扬,将自卑的压力变为发挥优势的动力。
3、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学会在各种活动中自我提示:我并非弱者,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干下去,争取成功;不断的成功又能使你看到自己的力量。
4、不要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你而离群索居。你自己瞧得起自己,别人也不会轻易小看你。能不能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激励,关键还在自己。要有意识地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点,多从群体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可预防因孤陋寡闻而产生的畏缩躲闪的自卑感。
“你对整个世界的态度,决定了整个世界对你的态度。”超越了自卑,也就获得了成功的基石---自信。也就因此与成功的康庄大道越来越近。希望此书能够让广大的教师、家长们完整地认识自卑,并从其中获得对人生新的理解。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三)
初次看到书名就是吸引我翻开此书的动力和理由,相反而又递进式的书名让我有十分有兴趣去阅读并且学习怎么克服自卑情绪,从而进行自我超越,自我成长。
毫无疑问,本书主要通过分章节阐述两部分的内容:认识自卑以及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本书作者将理论与例子相结合,以自卑和超越这两个核心词组贯穿全书。第一章和第二章引领读者去认识和思考生命生活的意义,身——心——灵的简单探讨,第三章对本书核心词组自卑和超越进行细化剖析,第四章到第十二章分领域分阶段将个体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学术词语融入进实际例子和实物中探究深化阐述。
本书虽然存在心理学科理论,相对于外行人的我而言也许会有一点难度,但由于自身对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平时也会涉猎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因此基本能够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阅读完本书后,我不得不被作者活灵活现,生动有趣的写作功底和形式深深折服,每当看完一章都会有所启发,是一本真正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自我修正自我成长的好书。
自卑感其实每个人都会存在且不可消除,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当面对自我的不足与他人的优点相比较时必然会产生落差感,从而形成自卑情绪。自卑本身而言是没有好坏之分的,至于自卑带来的影响在于个人和环境,尤其在于个人。于心态乐观积极的人,自卑让其认识自身的短板从而激发其潜力,挖掘局限的潜能,从而完善自身,扬长避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长处;而于消极彷徨的人,自卑自然会使其加深自我不足的事实承认,意识形态不利于个人和家庭社会的发展。()
本书对我的另一个启发便是,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的重要性。个人追求发展,横向的联系是交际圈行业圈的发展,纵向的联系便是个人身心灵的自我修正和自我发展,而无论两者中的哪一方面的发展,终究离不开社会,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人,具有社会性,通过社会联结人脉,资源,大自然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因此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而两者的关系则可细化到合作,我与世界,我与社会,我与他的联系。
总体而言,本书成为我认识自我不足和寻求人生意义的明灯,并且学习发挥自我潜能,超越自我,转化意识态度,能够读懂作者的作品已经是一种幸福,而能够于己而言有启发有共鸣有学习和反思更是一种莫大的幸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发现幸福,理解幸福,学习幸福,感谢作者的作品《自卑与超越》。